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83871U - 竖斜桩组合基坑支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竖斜桩组合基坑支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83871U
CN212983871U CN202021122341.3U CN202021122341U CN212983871U CN 212983871 U CN212983871 U CN 212983871U CN 202021122341 U CN202021122341 U CN 202021122341U CN 212983871 U CN212983871 U CN 2129838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vertical
piles
foundation pit
crown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2234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秀军
李爱国
齐明柱
张加粮
贺建清
周海
邢子刚
陈孔信
董天明
霍建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 Surveying Institut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 Surveying Inst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 Surveying Institut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 Surveying Inst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2234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838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838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838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设工程中基坑支护的技术领域,公开了竖斜桩组合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多根竖桩、多根斜桩、一道竖桩冠梁、一道斜桩冠梁、多道拉梁、多根锚杆、止水帷幕,其中,竖桩桩端扩大头,斜桩桩端为与对应竖桩扩大头桩端相切的锥体,竖桩冠梁在竖桩桩顶位置处与多根竖桩连接,斜桩冠梁在斜桩桩顶位置处与多根斜桩连接,拉梁在竖桩和斜桩桩顶处将竖桩冠梁与斜桩冠梁连接在一起形成竖斜桩组合支护结构,锚杆锚头位于斜桩冠梁顶面处;既发挥了竖桩能节省支护空间和减少土方开挖量的优势,也发挥了斜桩的支护优势,同时也能避免因锚杆向基坑外侧施工导致的锚杆锚固长度不足或侵占邻近建(构)筑物空间的现象,提高了支护效果,且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竖斜桩组合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建设工程中基坑支护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竖斜桩组合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基坑支护结构型式有很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中的有关规定,大致可分为支挡式结构、土钉墙、重力式水泥土墙等三大类。其中,支挡式结构又包含排桩、地下连续墙、锚杆、内支撑、双排桩以及各结构的组合支护结构。各支护结构均有其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土钉墙和重力式水泥土墙仅适用于安全等级为二、三级的较浅基坑;地下连续墙支护效果最好,但造价较高,且对施工场地要求较高;内支撑支护可以有效的控制基坑变形,但基坑内部存在支撑,不利于大规模的机械化开挖,施工期较长;双排桩较单排桩有较好的支护效果,但造价又高出很多,不经济;排桩和锚杆组合支护,即桩锚支护,是目前基坑支护中应用最广泛的支护结构型式,但上述排桩均为竖桩,虽然竖桩能节省支护空间和减少开挖土方量,但从支护受力分析上来看没有斜桩稳定,且所述锚杆均朝向基坑外侧施工,当基坑周边存在既有或规划有地下建(构)筑物时,容易导致锚杆锚固长度不足或侵占邻近建(构)筑物空间的现象。
斜桩相较竖桩有较强的支护优势,但施工难度又相对较高,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竖-斜桩基坑支护结构,能充分发挥竖桩和斜桩各自的优势,也能避免锚杆向基坑外侧施工,既能提高支护效果,且能降低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竖斜桩组合基坑支护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竖斜桩组合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多根竖桩、多根斜桩、一道竖桩冠梁、一道斜桩冠梁、多道拉梁、多根锚杆、止水帷幕,其中,所述竖桩等间距垂直施工于拟开挖基坑侧壁位置处,所述竖桩桩端扩大头,所述斜桩桩端为与所述对应竖桩扩大头桩端相切的锥体,所述竖桩冠梁在所述竖桩桩顶位置处与多根所述竖桩连接,所述斜桩冠梁在所述斜桩桩顶位置处与多根所述斜桩连接,所述拉梁在所述竖桩和所述斜桩桩顶处将所述竖桩冠梁与所述斜桩冠梁连接在一起形成竖斜桩组合支护结构,所述锚杆垂直施工于所述斜桩桩顶中心连线的中点处,所述锚杆锚头位于所述斜桩冠梁顶面处。
进一步地,所述竖桩桩顶标高同所述竖桩冠梁底面标高,所述竖桩桩底标高位于基坑底面某一深度处。
进一步地,所述斜桩桩顶中心位于由所述对应竖桩桩顶中心出发沿基坑侧壁外法线偏移某一固定距离处,所述斜桩桩底中心与所述对应竖桩桩底中心处于同一水平面。
进一步地,同列的所述竖桩中心轴线、所述斜桩中心轴线、所述拉梁中心轴线均处于基坑侧壁同一法平面内。
进一步地,所述锚杆将预应力竖向施加于所述斜桩冠梁上。
进一步地,所述竖桩冠梁、所述斜桩冠梁以及所述拉梁均采用钢筋混凝土制作。
进一步地,所述竖桩冠梁、所述斜桩冠梁以及所述拉梁的顶面标高均同于场地±0.000标高,所述竖桩冠梁、所述斜桩冠梁以及所述拉梁的底面标高均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止水帷幕选用桩间高压旋喷或摆喷注浆帷幕,所述锚杆采用预应力锚杆。
进一步地,所述竖桩和所述斜桩均采用混凝土灌注桩。
进一步地,所述斜桩采用全套管施工,所述竖桩采用桩端后注浆施工工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竖斜桩组合基坑支护结构,具有以下益处:通过采用拉梁对竖桩桩顶与斜桩桩顶进行连接、竖桩桩端扩大头与斜桩桩端锥体相切以及竖桩桩底后注浆等方法,使得单根竖桩与对应斜桩和拉梁形成一个稳固的三角形,再通过竖桩冠梁和斜桩冠梁将各个三角形串在一起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最后再用锚杆将预应力施加于斜桩冠梁上,增加了整个竖-斜桩组合支护结构的稳定性;既发挥了竖桩能节省支护空间和减少土方开挖量的优势,也发挥了斜桩的支护优势,同时也能避免因锚杆向基坑外侧施工导致的锚杆锚固长度不足或侵占邻近建(构)筑物空间的现象,提高了支护效果,且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竖斜桩组合基坑支护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竖斜桩组合基坑支护结构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竖斜桩组合基坑支护结构的剖面图。
其中,1、竖桩;2、斜桩;3、竖桩冠梁;4、斜桩冠梁;5、拉梁;6、锚杆;7、止水帷幕。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竖斜桩组合基坑支护结构,可以用于基坑支护施工,当然,其也可以用于其它建筑施工,不仅限制于本实施例中的运用。
竖斜桩组合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多根竖桩1、多根斜桩2、一道竖桩冠梁3、一道斜桩冠梁4、多道拉梁5、多根锚杆6、止水帷幕7,其中,竖桩1等间距垂直施工于拟开挖基坑侧壁位置处,竖桩1桩端扩大头,斜桩2桩端为与对应竖桩1扩大头桩端相切的锥体,竖桩冠梁3在竖桩1桩顶位置处与多根竖桩1连接,斜桩冠梁4在斜桩2桩顶位置处与多根斜桩2连接,拉梁5在竖桩1和斜桩2桩顶处将竖桩冠梁3与斜桩冠梁4连接在一起形成竖斜桩2组合支护结构,锚杆6垂直施工于斜桩2桩顶中心连线的中点处,锚杆6锚头位于斜桩冠梁4顶面处。
竖桩1桩顶标高同竖桩冠梁3底面标高,竖桩1桩底标高位于基坑底面某一深度处。
斜桩2桩顶中心位于由对应竖桩1桩顶中心出发沿基坑侧壁外法线偏移某一固定距离处,斜桩2桩底中心与对应竖桩1桩底中心处于同一水平面。
同列的竖桩1中心轴线、斜桩2中心轴线、拉梁5中心轴线均处于基坑侧壁同一法平面内。
锚杆6将预应力竖向施加于斜桩冠梁4上,增加了竖斜桩2组合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竖桩冠梁3、斜桩冠梁4以及拉梁5均采用钢筋混凝土制作。
竖桩冠梁3、斜桩冠梁4以及拉梁5的顶面标高均同于场地±0.000标高,竖桩冠梁3、斜桩冠梁4以及拉梁5的底面标高均相同。
止水帷幕7选用桩间高压旋喷或摆喷注浆帷幕,锚杆6采用预应力锚杆6。
竖桩1和斜桩2均采用混凝土灌注桩,可以有效减小对场地土的扰动。
斜桩2采用全套管施工,竖桩1采用桩端后注浆施工工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竖斜桩组合基坑支护结构,通过采用拉梁5对竖桩1桩顶与斜桩2桩顶进行连接、竖桩1桩端扩大头与斜桩2桩端锥体相切以及竖桩1桩底后注浆等方法,使得单根竖桩1与对应斜桩2和拉梁5形成一个稳固的三角形,再通过竖桩冠梁3和斜桩冠梁4将各个三角形串在一起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最后再用锚杆6将预应力施加于斜桩冠梁4上,增加了整个竖斜桩组合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既发挥了竖桩1能节省支护空间和减少土方开挖量的优势,也发挥了斜桩2的支护优势,同时也能避免因锚杆6向基坑外侧施工导致的锚杆6锚固长度不足或侵占邻近建(构)筑物空间的现象,提高了支护效果,且降低了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竖斜桩组合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根竖桩、多根斜桩、一道竖桩冠梁、一道斜桩冠梁、多道拉梁、多根锚杆、止水帷幕,其中,所述竖桩等间距垂直施工于拟开挖基坑侧壁位置处,所述竖桩桩端扩大头,所述斜桩桩端为与对应的所述竖桩桩端扩大头相切的锥体,所述竖桩冠梁在所述竖桩桩顶位置处与多根所述竖桩连接,所述斜桩冠梁在所述斜桩桩顶位置处与多根所述斜桩连接,所述拉梁在所述竖桩和所述斜桩桩顶处将所述竖桩冠梁与所述斜桩冠梁连接在一起形成竖斜桩组合支护结构,所述锚杆垂直施工于所述斜桩桩顶中心连线的中点处,所述锚杆锚头位于所述斜桩冠梁顶面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斜桩组合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桩桩顶标高同所述竖桩冠梁底面标高,所述竖桩桩底标高位于基坑底面某一深度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竖斜桩组合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桩桩顶中心位于由对应的所述竖桩桩顶中心出发沿基坑侧壁外法线偏移某一固定距离处,所述斜桩桩底中心与对应的所述竖桩桩底中心处于同一水平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竖斜桩组合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同列的所述竖桩中心轴线、所述斜桩中心轴线、所述拉梁中心轴线均处于基坑侧壁同一法平面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竖斜桩组合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将预应力竖向施加于所述斜桩冠梁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竖斜桩组合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桩冠梁、所述斜桩冠梁以及所述拉梁均采用钢筋混凝土制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竖斜桩组合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桩冠梁、所述斜桩冠梁以及所述拉梁的顶面标高均同于场地±0.000标高,所述竖桩冠梁、所述斜桩冠梁以及所述拉梁的底面标高均相同。
8.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竖斜桩组合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帷幕选用桩间高压旋喷或摆喷注浆帷幕,所述锚杆采用预应力锚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竖斜桩组合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桩和所述斜桩均采用混凝土灌注桩。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竖斜桩组合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桩采用全套管施工,所述竖桩采用桩端后注浆施工工艺。
CN202021122341.3U 2020-06-16 2020-06-16 竖斜桩组合基坑支护结构 Active CN2129838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22341.3U CN212983871U (zh) 2020-06-16 2020-06-16 竖斜桩组合基坑支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22341.3U CN212983871U (zh) 2020-06-16 2020-06-16 竖斜桩组合基坑支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83871U true CN212983871U (zh) 2021-04-16

Family

ID=75423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22341.3U Active CN212983871U (zh) 2020-06-16 2020-06-16 竖斜桩组合基坑支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838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653962A (en) Retaining wall constructio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CN107246016B (zh) 一种适用于基坑工程的吊挂式内支撑系统及基坑施工方法
CN110777802A (zh) 深基坑高低跨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3469803A (zh) 用于基坑支护的桩梁竖锚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09403339B (zh) 双排桩结合中心岛法的深基坑复合支护结构及其支护方法
CN212983871U (zh) 竖斜桩组合基坑支护结构
CN108035360A (zh) 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方法
CN209228377U (zh) 一种用于隧道洞口支护的多级套拱结构及管棚套拱结构
CN216640647U (zh) 一种山区临河陡倾岸坡桩基平台
CN212801556U (zh) 方圆桩组合基坑支护结构
CN209989803U (zh) 搅拌桩支护结构
CN111648377A (zh) 竖斜桩组合基坑支护方法
KR102382845B1 (ko) 경사식 프리스트레스가 도입된 엄지말뚝과 이를 이용한 자립식 가설 흙막이 시공방법
JP2715867B2 (ja) 簡易地下構築工法
CN111648378A (zh) 方圆桩组合基坑支护方法
CN218175854U (zh) 用横向单幅地下连续墙作为扶壁的m型墙基坑支护结构
JP3109038B2 (ja) 地下躯体構造およびその施工方法
CN218405450U (zh) 一种复合土钉与固定桩配合支护有限土体的支护结构
CN114411759B (zh) 环隧接口处挡土墙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CN217105109U (zh) 一种人行天桥下深基坑同步施工的支护结构
CN214832715U (zh) 平衡梁支护结构
CN216380019U (zh) 外加圈梁构造柱伸缩缝结构构造
CN218813743U (zh) 一种拉索式基坑围护结构
CN218027714U (zh) 一种基坑支护体系
CN219887148U (zh) 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及与梁的连接节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