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54652U - 一种混合-絮凝-沉淀一体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絮凝-沉淀一体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54652U
CN212954652U CN202021670728.2U CN202021670728U CN212954652U CN 212954652 U CN212954652 U CN 212954652U CN 202021670728 U CN202021670728 U CN 202021670728U CN 212954652 U CN212954652 U CN 2129546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area
mixing
water
flocc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7072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先宝
谢怡俐
王璐
张雨笛
高楚玥
陈甜甜
张安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Baich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2167072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546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546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546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混合‑絮凝‑沉淀一体化装置,包括混合区,絮凝区和沉淀区,混合区位于内筒,絮凝区位于中筒,沉淀区位于外筒;内筒位于中筒上方,内筒与中筒外侧设置有外筒,内筒和中筒采用喇叭筒连接。混合区上部连接进水管和混凝剂加药管,喇叭筒上设置了絮凝剂加药管,沉淀区上部设置集水槽,集水槽与出水管相连,沉淀区下部为污泥区,污泥区底端设置排泥管。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减少混凝沉淀工艺操作单元、缩小工艺占地面积、降低投资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混合-絮凝-沉淀一体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合-絮凝-沉淀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是指通过某种方法使水中胶体粒子和微小悬浮物聚集的过程,是水和废水处理工艺中的一种单元操作。混凝包括混合与絮凝两种过程,混合过程是因投加电解质,使胶粒电动电势降低或消除,以致胶体粒子失去稳定性,脱稳粒子相互聚集成微小聚集体;絮凝过程主要指脱稳的胶体或微小悬浮物聚结成大的絮凝体的过程。混凝在给水和废水处理中应用非常广泛,在给水处理中,混凝法不仅可以降低原水的浊度、色度等水质的感官性状指标,还可以去除多种有毒有害污染物;在废水处理中,混凝法可以用在生物处理之后,有助于出水的澄清。与其他方法相比,混凝法具有处理效率高,处理方法较成熟稳定,操作简单,电耗低等优点。
混凝处理工艺运行过程中,由于混合过程和絮凝过程所需的水力条件不同,所以需要在不同的反应器中进行。混凝过程中脱稳的胶体或微小悬浮物会聚结成大的絮凝体,为除去此部分絮凝体,在混凝的后端一般会设置沉淀池。混合池+絮凝池+沉淀池的设置方式,不仅增加污水处理工艺投资成本,同时增加污水处理工艺占地面积,因此研发一种集混合-絮凝-沉淀于一体化装置成为该工艺发展的新方向。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絮凝-沉淀一体化装置,能够有效减少混凝沉淀工艺操作单元、缩小工艺占地面积、降低投资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混合-絮凝-沉淀一体化装置,包括混合区1,絮凝区2和沉淀区3,所述的混合区1位于内筒,絮凝区2位于中筒,沉淀区3位于外筒;内筒位于中筒上方,所述的内筒与中筒外侧设置有外筒,所述内筒和中筒采用喇叭筒14连接。
所述的混合区1上部连接进水管7和混凝剂加药管6,喇叭筒14上设置了絮凝剂加药管10,沉淀区3上部设置集水槽11,集水槽11与出水管8相连,沉淀区3下部为污泥区4,污泥区4底端设置排泥管9。
所述的内筒和中筒中均设置搅拌桨5,对混合区1和絮凝区2进行搅拌。
所述的混合区1与沉淀区3通过内筒壁15分隔,内筒壁15为不透水隔板。
所述的内筒与中筒通过内筒底12分隔,内筒底12与喇叭筒14连接。
所述内筒底12上设置过水孔洞16,过水孔洞16的面积根据进水流量确定,所述过水孔洞16的过水流速为0.5-1.5m/s,喇叭筒14与水平的夹角为30°-60°。
所述的中筒和外筒通过中筒外壁13和喇叭筒14分隔,中筒外壁13和喇叭筒14连接处设置过水孔洞16。
所述过水孔洞16的过水流速为0.05-0.2m/s。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装置采用三筒式结构,内筒为混合区,中筒为絮凝区,外筒为沉淀区和污泥区。污水首先通过进水管进入混合区,在搅拌桨的作用下,与通过混凝剂加药管进入混合区的混凝剂快速混合,使污水中的胶体脱稳。混合区出水进入絮凝区,在絮凝区,絮凝剂和搅拌桨的共同作用下,污水中脱稳的胶体絮凝成大的聚集体。混合区和絮凝区通过设置不同尺寸的桨板和不同的容积,可以实现混合区和絮凝区所需的不同水力条件。絮凝区的出水进入沉淀区,在沉淀区进行泥水分离,清水被集水槽收集之后,通过出水管排出,大的絮凝体通过沉淀作用沉入污泥区,污泥区的沉泥定期通过排泥管排出,实现混合-絮凝-沉淀一体化。该装置将混合、絮凝、沉淀在一个反应器中完成,具有混凝和沉淀双重功能,可避免单独建造沉淀池,节约装置占地面积与投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平面图。
图3为内筒底上的筒壁过水孔洞示意图。
图4为中筒外壁和喇叭筒连接处过水孔洞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装置采用三筒式结构,分为混合区1,絮凝区2,沉淀区3,混合区1位于内筒,絮凝区2位于中筒,沉淀区3位于外筒,内筒处于装置上部,中筒处于装置下部,内筒和中筒通过喇叭筒14连接。
装置内筒上部连接混凝剂加药管6和进水管7,絮凝剂加药管10穿过喇叭筒14与中筒相连,外筒上部为沉淀区3,下部为污泥区4,沉淀区上部设置集水槽11,集水槽11与出水管8相连,在污泥区4的底部设置排泥管9。
搅拌桨5穿过内筒和中筒,对混合区1和絮凝区2进行搅拌。
如图4所示:内筒壁15采用不透水隔板将混合区1和沉淀区3分隔,内筒底12将混合区1和絮凝区2分隔,内筒底12上设置过水孔洞16,孔洞大小及面积有进水流量计算确定,一般过水孔洞流速为0.5-1.5m/s。
如图3所示:中筒外壁13和喇叭筒14将絮凝区2和沉淀区3分隔,中筒外壁13和喇叭筒14的连接处设置过水孔洞16,该过水孔洞流速为0.05-0.2m/s,喇叭筒14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6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污水通过进水管7进入混合区1,混凝剂通过混凝剂加药管6进入混合区1,污水中的胶体粒子在混凝剂和搅拌桨5的剧烈搅拌作用下,快速地失去稳定性。带着脱稳胶体粒子的污水通过带孔洞的内筒底12进入絮凝区2,絮凝剂通过絮凝剂加药管10加入絮凝区2,在絮凝剂和搅拌桨5的共同作用下,脱稳的胶体粒子聚集成大的絮凝体,去除原水中的浊度、色度和一些有毒有害物质。搅拌桨5穿过内筒和中筒,通过设置不同的桨板尺寸和容积,实现内筒和中筒所需的不同的水力条件。絮凝区2的出水通过带孔洞的中筒外壁13进入沉淀区3进行泥水分离,大的絮凝体在沉淀的作用下,落入污泥区4,使水得到澄清。污泥区4的沉泥定期通过排泥管9排出装置,清水通过设置在沉淀区3上部的集水槽11收集后,通过出水管8排出。

Claims (7)

1.一种混合-絮凝-沉淀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区(1),絮凝区(2)和沉淀区(3),所述的混合区(1)位于内筒,絮凝区(2)位于中筒,沉淀区(3)位于外筒;内筒位于中筒上方,所述的内筒与中筒外侧设置有外筒,所述内筒和中筒采用喇叭筒(14)连接;
所述的混合区(1)上部连接进水管(7)和混凝剂加药管(6),喇叭筒(14)上设置了絮凝剂加药管(10),沉淀区(3)上部设置集水槽(11),集水槽(11)与出水管(8)相连,沉淀区(3)下部为污泥区(4),污泥区(4)底端设置排泥管(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絮凝-沉淀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筒和中筒中均设置搅拌桨(5),对混合区(1)和絮凝区(2)进行搅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絮凝-沉淀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区(1)与沉淀区(3)通过内筒壁(15)分隔,内筒壁(15)为不透水隔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絮凝-沉淀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筒与中筒通过内筒底(12)分隔,内筒底(12)与喇叭筒(14)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混合-絮凝-沉淀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底(12)上设置过水孔洞(16),过水孔洞(16)的面积根据进水流量确定,所述过水孔洞(16)的过水流速为0.5-1.5m/s,喇叭筒(14)与水平的夹角为30°-6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絮凝-沉淀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筒和外筒通过中筒外壁(13)和喇叭筒(14)分隔,中筒外壁(13)和喇叭筒(14)连接处设置过水孔洞(1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混合-絮凝-沉淀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孔洞(16)的过水流速为0.05-0.2m/s。
CN202021670728.2U 2020-08-12 2020-08-12 一种混合-絮凝-沉淀一体化装置 Active CN2129546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70728.2U CN212954652U (zh) 2020-08-12 2020-08-12 一种混合-絮凝-沉淀一体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70728.2U CN212954652U (zh) 2020-08-12 2020-08-12 一种混合-絮凝-沉淀一体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54652U true CN212954652U (zh) 2021-04-13

Family

ID=75351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70728.2U Active CN212954652U (zh) 2020-08-12 2020-08-12 一种混合-絮凝-沉淀一体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546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74033U (zh) 一种复合式高效澄清池
CN107337263B (zh) 竖流式混凝沉淀及气浮两用池
CN212246585U (zh) 反冲洗废水回流絮凝过滤装置
CN206720925U (zh) 一种絮凝剂混合均匀的生活污水处理用装置
CN207708588U (zh) 一种高效加砂沉淀池
CN211311213U (zh) 一种新型磁混凝装置
CN210133923U (zh) 一种新型高效沉淀池
CN216997800U (zh) 一种集混凝沉淀于一体的高效机械澄清固液分离装置
CN212954652U (zh) 一种混合-絮凝-沉淀一体化装置
CN111547898A (zh) 反冲洗废水回流絮凝过滤装置
CN213924342U (zh) 一种污水除磷装置
CN215479956U (zh) 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装置
CN211170019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池
CN103641259B (zh) 一种脱硫废水处理装置
CN205188021U (zh) 煤泥水净化器
CN217498778U (zh) 一种中心进水的高效沉淀池装置
CN218709717U (zh) 一种新型流化床沉淀池
CN106892494B (zh) 一种变速多流态澄清器
CN217677068U (zh) 一种加砂高效沉淀池装置
CN213202808U (zh) 一种污泥调理塔及污泥处理系统
CN218900922U (zh) 一种沉淀池
CN220393418U (zh) 一种预处理显影液废液中光刻胶的装置
CN205061644U (zh) 一种节省药剂的强化混凝净化器
CN210215012U (zh) 一种孢子转移一体机
CN216662675U (zh) 一种工业废水处理用高效絮凝沉淀排泥一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30

Address after: 710100 Room 12001, Building 9, Lanqiao International City, Daxue Road, Chang'an District,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an Baich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710021 Shaanxi province Xi'an Weiyang university campus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tentee before: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