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17659U - 一种钻孔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钻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17659U
CN212917659U CN202020702814.0U CN202020702814U CN212917659U CN 212917659 U CN212917659 U CN 212917659U CN 202020702814 U CN202020702814 U CN 202020702814U CN 212917659 U CN212917659 U CN 2129176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ll bit
damping
hole
drilling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0281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森
刘晓晗
王平
姬煜琦
裴杨
董正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ircraf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ircraf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ircraf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ircraf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0281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176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176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176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钻孔装置,涉及钻孔设备技术领域。该钻孔装置包括本体、钻头、第一减震组件、垂直导向件和第二减震组件,钻头安装于本体上,第一减震组件安装于本体上且能够沿钻头的轴向弹性伸缩,垂直导向件与第一减震组件连接,且垂直导向件在钻头钻孔时能够垂直抵接于钻孔面上,第二减震组件包括连接杆和多个衬套,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垂直导向件,每个衬套包括第一孔和第二孔,第一孔用于供钻头穿过且钻头能在第一孔内转动,多个第一孔的孔径均不相同,第二孔用于供连接杆穿过,衬套能通过第二孔相对于连接杆转动。该钻孔装置能够对减小钻头钻孔时产生的震动及提高钻孔精确度,且能够适应多个不同孔径尺寸的钻头的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钻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钻孔装置。
背景技术
气钻是钻孔装置中常用的工具,其主要是依靠压缩空气驱动风动叶转子再带动齿轮钻夹头作旋转运动的工具,在民机制造中主要用来实现结构装配时制铆钉、高锁螺栓、抽芯钉的连接孔。
现有的气钻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钻头高速转动受到材料的阻力,气钻机会大幅度的振动,工作人员长时间使用会手臂酸痛,劳动强度大且产生的振动使气钻机很难准确操作,导致钻孔缺乏精度,特别在钻取硬度较大的材料时;且在实际使用中,气钻机会根据钻孔面的情况进行不同孔径钻头的更换,现有改进的气钻机在其上增加减震组件的方案则不能满足不同孔径的钻头的使用。
基于此,亟需一种钻孔装置,用以解决如上提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钻孔装置,该装置能够对减小钻孔时产生的震动及提高钻孔精确度,且能够适应多个不同孔径尺寸的钻头的使用。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钻孔装置,包括本体及安装于所述本体上的钻头,还包括:
第一减震组件,安装于所述本体上,所述第一减震组件能够沿所述钻头的轴向弹性伸缩;
垂直导向件,与所述第一减震组件连接,且所述垂直导向件在所述钻头钻孔时能够垂直抵接于钻孔面上;
第二减震组件,包括连接杆和多个衬套,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垂直导向件,每个所述衬套包括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用于供所述钻头穿过且所述钻头能在所述第一孔内转动,多个所述第一孔的孔径均不相同,所述第二孔用于供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衬套能通过所述第二孔相对于所述连接杆转动。
可选地,所述第二减震组件还包括抵紧圆环,所述抵紧圆环套设于所述连接杆,所述抵紧圆环的两侧分别与所述衬套和所述垂直导向件抵紧。
可选地,所述第一减震组件包括:
第一减震部,安装于所述本体上;
弹性伸缩部,与所述第一减震部连接;
第二减震部,通过所述弹性伸缩部与所述第一减震部连接,所述第二减震部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减震部沿所述钻头的轴向移动,所述第二减震部远离所述第一减震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垂直导向件。
可选地,所述钻孔装置还包括固定卡套,所述固定卡套套设于所述本体且所述固定卡套与所述第一减震部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弹性伸缩部包括:
导向杆,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减震部和所述第二减震部;
伸缩弹簧,套设于所述导向杆的外周。
可选地,所述第一减震部沿所述钻头的轴向开设第一弧形凹槽,所述伸缩弹簧和所述导向杆均安装于所述第一弧形凹槽内。
可选地,所述第二减震部沿所述钻头的轴向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弧形凹槽相对应的第二弧形凹槽,所述第二减震部相对所述第一减震部移动时,所述导向杆的一端能置于所述第二弧形凹槽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减震组件至少设有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减震组件沿所述钻头的周向均匀设置。
可选地,所述垂直导向件抵接于所述钻孔面一端的端面上设有抵接凸起,所述抵接凸起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抵接凸起沿所述钻头的周向设置。
可选地,所述垂直导向件与所述第一减震组件可拆卸连接;和/或
所述垂直导向件与所述连接杆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钻孔装置,通过将第一减震组件安装于本体上,且能够沿钻头的轴向弹性伸缩以实现对钻孔装置的轴向减震;设置垂直导向件与第一减震组件连接,且垂直导向件在钻头钻孔时能够垂直抵接于钻孔面上以实现对钻头钻孔时的垂直导向,提高钻孔精度;设置第二减震组件且第二减震组件包括连接杆和多个衬套,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垂直导向件,每个衬套包括第一孔和第二孔,第一孔用于供钻头穿过且钻头能在第一孔内转动,多个第一孔的孔径均不相同,第二孔用于供连接杆穿过,以实现对钻孔装置的周向减震,进一步衬套能通过第二孔相对于连接杆转动,通过将多个衬套的多个第一孔的孔径设为不同且衬套能通过第二孔相对于连接杆转动,当更换钻头时即可将第一孔的孔径小于钻头孔径的衬套通过第二孔相对于连接杆转动到另一侧,而将第一孔的孔径大于钻头孔径的衬套套设于钻头,从而实现能够适应多个不同孔径尺寸的钻头的使用,提高钻孔装置的普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钻孔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钻孔装置的整体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钻孔装置的第二减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本体;2、钻头;3、第一减震组件;31、第一减震部;311、第一弧形凹槽;32、弹性伸缩部;321、伸缩弹簧;322、导向杆;33、第二减震部;331、第二弧形凹槽;332、第一外螺纹;4、垂直导向件;41、抵接凸起;42、内螺纹;5、第二减震组件;51、衬套;511、第一孔;512、第二孔;52、连接杆;521、第二外螺纹;53、抵紧圆环;6、固定卡套;61、第一卡套;62、第二卡套;7、握持部;8、开关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钻孔装置包括本体1、钻头2、第一减震组件3、垂直导向件4和第二减震组件5,本体1上安装有钻头2和第一减震组件3,垂直导向件4与第一减震组件3连接,第二减震组件5连接于垂直导向件4。具体地,钻头2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以实现钻孔。第一减震组件3能够沿钻头2的轴向弹性伸缩以实现钻头2钻孔时的轴向减震,提高钻孔装置的稳定性。垂直导向件4在钻头2钻孔时能够垂直抵接于钻孔面上以实现对钻头2钻孔时的垂直导向,提高钻孔精度。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减震组件5包括连接杆52和多个衬套51,连接杆52的一端连接于垂直导向件4,每个衬套51包括第一孔511和第二孔512,第一孔511用于供钻头2穿过且钻头2能在第一孔511内转动,多个第一孔511的孔径均不相同,第二孔512用于供连接杆52穿过,以实现对钻孔装置的周向减震,进一步提高钻孔装置的稳定性,且衬套51能通过第二孔512相对于连接杆52转动,通过将多个衬套51的多个第一孔511的孔径设为不同且衬套51能通过第二孔512相对于连接杆52转动,当更换钻头2时即可将第一孔511的孔径小于钻头2孔径的衬套51通过第二孔512相对于连接杆52转动到另一侧,而将第一孔511的孔径大于钻头2孔径的衬套51套设于钻头2,从而实现第二减震组件5能够适应多个不同孔径尺寸的钻头2的使用,提高减震组件的普适性。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减震组件3包括第一减震部31、弹性伸缩部32和第二减震部33,第一减震部31安装于本体1上,弹性伸缩部32与第一减震部31连接,第二减震部33通过弹性伸缩部32与第一减震部31连接,第二减震部33能够相对第一减震部31沿钻头2的轴向移动以实现对钻孔装置的轴向减震。
示例性地,第一减震部31为弧形壳体,沿钻头2轴向设置,且第一减震部31的内壁沿钻头2的轴向开设有第一弧形凹槽311,第一弧形凹槽311的长度等于第一减震部31沿钻头2轴向的长度。
为将第一减震部31安装于本体1上,该钻孔装置还包括固定卡套6,固定卡套6套设于本体1且固定卡套6与第一减震部31固定连接。可选地,固定卡套6为第一卡套61和第二卡套62首尾卡接形成的环形卡套,该环形卡套能够卡紧于本体1外周。第一卡套61和第二卡套62一端活动连接,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固定卡套6的形状与本体1的横截面积相适应,本实施例中,本体1的横截面积为圆形,故固定卡套6为圆形卡套。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本体1的截面积为方形时,可将固定卡套6设为方形卡套,但不局限于本申请记载的形状,具体以本体1的横截面积为依据。
相应地,第二减震部33也设为弧形壳体,沿钻头2轴向设置,且第二减震部33的外壁与第一减震部31的内壁贴合。第二减震部33的外壁沿钻头2轴向开设有与第一弧形凹槽311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弧形凹槽331,第二弧形凹槽331的长度等于第二减震部33沿钻头2轴向的长度。进一步地,在第二减震部33远离第一减震部31一端的外壁上设有第一外螺纹332以便于与垂直导向件4的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设第二减震部33的内壁与第一减震部31的外壁贴合,相应在第一减震部31的外壁开设第一弧形凹槽311,在第二减震部33的内壁开设与第一弧形凹槽311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弧形凹槽331。
如图2所示,可选地,弹性伸缩部32包括伸缩弹簧321,伸缩弹簧321安装于第一弧形凹槽311内,伸缩弹簧321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减震部31和第二减震部33。示例性地,伸缩弹簧321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减震部31远离第二减震部33的一端,伸缩弹簧321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减震部33靠近第一减震部31的一端。第二减震部33通过对伸缩弹簧321的压缩和回复实现相对第一减震部31的轴向移动。实际钻孔作业时,原始状态时,伸缩弹簧321处于正常舒展状态;当钻孔时,推进钻头2,第二减震部33压缩伸缩弹簧321,相对于第一减震部31轴向远离钻头2移动,此时伸缩弹簧321给予第二减震部33反作用力施加于钻孔面上,实现对钻孔时的轴向减震,提高了钻孔时的稳定性;钻孔结束后,在将钻头2抽离钻孔面的过程中,伸缩弹簧321通过第二减震部33对钻孔面的反作用力提供一个抽拉助力,实现快速退刀的目的。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伸缩弹簧321的一端固定于第一弧形凹槽311内,将伸缩弹簧321的另一端穿出第一弧形凹槽311且安装于第二弧形凹槽331内,以能够实现第二减震部33相对第一减震部31的移动为原则。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为保证伸缩弹簧321运动的过程中始终沿第一弧形凹槽311移动,该弹性伸缩部32还包括导向杆322,伸缩弹簧321套设于导向杆322的外周,伸缩弹簧321运动时始终沿导向杆322运动,从而保证了其运动轨迹。导向杆322安装于第一弧形凹槽311内且导向杆322的直径等于第一弧形凹槽311和第二弧形凹槽331的直径,以保证导向杆322能够抵接第一弧形凹槽311和第二弧形凹槽331围设的空间内,增强了第一减震部31和第二减震部33连接稳定性。进一步地,导向杆322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减震部31和第二减震部33。具体地,导向杆322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减震部31远离第二减震部33的一端,即同时抵接安装于固定卡套6,导向杆322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减震部31靠近第二减震部33的一端。当第二减震部33相对第一减震部31移动时,导向杆322的一端能置于第二弧形凹槽331内。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将导向杆322的一端固定于第一弧形凹槽311内,将导向杆322的另一端穿出第一弧形凹槽311且置于第二弧形凹槽331内,以不影响第二减震部33相对第一减震部31的移动为原则。
如图2所示,可选地,第一减震组件3至少设有两个,至少两个第一减震组件3沿钻头2的周向均匀设置以实现对钻孔装置周向均匀减震。本实施例中,第一减震组件3设有两个,沿钻头2朝向本体1的方向,两个第一减震组件3水平相对设于钻头2的两侧,此种设置方式保留了钻头2上下两侧的空隙,上侧空隙便于使用者观察钻头2钻孔时的情况,下侧空隙便于排出钻头2钻孔时产生的落渣,减少渣屑堆积。
如图1和图2所示,示例性地,垂直导向件4为圆环状,垂直导向件4的轴线与钻头2的轴线重合或者平行,以使垂直导向件4在钻头2钻孔时垂直抵接于钻孔面,从而保证钻头2垂直抵接钻孔面进行钻孔,保证钻孔精度。垂直导向件4与第一减震组件3可拆卸连接,垂直导向件4设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42,以便于其与第二减震部33的螺纹连接,便于安装及拆卸。进一步地,垂直导向件4朝向本体1的一侧设有螺纹孔以便于其与连接杆52的安装。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垂直导向件4与第一减震组件3的连接方式不局限于本实施例的方案,例如,垂直导向件4与第二减震部33还可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实现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垂直导向件4抵接于钻孔面一端的端面上设有抵接凸起41,抵接凸起41设有多个,多个抵接凸起41沿钻头2的周向设置。通过多个抵接凸起41垂直抵接于钻孔面上实现钻头2钻孔时的垂直导向,提高钻孔精度。
连接杆52与垂直导向件4可拆卸连接。例如,可以是连接杆52连接垂直导向件4的一端设有与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二外螺纹521,连接杆52通过第二外螺纹521与螺纹孔的配合实现螺纹安装。安装时,先将第一减震组件3通过固定卡套6安装于本体1上,再将垂直导向件4螺纹安装于第一减震组件3上,再通过钻头2下侧空隙将连接杆52一侧螺纹拧入垂直导向件4的螺纹孔内。
更进一步地,多个衬套51通过第二孔512并排套设于连接杆52,位于连接杆52外侧且靠近垂直导向件4的一个衬套51在连接杆52连接于垂直导向件4后抵紧于垂直导向件4一侧,以消除钻孔时衬套51在垂直导向件4的作用力下发生扭转,使其卡在钻头2一侧,妨碍钻孔,保证了垂直导向件4被第二减震部33带动沿第一减震部31轴向移动时,衬套51能够沿钻头2轴向移动。
可选地,为实现衬套51与垂直导向件4的抵紧,第二减震组件5还包括抵紧圆环53,抵紧圆环53套设于连接杆52,抵紧圆环53的两侧分别与衬套51和垂直导向件4抵紧。具体地,抵紧圆环53套设于连接杆52带有第二外螺纹521的一侧,通过抵紧圆环53两侧分别与垂直导向件4和衬套51的抵紧作用,将垂直导向件4与衬套51连接为一体,使衬套51随着垂直导向件4的移动而移动。第二减震组件5安装时,先将多个衬套51按照第一孔511孔径尺寸从小到大依次排列,再将排列好的多个衬套51按照第一孔511的孔径从小到大顺序通过第二孔512套设于连接杆52上,将抵紧圆环53套设于连接杆52,再根据钻头2孔径大小,将第一孔511孔径大于钻头2孔径的多个衬套51依次从小到大套设于钻头2上,最后将连接杆52拧入垂直导向件4的螺纹孔中直至抵紧圆环53两侧分别抵紧于垂直导向件4与衬套51。
可选地,为便于使用者握持,该钻孔装置还包括握持部7,握持部7连接于本体1一侧。具体地握持部7形状贴合人手设计以提高使用者握持舒适性。
可选地,为便于控制钻孔装置的启闭,在握持部7与本体1连接处设有开关按钮8,通过按压开关按钮8实现钻孔装置的启闭,操作简单。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钻孔装置,通过将第一减震组件3安装于本体1上,且能够沿钻头2的轴向弹性伸缩实现对钻孔装置的轴向减震;设置垂直导向件4与第一减震组件3连接,且垂直导向件4在钻头2钻孔时能够垂直抵接于钻孔面上以实现对钻头2钻孔时的垂直导向,提高钻孔精度;设置第二减震组件5且第二减震组件5包括连接杆52和多个衬套51,连接杆52的一端连接于垂直导向件4,每个衬套51包括第一孔511和第二孔512,第一孔511用于供钻头2穿过且钻头2能在第一孔511内转动,多个第一孔511的孔径均不相同,第二孔512用于供连接杆52穿过,以实现对钻孔装置的周向减震,进一步衬套51能通过第二孔512相对于连接杆52转动,通过将多个衬套51的多个第一孔511的孔径设为不同且衬套51能通过第二孔512相对于连接杆52转动,当更换钻头2时即可将第一孔511的孔径小于钻头2孔径的衬套51通过第二孔512相对于连接杆52转动到另一侧,而将第一孔511的孔径大于钻头2孔径的衬套51套设于钻头2,从而实现第二减震组件5能够适应多个不同孔径尺寸的钻头2的使用,提高钻孔装置的普适性。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钻孔装置,包括本体(1)及安装于所述本体(1)上的钻头(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减震组件(3),安装于所述本体(1)上,所述第一减震组件(3)能够沿所述钻头(2)的轴向弹性伸缩;
垂直导向件(4),与所述第一减震组件(3)连接,且所述垂直导向件(4)在所述钻头(2)钻孔时能够垂直抵接于钻孔面上;
第二减震组件(5),包括连接杆(52)和多个衬套(51),所述连接杆(5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垂直导向件(4),每个所述衬套(51)包括第一孔(511)和第二孔(512),所述第一孔(511)用于供所述钻头(2)穿过且所述钻头(2)能在所述第一孔(511)内转动,多个所述第一孔(511)的孔径均不相同,所述第二孔(512)用于供所述连接杆(52)穿过,所述衬套(51)能通过所述第二孔(512)相对于所述连接杆(52)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组件(5)还包括抵紧圆环(53),所述抵紧圆环(53)套设于所述连接杆(52),所述抵紧圆环(53)的两侧分别与所述衬套(51)和所述垂直导向件(4)抵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组件(3)包括:
第一减震部(31),安装于所述本体(1)上;
弹性伸缩部(32),与所述第一减震部(31)连接;
第二减震部(33),通过所述弹性伸缩部(32)与所述第一减震部(31)连接,所述第二减震部(33)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减震部(31)沿所述钻头(2)的轴向移动,所述第二减震部(33)远离所述第一减震部(31)的一端连接所述垂直导向件(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卡套(6),所述固定卡套(6)套设于所述本体(1)且所述固定卡套(6)与所述第一减震部(3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伸缩部(32)包括:
导向杆(322),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减震部(31)和所述第二减震部(33);
伸缩弹簧(321),套设于所述导向杆(322)的外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部(31)沿所述钻头(2)的轴向开设第一弧形凹槽(311),所述伸缩弹簧(321)和所述导向杆(322)均安装于所述第一弧形凹槽(311)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部(33)沿所述钻头(2)的轴向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弧形凹槽(311)相对应的第二弧形凹槽(331),所述第二减震部(33)相对所述第一减震部(31)移动时,所述导向杆(322)的一端能置于所述第二弧形凹槽(331)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组件(3)至少设有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减震组件(3)沿所述钻头(2)的周向均匀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导向件(4)抵接于所述钻孔面一端的端面上设有抵接凸起(41),所述抵接凸起(41)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抵接凸起(41)沿所述钻头(2)的周向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导向件(4)与所述第一减震组件(3)可拆卸连接;和/或
所述垂直导向件(4)与所述连接杆(52)可拆卸连接。
CN202020702814.0U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钻孔装置 Active CN2129176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02814.0U CN212917659U (zh)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钻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02814.0U CN212917659U (zh)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钻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17659U true CN212917659U (zh) 2021-04-09

Family

ID=75314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02814.0U Active CN212917659U (zh)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钻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176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82560B1 (en) Vibration isolating handle
US20080223593A1 (en) Handle
US8256528B2 (en) Vibration-damped holder for additional handle
JP5184223B2 (ja) 補助ハンドル
US20080148524A1 (en) Handle
EP2898994A1 (en) Power tool with rear handle
AU2014271218A1 (en) Rear handle
CN212917659U (zh) 一种钻孔装置
CN209681232U (zh) 一种新型手持钻孔设备
CN218195002U (zh) 手电钻稳定装置
CN211439546U (zh) 一种可伸缩通过平面带动顶尖机构
CN208083919U (zh) 一种锁芯的工装夹具
CN220783825U (zh) 一种电动工具的手柄减震结构
CN111015514A (zh) 一种可伸缩通过平面带动顶尖机构
KR20090006299A (ko) 공구 지지 모듈
CN110695461A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去毛刺装置
CN216371062U (zh) 一种电主轴浮动固定机构
CN216759930U (zh) 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真空机械手
JP4672033B2 (ja) 防振ハンドル
CN220029280U (zh) 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盆架
CN213052894U (zh) 一种分体式定位麻花钻头
CN218964136U (zh) 一种材料精密加工u钻
CN212762896U (zh) 应用于砂轮机的活塞抛光夹具
KR102640987B1 (ko) 드릴나사 지지용 지그
CN215941609U (zh) 一种数控机床用钻夹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