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65691U - 一种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65691U
CN212965691U CN202022375866.4U CN202022375866U CN212965691U CN 212965691 U CN212965691 U CN 212965691U CN 202022375866 U CN202022375866 U CN 202022375866U CN 212965691 U CN212965691 U CN 2129656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area
light
frame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7586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天马
李亮
王国辉
张齐钧
王大可
丁雪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7586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656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656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656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和外框,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区和围设于显示区外围的边框区,边框区包括不透光区和透光区,不透光区和透光区依次远离显示区设置;外框包覆透光区,且外框还包覆至少部分不透光区,外框能在45度以下观看视角内遮挡透光区出射的光线。该显示装置通过使外框包覆透光区,且包覆至少部分不透光区,能够在45度以下观看视角下遮挡透光区出射的光线,从而使该显示装置在45度以下的观看视角下观看时显示模组的边缘亮线不可见,进而提升了该显示装置的观看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车载显示装置通常设置于铁框7中,以对显示装置进行良好固定。由于显示装置中显示模组边框区104存在未被黑矩阵覆盖的区域,即透光区105,所以显示装置在点亮状态下,大视角观看时,显示区103边缘会出现亮线的现象,该现象通常发生在窄边框的设计结构上,该亮线形成的光路如图1所示,所见亮线是背光模组1中背光LED发出的光通过导光板和光学膜材作用后,形成一定角度的光射向背光模组1前方的显示模组2,光透过显示模组2内部作用,将显示模组2边缘未被黑矩阵覆盖的区域即透光区105照亮,在外界大视角观看角度下显示区边缘呈现一条亮线现象。
大视角观看的角度范围通常为与显示模组显示面的法线夹角为45°以内的夹角范围。如何在显示装置的大视角观看角度范围内观看时避免看到显示区边缘的亮线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车载显示装置大视角观看时显示区边缘可看到亮线的问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通过使外框包覆透光区,且包覆至少部分不透光区,能够在45度以下观看视角下遮挡透光区出射的光线,从而使该显示装置在45度以下的观看视角下观看时显示模组的边缘亮线不可见,进而提升了该显示装置的观看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和外框,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区和围设于所述显示区外围的边框区,所述边框区包括不透光区和透光区,所述不透光区和所述透光区依次远离所述显示区设置;
所述外框包覆所述透光区,且所述外框还包覆至少部分所述不透光区,所述外框能在45度以下观看视角内遮挡所述透光区出射的光线。
可选地,所述外框包括第一板面和支撑结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所述第一板面设置于所述显示面一侧,所述第一板面在所述显示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边框区至少部分重合;
所述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显示模组的背离所述显示面的一侧,并对所述显示模组形成支撑。
可选地,所述第一板面在所述显示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边框区重合部分的宽度为第一设定值,所述第一设定值的取值范围为0.9~1.3mm。
可选地,所述第一板面与所述显示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板面与所述显示面之间的间隙为第二设定值,所述第二设定值的取值范围为0.1~0.3mm。
可选地,所述第一板面的靠近所述显示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膜层,所述第一膜层采用不透光的树脂材料、橡胶材料、泡棉材料或者胶带。
可选地,所述第一膜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设定值。
可选地,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本体部和承载部,所述本体部围设于所述边框区外围;所述承载部延伸至所述显示模组的背离所述显示面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承载部的靠近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且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弹性部件相接触。
可选地,所述弹性部件的用于与所述显示模组接触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台阶,多个所述台阶的高度不同且相互之间差异0.1mm,所述显示模组能与不同高度的所述台阶相接触。
可选地,所述弹性部件采用泡棉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使外框包覆透光区,且包覆至少部分不透光区,能够在45度以下观看视角下遮挡透光区出射的光线,从而使该显示装置在45度以下的观看视角下观看时显示模组的边缘亮线不可见,进而提升了该显示装置的观看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车载显示装置边框区域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显示装置沿ZZ剖切线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显示装置观看视角的示意图;
图5为通过增大第一板面与边框区的重合部分的宽度实现遮挡边缘亮线的原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增大第一板面与边框区的重合部分宽度以及减小第一板面与显示面之间的间隙遮挡边缘亮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弹性部件的结构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背光模组;2、显示模组;21、显示面;3、外框;31、第一板面;32、第二板面;101、显示侧;102、第一侧;103、显示区;104、边框区;105、透光区;106、不透光区;4、第一膜层;5、支撑结构;51、本体部;52、承载部;6、弹性部件;61、台阶;11、背板;111、底壁;112、侧壁;12、光源;13、胶框;131、底板;132、侧板;14、光学膜层;141、反射膜;142、导光板;143、光学处理膜层;7、铁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显示装置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显示模组2和外框3,显示模组2包括显示区103和围设于显示区103外围的边框区104,边框区104包括不透光区106和透光区105,不透光区106和透光区105依次远离显示区103设置;外框3包覆透光区105,且外框3还包覆至少部分不透光区106,外框3能在45度以下观看视角内遮挡透光区105出射的光线。
其中,该显示装置还包括背光模组1,显示模组2包括显示侧101和背离显示侧101的第一侧102,背光模组1设置于显示模组2的第一侧102。显示模组2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以及填充于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对盒间隙中的液晶。显示模组2显示时,背光模组1为显示模组2提供背光源,阵列基板中的驱动电路驱动液晶偏转,从而控制透过显示模组2的背光光量,从而实现图像的显示。显示模组2边框区104内的透光区105在显示时会产生边缘亮线,该边缘亮线的产生原理为:背光模组1发出的光照射至显示模组2,显示模组2在驱动电路的驱动下显示图像;显示模组2边框区104的不透光区106被设置于彩膜基板上的黑矩阵覆盖,避免显示时漏光,但显示模组2边框区104内不透光区106外侧的区域由于切割静电容易通过黑矩阵传导至显示区103,所以未被黑矩阵覆盖,所以边框区104的远离显示区103的外侧存在一部分透光区105;显示模组2显示图像时其显示亮度或多或少会将透光区105照亮,从而导致显示模组2边缘亮线。
本实施例中,45度以下观看视角为标准的显示装置观看视角,人们在观看显示装置时基本都在该视角范围内观看显示图像。其中,如图4所示,观看视角E为与显示模组2显示面21的的法线P之间的夹角。
本实施例中,外框3为不透光材料制备。通过外框3包覆透光区105,且包覆至少部分不透光区106,能够在45度以下观看视角下遮挡透光区105出射的光线,从而使该显示装置在45度以下的观看视角下观看时显示模组2的边缘亮线不可见,进而提升了该显示装置的观看效果。同时,外框3能够起到很好地固定显示模组2的作用。
可选地,外框3包括第一板面31和支撑结构5,显示模组2包括显示面21,第一板面31设置于显示面21一侧,第一板面31在显示面21上的正投影与边框区104至少部分重合;支撑结构5设置于显示模组2的背离显示面21的一侧,并对显示模组2形成支撑。
可选地,第一板面31在显示面21上的正投影与边框区104重合部分的宽度A为第一设定值,第一设定值的取值范围为0.9~1.3mm。
如图5所示,从显示原理看,∠β为经透光区105折射后出射光的出射角,∠β的大小决定了边缘亮线的外界可视角度,出射角为∠β的出射光由入射角为∠α的入射光从显示模组2内部射向外界时折射产生,根据折射公式n1*sinα=n2*sinβ可得sinβ=(n1sinα)/n2,n1为显示模组2的折射率,如为1.5,n2为空气的折射率,如为1;∠β=arcsin(1.5*sinα),为了避免显示模组2边缘亮线被看到,需要尽量增大第一板面31在显示面21上的正投影与边框区104重合部分的宽度A值,使得在45度以下的观看视角范围内边缘亮线发出的光线无法射出显示模组2边框区104,从而在45度以下的观看视角范围内无法看见边缘亮线。按照常规观看视角45°内的标准,理论值计算的设计结果A≥0.9mm时,在45°以下观看视角范围内边缘亮线不可见。实际验证中,A值分别取0.9、1.0、1.1、1.2四个标准的样品,验证结果显示,A≥1.0mm时,实际改善效果明显。若客户对外框3第一板面31到显示区103的距离没有严格要求,则A值可以尽量增大,直至A值与显示模组2边框区104的宽度相等,即第一板面31覆盖整个边框区104。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板面31与显示面21相互平行,第一板面31与显示面21之间的间隙B为第二设定值,第二设定值的取值范围为0.1~0.3mm。在客户对外框3第一板面31到显示区103的距离有严格要求的情况下,如A值不能很大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设置B值或者将A值与B值配合调整的方式,实现外框3对显示模组2边缘亮线的完全遮挡。第二设定值的上述取值范围,或者,配合第一设定值的上述取值范围,能够更好地实现外框3对显示模组2边缘亮线的完全遮挡,提升显示装置的观看效果。
本实施例中,理论上B值=0时效果最好,但是考虑到使外框3第一板面31与显示模组2显示面21接触可能会在二者相互挤压时导致显示模组2产生漏光不良,所以理论上,当A≥0.9mm时,可预留B=0.1mm;当A≤0.9mm时,B=0mm。
本实施例中,第一板面31的靠近显示面2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膜层4,所述第一膜层4采用不透光的树脂材料、橡胶材料、泡棉材料或者胶带。第一膜层4具有一定的弹性,一方面能够防止第一板面31与显示面21相贴合时相互挤压导致显示模组2漏光,另一方面还能防止第一板面31上的毛刺刮伤显示面21;另外,第一膜层4不透光,能够在第一板面31和显示面21相贴合时,防止透光区105出射的光从第一膜层4设置位置处射出,从而使边缘亮线不可见。
可选地,第一膜层4的厚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值。即第一膜层4将第一板面31与显示面21之间的间隙未填满或者填满。上述A值和B值的设置范围,加之第一膜层4的设置,能够更好地防止45度以下观看角度范围内显示模组2边缘亮线可见。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6所示,支撑结构5包括相互连接的本体部51和承载部52,本体部51围设于边框区104外围;承载部52延伸至显示模组2的背离显示面21的一侧。承载部52能对显示模组2形成支撑。本体部51能对显示模组2的边缘形成保护防止显示模组2边缘受到磕碰损坏。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支撑结构5还包括弹性部件6,弹性部件6设置于承载部52的靠近显示模组2的一侧,且显示模组2与弹性部件6相接触。弹性部件6能够保护显示模组2在振动时免于受到磕碰损坏。其中,弹性部件6与显示模组2的边框区104相接触,从而对显示模组2的边框区104形成支撑并对显示模组2振动时的受力形成缓冲。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弹性部件6的用于与显示模组2接触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台阶61,多个台阶61的高度不同且相互之间差异0.1mm,显示模组2能与不同高度的台阶61相接触。弹性部件6上不同高度台阶61的设置,能够方便显示模组2与外框3第一板面31之间的间隙B调节,从而能更加方便快捷地实现外框3对显示模组2边缘亮线的遮挡。
本实施例中,弹性部件6采用泡棉材料。泡棉材料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对显示模组2的边框区104形成支撑并对显示模组2振动时的受力形成很好的缓冲,从而防止显示模组2受到振动损伤。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外框3还包括第二板面32,第二板面32与第一板面31连接并围设形成开口,支撑结构5、显示模组2边缘和背光模组1边缘均位于该开口中。从而外框3能对背光模组1和显示模组2的边缘形成很好的保护,防止其磕碰。第一板面31和第二板面32采用铁制成。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包括背板11、光源12、胶框13和光学膜层14,背板11包括底壁111和围设于底壁111周围,且与底壁111连接的侧壁112,胶框13和光学膜层14依次设置于背板11的底壁111上;光源12设置于背板11的至少一侧侧壁112上,且光源12的出光面朝向光学膜层14的边缘端面。
可选地,胶框13包括底板131和围设于底板131周围,且与底板131连接的侧板132;光学膜层14包括依次叠置于底板131上的反射膜141、导光板142和光学处理膜层143;反射膜141和导光板142位于由底板131和侧板132围设形成的空腔中,光学处理膜层143与侧板132的远离底板131的顶端相接触,对底板131和侧板132围设形成的空腔形成盖合。胶框13在对应光源12设置的区域,其侧板132上开设有窗口,以使光源12发出的光线通过该窗口入射至导光板142中。光学处理膜层143用于对射入其中的光线进行均匀化处理,以便为显示模组2提供亮度更加均匀的背光。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背板11侧壁112的远离底壁111的顶端与支撑结构5的本体部51相接触,以对支撑结构5形成支撑。
该显示装置,通过使外框包覆透光区,且包覆至少部分不透光区,能够在45度以下观看视角下遮挡透光区出射的光线,从而使该显示装置在45度以下的观看视角下观看时显示模组的边缘亮线不可见,进而提升了该显示装置的观看效果。
该显示装置可以作为车载显示装置。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LCD面板、LCD电视、显示器、手机、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模组和外框,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区和围设于所述显示区外围的边框区,所述边框区包括不透光区和透光区,所述不透光区和所述透光区依次远离所述显示区设置;
所述外框包覆所述透光区,且所述外框还包覆至少部分所述不透光区,所述外框能在45度以下观看视角内遮挡所述透光区出射的光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包括第一板面和支撑结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所述第一板面设置于所述显示面一侧,所述第一板面在所述显示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边框区至少部分重合;
所述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显示模组的背离所述显示面的一侧,并对所述显示模组形成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面在所述显示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边框区重合部分的宽度为第一设定值,所述第一设定值的取值范围为0.9~1.3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面与所述显示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板面与所述显示面之间的间隙为第二设定值,所述第二设定值的取值范围为0.1~0.3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面的靠近所述显示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膜层,所述第一膜层采用不透光的树脂材料、橡胶材料、泡棉材料或者胶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设定值。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本体部和承载部,所述本体部围设于所述边框区外围;所述承载部延伸至所述显示模组的背离所述显示面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承载部的靠近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且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弹性部件相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的用于与所述显示模组接触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台阶,多个所述台阶的高度不同且相互之间差异0.1mm,所述显示模组能与不同高度的所述台阶相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采用泡棉材料。
CN202022375866.4U 2020-10-22 2020-10-22 一种显示装置 Active CN2129656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75866.4U CN212965691U (zh) 2020-10-22 2020-10-22 一种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75866.4U CN212965691U (zh) 2020-10-22 2020-10-22 一种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65691U true CN212965691U (zh) 2021-04-13

Family

ID=75373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75866.4U Active CN212965691U (zh) 2020-10-22 2020-10-22 一种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656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76887A (zh) * 2021-06-30 2021-09-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76887A (zh) * 2021-06-30 2021-09-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31623B2 (en) Display device
JP3669682B2 (ja)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携帯電子機器
KR101385474B1 (ko) 액정 표시장치
WO2010122781A1 (ja) 表示装置
US20110242686A1 (en) Display device
KR20150145572A (ko) 디스플레이 기기
CN111308784B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9752778A (zh) 光学膜以及包括光学膜的显示装置
CN212965691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3327511B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KR101984037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8019668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电子装置
JP3571190B2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US20030037473A1 (en) Apparatus for displaying a transparency
TW201719201A (zh) 光學膜及窄邊框顯示裝置
CN114185195A (zh) 显示装置
CN108227071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电子装置
KR102372343B1 (ko) 표시장치
JP2007333943A (ja) 電気光学装置、電子機器、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1634397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4238471B2 (ja) 反射型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211089718U (zh) 一种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KR20180016684A (ko) 표시장치
KR20120121584A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211554569U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透明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