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73675U - 助力把手及制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助力把手及制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73675U
CN211473675U CN201921517318.1U CN201921517318U CN211473675U CN 211473675 U CN211473675 U CN 211473675U CN 201921517318 U CN201921517318 U CN 201921517318U CN 211473675 U CN211473675 U CN 2114736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sh rod
rotating
handle
receiving space
fix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1731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志海
孙东光
寇有松
宋晓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1731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736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736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736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助力把手及制冷装置,助力把手包括:把手杆;以及至少一个助力结构,至少一个助力结构包括:转动基座,其近端连接于该把手杆,转动基座的远端设置第一转动结构;第一盖体,结合于把手杆的一侧;推杆固定座,其远端连接该门体的侧边,推杆固定座的近端设置第二转动结构;推杆,可滑动的结合于推杆固定座上,且推杆的近端与该转动基座的远端相互抵靠;转轴,穿设于该第一转动结构及该第二转动结构中;以及弹性件,套设于该转轴上;其中,推杆的近端设置第一复位结构,第一盖体的远端设置第二复位结构,第一复位结构与第二复位结构相卡合,使得推杆的近端连接第一盖体。

Description

助力把手及制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助力把手及具有所述助力把手的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品质的改善,在日常生活中对冰箱的储物能力的需求逐渐提高,使得大容量的冰箱产品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冰箱容量增大的同时,其体积也显著增大,冰箱的门体也相应的变大。冰箱产品在功能层次上的丰富,门上自动制冰等流行元素逐渐被运用到大容积冰箱的门体上,以满足消费者更多的使用需求。然而,门体重量也随之加重,导致消费者在打开冰箱门时,需要使用的力也变大很多,使用很不方便。现有的冰箱大多是固定式的把手,使冰箱门打开时很费力,特别是对于老人和体弱者。
此外,由于冰箱制冷时,箱体温度低于外界,内部压力较低,导致开门阻力较大,再加上门封条的磁力作用,进一步增加了门体打开的难度。
因此,需要寻找一种助力把手,以降低冰箱门体开启的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助力把手,该助力把手对开启冰箱门体的打开起到辅助作用,降低了冰箱开门需要的拉力,使开门变得简单,解决了开门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助力把手,设置于制冷装置的门体的前侧,该助力把手包括:把手杆;以及至少一个助力结构,该至少一个助力结构包括:转动基座,该转动基座的近端连接于该把手杆,该转动基座的远端设置第一转动结构;第一盖体,该第一盖体结合于该把手杆的一侧,该转动基座收纳与该第一盖体的内部空间中;推杆固定座,该推杆固定座的远端连接该门体的侧边,该推杆固定座的近端设置第二转动结构;推杆,该推杆可滑动的结合于该推杆固定座上,且该推杆的近端与该转动基座的远端相互抵靠;转轴,该转轴穿设于该第一转动结构及该第二转动结构中;以及弹性件,该弹性件套设于该转轴上,该弹性件相对的两端分别弹性抵持该转动基座的第一内壁以及该推杆固定座的第二内壁;其中,该推杆的近端设置第一复位结构,该第一盖体的远端设置第二复位结构,该第一复位结构与该第二复位结构相卡合,使得该推杆的近端连接该第一盖体。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复位结构与该第二复位结构的其中之一为凸起,该第一复位结构与该第二复位结构的其中之另一为凹槽,该凸起卡入该凹槽中。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弹性件为扭簧。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转动结构包括第一枢转孔与第一容置空间,该第二转动结构包括第二枢转孔与第二容置空间,该第一枢转孔与该第一容置空间相通,该第二枢转孔与该第二容置空间相通,其中,该第二转动结构插入该第一容置空间中,该弹性件位于该第二容置空间中,该转轴依序插入该第一枢转孔、该第二枢转孔及该弹性件中。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止挡结构,该止挡结构设置于该第二容置空间中,且该止挡结构夹设于该弹性件与该第一容置空间的内壁之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转动基座通过螺丝锁固于该把手杆的一侧。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至少一个助力结构的数量为两个,该两个助力结构分别设置于该把手杆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至少一个助力结构还包括第二盖体,该推杆基座与该推杆收纳与该第二盖体的内部空间中。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推杆具有滑槽,该推杆座具有滑块,该推杆套设于该推杆座的外侧,使得该滑块容置于该滑槽中,其中,该滑槽可沿着该滑块直线滑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制冷装置,该制冷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助力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助力把手,用户施加较少的力在把手杆上,通过转动基座推动推杆,推杆的远端滑动并推抵箱体的侧边,从而实现用较少的力打开门体。门体开启后,施加在把手杆上的作用力移除,第二容置空间内部的弹性件复位,通过卡合于转动基座上的第一盖体带动推杆复位。本实用新型采用助力把手的制冷装置,使用者只需用更小的力就能够完成开门动作,使得开门操作更方便及人性化。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冰箱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助力把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助力把手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助力把手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冰箱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冷装置100例如是冰箱,制冷装置100包括门体10与箱体20,箱体20中包括多个储藏间室,门体10可转动的结合于箱体20上,助力把手30位于门体30的前侧,且助力把手30设置于门体30的侧边上。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助力把手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助力把手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助力把手的分解示意图。
如图2所示,助力把手30包括把手杆31及至少一个助力结构32,至少一个助力结构32设置于把手杆31与门体10之间,至少一个助力结构32的近端连接把手杆31,至少一个助力结构32的远端连接门体10的侧边。
本实用新型中,定义靠近使用者的一端为“近端”,远离使用者的一端为“远端”。
本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助力结构3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助力结构32分别设置于把手杆31相对的两端,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助力结构的数量可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其数量可以是1个、3个等。此外,至少一个助力结构的近端还可连接至把手杆的中部,即,至少一个助力结构与把手杆的连接位置也可依据实际的需要而设定。
如图3及图4所示,至少一个助力结构32包括转动基座321、第一盖体322、推杆座323、推杆324、转轴325及弹性件326,其中,转动基座321的近端固定连接把手杆31的一侧,转动基座321的远端设置第一转动结构3211;第一盖体322结合于把手杆31的一侧,且转动基座321收纳于第一盖体322的内部空间中;推杆固定座323的远端固定连接门体10的侧边,推杆固定座323的近端设置第二转动结构3232;推杆324可滑动的结合于推杆固定座323上;转轴325穿设于第一转动结构3211与第二转动结构3232中;弹性件326套设于转轴325的外侧,且弹性件326相对的两端分别抵靠转动基座321的第一内壁与推杆固定座323的第二内壁。
继续参照图4,推杆324的近端设置第一复位结构3242,第一盖体322的远端设置第二复位结构3221,第一复位结构3242与第二复位结构3221相互卡合,使得推杆324的近端与第一盖体322的相互连接,进而第一盖体322可带动推杆324复位。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复位结构3242为凸起,第二复位结构3221为凹槽,凸起卡入凹槽中,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复位结构可以为凹槽,第二复位结构可以为凸起。即,第一复位结构与第二复位结构的其中之一为凸起,第一复位结构与第二复位结构的其中之另一为凹槽。
继续参照图3与图4,转动基座321远端的第一转动结构3211包括第一枢转孔3121;推杆固定座323近端的第二转动结构3231包括第二枢转孔3233,转轴325穿设于第一枢转孔3212及第二枢转孔3233中。
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结构3211还包括第一容置空间3213;第二转动结构3232还包括第二容置空间3234,其中,第一转动结构3232插入第一容置空间3213中,使得第一转动结构3211上的第一枢转孔3212与第二转动结构3232的第二枢转孔3233相互叠置。进一步,第一转动结构3211中第一枢转孔3212的数量为两个,其分别位于第一容置空间3213的上、下两侧,且两个第一枢转孔3212与第一容置空间3213相互连通;相似的,第二转动结构3232中第二枢转孔3233的数量为两个,其分别位于第二容置空间3234的上下两侧,且两个第二第二枢转孔3233分别与第二容置空间3234相互连通。
转动基座321的远端与推杆固定座323的近端的组装过程如下:
首先,将弹性件326放置于第二容置空间3234中;其次,将推杆固定座323的第二转动结构3232插入转动基座321的第一转动结构3211的第一容置空间3213中;最后,转轴325依次插入第一枢转孔3212、第二枢转孔3233、弹性件326、第二枢转孔3233以及第一枢转孔3212。上述组装步骤完成后,弹性件326套设于转轴325的外侧,且弹性件326相对的两端分别抵靠第一容置空间3213的内壁以及第二容置空间3234的内壁。第一容置空间3213的内壁可视作转动基座321的第一内壁,第二容置空间3234的内壁可视作推杆固定座324的第二内壁。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弹性件326为扭簧。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转动基座321通过螺丝固定于把手杆31的一侧,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转动基座321与把手杆一体成型。
继续参照图3与图4,推杆324套设于推杆座323的外侧,推杆324包括滑槽3241,推杆座323包括滑块3231,滑块3231容置于3241中,滑槽3241沿着滑块3231进行直线滑动。
具体来讲,推杆324的近端与转动基座321的远端相互抵靠,拉动把手杆31,转动基座321以转轴325为中心顺时针转动,转动基座321的远端推抵推杆324的近端,使得推杆324的滑槽3241沿着推杆固定座323上滑块3231直线移动,推杆324的远端推抵箱体20的侧边,使得门体10相对箱体20打开。其中,转动转动基座321,转动基座321施加作用力于弹性件326,即,转动基座321的内壁挤压弹性件326的一端,弹性件326被压缩。门体10打开后,移除施加于把手杆31上的作用力,弹性件326从压缩状态恢复至初始状态,或者说弹性件326复位,提供弹性力,弹性力推动转动基座321逆时针转动,转动基座321带动与其卡合的第一盖体322逆时针转动,第一盖体322上的第二复位结构3221与推杆324上的第一复位结构3242卡合,使得推杆324朝向远离箱体20的方向移动。此时,滑槽3241沿着滑块3231移动,推杆324朝向远离箱体20的方向直线移动。
上述推杆324推抵箱体20以使得门体10打开的过程中,由于转轴325到把手杆31的距离要大于转轴325到推杆324的距离(如图3所示),力矩增大,使用者只需施加较小的作用力在把手杆上即可打开门体,因此可实现省力的效果。
如图2至图4所示,至少一个助力结构32还包括第二盖体327,推杆324及推杆固定座323分别容置于第二盖体327的内部空间中。本实施例中,第二盖体327的近端与推杆固定座323的近端相互卡合。
此外,第一盖体322的远端与转动基座321的远端相互卡合。由于第一盖体322需要随着转动基座321枢转,第一盖体322的远端与第二盖体327的近端之间具有间隙部,间隙部提供第一盖体322枢转所需要的空间。
继续参照图3与图4,至少一个助力结构32还包括止挡结构328,其设置于推杆固定座323的近端的第二容置空间3234中,其用于限定转动基座321的转动角度,避免转动基座321过度转动。止挡结构328被夹持于弹性件326与第一容置空间3213的内壁之间。止挡结构328例如是为弧形垫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制冷装置100,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助力把手。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助力把手,用户施加较少的力在把手杆上,通过转动基座推动推杆,推杆的远端滑动并推抵箱体的侧边,从而实现用较少的力打开门体。门体开启后,施加在把手杆上的作用力移除,第二容置空间内部的弹性件复位,通过卡合于转动基座上的第一盖体带动推杆复位。本实用新型采用助力把手的制冷装置,使用者只需用更小的力就能够完成开门动作,使得开门操作更方便及人性化。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助力把手,设置于制冷装置的门体的前侧,其特征在于,该助力把手包括:
把手杆;以及
至少一个助力结构,该至少一个助力结构包括:
转动基座,该转动基座的近端连接于该把手杆,该转动基座的远端设置第一转动结构;
第一盖体,该第一盖体结合于该把手杆的一侧,该转动基座收纳与该第一盖体的内部空间中;
推杆固定座,该推杆固定座的远端连接该门体的侧边,该推杆固定座的近端设置第二转动结构;
推杆,该推杆可滑动的结合于该推杆固定座上,且该推杆的近端与该转动基座的远端相互抵靠;
转轴,该转轴穿设于该第一转动结构及该第二转动结构中;以及
弹性件,该弹性件套设于该转轴上,该弹性件相对的两端分别弹性抵持该转动基座的第一内壁以及该推杆固定座的第二内壁;
其中,该推杆的近端设置第一复位结构,该第一盖体的远端设置第二复位结构,该第一复位结构与该第二复位结构相卡合,使得该推杆的近端连接该第一盖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把手,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复位结构与该第二复位结构的其中之一为凸起,该第一复位结构与该第二复位结构的其中之另一为凹槽,该凸起卡入该凹槽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把手,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件为扭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把手,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转动结构包括第一枢转孔与第一容置空间,该第二转动结构包括第二枢转孔与第二容置空间,该第一枢转孔与该第一容置空间相通,该第二枢转孔与该第二容置空间相通,其中,该第二转动结构插入该第一容置空间中,该弹性件位于该第二容置空间中,该转轴依序插入该第一枢转孔、该第二枢转孔及该弹性件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助力把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止挡结构,该止挡结构设置于该第二容置空间中,且该止挡结构夹设于该弹性件与该第一容置空间的内壁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把手,其特征在于,该转动基座通过螺丝锁固于该把手杆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把手,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个助力结构的数量为两个,该两个助力结构分别设置于该把手杆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把手,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个助力结构还包括第二盖体,该推杆基座与该推杆收纳与该第二盖体的内部空间中。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把手,其特征在于,该推杆具有滑槽,该推杆座具有滑块,该推杆套设于该推杆座的外侧,使得该滑块容置于该滑槽中,其中,该滑槽可沿着该滑块直线滑动。
10.一种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制冷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助力把手。
CN201921517318.1U 2019-09-11 2019-09-11 助力把手及制冷装置 Active CN2114736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17318.1U CN211473675U (zh) 2019-09-11 2019-09-11 助力把手及制冷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17318.1U CN211473675U (zh) 2019-09-11 2019-09-11 助力把手及制冷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73675U true CN211473675U (zh) 2020-09-11

Family

ID=72376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17318.1U Active CN211473675U (zh) 2019-09-11 2019-09-11 助力把手及制冷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7367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52834A (zh) * 2020-10-26 2021-01-22 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助力把手及厨房电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52834A (zh) * 2020-10-26 2021-01-22 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助力把手及厨房电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10064720A (ko) 냉장고
US20200263917A1 (en) Refrigerator
CN211473675U (zh) 助力把手及制冷装置
CN202875280U (zh) 洗碗机及其锁扣装置
US7320397B2 (en) Eyeglasses case
US8284544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displaceable lid member
WO2015078313A1 (zh) 一种双向开关门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冰箱
WO2015078307A1 (zh) 一种双向开关门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冰箱
EP1176375B1 (en) Handle for a refrigeration appliance door
CN206174644U (zh) 双锁紧锁扣
CN113027229B (zh) 助力把手及其冰箱
CA2732730C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displaceable lid member
CN204923628U (zh) 冰箱
CN219829221U (zh) 抽屉组件及冰箱
CN216716680U (zh) 家用电器
CN220979102U (zh) 用于冷柜的把手组件及冷柜
CN217541216U (zh) 助力把手和冰箱
CN213147093U (zh) 一种冷冻装置
CN112302421A (zh) 助力把手及其冰箱
CN220487301U (zh) 一种助力门把手机构
CN217541214U (zh) 一种助力把手结构和冰箱
CN214986952U (zh) 一种低损耗水果冷藏箱
CN212619599U (zh) 一种脚踩式开门装置及冷藏柜
AU597440B2 (en) Improved handle
CN111059857B (zh) 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