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48655B - 一种门体及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门体及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48655B
CN111648655B CN202010313059.1A CN202010313059A CN111648655B CN 111648655 B CN111648655 B CN 111648655B CN 202010313059 A CN202010313059 A CN 202010313059A CN 111648655 B CN111648655 B CN 1116486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groove
door body
handle
ejector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1305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48655A (zh
Inventor
王春青
刘志海
王涛
杨洪光
张书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1305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486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486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486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486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486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00Knobs or handles for wings; Knobs, handles, or press buttons for locks or latches on w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00Knobs or handles for wings; Knobs, handles, or press buttons for locks or latches on wings
    • E05B1/003Handles pivoted about a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w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2Doors; Covers
    • F25D23/028Detai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00Knobs or handles for wings; Knobs, handles, or press buttons for locks or latches on wings
    • E05B2001/0076The handle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ng positions, e.g. the bolt can be retracted by moving the handle either upwards or downwar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门体及制冷设备,该门体包括门壳和门把手组件,该门把手组件包括:加强部,其安装在门壳的内侧空间;固定组件,其安装至加强部上,且部分伸出门壳;顶杆组件,其位于门壳的内侧空间并滑动安装至固定组件上,且顶杆组件具有推动端和伸出门壳的顶出端;把手,其位于门壳的外侧且与固定组件转动配合,把手具有握持端和驱动端,驱动端与推动端配合;弹性复位件,其用于驱动把手转动复位。本发明用于兼顾门体美观性、安全性及省力开门的效果,提升产品卖点及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门体及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门体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市场上的例如立式冷柜、冰吧或酒柜等产品中,其门把手可按外置式、隐藏式进行分类,也可以按助力式、非助力式进行分类。
现有制冷设备的门体上经常会设置有助力式门把手,用于解决开门困难的问题,特别是针对安装有磁性门封条的门体,助力式门把手更受欢迎。现有助力式门把手又可以按外置式、隐藏式进行分类。
针对于助力式、外置式门把手,其完全外露于门体外侧,不美观,且容易造成磕碰,特别是将其安装至立式冷柜上进行运输时,需要对门把手组件进行单独保护处理;此外,外置式门把手一般是安装在门壳的侧壁上并延伸至门壳的前壁,这样,使得门体的左右宽度较箱体的左右宽度窄,造成在相同内胆容积下,使得整个箱体的体积大,造成占用空间大;且在门体的左右宽度较箱体左右宽度窄时,对应地箱体的前侧开口也会变小,影响用户取物体验。
针对于助力式、隐藏式门把手用户存在无把手抓握的感觉,用户体验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门体,用于兼顾门体美观性、安全及省力开门的效果,提升产品卖点及用户体验。
为实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门体,其包括门壳和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把手组件包括:加强部,其安装在所述门壳的内侧空间;固定组件,其安装至所述加强部上,且部分伸出所述门壳;顶杆组件,其位于所述门壳的内侧空间并滑动安装至所述固定组件上,且所述顶杆组件具有推动端和伸出所述门壳的顶出端;把手,其位于所述门壳的外侧且与所述固定组件转动配合,所述把手具有握持端和驱动端,所述驱动端与所述推动端配合;弹性复位件,其用于驱动所述把手转动复位。
如上所述的门体,所述顶杆组件包括:顶杆,其具有所述顶出端;滑块,其与所述顶杆连接,且所述滑块具有所述驱动端。
如上所述的门体,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座,其设置在所述门壳的内侧空间,且与所述加强部连接;第二固定座,其与所述加强部连接,且部分伸出所述门壳。
如上所述的门体,所述第一固定座上形成有第一滑槽,且所述顶杆上形成有所述第一滑槽相配合的第一滑轨;所述第二固定座上形成有第二滑槽,且所述滑块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滑槽相配合的第二滑轨。
如上所述的门体,还包括:外罩壳,其用于罩住位于所述把手和所述门壳之间的部分。
如上所述的门体,所述把手具有转动部,所述转动部的两端分别形成圆柱轴;所述第二固定座上形成有相对的第一半圆柱形卡槽,所述外罩壳的内侧壁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半圆柱形卡槽相匹配的第二半圆柱形卡槽;各第一半圆柱形卡槽和各第二半圆柱形卡槽形成两个圆柱形卡槽;两个圆柱轴分别对应伸入两个圆柱形卡槽。
如上所述的门体,所述门把手组件还包括:限位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座上,且用于限位所述外罩壳。
如上所述的门体,所述加强部形成有“工”型通槽以及绕设在所述“工”型通槽周围的多个卡爪;所述第一固定座上的底座部分上形成有与各卡爪相配合的多个贯通孔;所述第二固定座上形成有与所述“工”型通槽中缩口部分的边缘卡接的两个卡槽。
如上所述的门体,所述顶杆包括:顶杆外罩,其具有上下设置的顶杆头罩和顶杆本体,所述顶杆本体与所述第一固定座滑动连接;顶杆钣金件,其第一端伸入所述顶杆外罩内且第二端伸出所述顶杆外罩,所述第二端处形成有通槽,所述滑块形成有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端的卡槽,所述卡槽内形成有与所述通槽卡接配合的卡扣。
本申发明的目的之二还在于提供一种制冷设备,用于兼顾制冷设备门体的美观性、制冷设备占用面积小及省力开门的效果,提升产品卖点及用户体验。
为实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制冷设备,其包括门体,所述门体为如上所述的门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加强部安装在门壳的内侧空间,固定组件和顶杆组件配合滑动安装,且固定组件安装至门壳的内侧空间,顶杆组件安装至门壳内侧空间,把手相对于固定组件可转动且设置在门壳的外侧,使门把手组件半隐藏在门体中,相对于完全外露于门体外侧的外置式门把手组件,在将本申请中门把手组件安装至门体上时,至少部分降低了门把手组件易磕碰的风险,提升安全性,且保留了把手的实际抓握感;(2)顶杆组件和固定组件均位于门壳的内侧空间,使门体左右宽度与箱体左右宽度基本相等,提升了门体的美观性。
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门体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门体实施例与门框连接的剖面图,其中门体未被打开;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门体实施例与门框连接的剖面图,其中门体被打开;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门体的爆炸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门体实施例中门把手组件的第一固定座的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门体实施例中把手组件的第二固定座的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门体实施例中门把手组件的滑块、第一弹簧和限位部安装至第二固定座上的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提出的门体实施例中门把手组件的外罩壳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
100-门把手组件;10-加强铁;11-卡爪;12-“工”型通槽;20-固定组件;21-第一固定座;211-滑槽;212-贯通孔;22-第二固定座;221-滑槽;222-卡槽;223-导向柱;224-第一卡槽;225-第二卡槽;226-安装槽;30-顶杆组件;31-顶杆;311-顶杆外罩;3111-滑轨;3112-顶出端;312-顶杆钣金件;3121-连接端;3122-通槽;32-滑块;321-推动端;322-滑轨;323-卡槽;3231-卡扣;324-安装槽;3241-环形凸起部;40-把手;41-驱动端;42-握持端;43-转动部;50-第一弹簧;60-门壳;61-前壁;611-第一开口;612-内翻边;62-后壁;621-第二开口;63-侧壁;70-外罩壳;71-吊耳;72-固定槽;73-半圆柱形凸起;80-限位部;81-限位块;82-第二弹簧;200-箱体;210-门框;300-门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内”、“外”、“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实施例一
为了兼顾门体美观性、安全性及省力开门的效果,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门体300,其包括门壳60和门把手组件100。
参考图1至图8,详细介绍本实施例中门把手组件100的结构。
本实施例的门把手组件100包括加强部、固定组件20、顶杆组件30、把手40以及弹性复位件;本实施例中弹性复位件为第一弹簧50,当然也可以选择具有弹性复位能力的其他元件,例如硅胶块。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门壳60具有前壁61、后壁62和与前壁61和后壁62分别对接的侧壁63,前壁61和后壁62平行且长度延伸方向相同,前壁前壁61、后壁62和侧壁63围成内侧空间,门壳60用于形成门体的外观面。在前壁61上预留有第一开口611,用于安装固定组件20;且在后壁62上预留有第二开口621,用于顶杆组件30的顶出。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加强部选择为加强铁10,加强铁10安装至门壳60的内侧空间,具体地安装至门壳60的前壁61的内表面上,以便将固定组件20固定至该加强铁10上,避免将固定组件20直接安装至门壳60上而需要在门壳60的前壁61上开口或损伤门壳60的外观面,同时增强门把手组件100安装至门壳60上的强度。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加强铁10为板状,其具有“工”型通槽12,且在“工”型通槽12的周向设置有多个卡爪11。
如图1和图4所示,靠近门壳60的前壁61的第一开口611的边缘处形成有朝向前壁61的内表面翻折的内翻边612,用于定位加强铁10,加强铁10与门壳60的前壁61的内表面贴合并使内翻边612穿过“工”型通槽12。
为了便于门把手组件100的组装,如图1至图4所示,固定组件20包括上下可分离的第一固定座21和第二固定座22。
本实施例第一固定座21连接在加强铁10的上方且设置在门壳60内侧空间。具体地,第一固定座21的底板上开设有贯通孔212,其数量与卡爪11的数量一致,卡爪11插入贯通孔212并卡接,实现第一固定座21和加强铁10之间的固定。
此种方案使加强铁10和第一固定座21之间更容易拆装,同时节省装配时间。
本实施例第二固定座22连接在加强铁10的下方且底部从门壳60的前壁61的第一开口6111伸出。具体地,第二固定座22顶部的前后两侧上相对设置有卡槽222。第二固定座22从前壁61的第一开口611伸入并从右至左安装,直至第二固定座22的卡槽222卡接至“工”型通槽12上的凸出部分,实现第二固定座22和加强铁10之间的固定。
此种方案使加强铁10和第二固定座22之间更容易拆装,同时节省装配时间。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顶杆组件30设置在门壳60的内侧空间,即顶杆组件30设置在门壳60的侧壁63的内侧。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强顶杆31的强度及美观性,本实施例顶杆31包括顶杆外罩311和顶杆钣金件312;顶杆外罩311具有该顶出端3112且其相对两侧上形成有该滑轨3111,顶杆钣金件312的第一端伸入顶杆外罩311内,且第二端从顶杆外罩311伸出,以形成与滑块32连接的该连接端3121。其中顶杆外罩311为塑料件,以减轻顶杆31整体的重量,易于顶出。
把手40位于门壳60的前壁61且具有驱动端41和握持端42,滑块32的推动端321伸出前壁61的第一开口611与把手40的驱动端41配合,握持端42用于用户抓握,便于用户抓握该把手40的握持端42时可将门体300打开。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中,固定组件20包括第一固定座21和第二固定座22,因此,顶杆组件30对应包括上下可分离的顶杆31和滑块32,其顶杆31与第一固定座21滑动配合,滑块32与第二固定座22滑动配合。
本实施例顶杆31的顶出端3112伸出门壳60的后壁62的第二开口621,用于抵住门框200,便于用户拉动把手40时对门框200施加推力,且利用门框200对顶杆31的反向推力,将门体推开,实现助力开门。
如图1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顶杆31的可移动,在第一固定座21的与门壳60侧壁63的相对的侧面上的前后侧上分别形成有滑槽211,对应地,在顶杆31的前后两侧上分别形成滑轨3111,顶杆31与第一固定座21发生相对移动时,滑轨3111置于滑槽211内且与滑槽211形成滑动副,能够有效限定顶杆31的前后移动,避免其发生偏移。
类似地,如图4和图6所示,为了实现滑块32的可移动,在第二固定座22的靠近门壳60侧壁63的相对的侧面上的前后侧上分别形成有滑槽221,对应地,在位于滑块32的前后两侧上分别形成滑轨322,滑块32与第二固定座22发生相对移动时,滑轨322置于滑槽221内且与滑槽221形成滑动副,能够有效限定滑块32的前后移动,避免其发生偏移。
滑槽211/221的截面形状可以为U型槽、T型槽或燕尾槽等形状,对应地,滑轨3111/322的截面形状与滑槽211/221的截面形状适配即可。
对应地,如图4和图7所示,滑块32上形成有卡槽323,用于接收该连接端3121。且为了使顶杆31和滑块32之间连接稳定,该连接端3121上形成有通槽3122,对应地在滑块32的卡槽323的内侧壁上形成有卡扣3231。在该连接端3121插入滑块32的卡槽323内时,卡扣3231卡入连接端3121处的通槽3122,实现顶杆31和滑块32之间的稳定连接。
在把手40沿图2中虚线箭头方向(即远离门框200的方向)向外拉时,把手40的驱动端41与滑块32的推动端321配合,将滑块32和顶杆31整体向后顶出,直至顶杆31的顶出端3112顶出抵住门框200,此时门体打开,如图3所示。
为了便于把手40复位,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滑块32形成有安装槽324,第一弹簧50设置在该安装槽324内,其一端抵靠滑块32,另一端抵靠第二固定座22。
为了稳定固定第一弹簧50,安装槽324内可以形成有导向柱(未示出)或环形凸起部,对应地,第二固定座22上可以设置有导向柱或环形凸起部(未示出),第一弹簧50的一端套设在安装槽324内的导向柱或置于环形凸起部内,另一端套设在第二固定座22的导向柱223或置于环形凸起部内。
如图4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簧70的一端置于安装槽324的环形凸起部3241内,另一端套设在第二固定座22的导向柱223上。在把手40沿图2中虚线箭头方向向外拉时,把手40的驱动端41顶住滑块32的推动端321,将滑块32和顶杆31整体向后顶出的同时,压缩第一弹簧50而使第一弹簧50蓄积弹性力。
在用户松开把手40时,第一弹簧50的弹性力,推动滑块32并带动顶杆31向前运动复位,此时滑块32推动把手40沿图3中的虚线箭头方向(即靠近门框200)向内运动,直至第一弹簧50复位,把手40恢复至初始位置,如图2所示。
为了拆装方便,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滑块32的推动端321与把手40的驱动端41采用滚动接触的方式实现。把手40的驱动端41为圆弧形,在把手40转动过程中,驱动端41与滑块32的推动端321滚动接触。
当然,把手40的驱动端41与滑块32的推动端321之间也可以采用联动配合,例如饺接、滑块等方式实现联动配合。
在把手40转动过程中,把手40与第二固定座22转动配合,这种转动配合可以采用转轴铰接、卡接等方式实现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拆装,如图2至图4、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座10的底端的相对侧分别形成有第一卡槽224和第二卡槽225,该第一卡槽224和第二卡槽225为半圆柱形卡槽;对应的,把手40具有位于驱动端41和握持部42之间的转动部43,该转动部43两端分别为圆柱轴,转动部43两端的圆柱轴分别与第一卡槽224和第二卡槽225配合实现转动配合。
由于把手40与第二固定座22和滑块32之间不存在机械连接,且在门把手组件100组装安装至门壳60上时,把手40和门壳60的前壁61之间的部分外露部件(例如第二固定座22的底部、滑块32的底部等)会影响整个门把手组件100的美观性,因此,为了固定把手40的同时也提升门把手组件100的美观性,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门把手组件100还包括外罩壳70,其用于罩住位于把手40和门壳60的前壁61之间的外露部分。
为了固定外罩壳70,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外罩壳70包括前壁板(未标注)和与前壁板的四周边缘对接的四周侧板(未标注),分别记为上侧板、下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其中前壁板上形成有便于把手40伸出的开口,左侧板的内壁上形成有向外延伸且外翻的吊耳71,在右侧板上开设有固定槽72。
在外罩壳70安装时,吊耳71伸入门壳60的前壁61的第一开口611并钩挂在第一开口611的边缘处(如图2和图3所示),且设置在第二固定座22的安装槽226内的限位部80的限位块81部分通过外罩壳70上的固定槽72伸出(如图2和图3所示),保证外罩壳70的安装稳固性。
其中,如图4和图7所示,限位部80包括限位块81和第二弹簧82,该第二弹簧82设置在限位块81的限位槽(未示出)和第二固定座22的安装槽226围合的空间内,使第二弹簧82的一端抵靠该限位块81的限位槽的顶壁,另一端抵靠安装槽226的底壁,在第二弹簧82未受压缩时,能够将限位块81顶起并保持,且同时限位块81的部分伸入至外罩壳70的固定槽72内并伸出,用于限位外罩壳70。
此外,如图8所示,外罩壳70的上侧板和下侧板上分别形成有半圆柱形凸起(图8中仅标记出下侧板上的半圆形凸起73),在将把手40组装至外罩壳70上后并开始组装外罩壳70时,第一卡槽224与外罩壳70的上侧板上的半圆形凸起形成一个圆柱形卡槽,且第二卡槽225余外罩壳70的下侧板上的半圆形凸起形成另一个圆柱形卡槽,在将外罩壳70组装完成后,把手40的转动部43两端的圆柱轴正好分别卡入两个圆柱形卡槽中,实现对转动部43转动时的限位。
此种方案使把手40、外罩壳70和第二固定座22之间更容易拆装,同时节省装配时间。
在门体300被打开时,用户会看到门壳60的后壁62,因此,为了提升美观性,如图1至图4所示,顶杆外罩311的顶杆头罩的横截面积大小大于门壳60的后壁62的第二开口621的大小。
门把手组件100的安装顺序如下:(1)在门壳60的前壁61和后壁62上分别预留有第一开口611和第二开口621;(2)将加强铁10安装在门壳60的内侧空间并利用门壳60的内翻边612进行限位;(3)将第一固定座21卡槽212卡接至加强铁10的卡爪11;(4)将第一弹簧50套在第二固定座22的导向柱223上,且然后将滑块32安装至第二固定座22的滑槽221内;(5)将限位块81和第二弹簧82安装至第二固定座22的安装槽226内;(6)将安装有滑块32、第一弹簧70、限位块81和第二弹簧82的第二固定座22伸入入门壳60的前壁61的第一开口611并从右向左移动,直至第二固定座22上的卡槽222卡接至加强铁10的“工”型通槽12的缩口部分的边缘处,实现第二固定座22的固定;(7)顶杆钣金件312插入顶杆外罩311内,并从门壳60的后壁62的第二开口621插入第一固定座21的滑槽211内,直至滑块32的卡槽323内的卡扣3231卡入顶杆钣金件312的连接端3121的通槽3122内;(8)把手40穿过并将外罩壳70固定安装至门壳60上。
其中,上述有些步骤在不影响安装的情况下可互换执行,在第(3)步之后,对门壳60发泡以形成门体300,即加强铁10和第二固定座22发泡至发泡层内。
如图2和图3所示,开门时,拉动把手40,在把手40沿图2中虚线箭头方向从初始位置转动时,把手40的驱动端41与滑块32的推动端321配合,滑块32和顶杆31配合,使顶杆31的顶出端3112继续顶出并抵靠门框200且向门框200施加推力,此时第一弹簧50受压缩而蓄积弹性力,门框210向把手40施加反向推力,实现助力开门(如图3所示)。
在打开门体300后,松开把手40,第一弹簧50的弹性恢复力使把手40沿图3中的虚线箭头方向(即靠近门框210)向内运动,此时滑块32及顶杆31向前移动,并缩短顶杆31的顶出端3112,直至第一弹簧50复位,把手40和顶杆组件20恢复至初始位置,如图2所示。
本实施例门把手组件100结构简单,且在组装过程中没有采用任何螺钉,易拆装,且方便维护。
本实施例加强铁10、第一固定座21和顶杆31均位于门壳60的内侧空间,避免其外露,且把手40设置在门壳60的前壁61,实现门体300上门把手组件100的半隐藏式设计,相比对顶杆外露设置在门壳60的侧壁63的外侧面上,至少部分降低门把手组件100的磕碰风险,且又可以实现把手40的实际抓握感,提升用户体验度。
半隐藏式门把手组件100,可以使门壳60的左右宽度与门框200的左右宽度一致,提升整个门体300以及具有该门体300的开关门设备的美观性及及产品卖点。
此外,根据用户实际需要,门把手组件100可以实现在门壳60的左右两侧的互换,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具体地,在门体300发泡之前,门壳60内侧空间的左右两侧内分别根据门把手组件100的安装顺序(1)至(3)安装加强铁10和第一固定座21,并之后进行门体300发泡。
在用户需要将把手40安装在门壳60的前壁61的左侧边时,将根据如上所述的门把手组件100的(4)至(8)的安装顺序在门壳60前壁61的左侧边分别安装各剩余件,并在门壳60的前壁61的右侧边的第一开口处加装装饰盖(未示出)。
在用户需要将把手40安装在门壳60的前壁61的右侧边时,将根据如上所述的门把手组件100的(4)至(8)的安装顺序在门壳60的前壁61的右侧边分别安装各剩余件,并在门壳60的前壁61的左侧边的第一开口处加装装饰盖(未示出)。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制冷设备,例如立式冷柜、酒柜等,包括门体和箱体200,其箱体200在其前端开口形成门框,该门体为如上所述的门体300,其结构参见图1至图8及其如上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门壳60为形成门体300的外观面。
门把手组件100设置在门体300的左侧边,且在门把手组件100的顶杆31的顶出端3112顶出时抵靠门框中的左门框210。
当然,门把手组件100也可以设置在门体300的右侧边,且在门把手组件100的顶杆31的顶出端3112顶出时抵靠门框中的右门框(未示出),实现门把手组件100的互换。
在加强铁10和第一固定座21安装至门壳60的内侧空间时,该加强铁10和第一固定座21与门壳60一起发泡,即加强铁10和第一固定座21分别形成在发泡层中,并随后根据实施例一所述的门把手组件100的安装顺序将门把手组件100的其余部件安装在门壳60上,以形成门体300。
半隐藏式门把手组件100,可以使门壳60的左右宽度与门框200的左右宽度一致,提升整个门体300以及具有该门体300的开关门设备的美观性及及产品卖点。
且在相同内胆容积大小的情况下,此方案中的箱体200体积较外置式门把手可以设计的更小,减小占用空间,且易于运输;且相同箱体200体积大小的情况下,此方案中的门体300左右宽度较外置式门把手涉及的门体300左右宽度宽,这样,可以对应地加大箱体200的前侧开口,提升用户打开门体300后的视野,且提高用户取物体验。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门体,其包括门壳和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把手组件包括:
加强部,其安装在所述门壳的内侧空间;
固定组件,其安装至所述加强部上,且部分伸出所述门壳,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设置在所述门壳的内侧空间且与所述加强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座也与所述加强部连接,且部分伸出所述门壳;
顶杆组件,其位于所述门壳的内侧空间且包括顶杆和与所述顶杆连接的滑块;所述顶杆具有伸出所述门壳的顶出端,用于在打开门时抵住门框;所述滑块滑动安装至所述第二固定座上且具有推动端;
把手,其位于所述门壳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二固定座转动配合,所述把手具有握持端和驱动端,在握持所述握持端打开门体时,所述驱动端转动并施加作用力至所述推动端,使所述滑块带动所述顶杆顶出以打开门体;
弹性复位件,其与所述滑块配合,用于驱动所述把手转动复位;
其中,所述门体的前壁上预留有第一开口且后壁上预留有第二开口;
所述门把手组件安装至所述门壳上的过程如下:
将加强部安装至所述门壳体的内侧空间;
第一固定座安装至所述加强部上,之后,对所述门体进行发泡处理;
将所述滑块及弹性复位件安装至所述第二固定座上;
所述第二固定座穿过所述第一开口部分伸入所述门壳体内侧,并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开口处;
所述顶杆从所述第二开口插入所述滑块并与所述滑块滑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座上形成有第一滑槽,且所述顶杆上形成有所述第一滑槽相配合的第一滑轨;
所述第二固定座上形成有第二滑槽,且所述滑块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滑槽相配合的第二滑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把手组件还包括:
外罩壳,其用于罩住位于所述把手和所述门壳之间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还具有转动部,所述转动部的两端分别形成圆柱轴;
所述第二固定座上形成有相对的第一半圆柱形卡槽,所述外罩壳的内侧壁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半圆柱形卡槽相匹配的第二半圆柱形卡槽;
各第一半圆柱形卡槽和各第二半圆柱形卡槽配合形成两个圆柱形卡槽;
两个圆柱轴分别对应伸入两个圆柱形卡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把手组件还包括:
限位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座上,用于限位所述外罩壳。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形成有“工”型通槽以及绕设在所述“工”型通槽周围的多个卡爪;
所述第一固定座上的底座部分上形成有与各卡爪相配合的多个贯通孔;
所述第二固定座上形成有与所述“工”型通槽中缩口部分的边缘卡接的两个卡槽。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包括:
顶杆外罩,其具有上下设置的顶杆头罩和顶杆本体,所述顶杆本体与所述第一固定座滑动连接;
顶杆钣金件,其第一端伸入所述顶杆外罩内且第二端伸出所述顶杆外罩,所述第二端处形成有通槽,所述滑块形成有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端的卡槽,所述卡槽内形成有与所述通槽卡接配合的卡扣。
8.一种制冷设备,其包括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为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门体。
CN202010313059.1A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门体及制冷设备 Active CN1116486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13059.1A CN111648655B (zh)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门体及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13059.1A CN111648655B (zh)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门体及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48655A CN111648655A (zh) 2020-09-11
CN111648655B true CN111648655B (zh) 2023-03-21

Family

ID=72352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13059.1A Active CN111648655B (zh)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门体及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486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58124B (zh) * 2020-06-02 2023-07-07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制冷设备门体、制冷设备门体的安装方法及制冷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396126B1 (ko) * 1998-08-04 2003-08-27 마쓰시타 레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냉장고 문 오프너
KR101484039B1 (ko) * 2008-01-11 2015-01-2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의 도어 개방장치
KR101600310B1 (ko) * 2008-02-20 2016-03-09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
CN201165778Y (zh) * 2008-02-22 2008-12-17 美的集团电冰箱制造(合肥)有限公司 助力门把手
CN202249164U (zh) * 2011-07-29 2012-05-30 海信容声(广东)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拉手装配结构
CN109403717B (zh) * 2018-12-29 2021-07-06 Tcl家用电器(合肥)有限公司 把手组件及冰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48655A (zh) 2020-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82311B1 (en) Refrigerator with a door opening device
EP2299213B1 (en) Refrigerator
US8726689B2 (en) Refrigerator with cold storage unit
EP2431688B1 (en) Refrigerator
US8376481B2 (en) Refrigerator and rail assembly of refrigerator and refrigerator door alignment method
EP2572149B1 (en) Refrigerator
CN111648655B (zh) 一种门体及制冷设备
EP2657632A2 (en) Refrigerator and handle assembly method thereof
EP3355010A1 (en) Refrigerator
CN112212573A (zh) 冰箱
KR101350018B1 (ko) 냉장고 도어 개방구조
US11493266B2 (en) Pull down refrigerator shelf and refrigerator with the same
CN111648654B (zh) 一种门体及制冷设备
CN212927576U (zh) 一种门体及制冷设备
WO2021114657A1 (zh) 助力把手及其冰箱
KR200202232Y1 (ko) 김치냉장고
CN113701442A (zh) 一种用于冰箱抽屉的锁紧机构
CN111595086B (zh) 一种医疗冷柜
CN211473675U (zh) 助力把手及制冷装置
KR100717461B1 (ko) 야채박스의 이중 인출구조
CN218269716U (zh) 冰箱
CN221091801U (zh) 一种收纳盒
CN220487301U (zh) 一种助力门把手机构
CN218096749U (zh) 冰箱
CN116971666A (zh) 一种助力把手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