CN210764857U - 一种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64857U
CN210764857U CN201921212800.4U CN201921212800U CN210764857U CN 210764857 U CN210764857 U CN 210764857U CN 201921212800 U CN201921212800 U CN 201921212800U CN 210764857 U CN210764857 U CN 2107648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anaerobic
domestic sewage
sewage treatment
treatment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1280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凡宸
何康茂
黄涛
温海广
张银辉
李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Qianzhiyi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Ziyoud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Qianzhiyi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Ziyoud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Qianzhiyi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Ziyoud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zhou Qianzhiyi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1280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648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648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648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其包括依序连通的过滤池、絮凝池、厌氧池和湿地池,所述厌氧池连通一能够向该厌氧池输送厌氧气体以保持厌氧环境的厌氧发酵装置。本技术通过过滤池能够过滤生活污水的餐余垃圾,该餐余垃圾被投掷在厌氧发酵装置中发酵以产生甲烷,产生的甲烷能够灌入厌氧发酵装置内以保证厌氧池的厌氧环境,实现废物回收利用;另外厌氧池和湿地池组合使用实现了生活污水的有机物去除,实现了污水净化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约有6.74亿农村人口,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每年约为80亿-90亿t, 90%以上小城镇的水体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78%的城镇河段不宜作饮用水,50%的城镇地下水受到影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的比例越来越大,就污染量而言,农村生活污水的比重达到50%左右。现阶段,我国小城镇污水处理率还不到10%。普通的农村家庭在饲养牲畜、洗衣做饭及厨余垃圾会将这些废水废弃物直接排放到河流或者地下会造成河湖的富营养化,地下水污染等严重的环境问题。
目前,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有很相关多研究,多针对于人工湿地、生物接触等方法,而对于农村原有厨余垃圾等废弃物没有得到很好地处理。
例如专利公告号为CN108862829A,名为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技术,其包括预过滤池、水解酸化池、生态湿地和生态净化池。生活污水经预过滤池中的过滤格栅的初步过滤,经导流管进入水解酸化池,将水中高分子难降解的有机物转变为低分子易降解的有机物;污水再经过生态湿地的植物根系吸收和微生物作用对有机性污染物质进行去除,经过多层过滤后出水自流至生态净化池,利用生态的手段对生态湿地出水进一步提升,确保出水水质达到本项目的设计出水水质,保证出水达标。尽管对污水实现了净化但是其没有很好的将生活餐余垃圾等进行处理,而且其对有机物的处理效果不佳。
针对这一技术问题,出现有因此,上述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目的在于实现生活污水的餐余垃圾的清除并回收利用的功能,同时提高有机物分解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基本技术方案为:
一种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序连通的过滤池、絮凝池、厌氧池和湿地池,所述厌氧池连通一能够向该厌氧池输送厌氧气体以保持厌氧环境的厌氧发酵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池内具有能够过滤杂质的过滤槽,污水进水端位于该过滤槽上方;
其中,该过滤槽与一液压升降机构固定连接,当该液压升降机构工作时带动过滤槽上下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池通过一第一水管与所述絮凝池连通,其中该第一水管设置一位于所述过滤池内的第一水泵。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槽与所述液压升降机构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絮凝池内具有一搅拌器以及用于向该絮凝池内加药的加药装置;其中该絮凝池的底部具有一侧向布置的排污口。
进一步的,所述厌氧发酵装置包括发酵池、输送管和出气机构,所述输送管连通所述发酵池和出气机构;其中所述输送管上设置曝甲烷泵,所述出气机构设置在所述厌氧池内。
进一步的,所述出气机构包括总管和与该总管固定连通的若干支管,每个支管上具有若干出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总管横向布置在所述厌氧池的底部位置,且所述若干支管与总管垂直均布并沿厌氧池的高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湿地池由上而下包括土壤层、细砂层、陶粒层、沸石层、瓦砾层以及种植在土壤层处的植被层;
其中,土壤层的厚度介于10-15cm,细砂层的厚度介于15-20cm,陶粒层的厚度介于20-30cm,沸石层的厚度介于20-35cm,瓦砾层的厚度介于30-50cm。
进一步的,在湿地池的侧部与瓦砾层相对的部分具有排水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序连通的过滤池、絮凝池、厌氧池和湿地池,所述厌氧池连通一能够向该厌氧池输送厌氧气体以保持厌氧环境的厌氧发酵装置。本技术通过过滤池能够过滤生活污水的餐余垃圾,该餐余垃圾被投掷在厌氧发酵装置中发酵以产生甲烷,产生的甲烷能够灌入厌氧发酵装置内以保证厌氧池的厌氧环境,实现废物回收利用;另外厌氧池和湿地池组合使用实现了生活污水的有机物去除,实现了污水净化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过滤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过滤槽被液压升降机构提升并翻转一定角度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至附图3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 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参见图1,本方案一种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序连通的过滤池10、絮凝池20、厌氧池30和湿地池40,所述厌氧池30连通一能够向该厌氧池30输送厌氧气体以保持厌氧环境的厌氧发酵装置50。该过滤池10用于过滤污水中的餐余垃圾,这些餐余垃圾将被用于厌氧发酵装置50进行发酵,通过絮凝池20能够将污水中的泥土及絮凝体沉淀并排出,氧池30和湿地池40 的组合使用能够将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清除,例如氮、磷。通过该技术,实现了生活污水的餐余垃圾分拣以及有机物的清除功能,而且还能实现餐余垃圾的回收利用。
详细的,参见图1所述过滤池10内具有能够过滤杂质的过滤槽101,污水进水端位于该过滤槽101上方;其中,该过滤槽101与一液压升降机构102固定连接,当该液压升降机构102工作时带动过滤槽101上下移动。生活污水的进水端位于该过滤槽101的正上方,当生活污水流入时直接流入至该过滤槽 101,餐余垃圾等大尺寸杂质被该过滤槽101隔离,生活污水沿过滤槽101的孔流向所述过滤池10内。其中过滤槽101可以采用多种能够过滤餐余垃圾的技术实现。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该过滤槽101包括本体1011和位于该本体1011 底部的滤网1012,具体如图2所示。其中,该本体1011的周侧为封闭结构,底部为镂空部,顶部为敞开端,在镂空部处设置滤网1012,工作时生活污水由该本体1011的顶部进入,在滤网1012处餐余垃圾被阻隔,生活污水透过滤网 1012流向过滤池10内。其中,所述滤网1012的目数优先在60-80目之间。详细的,该本体1011的形状可以是任意的合适的形状,例如圆柱形、立方体形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本体1011与所述液压升降机构102连接,当该液压升降机构102上下移动的时候,带动所述本体1011上下移动以实现将餐余垃圾捞出。具体的,该液压升降机构102设置在过滤池10内,其采用公知的液压升降结构实现,因此本实施例中不进行赘述,但不应当以此认为本技术方案公开不充分。
应当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槽101与所述液压升降机构102转动连接。即本体1011与所述液压升降机构102是转动连接的,即当本体1011接受外力驱动时其能够相对该液压升降机构102转动。具体参见图3,该图为本体1011被提升并受力翻转一定角度后的示意图。当过滤槽101被翻转后,里面的餐余垃圾能够被方便的倒出,这样方便餐余垃圾的清理。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池10通过一第一水管103与所述絮凝池20连通,其中该第一水管103设置一位于所述过滤池10内的第一水泵104。在运作时,第一水泵104抽取过滤池10内的生活污水并输送至絮凝池20内。该絮凝池20用于沉降污泥、絮凝体。具体的,所述絮凝池20内具有一搅拌器 201以及用于向该絮凝池20内加药的加药装置202;其中该絮凝池20的底部具有一侧向布置的排污口203。工作时,通过加药装置202像该絮凝池20内加入絮凝剂,于此同时所述搅拌器201不断搅拌生活污水,形成絮凝体,然后经过沉淀作用,生活污水中的泥土和絮凝体沉降,并最终由排污口203排出。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絮凝池20通过第二水管204与厌氧池30连接,该第二水管204上安装有第二水泵203,通过第二水泵203的抽吸作用絮凝池20内的污水抽吸至厌氧池30。
参见图1,所述厌氧发酵装置50包括发酵池501、输送管502和出气机构 503,所述输送管502连通所述发酵池501和出气机构503;其中所述输送管 502上设置曝甲烷泵504,所述出气机构503设置在所述厌氧池30内。发酵池 501用于发酵产生厌氧气体,具体为甲烷。在本实施例中,经过过滤池10后得到的餐余垃圾将被投入该发酵池501内,餐余垃圾在发酵池501内发酵形成甲烷气体,甲烷气体通过输送管502和出气机构503被输送至厌氧池30内,以保证厌氧池30内的厌氧环境。详细的,所述出气机构503包括总管5031和与该总管5031固定连通的若干支管5032,每个支管5032上具有若干出气孔。其中,优选的所述总管5031横向布置在所述厌氧池30的底部位置,且所述若干支管5032与总管5031垂直均布并沿厌氧池30的高度方向设置。发酵池501 产生的甲烷气体被输送至厌氧池30内,且相对比较均匀的在厌氧池30内均匀分布,保证整个厌氧池30内的厌氧环境更加均衡。具体的,每个支管5032上都均匀不满了出气孔,这些出气孔的孔径为1-3mm之间。通过该技术增强厌氧池内的反硝化作用,有利于降低全氮全磷含量。
具体的,在厌氧池30内厌氧条件下,污水中的聚磷菌把细胞内聚磷水解成为正磷酸盐,并降解污水中的胶态和非溶性有机物。在厌氧池30的厌氧条件下,硝态氮被反硝化成氮气排出,实现脱氮除磷等功能。
参见图1,厌氧池30与湿地池40通过第三水管301和第三水泵302实现连通,工作时第三水泵302将厌氧池30内的污水抽吸至湿地池40。具体的,所述湿地池40由上而下包括土壤层401、细砂层402、陶粒层403、沸石层404、瓦砾层405以及种植在土壤层401处的植被层406;其中,土壤层401的厚度介于10-15cm,细砂层402的厚度介于15-20cm,陶粒层403的厚度介于 20-30cm,沸石层404的厚度介于20-35cm,瓦砾层405的厚度介于30-50cm。该技术能够使得污水经水生植物根系与下层基质垫层物理与微生物双层作用下,可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生物需氧量(BOD5) 等指标,使得经过处理的水达到排放标准。具体的,在湿地池40的侧部与瓦砾层405相对的部分具有排水口407,经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处理的水能够达到排放标准,并最终由所述排水口407排出。
具体来说,经过厌氧池30的污水在湿地池40内,由植被层406的根系吸附重金属离子实现重金属离子的清理。细砂层402具有过滤作用,阻隔细小颗粒;陶粒层403具有隔水保气作用;沸石层404具有离子吸附能力,能够实现除氮;瓦砾层405具有过滤透水作用。其中,细砂层402的颗粒粒径为 1mm-2mm.
总之,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方面能够过滤清除污水中的餐余垃圾,另一方面该餐余垃圾能够被回收利用,放入至厌氧发酵装置50产生厌氧气体以保证厌氧池30内的厌氧坏境;同时厌氧池30和湿地池40的组合实用能够处理污水中的有机物并降低污染指标。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依序连通的过滤池(10)、絮凝池(20)、厌氧池(30)和湿地池(40),所述厌氧池(30)连通一能够向该厌氧池(30)输送厌氧气体以保持厌氧环境的厌氧发酵装置(5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池(10)内具有能够过滤杂质的过滤槽(101),污水进水端位于该过滤槽(101)上方;
其中,该过滤槽(101)与一液压升降机构(102)固定连接,当该液压升降机构(102)工作时带动过滤槽(101)上下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池(10)通过一第一水管(103)与所述絮凝池(20)连通,其中该第一水管(103)设置一位于所述过滤池(10)内的第一水泵(104)。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槽(101)与所述液压升降机构(102)转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絮凝池(20)内具有一搅拌器(201)以及用于向该絮凝池(20)内加药的加药装置(202);其中该絮凝池(20)的底部具有一侧向布置的排污口(203)。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厌氧发酵装置(50)包括发酵池(501)、输送管(502)和出气机构(503),所述输送管(502)连通所述发酵池(501)和出气机构(503);其中所述输送管(502)上设置曝甲烷泵(504),所述出气机构(503)设置在所述厌氧池(30)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气机构(503)包括总管(5031)和与该总管(5031)固定连通的若干支管(5032),每个支管(5032)上具有若干出气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总管(5031)横向布置在所述厌氧池(30)的底部位置,且所述若干支管(5032)与总管(5031)垂直均布并沿厌氧池(30)的高度方向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湿地池(40)由上而下包括土壤层(401)、细砂层(402)、陶粒层(403)、沸石层(404)、瓦砾层(405)以及种植在土壤层(401)处的植被层(406);
其中,土壤层(401)的厚度介于10-15cm,细砂层(402)的厚度介于15-20cm,陶粒层(403)的厚度介于20-30cm,沸石层(404)的厚度介于20-35cm,瓦砾层(405)的厚度介于30-50cm。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湿地池(40)的侧部与瓦砾层(405)相对的部分具有排水口(407)。
CN201921212800.4U 2019-07-30 2019-07-30 一种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Active CN2107648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12800.4U CN210764857U (zh) 2019-07-30 2019-07-30 一种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12800.4U CN210764857U (zh) 2019-07-30 2019-07-30 一种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64857U true CN210764857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65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12800.4U Active CN210764857U (zh) 2019-07-30 2019-07-30 一种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6485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73830A (zh) * 2021-02-05 2022-08-09 北京中科润金环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村镇分散式污水处理反应器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73830A (zh) * 2021-02-05 2022-08-09 北京中科润金环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村镇分散式污水处理反应器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43301B (zh) 一种餐饮含油废水净化处理方法及成套设备
CN102491594B (zh) 一种多功能立体式城市污水综合处理与回用系统
CN100464812C (zh) 一种人工强化土地渗滤污水处理装置
CN105366877A (zh) 一种集混凝、沉淀、过滤为一体的污水处理装置
CN101708917B (zh) 垃圾渗滤液一体化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2838256A (zh) 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
CN101734831B (zh) 用于处理污水的强化型生态湿地处理设施及其方法
CN101585607B (zh) 一种垂直流人工湿地基质的制备方法
CN210505963U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108996814B (zh) 一种城市污水与雨水联合处理工艺
CN105016579A (zh) 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系统
CN101314512B (zh) 利用人工湿地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方法及其设施
CN102838208A (zh) 一种用于污染河流水质改善的河道净化器技术
CN210764857U (zh) 一种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103539324B (zh) 一种深度处理生活污水的生物陶粒装置及其工艺
CN204824549U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一体化反应装置
CN108996813B (zh) 一种城市污水与雨水联合处理装置
CN109734254A (zh) 一种农村小型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回用一体化系统
CN207243564U (zh) 一种高效a2o污水治理一体化设备
CN206447733U (zh) 一种含油污水处理系统
CN108658324A (zh) 基于可渗透反应墙的黑臭河流净化系统及黑臭河流治理方法
CN202379857U (zh) 一种城镇生活污水湿地生态处理装置
CN204981491U (zh) 一种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CN209210593U (zh) 一种城镇污水处理系统
CN102863125B (zh) 一种村镇重污染河水原位生物强化处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