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31093U - 一种防壳程气相热阻的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壳程气相热阻的换热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931093U CN212931093U CN202021042096.5U CN202021042096U CN212931093U CN 212931093 U CN212931093 U CN 212931093U CN 202021042096 U CN202021042096 U CN 202021042096U CN 212931093 U CN212931093 U CN 21293109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ube plate
- upper tube
- plate
- shell
- heat exchang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壳程气相热阻的换热器,包括上管箱、上管板、壳体、多条换热管、折流板、下管板和下管箱,上管板和下管板固定于壳体的两端部;上管箱固定于上管板,下管箱固定于下管板。多条换热管的两端部分别固定于上管板和下管板。上管板底面呈圆弧拱形凸起状,或呈圆锥形凸起状,或呈倾斜平面状。上管板的内部开有排气孔,排气孔的一端连通上管板底面的高位,排气孔的另一端连通至上管板的外侧,且连接有排气管。在需要时,打开排气管,则粘附在上管板底面的气泡依靠自身浮力沿着上管板底面从低位往高位攀爬,最终从排气管排出,避免过多的气泡介质覆盖上管板的底面,进而避免上管板底面局部过热损伤,因此能够延长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壳程气相热阻的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实现化工生产过程中热量交换和传递不可缺少的设备,而管壳式换热器是工业应用最广泛的换热设备。立式管程式换热器在工业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它的投入一般占全部设备投资的30%-40%,物料在管程冷凝的立式管程壳式换热器中占有相当的比重。
换热器包括上管箱、上管板、壳体、多条换热管、下管板和下管箱,上管板和下管板分别固定于壳体的两端部,从而围成壳程空间;上管箱固定于上管板且两者共同围成上管程空间,下管箱固定于下管板且两者共同围成下管程空间;多条换热管的两端部分别固定于上管板和下管板,且分别连通至上管程空间和下管程空间。使用时高温流体从下管箱经过换热管流到上管箱,壳程空间里面充满冷却介质,冷水介质不断从入口进和出口出,冷水介质含有气体夹杂和固体夹杂,会导致气体夹杂和固体夹杂在壳程空间中不断累积,分别堆积在上管板的底面和下管板的顶面。其中气体夹杂会粘附在上管板的底面,然后慢慢不断聚集成大的气泡,如果这些气泡不排出,则会影响上管板底面与冷却介质的换热,降低散热效果,尤其是上管板的底部与换热管的衔接之处,造成局部过热,长此以往过热的位置容易腐蚀损坏,存在安全隐患,缩短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壳程气相热阻的换热器,能够避免上管板底面局部过热,延长换热器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防壳程气相热阻的换热器,包括上管箱、上管板、壳体、多条换热管、折流板、下管板和下管箱,上管板和下管板分别固定于壳体的两端部,从而围成壳程空间;上管箱固定于上管板且两者共同围成上管程空间,下管箱固定于下管板且两者共同围成下管程空间;多条换热管的两端部分别固定于上管板和下管板,且分别连通至上管程空间和下管程空间,折流板固定于换热管的位于壳程空间的节段;上管板底面呈圆弧拱形凸起状,或呈圆锥形凸起状,或呈倾斜平面状;上管板的内部开有排气孔,排气孔的一端连通上管板底面的高位,排气孔的另一端连通至上管板的外侧,且连接有排气管。
优选的,所述排气孔呈L形状。
优选的,所述排气管与所述上管板的侧部相互焊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上管板为一体铸造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防壳程气相热阻的换热器,由于上管板底面呈圆弧拱形凸起状,或呈圆锥形凸起状,或呈倾斜平面状。上管板的内部开有排气孔,排气孔的一端连通上管板底面的高位,排气孔的另一端连通至上管板的外侧,且连接有排气管。因此在需要时,打开排气管,则粘附在上管板底面的气泡依靠自身浮力沿着上管板底面从低位往高位攀爬,最终从排气管排出,避免过多的气泡介质覆盖上管板的底面,进而避免上管板底面局部过热损伤,因此能够延长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的倾斜平面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的拱形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的锥形管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上管板1、排气孔2、排气管5;
换热管6、折流板7、下管板8、壳体9、上管箱10、下管箱1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换热器,如图1所示,包括上管箱10、上管板1、壳体9、多条换热管6、折流板7、下管板8和下管箱11,上管板1和下管板8分别固定于壳体9的两端部,从而围成壳程空间。上管箱10固定于上管板1且两者共同围成上管程空间,下管箱11固定于下管板8且两者共同围成下管程空间。多条换热管6的两端部分别固定于上管板1和下管板8,且分别连通至上管程空间和下管程空间,折流板7固定于换热管6的位于壳程空间的节段。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改进在于,如图1和图2所示,上管板1底面呈倾斜平面状。或如图3所示上管板1底面呈圆弧拱形凸起状,或如图4所示上管板1底面呈圆锥形凸起状。上管板1 的内部开有排气孔2,排气孔2的一端连通上管板1底面的高位,排气孔2的另一端连通至上管板1的外侧,且连接有排气管5,排气管5处于常闭状态。在需要时,打开排气管5,则粘附在上管板1底面的气泡依靠自身浮力沿着上管板1底面从低位往高位攀爬,最终从排气管5排出,避免过多的气泡介质覆盖上管板1的底面,进而避免上管板1底面局部过热损伤,因此能够延长换热器的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换热器在工作过程中,冷却介质不断从入口进和出口出,所增加的排气孔5可视为增多了一个冷却介质出口,即使有部分冷却介质从排气孔5排出,也不影响换热器的正常工作。
本实施例中,排气孔2呈L形状。排气管5与上管板1的侧部相互焊接固定。所述上管板1为一体铸造成型结构。
当上管板1的底面为圆弧拱形凸起或圆锥形凸起结构时,由于气泡是往上管板1的底部圆周侧流动的,排气孔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排气孔2绕上管板1的周测分布,以能够更彻底地多方位排出气泡,数量根据实际需求而定。或者上管板1底面的周缘是一个倾斜的圆,目的在于将流到周缘的气泡集中导向排气孔2。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4)
1.一种防壳程气相热阻的换热器,包括上管箱、上管板、壳体、多条换热管、折流板、下管板和下管箱,上管板和下管板分别固定于壳体的两端部,从而围成壳程空间;上管箱固定于上管板且两者共同围成上管程空间,下管箱固定于下管板且两者共同围成下管程空间;多条换热管的两端部分别固定于上管板和下管板,且分别连通至上管程空间和下管程空间,折流板固定于换热管的位于壳程空间的节段;其特征是:上管板底面呈圆弧拱形凸起状,或呈圆锥形凸起状,或呈倾斜平面状;上管板的内部开有排气孔,排气孔的一端连通上管板底面的高位,排气孔的另一端连通至上管板的外侧,且连接有排气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壳程气相热阻的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排气孔呈L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壳程气相热阻的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排气管与所述上管板的侧部相互焊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壳程气相热阻的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上管板为一体铸造成型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042096.5U CN212931093U (zh) | 2020-06-08 | 2020-06-08 | 一种防壳程气相热阻的换热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042096.5U CN212931093U (zh) | 2020-06-08 | 2020-06-08 | 一种防壳程气相热阻的换热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931093U true CN212931093U (zh) | 2021-04-09 |
Family
ID=75322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042096.5U Active CN212931093U (zh) | 2020-06-08 | 2020-06-08 | 一种防壳程气相热阻的换热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93109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267696A (zh) * | 2023-09-19 | 2023-12-22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一种用于高含尘高温气体的抗磨损废热锅炉 |
-
2020
- 2020-06-08 CN CN202021042096.5U patent/CN21293109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267696A (zh) * | 2023-09-19 | 2023-12-22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一种用于高含尘高温气体的抗磨损废热锅炉 |
CN117267696B (zh) * | 2023-09-19 | 2024-08-06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一种用于高含尘高温气体的抗磨损废热锅炉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38983A (zh) | 一种换热器 | |
CN212931093U (zh) | 一种防壳程气相热阻的换热器 | |
CN101362951B (zh) | 石油焦罐式煅烧炉冷却水套 | |
CN204923960U (zh) | 大型立式高效螺旋折流板换热器 | |
KR101225906B1 (ko) | 중합 반응기 | |
CN212931092U (zh) | 一种防壳程固相热阻的换热器 | |
CN211291121U (zh) | 一种管式冷却器 | |
CN211366978U (zh) | 一种多晶硅还原炉及其尾气管组 | |
CN205383914U (zh) | 一种高纯酸石英列管式换热器 | |
CA2448082C (en) | Pump for transporting a heat exchange medium for a multi-tube reactor | |
CN109612304B (zh) | 一种圆块石墨换热器及方法 | |
CN216385207U (zh) | 一种换热管带有护套管的换热器 | |
CN216790885U (zh) | 冷却筒及处理炉 | |
CN216784478U (zh) | 冷却储料仓及处理炉 | |
CN215162106U (zh) | 流液洞集成管道式水箱冷却系统 | |
CN204787934U (zh) | 真空冷凝冷却器 | |
CN208805086U (zh) | 一种安装进液分布装置的换热器 | |
CN218723318U (zh) | 一种模块化高温换热器 | |
CN105115326A (zh) | 浆液内循环式脱硫塔用浆液降温装置 | |
CN106959039B (zh) | 用于换热器的弧形防冲板及换热器及工作方法 | |
CN201030300Y (zh) | 双壳夹套式反应釜 | |
CN218994063U (zh) | 一种套管可拆式水冷炉栅 | |
CN208155128U (zh) | 一种高效率油水冷却器 | |
CN216385198U (zh) | 一种套管换热器的夹套防固体沉积结构 | |
CN211204981U (zh) | 一种生化系统加热用恒温换热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