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53514U - 一种气流纺梭织粘胶色用均匀络筒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流纺梭织粘胶色用均匀络筒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53514U
CN212953514U CN202020768651.6U CN202020768651U CN212953514U CN 212953514 U CN212953514 U CN 212953514U CN 202020768651 U CN202020768651 U CN 202020768651U CN 212953514 U CN212953514 U CN 2129535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air
rack
shaft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6865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顺明
姚雪强
周春贵
仓伟
何明星
吴发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uzhou Weida Group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uzhou Weida Group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uzhou Weida Group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uzhou Weida Group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6865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535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535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535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流纺梭织粘胶色用均匀络筒设备,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机架和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周转件;绕线组件,所述绕线组件与所述周转件铰动连接且滑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以及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弹性件和与周转件连接设置且用来驱动弹性件升降的传动件;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络筒工作时,如果纺纱断了,安装纺纱的筒会继续旋转走空程,进而导致纺纱落一地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气流纺梭织粘胶色用均匀络筒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流纺梭织粘胶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流纺梭织粘胶色用均匀络筒设备。
背景技术
气流纺纱是利用气流将纤维在高速回转的纺纱杯内凝聚加捻输出成纱的一种新型纺纱技术。他不用锭子,主要靠分梳辊、纺杯、假捻装置等多个部件。分梳辊用来抓取和分梳喂入的棉条纤维,通过他的高速回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可把抓取的纤维甩出。纺杯是个小小的金属杯子,他的旋转速度比分梳辊高出10倍以上,由此产生的离心作用,把杯子里的空气向外排;根据流体压强的原理,使棉纤维进入气流杯,并形成纤维流,沿着杯的内壁不断运动。
专利号为CN2015109727694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耐磨抗皱混纺棉纱,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棉纤维30-40份、苎麻纤维15-20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15-20份、涤纶中长纤维15-20份、碳纤维3-5份、粘胶中长纤维1-3份、精梳毛纱5-10份、石墨烯1-3份、聚丙烯8-15份、羧甲基纤维素4-8份、纳米二氧化钛4-6份、硅烷偶联1-3份、甘油硬脂酸酯2-3份。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络筒工作时,如果纺纱断了,安装安装纺纱的筒会继续旋转走空程,进而导致纺纱落一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通过设置气流纺梭织在驱动组件的作用下进行缠绕工作,再利用绕线组件在拉长状态下对其产生拉紧效果,从而解决了络筒工作时,如果纺纱断了,安装纺纱的筒会继续旋转走空程,进而导致纺纱落一地的技术问题。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采用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气流纺梭织粘胶色用均匀络筒设备,包括: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机架和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周转件;
绕线组件,所述绕线组件与所述周转件铰动连接且滑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以及
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弹性件和与周转件连接设置且用来驱动弹性件升降的传动件。
作为优选,所述周转件包括:
电机,所述电机通过电机架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且其输出端竖直向下;
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同轴且固定连接;
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输出轴同轴且固定连接;
从动齿圈,所述从动齿圈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设置且其下端转动设置在支架上;以及
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所述从动齿圈同轴设置且通过连杆与所述从动齿圈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一穿线孔。
作为优选,所述绕线组件包括:
摆杆,所述摆杆一端与所述传动轴的下端固定连接且该摆杆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二穿线孔;
圆盘,所述圆盘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且与所述传动轴同轴设置;以及
滑行槽,所述滑行槽开设在所述圆盘上且与所述摆杆滑动轨迹匹配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穿孔内设置有毛刷。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件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安装在所述机架上;
弹簧,所述弹簧与所述底座一端固定连接且竖直向上设置;以及
安装筒,所述安装筒与所述弹簧的端部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筒为中空设置且其上表面上设置有圆环。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筒上端同轴设置有驱动轴,该驱动轴端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圆环匹配设置,所述驱动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筒上。
作为优选,所述传动件包括:
锥齿a,所述锥齿a与所述输出轴同轴且固定连接;
锥齿b,所述锥齿b与所述锥齿a啮合设置且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以及
间断单元,所述间断单元与锥齿b配合传动。
作为又优选,所述间断单元包括:
转齿,所述转齿与所述转轴同轴且固定连接,该转齿为半齿结构;
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转齿啮合设置且竖直设置;以及
连动杆,所述连动杆与所述齿条的下端部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安装筒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气流纺梭织粘胶色在驱动组件的作用下进行缠绕工作,再利用绕线组件在拉长状态下对其产生拉紧效果,进而提高气流纺梭织粘胶色的络筒工作,利于平时的安置和后序的退线工作;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周转件在绕线的同时驱动传动件带动弹性件沿着竖直方向升降,进而实现气流纺梭织均匀缠绕在驱动轴整个长度方向上,如果发现气流纺梭织粘胶色断裂,那么用来装气流纺梭织粘胶色的线筒即保持静止状态,而缠绕在线筒上的气流纺梭织粘胶色也停止络筒工作,原已缠绕好的线在走空程的过程中不会导致线散乱一地;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摆杆一端与所述连杆铰动连接且另一端滑动在滑行槽内,使得气流纺梭织粘胶色在线筒上越绕越粗后能弹性抬升,保持穿孔位置的气流纺梭织粘胶色到线筒之间的距离为一个定值,不会随着时间增加而增加,在误操作的情况中,导致气流纺梭织粘胶色圈越络越大而断裂,进而不能实现络筒工作的连续性,影响产品质量;
(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毛刷,一方面增大与气流纺梭织之间的摩擦力,增加两者的受力大小,即增加气流纺梭织粘胶色绷紧力;另一方面,在气流纺梭织粘胶色络筒工作之前,利用毛刷对气流纺梭织的表面进行梳理,提高产品最终质量。
综上所述,该设备具有结构简单、均匀络筒的优点,尤其适用于气流纺梭织粘胶色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气流纺梭织粘胶色用均匀络筒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驱动组件和绕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周转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周转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绕线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图5在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驱动组件和安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气流纺梭织粘胶色用均匀络筒设备的收线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9所示,一种气流纺梭织粘胶色用均匀络筒设备,包括:
驱动组件1,所述驱动组件1包括机架11和安装在所述机架11上的周转件12;
绕线组件2,所述绕线组件2与所述周转件12铰动连接且滑动设置在所述机架11上;以及
安装组件3,所述安装组件3包括安装在所述机架11上的弹性件31和与周转件12连接设置且用来驱动弹性件31升降的传动件32。
传统在进行络筒工作时,通过人工放线,然后电机旋转装线筒的驱动轴;那么会出现当线断裂时,电机感应不了,继续转动,将原已缠绕好的线在走空程的过程中,全部散乱。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气流纺梭织粘胶色10在驱动组件1的作用下进行缠绕工作,再利用绕线组件2在拉长状态下对其产生拉紧效果,进而提高气流纺梭织粘胶色的络筒工作;另外通过周转件12在绕线的同时驱动传动件32带动弹性件31沿着竖直方向升降,进而实现气流纺梭织粘胶色均匀缠绕在驱动轴整个长度方向上,如果发现气流纺梭织粘胶色断裂,那么用来装气流纺梭织粘胶色的线筒即保持静止状态,而缠绕在线筒上的气流纺梭织也停止络筒工作,原已缠绕好的线在走空程的过程中不会导致线散乱一地。
进一步,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周转件12包括:
电机121,所述电机121通过电机架安装在所述机架11上且其输出端竖直向下;
输出轴122,所述输出轴122与所述电机121的输出端同轴且固定连接;
主动齿轮123,所述主动齿轮123与所述输出轴122同轴且固定连接;
从动齿圈124,所述从动齿圈124与所述主动齿轮123啮合设置且其下端转动设置在支架125上;以及
传动轴126,所述传动轴126与所述从动齿圈124同轴设置且通过连杆127与所述从动齿圈124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126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一穿线孔128。
需要说明的是,线从上方传来,依次穿过第一穿线孔128以及第二穿线孔22后,缠绕在驱动轴315上。
进一步,如图5至图6所示,所述绕线组件2包括:
摆杆21,所述摆杆21一端与所述传动轴126的下端固定连接且该摆杆21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二穿线孔22;
圆盘23,所述圆盘23安装在所述机架11上且与所述传动轴126同轴设置;以及
滑行槽24,所述滑行槽24开设在所述圆盘23上且与所述摆杆21滑动轨迹匹配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穿孔22用来人工将气流纺梭织粘胶色穿过穿孔22内,线筒是紧紧安装在驱动轴上,两者接触产生足够的静摩擦力。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摆杆21一端与所述连杆122铰动连接且另一端滑动在滑行槽24内,使得气流纺梭织粘胶色在线筒20上越绕越粗后能弹性抬升,保持穿孔22位置的气流纺梭织粘胶色到线筒20之间的距离为一个定值,不会随着时间增加而增加,在误操作的情况中,导致气气流纺梭织粘胶色圈越络越大而断裂,进而不能实现络筒工作的连续性,影响产品质量。
进一步,如图1、图8所示,所述弹性件31包括:
底座311,所述底座311安装在所述机架11上;
弹簧312,所述弹簧312与所述底座311一端固定连接且竖直向上设置;以及
安装筒313,所述安装筒313与所述弹簧312的端部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弹性件31配合传动件32,利用转齿325为半齿结构设置,当齿条326与转齿325啮合时,弹簧312处于拉伸状态;当齿条326与转齿325非啮合时,安装筒313利用弹簧312的弹性工作自动复位,进而实现安装筒313的往复运动,实现驱动轴315的均匀缠绕工作。
进一步,如图8所示,所述安装筒313为中空设置且其上表面上设置有圆环314。
进一步,如图8所示,所述安装筒313上端同轴设置有驱动轴315,该驱动轴315端部开设有凹槽316,所述凹槽316与所述圆环314匹配设置,所述驱动轴315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筒313上。
进一步,如图7所示,所述传动件32包括:
锥齿a321,所述锥齿a321与所述输出轴122同轴设置;
锥齿b322,所述锥齿b322与所述锥齿a321啮合设置且通过转轴323转动设置在所述机架11上;以及
间断单元324,所述间断单元324与锥齿b322配合传动。
进一步,如图7所示,所述间断单元324包括:
转齿325,所述转齿325与所述转轴323同轴且固定连接,该转齿325为半齿结构;
齿条326,所述齿条326与所述转齿325啮合设置且竖直设置;以及
连动杆327,所述连动杆327与所述齿条326的下端部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安装筒313固定连接。
实施例二
如图6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进一步,如图6所示,所述穿孔22内设置有毛刷25。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毛刷25,一方面增大与气流纺梭织粘胶色之间的摩擦力,增加两者的受力大小,即增加气流纺梭织粘胶色绷紧力;另一方面,在气流纺梭织粘胶色络筒工作之前,利用毛刷25对气流纺梭织粘胶色的表面进行梳理,提高产品最终质量。
工作过程:
首先人工将气流纺梭织粘胶色10穿过穿孔22,然后将线头放在安装在驱动轴315上的线筒20上,进行绕圈,接着启动电机121,气流纺梭织粘胶色10均匀绕在线筒20上,与此同时,传动件32驱动连动杆327带动安装筒313上下移动,然后成功进行将气流纺梭织粘胶色10的络筒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然在本技术方案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个”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提示下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气流纺梭织粘胶色用均匀络筒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组件(1),所述驱动组件(1)包括机架(11)和安装在所述机架(11)上的周转件(12);
绕线组件(2),所述绕线组件(2)与所述周转件(12)铰动连接且滑动设置在所述机架(11)上;以及
安装组件(3),所述安装组件(3)包括安装在所述机架(11)上的弹性件(31)和与周转件(12)连接设置且用来驱动弹性件(31)升降的传动件(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流纺梭织粘胶色用均匀络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周转件(12)包括:
电机(121),所述电机(121)通过电机架安装在所述机架(11)上且其输出端竖直向下;
输出轴(122),所述输出轴(122)与所述电机(121)的输出端同轴且固定连接;
主动齿轮(123),所述主动齿轮(123)与所述输出轴(122)同轴且固定连接;
从动齿圈(124),所述从动齿圈(124)与所述主动齿轮(123)啮合设置且其下端转动设置在支架(125)上;以及
传动轴(126),所述传动轴(126)与所述从动齿圈(124)同轴设置且通过连杆(127)与所述从动齿圈(124)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126)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一穿线孔(12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流纺梭织粘胶色用均匀络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组件(2)包括:
摆杆(21),所述摆杆(21)一端与所述传动轴(126)的下端固定连接且该摆杆(21)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二穿线孔(22);
圆盘(23),所述圆盘(23)安装在所述机架(11)上且与所述传动轴(126)同轴设置;以及
滑行槽(24),所述滑行槽(24)开设在所述圆盘(23)上且与所述摆杆(21)滑动轨迹匹配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流纺梭织粘胶色用均匀络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穿线孔(22)内设置有毛刷(2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流纺梭织粘胶色用均匀络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31)包括:
底座(311),所述底座(311)安装在所述机架(11)上;
弹簧(312),所述弹簧(312)与所述底座(311)一端固定连接且竖直向上设置;以及
安装筒(313),所述安装筒(313)与所述弹簧(312)的端部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气流纺梭织粘胶色用均匀络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筒(313)为中空设置且其上表面上设置有圆环(3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气流纺梭织粘胶色用均匀络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筒(313)上端同轴设置有驱动轴(315),该驱动轴(315)端部开设有凹槽(316),所述凹槽(316)与所述圆环(314)匹配设置,所述驱动轴(315)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筒(313)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气流纺梭织粘胶色用均匀络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32)包括:
锥齿a(321),所述锥齿a(321)与所述输出轴(122)同轴且固定连接;
锥齿b(322),所述锥齿b(322)与所述锥齿a(321)啮合设置且通过转轴(323)转动设置在所述机架(11)上;以及
间断单元(324),所述间断单元(324)与锥齿b(322)配合传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气流纺梭织粘胶色用均匀络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断单元(324)包括:
转齿(325),所述转齿(325)与所述转轴(323)同轴且固定连接,该转齿(325)为半齿结构;
齿条(326),所述齿条(326)与所述转齿(325)啮合设置且竖直设置;以及
连动杆(327),所述连动杆(327)与所述齿条(326)的下端部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安装筒(313)固定连接。
CN202020768651.6U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气流纺梭织粘胶色用均匀络筒设备 Active CN2129535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68651.6U CN212953514U (zh)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气流纺梭织粘胶色用均匀络筒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68651.6U CN212953514U (zh)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气流纺梭织粘胶色用均匀络筒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53514U true CN212953514U (zh) 2021-04-13

Family

ID=75374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68651.6U Active CN212953514U (zh)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气流纺梭织粘胶色用均匀络筒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535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92533B (zh) 高强力低张力纺纱装置
JP2022530362A (ja) 複合糸、複合糸を含む生地、複合糸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複合糸を製造するための装置
CN104762700A (zh) 一种新型纳米级静电赛络纺纱方法
CN201670921U (zh) 一种短纤维包金属长丝包芯纱的生产装置
CN106894135B (zh) 一种纯纺纱及其生产方法
CN213327989U (zh) 一种纺织纱线复合捻线装置
CN212953514U (zh) 一种气流纺梭织粘胶色用均匀络筒设备
CN215163391U (zh) 一种稳定性高的锦纶帘子布生产用捻线机
CN107904716B (zh) 一种超短细柔纤维聚绒纺纱设备
CN106337230A (zh) 一种梯度包缠纱线毛羽的装置
CN214782336U (zh) 一种用于生产麻纺纱的大牵伸气流纺纱装置
CN114836856A (zh) 一种环锭纺纱系统
CN108486697A (zh) 一种具有加捻设备的纺纱机
CN210737033U (zh) 一种穿综机的送纱装置
CN207727213U (zh) 一种超短细柔纤维聚绒纺纱设备
CN110093692B (zh) 一种纤维须条集聚装置
CN113005576A (zh) 一种用于生产麻纺纱的大牵伸气流纺纱装置
CN207525402U (zh) 一种用于纱线超光洁处理的瓣合式装置
CN213804119U (zh) 一种高精度化纤面料倍捻装置
CN101323990B (zh) 凸轮式振动摩擦纺制平行股线的装置
CN206188974U (zh) 一种梯度包缠纱线毛羽的装置
CN106435900B (zh) 一种多丝包缠纱及其生产方法
CN215946337U (zh) 一种高紧密涤纶长丝加捻装置
CN215828954U (zh) 转杯纺纱设备用混纺加装组件
CN213536844U (zh) 一种化纤丝加弹机收线装置的压紧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