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27576U - 一种门体及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门体及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27576U
CN212927576U CN202020592580.9U CN202020592580U CN212927576U CN 212927576 U CN212927576 U CN 212927576U CN 202020592580 U CN202020592580 U CN 202020592580U CN 212927576 U CN212927576 U CN 2129275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handle
shell
door body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9258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春青
杨洪光
刘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9258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275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275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275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门体及制冷设备,该门体包括门壳和门把手组件,该门把手组件包括:固定座,其安装至门壳的内侧空间,且部分伸出门壳;顶杆,其位于门壳的内侧空间并滑动安装至固定座上,且顶杆具有推动端和伸出门壳的顶出端;把手,其位于门壳的外侧且具有握持端和驱动端,驱动端与顶杆的推动端配合,所述把手与所述固定座转动配合;弹性复位件,其用于驱动把手转动复位。本实用新型用于兼顾门体美观性、安全及省力开门的效果,提升产品卖点及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门体及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门体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市场上的例如立式冷柜、冰吧或酒柜等产品中,其门把手可按外置式、隐藏式进行分类,也可以按助力式、非助力式进行分类。
现有制冷设备的门体上经常会设置有助力式门把手,用于解决开门困难的问题,特别是针对安装有磁性门封条的门体,助力式门把手更受欢迎。现有助力式门把手又可以按外置式、隐藏式进行分类。
针对于助力式、外置式门把手,其完全外露于门体外侧,不美观,且容易造成磕碰,特别是将其安装至立式冷柜上进行运输时,需要对门把手组件进行单独保护处理;此外,外置式门把手一般是安装在门壳的侧壁上并延伸至门壳的前壁,这样,使得门体的左右宽度较箱体的左右宽度窄,造成在相同内胆容积下,使得整个箱体的体积大,造成占用空间大;且在门体的左右宽度较箱体左右宽度窄时,对应地箱体的前侧开口也会变小,影响用户取物体验。
针对助力式、隐藏式门把手用户存在无把手抓握的感觉,用户体验性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门体,用于兼顾门体美观性、安全及省力开门的效果,提升产品卖点及用户体验。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门体,其包括门壳和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把手组件包括:固定座,其安装至所述门壳的内侧空间,且部分伸出所述门壳;顶杆,其位于所述门壳的内侧空间并滑动安装至所述固定座上,且所述顶杆具有推动端和伸出所述门壳的顶出端;把手,其位于所述门壳的外侧,且具有握持端和驱动端,所述驱动端与所述推动端配合,且所述把手与所述固定座转动配合;弹性复位件,其用于驱动所述把手转动复位。
如上所述的门体,所述顶杆的推动端伸出所述门壳,且在所述推动端处形成间隔相对的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所述把手的驱动端处形成有相对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柱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且所述第二连接柱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内。
如上所述的门体,所述门把手组件还包括:外罩壳,其位于所述门壳的外侧,用于罩住位于所述把手的驱动端和所述门壳之间的部分。
如上所述的门体,所述外罩壳的相对内侧壁上分别形成有卡扣,所述固定座的伸出所述门壳的部分上形成有与所述卡扣相配合的卡槽。
如上所述的门体,所述固定座上形成有滑槽,且所述顶杆的位于所述推动端和所述顶出端之间的部分上形成有所述滑槽相配合的滑轨。
如上所述的门体,所述门体还包括:转轴,其设置在所述把手上,且所述把手绕所述转轴可转动;所述弹性复位件为扭簧,其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固定座的伸出所述门壳的部分内设置有固定板;所述把手内设置有限位板;所述扭簧的一端钩挂在所述固定板上,且在转动所述把手以打开门体时,所述扭簧的另一端抵靠至所述限位板的朝向所述把手的转动位置的一侧面上。
如上所述的门体,所述固定座上还设置有:限位部,其从所述门壳伸出并向所述把手延伸,用于在所述把手转动复位时抵住所述把手。
如上所述的门体,所述把手包括:把手钣金件,其具有所述驱动端,在所述驱动端处形成有相对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在所述把手钣金件的转动位臵处形成有相对的第一吊耳和第二吊耳;所述顶杆的推动端伸出所述门壳且在所述推动端处形成间隔相对的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转动设臵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二连接柱转动设臵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固定座伸出所述门壳的部分具有相对的侧板,所述相对的侧板上分别形成有其内侧壁与所述第一吊耳和第二吊耳的外圆周面转动接触的半圆柱形凹槽;把手外罩,其与所述把手钣金卡接配合,用于罩住部分所述把手钣金件。
如上所述的门体,所述门把手组件还包括:门壳外罩,其套设所述顶杆的顶出端的外周,且通过所述门壳固定至所述固定座上。
如上所述的门体,所述把手包括把手钣金件,其具有所述驱动端且绕所述转轴转动,在所述驱动端处形成有相对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且在所述把手钣金件的转动位置处形成有通过所述转轴连接的第一吊耳和第二吊耳;所述顶杆的推动端伸出所述门壳且在所述推动端处形成间隔相对的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二连接柱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固定座伸出所述门壳的部分具有相对的侧板,所述相对的侧板上分别形成有其内侧壁与所述第一吊耳和第二吊耳的外圆周面转动接触的半圆柱形凹槽;把手外置,其与所述把手钣金件卡接配合,用于罩住部分所述把手钣金件。
如上所述的门体,所述门把手组件还包括:门壳外罩,其套设所述顶杆的顶出端的外周,且通过所述门壳固定至所述固定座上。
本申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还在于提供一种制冷设备,用于兼顾制冷设备的门体的美观性、制冷设备占用面积小及省力开门的效果,提升产品卖点及用户体验。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制冷设备,其包括门体,所述门体为如上所述的门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固定座和顶杆配合滑动安装且分别安装至门壳的内侧空间,把手与固定座转动配合并且设置在门壳的外侧,使门把手组件半隐藏在门体中,相对于完全外露于门体外侧的外置式门把手组件,在将本申请中门把手组件安装至门体上时,至少部分降低了门把手组件易磕碰的风险,提升安全性,且保留了把手的实际抓握感;(2)顶杆和固定座均位于门壳的内侧空间,使门体左右宽度与箱体左右宽度基本相等,提升了门体的美观性。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门体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门体实施例与门框的剖面图,其中门体未被打开;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门体实施例与门框的剖面图,其中门体被打开;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门体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门体实施例中门把手组件中固定座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门体实施例中门把手组件中顶杆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制冷设备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8为图7中K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00-门把手组件;10-固定座;11-滑槽;12-卡槽;13-顶壁;131第一半圆柱形凹槽;14-底壁;141-第二半圆柱形凹槽;15-固定板;16-限位部;16'-侧壁;17-肋;20-顶杆;21-推动端;211-第一连接柱;212-第二连接柱;22-顶出端;23-滑轨;24-凹槽;30-把手;31-把手钣金件;311-卡槽;312-第一通孔;313-第二通孔;314-第一吊耳;315-第二吊耳;32-把手外罩;321-卡扣;322-限位板;40-转轴;50-扭簧;60-外罩壳;61-卡扣;62-固定孔;70-门壳;71-前壁;711-第一开口;72-后壁;721-第二开口;722-第一螺钉孔;723-第二螺钉孔;73-侧壁;80-门壳外罩;81-贯通部;82-第一贯通孔;83-第二贯通孔;200-箱体;210-门框;A/B/C-螺钉;300-门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实施例一
为了兼顾门体美观性、安全性、具有该门体的制冷设备占用空间小及省力开门的效果,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门体300,其包括门壳70和门把手组件100。
参考图1至图6,详细介绍本实施例中门把手组件100的结构。
本实施例的门把手组件100包括固定座10、顶杆20、把手30、转轴40以及弹性复位件,本实施例弹性复位件为扭簧50,当然也可以选择具有弹性复位功能的其他元件,例如硅胶块。
本实施例中的门壳70具有前壁71、后壁72和与前壁71和后壁72分别对接的侧壁73,前壁71和后壁72平行且长度延伸方向相同,前壁71、后壁72和侧壁73围成内侧空间,门壳70用于形成门体300的外观面。在前壁71上预留有第一开口711,用于安装固定座10;且在后壁72上预留有第二开口721(如图4所示),用于顶杆20的顶出。
如图1所示,固定座10主体安装在门壳70的内侧空间,本实施例固定座10主体安装在门壳70的前壁71和侧壁73之间的拐角处,与侧壁73紧贴,且底部从门壳70前壁71的第一开口711伸出。
如图1至图4所示,固定座10上还形成有多条交错的肋17,用于增强固定座10的整体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顶杆20主体设置在门壳70的内侧空间,即顶杆20主体设置在门壳70的侧壁73的内侧,顶杆20包括推动端21和顶出端22,推动端21从门壳70的前壁71的第一开口711伸出,顶杆20的顶出端22伸出门壳70的后壁72的第二开口721,顶杆20的位于推动端21和顶出端22之间的部分与固定座10滑动配合,实现相对固定座10可前后滑动,以便顶出端22继续顶出时抵住门框210。
把手30位于门壳70的前壁71且具有驱动端和握持端,顶杆20的推动端21且与把手30的驱动端配合,握持端用于用户抓握,便于用户抓握该把手30的握持端时可将门体300打开。
如图1、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顶杆20与固定座10的滑动配合,在固定座10的与门壳70侧壁73的相对的侧面上的前后两侧上分别形成有滑槽11;对应地,在位于顶杆20的推动端21和顶出端22之间的部分的前后两侧上分别形成滑轨23,顶杆20与固定座10发生相对移动时,滑轨23置于滑槽11内且与滑槽11形成滑动副,能够有效限定顶杆20的前后移动,避免其发生偏移。
滑槽11的截面形状可以为U型槽、T型槽或燕尾槽等形状,对应地,滑轨23的截面形状与滑槽11的截面形状适配即可。
在把手30沿图2中虚线箭头方向(即远离门框210的方向)向外拉时,把手30的驱动端与顶杆20的推动端21配合而将顶杆20的顶出端22顶出时,即门体300打开,如图3所示。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顶杆20的位于推动端21和顶出端22之间的部分上开设有凹槽24,以便减轻顶杆20整体的重量,便于把手30转动时容易将顶杆20顶出。
为了便于把手30复位,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转轴40转动设置在把手30上,且扭簧50套在该转轴40上。
如图5所示,在固定座10伸出门壳70的部分具有顶壁13、底壁14和对接在顶壁13和底壁14之间的侧壁16',顶壁13、底壁14和侧壁16'围成固定座10伸出门壳70部分的内侧空间,在固定座10伸出门壳70的前壁71的内侧空间内形成有固定板15,该固定板15横向位于顶壁13和底壁14之间,且其表面与侧壁16'表面垂直,扭簧50的一端穿过固定板15上的开孔并钩挂至固定板15上。
在把手30内设置有限位板322,其沿把手30的宽度方向且竖向设置在把手30内。
在把手30沿图2中虚线箭头方向向外拉时,扭簧50的一端由于固定在固定座10上而保持不动,另一端随着把手30的转动而转动,并转动到一定角度后,扭簧50抵靠至限位板322的朝向把手30绕转轴40的转动位置的一侧面上,使得在顶杆20的顶出端22顶出的同时扭簧50蓄积弹性力。
为了提高把手30的强度及美观性,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把手30包括把手钣金件31和把手外罩32,把手外罩32通过卡接方式连接把手钣金件31且罩住部分把手钣金件31,具体地,在把手钣金件31的相对侧壁上开设有卡槽311,对应地,在把手外罩32的内侧壁上形成有与卡槽311相对应的卡扣321,通过卡扣321和卡槽311的卡接,将把手外罩32和把手钣金件31固定在一起。
把手30的驱动端与顶杆20的推动端21之间可以采用联动配合,例如饺接、滑块等方式实现联动配合。在本实施例中,顶杆20的推动端21与把手30的驱动端采用铰接方式实现。
具体地,如图2至图4、图6所示,顶杆20的推动杆21的底端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外翻的第一连接柱211和第二连接柱212,且对应地,把手钣金件31的一端形成把手30的驱动端,且在驱动端处形成相对的第一通孔312和第二通孔313,第一连接柱211伸入第一通孔312内,第二连接柱212伸入第二通孔313。
由于把手30相对顶杆20转动,因此,为了不阻碍把手30的顺畅转动,第一通孔312和第二通孔313分别为长圆孔。此种连接方案使把手30和顶杆20之间更容易拆装,同时节省装配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把手30相对转轴40可转动,具体地,如图4所示,把手钣金件31上还形成有相对的第一吊耳314和第二吊耳315,第一吊耳314和第二吊耳315上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未标注)和第二通孔(未标注),将扭簧50套设在转轴40上之后将转轴40的两端分别插入第一吊耳314的第一通孔以及第二吊耳315的第二通孔。
为了在把手30转动过程中,不会对固定座10造成影响,参考图5,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座10的顶壁13和底壁14上分别形成有第一半圆柱形凹槽131和第二半圆柱形凹槽141,第一吊耳314和第二吊耳315上分别开设有供转轴40两端穿过的第一通孔(未标注)和第二通孔(未标注),第一吊耳314和的外周面和第二吊耳315的外周面整体成圆形,使得第一吊耳314的外周面与第一半圆柱形凹槽131配合,第二吊耳315的外周面与第二半圆柱形凹槽141配合。
此种转动配合方案便于拆装把手30和固定座10,同时节省装配时间。
在门把手组件100组装安装至门壳70上时,把手30的驱动端和门壳70的前壁71之间的部分外露部件(例如固定座10的底部部分、顶杆20的底部部分、把手30的驱动端、转轴40以及扭簧50)会影响整个门把手组件100的美观性,因此,如图1至图4,门把手组件100还包括外罩壳60,其用于罩住位于把手30的驱动端和门壳70的前壁71之间的外露部分。
为了实现外罩壳60的固定安装,外罩壳60可以卡接至固定座10伸出门壳70的前壁71的部分上,具体地,如图1至图4所示,在外罩壳60的相对内侧壁上形成有卡扣61,对应地,在固定座10伸出门壳70前壁71的部分的相对侧面上形成有卡槽12,在外罩壳60安装时,卡扣61和卡槽12相互卡接,实现外罩壳60的固定。
且为了进一步固定外罩壳60,在外罩壳60上还形成有固定孔62,在固定座10伸出门壳70的的部分的侧壁16'上对应形成有第一螺柱(未示出)。通过螺钉A穿过固定孔62至第一螺柱,实现固定座10与外罩壳60的固定。
此外,在门体300被打开时,用户会看到门壳70的后壁72,因此,为了提升门体300的美观性,在门壳70的后壁72上设计有用于盖住顶杆20的顶出端22与第二开口721之间缝隙的门壳外罩80。
如图1至图4所示,门壳外罩80整体成板状,其具有与第二开口721对应的贯通部81,且为了将门壳外罩80固定至门壳70的后壁72上,在门壳70的后壁72的第二开口721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螺钉孔722和第二螺钉孔723,对应地,在门壳外罩80的贯通部81的两侧开设有第一贯通孔82和第二贯通孔83,其中第一螺钉孔722和第一贯通孔82对应,第二螺钉孔723与第二贯通孔83对应。此外,在固定座10靠近门壳70后壁72的顶部的前后侧上开设有第二螺柱(未示出)和第三螺柱(未示出)。
在将门把手组件100安装至门壳70上时,螺钉B依次穿过第一贯通孔82和第一螺钉孔722伸入第二螺柱,螺钉C依次穿过第二贯通孔83和第二螺钉孔723伸入第三螺柱,实现门壳外罩80、门壳70的后壁72与固定座10之间的相互固定。
此外,如图1至图4所示,固定座10上还设置有限位部16,其从门壳70的前壁71的第一开口711伸出并向把手30延伸,例如由侧壁16'延伸形成,用于在把手30转动复位过程中限定把手30继续转动,当把手30抵住固定座10的限位部16时,表示把手30转动复位到位。
门把手组件100的安装顺序如下:(1)在门壳70的前壁71和后壁72上分别预留有第一开口711和第二开口721;(2)将固定座10安装至门壳70的内侧部,其底部伸出第一开口711;(3)将把手钣金件31和把手外罩32卡接;(4)扭簧50套设在转轴40上,且将转轴40安装至把手钣金件31的第一吊耳314和第二吊耳315上,使得扭簧50的一端固定至固定板15上,另一端伸入把手外罩32内;(5)顶杆20通过滑轨23和滑槽11的滑动配合方式安装至固定座10上,使其顶出端22从门壳70后壁72的第二开口721伸出,且推动端21与把手钣金件31的驱动端连接;(6)将外罩壳60通过螺钉A固定至固定座10上;(7)将门壳外罩80通过螺钉B和C穿过门壳7后壁72上的第一螺钉孔722和第二螺钉孔723固定至固定座10上。
其中,在第(2)步中将固定座10安装至门壳70的内侧空间时,对门壳70进行发泡以形成门体300,即固定座10主体发泡至发泡层内。
门把手组件100除了安装螺钉A、B和C之外,其余部件均是通过卡接方式实现安装的,因此,在拆卸时较容易且方便。
如图2和图3所示,开门时,拉动把手30,在把手30沿图2中虚线箭头方向从初始位置转动时,把手钣金件31与顶杆20配合,顶杆20的顶出端22继续顶出并抵靠门框210且向门框210施加推力,此时扭簧50蓄积弹性力,门框210向把手30施加反向推力,实现开门(如图3所示),且在把手30的运动过程中,顶杆20、转轴40和扭簧50一端三者形成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实现助力开门,节省力量。
在打开门体300后,松开把手30,扭簧50的弹性恢复力使把手30沿图3中的虚线箭头方向(即靠近门框210)向内运动,把手30带动顶杆20的顶出端22缩回,直至扭簧50复位,把手30恢复至初始位置,如图2所示。
本实施例门体300中的门把手组件100结构简单,易拆装,方便维护。
本实施例门把手组件100中的固定座10和顶杆20均位于门壳70的内侧空间,避免其外露,且把手30设置在门壳70的前壁71,实现门体300上门把手组件100的半隐藏式设计,相比对顶杆20外露设置在门壳70的侧壁73的外侧面上,至少部分降低门把手组件100的磕碰风险,且又可以实现把手30的实际抓握感,提升用户体验度。
半隐藏式门把手组件100,可以使门壳70的左右宽度与门框210的左右宽度一致,提升整个门体300以及具有该门体300的开关门设备的美观性及产品卖点。
实施例二
参见图7和图8,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制冷设备,例如立式冷柜、酒柜等,包括门体和箱体200,其箱体200在其前端开口形成门框,该门体为如上所述的门体300,其结构参见图1至图6及其如上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门壳70为形成门体300的外观面。
门把手组件100设置在门体300的左侧边,且在门把手组件100的顶杆20的顶出端22顶出时抵靠门框中的左门框210。
当然,门把手组件100也可以设置在门体300的右侧边,且在门把手组件100的顶杆31的顶出端3112顶出时抵靠门框中的右门框(未示出)。
在固定座10安装至门壳70上时,该固定座10与门壳70一起发泡,即,固定座10主体形成在发泡层内,并随后根据实施例一所述的门把手组件100的安装顺序将门把手组件100的其余部件安装在门壳70上,以形成门体300。
本实施例制冷设备具有半隐藏式门把手组件100,可以使门壳70的左右宽度与门框210的左右宽度一致,不仅提升整个门体300以及具有该门体300的开关门设备的美观性及产品卖点。
且在相同内胆容积大小的情况下,此方案中的箱体200体积较外置式门把手可以设计的更小,减小占用空间,且易于运输;且相同箱体200体积大小的情况下,此方案中的门体300左右宽度较外置式门把手涉及的门体300左右宽度宽,这样,可以对应地加大箱体200的前侧开口,提升用户打开门体300后的视野,进而提高用户取物体验。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门体,其包括门壳和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把手组件包括:
固定座,其安装至所述门壳的内侧空间,且部分伸出所述门壳;
顶杆,其位于所述门壳的内侧空间并滑动安装至所述固定座上,且所述顶杆具有推动端和伸出所述门壳的顶出端;
把手,其位于所述门壳的外侧且具有握持端和驱动端,所述驱动端与所述顶杆的推动端配合,所述把手与所述固定座转动配合;
弹性复位件,其用于驱动所述把手转动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的推动端伸出所述门壳,且在所述推动端处形成间隔相对的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所述把手的驱动端处形成有相对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柱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二连接柱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把手组件还包括:
外罩壳,其位于所述门壳的外侧,用于罩住位于所述把手的驱动端和所述门壳之间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壳的相对内侧壁上分别形成有卡扣,所述固定座的伸出所述门壳的部分上形成有与所述卡扣相配合的卡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上形成有滑槽,且所述顶杆的位于所述推动端和所述顶出端之间的部分上形成有所述滑槽相配合的滑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还包括:
转轴,其设置在所述把手上,且所述把手绕所述转轴可转动;
所述弹性复位件为扭簧,其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固定座的伸出所述门壳的部分内设置有固定板;所述把手内设置有限位板;所述扭簧的一端钩挂在所述固定板上,且在转动所述把手以打开门体时,所述扭簧的另一端抵靠至所述限位板的朝向所述把手的转动位置的一侧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上还设置有:
限位部,其从所述门壳伸出并向所述把手延伸,用于在所述把手转动复位时抵住所述把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包括:
把手钣金件,其具有所述驱动端,在所述驱动端处形成有相对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在所述把手钣金件的转动位置处形成相对的第一吊耳和第二吊耳;所述顶杆的推动端伸出所述门壳且在所述推动端处形成间隔相对的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二连接柱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固定座伸出所述门壳的部分具有相对的侧板,所述相对的侧板上分别形成有其内侧壁与所述第一吊耳和第二吊耳的外圆周面转动接触的半圆柱形凹槽;
把手外罩,其与所述把手钣金卡接配合,用于罩住部分所述把手钣金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把手组件还包括:
门壳外罩,其套设所述顶杆的顶出端的外周,且通过所述门壳固定至所述固定座上。
10.一种制冷设备,其包括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门体。
CN202020592580.9U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门体及制冷设备 Active CN2129275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92580.9U CN212927576U (zh)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门体及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92580.9U CN212927576U (zh)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门体及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27576U true CN212927576U (zh) 2021-04-09

Family

ID=75296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92580.9U Active CN212927576U (zh)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门体及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275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39516B2 (en) Refrigerator
EP2770284B1 (en) Refrigerator
EP2225504B1 (en) Ice making apparatus for a refrigerator
EP2182311B1 (en) Refrigerator with a door opening device
US9726423B1 (en) Sliding shelf assembly for a refrigerator appliance
CN107477960B (zh) 冰箱
JP4222733B2 (ja) 冷却貯蔵庫
EP2677258A2 (en) Refrigerator
US6484529B2 (en) Cabinet construction for an ice maker or other refrigeration appliance
US10151526B1 (en) Storage assembly for an appliance
US6401478B2 (en) Ice maker with cooperating inner and outer doors
WO2015078313A1 (zh) 一种双向开关门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冰箱
CN212927576U (zh) 一种门体及制冷设备
KR101645539B1 (ko) 냉장고
CN111648655B (zh) 一种门体及制冷设备
CN111648654B (zh) 一种门体及制冷设备
CN114059873B (zh) 铰链组件及具有其的家具
CN211823421U (zh) 一种冷柜
CN211473675U (zh) 助力把手及制冷装置
CN211233577U (zh) 门组件及制冷设备
CN218269716U (zh) 冰箱
CN110822798A (zh) 一种冷柜
CN218457674U (zh) 一种具有童锁功能的厨柜
CN220979102U (zh) 用于冷柜的把手组件及冷柜
CN217357776U (zh) 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