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07750U - 可折叠气囊组件及汽车座椅 - Google Patents

可折叠气囊组件及汽车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07750U
CN213007750U CN202021339455.3U CN202021339455U CN213007750U CN 213007750 U CN213007750 U CN 213007750U CN 202021339455 U CN202021339455 U CN 202021339455U CN 213007750 U CN213007750 U CN 2130077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airbag assembly
bag component
communication area
fold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3945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海涛
张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Anwen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Anwen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Anwen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Anwen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3945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077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077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077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有一种可折叠气囊组件及汽车座椅,包括:第一气囊组件和与所述第一气囊组件连通的第二气囊组件;所述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之间可翻折;所述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之间的连通区设有一端进入其内的通气管路。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方案中在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的连通区内设计有通气管路,当第一气囊组件或第二气囊组件能够相对彼此进行翻折后,二者之间的连通区受到挤压,但鉴于通气管路的存在,其能够对二者之间的连通区进行良好支撑,当向通气管路内注入气体时,气体进入连通区内,再向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内溢散,保证二者之间通气效率,使得可折叠气囊组件的高度得以快速稳定地增加。

Description

可折叠气囊组件及汽车座椅
技术领域
本公开具体公开一种可折叠气囊组件及应用该可折叠气囊组件的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行业的发展迅猛,为满足不同驾车者的需求,车型样式层出不穷,随之发展的还有驾车者日益增长的对于驾驶舒适度的要求,尤其在长途驾驶中,为能够有效地为驾车者和乘坐者腰部提供充分的支撑,往往会在汽车座椅上增设腰部支撑装置,如:现有的一种技术方案中描述了通过空气袋的膨胀和收缩来操作的腰部支撑件。空气泵用于使腰部支撑件中的空气袋膨胀和收缩。然而,操作空气泵需要一段时间以将空气供给到空气袋,并使空气袋膨胀,从而操作腰部支撑件费时。虽然需要增加空气泵的尺寸以迅速操作腰部支撑件,但是在许多情况下由于安装空间难以增加空气泵的尺寸。换句话说,尽管包括空气袋的腰部支撑装置需要以高的操作速度进行操作,但是由于在空气泵的尺寸上的限制而造成对操作速度的限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公开一种用于交通工具座椅的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包括袋体,所述袋体被设置在用于乘员的座椅中,并且被构造成面对就座于所述座椅上的乘员。当所述袋体被供给空气并且膨胀时,就座乘员的身体的期望部分受到支撑。所述袋体包括袋体组件,所述袋体组件包括至少第一袋体单元和第二袋体单元,所述第一袋体单元和所述第二袋体单元彼此组合。所述第一袋体单元被设置成当所述第一袋体单元膨胀时形成至少面对所述就座乘员的支撑表面,并且所述第二袋体单元被设置成当所述第二袋体单元膨胀时接触所述第一袋体单元的一侧并且朝向所述就座乘员挤压所述第一袋体单元的所述支撑表面,所述第一袋体单元的所述一侧位于所述支撑表面的与所述就座乘员相反的一侧。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袋体单元和所述第二袋体单元同时被供给空气并且膨胀,并且,在膨胀状态下的所述第二袋体单元的面对所述就座乘员的表面小于在膨胀状态下的所述第一袋体单元的面对所述就座乘员的所述支撑表面。上述空气袋膨胀和收缩以调整就座乘员的支撑状态,并且其中,确保足够膨胀高度的袋和确保足够膨胀面积的袋被组合以减少操作空气袋所需的空气量并且在不增加空气泵的尺寸的情况下增加操作速度。
虽然上述技术方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第一袋体单元和第二袋体单元为一体式结构时,二者之间通过连接区连通,易处于折叠状态而使得充气效率大大折扣,亟待改进。
发明内容
鉴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的一方面,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能够有效地减少工艺并保证通气效率的可折叠气囊组件。
一种可折叠气囊组件,包括:第一气囊组件和与所述第一气囊组件连通的第二气囊组件;所述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之间可翻折;所述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之间的连通区设有一端进入其内的通气管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通气管路沿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之间连通区的宽度方向延伸。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通气管路进入连通区的一端端壁上设有多个通气孔。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之间的连通区上对称设有位于通气管路两侧的限位固定点或沿通气管路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条;在所述限位固定点和所述第一限位条处所述连通区上密封层和下密封层被连接在一起。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通气管路侧壁与连通区所对应的上密封层和/或下密封层连接在一起。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之间的连通区上设有至少一条沿连通区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维通结构。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维通结构为沿连通区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凸起或凹槽。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上处于翻折状态时,二者相互对应的边沿上至少一处固定。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的两相互靠近的端部能够固接;或,所述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的两相互靠近的端部上设有能够相互粘贴固定的至少一对附加贴;或,所述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的两相互远离的自由端能够固接。
鉴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的另一方面,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应用上述可折叠气囊组件的汽车座椅。
一种汽车座椅,包括:至少一个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可折叠气囊组件。
本技术方案中的一方面提供的可折叠气囊组件,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且所述第一气囊组件或第二气囊组件能够相对彼此进行翻折,并向其内注入气体,使得二者的高度能够叠加,能够对乘坐者的腰背部进行良好支撑,提成乘坐的舒适度。此外,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方案中在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的连通区内设计有通气管路,当第一气囊组件或第二气囊组件能够相对彼此进行翻折后,二者之间的连通区受到挤压,但鉴于通气管路的存在,其能够对二者之间的连通区进行良好支撑,当向通气管路内注入气体时,气体进入连通区内,再向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内溢散,保证二者之间通气效率,使得可折叠气囊组件的高度得以快速稳定地增加。
本技术方案对通气管路的布置方式和具体结构进行优化。本技术方案还为限定通气管路在水平方向的位移,所述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之间的连通区上对称设有位于通气管路两侧的限位固定点或沿通气管路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条,在所述限位固定点和所述第一限位条处所述连通区上密封层和下密封层被连接在一起,使得通气管路两侧构成限位腔体。本技术方案还为能够保持连通区域的通气状态,在所述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之间的连通区上设有至少一条沿连通区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维通结构,当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处于翻折状态时,维通结构的设计能够保持连通区域内连通状态。可选地,维通结构为凸起或凹槽,当维通结构为凸起时,其两侧能够形成维持连通区通气状态的腔体;当维通结构为凹槽时,其本身与连通区的侧壁相配合形成维持连通区通气状态的腔体。
本技术方案还进一步地固定所述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所述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的两相互靠近的端部能够固接;或,所述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的两相互靠近的端部上设有能够相互粘贴固定的至少一对附加贴。更进一步地,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可折叠气囊组件的汽车座椅,在长途驾驶中,为能够有效地为驾车者和乘坐者腰部提供充分的支撑。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a所示的是一种可折叠气囊组件的展开状态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1b所示的是图1a中的A-A向结构示意图。
图1c所示的是一种可折叠气囊组件的折叠状态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1d所示的是一种可折叠气囊组件的折叠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的是通气管路的端部结构示意图。
图3a所示的是一种可折叠气囊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3b所示的是一种可折叠气囊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3c所示的是一种可折叠气囊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4a所示的是一种可折叠气囊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4b所示的是一种可折叠气囊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4c所示的是图4b中B-B处结构示意图。
图4d所示的是图4b中B-B处结构示意图。
图5a所示的是一种可折叠气囊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5b所示的是一种可折叠气囊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a所示的一种可折叠气囊组件的展开状态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1b所示的图1a中的A-A向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1c所示的一种可折叠气囊组件的折叠状态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1d所示的一种可折叠气囊组件的折叠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a中一种可折叠气囊组件,包括:第一气囊组件100和与所述第一气囊组件100连通的第二气囊组件200;所述第一气囊组件100和第二气囊组件200之间可翻折;所述第一气囊组件100和第二气囊组件200 之间的连通区设有一端进入其内的通气管路300。
其中:
第一气囊组件100和第二气囊组件200,采用常见的气囊体结构即可,二者可以由至少一个相互连通的气袋组成。
所述第一气囊组件100和第二气囊组件200之间能够相对彼此进行翻折,使得二者的高度能够叠加。当然,所述第一气囊组件100和第二气囊组件200之间翻折后的状态可以被固定,具体地,固定方式不加以限定。可选地,所述第一气囊组件100和第二气囊组件200相互远离的两端分别设有固定片,两固定片之间通过热合等其他方式连接。
未充气状态时,第一气囊组件100和第二气囊组件200相互叠合且二者连通。
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所述第一气囊组件100和第二气囊组件200 之间的连通区设有一端进入其内的通气管路300,请参考图1b,当第一气囊组件或第二气囊组件能够相对彼此进行翻折后,二者之间的连通区受到挤压,鉴于通气管路的存在,其能够对二者之间的连通区进行良好支撑,当向通气管路内注入气体时,气体进入连通区内,再向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内溢散,保证二者之间通气效率,使得可折叠气囊组件的高度得以快速稳定地增加,请参考图1d。
请参考图1c,所述通气管路300沿第一气囊组件100和第二气囊组件200之间连通区的宽度方向延伸。
请参考图2所示的通气管路的端部结构示意图;所述通气管路300 进入连通区的一端端壁上设有多个通气孔301。基于上述设计,通气孔的设计将辅助通气管路端部孔的设计,使得气流能够更加均匀稳定地进入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内。
请参考图3a、图3b所示的一种可折叠气囊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气囊组件100和第二气囊组件200之间的连通区上对称设有位于通气管路300两侧的限位固定点400或沿通气管路300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条401;在所述限位固定点400和所述第一限位条 401处所述连通区上密封层和下密封层被连接在一起。
基于图3a中的设计,限位固定点,为点状结构,或者环状结构,或片状结构,在所述限位固定点处连通区上密封层和下密封层被连接在一起,利用两对称设置的限位固定点能限制通气管路的径向移动空间。
图3b中还给出了用于限定通气管路的径向移动空间的条状设计,即沿通气管路300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条401。在所述第一限位条401 处所述连通区上密封层和下密封层被连接在一起。可选地,第一限位条的长度为连通区宽度的1/5-1/3。
可选地,所述通气管路300侧壁与连通区所对应的上密封层和/或下密封层连接在一起。请参考图3c,在图中通气管路300侧壁,可以与上密封层、或下密封层、或同时和上密封层和下密封层固接。所述固接的方式不加限定,包括但不限于:粘接,焊接。
图3c中设计有两个固定位置,应该知道的是,固定位置的数量是不受图3c限制的。更进一步地,图3c中,通气管路的顶部能够通气,且其侧壁上设置的通气孔同样能够通气。
请参考图4a、4b所示的一种可折叠气囊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气囊组件100和第二气囊组件200之间的连通区上设有至少一条沿连通区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维通结构402。
说明:设定与通气管路平行的方向为连通区的长度方向;则与通气管路垂直的方向为连通区的宽度方向。
图4a中,402所指方向为维通结构。此实施方式中,通气管路可以采用粘接或焊接的方式固定。
图4b中,402所指方向为维通结构。此实施方式中,通气管路可以采用粘接或焊接的方式固定。
顾名思义,维通结构即为维持连通区畅通的结构。当第一气囊组件或第二气囊组件能够相对彼此进行翻折后,二者之间的连通区受到挤压,但鉴于维通结构的存在,其能够对二者之间的连通区进行良好支撑,当向通气管路进行充气时,能够保证气体可以顺畅地流通至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保证二者之间通气效率,使得用于汽车座椅的可折叠按摩气囊组件的高度得以快速稳定地增加。
请参考图4c所示的图4b中B-B出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所述维通结构402为沿连通区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凸起4021。当维通结构为凸起时,其两侧能够形成维持连通区通气状态的腔体。
请参考图4d所示的图4b中B-B出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所述维通结构402为沿连通区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凹槽4022。
当维通结构为凹槽时,其本身与连通区的侧壁相配合形成维持连通区通气状态的腔体。
请参考图5a所示的一种可折叠气囊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气囊组件100和第二气囊组件200的两相互靠近的端部能够固接.
可选地,图5a中所述第一气囊组件100和第二气囊组件200的两相互靠近的端部上设有能够相互粘贴固定的至少一对附加贴500。
可选地,图5b中所述第一气囊组件100和第二气囊组件200的两相互远离的自由端能够固接。基于此设计,亦能够防止充气过程中,或者充气完成后第一气囊组件100和第二气囊组件200之间发生相对位移。
在图5a中,A和A’分别为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上的附加贴;同样地,B和B’分别为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上的附加贴。
在将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折叠后,利用A和A’粘贴和/或 B和B’粘贴,能够实现对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折叠之后的状态进行固定。
在任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气囊组件100和第二气囊组件 200处于翻折状态时,二者上相互对应的边沿上至少一处固定。基于此设计,亦能够防止充气过程中,或者充气完成后第一气囊组件100和第二气囊组件200之间发生相对位移。
一种汽车座椅,包括:至少一个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可折叠气囊组件。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可折叠气囊组件,可以将其组合并应至汽车座椅中。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5)

1.一种可折叠气囊组件,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气囊组件(100)和与所述第一气囊组件(100)连通的第二气囊组件(200);
所述第一气囊组件(100)和第二气囊组件(200)之间可翻折;
所述第一气囊组件(100)和第二气囊组件(200)之间的连通区设有一端进入其内的通气管路(3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气囊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气管路(300)沿第一气囊组件(100)和第二气囊组件(200)之间连通区的宽度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折叠气囊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气管路(300)进入连通区的一端端壁上设有多个通气孔(301)。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折叠气囊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气囊组件(100)和第二气囊组件(200)之间的连通区上对称设有位于通气管路(300)两侧的限位固定点(400);
或,沿通气管路(300)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条(401);
在所述限位固定点(400)和所述第一限位条(401)处所述连通区上密封层和下密封层被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折叠气囊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气囊组件(100)和第二气囊组件(200)之间的连通区上对称设有位于通气管路(300)两侧的限位固定点(400);
或,沿通气管路(300)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条(401);
在所述限位固定点(400)和所述第一限位条(401)处所述连通区上密封层和下密封层被连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折叠气囊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气管路(300)侧壁与连通区所对应的上密封层和/或下密封层连接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折叠气囊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气管路(300)侧壁与连通区所对应的上密封层和/或下密封层连接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折叠气囊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气囊组件(100)和第二气囊组件(200)之间的连通区上设有至少一条沿连通区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维通结构(402)。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折叠气囊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气囊组件(100)和第二气囊组件(200)之间的连通区上设有至少一条沿连通区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维通结构(40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可折叠气囊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维通结构(402)为沿连通区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凸起(4021)或凹槽(4022)。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折叠气囊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气囊组件(100)和第二气囊组件(200)的两相互靠近的端部能够固接;
或,
所述第一气囊组件(100)和第二气囊组件(200)的两相互靠近的端部上设有能够相互粘贴固定的至少一对附加贴(500);
或,
所述第一气囊组件(100)和第二气囊组件(200)的两相互远离的自由端能够固接。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折叠气囊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气囊组件(100)和第二气囊组件(200)的两相互靠近的端部能够固接;
或,
所述第一气囊组件(100)和第二气囊组件(200)的两相互靠近的端部上设有能够相互粘贴固定的至少一对附加贴(500);
或,
所述第一气囊组件(100)和第二气囊组件(200)的两相互远离的自由端能够固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折叠气囊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气囊组件(100)和第二气囊组件(200)处于翻折状态时,二者上相互对应的边沿上至少一处固定。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折叠气囊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气囊组件(100)和第二气囊组件(200)处于翻折状态时,二者上相互对应的边沿上至少一处固定。
15.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气囊组件。
CN202021339455.3U 2020-07-09 2020-07-09 可折叠气囊组件及汽车座椅 Active CN2130077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39455.3U CN213007750U (zh) 2020-07-09 2020-07-09 可折叠气囊组件及汽车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39455.3U CN213007750U (zh) 2020-07-09 2020-07-09 可折叠气囊组件及汽车座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07750U true CN213007750U (zh) 2021-04-20

Family

ID=75501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39455.3U Active CN213007750U (zh) 2020-07-09 2020-07-09 可折叠气囊组件及汽车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077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088356A1 (en) Inflatable airbag cushions with deployment flaps and methods for folding
EP1826071A2 (en) Airbag with floating tethers
US7854447B2 (en) Interior panel assembly and airbag device
US6382660B1 (en) Air bag assembly
US20090302584A1 (en) Set Mounted Vehicle Occupant Restraint Device
US10363897B2 (en) Passenger airbag module
US8851513B2 (en) Airbag and airbag device
JP2008105593A (ja) 車両用シートバックのフレーム構造
US8720941B1 (en) Airbag module with bending cushion
KR101747479B1 (ko) 조수석용 에어백 장치
JP4911492B2 (ja)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CN213007750U (zh) 可折叠气囊组件及汽车座椅
US9150180B1 (en) Inflatable protection mechanisms for vehicle instrument panel
JP5560967B2 (ja) 車両用天井構造
US6830266B2 (en) Airbag device and method of folding airbag
JP2014015104A (ja) 車両用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及びその取付構造
CN101652277B (zh) 安全气囊
WO2024001317A1 (zh) 安全气囊装置
CN213383979U (zh) 用于汽车座椅的可折叠按摩气囊组件及汽车座椅
JP4034693B2 (ja) インフレータバッグ及び該インフレータバッグを用いた腰部又は脚部拘束装置
KR20130097080A (ko) 조수석용 에어백 장치의 쿠션의 제조 방법
CN209063955U (zh) 一种适用于汽车座椅的按摩装置
JP6835626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6183602B2 (ja) 車体構造
JP6088037B2 (ja) 車両用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の取付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