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87410U - 一种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87410U
CN212987410U CN202021304736.5U CN202021304736U CN212987410U CN 212987410 U CN212987410 U CN 212987410U CN 202021304736 U CN202021304736 U CN 202021304736U CN 212987410 U CN212987410 U CN 2129874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hell
exhaust
casing
fre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0473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林
王敏燕
刘仁东
周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0473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874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874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874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该新风装置包括引风壳体和排风壳体,排风壳体与引风壳体可拆卸式固接,引风壳体与排风壳体内共同围成输送风道;引风壳体设有引风口,排风壳体设有排风口。该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和上述新风装置,机壳设有输出口和输入口,新风装置安装于机壳内,引风口与输入口相对应,且排风口与输出口相对应。该空调器包括上述空调室内机。该新风装置应用于空调室内机时,新风装置的排风口与空调室内机的输出口的匹配性较高,新风装置的出风风场较佳,且运行过程产生的噪声污染较小。

Description

一种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广泛用于室内温度的调节,空调器运行时,为了减少室内热量或冷量的散失,室内一般保持封闭状态,现有的空调室内机一般安装有新风装置,以将室外新鲜空气不断引入室内,改善室内长时间封闭导致空气混浊甚至缺氧的情况。空调室内机使用时,其机壳的输出口一般设置于朝向室内的面板,输入口或穿设孔一般设置于朝向室外的背板;现有的新风装置安装于机壳内,当其引风口与机壳的输入口对应时,其排风口与机壳的输出口位置一般错开,排风口排出的气体需要先进入外壳内,然后再经输出口输出,从而影响新风装置的出风风场,且气流经机壳内部流至输出口的过程产生的噪声污染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以解决新风装置应用于空调室内机时,新风装置的出风风场较差,且运行过程产生噪声污染较大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风装置,包括引风壳体和排风壳体,所述排风壳体与所述引风壳体可拆卸式固接,所述引风壳体与所述排风壳体内共同围成输送风道;所述引风壳体设有引风口,所述排风壳体设有排风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装置中,设置排风口的排风壳体与设置引风口的引风壳体之间可拆卸式连接,排风壳体作为对新风装置出风位置及方向进行导流的导流件,可以根据空调室内机机壳上输入口和输出口的相对位置关系,选用设置有合适位置及形状的排风口的排风壳体安装于引风壳体,从而确保新风装置安装于空调室内机的机壳内时,引风口与输入口的对应性,以及排风口与输出口的对应性,进而提高新风装置应用于空调室内机时的新风效果以及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可选地,所述引风壳体包括风道前壳和风道后壳,所述风道后壳与所述风道前壳可拆卸式固接,且所述引风口设于所述风道后壳;所述排风壳体与所述风道后壳可拆卸式固接;和/或,所述排风壳体与所述风道前壳可拆卸式固接。风道前壳与风道后壳可拆卸式固接,能够提高其内动力组件的安装便捷性,并能够提高引风壳体的加工便捷性。
可选地,所述风道后壳包括加速部和连接于所述加速部出风端的延伸部,所述引风口设于所述加速部;所述风道前壳与所述加速部对应连接,内部形成加速风道;所述排风壳体与所述延伸部对应连接,内部形成延伸风道,所述延伸风道背离所述加速部一端的内壁折角为圆弧导向角。圆弧导向角的圆弧导向面能够对转向的气流进行导向,从而提高气流在输送风道内流动的顺畅性,并降低气流转动产生的噪声污染。
可选地,所述排风壳体包括连通罩和连通于所述连通罩出气端的排风框,所述排风框围成所述排风口;所述连通罩的进风端与所述引风壳体的出风端连通。排风壳体的一种具体设置形式,能够提高排风口与空调室内机输出口的匹配性,进一步提高新风装置出风风场的优良性,并减少出风过程产生的噪声污染。
可选地,所述引风口朝后设置,所述排风口朝前设置。该形式的新风装置应用于空调室内机时,出风风场较佳,且对室内新鲜空气的补充效果较好。
可选地,所述新风装置还包括净化组件,所述净化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引风壳体外侧且罩设于所述引风口的外罩,所述外罩设有吸风口;所述外罩内设有净化体,所述净化体隔挡于所述吸风口与所述引风口之间。室外新鲜空气进入室内的过程需要经过净化体的净化,从而减少室外空气中的杂质或污染物,提高进入室内的空气的洁净度,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性及卫生性。
可选地,所述吸风口包括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所述第一风口用于与室外环境连通,所述第二风口用于与室内环境连通。将吸风口设置为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的形式,新风装置运行时,除能够对进入室内的室外空气进行净化外,还能够对室内空气进行循环净化,从而进一步提高室内空气的洁净度,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性及卫生性。
可选地,所述排风口转动连接有导风组件。导风组件能够对排风口排出的气流进行导流,相应控制排出气流的方向,用户可以根据空调室内机的放置方位或实际需要对导风组件的导风方向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和上述新风装置,所述机壳设有输出口和输入口,所述新风装置安装于所述机壳内,所述引风口与所述输入口相对应,且所述排风口与所述输出口相对应。该空调室内机使用时,新风装置能够对室内进行新鲜空气的补充,且新风装置中设置排风口的排风壳体与设置引风口的引风壳体之间可拆卸式连接,可以根据空调室内机机壳上输入口和输出口的相对位置关系,选用设置有合适位置及形状的排风口的排风壳体安装于引风壳体,从而确保新风装置安装于空调室内机的机壳内时,引风口与输入口的对应性,以及排风口与输出口的对应性,进而提高新风装置应用于空调室内机时的新风效果以及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器包含上述新风装置及空调室内机的所有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后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中新风装置与机壳背板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装置安装于机壳背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装置的轴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装置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装置中引风壳体与排风壳体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装置的后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引风壳体;11-风道前壳;12-风道后壳;121-加速部;122-延伸部; 123-引风口;124-圆弧导向角;2-排风壳体;21-连通罩;22-排风框;221- 排风口;3-输送风道;31-加速风道;32-延伸风道;4-净化组件;41-外罩; 411-第一风口;412-第二风口;42-安装框;43-净化体;5-导风组件;61- 卡接头;62-扣耳;63-螺钉柱;64-连接耳;7-电控盒;81-电机;82-叶轮;83-保护罩;9-机壳;91-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风装置,包括引风壳体1和排风壳体2,排风壳体 2与引风壳体1可拆卸式固接,引风壳体1与排风壳体2内共同围成输送风道3;引风壳体1设有引风口123,排风壳体2设有排风口221。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9和上述新风装置,机壳9 设有输出口和输入口,新风装置安装于机壳9内,引风口123与输入口相对应,且排风口221与输出口相对应。
本实施例提供的新风装置及空调室内机,其中,新风装置包括共同围成输送风道3的引风壳体1和排风壳体2,引风壳体1上设有用于与室外环境连通,并将室外新鲜空气引入输送风道3内的引风口123;排风壳体2上设有用于与室内环境连通,并将输送风道3内的新鲜空气排至室内的排风口221。其中,空调室内机包括作为安装基体的机壳9和上述新风装置,新风装置安装在机壳9内,机壳9上设有用于供引风口123处连通的接头或管路伸出以与室外环境连通的输入口,还设有用于供排风口221排出的新鲜空气输出至室内的输出口。
初始时,空调室内机置于室内,新风装置安装于空调室内机的机壳9 内部,其中,新风装置的引风口123与机壳9的输入口位置相对应,引风口123通过输入口与机壳9外部连通,并进而与室外环境连通;新风装置的排风口221与机壳9的输出口位置相对应,经排风口221排出的气流能够直接经输出口排至室内。
新风装置运行时,其内的动力组件驱动室外环境的新鲜空气经管路流至引风口123处,随后进入输送风道3,并经排风口221排出,且排风口 221排出的气流朝向输出口并能够直接经输出口排至室内环境,实现对室内新鲜空气的补充。其中,新风装置的引风口123与机壳9的输入口位置相对应时,新风装置的排风口221与机壳9的输出口的位置也相对应,排风口221向室内排风无需流经机壳9内部,且无需额外的导流装置,从而有效提高新风装置的出风风场、减少气流流经机壳9内部产生的噪声污染,并简化新风装置的结构、提高其拆装便捷度。
此外,排风壳体2上排风口221的位置及形状等决定了排风口221与引风口123的相对位置,相应决定了排风口221与机壳9上输出口的对应关系以及匹配程度,该新风装置中设置排风口221的排风壳体2与设置引风口123的引风壳体1之间可拆卸式连接,排风壳体2作为对新风装置出风位置及方向进行导流的导流件,可以根据空调室内机机壳9上输入口和输出口的相对位置关系,选用设置有合适位置及形状的排风口221的排风壳体2安装于引风壳体1,从而确保新风装置安装于空调室内机的机壳9内时,引风口123与输入口的对应性,以及排风口221与输出口的对应性,进而提高新风装置应用于空调室内机时的新风效果以及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另外,排风壳体2与引风壳体1可拆卸式连接,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将排风壳体2拆卸下来对其进行清洁处理,从而提高新风装置的使用清洁度,且清洁处理的操作便捷度较高。
具体地,如图5所示,新风装置的动力组件可以包括安装于引风壳体1 的电机81和位于引风壳体1内部的叶轮82,电机81的驱动端与叶轮82连接,用于驱动叶轮82转动,新风装置运行时,电机81带动叶轮82转动,使输送风道3内呈负压状态,室外环境的新鲜空气在内外压差作用下流入输送风道3内,进而在叶轮82的驱动作用下经排风口221和输出口输送至室内,完成新风装置对室内新鲜空气的补充。可选地,可以在引风壳体1 上设有保护罩83,保护罩83将电机81罩设于其内,以对电机81进行保护,减少外部因素对电机81的破坏。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引风壳体1可以包括风道前壳11和风道后壳12,风道后壳12与风道前壳11可拆卸式固接,且引风口123设于风道后壳12;排风壳体2与风道后壳12可拆卸式固接。这里是引风壳体1的一种具体形式,引风壳体1作为新风装置的主体结构,新风装置的动力组件均安装于引风壳体1上或引风壳体1内,引风壳体1由可拆卸连接的风道前壳11和风道后壳12围成,例如电机81和叶轮82的安装,可以首先将电机81安装于风道前壳11,电机81的驱动端伸入风道前壳11内侧,随后将叶轮82连接于电机81的驱动端,最后将风道后壳12 连接于风道前壳11,完成新风装置主体结构的组装,从而提高动力组件的安装便捷性,并提高引风壳体1加工的便捷性。
具体地,排风壳体2除上述连接于风道后壳12外,还可以连接于风道前壳11;或同时连接于风道前壳11及风道后壳12,且风道前壳11、风道后壳12及排风壳体2三者之间两两相连时,三者之间相互对对方的位置进行限定,从而提高三者连接的牢固度以及位置精确度。
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所述的“风道前壳11”、“风道后壳12”中的“前”、“后”是以图3中视角为基准进行定义,仅用于对风道壳体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与新风装置实际使用时的安装方位无关。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引风壳体1与排风壳体2可以通过卡扣机构可拆卸式固接。具体地,如图4和图6所示,引风壳体1设有朝向排风壳体2 的卡接头61,排风壳体2上设有扣耳62,安装时,朝向排风壳体2装入引风壳体1,直至卡接头61卡入扣耳62内,完成引风壳体1与排风壳体2的连接;具体地,可以在引风壳体1的风道后壳12及风道前壳11上均设置卡接头61,排风壳体2上相应设有扣耳62,安装时,排风壳体2能够同时与风道前壳11及风道后壳12实现卡扣连接。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引风壳体1与排风壳体2还可以通过螺钉可拆卸式固接。具体地,如图4和图6所示,可以在引风壳体1的风道后壳12 设置螺钉柱63,排风壳体2的边缘设有连接耳64,连接耳64上设有连接孔,当引风壳体1与排风壳体2位置对应后,可以使用螺钉穿过连接孔并螺纹连接于螺钉柱63,实现引风壳体1与排风壳体2的可拆卸式连接。具体地,风道前壳11与风道后壳12之间也可以通过设置螺钉柱63及连接耳 64,并通过螺钉对两者进行连接;此外,排风壳体2、风道前壳11和风道后壳12三者之间的连接,可以采用卡扣连接进行初步定位,然后使用螺钉进行进一步加强连接牢固度。
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5和图6所示,风道后壳12可以包括加速部 121和连接于加速部121出风端的延伸部122,引风口123设于加速部121;风道前壳11与加速部121对应连接,内部形成加速风道31;排风壳体2与延伸部122对应连接,内部形成延伸风道32,延伸风道32背离加速部121 一端的内壁折角为圆弧导向角124。这里是风道后壳12的一种具体形式,安装时,可以以风道后壳12作为基准,将风道前壳11和排风壳体2安装于风道后壳12,新风装置运行时,新鲜空气经引风口123进入加速部121 与风道前壳11形成的加速风道31内,经过动力组件的加速后流入风道后壳12与排风壳体2形成的延伸风道32内,当排风口221的出风方向与延伸风道32的延伸方向不一致时,气流流经延伸风道32流向排风口221的过程会在延伸风道32的端部发生转向,本实施例中,将延伸风道32端部的内壁折角设置为圆弧导向角124,则气流由延伸风道32流向排风口221 的过程能够在圆弧导向角124的圆弧导向面的导向作用下发生平滑转向,从而提高气流在输送风道3内流动的顺畅性,减少气流在输送风道3的折角处转向容易在该区域形成涡流,影响新风装置的空气性能,且容易产生较大的噪声污染。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可以将引风口123朝后设置,将排风口221朝前设置。实际应用中,空调室内机的背板朝向室外,面板朝向室内,将该新风装置应用于空调室内机时,相应地,空调室内机机壳9 上的输入口和输出口两者中,一者朝前设置,一者朝后设置,具体地,可以将输入口设置于机壳9的背板上,将输出口设置于机壳9的面板上,该新风装置安装于机壳9内,新风装置的引风口123与背板上的输入口相对应,便于引风口123与室外环境的连通;新风装置的排风口221与面板上的输出口相对应,新鲜空气能够经排风口221和输出口吹向室内,新风装置的出风风场较佳,对室内新鲜空气的补充效果也较好。
本实施例中,排风壳体2包括连通罩21和连通于连通罩21出气端的排风框22,排风框22围成排风口221;连通罩21的进风端与引风壳体1 的出风端连通。这里是排风壳体2的一种具体形式,其中,连通罩21用于与引风壳体1的连接,排风框22则用于与机壳9上输出口的配合,具体地,可以设置输出口与排风框22的形状相同,且排风框22作为插接头能够配合插接于输出口内,新风装置运行时,新鲜空气能够经排风口221直接排至室内,从而进一步减少新鲜空气输出时与机壳9发生干涉对出风风场造成的不良影响。
本实施例中,新风装置还可以包括净化组件4,净化组件4包括设于引风壳体1外侧且罩设于引风口123的外罩41,外罩41设有吸风口;外罩 41内设有净化体43,净化体43隔挡于吸风口与引风口123之间。外罩41 内部形成的腔室通过引风口123与输送风道3连通,使用时,外罩41的吸风口通过接头或管路与室外环境连通,新风装置运行时,动力组件驱动室外环境的新鲜空气经吸风口进入外罩41的腔室内,随后经过净化体43的净化后到达引风口123处,并进而进入输送风道3内,随后经排风口221 排至室内,完成对室内新鲜空气的补充。其中,室外新鲜空气进入室内的过程需要经过净化体43的净化,从而减少新鲜空气中的杂质或污染物,提高进入室内的新鲜空气的洁净度,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性及卫生性。
具体地,该净化体43可以选用HEPA(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高效空气过滤器)过滤网91,该过滤网91的过滤精度可以达到0.3 μm,室外新鲜空气流经过滤网91的过程中,气流中体积大于0.3μm的杂质或污染物能够被过滤网91拦截在室外侧,从而提高进入室内侧空气的洁净度。此外,净化体43还可以选用IFD(Intense FieldDielectric,强场电介质)过滤器,该过滤器是利用电介质材料为载体的强电场,能够对空气中的带电微粒施加较大的吸引力,从而对气流中的杂质或污染物进行吸附净化,相应提高进入室内的新鲜空气的洁净度。可选地,净化体43还可以选用别的能够对气流中的杂质或污染物进行净化的其他物质或组件。
可选地,如图2和图5所示,新风装置还可以包括安装框42,安装框 42内形成安装空间,净化体43的形状与安装空间相匹配,净化体43可以嵌入安装框42内,安装框42对净化体43起到支撑及保护的作用,且安装时,可以将安装框42与外罩41或引风壳体1进行连接,从而提高净化体 43安装于外罩41内的位置牢固度及精确度,确保净化体43对气体的有效过滤。
可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可以在外罩41的外壁安装电控盒7,空调室内机与电控相关的元件及线路等均可以安装于电控盒7内,电控盒7 能够对该元件或线路进行保护,且能够提高空调室内机中元件或线路布置的集中性及整齐度。
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吸风口可以包括第一风口411和第二风口 412,第一风口411用于与室外环境连通,第二风口412用于与室内环境连通。相应地,空调室内机的机壳9上的输入口也为两个,两个输入口分别为第一输入口和第二输入口,其中第一输入口用于供第一风口411与室外环境的连通,第二输入口用于供第二风口412与室内环境连通;新风装置运行时,一方面,室外环境的新鲜空气能够经第一风口411进入外罩41内,随后经过净化体43的净化处理后到达输送风道3,并经排风口221排至室内;另一方面,室内的空气能够经第二风口412进入外罩41内,随后经过净化体43的净化处理后到达输送风道3,并经排风口221排至室内。将吸风口设置为第一风口411和第二风口412的形式,新风装置运行时,除能够对进入室内的室外空气进行净化外,还能够对室内空气进行循环净化,从而进一步提高室内空气的洁净度,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性及卫生性。
可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风口411处可以向外延伸形成接头,接头插接于机壳9的第一输入口并经第一输入口伸出,使用时可以在接头处连接管路与室外环境连通。具体地,如图1所示,可以在第二输入口处设置滤网91,使用时,室内空气需要经过滤网91的初步过滤后才能经第二风口 412进入外罩41内,随后再经过净化体43的净化处理,滤网91的设置能够对室内空气中较大的杂质或室内的小动物等进行隔挡过滤,以减少较大杂质或小动物进入外罩41内造成堵塞影响其正常使用情况的发生。
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6所示,排风口221可以转动连接有导风组件5。导风组件5能够对排风口221排出的气流进行导流,相应控制排出气流的方向,用户可以根据空调室内机的放置方位或实际需要对导风组件5 的导风方向进行调节,从而提高新风装置的实用性,也减少空调室内机放置受到的方位限制,提高其使用便捷度。
具体地,导风组件5可以包括多个并列排布的导风叶片,导风叶片的两端均转动连接于排风口221的边缘,多个导风叶片之间可以通过联动件联动连接,使用时,可以手动对导风叶片进行调节,多个导风叶片在联动件的联动作用下同步转动;此外,也可以通过电机81等能够驱动导风叶片转动的驱动件进行调节,且电机81连续运转时,导风叶片能够循环转动,实现左右扫风或上下扫风。
可选地,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器使用时,新风装置能够对室内进行新鲜空气的补充,且新风装置中设置排风口221的排风壳体2与设置引风口123的引风壳体1之间可拆卸式连接,可以根据空调室内机机壳9上输入口和输出口的相对位置关系,选用设置有合适位置及形状的排风口221的排风壳体2安装于引风壳体1,从而确保新风装置安装于空调室内机的机壳9内时,引风口123与输入口的对应性,以及排风口221与输出口的对应性,进而提高新风装置应用于空调室内机时的新风效果以及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风壳体(1)和排风壳体(2),所述排风壳体(2)与所述引风壳体(1)可拆卸式固接,所述引风壳体(1)与所述排风壳体(2)内共同围成输送风道(3);所述引风壳体(1)设有引风口(123),所述排风壳体(2)设有排风口(2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壳体(1)包括风道前壳(11)和风道后壳(12),所述风道后壳(12)与所述风道前壳(11)可拆卸式固接,且所述引风口(123)设于所述风道后壳(12);
所述排风壳体(2)与所述风道后壳(12)可拆卸式固接;和/或,所述排风壳体(2)与所述风道前壳(11)可拆卸式固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后壳(12)包括加速部(121)和连接于所述加速部(121)出风端的延伸部(122),所述引风口(123)设于所述加速部(121);所述风道前壳(11)与所述加速部(121)对应连接,内部形成加速风道(31);所述排风壳体(2)与所述延伸部(122)对应连接,内部形成延伸风道(32),所述延伸风道(32)背离所述加速部(121)一端的内壁折角为圆弧导向角(1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壳体(2)包括连通罩(21)和连通于所述连通罩(21)出气端的排风框(22),所述排风框(22)围成所述排风口(221);所述连通罩(21)的进风端与所述引风壳体(1)的出风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口(123)朝后设置,所述排风口(221)朝前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装置还包括净化组件(4),所述净化组件(4)包括设于所述引风壳体(1)外侧且罩设于所述引风口(123)的外罩(41),所述外罩(41)设有吸风口;所述外罩(41)内设有净化体(43),所述净化体(43)隔挡于所述吸风口与所述引风口(123)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口包括第一风口(411)和第二风口(412),所述第一风口(411)用于与室外环境连通,所述第二风口(412)用于与室内环境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口(221)转动连接有导风组件(5)。
9.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9)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新风装置,所述机壳(9)设有输出口和输入口,所述新风装置安装于所述机壳(9)内,所述引风口(123)与所述输入口相对应,且所述排风口(221)与所述输出口相对应。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CN202021304736.5U 2020-07-06 2020-07-06 一种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ctive CN2129874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04736.5U CN212987410U (zh) 2020-07-06 2020-07-06 一种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04736.5U CN212987410U (zh) 2020-07-06 2020-07-06 一种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87410U true CN212987410U (zh) 2021-04-16

Family

ID=75425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04736.5U Active CN212987410U (zh) 2020-07-06 2020-07-06 一种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874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061789A1 (zh) 空气处理装置和具有其的立式空调器
WO2019149256A1 (zh)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
CN210241764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6844922U (zh) 一种通风装置及移动空调
CN213713289U (zh)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0887121A (zh)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
CN212132696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WO2021196637A1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214891712U (zh) 一种带取暖功能的净化器
CN205980056U (zh) 一种新风机和空气净化机一体机
CN101779084A (zh) 空调
CN212987410U (zh) 一种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7844177U (zh) 新风模块和空调器
CN217844169U (zh) 新风模块和空调器
CN212319902U (zh) 新风装置、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1290303U (zh) 一种新风净化装置及其空调器
WO2024021633A1 (zh) 新风模块和空调器
JP4346224B2 (ja) パイプファン
CN216346869U (zh) 空气处理装置
CN221005327U (zh) 一种新型管道通风装置
CN216281936U (zh) 空气处理装置
CN216814379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5637469U (zh) 一种带取暖的空气净化器
CN218410225U (zh) 一种高速气流负离子空气净化器
CN211854209U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