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08134U - 变轨距轮对用密封结构及变轨距轮对 - Google Patents

变轨距轮对用密封结构及变轨距轮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08134U
CN213008134U CN202021515210.1U CN202021515210U CN213008134U CN 213008134 U CN213008134 U CN 213008134U CN 202021515210 U CN202021515210 U CN 202021515210U CN 213008134 U CN213008134 U CN 2130081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wheel
axle
track
vari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1521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家麒
尹浩
郑静
向琴
李英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1521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081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081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081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变轨距领域,提供变轨距轮对用密封结构及变轨距轮对。所述密封结构一端安装在变轨距轮对的车轴上,所述密封结构的另一端安装在变轨距轮对的车轮上,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用于紧固套设在所述车轴上的支撑环,用于套设在所述支撑环外且与所述支撑环间隙配合的支撑圈,用于与所述车轮固定连接且套设在所述车轴上与所述车轴间隙配合的连接环,以及一端卡设在所述支撑圈中,另一端卡设在所述连接环中的波纹管。本实用新型能够对车轮与车轴之间的部位起到较好的密封作用,而且能够适应车轮与车轴之间的相对移动与转动。

Description

变轨距轮对用密封结构及变轨距轮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变轨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变轨距轮对用密封结构及变轨距轮对。
背景技术
跨国间的客货运输在近年来增长迅速,然而由于各国铁路的轨距不同,从而给跨国间的铁路运输造成严重的阻碍。为了解决各国铁路的轨距不同对跨国间的铁路运输造成阻碍的问题,对此提出了变轨距的列车,即当列车行驶到它国的铁路上时,通过改变车轴上的车轮之间的间距,来适应它国铁路的轨距。
然而,由于在变轨距时车轮与车轴之间需要相对移动甚至相对转动,需要封装润滑介质并保持润滑界面的清洁,所以此处急需设计密封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变轨距轮对用密封结构,能够对车轮与车轴之间的部位起到较好的密封作用,而且能够适应车轮与车轴之间的相对移动与转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变轨距轮对。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变轨距轮对用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一端安装在变轨距轮对的车轴上,所述密封结构的另一端安装在变轨距轮对的车轮上,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用于紧固套设在所述车轴上的支撑环,用于套设在所述支撑环外且与所述支撑环间隙配合的支撑圈,用于与所述车轮固定连接且套设在所述车轴上与所述车轴间隙配合的连接环,以及一端卡设在所述支撑圈中,另一端卡设在所述连接环中的波纹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密封结构安装在所述车轮外侧与变轨距轮对的轴箱体之间的所述车轴外,所述车轴靠近所述轴箱体处设有轴肩,由所述轴肩将所述车轴划分为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所述第二轴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轴体的直径;
所述支撑环包括第一环体和与所述第一环体连接的第二环体,所述第二环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环体的直径以在所述第一环体与第二环体的连接处内侧形成第一台阶面,在所述第一环体与第二环体的连接处外侧形成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一环体紧固套设在所述第一轴体上,所述第一台阶面处压装有套设在所述第一轴体上的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环体延伸至所述第二轴体并与所述第二轴体的端面对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圈套设在所述第一环体外且与所述第一环体间隙配合,所述支撑圈包括支撑本体和沿所述支撑本体朝向所述轴箱体所在侧延伸的定位凸缘,所述定位凸缘抵靠在所述轴箱体的侧边使得所述支撑本体与所述轴箱体之间存在间隙,所述支撑本体远离所述定位凸缘的一侧抵靠在所述第二台阶面处;
所述第二环体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轴体的外表面平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本体的内壁构造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中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支撑本体朝向所述连接环的侧壁构造有开口大底部小的梯形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本体的外壁构造有第二凹槽,所述连接环的外壁构造有第三凹槽,所述波纹管的一端插设在所述第二凹槽中,所述波纹管的另一端插设在所述第三凹槽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环通过横穿过所述连接环的紧固件与所述车轮的轮毂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环的内壁构造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中安装有第三密封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波纹管靠近所述轴箱体的一端构造有挡圈,所述挡圈延伸至所述轴箱体并扣在所述轴箱体的端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挡圈的端部带有向其轴线方向延伸的勾部,所述勾部扣在所述轴箱体的端部构造的平台上,所述勾部与所述平台间隙相对。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种变轨距轮对,包括车轴、一对车轮以及一对轴箱体,一对所述车轮安装在所述车轴上,一对所述轴箱体安装在所述车轴上且位于所述车轮的外侧,以及,如上述所述的变轨距轮对用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安装在所述轴箱体与所述车轮之间的所述车轴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变轨距轮对用密封结构及变轨距轮对,利用支撑环定位在车轴的一端,利用连接环定位在车轮上,从而限定了密封结构密封的部位,通过将支撑圈安装在支撑环外并与支撑环间隙配合,一方面定位支撑圈的位置,另一方面使得支撑圈能够相对于支撑环转动,波纹管一端卡设在支撑圈中,另一端卡设在连接环中,波纹管形成套设在车轴上且两端固定,波纹管与车轴之间的空间为密封空间,内部可以流动润滑油或润滑脂,由于该密封空间的存在,使得润滑油或润滑脂不会流到密封空间外,密封效果好,外部的灰尘等杂物也不会进入密封空间,防护效果好;在变轨距时,支撑环与车轴相对不动,车轮与连接环、波纹管以及支撑圈一体跟随车轮转动,既不影响密封效果,也适应了车轮的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变轨距轮对中密封结构的轴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车轴;20、车轮;30、轴箱体;40、支撑环;50、支撑圈;51、支撑本体;52、定位凸缘;60、连接环;70、波纹管;71、挡圈;80、第一密封圈;90、第二密封圈;100、第三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轨距轮对用密封结构以及变轨距轮对。
为了清楚地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本实施例将变轨距轮对用密封结构与变轨距轮对结合起来描述。
本实施例的一种变轨距轮对,包括车轴10、一对车轮20以及一对轴箱体30,一对车轮20安装在车轴10上,一对轴箱体30安装在车轴10上且位于车轮20的外侧。
由于本实施例的变轨距轮对在变轨距时,车轮20与车轴10之间需要相对移动和相对转动,在车轮20与车轴10之间需要封装润滑介质并保持润滑界面的清洁。因此设计了本实施例的密封结构,密封结构安装在轴箱体30与车轮20之间的车轴10上,从而对轴箱体30与车轮20之间的车轴10起到密封和防护的效果。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变轨距轮对用密封结构(本实施例简称为“密封结构”),密封结构一端安装在变轨距轮对的车轴10上,密封结构的另一端安装在变轨距轮对的车轮20上。
进一步地,密封结构包括用于紧固套设在车轴10上的支撑环40,用于套设在支撑环40外且与支撑环40间隙配合的支撑圈50,用于与车轮20固定连接且套设在车轴10上与车轴10间隙配合的连接环60,以及一端卡设在支撑圈50中,另一端卡设在连接环60中的波纹管70。
首先,利用支撑环40定位在车轴10的一端,利用连接环60定位在车轮20上,从而限定了密封结构密封的部位,通过将支撑圈50安装在支撑环40外并与支撑环40间隙配合,一方面定位支撑圈50的位置,另一方面使得支撑圈50能够相对于支撑环40转动,波纹管70一端卡设在支撑圈50中,另一端卡设在连接环60中,波纹管70形成套设在车轴10上且两端固定,波纹管70与车轴10之间的空间为密封空间,内部可以流动润滑油或润滑脂,由于该密封空间的存在,使得润滑油或润滑脂不会流到密封空间外,密封效果好,外部的灰尘等杂物也不会进入密封空间,防护效果好。
本实施例的车轮20与车轴10通过非自锁螺纹副连接,例如通过梯形螺纹副连接,在锁紧机构解锁后,车轮20相对车轴10边转动边移动进行变轨距,本实施例通过将支撑圈50设置为可相对支撑环40转动,便于变轨距轮对在变轨距时,支撑圈50能够跟随车轮20一同旋转,以适应变轨距时车轮20的旋转运动。在变轨距时,支撑环40与车轴10相对不动,车轮20与连接环60、波纹管70以及支撑圈50一体跟随车轮20转动,既不影响密封效果,也适应了车轮20的旋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密封结构安装在车轮20外侧与变轨距轮对的轴箱体30之间的车轴10外,当然,该密封结构还能够安装在其他需要密封并有相对转动的场合。
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轴箱体30安装,车轴10靠近轴箱体30处设有轴肩,由轴肩将车轴10划分为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第二轴体的直径大于第一轴体的直径,在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的连接处形成轴肩,当然,为了避免在轴肩处形成应力集中,轴肩处由内凹的圆弧面过渡连接。
为了适应轴肩处的结构,本实施例中,支撑环40包括第一环体和与第一环体连接的第二环体,第二环体的直径大于第一环体的直径以在第一环体与第二环体的连接处内侧形成第一台阶面,在第一环体与第二环体的连接处外侧形成第二台阶面,第一环体紧固套设在第一轴体上,为了起到较好的密封效果,避免润滑油或润滑脂外泄,第一台阶面处压装有套设在第一轴体上的第一密封圈80。
进一步地,第二环体延伸至第二轴体并与第二轴体的端面对接,第二环体的外表面与第二轴体的外表面平齐,从而通过第二环体的结构设置匹配轴肩处的结构,一方面使得支撑环40的结构更加适应轴肩连接处的结构,另一方面,也通过轴肩对支撑环40起到定位作用。
具体地,支撑圈50套设在第一环体外且与第一环体间隙配合,支撑圈50包括支撑本体51和沿支撑本体51朝向轴箱体30所在侧延伸的定位凸缘52,定位凸缘52抵靠在轴箱体30的侧边,支撑本体51远离定位凸缘52的一侧抵靠在第二台阶面处,由此,支撑本体51定位在轴箱体30与第二台阶面之间的空间,此外,由于定位凸缘52凸出支撑本体51,定位凸缘52与轴箱体30抵靠时,使得支撑本体51与轴箱体30之间存在间隙,从而可以减小支撑圈50转动时,支撑圈50与轴箱体30之间产生的摩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为了增加支撑圈50与支撑环40之间的密封效果,支撑本体51的内壁构造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中设有第二密封圈90,第二密封圈90压紧在支撑本体51与支撑环40之间,由于变轨距轮对在变轨距时,车轮20的转速较慢,通过设置该第二密封圈90并不会影响支撑圈50相对支撑环40转动。
此外,支撑本体51朝向连接环60的侧壁构造有开口大底部小的梯形槽,通过设置该梯形槽,便于润滑油或润滑脂在支撑本体51的侧壁流动。
为了便于波纹管70安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支撑本体51的外壁构造有第二凹槽,连接环60的外壁构造有第三凹槽,波纹管70的一端插设在第二凹槽中,波纹管70的另一端插设在第三凹槽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连接环60固定在车轮20轮毂的外侧,且连接环60与车轮20轮毂连接的一侧与车轮20轮毂相贴合,连接环60通过横穿过连接环60的紧固件例如螺栓与车轮20的轮毂固定连接,通过将连接环60与车轴10设置为间隙配合,可以使得连接环60与车轮20一起转动时不会与车轴10发生摩擦。
为了提高连接环60与车轴10之间的密封,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连接环60的内壁构造有第四凹槽,第四凹槽中安装有第三密封圈100。
为了避免外界灰尘等杂质进入支撑本体51与轴箱体30之间的间隙,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波纹管70靠近轴箱体30的一端构造有挡圈71,挡圈71延伸至轴箱体30并扣在轴箱体30的端部,从而将支撑本体51与轴箱体30之间的间隙遮挡,起到密封和防护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挡圈71的端部带有向其轴线方向延伸的勾部,勾部扣在轴箱体30的端部构造的平台上,通过设置勾部,使得挡圈71与轴箱体30之间的密封防护效果更好,勾部与平台间隙相对,从而使得波纹管70转动时不会与轴箱体30发生摩擦。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车轴10上设有两段旋向相反的非自锁螺纹,非自锁螺纹采用梯形螺纹,相应地,车轮20上(或安装车轮20的其他部件上)的非自锁螺纹为与该梯形螺纹匹配的梯形螺纹,梯形螺纹的性能可靠,通过设置旋向相反的非自锁螺纹,使得一对车轮20同向转动时,一对车轮20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变轨距轮对用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一端安装在变轨距轮对的车轴上,所述密封结构的另一端安装在变轨距轮对的车轮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用于紧固套设在所述车轴上的支撑环,用于套设在所述支撑环外且与所述支撑环间隙配合的支撑圈,用于与所述车轮固定连接且套设在所述车轴上与所述车轴间隙配合的连接环,以及一端卡设在所述支撑圈中,另一端卡设在所述连接环中的波纹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轨距轮对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安装在所述车轮外侧与变轨距轮对的轴箱体之间的所述车轴外,所述车轴靠近所述轴箱体处设有轴肩,由所述轴肩将所述车轴划分为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所述第二轴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轴体的直径;
所述支撑环包括第一环体和与所述第一环体连接的第二环体,所述第二环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环体的直径以在所述第一环体与第二环体的连接处内侧形成第一台阶面,在所述第一环体与第二环体的连接处外侧形成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一环体紧固套设在所述第一轴体上,所述第一台阶面处压装有套设在所述第一轴体上的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环体延伸至所述第二轴体并与所述第二轴体的端面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轨距轮对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圈套设在所述第一环体外且与所述第一环体间隙配合,所述支撑圈包括支撑本体和沿所述支撑本体朝向所述轴箱体所在侧延伸的定位凸缘,所述定位凸缘抵靠在所述轴箱体的侧边使得所述支撑本体与所述轴箱体之间存在间隙,所述支撑本体远离所述定位凸缘的一侧抵靠在所述第二台阶面处;
所述第二环体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轴体的外表面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轨距轮对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本体的内壁构造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中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支撑本体朝向所述连接环的侧壁构造有开口大底部小的梯形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轨距轮对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本体的外壁构造有第二凹槽,所述连接环的外壁构造有第三凹槽,所述波纹管的一端插设在所述第二凹槽中,所述波纹管的另一端插设在所述第三凹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轨距轮对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通过横穿过所述连接环的紧固件与所述车轮的轮毂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变轨距轮对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的内壁构造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中安装有第三密封圈。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轨距轮对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管靠近所述轴箱体的一端构造有挡圈,所述挡圈延伸至所述轴箱体并扣在所述轴箱体的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轨距轮对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圈的端部带有向其轴线方向延伸的勾部,所述勾部扣在所述轴箱体的端部构造的平台上,所述勾部与所述平台间隙相对。
10.一种变轨距轮对,包括车轴、一对车轮以及一对轴箱体,一对所述车轮安装在所述车轴上,一对所述轴箱体安装在所述车轴上且位于所述车轮的外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变轨距轮对用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安装在所述轴箱体与所述车轮之间的所述车轴上。
CN202021515210.1U 2020-07-28 2020-07-28 变轨距轮对用密封结构及变轨距轮对 Active CN2130081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15210.1U CN213008134U (zh) 2020-07-28 2020-07-28 变轨距轮对用密封结构及变轨距轮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15210.1U CN213008134U (zh) 2020-07-28 2020-07-28 变轨距轮对用密封结构及变轨距轮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08134U true CN213008134U (zh) 2021-04-20

Family

ID=75459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15210.1U Active CN213008134U (zh) 2020-07-28 2020-07-28 变轨距轮对用密封结构及变轨距轮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081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36932B2 (ja) 軌道車両用の高速列車軌間可変台車
WO2020238678A1 (zh) 轨道车辆的转向架构架及转向架
CN213008134U (zh) 变轨距轮对用密封结构及变轨距轮对
CN1157239A (zh) 车辆连接器装置
US8590718B2 (en) Coupling unit
CN111806502B (zh) 变轨距轮对用车轮安装轴套及变轨距轮对
CN205836833U (zh) 一种铁路机车防脱轨装置密封结构
CN108437695A (zh) 重载铁路货车轮轴系统
CN207328472U (zh) 一种循环油润滑的水平轮及具有其的转向架和单轨列车
WO2022048597A1 (zh) 壳体及具有该壳体的平衡车
CN209370330U (zh) 一种用于制动卡钳的导向销安装结构
CN215922200U (zh) 列车车轮总成及列车
US4212491A (en) Resilient flanged wheel
JP5077964B2 (ja) 軸受構造
CN219712107U (zh) 一种防止齿式联轴节半体漏油的塞子安装结构
CN115973215A (zh) 列车车轮总成及列车
CN217347358U (zh) 一种胶轮地铁车辆用驱动桥
CN115009311B (zh) 机械式外风挡及轨道车辆
CN213442551U (zh) 内置式轴箱及转向架
CN216734298U (zh) 一种防水轴箱装置
CN214838408U (zh) 一种顶驱用主轴密封结构
CN220396467U (zh) 密封结构及转向驱动桥
CN220763986U (zh) 前桥总成及车辆
JP6764026B2 (ja) 台車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懸垂式列車
CN214928736U (zh) 装载机驱动桥壳、装载机驱动桥及装载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