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07441U - 转向架、轨道车辆及轨道 - Google Patents

转向架、轨道车辆及轨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07441U
CN213007441U CN202021715825.9U CN202021715825U CN213007441U CN 213007441 U CN213007441 U CN 213007441U CN 202021715825 U CN202021715825 U CN 202021715825U CN 213007441 U CN213007441 U CN 2130074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wheel
rail
wheels
t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1582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1582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074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074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074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tform Screen Doors And Railroad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车辆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向架、轨道车辆及轨道。该转向架的导向轮的轴线与走行轮的轴线一致,第一轮的底面与走行轮的底面平齐,第二轮的底面位于走行轮的底面的下方,且第一轮靠近第二轮的一侧表面与轨道梁的导向面平齐,第二轮适于与轨道梁的导向面接触。这样,当具有该转向架的轨道车辆在轨道梁上行驶时,走行轮及第一轮可以在架设的轨道梁的顶面上行驶,第二轮与轨道梁的侧面接触实现导向,当轨道车辆在地面上行驶时,在地面上设置能够与第二轮匹配的凹槽,第二轮实现导向,第一轮与走行轮在地面行驶,从而使得该轨道车辆既可以在轨道梁上行驶,也可以在地面上行驶,增加了轨道车辆的适用性。

Description

转向架、轨道车辆及轨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车辆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向架、轨道车辆及轨道。
背景技术
轨道车辆应交通拥堵而生,现有的轨道车辆需要在专门铺设的轨道上行走,这样就使得在交通顺畅的区域也需要架设轨道才能允许轨道车辆通过,从而使得轨道交通系统的成本增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轨道车辆必须在专门铺设的轨道上行走,因此在交通顺畅的路段也需要架设轨道,从而导致的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成本增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向架,用于轨道车辆,包括:
导向框;
走行轮,与所述导向框连接,所述走行轮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走行轮沿轨道车辆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及
导向轮,所述导向轮与所述导向框转动连接,在轨道车辆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导向轮位于两个所述走行轮之间,所述导向轮的轴线与所述走行轮的轴线一致;
所述导向轮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轮及第二轮,所述第一轮的底面与所述走行轮的底面平齐,所述第二轮的底面位于所述走行轮的底面的下方,所述第一轮靠近所述第二轮的一侧表面适于与轨道的导向面平齐,所述第二轮适于与轨道的导向面接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向架,由于导向轮的轴线与走行轮的轴线一致,导向轮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轮及第二轮,第一轮的底面与走行轮的底面平齐,第二轮的底面位于走行轮的底面的下方,且第一轮靠近第二轮的一侧表面与轨道梁的导向面平齐,第二轮适于与轨道梁的导向面接触。这样,第一轮与第二轮之间形成的夹角适于与轨道梁的顶角适配。当具有该转向架的轨道车辆在轨道梁上行驶时,走行轮及第一轮可以在架设的轨道梁的顶面上行驶,第二轮与轨道梁的侧面接触实现导向,当轨道车辆在地面上行驶时,在地面上设置能够与第二轮匹配的凹槽,这样,第二轮实现导向,第一轮与走行轮在地面行驶,从而使得具有该转向架的轨道车辆既可以在轨道梁上行驶,也可以在地面上行驶,增加了轨道车辆的适用性,避免了在交通顺畅的区域架设轨道,降低了轨道交通系统的成本。
可选地,所述转向架还包括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导向轮轴及定长连杆,所述导向轮转动连接在所述导向轮轴上,所述定长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导向轮轴连接,所述定长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向框连接。
可选地,所述定长连杆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定长连杆关于所述导向框的沿轨道车辆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连接在所述导向框与所述导向轮轴之间,在所述导向框到所述导向轮轴的方向上,所述弹性件向下延伸。
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伸缩连杆,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伸缩连杆上,所述伸缩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导向轮轴转动连接,所述伸缩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向框连接;
所述导向框朝向所述导向轮轴的一端为外端;所述伸缩连杆位于所述导向轮轴与所述外端之间的尺寸能够随所述导向轮的运动而变化。
可选地,所述转向架还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固定连接在所述导向框上,所述伸缩连杆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套筒内且可沿所述套筒滑动。
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设有两个,在轨道车辆的长度方向上,两个所述连接结构分别连接在所述导向框的两侧,每一所述连接结构的导向轮轴上均转动连接有所述导向轮。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上述的转向架。
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轨道,适用于上述的轨道车辆,所述轨道包括地面轨道及轨道梁的至少一种,所述地面轨道上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侧壁形成为所述轨道的导向面;
所述轨道梁包括沿轨道车辆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梁体,所述梁体的朝向另一梁体的一侧表面形成为所述轨道的导向面。
可选地,所述梁体包括梁体本体及导向板,所述导向板连接在所述梁体本体靠近另一梁体本体的一侧,所述梁体本体的上表面与所述导向板的上表面平齐,所述导向板远离所述梁体本体的一侧表面形成为所述轨道的导向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在轨道梁上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在另一轨道梁上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在地面轨道上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在轨道梁上及地面轨道上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0、导向框;101、外端;102、套筒;
20、走行轮;
30、导向轮;301、第一轮;302、第二轮;
401、导向轮轴;402、定长连杆;403、安装座;404、弹性件;405、伸缩连杆;
50、地面轨道;501、凹槽;
60、轨道梁;601、梁体;6011、梁s体本体;6012、导向板;
70、车桥;
801、内圈;802、外圈;
901、第一减振装置;902、抗侧滚扭杆;903、第二减振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车辆,适于在轨道梁60及地面上行驶,该轨道车辆包括转向架,转向架包括导向框10、走行轮20及导向轮30,走行轮20与导向框10连接,走行轮20设有两个,两个走行轮20沿轨道车辆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导向轮30与导向框10转动连接,在轨道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导向轮30位于两个走行轮20之间。导向轮30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轮301及第二轮302,第一轮301的底面与走行轮20的底面平齐,第二轮302的底面位于走行轮20的底面的下方,第一轮301靠近第二轮302的一侧表面适于与轨道的导向面平齐,第二轮302适于与轨道的导向面接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向架,由于导向轮30的轴线与走行轮20的轴线一致,第一轮301的底面与走行轮20的底面平齐,第二轮302的底面位于走行轮20的底面的下方,且第一轮301靠近第二轮302的一侧表面与轨道梁的导向面平齐,第二轮302适于与轨道梁的导向面接触。这样,第一轮301与第二轮302之间形成的夹角适于与轨道的顶角适配。当具有该转向架的轨道车辆在轨道车辆上行驶时,走行轮20及第一轮301可以在架设的轨道梁的顶面上行驶,第二轮302与轨道梁的侧面接触实现导向,当轨道车辆在地面上行驶时,在地面上设置能够与第二轮302匹配的凹槽,这样,第二轮302实现导向,第一轮301与走行轮20在地面行驶。从而使得具有该转向架的轨道车辆既可以在轨道梁上行驶,也可以在地面上行驶,增加了轨道车辆的适用性,避免了在交通顺畅的区域架设轨道,降低了轨道交通系统的成本。
如图2所示,导向轮30的中心轴线沿轨道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导向轮30适于与轨道梁60的侧壁接触。
如图6及图7所示,转向架还包括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导向轮轴401及定长连杆402,导向轮30转动连接在导向轮轴401上,定长连杆402的一端与导向轮轴401连接,定长连杆402的另一端与导向框10连接。
定长连杆402的设置能够使得导向轮30的转向能够经由导向轮轴401及定长连杆402传递至导向框10,并由导向框10与走行轮20之间的连接关系传递给走行轮20,以此实现走行轮20的转向以及轨道车辆的转向。
具体在一实施例中,定长连杆402与导向轮轴401及导向框10均为转动连接。
在如图6及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定长连杆402设有两个,两个定长连杆402关于导向框10的沿轨道车辆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例如,如图7所示,其中一个定长连杆402由导向轮轴401的一端向靠近导向框10且远离另一个定长连杆402的方向延伸,两个定长连杆402到轨道车辆的竖直中心面的距离相等。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连接结构还包括安装座403,安装座403连接在导向轮轴401上,且定长连杆402通过安装座403安装在导向轮轴401上。
如图6及图7所示,连接结构还包括弹性件404,弹性件404连接在导向框10与导向轮轴401之间,在导向框10到导向轮轴401的方向上,弹性件404向下延伸。这样,弹性件404能压紧导向轮30,在导向轮30向上运动过程中会压缩弹性件404,由于弹性件404的与导向框10连接的一端位于弹性件404的与导向轮轴401连接的一端的上方,因此,压缩后的弹性件404会对导向轮轴401产生朝向导向框10且朝下的作用力,从而会阻止导向轮30上移,由此实现压紧导向轮30。为了在初始状态就能防止导向轮30上移,可以使得弹性件404在初始时就处于压缩状态。
该实施例中,弹性件404为弹簧。
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404还可以是橡胶弹性件等。
如图6及图7所示,连接结构还包括伸缩连杆405,弹性件404套设在伸缩连杆405上,伸缩连杆405的一端通过安装座403与导向轮轴401连接,伸缩连杆405的另一端与导向框10转动连接。导向框10朝向导向轮轴401的一端为外端101,伸缩连杆405位于导向轮轴401与外端101之间的尺寸能够随导向轮的运动而变化。具体表现为:当导向轮30向上运动时,伸缩连杆405位于导向轮轴401与外端101之间的尺寸会缩短,从而使得设置在导向框10与导向轮轴401之间的弹性件404压缩。
在如图6及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在轨道车辆的宽度方向上,伸缩连杆405及弹性件404设置在两个定长连杆402之间。
在如图6及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转向架还包括套筒102,套筒102固定连接在导向框10上,伸缩连杆405的另一端穿设于套筒102内且可沿套筒102滑动。这样,伸缩连杆405位于导向轮轴401与外端101之间的尺寸的变化通过伸缩连杆405在套筒102内的滑动实现。可以理解的是,套筒102设置在导向框10的外端101处。
在一实施例中,导向轮轴401上转动连接有两个导向轮30。其中一个导向轮30远离另一个导向轮30的一侧表面形成为导向面。
在如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结构设有两个,在轨道车辆的长度方向上,两个连接结构分别连接在导向框10的两侧,每一连接结构的导向轮轴401上均转动连接有导向轮30。
在一实施例中,两个走行轮20通过车桥70连接,转向架还包括回转支承80,回转支承80包括内圈801和外圈802,内圈801和外圈802能够相对转动,内圈801和外圈802的其中一个与导向框10连接,另一个与车桥70连接,导向框10通过车桥70与回转支承80与两个走行轮20连接。车桥70上还设置有第一减振装置901及抗侧滚扭杆902,第一减振装置901与车体连接,抗侧滚扭杆902具有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的两端,且均与车体连接。抗侧滚扭杆902上设置有与车体连接的第二减振装置903,其中第一减振装置901及第二减振装置903均沿竖直方向延伸,其可以为弹簧,也可以为减振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轨道,适于上述的轨道车辆,轨道包括地面轨道50及轨道梁60的至少一种,地面轨道50上形成有凹槽501,凹槽501的侧壁与导向轮30的第二轮302接触,即凹槽501的侧壁形成为轨道的导向面。与第二轮302接触的一侧的凹槽501的侧壁的顶端向远离另一导向轮30的方向延伸的地面与第一轮301接触,此时,第一轮301靠近第二轮302的一侧与凹槽501的侧壁平齐。该地面轨道50上设置有第二轮302适配的凹槽501,当凹槽501的延伸方向发生改变时,能够带动导向轮第二轮302的转向,导向轮30的转向通过定长连杆402带动导向框10及走行轮20的转向,从而实现轨道车辆的转向,即,通过地面轨道50上的凹槽501实现轨道车辆的转向,有利于实现轨道车辆在地面上的自动驾驶。且地面上设置凹槽501,不会影响车辆通行。
轨道梁60包括沿轨道车辆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梁体601,梁体601的朝向另一梁体601的一侧表面形成为轨道的导向面。梁体601的顶面适于与第一轮301接触。
可以理解的是,地面轨道50设置在地面上,轨道梁60为架设于地面之上的轨道梁60。轨道全程可以全部是地面轨道50,可以全部是轨道梁60,也可以是既有轨道梁60也有地面轨道50。本实用新型中的地面轨道50形成在地面上,凹槽501形成在地面上。
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梁体601的顶面直接与第一轮301接触。
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梁体601包括梁体本体6011及导向板6012,导向板6012连接在梁体本体6011靠近另一梁体本体6011的一侧,梁体本体6011的上表面与导向板6012的上表面平齐,导向面形成在导向板6012远离梁体本体601的一侧表面上。此时,导向板6012的上表面与第一轮301抵接。
该实施例中的导向板6012可以与梁体本体6011一体成型,还可以是直接焊接在梁体本体6011上。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转向架,用于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向框;
走行轮,与所述导向框连接,所述走行轮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走行轮沿轨道车辆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及
导向轮,所述导向轮与所述导向框转动连接,在轨道车辆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导向轮位于两个所述走行轮之间,所述导向轮的轴线与所述走行轮的轴线一致;
所述导向轮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轮及第二轮,所述第一轮的底面与所述走行轮的底面平齐,所述第二轮的底面位于所述走行轮的底面的下方,所述第一轮靠近所述第二轮的一侧表面适于与轨道的导向面平齐,所述第二轮适于与轨道的导向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还包括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导向轮轴及定长连杆,所述导向轮转动连接在所述导向轮轴上,所述定长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导向轮轴连接,所述定长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向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长连杆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定长连杆关于所述导向框的沿轨道车辆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连接在所述导向框与所述导向轮轴之间,在所述导向框到所述导向轮轴的方向上,所述弹性件向下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伸缩连杆,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伸缩连杆上,所述伸缩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导向轮轴转动连接,所述伸缩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向框连接;
所述导向框朝向所述导向轮轴的一端为外端;所述伸缩连杆位于所述导向轮轴与所述外端之间的尺寸能够随所述导向轮的运动而变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还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固定连接在所述导向框上,所述伸缩连杆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套筒内且可沿所述套筒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设有两个,在轨道车辆的长度方向上,两个所述连接结构分别连接在所述导向框的两侧,每一所述连接结构的导向轮轴上均转动连接有所述导向轮。
8.一种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向架。
9.一种轨道,适用于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包括地面轨道及轨道梁的至少一种,所述地面轨道上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侧壁形成为所述轨道的导向面;
所述轨道梁包括沿轨道车辆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梁体,所述梁体的朝向另一梁体的一侧表面形成为所述轨道的导向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体包括梁体本体及导向板,所述导向板连接在所述梁体本体靠近另一梁体本体的一侧,所述梁体本体的上表面与所述导向板的上表面平齐,所述导向板远离所述梁体本体的一侧表面形成为所述轨道的导向面。
CN202021715825.9U 2020-08-14 2020-08-14 转向架、轨道车辆及轨道 Active CN2130074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15825.9U CN213007441U (zh) 2020-08-14 2020-08-14 转向架、轨道车辆及轨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15825.9U CN213007441U (zh) 2020-08-14 2020-08-14 转向架、轨道车辆及轨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07441U true CN213007441U (zh) 2021-04-20

Family

ID=75468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15825.9U Active CN213007441U (zh) 2020-08-14 2020-08-14 转向架、轨道车辆及轨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074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89386B (zh) 一种固定道岔车载式变轨系统
EP2216227A1 (en) Bogie for low floor type railway vehicle and low floor type railway vehicle with the same
CN109720370B (zh) 一种转向架与具有其的轨道交通系统
CN109835364B (zh) 一种转向架及具有其的轨道交通系统
CN109835365B (zh) 一种转向架与具有其的轨道交通系统
CN208181079U (zh) 转向架总成和轨道车辆
RU2203818C2 (ru) Ходовая часть поворотной тележки рельсов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KR101364703B1 (ko) 고무차륜 경량전철의 안내륜 완충장치
US20120048139A1 (en) Low floor vehicle
CN111422214A (zh) 单电机同时驱动双轴的悬挂式单轨车辆转向架
KR101956483B1 (ko) 대차의 메인프레임과 가이드암이 일체로 형성된 모노레일 차량용 대차
JP2005132127A (ja) 鉄道車両および鉄道車両用台車
CN213007441U (zh) 转向架、轨道车辆及轨道
CN212709410U (zh) 单电机同时驱动双轴的悬挂式单轨车辆转向架
CN111152798B (zh) 空轨转向架
CN111791909A (zh) 转向架及具有其的跨坐式单轨车辆
US6679184B1 (en) Suspended coach transportation system
CN111152802A (zh) 轨道交通橡胶轮胎走行系统
CN208181078U (zh) 转向架总成和轨道车辆
CN211710575U (zh) 一种非独立悬架系统及轮式机器人
CN109398399B (zh) 车辆可变轨距稳定悬架
CN215436428U (zh) 一种转向架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CN216378955U (zh) 一种内嵌式磁浮交通系统的道岔支撑导向装置
CN114074504A (zh) 转向架、轨道车辆及轨道交通系统
CN210262537U (zh) 一种带有间隙调整机构的轨道行走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