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37477U - 一种新型的纺车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的纺车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37477U
CN212937477U CN202021935553.3U CN202021935553U CN212937477U CN 212937477 U CN212937477 U CN 212937477U CN 202021935553 U CN202021935553 U CN 202021935553U CN 212937477 U CN212937477 U CN 2129374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main body
pawl
vertical arm
driv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3555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中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93555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374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374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374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纺车轮,其包括右侧设有竿安装脚的主体,主体后侧转动设置有摇柄,摇柄连接有沿前后方向布置在主体内的驱动轴,驱动轴通过传动机构连接有沿上下方向布置的转轴,转轴的上端设有随其一起转动的绕线筒;主体上端设有由与驱动轴的旋转联动的摆动机构驱动上下往复升降的收线导盘;收线导盘的上端左右侧分别设有与竿安装脚设在同一平面的第一立臂和第二立臂;第一立臂和第二立臂的上端分别设有连接部和导线轮,连接部和导线轮之间设置有线挡。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绕线筒设在转轴上,收线导盘设在主体外且不饶主体转动,第一立臂、第二立臂和竿安装脚设置在同一平面上,使得在放线的过程中无需使用者调位,方便放线钓鱼。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的纺车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具用品之捲线器领域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的钓鱼用纺车轮。
背景技术
纺车轮(又名纺车鱼轮)是一种固定在抛竿手柄的下方的钓具,是构成抛竿钓组的主要部件。纺车轮主要包括主体、竿安装脚、设于主体一侧的摇柄、收线导盘以及绕线筒;收线导盘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立臂和第二立臂,第一立臂上设置有连接部,第二立臂上设置有导线轮,连接部和导线轮之间设置有线挡;现有的纺车轮是将绕线筒固设在主体上,将收线导盘转动设置在主体上,且收线导盘由摇柄带动旋转;现有的纺车轮在放线时在将线挡立起来的同时需要将操作人员手抵住收线导盘,使得第一立臂、第二立臂和竿安装脚保持在同一平面上,这样的纺车轮在放线时需要使用者调位不便于使用,且容易伤到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的纺车轮,该纺车轮通过将绕线筒转动设置在主体上,收线导盘设置在主体外且不饶主体转动,第一立臂、第二立臂和竿安装脚设置在同一平面上,使得在放线的过程中无需使用者调位,方便放线钓鱼而且使用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的纺车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右侧设置有竿安装脚,所述主体后侧转动设置有摇柄,所述主体上端设置有绕线筒,所述主体上端还设置有收线导盘,所述收线导盘的上端左右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立臂和第二立臂,所述绕线筒位于所述第一立臂和所述第二立臂之间,所述第一立臂的上端设置有连接部,所述第二立臂的上端设置有导线轮,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导线轮之间设置有线挡;其中,所述摇柄连接有沿前后方向布置在所述主体内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连接有沿上下方向分布的转轴,所述驱动轴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所述转轴转动,所述绕线筒设置在所述转轴的上端,并且所述绕线筒随所述转轴一起转动;所述驱动轴通过摆动机构驱动所述收线导盘相对所述绕线筒做上下升降的往复运动;所述第一立臂、第二立臂和所述竿安装脚设置在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的上端凸起形成有凸台,所述凸台内设置有供所述转轴穿过的通孔,所述凸台的外周前后壁上沿上下方向均设置有滑槽,所述收线导盘的内壁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槽内;所述驱动轴上设置有若干个凸轮,每个所述凸轮的外周顶部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上端与所述连接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凸轮设置有两个,一个所述凸轮设置在前侧的所述连接杆的正下方,另一个所述凸轮设置在后侧的所述连接杆的正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推杆外套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抵接所述连接杆,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抵接所述主体的上端面。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驱动轴上的第一锥齿轮以及设置在所述转轴的下端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轴线与所述第二锥齿轮的轴线相垂直,所述第一锥齿轮的齿数多于所述第二锥齿轮的齿数。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轴上设置有第四轮,所述第四轮上铰接有第二棘爪,所述第二棘爪的中部与所述第四轮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一锥齿轮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棘爪相匹配的第二棘轮内齿。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的上端设置有第三轮,所述第三轮上铰接有第一棘爪,所述第一棘爪的中部与所述第三轮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绕线筒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棘爪相匹配的第一棘轮。
进一步的,所述线挡倾斜设置,所述线挡与所述连接部的连接位置低于所述线挡与所述导线轮的连接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轴上还设置有第三棘轮,所述主体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棘轮相匹配的第三棘爪,所述第三棘爪一端铰接在所述主体上,所述第三棘爪的另一端连接有带动所述第三棘爪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三棘轮的拨片。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按扣,所述按扣与所述拨片远离所述第三棘爪的一端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绕线筒设置在转轴的上端,并且绕线筒能够随转轴一起旋转,因此在绕线的过程中,通过旋转摇柄带动驱动轴旋转,使得转轴朝绕线方向转动,从而使得绕线筒朝绕线方向转动将鱼线卷到绕线筒的外周上;在整个绕线的过程中,收线导盘在摆动机构的驱动下沿上下方向往复升降,从而使得鱼线卷在绕线筒的外周的上下不同位置,绕卷更多的鱼线;同时通过将第一立臂、第二立臂和竿安装脚设置在同一平面上,并且收线导盘不会绕着主体转动,因此在放线的过程中无需使用者调位,方便放线钓鱼;本实用新型在绕线和放线的过程中,收线导盘无法转动不会打到使用者的手,进一步提高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纺车轮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部分剖视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纺车轮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纺车轮的第三种实施例中第一棘爪和第一棘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纺车轮的第五种实施例中包含有第三棘爪、第三棘轮和拨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主体、110竿安装脚、120凸台、121滑槽、130第三棘爪、140拨片、150按扣;
200摇柄、210驱动轴、230第三棘爪;
300绕线筒、310转轴、320第三轮、321第一棘爪、322第一弹簧、330第一棘轮;
400收线导盘、410第一立臂、411连接部、420第二立臂、421导线轮、430连接杆;
500线挡;
610凸轮、620推杆、630第三弹簧、640风琴防护罩;
710第一锥齿轮、720第二锥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等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的纺车轮,包括主体100,主体100的右侧设置有竿安装脚110,主体100后侧转动设置有摇柄200,主体100上端设置有绕线筒300,主体100上端还设置有收线导盘400,收线导盘400的上端左右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立臂410和第二立臂420,绕线筒300位于第一立臂410和第二立臂420之间,第一立臂410的上端设置有连接部411,第二立臂420的上端设置有导线轮421,连接部411和导线轮421之间设置有线挡500,线挡500可旋转放倒或立起来;其中,摇柄200连接有沿前后方向布置在主体100内的驱动轴210,驱动轴210连接有沿上下方向分布的转轴310,驱动轴210通过传动机构驱动转轴310转动,绕线筒300设置在转轴310的上端,并且绕线筒300随转轴310一起转动;驱动轴210通过摆动机构驱动收线导盘400相对绕线筒300做上下升降的往复运动;第一立臂410、第二立臂420和竿安装脚110设置在同一平面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绕线筒300设置在转轴310的上端,并且绕线筒300能够随转轴310一起旋转,因此在绕线的过程中,通过旋转摇柄200带动驱动轴210旋转,使得转轴310朝绕线方向转动,从而使得绕线筒300朝绕线方向转动将鱼线卷到绕线筒300的外周上;在整个绕线的过程中,收线导盘400在摆动机构的驱动下沿上下方向往复升降,从而使得鱼线卷在绕线筒300的外周的上下不同位置上,绕卷更多的鱼线;通过将第一立臂410、第二立臂420和竿安装脚110设置在同一平面上,并且收线导盘400不会绕着主体100转动,因此在放线的过程中无需使用者调位,方便放线钓鱼;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绕线和放线的过程中,收线导盘400无法转动不会打到使用者的手,进一步提高使用安全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竿安装脚110与鱼竿连接,从而使得本纺车轮与鱼竿连接成一体,随后将绕线筒300上的鱼线的一端拉出并与鱼钩连接,放线时,将线挡500立起来,抛出鱼饵,在鱼饵的惯性作用下将鱼线从绕线筒300上排出;放线完成后,将线挡500放倒,鱼线被线挡500和导线轮421限制住不会接着排线,当有鱼上钩时,鱼不会拖着鱼线接着放线;当需要绕线时,转动摇柄200带动绕线筒300旋转,使得鱼线在经过导线轮421和线挡500的导向后绕在绕线筒300的外周上。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主体100的上端凸起形成有凸台120,凸台120内设置有供转轴310穿过的通孔,凸台120的外周前后壁上沿上下方向均设置有滑槽121,收线导盘400的内壁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杆430,连接杆430的另一端滑动连接在滑槽121内;驱动轴210上设置有若干个凸轮610,每个凸轮610的外周顶部设置有推杆620,推杆620的上端与连接杆430连接。通过在收线导盘400的内壁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连接杆430,两个连接杆430均滑动连接在对应的滑槽121内,使得收线导盘400在摆动机构的驱动下平稳的沿着滑槽121上下往复升降,确保在绕线的过程中鱼线绕卷在绕线筒300的外周的上下不同位置上。通过在凸轮610的外周顶部设置有推杆620,推杆620在绕线筒300的下压作用下始终与凸轮610的外周顶部抵接,凸轮610在驱动轴210的带动下绕轴心旋转时使得推杆620上下升降,从而使得收线导盘400在绕线的过程中相对绕线筒300做上下升降的往复运动;由于转动摇柄200时,驱动轴210和转轴310同时转动,因此绕线筒300的旋转绕线动作和收线导盘400的上下往复升降动作基本保持同步,从而使得在绕线的过程中鱼线绕卷在绕线筒300的外周的上下不同位置上。进一步的,根据实际的需要,在凸台120的外周前后左右四个侧壁上沿上下方向均设置有滑槽121,收线导盘400的内壁的前后左右四侧分别设置有一端滑动连接在滑槽121内的连接杆430,也能起到类似的技术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摆动机构的具体结构不仅限于上述结构,根据实际的需要可以在驱动轴210背离摇柄200的一端端面设置有圆轮,摆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圆轮的侧壁偏心处的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上端铰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上端与前侧的连接杆430相铰接。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凸轮610设置有两个,一个凸轮610设置在前侧的连接杆的正下方,另一个凸轮610设置在后侧的连接杆的正下方。这样设置,在驱动轴210转动的过程中,两个凸轮610分别通过对应的推杆620带动前侧和后侧的连接杆430同步上下往复升降,使得收线导盘400平稳顺畅的沿着滑槽121上下往复升降。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推杆620外套接有第三弹簧630,第三弹簧630的一端抵接连接杆430,第三弹簧630的另一端抵接主体100的上端面。推杆620在推动连接杆430上升,进而带动收线导盘400沿着滑槽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第三弹簧630被拉伸;当推杆620的下端从凸轮610的最高点逐渐过渡到凸轮610的最低点位置时,第三弹簧630弹性复位,带动连接杆430和推杆620下降,使得推杆620的下端始终与凸轮610的外周顶部抵接,确保能够带动收线导盘400沿着滑槽121上下往复升降。
优选的,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中,由于主体100上设置有供推杆620穿过的通孔,为了避免在钓鱼时,水从推杆620与主体100的连接处渗入主体100的内部,在收线导盘400的下端外边缘与主体100的上端之间设置有风琴防护罩640,风琴防护罩640可以随着收线导盘400上下伸缩,也可以避免水进入到推杆620与主体100的连接处。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驱动轴210上的第一锥齿轮710以及设置在转轴310的下端的第二锥齿轮720,第一锥齿轮710的轴线与第二锥齿轮720的轴线相垂直,第一锥齿轮710的齿数多于第二锥齿轮720的齿数。通过将第一锥齿轮710的轴线和第二锥齿轮720的轴线设置成相互垂直,从而使得驱动轴210上的扭矩可以更好的传递到转轴310上,确保只需较小的力即可转动摇柄200,进而带动驱动轴210和转轴310转动,操作更加省力;通过将第一锥齿轮710的齿数设置的比第二锥齿轮720的尺寸多,使得驱动轴210旋转一圈时,转轴310的旋转多圈,从而使得收线导盘400上下升降一次的同时,绕线筒300旋转多圈,使得鱼线能够较为均匀的绕在绕线筒的外周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对第一锥齿轮710和第二锥齿轮720的传动比做具体的限定,可以根据绕线筒300的尺寸,设计第一锥齿轮710和第二锥齿轮720的传动比进行匹配,使得鱼线可以更均匀整齐的绕卷在绕线筒300上。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线挡500倾斜设置,线挡500与连接部411的连接位置低于线挡500与导线轮421的连接位置。通过将线挡500设置倾斜设置,便于将卷在绕线筒300上的鱼线一端更好的导出并绕在导线轮421,可以起到更好的导线作用,以便绕线或放线。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例中,转轴310的上端设置有第三轮320,第三轮320上铰接有第一棘爪321,第一棘爪321的中部与第三轮320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322;绕线筒300内设置有与第一棘爪321相匹配的第一棘轮330。这种设置,第一棘爪321卡在第一棘轮330的内齿内,当转动摇柄200进行绕线时,驱动轴210带动转轴310转动,转轴310上的第一棘爪321卡接在第一棘轮330的内齿上,从而带动绕线筒300转动进行绕线;当撤去施加在摇柄200的力时,尽管绕线筒300能够依靠惯性接着旋转,但是第一棘轮330的内齿无法通过第一棘爪321带动转轴310转动,从而使得在撤去施加在摇柄200的力时,摇柄200停止转动,避免摇柄200在撤去施加在其上的力后接着转动击打到使用者,进一步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可以理解的是,本结构与自行车飞轮结构相似,采用相同的工作原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驱动轴210上设置有第四轮,第四轮上铰接有第二棘爪,第二棘爪的中部与第四轮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第一锥齿轮710内设置有与第二棘爪相匹配的第二棘轮内齿。这种设置,第二棘爪卡在第二棘轮内齿内,当转动摇柄200进行绕线时,驱动轴210上的第二棘爪卡接在第二棘轮内齿上,带动转轴310转动,从而带动绕线筒300转动进行绕线;当撤去施加在摇柄200的力时,尽管绕线筒300能够依靠惯性接着旋转,但是第二棘轮内齿无法通过第二棘爪带动驱动轴210转动,从而使得在撤去施加在摇柄200的力时,摇柄200停止转动,避免摇柄200在撤去施加在其上的力后接着转动击打到使用者,进一步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驱动轴210上还设置有第三棘轮230,主体100内设置有与第三棘轮230相匹配的第三棘爪130,第三棘爪130一端铰接在主体100上,第三棘爪130的另一端连接有带动第三棘爪130靠近或远离第三棘轮230的拨片140。当第三棘爪130与第三棘轮230咬合且拨片140锁紧时,绕线筒300只能单向旋转即只能绕线不能放线,当有鱼上钩时,方便拖拽。
如图5所示,进一步的,为方便操作,主体100的外表面设置有按扣150,按扣150与拨片140远离第三棘爪130的一端相连接。这样设置,只需按压按扣150就能控制第三棘爪130打开或咬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的纺车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右侧设置有竿安装脚,所述主体后侧转动设置有摇柄,所述主体上端设置有绕线筒,所述主体上端还设置有收线导盘,所述收线导盘的上端左右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立臂和第二立臂,所述绕线筒位于所述第一立臂和所述第二立臂之间,所述第一立臂的上端设置有连接部,所述第二立臂的上端设置有导线轮,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导线轮之间设置有线挡;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柄连接有沿前后方向布置在所述主体内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连接有沿上下方向分布的转轴,所述驱动轴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所述转轴转动,所述绕线筒设置在所述转轴的上端,并且所述绕线筒随所述转轴一起转动;所述驱动轴通过摆动机构驱动所述收线导盘相对所述绕线筒做上下升降的往复运动;所述第一立臂、第二立臂和所述竿安装脚设置在同一平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纺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上端凸起形成有凸台,所述凸台内设置有供所述转轴穿过的通孔,所述凸台的外周前后壁上沿上下方向均设置有滑槽,所述收线导盘的内壁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槽内;所述驱动轴上设置有若干个凸轮,每个所述凸轮的外周顶部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上端与所述连接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纺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设置有两个,一个所述凸轮设置在前侧的所述连接杆的正下方,另一个所述凸轮设置在后侧的所述连接杆的正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纺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外套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抵接所述连接杆,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抵接所述主体的上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纺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驱动轴上的第一锥齿轮以及设置在所述转轴的下端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轴线与所述第二锥齿轮的轴线相垂直,所述第一锥齿轮的齿数多于所述第二锥齿轮的齿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纺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上设置有第四轮,所述第四轮上铰接有第二棘爪,所述第二棘爪的中部与所述第四轮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一锥齿轮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棘爪相匹配的第二棘轮内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纺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上端设置有第三轮,所述第三轮上铰接有第一棘爪,所述第一棘爪的中部与所述第三轮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绕线筒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棘爪相匹配的第一棘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纺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挡倾斜设置,所述线挡与所述连接部的连接位置低于所述线挡与所述导线轮的连接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纺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上还设置有第三棘轮,所述主体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棘轮相匹配的第三棘爪,所述第三棘爪一端铰接在所述主体上,所述第三棘爪的另一端连接有带动所述第三棘爪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三棘轮的拨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纺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按扣,所述按扣与所述拨片远离所述第三棘爪的一端相连接。
CN202021935553.3U 2020-09-08 2020-09-08 一种新型的纺车轮 Active CN2129374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35553.3U CN212937477U (zh) 2020-09-08 2020-09-08 一种新型的纺车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35553.3U CN212937477U (zh) 2020-09-08 2020-09-08 一种新型的纺车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37477U true CN212937477U (zh) 2021-04-13

Family

ID=75365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35553.3U Active CN212937477U (zh) 2020-09-08 2020-09-08 一种新型的纺车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374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60558B (zh) 钓鱼用盘簧收线放线器
CN212937477U (zh) 一种新型的纺车轮
JP5672506B2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CN210193042U (zh) 一种棉纺织品用丝线收卷装置
US3126167A (en) Kiyomi ide
US2115636A (en) Winding of twine spools
US3036788A (en) Line pick-up for a spinning reel
CN217771205U (zh) 一种渔线轮缠线器
US3370806A (en) Fishing reel
CN220318127U (zh) 一种缝纫机绕线装置
CN211458584U (zh) 一种鱼竿导眼缠绕机的扯线装置
CN220694198U (zh) 一种钓鱼竿卷线装置
CN114009411B (zh) 一种自动绑线装置和自动绑线方法
CN215287517U (zh) 一种宝塔式纱管
CN106212402B (zh) 一种绑钩器及操作方法
CN106508839A (zh) 绞车式自动转向渔线轮
CN204742278U (zh) 一种可自动收线的鱼坠及具有该鱼坠的渔具
CN218909361U (zh) 一种防线卷惯性机构及牙线棒生产用放线装置
JP3189227U (ja) 電動リール
CN109619054B (zh) 一种鱼竿
CN217547051U (zh) 一种渔竿线轮用卷筒
CN220431881U (zh) 一种具有防断线结构的绕线机
CN220844929U (zh) 一种棉纱绕线筒
CN214047200U (zh) 一种鱼线轮阻尼机构
JP2014018625A (ja) 物干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