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62968U - 一种固体废弃物热解余热利用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固体废弃物热解余热利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62968U
CN212962968U CN202021910670.4U CN202021910670U CN212962968U CN 212962968 U CN212962968 U CN 212962968U CN 202021910670 U CN202021910670 U CN 202021910670U CN 212962968 U CN212962968 U CN 2129629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conduction
water tank
heating water
pyroly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1067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琪航
牛勇超
陈贤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unn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qiu Jinpe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qiu Jinpeng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qiu Jinpe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1067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629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629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629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50/00Technolog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el of non-fossil origin
    • Y02E50/10Biofuels, e.g. bio-dies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 Y02P20/129Energy recovery, e.g. by cogeneration, H2recovery or pressure recovery turbin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固体废弃物热解余热利用设备,包括气体导热箱,所述气体导热箱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管路与轮胎热解装置连通,所述气体导热箱的底端设置有加热水箱,所述气体导热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导热杆,所述加热水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导热杆,所述第二导热杆与所述第一导热杆之间设置有导热组件,所述加热水箱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加热水箱的底端设置有除杂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导热杆吸收热解轮胎产生的高温废气中的热量,由导热组件传递到第二导热杆上,再由第二导热杆传递到水中,对水进行加热,实现了对轮胎热解余热的利用,有利于节省能源。

Description

一种固体废弃物热解余热利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余热利用设备,具体为一种固体废弃物热解余热利用设备。
背景技术
热解,又叫裂解、热裂解、高温裂解,指在无氧气存在下,有机物质的高温分解反应,是能将一种样品(主要指高分子化合物)转变成另外几种物质(主要指低分子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固体废弃物中包含大量的废旧轮胎,废旧轮胎的热解需要对废旧轮胎进行加热,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气,废气排放会带走大量热量,会造成热能的大量损耗和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体废弃物热解余热利用设备。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克服以上技术问题,具体为:
一种固体废弃物热解余热利用设备,包括气体导热箱,所述气体导热箱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管路与轮胎热解装置连通,所述气体导热箱的底端设置有加热水箱,所述气体导热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导热杆,所述加热水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导热杆,所述第二导热杆与所述第一导热杆之间设置有导热组件,所述加热水箱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加热水箱的底端设置有除杂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水口设置于所述加热水箱上靠近底端的位置,所述出水口设置于所述加热水箱上靠近顶端的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导热杆的表面固定有用于扩大导热面积的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设置为若干组,若干组所述散热鳍片等距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热杆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热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气体导热箱内部底端的第一导热板、固定于所述加热水箱内部顶端的第二导热板、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热板和所述第二导热板之间的导热连接件,
其中:所述气体导热箱的底端开设有供所述导热连接件穿过的第一让位槽,所述加热水箱的顶端开设有供所述导热连接件穿过的第二让位槽,所述第一导热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导热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热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导热板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除杂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加热水箱底端的排杂口、以及借助铰链铰接于所述排杂口一侧的盖板;
其中,所述盖板朝向所述排杂口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盖板与所述排杂口远离所述铰链的一侧设置有锁扣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排杂口与所述加热水箱之间设置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为漏斗结构。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具备以下优点:通过第一导热杆吸收热解轮胎产生的高温废气中的热量,由导热组件传递到第二导热杆上,再由第二导热杆传递到水中,对水进行加热,实现了对轮胎热解余热的利用,有利于节省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导热杆、第二导热杆以及导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气体导热箱;2、进气口;3、出气口;4、第一导热杆;5、加热水箱;6、进水口;7、出水口;8、第二导热杆;9、散热鳍片;10、第一导热板;11、第二导热板;12、第一让位槽;13、第二让位槽;14、导热连接件;15、排杂口;16、导向部;17、盖板;18、密封圈;19、锁扣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固体废弃物热解余热利用设备,包括气体导热箱1,所述气体导热箱1上设置有进气口2和出气口3,所述进气口2通过管路与轮胎热解装置连通,所述气体导热箱1的底端设置有加热水箱5,所述气体导热箱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导热杆4,所述加热水箱5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导热杆8,所述第二导热杆8与所述第一导热杆4之间设置有导热组件,所述加热水箱5上设置有进水口6和出水口7,所述加热水箱5的底端设置有除杂结构;
固体废弃物热解装置在热解轮胎时,会产生大量废气,废气在排放时会带走大量热量,通过进气口2连通轮胎热解装置,可以将排放的废气引入到气体导热箱1内部,废气在通过气体导热箱1时,会与气体导热箱1内部的第一导热杆4接触,由于第一导热杆4具有导热性,第一导热杆4能够吸收废气中的热量,高温废气通过气体导热箱1后由出气口3处排出变成低温废气,而第一导热杆4吸收的热量通过导热组件导入到加热水箱5内的第二导热杆8上,通过进水口6向加热水箱5内注水,水与第二导热杆8接触吸收第二导热杆8上的热量,冷水变成热水,再由出水口7排出以供使用,完成了对固体废弃物热解余热的利用,加热水箱5底端的除杂结构可以用于清除加热水箱5内部因加热水而产生的水垢等杂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口6设置于所述加热水箱5上靠近底端的位置,所述出水口7设置于所述加热水箱5上靠近顶端的位置;
这样水从加热水箱5的底端注入,再从加热水箱5的顶端排出,有利于水与第二导热杆8的充分接触,提高热传递的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热杆8的表面固定有用于扩大导热面积的散热鳍片9,所述散热鳍片9设置为若干组,若干组所述散热鳍片9等距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热杆8上;
在第二导热杆8上设置若干组散热鳍片9能大大增加导热面积,有利于快速将第二导热杆8上的热量传递到水中,提高了热传递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气体导热箱1内部底端的第一导热板10、固定于所述加热水箱5内部顶端的第二导热板11、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热板10和所述第二导热板11之间的导热连接件14,
其中:所述气体导热箱1的底端开设有供所述导热连接件14穿过的第一让位槽12,所述加热水箱5的顶端开设有供所述导热连接件14穿过的第二让位槽13,所述第一导热杆4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导热板1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热杆8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导热板11固定连接;
由于第一导热杆4固定连接在第一导热板10上,所以第一导热杆4吸收的热量会传递到第一导热板10上,由于第一导热板10与第二导热板11通过导热连接件14连接,所以第一导热板10上的热量会通过导热连接件14传递到第二导热板11上,由于第二导热杆8与第二导热板11固定连接,所以第二导热板11上的热量会传递到第二导热杆8上,从而最终实现热量从第一导热杆4到第二导热杆8的传递。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除杂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加热水箱5底端的排杂口15、以及借助铰链铰接于所述排杂口15一侧的盖板17;
其中,所述盖板17朝向所述排杂口15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圈18,所述盖板17与所述排杂口15远离所述铰链的一侧设置有锁扣结构19;
盖板17通过铰链和锁扣结构19的作用盖合于排杂口15的表面,加之密封圈18的密封,可以起到封闭排杂口15的作用,当需要对加热水箱5内的水垢等杂质进行清理时,打开锁扣结构19,可以将盖板17打开,通过排杂口15可以对加热水箱5内部的杂质进行清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杂口15与所述加热水箱5之间设置有导向部16,所述导向部16为漏斗结构;
设置漏斗结构的导向部16,有利于杂质的导出,让清理更加便捷。
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Claims (6)

1.一种固体废弃物热解余热利用设备,包括气体导热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导热箱(1)上设置有进气口(2)和出气口(3),所述进气口(2)通过管路与轮胎热解装置连通,所述气体导热箱(1)的底端设置有加热水箱(5),所述气体导热箱(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导热杆(4),所述加热水箱(5)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导热杆(8),所述第二导热杆(8)与所述第一导热杆(4)之间设置有导热组件,所述加热水箱(5)上设置有进水口(6)和出水口(7),所述加热水箱(5)的底端设置有除杂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废弃物热解余热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6)设置于所述加热水箱(5)上靠近底端的位置,所述出水口(7)设置于所述加热水箱(5)上靠近顶端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废弃物热解余热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热杆(8)的表面固定有用于扩大导热面积的散热鳍片(9),所述散热鳍片(9)设置为若干组,若干组所述散热鳍片(9)等距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热杆(8)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废弃物热解余热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气体导热箱(1)内部底端的第一导热板(10)、固定于所述加热水箱(5)内部顶端的第二导热板(11)、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热板(10)和所述第二导热板(11)之间的导热连接件(14),
其中:所述气体导热箱(1)的底端开设有供所述导热连接件(14)穿过的第一让位槽(12),所述加热水箱(5)的顶端开设有供所述导热连接件(14)穿过的第二让位槽(13),所述第一导热杆(4)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导热板(1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热杆(8)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导热板(1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废弃物热解余热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杂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加热水箱(5)底端的排杂口(15)、以及借助铰链铰接于所述排杂口(15)一侧的盖板(17);
其中,所述盖板(17)朝向所述排杂口(15)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圈(18),所述盖板(17)与所述排杂口(15)远离所述铰链的一侧设置有锁扣结构(1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固体废弃物热解余热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杂口(15)与所述加热水箱(5)之间设置有导向部(16),所述导向部(16)为漏斗结构。
CN202021910670.4U 2020-09-03 2020-09-03 一种固体废弃物热解余热利用设备 Active CN2129629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10670.4U CN212962968U (zh) 2020-09-03 2020-09-03 一种固体废弃物热解余热利用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10670.4U CN212962968U (zh) 2020-09-03 2020-09-03 一种固体废弃物热解余热利用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62968U true CN212962968U (zh) 2021-04-13

Family

ID=75366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10670.4U Active CN212962968U (zh) 2020-09-03 2020-09-03 一种固体废弃物热解余热利用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629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839570U (zh) 一种集换热系统一体化的碳化硅微通道反应器
CN212962968U (zh) 一种固体废弃物热解余热利用设备
CN108704591A (zh) 一种集换热系统一体化的碳化硅微通道反应器
CN201430558Y (zh) 一种利用汽车尾气余热温差发电器
CN210584899U (zh) 一种缩聚釜热回收装置
CN216909215U (zh) 一种用于回收醇酮溶剂的环己酮醇酮精制系统
CN209392763U (zh) 基于甲基三甲氧基硅烷的负压蒸馏装置
CN206562403U (zh) 一种生物质微波热解改进型反应器装置
CN209005705U (zh) 一种碳化硅微通道反应器模块
CN212006664U (zh) 一种干燥塔的压缩热空气供给装置
CN201805383U (zh) 实体热管太阳能温差发电集热器
CN103705069A (zh) 一种快速降温的杯子
CN203853076U (zh) 甲醇制备混合芳烃的反应装置
CN206974214U (zh) 一种炭黑反应炉蒸汽式余热利用装置
CN212576304U (zh) 一种用于废旧塑料热裂解炼油工艺的新型热管式反应釜
CN201789451U (zh) 竖排内联水箱式太阳能温差双发电集热器
CN112370947A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丁腈橡胶改造废气废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02076969U (zh) 竖排式太阳能温差双发电集热器
CN204102998U (zh)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排气管加热保温装置
CN113930291B (zh) 牛油渣的循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215817984U (zh) 光伏发电装置
CN218155649U (zh) 一种燃气设备排气余热处理装置
CN215909435U (zh) 一种新型常压锅炉
CN212205707U (zh) 一种耐腐蚀耐高温的石墨改性聚丙烯冷凝器
CN218962590U (zh) 甲醇裂解气氛发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08

Address after: 201400, 2nd Floor, Building 3, No. 12, Lane 1698, Wangyuan Road, Fengxian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Lunn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76000 300 meters east of Shangqiu South Railway Station,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GQIU JINPENG INDUSTRIAL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