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98669A - 一种过滤装置和过滤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过滤装置和过滤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98669A
CN110898669A CN201911242298.6A CN201911242298A CN110898669A CN 110898669 A CN110898669 A CN 110898669A CN 201911242298 A CN201911242298 A CN 201911242298A CN 110898669 A CN110898669 A CN 1108986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raw water
filter element
communicated
wate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4229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孝发
林孝山
谢添明
汪仁虎
王运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moo Kitchen and Bat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moo Kitchen and Bat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moo Kitchen and Bath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moo Kitchen and Bat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4229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98669A/zh
Publication of CN1108986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986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02Reverse osmosis; Hyperfiltration ; Nanofiltration
    • B01D61/025Reverse osmosis; Hyperfilt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02Reverse osmosis; Hyperfiltration ; Nanofiltration
    • B01D61/027Nanofilt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02Reverse osmosis; Hyperfiltration ; Nanofiltration
    • B01D61/08Apparatu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5/00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in general,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 B01D65/02Membrane cleaning or sterilisation ; Membrane regener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C02F1/44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by reverse osmos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C02F1/44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by nanofilt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13/00Details relating to membrane modules or apparatus
    • B01D2313/04Specific seal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13/00Details relating to membrane modules or apparatus
    • B01D2313/18Specific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13/00Details relating to membrane modules or apparatus
    • B01D2313/24Specific pressurizing or depressurizing means
    • B01D2313/243Pum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21/00Details relating to membrane cleaning, regeneration, sterilization or to the prevention of fouling
    • B01D2321/10Use of f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21/00Details relating to membrane cleaning, regeneration, sterilization or to the prevention of fouling
    • B01D2321/12Use of permea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过滤装置和过滤系统,其中过滤装置包括外壳、滤芯、原水过水路、纯水过水路和浓水过水路,原水过水路包括设于外壳上的原水进水口,纯水过水路包括设于滤芯内的中心管及设于外壳上的纯水出水口,浓水过水路包括设于外壳上的浓水出水口,滤芯底端与原水过水路连通以供原水进入,其顶端与浓水过水路连通以供浓水排出;此外,还包括储水部件;储水部件与的原水过水路连通,其在过滤装置运行时储存原水,并在过滤装置停止时利用气压推动储存的原水通过滤芯底端进入滤芯以进行冲洗。采用上述结构的过滤装置和过滤系统,通过储水部件存水反冲滤芯,可有效减小第一杯水的TDS值,延长滤芯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过滤装置和过滤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滤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过滤装置和过滤系统。
背景技术
反渗透净水装置的主要组件是反渗透膜滤芯,其一般具有三个水路进出口:进水口、纯水出水口和浓水出水口,其结构一般包括芯材、滤芯壳和中心管,芯材围绕中心管卷绕而成,滤芯壳设置在芯材外侧壁,令原水只能从滤芯一端进入,浓水只能从滤芯另一端流出,同时中心管壁设有若干过水孔,用于接收纯水。通过对进水口一侧进行加压,使市政自来水通过进水口进入滤芯中,再经过反渗透膜对自来水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得到的纯水经由纯水出水口排出至储水箱或水龙头,无法穿透反渗透膜的各种重金属离子、杂质以及有害物质等聚积在浓水侧,并通过浓水出水口排放。
在反渗透净水装置停机时,设置在进水侧的增压泵停止工作,此时在反渗透滤芯的浓水侧留存有未排出的部分浓水,同时纯水侧也留存有部分纯水,在由水中离子浓度差造成的渗透压的作用下,浓水侧的盐离子会渗透至纯水侧,在长时间停机之后,纯水测的离子浓度会升至较高状态,从而导致膜内纯水TDS(Total dissolved solids,总溶解固体)值较高,最终导致再次开机后由龙头流出的第一杯水的TDS值过高,不利于人体饮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过滤装置和过滤系统,其可降低停机后纯水侧的TDS值,解决反渗透净水装置第一杯水TDS值过高的问题。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技术方案:一种过滤装置,包括外壳、滤芯、原水过水路、纯水过水路和浓水过水路,原水过水路包括设于外壳上的原水进水口,纯水过水路包括设于滤芯内的中心管及设于外壳上的纯水出水口,浓水过水路包括设于外壳上的浓水出水口,所述滤芯底端与原水过水路连通以供原水进入,其顶端与浓水过水路连通以供浓水排出;此外,还包括储水部件;所述储水部件与所述的原水过水路连通,其在过滤装置运行时储存原水,并在过滤装置停止时利用气压推动储存的原水通过滤芯底端进入滤芯以进行冲洗。
基于第一技术方案的第二技术方案:所述的储水部件为外壳与滤芯之间的空间形成的原水腔,其与滤芯底端连通并与滤芯顶端隔绝,且其内部的空气对进入原水腔中的原水施加压力。
基于第一技术方案的第三技术方案:所述的储水部件包括位于外壳外部且与原水进水口连通的第一气囊水箱,其具有一空气腔及用于密封空气腔的弹性薄膜;过滤装置运行时原水进入第一气囊水箱并通过弹性薄膜挤压空气腔中的空气以储能,过滤装置停止时被压缩的空气膨胀并通过弹性薄膜挤压储存的原水使其通过原水过水路到达滤芯底端。
基于第三技术方案的第四技术方案:所述的储水部件还包括一储水腔,其由所述的外壳与滤芯之间的空间形成,其与滤芯底端连通并与滤芯顶端隔绝。
基于第二至第四任一项技术方案的第五技术方案:还包括进水管,其顶端与原水进水口连通,底端与原水腔连通;所述的进水管套设于中心管之中,经滤芯过滤后产生的纯水进入中心管与进水管之间的间隙后流至纯水出水口。
基于第五技术方案的第六技术方案:所述的中心管内壁靠近底端的位置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进水管外壁上的相应位置设有与第一限位凸起匹配的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限位凸起用于顶抵第一限位凸起以固定所述的进水管;所述的第一限位凸起朝向中心管底端延伸形成密封壁,所述进水管固定于所述中心管时,所述进水管外壁与所述密封壁密封配合。
基于第五技术方案的第七技术方案:所述的外壳内侧顶端设有凸出的第一环形部,所述进水管顶端与所述第一环形部的朝内的侧壁密封配合并与所述原水进水口连通;所述的外壳内侧顶端设有与第一环形部同心且位于第一环形部之外的凸出的第二环形部,所述中心管顶端与所述第二环形部朝内的侧壁密封配合并与所述第一环形部朝外的侧壁配合形成与所述纯水出水口连通的水路。
基于第七技术方案的第八技术方案:所述的外壳内侧顶端设有与第二环形部同心且位于第二环形部之外的第三环形部,所述密封件与所述第三环形部朝内的侧壁密封配合并与所述第二环形部朝外的侧壁配合形成与所述浓水出水口连通的水路。
基于第八技术方案的第九技术方案:还包括密封件;所述的密封件包括环状的包覆板,所述包覆板的两侧边分别沿互相背离的竖直方向延伸形成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沿周向与所述滤芯固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三环形部朝内的侧壁密封配合并与所述第二环形部朝外的侧壁配合形成与所述浓水出水口连通的水路。
基于第五技术方案的第十技术方案:所述的外壳内侧底端设有支撑条,所述支撑条顶抵所述滤芯以使进水管连通原水腔。
本发明还提供第十一技术方案,其包括如第一至第十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过滤装置:此外,还包括:
原水进水管路,其与所述的原水进水口连通,其上设有电磁阀与压力泵;
纯水出水管路,其一端与所述的纯水出水口连通,另一端连通出水龙头;
浓水出水管路,其与所述的浓水出水口连通,其上设有冲洗阀。
由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1、设置储水部件,在过滤装置运行时储存原水,在过滤装置停止时利用气压排出原水,从而使原水在过滤装置停止时仍可以进行流动,从而实现对滤芯内部的冲刷,减少停机状态下滤芯之中的水的TDS值,进而减少较长时间的停机之后因渗透压导致的第一杯水的TDS值过高的问题;此外,储水部件直接与原水过水路连通,可减少过滤装置的结构复杂程度,无需再加设相应的阀门或管路,从而可降低过滤装置的制造成本。
2、原水腔中存在空气,且由于其与滤芯底端连通,所以原水会从原水腔的底部进入原水腔中,从而挤压原本存在的空气,在过滤装置停止的时候,浓水出水口泄压,使原水腔中的压力失衡,被压缩的空气体积膨胀,从而将占据了空间的原水挤压至滤芯之中。
3、气囊水箱在压力失衡时可自动挤压储存的纯水至从原水过水路中,从而在过滤装置停止的时候,对滤芯进行冲洗。
4、设置储水腔,在其内部存在空气的情况下,其可起到与原水腔同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还将其与气囊水箱连通,可以避免储水腔内的空气逸散后排水能力下降;此外,若是储水腔中不存在空气,通过将其与气囊水箱连通,可以利用气囊水箱的作用将原水挤压至滤芯之中进行冲洗。
5、设置进水管,使原水由滤芯底部进入,便于过滤装置中的管路排布,并可提高滤芯寿命;进水管固接在中心管之中,装配方便,同时还可减少过滤装置的体积。
6、在中心管内壁设置第一限位凸起,进水管外壁设置第二限位凸起,通过顶抵限位固定进水管的位置。
7、设置第一环形部,用于过滤装置装配时进水管可与进水口连通且保证密封性;设置第二环形部,用于过滤装置装配时中心管可与纯水出水口连通且保证密封性;设置第三环形部,用于过滤装置装配时密封件可与浓水出水口连通且保证密封性。
8、密封件的第一连接部沿周向与滤芯壳固接,与包覆板一同实现对滤芯顶部端面的包围,再通过第二连接部与第三环形部的密封配合,将滤芯的浓水出水端与原水腔隔离,使浓水只能从浓水出水口流出。
9、设置支撑条,用于滤芯装配至外壳之中时在滤芯底端与外壳内侧底端之间形成供进水管与原水腔连通的空间。
10、过滤系统中设置电磁阀用于控制原水进水管路的通断,压力泵用于对原水施压使原水进入滤芯进行过滤,出水龙头用于控制纯水出水管路的启闭及出水,冲洗阀用于调整浓水出水管路的水流量大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过滤装置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滤芯、进水管及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过滤装置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处理装置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0、外壳;11、原水进水口;12、纯水出水口;13、浓水出水口;14、支撑条;15、第一环形部;16、第二环形部;17、第三环形部;21、过滤材料;22、中心管;221、第一限位凸起;2211、密封壁;222、通孔;23、密封件;231、包覆板;232、第一连接部;233、第二连接部;24、滤芯壳;30、进水管;31、第二限位凸起;40、原水腔;41、气囊水箱;42、储水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且不应被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具体保护范围。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参见图1,图1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过滤装置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外壳10、滤芯、密封件23和进水管30。
其中外壳10包括壳体和盖体,如图5所示,盖体为外壳10底端部分,壳体为除盖体外的外壳10的其他部分,壳体用于容纳滤芯、进水管30和密封件23,盖体用于与壳体固接以形成完整的外壳10。盖体在滤芯、密封件23和进水管30装配至壳体之内后,通过焊接、螺接等方式与壳体的下端部密封固接。此外,外壳10的整体为圆柱状,也可为棱柱状。
在外壳10的上端部设有原水进水口11、纯水出水口12和浓水出水口13,三者被设置为同心的环状通槽结构,在每一通槽结构之内设有用于连接固定用的连接结构,当然,原水进水口11、纯水出水口12和浓水出水口13的形状可以与外壳10的整体形状匹配形成圆环状或方框状,也可与外壳10的整体形状不相匹配,只需提供进水与出水功能及与外部装置进行匹配的功能即可。如图1所示,中心处为原水进水口11,原水进水口11向外为纯水出水口12,纯水出水口12向外为浓水出水口13。原水进水口11与外部的进水管道连通,并在加压装置的作用下接收进水,进水可为市政自来水。
在外壳10的内侧顶端设有第一环形部15、第二环形部16和第三环形部17,三者被设置为同心的环状凸起结构,且如图1所示,第一环形部15的侧壁包围形成一个圆柱形凹槽结构,其顶面与原水进水口11连通,第二环形部16的侧壁与第一环形部15的侧壁配合形成一个环形凹槽结构,其顶面与纯水出水口12连通,第三环形部17的侧壁与第二环形部16的侧壁配合形成一个环形凹槽结构,其顶面与浓水出水口13连通。同样的,第一环形部15、第二环形部16和第三环形部17的形状与外壳10的整体形状匹配或不相匹配亦可。特别的,第一环形部15、第二环形部16和第三环形部17的底端所在平面一致。
如图4所示,滤芯包括过滤材料21、中心管22和滤芯壳24,其中过滤材料21可为反渗透膜与隔水网、筛网等配合以中心管22为圆心共同卷绕形成,在过滤材料21的外侧壁设置滤芯壳24,使其仅有顶端与底端露出过滤材料。此外,过滤材料21还可为纳滤膜等可过滤水中金属离子的材料。
中心管22设置在过滤材料21的中心,其管壁设有若干个通孔222,进水经过过滤材料之后形成的纯水通过通孔222进入到中心管22之内。如图2所示,中心管22的上端部与纯水出水口12连通,在本实施例中,中心管22的上端部插入至由第一环形部15与第二环形部16配合形成的环形凹槽之中,中心管22的上端部的外侧壁与第二环形部16的朝内的侧壁的形状匹配形成插接关系,在中心管22的上端部的外侧壁还套设有密封圈,以与第二环形部16朝内的侧壁形成密封配合,同时中心管22的管壁厚度小于第一环形部15与第二环形部16配合形成的环形凹槽的宽度,因此在中心管22插入该环形凹槽之后,中心管22的内侧壁与第一环形部15的朝外的侧壁之间会形成供水流过的空隙,同时由于第二环形部16形成的环形凹槽的顶面与纯水出水口12连通,因此中心管22即可与纯水出水口12连通。
进水管30与原水进水口11连通,且可将进水由原水进水口11处引导至滤芯底端之下。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进水管30被设置为套设固定在中心管22之中,进水管30的外壁与中心管22的内壁形成的空隙形成与纯水出水口12连通的纯水出水路。如图3所示,在中心管22的内壁上的靠近下端部的位置设有第一限位凸起221,第一限位凸起221为中心管22的内壁面朝内延伸形成的环状的凸起结构,且其还包括一从延伸的自由端向下继续延伸得到的密封壁2211,在进水管30的靠近下端部的位置设置有环状的第二限位凸起31,第二限位凸起31的尺寸可以与第一限位凸起221的尺寸配合,在进水管30的下端部穿过第一限位凸起221之后,第二限位凸起31可以顶抵第一限位凸起221的上缘,从而固定住进水管30。同时,在进水管30插入至密封壁2211的位置套设有密封圈,进水管30在该位置的尺寸与密封结构的尺寸配合,从而使纯水出水路在此处形成封闭结构,而使进水管30的进水可以流至滤芯底端。
此外,在进水管30下方的中心管22的管壁上可设置或不设置通孔222,在设置了通孔222时,部分纯水会与进水混合,进一步减少冲刷过滤材料21的水流的TDS值。
如图2所示,进水管30的上端部与原水进水口11连通,在本实施例中,进水管30的上端部插入至由第一环形部15的侧壁包围形成的圆柱形凹槽之中,中心管30的上端部的外侧壁与第一环形部15的朝内的侧壁的形状匹配形成插接关系,在进水管30的上端部的外侧壁还套设有密封圈,以与第一环形部15朝内的侧壁形成密封配合,由于第一环形部15形成的圆柱形凹槽的顶面与原水进水口11连通,因此进水管30即可与原水进水口11连通。
密封件23的结构如图4所示,其包括一包覆板231及第一连接部232和第二连接部233。具体的,包覆板231的形状与滤芯的横截面一致,可为圆环或方框结构,其中部形成一孔位,供中心管22与进水管30贯穿。包覆板231在孔位处具有一个侧边,其外缘处形成另一侧边,第一连接部232沿外缘处的侧边沿向下的竖直方向延伸形成,然后与滤芯壳24固接,从而对滤芯顶部端面形成包覆效果。第二连接部233沿孔位处的侧边沿向上的竖直方向延伸形成,然后与第三环形部17密封配合。具体的,如图2所示,第二连接部233插入至由第二环形部16与第三环形部配合形成的环形凹槽之中,第二连接部233的外侧壁与第三环形部17的朝内的侧壁的形状匹配形成插接关系,在第二连接部233的外侧壁还套设有密封圈,以与第三环形部17朝内的侧壁形成密封配合,同时第二连接部233的厚度小于第二环形部16与第三环形部17配合形成的环形凹槽的宽度,因此在第二连接部233插入该环形凹槽之后,第二连接部233的内侧壁与第二环形部16的朝外的侧壁之间会形成供水流过的空隙,同时由于第三环形部17形成的环形凹槽的顶面与浓水出水口13连通,因此滤芯顶部端面即可不与进水混合的与浓水出水口13连通。
如图5所示,在外壳10底端设有支撑条14,滤芯底端与支撑条14抵接,从而在滤芯底部端面与外壳10壳底之间形成空间,使进水管30可以连通滤芯底部端面,使进水可以经过滤芯底部端面进入过滤材料21之中。
该过滤装置还包括储水部件,储水部件在过滤装置工作时储存原水,并在过滤装置停止工作时对储存的原水施压使其进入滤芯之中。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在外壳10的内侧壁与滤芯的滤芯壳24之间形成原水腔40,原水腔40与滤芯底端连通。原水腔40中充满空气,在原水经由原水进水口11和进水管30进入原水腔40之中后,原水挤压原本存在的空气,使空气压缩并对原水腔40中的原水施压,在停止进水时,原水腔40中的气压会推动原水进入滤芯之中。
装配时,先将密封件23的第一连接部232与滤芯上部的滤芯壳24固接,之后将进水管30插入中心管22之中,使其顶抵限位部221,然后将滤芯整体朝上插入至壳体之中,使进水管30、中心管22和密封件23与壳体上的第一环形部15、第二环形部16和第三环形部17形成插接关系,之后再将盖体与壳体焊接。
使用时,将过滤装置装配至滤水系统中,开启进水加压设备后自来水从进水管30流入,并被引导至滤芯底端的空间之中,此时部分自来水从下往上由滤芯底部端面进入过滤材料21之中进行滤水,部分自来水进入外壳10与滤芯壳24之间的原水腔40之中,并挤压原本存在于原水腔40之中的空气,在压力平衡时,空气不再被挤压,此时原水腔40之中存储有自来水。在停机时,浓水出水口13处的压力相较原水腔40处的压力小,因此原水腔40处的自来水会从滤芯底部端面流入过滤材料21之中,从而冲刷过滤材料21,使过滤材料21之内的水的TDS值降低,从而降低了滤水系统在长时间停机后第一杯水的TDS值。
本发明还提供实施例2,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储水部件的结构不同,在实施例2中,储水部件为设置于外壳10外部且与原水进水口11连通的气囊水箱41,具体的,如图6所示,气囊水箱41包括一水箱壳体,该壳体内部形成一空腔,该空腔具有一开口,该开口直接与外壳10上的原水进水口11固接,使原水在到达原水进水口11的时候,可以同时进入到水箱壳体内的空腔之中,同时,在该空腔中设有一弹性薄膜,该弹性薄膜将空腔分割为一密闭的空气腔及一与原水进水口11连通的存水腔,原水进入到存水腔之中,并且由于过滤装置运行时原水端存在较大的压力,因此会迫使弹性薄膜变形,使空气腔的空间变小,空气腔中的空气被压缩。在过滤装置停止时,原水端的压力消失,浓水出水口13泄压,空气腔中的空气受到的压力减小,因此重新膨胀至原本的体积,在该过程中将存水腔之中的原水挤压至滤芯的底端处,并进入到滤芯之中对过滤材料21进行冲洗。
本发明还提供实施例3,其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储水部件还包括储水腔42,且气囊水箱41与储水腔42连通。具体的,如图7所示,气囊水箱41的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储水腔42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原水腔40相同,但该储水腔42为真空。该气囊水箱41的开口设置为与储水腔42的顶部连通,在过滤装置运行时,原水经过进水管30后进入储水腔42中,再进入至气囊水箱41的存水腔中,压迫空气腔体积缩小;在过滤装置停止运行时,压力失衡,空气腔恢复原本体积,从而挤压存水腔和储水腔42中的原水进入滤芯之中。
本发明还提供实施例4,其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储水腔42中原本存在空气。具体的,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储水腔42充满空气,在进水时储水腔42中的空气被压缩,气囊水箱41的空气腔所占的空间也被压缩,在排水时储水腔42中的空气恢复原本的体积,空气腔中的空气也恢复原本的体积,将储存于储水腔42中的原水挤压至滤芯之中。相比于实施例3,实施例4进入滤芯之中的原水量更多。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过滤系统,其使用了上述的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或实施例4的一种过滤装置,具体而言,该过滤系统还包括:原水进水管路,其与所述的原水进水口11连通,其上设有电磁阀与压力泵;纯水出水管路,其一端与所述的纯水出水口12连通,另一端连通出水龙头;浓水出水管路,其与所述的浓水出水口13连通,其上设有冲洗阀。上述的原水进水管路一端与市政自来水连通,另一端与原水进水口11连通,在其中间位置设置有电磁阀和压力泵,电磁阀控制原水进水管路的通断,压力泵向原水施压,使原水以较大的压力进入滤芯之中;纯水出水管路一端与纯水出水口12连通,另一端连通出水龙头,通过控制出水龙头即可控制纯水出水管路的启闭;浓水出水管路一端与浓水出水口13连通,另一端连通浓水箱或直接排出至下水管道,冲洗阀用于控制浓水出水管路的通断。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过滤装置和过滤系统,零原水由滤芯底端进入滤芯之中,过滤后形成浓水由滤芯顶端排出,可使滤芯之内水流流速增加,提高滤芯使用寿命;同时设置储水部件,利用气压推动储存的原水通过滤芯底端进入滤芯以进行冲洗,从而减少停机状态下滤芯之中的水的TDS值,进而减少较长时间的停机之后因渗透压导致的第一杯水的TDS值过高的问题。
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发明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通过本发明或上述实施例的启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结合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或现有技术,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对本发明实施例或其中一部分技术特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过滤装置,包括外壳、滤芯、原水过水路、纯水过水路和浓水过水路,原水过水路包括设于外壳上的原水进水口,纯水过水路包括设于滤芯内的中心管及设于外壳上的纯水出水口,浓水过水路包括设于外壳上的浓水出水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滤芯底端与原水过水路连通以供原水进入,其顶端与浓水过水路连通以供浓水排出;
此外,还包括储水部件;
所述储水部件与所述的原水过水路连通,其在过滤装置运行时储存原水,并在过滤装置停止时利用气压推动储存的原水通过滤芯底端进入滤芯以进行冲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水部件为外壳与滤芯之间的空间形成的原水腔,其与滤芯底端连通并与滤芯顶端隔绝,且其内部的空气对进入原水腔中的原水施加压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水部件包括位于外壳外部且与原水进水口连通的气囊水箱,其具有一空气腔及用于密封空气腔的弹性薄膜;过滤装置运行时原水进入气囊水箱并通过弹性薄膜挤压空气腔中的空气以储能,过滤装置停止时被压缩的空气膨胀并通过弹性薄膜挤压储存的原水使其通过原水过水路到达滤芯底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水部件还包括一储水腔,其由所述的外壳与滤芯之间的空间形成,其与滤芯底端连通并与滤芯顶端隔绝。
5.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水管,其顶端与原水进水口连通,底端与原水腔连通;所述的进水管套设于中心管之中,经滤芯过滤后产生的纯水进入中心管与进水管之间的间隙后流至纯水出水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管内壁靠近底端的位置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进水管外壁上的相应位置设有与第一限位凸起匹配的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限位凸起用于顶抵第一限位凸起以固定所述的进水管;所述的第一限位凸起朝向中心管底端延伸形成密封壁,所述进水管固定于所述中心管时,所述进水管外壁与所述密封壁密封配合。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内侧顶端设有凸出的第一环形部,所述进水管顶端与所述第一环形部的朝内的侧壁密封配合并与所述原水进水口连通;所述的外壳内侧顶端设有与第一环形部同心且位于第一环形部之外的凸出的第二环形部,所述中心管顶端与所述第二环形部朝内的侧壁密封配合并与所述第一环形部朝外的侧壁配合形成与所述纯水出水口连通的水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内侧顶端设有与第二环形部同心且位于第二环形部之外的第三环形部,所述密封件与所述第三环形部朝内的侧壁密封配合并与所述第二环形部朝外的侧壁配合形成与所述浓水出水口连通的水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件;所述的密封件包括环状的包覆板,所述包覆板的两侧边分别沿互相背离的竖直方向延伸形成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沿周向与所述滤芯固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三环形部朝内的侧壁密封配合并与所述第二环形部朝外的侧壁配合形成与所述浓水出水口连通的水路。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内侧底端设有支撑条,所述支撑条顶抵所述滤芯以使进水管连通原水腔。
11.一种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过滤装置;
此外,还包括:
原水进水管路,其与所述的原水进水口连通,其上设有电磁阀与压力泵;
纯水出水管路,其一端与所述的纯水出水口连通,另一端连通出水龙头;
浓水出水管路,其与所述的浓水出水口连通,其上设有冲洗阀。
CN201911242298.6A 2019-12-06 2019-12-06 一种过滤装置和过滤系统 Pending CN1108986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42298.6A CN110898669A (zh) 2019-12-06 2019-12-06 一种过滤装置和过滤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42298.6A CN110898669A (zh) 2019-12-06 2019-12-06 一种过滤装置和过滤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98669A true CN110898669A (zh) 2020-03-24

Family

ID=69822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42298.6A Pending CN110898669A (zh) 2019-12-06 2019-12-06 一种过滤装置和过滤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9866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77690A (zh) * 2021-01-31 2021-05-11 东莞飞霸净水科技有限公司 大流量反渗透纯水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77690A (zh) * 2021-01-31 2021-05-11 东莞飞霸净水科技有限公司 大流量反渗透纯水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98670A (zh) 一种过滤装置和过滤系统
CN107998887B (zh) 反渗透滤芯、反渗透净水系统和反渗透净水器
EP3034470B1 (en) Integrated composite filter and water purification system having the same
CN211753964U (zh) 一种过滤装置和过滤系统
CN211936398U (zh) 一种过滤装置和过滤系统
CN110898671A (zh) 一种过滤装置和过滤系统
CN110898669A (zh) 一种过滤装置和过滤系统
CN114728224A (zh) 复合过滤器组件及具有该复合过滤器组件的净水器
CN212091708U (zh) 一种过滤装置和过滤系统
CN113019126B (zh) 反渗透滤芯的外壳、反渗透滤芯及反渗透净水系统
TW201318689A (zh) 用於一管狀壓力導管之中空纖維膜模組
CN111807538A (zh) 净水机系统
CN211753963U (zh) 一种过滤装置和过滤系统
CN107998885B (zh) 反渗透滤芯、反渗透净水系统和反渗透净水器
CN212559716U (zh) 净水机系统
CN213966013U (zh) 一种反渗透滤芯及净水系统
CN113491950B (zh) 反渗透膜元件、滤芯和净水器
CN209778476U (zh) 复合滤芯和具有其的净水系统
CN213171591U (zh) 反渗透滤芯组件和净水机
CN211733925U (zh) 蓄水装置以及具有该蓄水装置的净水机
CN213171592U (zh) 储水装置和具有其的净水机
CN218358483U (zh) 锥形的反渗透膜组件、反渗透膜滤芯和净水设备
CN218358484U (zh) 内凹形的反渗透膜组件、反渗透膜滤芯和净水设备
CN216604774U (zh) 一种反渗透膜医疗净水装置
CN219615026U (zh) 一种反渗透系统前保安过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