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57757U -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57757U
CN212957757U CN202021611928.0U CN202021611928U CN212957757U CN 212957757 U CN212957757 U CN 212957757U CN 202021611928 U CN202021611928 U CN 202021611928U CN 212957757 U CN212957757 U CN 2129577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roof beam
plate
threaded hole
beam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1192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乔振伟
孙建民
武峰峰
赵少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61192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577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577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577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d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臂。该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通过侧板、安装板、安装孔和顶板之间的配合,使装置在安装过程中,不需要对梁体进行打孔,不会破坏梁体的本身结构,在不影响梁体支撑效果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加固,固定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通过转筒、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和侧板之间的配合,使侧板之间的距离可以进行调整,从而可以对不同宽度的梁体进行加固,使用范围更广,通过转轴、连接块、顶柱和顶板之间的配合,可以对梁体的底部起到良好的支撑,并且可以根据需要提供合适的预紧力,进一步了加强对梁体的固定,使梁体更加稳定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的建设要求在发生着变化,当今的房屋建设往往是先建造框架梁,然后在建设墙体,框架梁作为房屋的整体需要承受不同类型的力,因此框架梁的安全性关乎房屋的整体安全性,框架梁不同区域受到的外力的类型和大小均不同,因此需要在框架梁受外力剪切力较大的区域增加加固装置,从而提高框架梁的安全性。
现有的加固结构,需要在横梁本体上打孔来进行固定,这种结构会破坏梁体本身的结构,影响其承重效果,且该结构的尺寸固定,不能根据梁体的宽度进行调整,使用范围较小,不利于推广使用。
因此,提出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会破坏梁体和使用范围小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的内部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固定板的底部设有转筒,所述转筒的一端内部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转筒的另一端内部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二横杆,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杆,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的外侧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远离转筒的一端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和侧板之间固定连接有斜杆,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内部开设有第三螺纹孔,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开设有插孔和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顶柱,所述顶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两侧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插轴,所述顶柱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块,所述固定板的底部设有伸缩杆。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的深度相同,所述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的螺纹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卡块有两个,两个所述卡块在限位孔的内部呈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卡槽的数量、位置和形状均与卡块的数量、位置和形状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插孔有两个,两个所述插孔位于通孔的两侧,所述插轴与插孔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转轴的外侧设有螺纹,所述转轴外侧的螺纹与第三螺纹孔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顶部有两排安装孔,两排所述安装孔分别位于斜杆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位于侧板之间,所述伸缩杆的中部与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通过侧板、安装板、安装孔和顶板之间的配合,使装置在安装过程中,不需要对梁体进行打孔,不会破坏梁体的本身结构,在不影响梁体支撑效果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加固,固定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2、该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通过转筒、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和侧板之间的配合,使侧板之间的距离可以进行调整,从而可以对不同宽度的梁体进行加固,使用范围更广。
3、该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通过转轴、连接块、顶柱和顶板之间的配合,可以对梁体的底部起到良好的支撑,并且可以根据需要提供合适的预紧力,进一步了加强对梁体的固定,使梁体更加稳定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宽度调整结构的正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筒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板和安装板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固定板;2、支撑臂;3、转筒;4、第一横杆;5、第二横杆;6、顶柱;7、顶板;8、插轴;9、斜杆;10、安装板;11、第一螺纹孔;12、第二螺纹孔;13、卡块;14、卡槽;15、插孔;16、连接块;17、第三螺纹孔;18、转轴;19、转块;20、通孔;21、伸缩杆;22、侧板;23、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包括固定板1,固定板1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臂2,支撑臂2的内部开设有限位孔24,限位孔2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卡块13,卡块13有两个,两个卡块13在限位孔24的内部呈对称分布,固定板1的底部设有转筒3,转筒3的一端内部开设有第一螺纹孔11,转筒3的另一端内部开设有第二螺纹孔12,第一螺纹孔11和第二螺纹孔12的深度相同,第一螺纹孔11和第二螺纹孔12的螺纹方向相反,通过转筒3、第一横杆4、第二横杆5和侧板22之间的配合,使侧板22之间的距离可以进行调整,从而可以对不同宽度的梁体进行加固,使用范围更广,第二螺纹孔12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二横杆5,第一螺纹孔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杆4,第一横杆4和第二横杆5的外侧开设有卡槽14,卡槽14的数量、位置和形状均与卡块13的数量、位置和形状相对应,通过卡槽14和卡块13的配合,防止第一横杆4和第二横杆5跟随转筒3一起旋转,第一横杆4和第二横杆5远离转筒3的一端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侧板22,侧板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0,安装板10和侧板22之间固定连接有斜杆9,安装板10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23,安装板10的顶部有两排安装孔23,两排安装孔23分别位于斜杆9的两侧,通过侧板22、安装板10、安装孔23和顶板7之间的配合,使装置在安装过程中,不需要对梁体进行打孔,不会破坏梁体的本身结构,在不影响梁体支撑效果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加固,固定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固定板1的两侧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6,连接块16的内部开设有第三螺纹孔17,固定板1的顶部开设有插孔15和通孔20,插孔15有两个,两个插孔15位于通孔20的两侧,插轴8与插孔15相适配,通过插轴8和插孔15之间的配合,防止顶柱6跟随转轴18旋转,通孔20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顶柱6,顶柱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7,顶板7的两侧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插轴8,顶柱6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转轴18,转轴18的外侧设有螺纹,转轴18外侧的螺纹与第三螺纹孔17相适配,转轴1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块19,固定板1的底部设有伸缩杆21,伸缩杆21位于侧板22之间,伸缩杆21的中部与固定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转轴18、连接块16、顶柱6和顶板7之间的配合,可以对梁体的底部起到良好的支撑,并且可以根据需要提供合适的预紧力,进一步了加强对梁体的固定,使梁体更加稳定安全。
工作原理:进行梁体加固时,转动转筒3,转筒3与第一横杆4和第二横杆5螺纹连接,转筒3使第一横杆4和第二横杆5同时向外或向内运动,从而使侧板22之间的距离增大或减小,然后将装置卡在梁体的两侧,通过安装孔23来使其固定在房顶,然后转动转块19,转块19带动转轴18旋转,转轴18与连接块16螺纹连接,从而使转轴18向上运动,转轴18推动顶柱6移动,顶柱6推动顶板7运动,在插轴8和插孔15的作用下,顶板7向上运动并压紧梁体,对其提供预紧力,实现对梁体的加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包括固定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臂(2),所述支撑臂(2)的内部开设有限位孔(24),所述限位孔(2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卡块(13),所述固定板(1)的底部设有转筒(3),所述转筒(3)的一端内部开设有第一螺纹孔(11),所述转筒(3)的另一端内部开设有第二螺纹孔(12),所述第二螺纹孔(12)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二横杆(5),所述第一螺纹孔(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杆(4),所述第一横杆(4)和第二横杆(5)的外侧开设有卡槽(14),所述第一横杆(4)和第二横杆(5)远离转筒(3)的一端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侧板(22),所述侧板(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0),所述安装板(10)和侧板(22)之间固定连接有斜杆(9),所述安装板(10)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23),所述固定板(1)的两侧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6),所述连接块(16)的内部开设有第三螺纹孔(17),所述固定板(1)的顶部开设有插孔(15)和通孔(20),所述通孔(20)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顶柱(6),所述顶柱(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7),所述顶板(7)的两侧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插轴(8),所述顶柱(6)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转轴(18),所述转轴(1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块(19),所述固定板(1)的底部设有伸缩杆(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孔(11)和第二螺纹孔(12)的深度相同,所述第一螺纹孔(11)和第二螺纹孔(12)的螺纹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13)有两个,两个所述卡块(13)在限位孔(24)的内部呈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14)的数量、位置和形状均与卡块(13)的数量、位置和形状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15)有两个,两个所述插孔(15)位于通孔(20)的两侧,所述插轴(8)与插孔(15)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8)的外侧设有螺纹,所述转轴(18)外侧的螺纹与第三螺纹孔(17)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0)的顶部有两排安装孔(23),两排所述安装孔(23)分别位于斜杆(9)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21)位于侧板(22)之间,所述伸缩杆(21)的中部与固定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
CN202021611928.0U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 Active CN2129577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11928.0U CN212957757U (zh)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11928.0U CN212957757U (zh)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57757U true CN212957757U (zh) 2021-04-13

Family

ID=75347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11928.0U Active CN212957757U (zh)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5775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41803A (zh) * 2022-03-11 2022-05-27 鹏森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房屋建筑结构梁底加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41803A (zh) * 2022-03-11 2022-05-27 鹏森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房屋建筑结构梁底加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957757U (zh)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
CN113737968A (zh) 一种钢梁梁柱连接节点的加固装置及其加固方法
CN112227540B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梁柱节点
CN215907449U (zh)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箍筋绑扎预定位装置
CN213895005U (zh) 塔机顶升加固装置
CN214144700U (zh) 一种异型混凝土结构成型模板加固装置
CN214462684U (zh) 一种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结构进行加固装置
CN212336727U (zh) 一种建筑装配用加固组件
CN221030150U (zh) 一种建筑土木工程施工用桩基固定架
CN219825400U (zh) 一种建筑物改偏加固结构
CN216196008U (zh) 一种厂房建筑用牛腿柱
CN219137678U (zh) 一种用于smw工法桩的支护机构
CN220868436U (zh) 一种多组钢结构衔接处的加强钢结构骨架
CN217602066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建筑用铝型材铝模板
CN220908849U (zh) 一种具有伸折功能的双t板梁构连接装置
CN215007371U (zh) 一种具有折叠活动功能的展架
CN219952697U (zh) 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混凝土的固定模板
CN219926326U (zh) 一种板材弯折装置
CN219138419U (zh) 一种大跨度拱形网壳单侧液压顶升施工的临时铰支座
CN215846727U (zh) 一种大功率拖拉机装配流动平台
CN217000147U (zh) 一种可拼接的双拼背打孔槽钢
CN216665511U (zh) 三角架定位机构
CN215055605U (zh) 一种建筑工程框架梁加固装置
CN221031476U (zh) 一种工具式悬挑梁模板支撑结构
CN217518283U (zh) 新型土木建筑的改进支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