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98592U - 一种双止水过滤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止水过滤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98592U
CN212998592U CN202021075762.5U CN202021075762U CN212998592U CN 212998592 U CN212998592 U CN 212998592U CN 202021075762 U CN202021075762 U CN 202021075762U CN 212998592 U CN212998592 U CN 2129985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hole
water passing
end cover
pis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7576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孝发
林孝山
谢添明
汪仁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moo Kitchen and Bat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moo Kitchen and Bat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moo Kitchen and Bath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moo Kitchen and Bat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7576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985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985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985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止水过滤器,其包括壳体、滤芯组件、活塞和弹性件,其中活塞受抵压克服弹性件,从活塞内部的第一孔连通滤芯组件的第一过水部,从活塞外部与壳体间的通水间隙连通滤芯组件的第二过水部,活塞被释放时,弹性件驱动活塞复位,使第一过水部和第二过水部与外界的连通均被封堵。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在被过滤器从基座上拆除时减少或停止待滤水和过滤水的排出。

Description

一种双止水过滤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过滤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止水过滤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过滤器的结构决定了它从基座上取下时,由于失去压力的关系,将排出位于其内的待滤水和过滤水。由此造成在过滤器拆除时,溢出水很容易滴落在现场,需要使用者清除。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双止水过滤器,其能够在被从基座上拆除时减少或停止待滤水和过滤水的排出。
为达成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止水过滤器,其包括:壳体,其设有通水嘴;滤芯组件,其置于壳体内,并设有第一过水部和第二过水部,两者之一用于引入待滤水,另一用于引出过滤水;活塞,其第一端伸出通水嘴,其外壁设有与第一端相接的缩颈部,缩颈部与通水嘴间存有通水间隙;其还设有与第一端相接的第一孔;和弹性件,其顶抵于滤芯组件和活塞之间;活塞受抵压克服弹性件的弹性力运动至第一位置,第一孔与第一过水部连通且通水间隙与第二过水部连通;活塞被释放受弹性件的复位力运动至第二位置,第一孔与第一过水部之间的连通和通水间隙与第二过水部之间的连通均被封闭。
进一步地,所述滤芯组件设有朝向通水嘴的过水端面和凸设于过水端面的过水延伸部,过水延伸部上设有过水孔并装设有比过水孔更远离过水端面的第一封堵件;所述过水孔和过水端面分别形成所述第一过水部和第二过水部;所述活塞外壁装设有比缩颈部更靠近过水端面的第二封堵件;所述活塞设有供过水延伸部伸入的贯通孔,第一孔是贯通孔的一部分;活塞运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封堵件远离贯通孔内壁使第一孔与过水孔连通且第二封堵件远离壳体内壁使过水间隙与过水端面连通;活塞运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封堵件顶抵贯通孔内壁隔绝第一孔与过水孔的连通且第二封堵件顶抵壳体内壁隔绝过水间隙与过水端面的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还设有内腔,所述通水嘴设有与内腔连通的通水孔;所述通水孔包括与通水嘴外端面相接的第一通水孔和与第一通水孔相接的孔肩;所述过水孔设置于过水延伸部的侧壁,所述第一封堵件为第一过水密封圈,其装设于过水延伸部的侧壁上;所述活塞外壁还设有与缩颈部相接的肩部,所述第二封堵件为活塞密封圈且装设于所述肩部;所述贯通孔还设有与第一孔相接且直径比第一孔直径更小的第二孔;活塞运动至第一位置时,过水孔伸入第一孔中,第一过水密封圈远离第一孔孔壁,且活塞密封圈远离所述孔肩;活塞运动至第二位置时,过水孔位于第二孔处,第一过水密封圈与第二孔孔壁密封配合,且活塞密封圈顶抵所述孔肩。
进一步地,所述通水孔还设有直径大于第一通水孔直径的第二通水孔;所述孔肩设于第二通水孔与第一通水孔之间;所述活塞的外壁还设有直径大于缩颈部直径的凸起部;所述肩部设于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缩颈部之间;所述缩颈部的外缘面凸设有若干第一凸筋,所述凸起部的外缘面凸设有若干第二凸筋;所述第一凸筋与所述第一通水孔滑动配合,缩颈部、第一凸筋之间的间隔与第一通水孔的孔壁共同围合而成所述通水间隙;所述第二凸筋于所述第二通水孔滑动配合,凸起部、第二凸筋之间的间隔与第二通水孔的孔壁共同围合而成过水间隙;过水间隙始终与过水端面连通;活塞运动至第一位置时,通水间隙连通过水间隙;活塞运动至第二位置时,活塞密封圈隔绝通水间隙与过水间隙之间的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过水延伸部包括第一过水延伸部和第二过水延伸部;所述第一过水延伸部与过水端面相接;所述第二过水延伸部凸设于第一过水延伸部顶端,且其直径小于第一过水延伸部的直径;第一过水延伸部和第二过水延伸部彼此水路连通且第二过水延伸部顶端封闭;所述过水孔设于第二过水延伸部的侧壁;所述贯通孔还设有第三孔和第四孔;所述第三孔与第二孔相接且其直径大于第二孔的直径;所述第四孔与第三孔相接且其直径大于第三孔的直径;所述第四孔与第三孔通过台阶面相接;所述第一过水延伸部与第三孔滑动配合;所述第二过水延伸部与第二孔密封滑动配合;所述弹性件一端顶抵于过水端面,另一端顶抵于所述台阶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过水延伸部的外壁上还装设有第二过水密封圈;所述第二过水密封圈比过水孔更靠近过水端面;活塞运动过程中,第二过水密封圈始终与第二孔密封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滤芯组件包括:滤芯,其设有滤芯中心孔;过水管,其置于滤芯中心孔中;前端盖,其设有前端盖本体、前端盖第一延伸部和前端盖第二延伸部;所述前端盖第一延伸部从本体向所述通水嘴方向延伸;所述前端盖第二延伸部的延伸方向与前端盖第一延伸部的延伸方向相背离;所述过水管的一端插设于所述前端盖第二延伸部中,所述前端盖还设有贯通前端盖第二延伸部、前端盖本体和前端盖第一延伸部的前端盖中心孔;所述前端盖本体的两个端面间还设有前端盖贯通孔;后端盖,其与前端盖配合夹持所述滤芯;其设有后端盖本体、后端盖第一延伸部和后端盖第二延伸部;所述后端盖第一延伸部从本体向前端盖方向延伸;所述后端盖第二延伸部的延伸方向与后端盖第一延伸部的延伸方向相背离;所述过水管的另一端插设于所述后端盖第一延伸部中,所述后端盖第二延伸部的端面顶抵壳体,其侧壁设有后端盖过水孔;所述后端盖还设有后端盖中心孔,后端盖中心孔连通后端盖过水孔和过水管;所述后端盖本体的两个端面间还设有后端盖贯通孔;和过水件,其设有过水件本体和所述过水延伸部;所述第一过水延伸部密封套接于前端盖第一延伸部外;所述过水件本体的两个端面间设有过水件贯通孔,其中一个端面抵靠于前端盖,另一个端面形成所述过水端面并抵靠于所述壳体。
进一步地,所述滤芯包括两个透水片和夹设于两个透水片间的滤材;两个透水片采用PP棉。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在通水嘴两侧分别设有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在背离通水嘴的端面还凸设有背鳍片。
相对于现有技术,上述方案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活塞被顶抵后双止水过滤器通水,而在活塞脱离顶抵后双止水过滤器由于进水水路和出水水路被隔绝而止水,由此,该双止水过滤器能够在被从基座上拆除时减少或停止待滤水和过滤水的排出。
本申请中,将过水孔和第一过水密封圈设置于过水延伸部的侧壁,有利于减小通水孔的孔径,降低结构复杂度。
设置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分别与第一通水孔和第二通水孔配合,有利于活塞滑动过程中的姿态保持。
设置与第二孔始终配合的第二过水密封圈,有利于减少因装配误差使第一过水密封圈进出第二孔不畅所引起的密封不严问题。
设置过水件,有利于实现与活塞的精密装配。
设置背鳍片,有利于驱动双止水过滤器相对基座转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简要介绍所需要使用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中双止水过滤器的解视图;
图2为实施例中壳体的立体图;
图3为实施例中壳体的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中滤芯组件的剖视图;
图5为实施例中前端盖的立体图;
图6为实施例中前端盖的剖视图;
图7为实施例中后端盖的立体图;
图8为实施例中后端盖的剖视图;
图9为实施例中过水件的立体图;
图10为实施例中过水件的剖视图;
图11为实施例中活塞本体的立体图;
图12为实施例中活塞本体的剖视图;
图13为实施例中双止水过滤器处于释放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中双止水过滤器处于抵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中基座结构图;
图16为实施例中双止水过滤器连接至基座时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双止水过滤器100:
壳体1,本体11,通水嘴111,卡槽112,通水孔113,第一通水孔114,第二通水孔115,孔肩116,通水间隙117,过水间隙118,盖体12,背鳍片121,内腔13;
滤芯组件2,滤芯21,第一透水片211,第二透水片212、滤材213;过水管22;
前端盖23,前端盖本体231,前端盖第一延伸部232,前端盖第二延伸部233,前端盖中心孔234,前端盖贯通孔235,前端盖第一密封圈槽236,前端盖第二密封圈槽237;
后端盖24,后端盖本体241,后端盖第一延伸部242,后端盖第二延伸部243,后端盖过水孔244,后端盖中心孔245,后端盖贯通孔246;
过水件25,过水件本体251,过水延伸部252,第一过水延伸部253,第二过水延伸部254,过水孔255,第一过水密封圈槽256,第二过水密封圈槽257,过水件贯通孔258;
第一过水密封圈26,第二过水密封圈27;
活塞3,活塞本体31,缩颈部311,肩部312,凸起部313,第一凸筋314,第二凸筋315,活塞密封圈槽316,贯通孔317,第一孔3171,第二孔3172,第三孔3173,第四孔3174,台阶面3175;活塞密封圈32;
弹性件4;
基座200:基座本体201,止水座202,进水道203,出水道204,卡块205,过水腔206,过水道207;
具体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为“包含但不限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见图1,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中双止水过滤器100。如图1所示,双止水过滤器包括壳体1、滤芯组件2、活塞3和弹性件4。
其中,如图2和图3所示,壳体1由本体11和盖体12固接而成。壳体1和盖体12完成连接后,形成内腔13。
本体11远离盖体12的一端设有通水嘴111,通水嘴111的两侧分别设有卡槽112。通水嘴111设有与内腔13连通的通水孔113。通水孔113包括与通水嘴111的外端面相接的第一通水孔114、与第一通水孔114相接的孔肩116和与孔肩116相接的第二通水孔115。第二通水孔115直径大于第一通水孔114。
盖体12的在背离通水嘴111的端面上还凸设有背鳍片121。
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滤芯组件2,如图4所示,滤芯组件2包括滤芯21、过水管22、前端盖23、后端盖24、过水件25、第一过水密封圈26和第二过水密封圈27。
其中,滤芯21如图4所示,包括第一透水片211、第二透水片212和滤材213。滤材213夹设于第一透水片211和第二透水片212之间。第一透水片211和第二透水片212均采用PP棉。第一透水片211、第二透水片212和滤材213均呈环形,它们叠置于一起后形成滤芯中心孔。
过水管22如图4所示地置于滤芯中心孔中。
前端盖23的形状和结构参见图5和图6。如图5和图6所示,前端盖23设有前端盖本体231、前端盖第一延伸部232和前端盖第二延伸部233。其中,前端盖本体231呈片状,其外径与本体11的内径匹配。前端盖本体231的两个端面间还开设有若干个前端盖贯通孔235。如图4所示,前端盖本体231朝向第二透水片212的端面贴合第二透水片212。前端盖第一延伸部232从本体向通水嘴111所在的方向延伸。前端盖第一延伸部232的外壁还开设有前端盖第一密封圈槽236和前端盖第二密封圈槽237,用于安装前端盖第一密封圈和前端盖第二密封圈。前端盖第二延伸部233的延伸方向与前端盖第一延伸部232的延伸方向相背离。前端盖23还设有前端盖中心孔234,前端盖中心孔234贯穿前端盖第二延伸部233、前端盖本体231和前端盖第一延伸部232。前端盖中心孔234如图6所示为台阶孔,其中大孔开口于前端盖第二延伸部233的端面,小孔开口于前端盖第一延伸部232的端面。过水管22的一端插设于前端盖第二延伸部233内的大孔中。
后端盖24的形状和结构参见图7和图8。如图7和图8所示,后端盖24设有后端盖本体241、后端盖第一延伸部242和后端盖第二延伸部243。其中,后端盖本体241呈片状,其外径与本体11的内径匹配。后端盖本体241的两个端面间还开设有若干后端盖贯通孔246。如图4所示,后端盖本体241朝向第一透水片211的端面贴合第一透水片211。后端盖第一延伸部242从本体向前端盖23所在的方向延伸。后端盖第二延伸部243的延伸方向与后端盖第一延伸部242的延伸方向相背离。后端盖第二延伸部243的端面顶抵盖体12,其侧壁设有若干开口于其端面的后端盖过水孔244。后端盖24还设有后端盖中心孔245。过水管22的另一端插设于后端盖中心孔245位于后端盖第一延伸部242的部分中,后端盖中心孔245连通后端盖过水孔244与过水管22,在本实施例中,后端盖中心孔245贯通后端盖第一延伸部242、后端盖本体241和后端盖第二延伸部243。
过水件25的形状和结构参见图9和图10。如图9和图10所示,过水件25设有过水件本体251和过水件延伸部252。过水件本体251呈片状。其外径与本体11的内径匹配,过水件本体251的两个端面间还开设有若干过水件贯通孔258。如图4所示,过水件本体251朝向前端盖23的端面贴合并抵靠前端盖23,过水件本体251的另一端面抵靠于本体11(如图13和图14所示)。如图9和图10所示,过水延伸部252的延伸方向朝向通水嘴111。过水延伸部252包括第一过水延伸部253和第二过水延伸部254。第一过水延伸部253与过水件本体251相接,第二过水延伸部254凸设于第一过水延伸部253的顶端,且其直径小于第一过水延伸部253的直径。第二过水延伸部254的顶端封闭。过水件25设有过水件中心孔,过水件中心孔连通过水件本体251、第一过水延伸部253和第二过水延伸部254,由于第二过水延伸部254的顶端封闭,因此,过水件中心孔为盲孔。在第二过水延伸部254的侧壁上,沿通水嘴111的开口方向依次设有第二过水密封圈槽257、过水孔255和第一过水密封圈槽256。其中,第二过水密封圈槽257和第一过水密封圈槽256分别安装第二过水密封圈27和第一过水密封圈26(如图4所示)。过水孔255连通过水件中心孔。
如图13和图14所示,滤芯组件2在壳体1内安装完成后,滤芯组件2装设于壳体1的内腔13中。由于后端盖24抵靠于盖体12,过水件25抵靠于本体11,因此,滤芯组件2安装完成后相对壳体1固定。滤芯组件2中,过水孔255为第一过水部,过水件本体251抵靠于本体11的端面为过水端面,也可以称为第二过水部。第一过水部和第二过水部两者之一用于引入待滤水,另一个则用于引出过滤水。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水部(过水孔255)用于出水,第二过水部(过水端面)用于进水。待滤水从过水端面引入后,经过过水件贯通孔258、前端盖贯通孔235、第二透水件212后到达滤材213的底端,经滤材213过滤后,过滤水从滤材213的顶端经过第一透水件211、后端盖贯通孔246、后端盖过水孔244、后端盖中心孔245、过水管22、前端盖中心孔234、过水件中心孔到达过水孔255后引出。由此可知,只需将待滤水引入至过水端面,将过滤水引出自过水孔255,并在两者间提供压差,即可实现过滤功能。以下的介绍中,对过滤组件2内水流的运动不再作介绍。
如图11所示,活塞3包括活塞本体31、活塞密封圈32和第二活塞密封圈(即为图1中位于活塞本体31下方的密封圈)。
图11和图12示出了活塞本体31的形状和结构。如图11和图12所示,活塞本体31整体呈具有厚度的环形。活塞本体31的外壁朝向通水嘴111开口的方向设有凸起部313、肩部312和缩颈部311。其中缩颈部311一部分位于第一通水孔114内,另一部分伸出第一通水孔114外,在缩颈部311的外缘面更为靠近肩部312的位置上还凸设有若干第一凸筋314。缩颈部311更为靠近活塞本体31的端面的位置上还设有第二活塞密封圈槽,用于装设第二活塞密封圈。凸起部313的直径大于缩颈部311的直径,在凸起部313的外缘面上还凸设有若干第二凸筋315。肩部312上设有活塞密封圈槽316,活塞密封圈槽316用于装设活塞密封圈32。如图13和图14所示,缩颈部311一部分位于第一通水孔114内,另一部分伸出第一通水孔114外。第一凸筋314与第一通水孔114滑动配合,而缩颈部311、第一凸筋314之间的间隔和第一通水孔114的孔壁共同围合而成通水间隙117。第二凸筋315与第二通水孔115滑动配合,而凸起部313、第二凸筋315之间的间隔和第二通水孔115的孔壁共同围合而成过水间隙118,该过水间隙118始终与过水端面连通。活塞本体31还设有贯通孔317,贯通孔317从活塞本体31伸出通水嘴111的端面开始,依序包括第一孔3171、第二孔3172、第三孔3173和第四孔3174。其中第一孔3171的直径大于第二孔3172的直径,第三孔3173的直径大于第二孔3172的直径,第四孔3174的直径大于第三孔3173的直径。如图13和图14所示,第二孔3172与过水件25的第二延伸部254通过第一过水密封圈26和第二过水密封圈27滑动配合。过水件25的第一延伸部253与第三孔3173滑动配合。第三孔3173和第四孔3174通过台阶面3175连接。
弹性件4在本实施例中为弹簧。弹性件4顶抵于滤芯组件2和活塞3之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和图14所示,弹性件4一端顶抵于过水件25的过水端面上,另一端顶抵于活塞本体31的台阶面3175上。
本实施例中的双止水过滤器100的动作原理见图13和图14。其中图13示出了双止水过滤器100被释放时的状态,图14示出了双止水过滤器100被抵压的状态。
在活塞3被释放的状态下,活塞3受弹性件4的复位顶持力作用停靠于如如图13所示的第二位置,此时过水孔255位于第二孔3172中,且第一过水密封圈26与第二孔3172密封配合,由此,第一孔3171与过水孔255之间的连通被隔绝,过滤组件2引出的过滤水只能停止于第一过水密封圈26内,无法溢出。另一方面,活塞本体31的肩部312上的活塞密封圈32顶抵于通水孔113的孔肩116处,由此通水间隙117与过水间隔118之间的连通被隔绝,过滤组件2的过水端面无法从外部引入待过滤水,且如果未过滤的待过滤水也只能停止于活塞密封圈32内,无法溢出。
在活塞3被顶抵的状态下,活塞3克服弹性件4的弹性力向盖体12的方向运动至如图14所示的第一位置,此时过水孔255伸入第一孔3171中,且第一过水密封圈26与第一孔3171间形成间隔,由此,过水孔255可以将过滤水引出至第一孔3171并引至双止水过滤器100之外。另一方面,活塞本体31的肩部312上的活塞密封圈32离开通水孔113的孔肩116处,由此通水间隙117与过水间隙118之间的连通被打开,外界的水得以从通水间隙117进入过水间隙118,直至引入至过水端面。
基于以上介绍可知,本实施例中的双止水过滤器100可以在活塞3被顶抵时打开从而实现过滤功能,而在活塞3被释放后关闭,使过滤水和待滤水无法排出或极少地排出。
在实际应用中,双止水过滤器100可以与基座200配合,即双止水过滤器100在安装至基座200时,活塞3自动被顶抵,而在从基座200上退出安装时,活塞3自动释放。
参见图15,图15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基座200,如图15所示,基座200包括基座本体201、止水座202,其中,基座本体201设有进水道203和出水道204以及卡块205。止水座202可滑动地置于基座本体201中,其内形成过水道207,其外形成过水腔206,过水道207与出水道204可关闭地连通,过水腔206与进水道203可关闭地连通。在止水座202被向下顶抵时,过水道207与出水道204之间的连通被打开,同时过水腔206与进水道203之间的连通也被打开;而在止水座202被释放时,受顶抵于止水座202与基座本体201之间的弹簧的复位力作用,止水座202关闭过水道207与出水道204之间的连通以及过水腔206与进水道203之间的连通。
参见图16,当双止水过滤器100连接至基座200上时,活塞3与止水座202彼此顶抵,如果拧动壳体1上的背鳍片121使壳体1上的卡槽112与基座200上的卡块205旋转卡接后,则活塞3运动至第一位置,且止水座202进入打开位置,此时,活塞3上的第二活塞密封圈与过水道207密封配合,本体11上的本体密封圈与过水腔206密封配合。待滤水从进水道203经过过水腔206、通水间隙117、过水间隙118被过水端面引入,而过滤水则从过水孔255引出,经过第一孔3171、过水道207直至出水道204,从而实现过滤功能。当双止水过滤器100与基座200脱离旋转卡接,从基座200上取下时,活塞3失去顶抵运动至第一位置,且止水座202运动至关闭位置,此时,双止水过滤器100和基座200均实现自动止水。
由以上介绍可知,本实施例中的双止水过滤器100够在被从基座200上拆除时减少或停止待滤水和过滤水的排出。本实施例中,将过水孔255和第一过水密封圈26设置于过水延伸部252的侧壁,有利于减小通水孔113的孔径,降低结构复杂度。本实施通过设置第一凸筋314和第二凸筋315分别与第一通水孔114和第二通水孔115配合,有利于活塞3滑动过程中的姿态保持。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与第二孔3172始终配合的第二过水密封圈27,有利于减少因装配误差使第一过水密封圈26进出第二孔3172不畅所引起的密封不严问题。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过水件25,有利于实现与活塞3的精密装配。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背鳍片121,有利于驱动双止水过滤器100相对基座200转动。
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双止水过滤器,其特征是,包括:
壳体,其设有通水嘴;
滤芯组件,其置于壳体内,并设有第一过水部和第二过水部,两者之一用于引入待滤水,另一用于引出过滤水;
活塞,其第一端伸出通水嘴,其外壁设有与第一端相接的缩颈部,缩颈部与通水嘴间存有通水间隙;其还设有与第一端相接的第一孔;和
弹性件,其顶抵于滤芯组件和活塞之间;
活塞受抵压克服弹性件的弹性力运动至第一位置,第一孔与第一过水部连通且通水间隙与第二过水部连通;活塞被释放受弹性件的复位力运动至第二位置,第一孔与第一过水部之间的连通和通水间隙与第二过水部之间的连通均被封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止水过滤器,其特征是:
所述滤芯组件设有朝向通水嘴的过水端面和凸设于过水端面的过水延伸部,过水延伸部上设有过水孔并装设有比过水孔更远离过水端面的第一封堵件;所述过水孔和过水端面分别形成所述第一过水部和第二过水部;
所述活塞外壁装设有比缩颈部更靠近过水端面的第二封堵件;所述活塞设有供过水延伸部伸入的贯通孔,第一孔是贯通孔的一部分;
活塞运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封堵件远离贯通孔内壁使第一孔与过水孔连通且第二封堵件远离壳体内壁使过水间隙与过水端面连通;
活塞运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封堵件顶抵贯通孔内壁隔绝第一孔与过水孔的连通且第二封堵件顶抵壳体内壁隔绝过水间隙与过水端面的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止水过滤器,其特征是:
所述壳体还设有内腔,所述通水嘴设有与内腔连通的通水孔;所述通水孔包括与通水嘴外端面相接的第一通水孔和与第一通水孔相接的孔肩;
所述过水孔设置于过水延伸部的侧壁,所述第一封堵件为第一过水密封圈,其装设于过水延伸部的侧壁上;
所述活塞外壁还设有与缩颈部相接的肩部,所述第二封堵件为活塞密封圈且装设于所述肩部;所述贯通孔还设有与第一孔相接且直径比第一孔直径更小的第二孔;
活塞运动至第一位置时,过水孔伸入第一孔中,第一过水密封圈远离第一孔孔壁,且活塞密封圈远离所述孔肩;
活塞运动至第二位置时,过水孔位于第二孔处,第一过水密封圈与第二孔孔壁密封配合,且活塞密封圈顶抵所述孔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止水过滤器,其特征是:
所述通水孔还设有直径大于第一通水孔直径的第二通水孔;所述孔肩设于第二通水孔与第一通水孔之间;
所述活塞的外壁还设有直径大于缩颈部直径的凸起部;所述肩部设于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缩颈部之间;所述缩颈部的外缘面凸设有若干第一凸筋,所述凸起部的外缘面凸设有若干第二凸筋;
所述第一凸筋与所述第一通水孔滑动配合,缩颈部、第一凸筋之间的间隔与第一通水孔的孔壁共同围合而成所述通水间隙;所述第二凸筋于所述第二通水孔滑动配合,凸起部、第二凸筋之间的间隔与第二通水孔的孔壁共同围合而成过水间隙;过水间隙始终与过水端面连通;
活塞运动至第一位置时,通水间隙连通过水间隙;活塞运动至第二位置时,活塞密封圈隔绝通水间隙与过水间隙之间的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止水过滤器,其特征是:
所述过水延伸部包括第一过水延伸部和第二过水延伸部;所述第一过水延伸部与过水端面相接;所述第二过水延伸部凸设于第一过水延伸部顶端,且其直径小于第一过水延伸部的直径;第一过水延伸部和第二过水延伸部彼此水路连通且第二过水延伸部顶端封闭;
所述过水孔设于第二过水延伸部的侧壁;
所述贯通孔还设有第三孔和第四孔;所述第三孔与第二孔相接且其直径大于第二孔的直径;所述第四孔与第三孔相接且其直径大于第三孔的直径;所述第四孔与第三孔通过台阶面相接;
所述第一过水延伸部与第三孔滑动配合;所述第二过水延伸部与第二孔密封滑动配合;所述弹性件一端顶抵于过水端面,另一端顶抵于所述台阶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止水过滤器,其特征是:
所述第二过水延伸部的外壁上还装设有第二过水密封圈;所述第二过水密封圈比过水孔更靠近过水端面;活塞运动过程中,第二过水密封圈始终与第二孔密封配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止水过滤器,其特征是,所述滤芯组件包括:
滤芯,其设有滤芯中心孔;
过水管,其置于滤芯中心孔中;
前端盖,其设有前端盖本体、前端盖第一延伸部和前端盖第二延伸部;所述前端盖第一延伸部从本体向所述通水嘴方向延伸;所述前端盖第二延伸部的延伸方向与前端盖第一延伸部的延伸方向相背离;所述过水管的一端插设于所述前端盖第二延伸部中,所述前端盖还设有贯通前端盖第二延伸部、前端盖本体和前端盖第一延伸部的前端盖中心孔;
所述前端盖本体的两个端面间还设有前端盖贯通孔;
后端盖,其与前端盖配合夹持所述滤芯;其设有后端盖本体、后端盖第一延伸部和后端盖第二延伸部;所述后端盖第一延伸部从本体向前端盖方向延伸;所述后端盖第二延伸部的延伸方向与后端盖第一延伸部的延伸方向相背离;所述过水管的另一端插设于所述后端盖第一延伸部中,所述后端盖第二延伸部的端面顶抵壳体,其侧壁设有后端盖过水孔;所述后端盖还设有后端盖中心孔,后端盖中心孔连通后端盖过水孔和过水管;所述后端盖本体的两个端面间还设有后端盖贯通孔;和
过水件,其设有过水件本体和所述过水延伸部;所述第一过水延伸部密封套接于前端盖第一延伸部外;所述过水件本体的两个端面间设有过水件贯通孔,其中一个端面抵靠于前端盖,另一个端面形成所述过水端面并抵靠于所述壳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止水过滤器,其特征是:所述滤芯包括两个透水片和夹设于两个透水片间的滤材;两个透水片采用PP棉。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双止水过滤器,其特征是:所述壳体在通水嘴两侧分别设有卡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双止水过滤器,其特征是,所述壳体在背离通水嘴的端面还凸设有背鳍片。
CN202021075762.5U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双止水过滤器 Active CN2129985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75762.5U CN212998592U (zh)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双止水过滤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75762.5U CN212998592U (zh)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双止水过滤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98592U true CN212998592U (zh) 2021-04-20

Family

ID=75493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75762.5U Active CN212998592U (zh)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双止水过滤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985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31791U (zh) 滤芯和具有其的净水机
CN103821201B (zh) 带清洁功能的出水装置
CN212998592U (zh) 一种双止水过滤器
CN210646887U (zh) 一种即关即停出水装置及花洒
CN210014049U (zh) 一种分水阀芯
CN114405135B (zh) 滤芯组件和净水装置
CN214170787U (zh) 一种导水盖组件及隔膜泵
CN214063868U (zh) 一种出水装置及抽拉式出水龙头
CN106799086B (zh) 滤芯安装结构及净水机
CN215445203U (zh) 组合阀和净水机
KR100761516B1 (ko) 수처리기기의 필터조립체
CN108096896B (zh) 一种用于过滤器的双止水结构
CN220034073U (zh) 净水器
CN217784284U (zh) 一种自动切换出水装置
CN214260879U (zh) 过滤组件及具有其的净水器
CN217207914U (zh) 水箱结构及净饮机
CN114405136B (zh) 滤芯组件和净水装置
CN110898669A (zh) 一种过滤装置和过滤系统
CN211051065U (zh) 滤芯组件和具有其的净水机
CN217015680U (zh) 滤芯和净水设备
CN211513605U (zh) 一种直插即配式的复合滤芯以及净水机的机头
CN216638991U (zh) 冲洗装置
CN212881375U (zh) 一种水龙头净水器
EP4201529A1 (en) Water outlet device
CN217015610U (zh) 滤芯和净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