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54485U - 一种新型连续好氧反应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连续好氧反应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54485U
CN212954485U CN202021665826.7U CN202021665826U CN212954485U CN 212954485 U CN212954485 U CN 212954485U CN 202021665826 U CN202021665826 U CN 202021665826U CN 212954485 U CN212954485 U CN 2129544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eration
tank body
pipe
sludge discharge
cell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6582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晓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gtan Jianyuan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gtan Jianyuan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gtan Jianyuan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gtan Jianyuan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6582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544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544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544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连续好氧反应池,主要内容为:所述进风管安装在风机的出风口处,若干个连接管都与进风管连接,曝气管道与连接管底部连接且曝气管道两端安装在水平调节支架上,曝气管道上设有若干个曝气孔且曝气孔上都安装有曝气头,穿孔排泥管安装在池体内,立管底部与穿孔排泥管连接,进水管安装在池体后侧面上的进水口处,低速潜水推流器位于池体内靠近池体右侧,池体内右侧设置有斜坡,排水管安装在池体右侧面上的排水口处。本实用新型改变了排泥方式,调整了底部曝气系统的布置方式,有助于促进载体中微生物与污染物的充分接触,增加了没有曝气的斜坡沉淀区域,能够有效截留载体,并且提高了出水的清澈度。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连续好氧反应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连续好氧反应池。
背景技术
连续好氧池是利用污水中的好氧微生物在有游离氧(分子氧)存在的条件下,消化、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使其稳定化、无害化的处理装置。连续好氧池内投加载体,微生物固着于载体。连续好氧池中微生物所需的氧通常由人工曝气供给。目前,传统连续好氧池工艺中经常添加活性炭做为菌种的载体,在运行过程中发现活性炭会不断的流失,如果后置沉淀池然后加水泵回流,会增加能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公开了一种新型连续好氧反应池,其改变了排泥方式,调整了底部曝气系统的布置方式,有助于促进载体中微生物与污染物的充分接触,增加了没有曝气的斜坡沉淀区域,能够有效截留载体,并且提高了出水的清澈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连续好氧反应池,包括风机、池体、连接管、进水管、进风管、耦合带起吊装置、排水管、斜坡、低速潜水推流器、曝气头、曝气管道、立管、穿孔排泥管、水平调节支架、第一砖填充和第二砖填充,所述进风管安装在风机的出风口处,若干个所述连接管都与进风管连接,所述曝气管道与连接管底部连接且曝气管道两端安装在水平调节支架上,所述水平调节支架底部安装在池体内的底面上,所述曝气管道底部与池体内的底面之间填充有第一砖填充,所述曝气管道上设有若干个曝气孔且曝气孔上都安装有曝气头,所述曝气管道顶端填充有第二砖填充,所述穿孔排泥管安装在池体内且穿孔排泥管位于池体高度35%~50%处,所述立管底部与穿孔排泥管连接且立管通过管路与池体上的排泥孔连接,所述进水管安装在池体后侧面上的进水口处,所述耦合带起吊装置安装在池体顶面上,所述低速潜水推流器安装在耦合带起吊装置上且低速潜水推流器位于池体内靠近池体右侧,所述池体内右侧设置有斜坡,所述排水管安装在池体右侧面上的排水口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穿孔排泥管底部正下方等间距开设有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池体内靠近左侧填充有微生物载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曝气头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曝气管道上的安装孔里。
本实用新型中置于池体中部靠下的穿孔排泥管,排泥管底部正下方间隔开孔,曝气时专有微生物载体不会在排泥管中累积,排泥管放置于池体40%处,静沉时高于载体层,排泥操作时不会排出载体;同时横向穿孔排泥管增加0.5m左右的立管后接排泥泵,最大限度保证微生物和载体不流失;设在池体末端的斜坡沉淀区域,截留了载体;截留的载体被低速潜流推流器推流,均匀的分布到池内各个地方;池体底部设有曝气系统,鼓风机通过盘式微孔曝气器给废水中的微生物提供氧气;盘式微孔曝气器曝气气泡直径小,气液界面直径小,气液界面积大,气泡扩散均匀,不会产生孔眼堵塞,耐腐蚀性强,比常规产品固定螺旋曝气器,散流曝气器和穿孔管曝气器能耗降低40%,或增加污水处理量40%;盘式微孔曝气器底部空隙使用方砖进行填充,最大限度将专有微生物载体通过曝起,载体中的微生物与污水中的污染物充分接触,出水采用自流的方式。EMO复合菌微生物技术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相比有如下诸多优点:(1)微生物的种类齐全,数量充足,使得极为复杂难处理的各类有机物的分解得以顺利完成;(2)微生物种类多,能适应有毒环境,又可分工合作,发挥全力,完成艰巨任务;(3)微生物分解力特强,故能消除臭味,减少固体量,而使污泥大幅降低,因此可以降低处理成本与操作难度;(4)脱色能力较物理化学法配套的传统生物法胜逾10倍。(5)处理能力与成果已打破甚多生物法的传统观念。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结合了EMO复合菌微生物技术和专有微生物载体固定技术;风机通过曝气系统给微生物提供溶氧,废水通过进水管进入连续好氧曝气区域(池体左侧部分),与载体和微生物充分接触,污染物得到有效去除的废水进入斜坡沉淀区域,载体和污泥在重力的作用下沉淀到该区域底部,并返回曝气区域,上清液通过排水管自流排出;返回的载体和污泥在低速潜水推流器的作用下分散到曝气区域各个地方;当连续好氧池中的SV30超过50%时要进行排泥;连续好氧池产生的污泥通过穿孔排泥管排除;穿孔排泥管设置在池体高度的40%处,并设有污泥泵,以利于排出污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改变了排泥方式,将排泥管置于池体中部,排泥管下端穿孔,曝气时微生物载体不会在排泥管中累积,排泥操作时不会排出载体,从而最大限度保证微生物和载体不流失;
(2)调整了底部曝气系统的布置方式,采用盘式微孔曝气器并对曝气器底部空隙使用方砖填充,不仅提高了气液接触面积,而且有助于促进载体中微生物与污染物的充分接触;
(3)增加了没有曝气的斜坡沉淀区域,能够有效截留载体,并且提高了出水的清澈度;
(4)在沉淀区一侧还增加了低速潜流推流器,使得截留的载体能够均匀的分布在整个曝气区域;
(5)还结合了EMO复合菌微生物技术和专有微生物载体固定技术,专有微生物载体增加了微生物与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接触面积,又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同时专有微生物载体具有一定的比重,可以保证微生物量充足和专有微生物载体不流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曝气管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风机,2:池体,3:连接管,4:进水管,5:进风管,6:耦合带起吊装置,7:排水管,8:斜坡,9:低速潜水推流器,10:曝气头,11:曝气管道,12:立管,13:穿孔排泥管,14:水平调节支架,15:第一砖填充,16:第二砖填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中示意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和图2所示,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新型连续好氧反应池,包括风机1、池体2、连接管3、进水管4、进风管5、耦合带起吊装置6、排水管7、斜坡8、低速潜水推流器9、曝气头10、曝气管道11、立管12、穿孔排泥管13、水平调节支架14、第一砖填充15和第二砖填充16,所述进风管5安装在风机1的出风口处,若干个所述连接管3都与进风管5连接,所述曝气管道11与连接管3底部连接且曝气管道11两端安装在水平调节支架14上,所述水平调节支架14底部安装在池体3内的底面上,所述曝气管道11底部与池体3内的底面之间填充有第一砖填充15,所述曝气管道11上设有若干个曝气孔且曝气孔上都安装有曝气头10,所述曝气管道11顶端填充有第二砖填充16,所述穿孔排泥管13安装在池体3内且穿孔排泥管13位于池体3高度35%~50%处,所述立管12底部与穿孔排泥管13连接且立管12通过管路与池体3上的排泥孔连接,所述进水管4安装在池体3后侧面上的进水口处,所述耦合带起吊装置6安装在池体3顶面上,所述低速潜水推流器9安装在耦合带起吊装置6上且低速潜水推流器6位于池体3内靠近池体3右侧,所述池体3内右侧设置有斜坡8,所述排水管7安装在池体3右侧面上的排水口处。
优选的,所述穿孔排泥管13底部正下方等间距开设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池体3内靠近左侧填充有微生物载体。
优选的,所述曝气头10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曝气管道11上的安装孔里。
本实用新型结合了EMO复合菌微生物技术和专有微生物载体固定技术;风机1通过曝气系统给微生物提供溶氧,废水通过进水管4进入连续好氧曝气区域(池体3左侧部分),与载体和微生物充分接触,污染物得到有效去除的废水进入斜坡沉淀区域,载体和污泥在重力的作用下沉淀到该区域底部,并返回曝气区域,上清液通过排水管7自流排出;返回的载体和污泥在低速潜水推流器6的作用下分散到曝气区域各个地方;当连续好氧池中的SV30超过50%时要进行排泥;连续好氧池产生的污泥通过穿孔排泥管13排除;穿孔排泥管13设置在池体3高度的40%处,并设有污泥泵,以利于排出污泥。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可以做出许多其他改变和改型。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特定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4)

1.一种新型连续好氧反应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池体、连接管、进水管、进风管、耦合带起吊装置、排水管、斜坡、低速潜水推流器、曝气头、曝气管道、立管、穿孔排泥管、水平调节支架、第一砖填充和第二砖填充,所述进风管安装在风机的出风口处,若干个所述连接管都与进风管连接,所述曝气管道与连接管底部连接且曝气管道两端安装在水平调节支架上,所述水平调节支架底部安装在池体内的底面上,所述曝气管道底部与池体内的底面之间填充有第一砖填充,所述曝气管道上设有若干个曝气孔且曝气孔上都安装有曝气头,所述曝气管道顶端填充有第二砖填充,所述穿孔排泥管安装在池体内且穿孔排泥管位于池体高度35%~50%处,所述立管底部与穿孔排泥管连接且立管通过管路与池体上的排泥孔连接,所述进水管安装在池体后侧面上的进水口处,所述耦合带起吊装置安装在池体顶面上,所述低速潜水推流器安装在耦合带起吊装置上且低速潜水推流器位于池体内靠近池体右侧,所述池体内右侧设置有斜坡,所述排水管安装在池体右侧面上的排水口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连续好氧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排泥管底部正下方等间距开设有通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连续好氧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内靠近左侧填充有微生物载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连续好氧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头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曝气管道上的安装孔里。
CN202021665826.7U 2020-08-12 2020-08-12 一种新型连续好氧反应池 Active CN2129544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65826.7U CN212954485U (zh) 2020-08-12 2020-08-12 一种新型连续好氧反应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65826.7U CN212954485U (zh) 2020-08-12 2020-08-12 一种新型连续好氧反应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54485U true CN212954485U (zh) 2021-04-13

Family

ID=75351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65826.7U Active CN212954485U (zh) 2020-08-12 2020-08-12 一种新型连续好氧反应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544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43269B (zh) 一种曝气生物滤池及工艺
EA024803B1 (ru) Способ предварительной очистки сточных вод и способ очистки бытовых сточных вод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способа предварительной очистки
CN102964037B (zh) 一种新型轻质滤料与重质滤料曝气生物滤池联合使用的污水处理方法
CN101570380A (zh) 组合式污水处理设备
CN112408597A (zh) 分置曝气升流式污泥床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12713126U (zh) 一体化mbr膜污水处理设备
CN212334939U (zh) 一种闭式污水生化处理装置
CN210340465U (zh) 一种新型的sbr反应池
CN210150801U (zh) 一种应用生物倍增和流化床工艺的集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罐
CN111453942A (zh) 一种闭式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及工艺
CN212954485U (zh) 一种新型连续好氧反应池
CN111747605A (zh) 一种多级物化-生化联用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和处理方法
CN212770323U (zh) 一种罐式污水生物深度净化装置
CN201458902U (zh) 组合式污水处理设备
CN210340470U (zh) 一种新型的曝气生物滤池
CN210457647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111268870A (zh) 一体化mbr膜污水处理设备
CN207002392U (zh) 一种农村生活废水处理装置
CN201427892Y (zh) 一种可提升式硬连接曝气装置
CN111499123A (zh) 一种罐式污水生物深度净化装置
CN217627784U (zh) 一种新型预曝气生化反应池
CN219079241U (zh) 一种内循环磁生物流化床
CN1450003A (zh) 间歇式循环上流污泥床有机废水处理工艺
CN220317559U (zh) 集成高效微动力污水处理器
CN212954484U (zh) 一种新型连续好氧生化试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