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50878U - 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50878U
CN212950878U CN202021318271.9U CN202021318271U CN212950878U CN 212950878 U CN212950878 U CN 212950878U CN 202021318271 U CN202021318271 U CN 202021318271U CN 212950878 U CN212950878 U CN 2129508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
seat
vehicle
air guide
p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1827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建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oton Daimler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oton Daimler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oton Daimler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oton Daimler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1827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508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508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508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2Elements for improving aerodynamic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驾驶室、导流罩、驱动装置和第一锁紧件。导流罩设置于驾驶室的顶部且前侧可转动地安装于驾驶室的顶部;驱动装置设置于驾驶室的顶部和导流罩的后侧之间,驱动装置包括:驱动件、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驱动件设置于驾驶室的顶部且轴端设置有第一齿部,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啮合,第二齿部设置于导流罩的后侧,驱动件通过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驱动导流罩的后侧相对驾驶室的顶部升降;第一锁紧件设置于驾驶室和导流罩之间,以选择性地将导流罩锁紧在驾驶室的顶部。通过该驱动装置可以实现无级调节导流罩的高度,从而使得导流罩可以达到与货箱高度的最优匹配位置,进而提高导流效率。

Description

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重卡作为商用车,成本控制的好坏是运营是否成功的关键。重卡行驶时,油耗的多少跟受到的风阻的大小成正比,风阻越大,油耗越高,因此,无论是是商家还是用户都在设法降低风阻降低油耗。通过在卡车驾驶室的上部安装导流罩来有效降低风阻,但由于受货箱高低的影响,导流罩高低不能调节或不能与货箱高低相匹配,而且导流罩在调节之后,导流罩的后部翘起,使导流罩和驾驶室间隙增大,这样车在行驶时紊流增大,进而增大了空气阻力,降低了导风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的的导流罩和车辆的货箱可以达到最佳匹配,从而可以降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阻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驾驶室、导流罩、驱动装置和第一锁紧件。导流罩设置于驾驶室的顶部且前侧可转动地安装于驾驶室的顶部;驱动装置设置于驾驶室的顶部和导流罩的后侧之间,驱动装置包括:驱动件、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驱动件设置于驾驶室的顶部且轴端设置有第一齿部,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啮合,第二齿部固定设置于导流罩的后侧,驱动件通过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驱动导流罩的后侧相对驾驶室的顶部升降;第一锁紧件设置于驾驶室和导流罩之间,以选择性地将导流罩锁紧在驾驶室的顶部。
由此,在驾驶室的顶部设置导流罩和驱动装置,其中驱动装置可以通过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以无级调速的方式驱动导流罩运动,以使得导流罩与车辆的货箱高度达到最佳匹配位置,从而降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阻力,进而可以降低车辆的油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驾驶室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座,所述驱动件包括:调节杆和旋转杆,所述调节杆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座,所述第一齿部设置于所述调节杆,所述旋转杆与所述调节杆相连接且至少一部分设置为用于手持的手持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座包括:支撑部、固定部和轴承,所述支撑部固定在所述驾驶室的顶部,所述固定部连接于所述支撑部,所述轴承设置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调节杆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座还包括:圆弧部,所述圆弧部连接于所述支撑部且设置有沿所述圆弧部周向延伸的旋转孔,所述旋转杆穿设所述旋转孔且相对所述旋转孔可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旋转杆和所述圆弧部之间设置有第二锁紧件,所述旋转杆伸出所述圆弧部的部分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二锁紧件配合于所述螺纹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圆弧部所对应的圆心角大于180°,所述旋转杆的旋转中心高于所述旋转孔的端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座至少为两个且在横向方向上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齿部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调节杆的轴向两端,所述第二齿部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导流罩的横向两端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流罩的下部设置有调节座,所述驾驶室的顶部设置有支撑座,所述调节座设置有所述第二齿部,所述调节座设置于所述支撑座内,所述第一锁紧件设置于所述调节座和所述支撑座之间,以选择性地锁紧所述调节座和所述支撑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调节座设置有螺纹孔,所述支撑座设置有竖向延伸的滑动孔,所述第一锁紧件穿过所述滑动孔与所述螺纹孔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调节座和所述支撑座均包括:第一板部和两个第二板部,两个所述第二板部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板部的相对侧,所述调节座的至少一部分伸入所述支撑座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驾驶室的顶部设置有在横向方向相对设置的侧板,所述导流罩包括:顶罩和在横向方向间隔设置的侧罩,所述侧板与所述侧罩对应设置,以遮挡所述侧罩和所述驾驶室的顶部之间的间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侧板上设置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在纵向上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驾驶室的顶部设置有铰接座和支撑座,所述铰接座位于所述支撑座的前侧,所述导流罩的前侧铰接在所述铰接座上,所述加强件的前侧和所述侧板的前侧与所述铰接座固定连接,所述加强件的后侧和所述侧板的后侧与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齿部为齿轮,所述第二齿部为齿条。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辆的导流罩偏转较小角度的后部轴测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辆的导流罩偏转较大角度的后部轴测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辆的导流罩处于最低高度的正侧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辆的导流罩处于最高高度的正侧视图。
附图标记:
车辆100;
驾驶室10;固定座11;支撑部111;固定部112;轴承113;圆筒114;
圆弧部115;旋转孔1151;支撑座12;滑动孔121;第一板部13;
第二板部14;侧板15;加强件151;连接板16;铰接座17;铰链171;
导流罩20;调节座21;顶罩22;侧罩23;前凸起24;后凸起25;
驱动装置30;驱动件31;调节杆311;旋转杆312;
第一齿部32;第一锁紧件40;第二锁紧件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100包括:驾驶室10、导流罩20、驱动装置 30和第一锁紧件40,驾驶室10的后方可以设置有货箱。该车辆100可以为重卡,也可以为其他车辆100,现以重卡为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辆100。
如图1所示,导流罩20设置于驾驶室10的顶部,而且前侧可以转动地安装于驾驶室10的顶部。将导流罩20设置在驾驶室10的顶部可以使得车辆100在行驶过程中,减小气流对车辆100的阻力,从而可以降低车辆100行驶油耗,而将导流罩20的前侧设置为可转动部,这样导流罩20就可以以导流罩20与驾驶室10的顶部连接部分为支点转动,从而可以使得导流罩20可以升降调节,以适应不同高度的车辆100所配备的货箱。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100还包括驱动装置30,驱动装置30可以驱动导流罩20运动,这样可以带动导流罩20相对驾驶室10的顶部升降。具体来说,驱动装置30设置于驾驶室10的顶部和导流罩20的后侧之间,即导流罩20可以固定设置在驾驶室10的顶部,导流罩20设置在驱动装置30的上方,这样驱动装置30就可以以驾驶室10的顶部为支点驱动导流罩20转动。
其中,驱动装置30包括:驱动件31、第一齿部32和第二齿部(图中未示出),驱动件31设置于驾驶室10的顶部且轴端设置有第一齿部32,第一齿部32和第二齿部啮合,第二齿部设置于导流罩20的后侧,驱动件31通过第一齿部32和第二齿部驱动导流罩20的后侧相对驾驶室10的顶部升降。
也就是说,驱动件31具有轴部,例如,驱动件31的两个轴部均设置有第一齿部32,导流罩20的后侧具有两个与第一齿部32可以配合传动的第二齿部,这样,由于导流罩 20的前侧与驾驶室10为可转动的安装方式,由此,通过对导流罩20的后侧施加向上或向下的力,就可以使得导流罩20的后侧以前侧为中心转动,即实现了导流罩20相对驾驶室10的顶部升降动作。
另外,本驱动装置30通过第一齿部32和第二齿部的啮合来实现导流罩20的升降,这种通过齿轮啮合的无级调节方式,可以使得导流罩20匹配更多不同高度的货箱。需要说明是,该驱动装置30可以为手动驱动装置、也可以为液压驱动装置,还可以为电力驱动装置。
在调整好导流罩20的位置后,需要将导流罩20固定,以使得车辆100在行驶时,导流罩20可以相对驾驶室10静止,以保证车辆100安全行驶,故本实用新型的车辆100 还包括第一锁紧件40,第一锁紧件40设置于驾驶室10和导流罩20之间,以选择性地将导流罩20锁紧在驾驶室10的顶部。这样在每次调整好导流罩20的位置后,就可以通过第一锁紧件40将导流罩20的位置进行固定。其中,第一锁紧件40可以为螺纹件,通过螺纹件的紧固连接来实现导流罩20的固定,第一锁紧件40还可以为其他具有锁紧功能的装置。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锁紧件40即可以进行锁紧动作,还可松动,从而可以实现导流罩20的不同高度调节。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在驾驶室10的顶部设置导流罩20和驱动装置30,其中驱动装置30可以通过第一齿部32和第二齿部的啮合,以无级调节的方式驱动导流罩20运动,以使得导流罩20与车辆100的货箱高度达到最佳匹配位置,从而降低车辆100在行驶过程中的阻力,进而可以降低车辆100的油耗。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车辆100中,如图1和图2所示,驾驶室10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座11,驱动件31包括:调节杆311和旋转杆312,调节杆311可转动地设置于固定座 11,第一齿部32设置于调节杆311,旋转杆312与调节杆311相连接且至少一部分设置为用于手持的手持部。其中,调节杆311即为驱动件31的轴,两个第一齿部32可以焊接在调节杆311的两末端,以与导流罩20后侧的第二齿部啮合,调节杆311和旋转杆 312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这样,当驾驶员通过手持旋转杆312的手持部,并且转动旋转杆312时,就可以使得调节杆311随着旋转杆312的转动而转动,从而实现第一齿部32和第二齿部啮合传动,进而实现导流罩20的转动。
具体地,如图2所示,固定座11包括:支撑部111、固定部112和轴承113,支撑部111固定在驾驶室10的顶部,固定部112连接于支撑部111,轴承113设置于固定部 112和调节杆311之间,固定部112的中部设置有圆筒114,轴承113设置于圆筒114 内部。
支撑部111位凹槽型,凹槽型的底边,即支撑部111的底边,与驾驶室10的顶部固定连接,例如,可以通过焊接或者螺纹件将支撑部111与驾驶室10顶部固定连接。固定部112与凹槽型支撑部111的两个侧边的上端连接,这样固定部112与支撑部111就形成一个镂空的长方体,从而使得支撑部111的结构更加稳定。同时,固定部112也为轴承113和圆筒114的设置提供了安装空间,圆筒114以旋转杆312为对称轴对称焊接在固定部112上,轴承113的外侧与圆筒114内部固定连接,圆筒114的外部与固定部 112固定连接,轴承113的内侧与调节杆311固定连接,调节杆311与旋转杆312固定连接,这样,通过转动旋转杆312就能带动调节杆311和轴承113的内侧转动,以及带动调节杆311上的齿轮转动。
其中,轴承113可以对调节杆311的转动起到支撑作用,保证其回转精度,还可以避免调节杆311在转动过程的磨损。圆筒114的设置可以对轴承113起保护作用,可以保证轴承113不受外部环境干扰,从而可以提高轴承113的使用寿命。
更具体地,如图2所示,固定座11还包括:圆弧部115,圆弧部115连接于支撑部111,而且设置有沿圆弧部115周向延伸的旋转孔1151,调节杆311穿设旋转孔1151 且相对旋转孔1151可转动。圆弧部115可以由钢板折弯而成,截面呈扇形,圆弧部115 的两个自由端分别与支撑部111的两个侧边上端连接,这样圆弧部115与固定部112就形成旋转孔1151,由于调节杆311与轴承113内侧固定连接,轴承113外侧与固定部 112固定,而且轴承113位于旋转孔1151的内部,轴承113的内侧相对轴承113的外侧可以转动,故旋转杆312穿设于旋转孔1151,而且相对于旋转孔1151可转动。
另外,圆弧部115设有长条形开孔,开孔的长度贯穿整个扇形面,开孔的宽度大于旋转杆312的外直径,由此,与调节杆311连接的旋转杆312就可以穿设于长条形开孔,且旋转杆312至少一部分穿过圆弧部115的弧面,这样可以为操作旋转杆312预留操作空间。这样圆弧部115的设置,就可以为旋转杆312的转动提供了运动轨道,以保证旋转杆312仅在圆弧部115所在弧线方向转动,避免在转动时产生轴向移动,从而使得调节杆311平稳转动。
在通过旋转杆312对导流罩20的位置进行调节后,需要将导流罩20进行固定,故在旋转杆312和圆弧部115之间设置有第二锁紧件50,旋转杆312伸出圆弧部115的部分设置有螺纹,第二锁紧件50配合于螺纹处。其中,第二锁紧件50可以是螺帽,另外,可以理解的是,圆弧部115长条形开孔的宽度应小于螺帽的直径,这样在确定好旋转杆 312的位置后,通过将螺帽与旋转杆312上的螺纹配合,以此通过螺纹与螺帽的紧固连接来实现旋转杆312与圆弧部115的固定。这样在第一锁紧件40的基础上,设置的第二锁紧件50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而且锁紧牢固。
详细地,如图2所示,圆弧部115所对应的圆心角大于180°,旋转杆312的旋转中心高于旋转孔1151的端部。这样以便旋转杆312能够转动更大的角度,从而带动导流罩20调节更大的高度。
另外,第一齿部32与旋转杆312的半径关系应满足:旋转杆312从圆弧部115上的长条形开孔的一侧旋转到另一侧时,导流罩20应从所要求的最高高度调节到最低高度或从最低高度调节到最高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固定座11至少为两个且在横向方向上间隔设置。通过设置两个固定座11,可以使得导流罩20在升降过程中更加平稳,同时,两个固定座11 也可以保证导流罩20在调整好高度后可以稳定地与驾驶室10的顶部固定连接,以保证导流罩20在车辆100行驶过程中降低气流阻力。
如图1所示,第一齿部32为两个,而且分别设置于调节杆311的轴向两端,第二齿部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导流罩20的横向两端处。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齿部32为两个,而且设置在调节杆311的轴向两端,可以使得以较小的力驱动导流罩20转动,两个第一齿部32还可以保证导流罩20平稳升降。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导流罩20的下部设置有调节座21,驾驶室10的顶部设置有支撑座12,调节座21设置有第二齿部,调节座21设置于支撑座12内,第一锁紧件40设置于调节座21和支撑座12之间,以选择性地锁紧调节座21和支撑座12。
其中,调节座21可以由钢板折弯而成,其截面呈U形,调节座21的敞开侧可以朝向前侧,第二齿部可以设置在U形调节座21的内侧,支撑座12也可以由由钢板折弯而成,其截面呈U形,支撑座12的敞开侧也朝向前侧,而且支撑座12的敞开口截面积大于调节座21敞开口的截面面积,这样调节座21就可以在支撑座12内部进行滑动,同时支撑座12也为调节座21的运动提供了运动轨道,避免调节座21产生横向移动,即可以使得调节座21可以平稳地调节导流罩20的高度。
具体地,如图1所示,调节座21和支撑座12均包括:第一板部13和两个第二板部14,两个第二板部14垂直设置于第一板部13的相对侧,调节座21的至少一部分伸入支撑座12内。由此,调节座21和支撑座12分别通过第一板部13和两个第二板部14 形成两个开口朝向前侧的凹槽,这样即增加了调节座21和支撑座12的结构强度,又可以减轻调节座21和支撑座12的质量,从而减小对驾驶室10的压力。
另外,第一齿部32相对第二齿部设置在前侧,这样通过第一齿部32和第二齿部的啮合传动就可以实现导流罩20的升降动作,导流罩20可以在升降过程中的任何一位置停止,然后通过第一锁紧件40将调解座与固定座11固定连,这样就实现导流罩20高度的调节。
更具体地,调节座21设置有螺纹孔,支撑座12设置有竖向延伸的滑动孔121,第一锁紧件40穿过滑动孔121与螺纹孔配合。其中,第一锁紧件40可以为螺栓,滑动孔 121的宽度大于调节座21螺纹孔外直径尺寸,小于安装在调节座21上螺栓头部的尺寸。这样在导流罩20位置确定后,就可以通过旋转螺栓,通过螺栓与螺纹孔配合,使得调节座21与支撑座12固定连接,即实现了导流罩20的高度调节。当需要重新对导流罩 20的高度进行调节时,即可以将螺栓进行松动,这样调节座21与支撑座12就可以发生相对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当导流罩20位于最低高度时,调节座21的螺纹孔的最低点与支撑座12的滑动孔121最低水平线高度一致。如图2和图4 所示,当导流罩20位于最高高度时调节座21的螺纹孔的最高点与支撑座12的滑动孔 121的最高水平线高度一致,这样导流罩20调节的弧长就等于支撑座12的滑动孔121 的弧长减去调节座21螺纹孔直径的长度。另外,第一齿部32的设计的长度要大于或等于支撑座12滑动孔121的弧长减去调节座21螺纹孔直径的长度即为导流罩20调节的弧长。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驾驶室10的顶部设置有在横向方向相对设置的侧板15,导流罩20包括:顶罩22和在横向方向间隔设置的侧罩23,侧板15与侧罩23对应设置,以遮挡侧罩23和驾驶室10的顶部之间的间隙。可以理解的是,当导流罩20升起后,导流罩20的两侧与驾驶室10的顶部存在空隙,而通过设置侧板15,可以使得侧板15与侧罩23的配合将空隙遮掩,这样可以增加导流效率。
详细地,如图1所示,侧板15上设置有加强件151,加强件151在纵向上延伸。加强件151可以增加侧板15的结构强度。
更详细地,如图2所示,驾驶室10的顶部设置有铰接座17和支撑座12,铰接座17 位于支撑座12的前侧,导流罩20的前侧铰接在铰接座17上,加强件151的前侧和侧板15的前侧与铰接座17固定连接,加强件151的后侧和侧板15的后侧与支撑座12固定连接。
具体来说,如图1和图2所示,侧板15位于导流罩20内侧,其上有加强件151,前后端有固定孔,驾驶室10顶部位于固定座11的前侧还设置支架座。加强件151位于侧板15的内侧,前后两端有孔,一方面,螺栓穿过侧板15前端的固定孔和加强件151 前端的固定孔固定在铰接座17上,另一方面,螺栓穿过侧板15后端的固定孔和加强件 151后端的固定孔固定在连接板16上面,连接板16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座12上,由于铰接座17和支撑座12都固定在驾驶室10上,同时,加强件151紧贴侧板15,加强了侧板15的强度,这样侧板15就牢固地固定在驾驶室10上。当导流罩20向上升起,侧板15能够有效填补导流罩20与驾驶室10顶部产生的间隙,使气流顺利通过,从而减小风阻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齿部32为齿轮,第二齿部为齿条。由于调节杆311为圆柱体,调节座21大体为长方体,故可以根据其结构特征,将位于调节杆311上的第一齿部32设置为齿轮,将位于调节座21上的第二齿部设置为齿条,由此通过齿轮与齿条的啮合传动,就可以将调节杆311的转动转化为调节座21上下方向上的移动,进而实现导流罩20的升降动作。
如图1所示,导流罩20还包括前凸起24和后凸起25,前凸起24相对于后凸起25 位于其前侧。导流罩20前部可以通过导流罩20前凸起24上的安装孔用螺栓安装在铰链171上,铰链171固定在铰接座17上,铰接座17固定在驾驶室10上。导流罩20后部有导流罩20后凸起25,调节座21可以通过导流罩20后凸起25上的安装孔用螺栓连接在导流罩20。由此,前凸起24的设置可以使得导流罩20的前部与驾驶室10连接,后凸起25的设置可以便于在导流罩20的后部设置调节座21。
下面具体介绍导流罩20的使用方式:
当导流罩20需要调节高度时,依次松开安装在调节座21上的螺栓和调节杆311上的螺帽,然后手握调节杆311旋转,把导流罩20调节到与货箱配合合适的高度后,依次紧固安装在调节座21上的螺栓和调节杆311上的螺栓,这样导流罩20被固定在驾驶室10顶部上,同时,驱动装置30自身也被固定。当车辆100向前行驶时,导流罩20 与驾驶室10产生的间隙被侧板15遮掩,顺利导出气流,避免产生紊流,从而有效降低了风阻和车辆100行驶油耗。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5)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驾驶室;
导流罩,所述导流罩设置于所述驾驶室的顶部且前侧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驾驶室的顶部;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驾驶室的顶部和所述导流罩的后侧之间,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件、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驾驶室的顶部且轴端设置有所述第一齿部,所述第一齿部和所述第二齿部啮合,所述第二齿部固定设置于所述导流罩的后侧,所述驱动件通过所述第一齿部和所述第二齿部驱动所述导流罩的后侧相对所述驾驶室的顶部升降;
第一锁紧件,所述第一锁紧件设置于所述驾驶室和所述导流罩之间,以选择性地将所述导流罩锁紧在所述驾驶室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座,所述驱动件包括:调节杆和旋转杆,所述调节杆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座,所述第一齿部设置于所述调节杆,所述旋转杆与所述调节杆相连接且至少一部分设置为用于手持的手持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括:支撑部、固定部和轴承,所述支撑部固定在所述驾驶室的顶部,所述固定部连接于所述支撑部,所述轴承设置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调节杆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还包括:圆弧部,所述圆弧部连接于所述支撑部且设置有沿所述圆弧部周向延伸的旋转孔,所述旋转杆穿设所述旋转孔且相对所述旋转孔可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杆和所述圆弧部之间设置有第二锁紧件,所述旋转杆伸出所述圆弧部的部分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二锁紧件配合于所述螺纹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部所对应的圆心角大于180°,所述旋转杆的旋转中心高于所述旋转孔的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至少为两个且在横向方向上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部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旋转杆的轴向两端,所述第二齿部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导流罩的横向两端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的下部设置有调节座,所述驾驶室的顶部设置有支撑座,所述调节座设置有所述第二齿部,所述调节座设置于所述支撑座内,所述第一锁紧件设置于所述调节座和所述支撑座之间,以选择性地锁紧所述调节座和所述支撑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座设置有螺纹孔,所述支撑座设置有竖向延伸的滑动孔,所述第一锁紧件穿过所述滑动孔与所述螺纹孔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座和所述支撑座均包括:第一板部和两个第二板部,两个所述第二板部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板部的相对侧,所述调节座的至少一部分伸入所述支撑座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的顶部设置有在横向方向相对设置的侧板,所述导流罩包括:顶罩和在横向方向间隔设置的侧罩,所述侧板与所述侧罩对应设置,以遮挡所述侧罩和所述驾驶室的顶部之间的间隙。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上设置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在纵向上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的顶部设置有铰接座和支撑座,所述铰接座位于所述支撑座的前侧,所述导流罩的前侧铰接在所述铰接座上,所述加强件的前侧和所述侧板的前侧与所述铰接座固定连接,所述加强件的后侧和所述侧板的后侧与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部为齿轮,所述第二齿部为齿条。
CN202021318271.9U 2020-07-07 2020-07-07 车辆 Active CN2129508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18271.9U CN212950878U (zh) 2020-07-07 2020-07-07 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18271.9U CN212950878U (zh) 2020-07-07 2020-07-07 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50878U true CN212950878U (zh) 2021-04-13

Family

ID=75390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18271.9U Active CN212950878U (zh) 2020-07-07 2020-07-07 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508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87631A (zh) * 2022-05-09 2022-09-02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高度调节装置和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87631A (zh) * 2022-05-09 2022-09-02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高度调节装置和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950878U (zh) 车辆
US7914066B2 (en) Rear door structure
CN111976822B (zh) 一种转向管柱滚轮式倾角手柄锁紧装置
US8707623B2 (en) Window regulator assembly including a mechanism for securing a lift arm to a drive mechanism
CN214770022U (zh) 一种基于汽车制造零部件焊接定位机构
CN218558642U (zh) 旋转座椅安装总成及车辆
CN115158438B (zh) 一种可调节角度的转向柱及汽车
CN214930034U (zh) 转向管柱及车辆
CN113911218A (zh) 一种可电动调节高度的商用车顶导流罩总成及其升降方法
CN214527819U (zh) 一种用于起重设备的配重总成及起重设备
CN2685188Y (zh) 可调节高度、角度的转向操纵机构
CN213035889U (zh) 用于车辆的管柱总成和车辆
CN210970752U (zh) 座椅旋转调节机构及包括其的汽车座椅
CN210175003U (zh) 车辆的导流组件和车辆
CN210257958U (zh) 汽车顶盖的顶升结构以及车辆
CN214165115U (zh) 一种车用可调转向管柱
CN214450067U (zh) 一种拆装轮胎装置
CN101528532B (zh) 车内部件安装结构
CN115158377B (zh) 一种高速列车抗横风方法及可翻转车翼
CN219856760U (zh) 汽车天窗起翘装置
CN217804424U (zh) 汽车座椅用前段激光焊接支架
CN213862431U (zh) 一种结构强度高的汽车后地板总成
CN208036431U (zh) 发动机盖锁钩加强板
CN220905125U (zh) 翼子板安装支架结构及汽车
CN213829699U (zh) 进料斗装置和搅拌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