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91483U - 一种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91483U
CN212991483U CN202022391218.8U CN202022391218U CN212991483U CN 212991483 U CN212991483 U CN 212991483U CN 202022391218 U CN202022391218 U CN 202022391218U CN 212991483 U CN212991483 U CN 2129914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boss
positioning
connector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9121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艾雄
黄锐
吴文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iy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iy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iy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iy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9121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914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914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914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器,包括两个连接头、插针座和设置于所述插针座上的多个插针,两个所述连接头上分别设置有定位凸台和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凸台和所述定位凹槽沿所述插针的长度方向插接配合;所述定位凹槽的槽底或所述定位凸台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插针座和所述安装槽插接配合。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器,两个所述连接头不易松脱,连接头之间的拔插力和磨损主要集中在所述定位凸台和所述定位凹槽插接的部位,所述插针主要承受与所述插针孔的拔插力,受力较小,磨损速度慢;通过设置所述插针座和所述安装槽,使得多个所述插针构成一个整体,多个所述插针受力均匀,避免单个所述插针因受力过大而损伤。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作为一种常用的电性连接器件,能够实现快速电连接和组装,对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的连接器的性能仍然有待提升,例如,连接器的两个连接头易松脱,插针容易损坏,影响产品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易松脱,插针容易损坏的技术问题。
为至少部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两个连接头、插针座和设置于所述插针座上的多个插针,两个所述连接头上分别设置有定位凸台和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凸台和所述定位凹槽沿所述插针的长度方向插接配合;所述定位凹槽的槽底或所述定位凸台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插针座和所述安装槽插接配合。
可选地,所述定位凸台和所述定位凹槽过盈配合,和/或,所述插针座和所述安装槽过盈配合。
可选地,多个所述插针沿垂直于所述插针的长度方向的方向并排设置。
可选地,所述定位凸台和所述定位凹槽上设置有防呆结构。
可选地,所述定位凸台为棱柱结构,所述棱柱结构的一组相邻设置的两个棱边处设置有倒角,所定位凹槽上设置有与所述倒角对应的斜角。
可选地,还包括插接连接结构,所述插接连接结构包括插条和插槽;所述定位凸台包括凸台本体,所述定位凹槽包括凹槽本体,所述凸台本体的外壁和所述凹槽本体的内壁中的一个上设置有所述插条,所述凸台本体的外壁和所述凹槽本体的内壁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所述插槽,所述插条和所述插槽沿所述插针的长度方向插接配合。
可选地,所述凸台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凸台本体和所述凹槽本体在所述第一侧壁处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插接连接结构,所述凸台本体和所述凹槽本体在所述第二侧壁处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插接连接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为所述凸台本体上沿所述连接头高度方向的两个侧壁,所述凸台本体和所述凹槽本体在所述第一侧壁处设置的所述插接连接结构的数量,不同于所述凸台本体和所述凹槽本体在所述第二侧壁处设置的所述插接连接结构的数量。
可选地,两个所述连接头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指示结构和第二指示结构,所述第一指示结构和所述第二指示结构分别包括凸台和凹槽中的任一个,所述第一指示结构和所述第二指示结构的长度方向,分别与所述插针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一指示结构和所述第二指示结构共线设置。
可选地,每个所述连接器包括连接头本体和插孔套,所述插孔套嵌设于所述连接头本体内,所述插孔套内设置有多个相互分隔的插针孔,多个所述插针分别插接在多个所述插针孔内。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势:
两个所述连接头插接的方式使得两个所述连接头连接的接触面积大,两个所述连接头不易松脱;两个所述连接头之间的拔插力和磨损主要集中在所述定位凸台和所述定位凹槽插接的部位,所述插针主要承受与所述插针孔的拔插力,无弯曲力作用于所述插针,所述插针受力较小,磨损的速度较慢;并且,通过设置所述插针座和所述安装槽,实现多个所述插针的整体安装,使得多个所述插针构成一个整体,多个所述插针受力均匀,避免单个所述插针因受力过大而损伤,所述连接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高,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连接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连接器的两个连接头插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连接器的两个连接头插接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连接头,11-连接头本体,12-定位凸台,121-凸台本体,122-插条, 123-倒角,124-第一侧壁,125-第二侧壁,13-定位凹槽,131-凹槽本体,132-插槽,133-斜角,14-安装槽,15-插孔套,16-插针孔,17-插接连接结构,18-第一指示结构,19-第二指示结构,2-插针座,21-插针,3-第一连接头,4-第二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一个实施例”和“一个实施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实施方式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实施方式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两个连接头1、插针座2和设置于所述插针座2上的多个插针21,两个所述连接头1上分别设置有定位凸台12和定位凹槽13,所述定位凸台12和所述定位凹槽13 沿所述插针21的长度方向插接配合;所述定位凹槽13的槽底或所述定位凸台12上设置有安装槽14,所述插针座2和所述安装槽14插接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每个所述连接头1内设置有多个相互分隔的插针孔16,每个所述插针孔16与电缆线电连接,当所述定位凸台12 和所述定位凹槽13插接后,多个所述插针21的一端分别与其中一个所述连接头1上的多个所述插针孔16插接,多个所述插针21的另一端分别与其中另一个所述连接头1上的多个所述插针孔16插接,从而实现两根内置多个电缆线的线缆的电性连接。
如图2所示,在本说明书中,以两个所述连接头1分别为第一连接头3 和第二连接头4,所述第一连接头3和所述第二连接头4上分别设置有所述定位凸台12和所述定位凹槽13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定位凸台12上设置有所述安装槽14,所述插针座2和所述安装槽14插接配合,所述第一连接头3内的所述插针孔16位于所述安装槽14的槽底,所述第二连接头4内的所述插针孔16位于所述定位凹槽13的槽底,所述插针座2可以不直接与所述定位凹槽13的内壁接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凹槽13的槽底开设有所述安装槽14(图中未示出),所述插针座2和所述安装槽14插接配合,所述第二连接头4 内的所述插针孔16位于所述安装槽14的槽底,所述第一连接头3内的所述插针孔16均位于所述定位凸台12内,示例性地,所述定位凸台12上设置有避位槽,所述第一连接头3内的所述插针孔16设置于所述避位槽的槽底,此时,所述插针座2部分位于所述避位槽内,优选地,所述插针座2 与所述避位槽的内壁不接触。
在本说明书中,以所述插针座2和所述安装槽14插接的方向与所述插针21的长度方一致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但是,其插接的方向不作为限制,其能够实现插接即可,示例性地,所述插针座2和所述安装槽 14插接的方向与所述插针21的长度方向成标定夹角设置,例如,标定夹角可以是90°夹角、60°夹角和30°夹角。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两个所述连接头1插接的方式使得其接触面积大,两个所述连接头1不易松脱;两个所述连接头1之间的拔插力和磨损主要集中在所述定位凸台12和所述定位凹槽13插接的部位,所述插针21 主要承受与所述插针孔16的拔插力,无弯曲力作用于所述插针21,所述插针21受力较小,磨损的速度较慢;并且,通过设置所述插针座2和所述安装槽14,实现多个所述插针21的整体安装,使得多个所述插针21构成一个整体,多个所述插针21受力均匀,避免单个所述插针21因受力过大而损伤,所述连接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高,实用性强。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凸台12和所述定位凹槽13上设置有防呆结构。
也就是说,只有两个所述连接头1保持既定的空间姿态,沿所述插针 21的长度方向相对运动才可以实现两个所述连接头1的插接,当其中一个连接头1改变姿态后将无法实现两个所述连接头1的插接。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只有当两个所述连接头1沿着既定的姿态相对运动才能够实现所述定位凸台12和所述定位凹槽13的插接,能够起到两个所述连接头1插接的防呆作用,避免误插导致所述插针21的损伤。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插接连接结构 17,所述插接连接结构17包括插条122和插槽132;所述定位凸台12包括凸台本体121,所述定位凹槽13包括凹槽本体131,所述凸台本体121的外壁和所述凹槽本体131的内壁中的一个上设置有所述插条122,所述凸台本体121的外壁和所述凹槽本体131的内壁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所述插槽 132,所述插条122和所述插槽132沿所述插针21的长度方向插接配合。此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插接连接结构17的设置能够起到防呆作用,后续还会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凸台本体121的外壁和所述凹槽本体131的内壁上可以设置一个所述插接连接结构17,也可以设置多个所述插接连接结构 17,多个所述插接连接结构17的结构和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示例性地,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凸台本体121的外壁设置有所述插条122,所述插条122为所述凸台本体121表面的凸筋,所述凸筋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插针21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插条122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矩形、楔形或多边形等形状。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通过设置所述插接连接结构17,所述定位凸台 12和所述定位凹槽13插接的接触面积更大,插接更加稳固,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两个所述连接头1在与所述插针21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受力稳定性,降低两个所述连接头1因震动等情况而分离的可能性。
接下来,以所述凸台本体121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但是,其不局限于此。
示例性地,所述定位凸台12和所述定位凹槽13插接部位的横截面形状不同于中心对称图形。这里的横截面形状可以理解为所述定位凸台12在横截面上的外轮廓的形状,这样,能够实现两个所述连接头1插接的防呆。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凸台本体12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24和第二侧壁125,所述凸台本体121和所述凹槽本体 131在所述第一侧壁124处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插接连接结构17,所述凸台本体121和所述凹槽本体131在所述第二侧壁125处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插接连接结构17。
示例性地,所述凸台本体121在所述第一侧壁124处设置有第一个所述插接连接结构17的所述插条122和所述插槽132中的一个,所述凹槽本体131在所述第一侧壁124处设置有第一个所述插接连接结构17的所述插条122和所述插槽132中的另一个;所述凸台本体121在所述第二侧壁125 处设置有第二个所述插接连接结构17的所述插条122和所述插槽132中的一个;所述凹槽本体131在所述第二侧壁125处设置有第二个所述插接连接结构17的所述插条122和所述插槽132中的另一个。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所述凸台本体121和所述凹槽本体131在所述第一侧壁124和所述第二侧壁125处均具有插接导向,两个所述连接头1 具有多个插接导向,稳定性高,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所述定位凸台12和所述定位凹槽13在所述第一侧壁124和所述第二侧壁125处的受力稳定性,可靠性大大增强。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凸台本体121和所述凹槽本体131在所述第一侧壁124处设置的所述插接连接结构17的数量,不同于所述凸台本体121和所述凹槽本体131在所述第二侧壁125处设置的所述插接连接结构17的数量。
示例性地,如图4所示,所述凸台本体121在所述第一侧壁124处还设置有第三个所述插接连接结构17的所述插条122和所述插槽132中的一个,所述凹槽本体131在所述第一侧壁124处还设置有第三个所述插接连接结构17的所述插条122和所述插槽132中的另一个。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凸台本体121在所述第一侧壁124处设置有两个所述插条122,所述凸台本体121在所述第二侧壁125处设置有一个所述插条122。优选地,所述第二侧壁125处的所述插条122在所述第一侧壁 124上的正投影,落在所述第一侧壁124处的两个所述插条122之间,例如,位于两个所述插条122的中心区域,所述定位凸台12和所述定位凹槽13 插接的稳定性更高。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两个所述连接头1的插接具有较好的防呆作用,避免两个所述连接头1误插导致的插针21的损伤。
可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侧壁124和所述第二侧壁125为所述凸台本体121上沿所述第一连接头3高度方向的两个侧壁,这样,能够增强两个所述连接头1沿所述凸台本体121高度方向的抗压性能,两个所述连接头1连接的的稳定性大大增强。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凸台12和所述定位凹槽13过盈配合,和/或,所述插针座2和所述安装槽14过盈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所述凸台本体121和所述凹槽本体131的过盈配合(紧配合),和/或,所述插条122和所述插槽132的过盈配合,实现所述定位凸台12和所述定位凹槽13过盈配合。例如,所述插条122沿所述插针21的长度方向的某处与所述插槽132过盈配合,例如,通过阻尼凸起的方式;所述插针座2和所述安装槽14插接和配合关系,类似于所述定位凸台12和所述定位凹槽13插接和配合的关系;应当理解,所述插针座2和所述安装槽14脱离所需要的拔插力,大于所述插针21从所述插针孔16中拔出所需要的拔插力,此处不再详细说明。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两个所述连接头1连接更加紧密,不易分离,受力稳定性更高,和/或,所述插针座2和所述安装槽14连接紧密,不易松动,稳定性和可靠性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多个所述插针21沿垂直于所述插针21的长度方向的方向并排设置。
示例性地,三个、四个、五个或六个所述插针21沿垂直于所述插针21 的长度方向的方向并排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插针21的数量大于六个时,可以设置为两组,例如每组三个、四个、五个或六个所述插针21,此处不再详细说明。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方便所述插针21的排布,能够降低两个所述连接头1的高度,特别适合扁平化安装需求的场合使用,例如,用于灯具中的线缆连接,符合灯具的扁平化的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凸台本体121为棱柱结构,所述棱柱结构的一组相邻设置的两个棱边处设置有倒角123,所定位凹槽13上设置有与所述倒角123对应的斜角133。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凸台本体121上沿所述连接头1高度方向的一个侧壁所对应的两个所述棱边处均设置有所述倒角123。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通过设置所述倒角123和所述斜角133,能够通过所述倒角123和所述斜角133判断两个所述连接头1的插接姿态,便于实现快速插接,同时还能够增大所述凸台本体121和所述凹槽本体131的接触面,所述凸台本体121和所述凹槽本体131插接的稳定高,另外,还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防呆作用,避免误插导致所述插针21的损伤。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两个所述连接头1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指示结构18和第二指示结构19,所述第一指示结构18和所述第二指示结构19分别包括凸台和凹槽中的任一个,所述第一指示结构 18和所述第二指示结构19的长度方向,分别与所述插针21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一指示结构18和所述第二指示结构19共线设置。
示例性地,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指示结构18和所述第二指示结构19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头3和所述第二连接头4沿高度方向的侧壁,所述第一指示结构18和所述第二指示结构19分别为第一箭头和第二箭头,所述第一箭头和所述第二箭头均指向两个所述连接头1的相邻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头3上沿高度方向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指示结构18,两个所述第一指示结构18在各自所在的侧壁上均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头3上沿宽度方向的中心,且两个所述第一指示结构18 均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头3上沿宽度方向的同一侧。这样,通过手的触感,很方便地识别两个所述连接头1的插接方向,具备一定的防呆作用。所述第一指示结构18和所述第二指示结构19上还可以设置荧光粉,或感温变色材料,此处不再详细说明。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指示结构18和所述第二指示结构19,通过观察或触摸的方式能够很方便地找准两个所述连接头1的插接方向和插接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每个所述连接头1包括连接头本体11和插孔套15,所述插孔套15内置于所述连接头本体11,所述插孔套15内设置有多个相互分隔的插针孔16,多个所述插针21分别插接在多个所述插针孔16内。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包胶的方式将所述插孔套15嵌设于所述连接头本体11内,所述连接头本体11可以采用组合的方式形成用于安装所述插孔套15的空腔,此处不再详细说明。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方便所述插针孔16的设置,多个所述插孔套15 形成一个整体,实现所述连接器的模块化安装,所述插针21和所述插针孔 16插接的拔插力较为平均,避免单个所述插针21和所述插针孔16因受力过大而损伤。
在上述实施例中,两个所述连接头1上还可以设置方便手持的防滑纹路,例如,所述第一连接头3和所述第二连接头4沿高度方向的两侧壁均设置所述防滑纹路,所述防滑纹路可以包括多个防滑凸筋。此处不再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两个所述连接头1装配时,所述插针21与所述插针孔16相接触的时间,不早于所述定位凸台12与所述定位凹槽13相接触的时间,示例性地,当所述安装槽14设置于所述定位凸台 12内时,所述插针21外露于所述定位凸台12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定位凹槽13的深度,这里,所述定位凹槽13的深度,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二连接头4上与所述第一连接头3插接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定位凹槽13 的槽底的距离,此处不再详细说明。这样,能够避免所述插针21先插入所述插针孔16可能导致的受力变形等损伤。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动与修改,这些变动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连接头(1)、插针座(2)和设置于所述插针座(2)上的多个插针(21),两个所述连接头(1)上分别设置有定位凸台(12)和定位凹槽(13),所述定位凸台(12)和所述定位凹槽(13)沿所述插针(21)的长度方向插接配合;所述定位凹槽(13)的槽底或所述定位凸台(12)上设置有安装槽(14),所述插针座(2)和所述安装槽(14)插接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台(12)和所述定位凹槽(13)过盈配合,和/或,所述插针座(2)和所述安装槽(14)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插针(21)沿垂直于所述插针(21)的长度方向的方向并排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台(12)和所述定位凹槽(13)上设置有防呆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台(12)为棱柱结构,所述棱柱结构的一组相邻设置的两个棱边处设置有倒角(123),所定位凹槽(13)上设置有与所述倒角(123)对应的斜角(133)。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插接连接结构(17),所述插接连接结构(17)包括插条(122)和插槽(132);所述定位凸台(12)包括凸台本体(121),所述定位凹槽(13)包括凹槽本体(131),所述凸台本体(121)的外壁和所述凹槽本体(131)的内壁中的一个上设置有所述插条(122),所述凸台本体(121)的外壁和所述凹槽本体(131)的内壁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所述插槽(132),所述插条(122)和所述插槽(132)沿所述插针(21)的长度方向插接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本体(12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24)和第二侧壁(125),所述凸台本体(121)和所述凹槽本体(131)在所述第一侧壁(124)处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插接连接结构(17),所述凸台本体(121)和所述凹槽本体(131)在所述第二侧壁(125)处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插接连接结构(1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124)和所述第二侧壁(125)为所述凸台本体(121)上沿所述连接头(1)高度方向的两个侧壁,所述凸台本体(121)和所述凹槽本体(131)在所述第一侧壁(124)处设置的所述插接连接结构(17)的数量,不同于所述凸台本体(121)和所述凹槽本体(131)在所述第二侧壁(125)处设置的所述插接连接结构(17)的数量。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头(1)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指示结构(18)和第二指示结构(19),所述第一指示结构(18)和所述第二指示结构(19)分别包括凸台和凹槽中的任一个,所述第一指示结构(18)和所述第二指示结构(19)的长度方向,分别与所述插针(21)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一指示结构(18)和所述第二指示结构(19)共线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接器包括连接头本体(11)和插孔套(15),所述插孔套(15)嵌设于所述连接头本体(11)内,所述插孔套(15)内设置有多个相互分隔的插针孔(16),多个所述插针(21)分别插接在多个所述插针孔(16)内。
CN202022391218.8U 2020-10-23 2020-10-23 一种连接器 Active CN2129914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91218.8U CN212991483U (zh) 2020-10-23 2020-10-23 一种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91218.8U CN212991483U (zh) 2020-10-23 2020-10-23 一种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91483U true CN212991483U (zh) 2021-04-16

Family

ID=75419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91218.8U Active CN212991483U (zh) 2020-10-23 2020-10-23 一种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914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77481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the same
CN202009089U (zh) 卡缘连接器
TWI455422B (zh) Socket connector
US771775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s
EP2337158A1 (en) Connector
CN104836046A (zh) 连接器端子
CN212991483U (zh) 一种连接器
CN112825400A (zh) 具有快速定位结构的连接器
CN2694554Y (zh) 具有锁扣机构的电连接器
US11196211B2 (en) Expandable connector assembly
CN211238612U (zh) 一种板端连接器
TWM499690U (zh) 電連接器
CN211480415U (zh) 电动自行车连接器
US769531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216903533U (zh) 配合紧凑的电连接器装置
CN113161823A (zh) 一种1.25mm双排带卡扣连接器
CN215299692U (zh) 一种多位排列的电源连接器
CN210156686U (zh) 一种拼接式插座
CN216251454U (zh) 一种连接器及电连接组件
CN220963851U (zh) 一种航空插头
CN219680385U (zh) 一种可分离防偏烤盘
CN219892476U (zh) 一种破壁机的耦合器及破壁机
CN210692912U (zh) 具有快速定位结构的连接器
CN214428877U (zh) 连接器
CN217158752U (zh) 线端连接器、板端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