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02808U - 一种污泥调理塔及污泥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泥调理塔及污泥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02808U
CN213202808U CN202021881537.0U CN202021881537U CN213202808U CN 213202808 U CN213202808 U CN 213202808U CN 202021881537 U CN202021881537 U CN 202021881537U CN 213202808 U CN213202808 U CN 2132028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udge
tower
concentration
inner cylinder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8153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晏永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Bihuiq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Bihuiq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Bihuiq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Bihuiq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8153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028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028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028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泥调理塔及污泥处理系统,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具有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上设有由下至上依次分布的进泥口、第一加药口、第二加药口和出泥口,所述进泥口、第一加药口、第二加药口和出泥口均与内腔连通;所述内腔内设有多块由下至上依次交错分布的折流板,形成流体迂回流动通道。本实用新型的污泥调理塔可实现污泥和药剂的快速、高效混合,实现高效调理。

Description

一种污泥调理塔及污泥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设备领域,涉及一种污泥调理塔及污泥处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污泥调理塔及污泥混凝调理浓缩脱水一体化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污水排放量呈现迅速递增趋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底,我国城镇生活污水设施处理能力达到1.5亿m3/d,污水处理率达80wt.%。“十二五” 期间节能减排目标继续推进,我国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的标准不断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国家和省确定的重点流域及湖泊、水库等封闭、半封闭水域时,执行一级A标准。目前,我国污水处理事业迅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建设资金缺乏,建设污水处理厂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资金缺乏就成了限制污水治理的一大障碍;(2)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高,导致污水处理厂的很多设备成为摆设;(3)沉降污泥浓度低,固含量只有1~2wt.%,难以使用板框压滤机等脱水设备脱水,因此,脱水过程需要大量脱水设备,不但设备投资大,还占用土地,另外,脱水处理后的污泥含水率高,达到75~80wt.%,污泥体量大,年产生污泥量达到3000万吨以上,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填埋,污泥中含有害细菌,填埋后会产生二次污染,这种填埋产生的地下污染很难修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污泥调理系统,以实现污泥的高效调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污泥处理系统,以实现污泥的高效调理、浓缩和脱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污泥调理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具有内腔,所述塔体上设有由下至上依次分布的进泥口、第一加药口、第二加药口和出泥口,所述进泥口、第一加药口、第二加药口和出泥口均与内腔连通;所述内腔内设有多块由下至上依次交错分布的折流板,形成流体迂回流动通道。
如此,待处理污泥从进泥口输入至塔体内,通过流体迂回流动通道折流向上流动,呈紊流状态,与此同时,可通过第一加药口和第二加药口分别将混凝剂、絮凝剂加入到塔体内,受紊流作用,混凝剂、絮凝剂会快速与待处理污泥混合均匀,如此,无需借助专用的混合器即可实现污泥和药剂的高效混合,从而实现高效调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药口、第二加药口之间设有多块折流板,如此,待处理污泥与通过第一加药口添加的药剂有足够的混合、反应时间,方便后续处理。
进一步地,第二加药口和出泥口之间设有至少2块折流板,使得通过第二加药口加入的药剂与污泥有足够的混合、反应时间,进一步保证调理效果。
进一步地,还包括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具有搅拌桨,所述搅拌桨伸入内腔内且位于第二加药口的上方,可用于控制絮体大小,以方便通过管道输送至后续处理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塔体的底部设有与内腔连通的排渣口,所述排渣口处设有阀门,以方便定期排出污泥中较大的石头等颗粒物。
可选地,各折流板相互平行设置。优选地,所述折流板在内腔横截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为内腔横截面面积的0.5倍以上,且小于内腔的横截面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内筒体为圆筒状。
进一步地,所述脱水单元包括板框压滤机。
进一步地,所述内筒体为圆筒状,内筒体的内径为塔体内径的0.4-0.6倍。
进一步地,所述内筒体与塔体共中心轴线。
进一步地,所述内筒体的长度为塔体高度的1/6-1/2。
优选地,溢流堰布置于塔体内侧,塔体设有与溢流堰连通的清水排出口。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污泥处理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污泥调理塔、浓缩单元、泵和脱水单元,所述污泥调理塔、浓缩单元、泵和脱水单元依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浓缩单元包括浓缩塔和若干进泥管,所述浓缩塔内设有顶端为敞口的内筒体,浓缩塔的底部设有排泥口,浓缩塔的侧壁上设有溢流堰,所述内筒体的下端与浓缩塔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排泥口设置于内筒体所围区域内,排泥口与泵的进口连通;所述内筒体和浓缩塔的内侧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进泥管的下端伸入所述间隙内,所述进泥管的上端与出泥口连通;所述内筒体的上端所在位置低于溢流堰所在位置。
本实用新型中,污泥经过污泥调理塔调理后,通过进泥管进入间隙内,随后改变流向,折流向上,在重力作用下,污泥中的水和固相物逐渐分离,水上升至溢流堰排出,固相物逐渐向内筒体转移并最终下沉、富集到排泥口附近,最终在泵的作用下通过排泥口排出至脱水单元,进行脱水,如此,可实现污泥的调理、浓缩和脱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污泥调理塔可实现污泥和药剂的快速、高效混合,实现高效调理;
(2)本实用新型的污泥调理塔可将混凝、絮凝功能集成于一体,设备结构紧凑,可减小设备投资;
(3)本实用新型的污泥处理系统可实现污泥的连续调理、浓缩和脱水,整个流程效率快,从污泥进入系统到脱水完成,仅需30min左右,无需担心在系统中停留时间长而导致发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污泥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参见图1,一种污泥调理塔,包括塔体2,所述塔体2具有内腔,所述塔体2上设有由下至上依次分布的进泥口1、第一加药口3、第二加药口4和出泥口6,所述进泥口1、第一加药口3、第二加药口4和出泥口6均与内腔连通;所述内腔内设有多块由下至上依次交错分布的折流板16,形成流体迂回流动通道。
所述第一加药口3、第二加药口4之间设有4块折流板16。第二加药口4和出泥口6之间设有2块折流板16。
还包括搅拌机构5,所述搅拌机构5具有搅拌桨,所述搅拌桨伸入内腔内且位于第二加药口4的上方。
所述塔体2的底部设有与内腔连通的排渣口13,所述排渣口13处设有阀门14。
一种污泥处理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污泥调理塔、浓缩单元9、泵12和脱水单元13,所述污泥调理塔、浓缩单元、泵12和脱水单元13依次连通。
所述浓缩单元包括浓缩塔9和多根进泥管8,所述浓缩塔9内设有顶端为敞口的内筒体10,浓缩塔9的底部设有排泥口11,浓缩塔9的侧壁上设有溢流堰15,所述内筒体10的下端与浓缩塔9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排泥口11设置于内筒体10所围区域内,排泥口11与泵12的进口连通;所述内筒体10和浓缩塔9的内侧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进泥管8的下端伸入所述间隙内,所述进泥管8的上端通过管道7与出泥口6连通;所述内筒体10的上端所在位置低于溢流堰15所在位置。所述内筒体10为圆筒状,所述多根进泥管沿内筒体中心轴线呈周向均匀分布。所述脱水单元13包括板框压滤机。
所述内筒体10的长度为塔体高度的1/3。
处理时,可将浓度为1~2wt.%的污泥送入塔体内,通过第一加药口和第二加药口分别加入常规混凝剂和絮凝剂,控制搅拌桨的转速为100-200r/min,经调理后,污泥通过管道7和各进泥管输入内筒体10和浓缩塔9之间的间隙内,随后折流向上,并在重力作用下逐渐实现泥水分离,污泥浓缩于内筒体内,达到3-4wt%的浓度,可适用于板框压滤机的脱水要求;浓缩于内筒体内的污泥在泵的作用下,进入脱水单元13,完成脱水。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内容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用于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污泥调理塔,包括塔体(2),所述塔体(2)具有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2)上设有由下至上依次分布的进泥口(1)、第一加药口(3)、第二加药口(4)和出泥口(6),所述进泥口(1)、第一加药口(3)、第二加药口(4)和出泥口(6)均与内腔连通;所述内腔内设有多块由下至上依次交错分布的折流板(16),形成流体迂回流动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调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药口(3)、第二加药口(4)之间设有多块折流板(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调理塔,其特征在于,第二加药口(4)和出泥口(6)之间设有至少2块折流板(16)。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污泥调理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搅拌机构(5),所述搅拌机构(5)具有搅拌桨,所述搅拌桨伸入内腔内且位于第二加药口(4)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污泥调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2)的底部设有与内腔连通的排渣口,所述排渣口处设有阀门(14)。
6.一种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污泥调理塔、浓缩单元、泵(12)和脱水单元(13),所述污泥调理塔、浓缩单元、泵(12)和脱水单元(13)依次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单元包括浓缩塔(9)和若干进泥管(8),所述浓缩塔(9)内设有顶端为敞口的内筒体(10),浓缩塔(9)的底部设有排泥口(11),浓缩塔(9)的侧壁上设有溢流堰(15),所述内筒体(10)的下端与浓缩塔(9)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排泥口(11)设置于内筒体(10)所围区域内,排泥口(11)与泵(12)的进口连通;所述内筒体(10)和浓缩塔(9)的内侧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进泥管(8)的下端伸入所述间隙内,所述进泥管(8)的上端与出泥口(6)连通;所述内筒体(10)的上端所在位置低于溢流堰(15)所在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10)为圆筒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单元(13)包括板框压滤机。
CN202021881537.0U 2020-09-02 2020-09-02 一种污泥调理塔及污泥处理系统 Active CN2132028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81537.0U CN213202808U (zh) 2020-09-02 2020-09-02 一种污泥调理塔及污泥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81537.0U CN213202808U (zh) 2020-09-02 2020-09-02 一种污泥调理塔及污泥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02808U true CN213202808U (zh) 2021-05-14

Family

ID=75843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81537.0U Active CN213202808U (zh) 2020-09-02 2020-09-02 一种污泥调理塔及污泥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028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30248Y (zh) 一种澄清、浓缩器
CN105461147B (zh) 一种磁分离水体净化系统及其分离净化方法
CN208814853U (zh) 快速生化池与高效沉淀池结合的黑臭水处理系统
CN103214141A (zh) 一种可显著提高经济性的污水深度处理回用方法
CN101880101A (zh) 一种成套物化法处理城市污水复合工艺技术
CN202844656U (zh) 旋流絮凝澄清设备
CN205241442U (zh) 一种磁分离水体净化系统
CN205258100U (zh) 一种纤维素废水预处理装置
CN207137439U (zh) 一种用于生活类污水的沉淀装置
CN111499144B (zh) 一种河道淤泥控污调理装置及方法
CN102078709B (zh) 一种高密度活性炭沉淀池及其沉淀工艺
CN108706762A (zh) 一种脱硫废水处理工艺及设备
CN100443425C (zh) 中小型污水源快速处理工艺及其一体化快速型污水处理站
CN210133923U (zh) 一种新型高效沉淀池
CN213202808U (zh) 一种污泥调理塔及污泥处理系统
CN101428943A (zh) 一种用于城市污水厂升级改造的全流程工艺
CN216997800U (zh) 一种集混凝沉淀于一体的高效机械澄清固液分离装置
CN110282837A (zh) 一种泵站前池水质应急处理系统
CN213112833U (zh) 高效旋流净化系统
CN209685531U (zh) 废水处理系统
CN104860469B (zh) 炼油污水一体化组合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201064679Y (zh) 斜管混凝沉淀池
CN208022897U (zh) 一种污泥浓缩机
CN103641259A (zh) 一种脱硫废水处理装置
CN213141794U (zh) 一种污泥调理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