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72989U - 一种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72989U
CN212972989U CN202021006677.3U CN202021006677U CN212972989U CN 212972989 U CN212972989 U CN 212972989U CN 202021006677 U CN202021006677 U CN 202021006677U CN 212972989 U CN212972989 U CN 2129729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rod
unit
support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0667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冬
范立侨
刘羽
崔平
李淑军
陈伟健
贾楠
刘庆伟
赵一杰
刘洋
王凯星
夏宇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00667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729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729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729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包括支撑单元、连接杆和操作单元,连接杆包括位于其延伸方向上的连接杆第一端和连接杆第二端,支撑单元为设置于连接杆第一端的硬质结构,操作单元设置于连接杆第二端;支撑单元与连接杆为活动连接,支撑单元相对连接杆活动使得支撑单元包括至少两种可切换的锁定状态,操作单元与支撑单元连接控制支撑单元在两种锁定状态之间的切换与锁定;支撑单元中间部分凸向支撑平面的一侧并且包括清洗单元。该提拉装置,提拉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好;支撑单元下侧与食管壁之间会出现一个明显孔洞,孔洞方便手术钳/夹从食管中牵拉出胃管或者方便吻合器进入食管,便于临床上的手术的进行,并且便于清洗。

Description

一种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临床上,在胃与食管空肠做完肿瘤切除手术后要吻合在一起时,下端的食管空肠必须要拉起来,防止落入脏器下方,同时也为引流和与胃部吻合提供条件。在现有的手术过程中,通常是钛合金钉封闭食管下端,然后采用两根缝合线连接食管下端并向尾侧牵引。因此,这一操作一般来说需要两个人来完成,其中一个人握持带有悬线的工具提拉食管下端,另一个人来完成相应的器械吻合、手工逢合等工作。采用悬线提拉食管下端至少存下以下问题:1、人员配合方面,由于采用悬线进行提拉时需要两个人配合完成整个操作,而由于人与人之间交流方式和理解能力的差异,容易导致动作不到位。2、稳定性问题,由于采用两根线进行提拉操,线的晃动和偏移都会影响整个操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研发一种操作简单、稳定性高的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临床上在吻合术中使用悬线进行提拉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
一种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包括支撑单元、连接杆、操作单元和清洗单元,所述连接杆包括位于其延伸方向上的连接杆第一端和连接杆第二端,所述支撑单元为设置于连接杆第一端的硬质结构,所述操作单元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第二端;所述连接杆包括为中空圆柱结构的固定杆,固定杆第二端的圆周面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连通到固定杆的中空;所述清洗单元包括冲洗口和用于密封所述冲洗口的盖子,所述冲洗口为围绕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固定杆外周上的中空圆柱;其中,所述支撑单元与所述连接杆为活动连接,所述支撑单元相对所述连接杆活动使得所述支撑单元包括至少两种可切换的锁定状态,所述操作单元与所述支撑单元连接控制所述支撑单元在两种锁定状态之间的切换与锁定;其中,在第一锁定状态下所述支撑单元朝向所述连接杆的周侧伸出两个支撑端,所述两个支撑端之间的连线垂直于所述连接杆第一端的轴线;在第二锁定状态下所述支撑单元整体沿所述连接杆第一端的轴向分布且整体尺寸小于等于所述连接杆第一端的周向尺寸;其中,所述支撑单元位于两个支撑端中间的部分为支撑单元中间部分,所述连接杆第一端通过所述支撑单元中间部分与所述支撑单元连接,经过两个支撑端连线与所述连接杆靠近所述连接杆第一端部分轴线平行的平面为支撑平面;所述支撑单元中间部分凸向所述支撑平面的一侧,所述连接杆靠近所述连接杆第一端部分的轴线不在所述支撑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在处于第二锁定状态时由食管残端伸入到食管内,然后通过操作部使得提拉装置切换到第一锁定状态,支撑单元朝向连接杆的周侧伸出两个支撑端对食管壁进行支撑。提拉装置处于第一锁定状态的情况下无需操作者持续进行操作,从而能够使得操作者一人实现吻合术的整个过程,避免了两人操作所导致的人员配合不好导致的动作不到位的问题;同时由于其中的支撑单元为硬质结构,两个支撑端可以很好的撑住食管,从而可以实现对食管进行稳定的提拉动作,保证了整个操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撑单元还做了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将其中的支撑单元中间部分设置为凸向支撑平面一侧的结构,这样的设置中,在手术过程中,当支撑单元在食管中处于第一锁定状态时,在支撑单元下侧与食管壁之间会出现一个明显的孔洞,该空洞的形成方便手术钳/夹从食管中牵拉出胃管或者方便吻合器进入食管,便于临床上的手术的进行;另外,其中冲洗单元的设置可以方便对提拉装置整体进行冲洗和消毒。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单元上距离两个支撑端连线最远的点与所述两个支撑端所形成的平面与所述支撑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135°。此种设置中,对于支撑单元相对于支撑平面的夹角做了限定,该度数例如可以为45°、60°、75°、 90°、120°或135°等;在此范围内支撑单元的两个支撑端对于食管内壁的支撑效果更好,并且此时形成在孔洞大小合适并且便于手术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单元上距离两个支撑端连线最远的点与所述两个支撑端所形成的平面与所述支撑平面之间的夹角为90°。这样的设置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其中支撑单元整体所在的平面与支撑平面垂直,由于支撑平面与连接杆第一端的轴线平行,因此整个支撑单元整体与连接杆第一端轴线垂直;并且在支撑单元上距离两个支撑端连线最远的点与两个支撑端连线的距离一定,两个支撑端的距离一定的情况下,支撑单元中间部分可以最小;这样的设置使得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制造。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单元上距离两个支撑端连线最远的点与所述支撑平面之间的距离为1.6mm-3mm。此种设置中,对于支撑单元上距离两个支撑端连线最远的点与支撑平面之间的距离做了具体的限定,这一距离范围内可以形成尺寸符合手术要求的孔洞;便于其他器械的进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的周向上位于外周的两点之间的连线的最大长度为 4mm-5mm;所述两个支撑端的距离为24mm-30mm。在此种设置中,对其中的具体尺寸进行了具体的设计,使得该结构可以更好的应用于胃与食管空肠的吻合术中。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最外侧为圆柱结构,所述圆柱结构的直径为 4mm-5mm。此种设置中,其中的连接杆的最外侧设置有圆柱结构,圆柱结构进入到食管中更加方便,并且由于圆柱结构没有棱角可以避免划伤食管内壁。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为轴线为弧线的圆柱结构,所述支撑杆的两端为圆弧面。此种设置中,将支撑杆设置为轴线为弧线的圆柱结构并且两端也为圆弧面,当支撑杆的两端对食管进行支撑时,圆弧面结构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食管内壁,避免挫伤和划伤的发生;并且由于轴线为圆弧形,使得在支撑杆下侧出现的孔洞面积较大,便于手术的进行。
进一步的,其中支撑杆的轴线为弧线,该弧线的切线与两个支撑端的连线的夹角为15°~25°。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还包括活动杆,其中所述固定杆为中空圆柱结构,所述活动杆设置于所述固定杆的中空内部,活动杆第二端与所述操作单元连接;其中,活动杆第一端和固定杆第一端分别在不同的位置与所述支撑杆活动连接。在此种设置中,其中的支撑单元具体设置为支撑杆,并且将连接杆设置为活动杆和固定杆,通过活动杆相对固定杆的运动实现支撑杆在两种锁定状态下的切换,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并且稳定性高。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单元包括手持部和操作部;其中,所述手持部为与所述固定杆第二端贯通连接的中空圆柱结构,所述手持部的外周直径大于所述固定杆的外周直径,所述操作部包括设置于所述手持部中空内的顶杆,所述活动杆的第二端延伸到所述手持部的中空内并与顶杆第一端相接;通过控制所述顶杆在所述手持部中空内的往复运动带动所述活动杆在所述活动杆在所述固定杆中空内往复运动,从而实现所述支撑单元在两种锁定状态之间的切换。在此中设置中,其中设置了直径相对较大的手持部,方便抓握;顶杆的设置在顶杆的作用下可以实现支撑单元在两种锁定状态下的切换,结构简单稳定性好。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部还包括旋转件,所述旋转件包括中空的圆柱杆部和连接于圆柱杆部第一端的旋转头,所述圆柱杆部的中空贯通所述旋转头;所述圆柱杆部伸入所述手持部的中空内,顶杆第二端伸入所述旋转件的中空内,所述旋转件仅可沿所述手持部周向相对所述手持部做转动运动,所述顶杆仅能沿所述手持部轴向运动;所述旋转件的中空位置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顶杆第二端的外周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在此种设置中,对操作部进行了具体的设计,其中旋转件与顶杆采用螺纹进行连接,旋转件的转动带动所述顶杆沿所述手持部轴向运动,进而带动所述活动杆在所述活动杆在所述固定杆中空内往复运动,从而实现所述支撑单元在两种锁定状态之间的切换;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同时螺纹还具有定位和锁定的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件还包括在圆柱杆部第二端的外周壁上沿圆柱杆部周向设置的限位块,所述手持部与所述限位块对应的位置的内周上设置有环状凹槽,所述限位块可以在所述环状凹槽中绕所述圆柱杆部的轴心转动,所述环状凹槽限制所述限位。在此中设置中,采用限位块和环状凹槽的设置,实现了旋转件相对于手持部可以转动不可轴向移动的功能,结构简单而巧妙。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第二端与两个支撑端所在的平面为连接平面,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连接杆第一端和所述连接杆第二端之间的部分为连接杆中间部分,所述连接杆中间部分凸向连接杆第一端和连接杆第二端连线的一侧;所述支撑单元中间部分与所述连接杆中间部分位于所述连接平面的同一侧。一般来说腹腔镜的视野是直线型,在此种设置中将连接杆中间部分设置为凸向连接杆第一端和连接杆第二端连线的一侧的结构,即连接杆是弯曲的结构,在实现提拉的同时可以给其他器械让出一定的视线和进出的路线,可以避免提拉装置对其他手术器械的影响;并且由于支撑单元中间部分与连接杆中间部分位于所述连接平面的同一侧,即支撑单元和连接杆朝向一侧大的侧面弯曲,这样的设置与腹腔镜手术中手术操作在提拉装置下侧进行相适应,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第一端和所述连接杆第二端连线的长度为 30cm~52cm,所述连接杆上距离连接杆第一端和连接杆第二端连线最远的点与所述连接平面之间的距离为2cm-3cm。此种设置中,对其中的连接杆的具体尺寸做了限定,在该尺寸范围内,其中连接杆方便从戳卡中进出,便于手术过程的实施。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中间部分的轴线为圆弧或折线。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其中支撑单元的两个支撑端可以很好的撑住食管,从而可以实现对食管进行稳定的提拉动作,保证了整个操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并且由于其中的中间部分设置为凸向支撑平面一侧的结构,这样的设置在手术过程中,当支撑单元在食管中处于第一锁定状态时,在支撑单元下侧与食管壁之间会出现一个明显的孔洞,该孔洞的形成方便手术钳/ 夹从食管中牵拉出胃管或者方便吻合器进入食管,便于临床上的手术的进行;其中冲洗单元的设置可以方便对提拉装置整体进行冲洗和消毒;即连接杆是弯曲的结构,在实现提来的同时可以给其他器械让出一定的视线和进出的路线,可以避免提拉装置对其他手术器械的影响;并且由于支撑单元中间部分与连接杆中间部分位于所述连接平面的同一侧,即支撑单元和连接杆朝向一侧大的侧面弯曲,这样的设置与腹腔镜手术中手术操作在提拉装置下侧进行相适应,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第一锁定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中的支撑单元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第一锁定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第二锁定状态);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中的支撑单元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第二锁定状态);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中的清洗单元和操作单元部分的局部放大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5的透视效果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中的活动杆和顶杆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中的手持部和操作部连接处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第一锁定状态);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的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第一锁定状态);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的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中的手持部和操作部连接处的局部放大透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的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中的手持部和操作部连接处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的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中的手持部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的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中的拉动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支撑单元;110、支撑杆;111、第一连接点;112、第二连接点;120、支撑端;200、连接杆;201、连接杆第一端;202、连接杆第二端; 210、固定杆;211、固定杆第一端;212、固定杆第二端;220、活动杆;221、活动杆第一端;222、活动杆第二端;223、圆柱形结构;300、操作单元;310、手持部;311、环状凹槽;312、限位槽;320、操作部;321、旋转件;3211、圆柱杆部;3212、旋转头;3213、外螺纹;3214、限位块;330、顶杆;331、顶杆第一端;332、顶杆第二端;333、凸杆;334、圆柱形槽;335、限位盖; 336、圆孔;340、固定头;341、圆柱形凹槽;350、弹簧;351、弹簧第一端; 352、弹簧第二端;360、拉动件;361、套杆;362、拉动把手;3621、子把手;363、孔;400、清洗单元;410、冲洗口;420、盖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进行具体的说明,部分结构未采用附图示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得出。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1 一种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
图1为本实施例中的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 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包括支撑单元100、连接杆200和操作单元300,连接杆200包括位于其延伸方向上的连接杆第一端201 和连接杆第二端202,支撑单元100为设置于连接杆第一端201的硬质结构,操作单元300设置于连接杆第二端202;其中,支撑单元100与连接杆200为活动连接,支撑单元100相对连接杆200活动使得支撑单元100包括至少两种可切换的锁定状态,操作单元300与支撑单元100连接控制所述支撑单元100在两种锁定状态之间的切换与锁定;其中,在第一锁定状态下支撑单元100朝向连接杆 200的周侧伸出两个支撑端120,两个支撑端120之间的连线垂直于连接杆200 的第一端的轴线;在第二锁定状态下支撑单元100整体沿连接杆200第一端的轴向分布且整体尺寸小于等于连接杆200第一端的周向尺寸;其中支撑单元100 位于两个支撑端120中间的部分为支撑单元中间部分,连接杆第一端201通过支撑单元中间部分与支撑单元100连接,经过两个支撑端120连线与连接杆200 靠近连接杆第一端201部分轴线平行的平面为支撑平面;支撑单元中间部分凸向支撑平面的一侧,连接杆200靠近连接杆第一端201部分的轴线不在支撑平面上。
图2为本实施例中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中的支撑单元100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在图1-2中的支撑单元100均处于第一锁定状态,图3为本实施例中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中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中的支撑单元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4中支撑单元100处于第二锁定状态)。在使用时,在其中的支撑单元100处于第二锁定状态(图3-4) 时,支撑单元100由食管残端伸入到食管内,然后通过操作部320使得支撑单元 100切换到第一锁定状态,此时,支撑单元100朝向连接杆200的周侧伸出两个支撑端120对食管壁进行支撑。提拉装置中的支撑单元100处于第一锁定状态的情况下无需操作者持续进行操作,只需将处于第一锁定状态的提拉装置固定到合适的位置即可。这样就可以能够使得操作者一人实现吻合术的整个过程,避免了两人操作所导致的人员配合不好导致的动作不到位的问题;同时由于其中的支撑单元100为硬质结构,两个支撑端120可以很好的撑住食管,从而可以实现对食管进行稳定的提拉动作,保证了整个操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撑单元还做了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将其中的支撑单元中间部分设置为凸向支撑平面一侧的结构,这样的设置中,在手术过程中,当支撑单元在食管中处于第一锁定状态时,在支撑单元下侧与食管壁之间会出现一个明显的孔洞,该孔洞的形成方便手术钳/夹从食管中牵拉出胃管或者方便吻合器进入食管,便于临床上的手术的进行。
进一步优选的,其中的支撑单元100和连接杆200与食管接触的位置,均为圆角结构。圆角结构的设置使得支撑单元100食管残端伸入到食管内的过程更加方便,并且可以避免尖锐结构对食管造成损伤。
优选的,支撑单元100上距离两个支撑端120连线最远的点与两个支撑端 120所形成的平面与支撑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135°。对于支撑单元相对于支撑平面的夹角做了限定,该度数例如可以为45°、60°、75°、90°、120°或135°等;在此范围内支撑单元的两个支撑端对于食管内壁的支撑效果更好,并且此时形成在孔洞大小合适并且便于手术操作。
优选的,支撑单元100上距离两个支撑端120连线最远的点与支撑平面之间的距离为1.6mm-3mm。对于支撑单元上距离两个支撑端连线最远的点与支撑平面之间的距离做了具体的限定,这一距离范围内可以形成尺寸符合手术要求的孔洞;便于其他器械的进入。
在本实施例中,还对提拉装置某些关键尺寸做了优化,例如其中连接杆200 的长度为40cm-60cm,连接杆200的周向上位于外周的两点之间的连线的最大长度为4mm-5mm;两个支撑端120的距离为24mm-30mm。通过对提拉装置中的连接杆200以及两个支撑端120的距离进行限定,使得该结构可以更好的应用于胃与食管空肠的吻合术中。进一步优选的,其中连接杆200的长度可以为 45cm-55cm,进一步的连接杆200的长度可以为50cm;在吻合术使得提拉装置在吻合术中使用时满足手术要求,并且操作方便。进一步的,其中两个支撑端120之间的距离可以为24mm-26mm,其中两个支撑端120之间的距离还可以为 25mm;两个支撑端120之间的距离的选择,使得该支撑端120可以很好支撑柱食管的同时,避免由于过度支撑伤到食管。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杆200的最外侧为中空圆柱结构,圆柱结构的直径为4mm-5mm。其中的连接杆200的最外侧设置有中空圆柱结构,圆柱结构进入到食管中更加方便,并且由于圆柱结构没有棱角可以避免划伤食管内壁;4mm-5mm的尺寸在保证连接杆200具有一定强度的同时也更适应现有的生产技术。
本实施例还对其中的支撑单元100做了个更为具体的设计,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支撑单元100包括支撑杆110,连接杆200包括固定杆210和活动杆220,其中固定杆210为中空圆柱结构,活动杆220设置于固定杆210的中空内部,活动杆第二端222与操作单元300连接;其中,活动杆第一端221和固定杆第一端211分别在不同的位置与支撑杆110活动连接;如图所示,活动杆第一端221通过第一连接点111与支撑杆110连接,固定杆第一端211通过第二连接点112与支撑杆110连接。本实施例中的支撑单元100具体设置为支撑杆110,并且将连接杆200设置为活动杆220和固定杆210,通过活动杆220相对固定杆 210的运动实现支撑杆110在两种锁定状态下的切换,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并且稳定性高;其中活动杆220位于固定杆210的内部,使得提拉装置整体结构简洁。在本实施例中,其中支撑杆110的两端即为支撑单元100的两个支撑端120,在使用时支撑杆110的两端与食管内壁接触从而支撑食管壁。本实施例还对其中的支撑杆110进行了具体的设计,其中的支撑杆110采用轴线为弧形的圆柱结构,支撑杆110的两端为圆弧面;将支撑杆200设置为轴线为弧线的圆柱结构并且两端为圆弧面,当支撑杆的两端对食管进行支撑时,圆弧面结构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食管内壁,避免挫伤和划伤的发生;并且由于轴线为圆弧形,使得在支撑杆下侧出现的孔洞面积较大,便于手术的进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支撑单元100上距离两个支撑端120连线最远的点与两个支撑端120所形成的平面与支撑平面之间的夹角为90°。这样的设置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其中支撑单元整体所在的平面与支撑平面垂直,由于支撑平面与连接杆第一端的轴线平行,因此整个支撑单元整体与连接杆第一端轴线垂直;并且在支撑单元上距离两个支撑端连线最远的点与两个支撑端连线的距离一定,两个支撑端的距离一定的情况下,支撑单元中间部分可以最小;这样的设置使得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并且在支撑杆形状确定的情况下,此种角度下所形成的孔洞是最大的,因此使得手术钳/夹从食管中牵拉出胃管或者吻合器进入食管的操作更加方便。进一步优选的,其中支撑杆的轴线为弧线,该弧线的切线与两个支撑端的连线的夹角为15°~25°。
本实施例还对其中的连接杆200做了具体的设计,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杆第二端202与两个支撑端120所在的平面为连接平面,连接杆 200位于连接杆第一端201和连接杆第二端202之间的部分为连接杆中间部分,连接杆200中间部分凸向连接杆第一端201和连接杆第二端202连线的一侧;支撑单元中间部分与连接杆中间部分位于连接平面的同一侧。一般来说腹腔镜的视野是直线型,在此种设置中将连接杆中间部分设置为凸向连接杆第一端和连接杆第二端连线的一侧的结构,即连接杆是弯曲的结构,在实现提拉的同时可以给其他器械让出一定的视线和进出的路线,可以避免提拉装置对其他手术器械的影响;并且由于支撑单元中间部分与连接杆中间部分位于所述连接平面的同一侧,即支撑单元和连接杆朝向一侧大的侧面弯曲,这样的设置与腹腔镜手术中手术操作在提拉装置下侧进行相适应,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优选的,连接杆第一端201和连接杆第二端202连线的长度为30cm~52cm,连接杆200上距离连接杆第一端201和连接杆第二端202连线最远的点与连接平面之间的距离为2cm-3cm。对其中的连接杆的具体尺寸做了限定,在该尺寸范围内,其中连接杆方便从戳卡中进出,便于手术过程的实施。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杆中间部分的轴线为圆弧。
进一步优选的,由于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杆200为弯曲结构,连接杆200中的固定杆210为中空圆柱结构,活动杆220设置于固定杆210的中空内部,固定杆 210为轴线为弧线的中空圆柱结构,其中活动杆220可以采用具有一定变形性的结构,例如可以为具有支撑性和变形性的金属条,例如可以为钢丝。
本实施例还对其中的操作单元300进行了具体的设计,图5为本实施例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中的清洗单元400和操作单元300部分的局部放大立体示意图,图6为图5的透视效果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操作单元300包括手持部310和操作部320;其中,手持部310为与固定杆第二端212贯通连接的中空圆柱结构,手持部310的外周直径大于固定杆210的外周直径,操作部320包括设置于手持部310中空内的顶杆330,活动杆220的第二端延伸到手持部310的中空内并与顶杆第一端331相接;通过控制顶杆330在手持部310中空内的往复运动带动活动杆220在固定杆210中空内往复运动,从而实现支撑单元100在两种锁定状态之间的切换。其中设置了直径相对较大的手持部310,方便抓握;顶杆330的设置在顶杆330的作用下可以实现支撑单元100在两种锁定状态下的切换,结构简单稳定性好。
图7为本实施例中的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中的活动杆220和顶杆 330的局部爆炸示意图,图8为本实施例中的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中的手持部310和操作部320连接处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如图5-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操作部320还包括旋转件321,旋转件321包括中空的圆柱杆部3211和连接于圆柱杆部3211第一端的旋转头3212,圆柱杆部3211的中空贯通旋转头 3212;圆柱杆部3211伸入手持部310的中空内,顶杆第二端332伸入旋转件321 的中空内,旋转件321仅可沿手持部310周向相对手持部310做转动运动,顶杆 330仅能沿手持部310轴向运动;旋转件321的中空位置设置有第一内螺纹,顶杆第二端332的外周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3213。本实施例中的旋转件321与顶杆330采用螺纹进行连接,通过旋转件321的转动带动顶杆 330沿手持部310轴向运动,进而带动活动杆220在固定杆210中空内往复运动,从而实现支撑单元100在两种锁定状态之间的切换;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同时通过简单的螺纹结构实现定位和锁定的功能,结构巧妙且易于实现。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旋转件321仅可沿手持部310周向相对手持部 310做转动运动”的功能通过以下结构实现,其中旋转件321还包括在圆柱杆部 3211第二端的外周壁上沿圆柱杆部3211周向设置的限位块3214,手持部310与限位块3214对应的位置的内周上设置有环状凹槽311,限位块3214可以在所述环状凹槽311中绕圆柱杆部3211的轴心转动,环状凹槽311限制限位块3214在手持部310轴线方向的位置。本实施例通过采用限位块3214和环状凹槽311的设置,实现了旋转件321相对于手持部310可以转动不可轴向移动的功能,结构简单而巧妙。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活动杆第二端222为截面积大于活动杆220其他部分截面积的圆柱形结构223,顶杆第一端331设置有用于容纳活动杆第二端222 的圆柱形槽334,还设置有覆盖圆柱形槽334的槽口的限位盖335,限位盖335 的中心设置有贯穿限位盖335的圆孔363,其中圆柱形槽334的截面积大于活动杆第二端222的截面积,圆柱形槽334的截面积小于圆孔363的截面积,活动杆 220其他部分截面积小于圆孔363的截面积;其中限位盖335将活动杆第二端222 的圆柱形结构223限制在活动杆第二端222的圆柱形槽334,并且阻止圆柱形结构223在圆柱形槽334的轴向移动。这样的设置中,其中活动杆第二端222可以相对顶杆第一端331在顶杆330的径向运动,而不能沿顶杆330轴向运动。如图 1和图4-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提拉装置还可以包括清洗单元400,其中连接杆 200包括为中空圆柱结构的固定杆210,固定杆第二端212的圆周面上设置有开口,开口连通到固定杆210的中空;清洗单元400包括冲洗口410和用于密封所述冲洗口410的盖子420,冲洗口410为围绕开口设置在固定杆210外周上的中空圆柱。其中冲洗单元的设置可以方便对提拉装置整体进行冲洗和消毒,具体的在完成吻合手术之后,可以从冲洗口410向固定杆210的中空中注入清洗液和消毒液,从而实现对固定杆210内部的冲洗和消毒,使得该提拉装置可以反复应用于手术中。
实施例2 一种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
图9为本实施例中的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9 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包括支撑单元100、连接杆 200和操作单元300,连接杆200包括位于其延伸方向上的连接杆第一端201和连接杆第二端202,支撑单元100为设置于连接杆第一端201的硬质结构,操作单元300设置于连接杆第二端202;其中,支撑单元100与连接杆200为活动连接,支撑单元100相对连接杆200活动使得支撑单元100包括至少两种可切换的锁定状态,操作单元300与支撑单元100连接控制所述支撑单元100在两种锁定状态之间的切换与锁定;其中,在第一锁定状态下支撑单元100朝向连接杆200 的周侧伸出两个支撑端120,两个支撑端120之间的连线垂直于连接杆200的第一端的轴线;在第二锁定状态下支撑单元100整体沿连接杆200第一端的轴向分布且整体尺寸小于等于连接杆200第一端的周向尺寸;其中支撑单元100位于两个支撑端120中间的部分为支撑单元中间部分,连接杆第一端201通过支撑单元中间部分与支撑单元100连接,经过两个支撑端120连线与连接杆200靠近连接杆第一端201部分轴线平行的平面为支撑平面;支撑单元中间部分凸向支撑平面的一侧,连接杆200靠近连接杆第一端201部分的轴线不在支撑平面上。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连接杆200的具体结构。具体来说,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连接杆200也是弯曲结构,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杆200中间部分的轴线为折线。
进一步优选的,由于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杆200为弯曲结构,连接杆200中的固定杆210为中空圆柱结构,活动杆220设置于固定杆210的中空内部,固定杆 210为轴线为弧线的中空圆柱结构,其中活动杆220可以采用具有一定变形性的结构,例如可以为具有支撑性和变形性的金属条,例如可以为钢丝。
本实施例其他未进行展开描述的部分,例如其中的操作单元300和清洗单元 400,与实施例1中的操作单元300和清洗单元400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实施例3 一种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
图10为实施例3中的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 10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包括支撑单元100、连接杆200和操作单元300,连接杆200包括位于其延伸方向上的连接杆第一端201 和连接杆第二端202,支撑单元100为设置于连接杆第一端201的硬质结构,操作单元300设置于连接杆第二端202;其中,支撑单元100与连接杆200为活动连接,支撑单元100相对连接杆200活动使得支撑单元100包括至少两种可切换的锁定状态,操作单元300与支撑单元100连接控制所述支撑单元100在两种锁定状态之间的切换与锁定;其中,在第一锁定状态下支撑单元100朝向连接杆 200的周侧伸出两个支撑端120,两个支撑端120之间的连线垂直于连接杆200 的第一端的轴线;在第二锁定状态下支撑单元100整体沿连接杆200第一端的轴向分布且整体尺寸小于等于连接杆200第一端的周向尺寸;其中支撑单元100 位于两个支撑端120中间的部分为支撑单元中间部分,连接杆第一端201通过支撑单元中间部分与支撑单元100连接,经过两个支撑端120连线与连接杆200 靠近连接杆第一端201部分轴线平行的平面为支撑平面;支撑单元中间部分凸向支撑平面的一侧,连接杆200靠近连接杆第一端201部分的轴线不在支撑平面上。在图10中支撑单元100处于第一锁定状态。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支撑单元100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 2中的支撑单元100的具体结构相同,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杆200与实施例1中的连接杆200相同。本实施例中的操作单元300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有一定的不同之处。
图11为本实施例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中的手持部310和操作部320 连接处的局部放大透视示意图;图12为本实施例中的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中的手持部310和操作部320连接处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如图11-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操作单元300与实施例1和2的相同之处在于包括手持部310和操作部320;其中,手持部310为与固定杆第二端212贯通连接的中空圆柱结构,手持部310的外周直径大于固定杆210的外周直径,操作部320包括设置于手持部310中空内的顶杆330,活动杆220的第二端延伸到手持部310的中空内并与顶杆第一端331相接;通过控制顶杆330在手持部310 中空内的往复运动带动活动杆220在固定杆210中空内往复运动,从而实现支撑单元100在两种锁定状态之间的切换。
本实施例中的操作单元300与实施例1和2中的操作单元300不同,图13 为本实施例中的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中的手持部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如图12和1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顶杆330为固定连接在活动杆第二端222 的圆柱结构,顶杆330的直径略小于手持部310中空的直径。本实施例中的操作部320还包括固定头340、弹簧350和拉动件360,其中,固定头340用于封堵手持部310远离固定杆210的一端,弹簧350设置于手持部310的中空内,弹簧第一端351与顶杆第二端332相抵,弹簧第二端352与所述固定头340相抵;顶杆第二端332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凸杆333,手持部310上设置有沿周向贯穿的限位槽312,凸杆333由限位槽312伸出,拉动件360与凸杆333连接并可带动顶杆330沿固定杆210的轴向往复运动。本实施例中的操作部320采用固定头340、弹簧350和拉动件360的结合,在弹簧350处于自由状态和压缩状态时切换支撑单元100所处的不同的锁定状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优选的,当其中的支撑单元100处于第一锁定状态时,其中弹簧350处于自由状态;当第二支撑单元100处于第二锁定状态时,其中弹簧350处于压缩状态。通过这样的设计,在使用时,通过需要拉动其中的老大拉动件360,压缩弹簧350,使得支撑单元100处于第二锁定状态并进入到伸入到食管中;在需要支撑单元 100支撑食管时,松开拉动件360,弹簧350会自动伸长到自由状态,此时支撑单元100处于第一锁定状态,支撑食管壁。支撑单元100处于第一锁定状态时弹簧处于自由状态,无需对拉动件360进行操作即可锁定到这一状态,因此便于手术操作。
如图11-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提拉装置还可以包括清洗单元400,其中连接杆200包括为中空圆柱结构的固定杆210,固定杆第二端212的圆周面上设置有开口,开口连通到固定杆210的中空;清洗单元400包括冲洗口410和用于密封所述冲洗口410的盖子420,冲洗口410为围绕开口设置在固定杆210外周上的中空圆柱。其中冲洗单元的设置可以方便对提拉装置整体进行冲洗和消毒,具体的在完成吻合手术之后,可以从冲洗口410向固定杆210的中空中注入清洗液和消毒液,从而实现对固定杆210内部的冲洗和消毒,使得该提拉装置可以反复应用于手术中。
图13为本实施例中的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中的手持部310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图14为本实施例中的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中的拉动件36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11-14所示,本实施例中拉动件360包括套杆361和拉动把手362,其中套杆361为套设于手持部310的外侧的中空结构,套杆361上设置有容纳凸杆 333的孔363,凸杆333的端部设置于孔363中,拉动把手362设置于套杆361 的外侧。在实施例中,通过拉动把手362带动套杆361沿手持部310轴向滑动,进而实现支撑单元100在两种锁定状态下的切换,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进一步优选的,拉动把手362包括两个位于套杆361两侧的两个子把手 3621,固定头340整体为柱状结构,柱状结构的侧面上设置有圆柱形凹槽341,手持部310远离固定杆210的一端通过圆柱形凹槽341与固定头340相连接;拉动把手362、固定头340以及位于拉动把手362和固定头340之间的结构整体呈“工”字形。“工”字形的设置,结构简单,便于实现,这样的结构可以方便使用者单手完成支撑单元100在两种锁定状态下的切换。更为具体的,其中手持部310 远离固定杆210的一端的外壁与圆柱形凹槽341的内壁至之前为固定连接,例如可以同螺纹进行紧固连接,也可以采用胶水粘结或者采用其他可能方式进行连接。
上述实施例1-3的具体内容仅仅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具体限制。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其中的任意本实用新型中的任意特征进行组合,得到的不同于实施例 1-3的具体实施例;只要主旨与本实用新型相同,这样的设计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尽量简略和清楚,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将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单元、连接杆、操作单元和清洗单元,所述连接杆包括位于其延伸方向上的连接杆第一端和连接杆第二端,所述支撑单元为设置于连接杆第一端的硬质结构,所述操作单元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第二端;所述连接杆包括为中空圆柱结构的固定杆,固定杆第二端的圆周面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连通到固定杆的中空;所述清洗单元包括冲洗口和用于密封所述冲洗口的盖子,所述冲洗口为围绕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固定杆外周上的中空圆柱;其中,所述支撑单元与所述连接杆为活动连接,所述支撑单元相对所述连接杆活动使得所述支撑单元包括至少两种可切换的锁定状态,所述操作单元与所述支撑单元连接控制所述支撑单元在两种锁定状态之间的切换与锁定;其中,在第一锁定状态下所述支撑单元朝向所述连接杆的周侧伸出两个支撑端,所述两个支撑端之间的连线垂直于所述连接杆第一端的轴线;在第二锁定状态下所述支撑单元整体沿所述连接杆第一端的轴向分布且整体尺寸小于等于所述连接杆第一端的周向尺寸;其中,所述支撑单元位于两个支撑端中间的部分为支撑单元中间部分,所述连接杆第一端通过所述支撑单元中间部分与所述支撑单元连接,经过两个支撑端连线与所述连接杆靠近所述连接杆第一端部分轴线平行的平面为支撑平面;所述支撑单元中间部分凸向所述支撑平面的一侧,所述连接杆靠近所述连接杆第一端部分的轴线不在所述支撑平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上距离两个支撑端连线最远的点与所述两个支撑端所形成的平面与所述支撑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13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上距离两个支撑端连线最远的点与所述支撑平面之间的距离为1.6mm-3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周向上位于外周的两点之间的连线的最大长度为4mm-5mm;所述两个支撑端的距离为24mm-3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为轴线为弧线的圆柱结构,所述支撑杆的两端为圆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还包括活动杆,其中所述固定杆为中空圆柱结构,所述活动杆设置于所述固定杆的中空内部,活动杆第二端与所述操作单元连接;其中,活动杆第一端和固定杆第一端分别在不同的位置与所述支撑杆活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单元包括手持部和操作部;其中,所述手持部为与所述固定杆第二端贯通连接的中空圆柱结构,所述手持部的外周直径大于所述固定杆的外周直径,所述操作部包括设置于所述手持部中空内的顶杆,所述活动杆的第二端延伸到所述手持部的中空内并与顶杆第一端相接;通过控制所述顶杆在所述手持部中空内的往复运动带动所述活动杆在所述活动杆在所述固定杆中空内往复运动,从而实现所述支撑单元在两种锁定状态之间的切换。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第二端与两个支撑端所在的平面为连接平面,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连接杆第一端和所述连接杆第二端之间的部分为连接杆中间部分,所述连接杆中间部分凸向连接杆第一端和连接杆第二端连线的一侧;所述支撑单元中间部分与所述连接杆中间部分位于所述连接平面的同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第一端和所述连接杆第二端连线的长度为30cm~52cm,所述连接杆上距离连接杆第一端和连接杆第二端连线最远的点与所述连接片面之间的距离为2cm-3c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中间部分的轴线为圆弧或折线。
CN202021006677.3U 2020-06-04 2020-06-04 一种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 Active CN2129729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06677.3U CN212972989U (zh) 2020-06-04 2020-06-04 一种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06677.3U CN212972989U (zh) 2020-06-04 2020-06-04 一种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72989U true CN212972989U (zh) 2021-04-16

Family

ID=75422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06677.3U Active CN212972989U (zh) 2020-06-04 2020-06-04 一种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729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77817B (zh) 用于不同针的可替换尖端缝合装置和系统
US5674230A (en) Surgical suturing apparatus with locking mechanisms
ES2309660T3 (es) Instrumento para la manipulacion de suturas especialmente util con endoscopios.
ES2209126T3 (es) Empuñadura de control para un endoscopio.
AU696542B2 (en) Surgical grasping and suturing device
US5222973A (en) Endoscopic grasping tool surgical instrument
US5257999A (en) Self-oriented laparoscopic needle holder for curved needles
ES2383269T3 (es) Instrumento médico
EP0799602A1 (en) Forceps
US20070213596A1 (en) Minimal incision maximal access spine surgery instruments and method
US9072480B2 (en) Universal laparoscopic suturing device
WO2006127425A2 (en) Rod reducer
US9095365B2 (en) Handling device for a micro-invasive surgical instrument
CN111631765A (zh) 一种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
CN212972989U (zh) 一种方便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
US11497486B2 (en) Endoscopic needle carrier
CN111631774A (zh) 一种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
CN111588485B (zh) 一种胸腹腔小切口缝合辅助器
JP4133969B2 (ja) クリップおよびクリップ装置
CN213372222U (zh) 医用缝合器、关节囊缝合装置及盂唇缝合装置
CN212972998U (zh) 一种吻合术中使用的提拉装置
CN109330647A (zh) 腹腔镜拉钩
KR101306032B1 (ko) 외과 수술용 장치
JP3715999B2 (ja) 縫合器
RU2195883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ушивания тканей хирургической игло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