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61894U - 无人机及飞行器 - Google Patents

无人机及飞行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61894U
CN212861894U CN202021934201.6U CN202021934201U CN212861894U CN 212861894 U CN212861894 U CN 212861894U CN 202021934201 U CN202021934201 U CN 202021934201U CN 212861894 U CN212861894 U CN 2128618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er
transmitter
aerial vehicle
unmanned aerial
fusel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3420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伍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pex Uav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pex Uav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pex Uav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pex Uav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3420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618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618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618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无人机及飞行器,无人机包括机身、机臂、旋翼及设于机身上的检测装置,机臂的一端与机身连接,旋翼安装于机臂的另一端,以用于提供飞行动力;检测装置包括多个发射器及一个接收器,发射器沿机身的周向间隔地设置,接收器安装于机身的底部或者顶部,任一发射器的安装面与接收器的安装面不同,接收器用于接收发射器发射的信号,根据信号以测量障碍物所在方向及障碍物与对应的发射器之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的无人机,发射器的安装面与接收器的安装面不同,因此,发射器在向外发射信号时,不会受到接收器的阻碍,发射准确,反射面大,避障距离可达2m,从而降低安全隐患,保证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无人机及飞行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飞行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无人机及飞行器。
背景技术
四轴飞行器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无人飞行设备,其具有四个呈十字布置的旋翼,每一旋翼都具有一个单独的电机,通过改变电机的转速获得旋转机身的力,以调整飞行姿态,实现前进、后退、上升、下降、悬停等功能,被广泛应用在侦查、巡线、航拍等领域,同时也作为飞行玩具广受用户青睐。当飞行器飞出用户视野范围时,飞行器是否具有避障功能,是保护飞行器安全返航的必备条件。然而,现有飞行器的避障系统,通常是将发射器和接收器安装在同一侧的,也即,某方向发射,某方向接收,发射器工作时会受到接收器的影响,导致其检测的距离不超过50cm,飞行器的避障距离很短,而飞行器的速度又比较快,用户可能还没反应过来,来不及下达控制指令,飞行器就已经撞上障碍物,故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用于解决现有无人飞行设备避障距离短而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无人机,包括机身、机臂、旋翼及设于所述机身上的检测装置,所述机臂的一端与所述机身连接,所述旋翼安装于所述机臂的另一端,以用于提供飞行动力;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多个发射器及一个接收器,所述发射器沿所述机身的周向间隔地设置,所述接收器安装于所述机身的底部或者顶部,任一所述发射器的安装面与所述接收器的安装面不同,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发射器发射的信号,根据所述信号以测量障碍物所在方向及所述障碍物与对应的所述发射器之间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射器的数量至少为四个,分别设于所述机身的四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所述机身左侧和右侧的两个所述发射器左右对称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收器设于所述机身的底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身设有用于供所述发射器安装的安装孔,所述发射器上设有用于防止所述发射器从所述安装孔内滑脱的凸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射器为红外线发射器,所述接收器为红外线接收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臂设有四个,四个所述机臂沿所述机身的周向间隔分布并两两对称,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机臂之间都设有所述发射器;和/或,
所述机身呈流线型;和/或,
所述机身相对的两侧均向内凹陷形成凹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翼包括螺旋桨和电机,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机臂,以用于驱动所述螺旋桨旋转;和/或,
各所述机臂的底部都设有支撑柱。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身包括壳体、电路板以及电池,所述壳体设有容置腔,所述电路板和所述电池都收容于所述容置腔内并相互电连接,所述发射器和所述接收器都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还提供一种飞行器,包括飞行器本体,所述飞行器还包括如上所述的无人机,所述无人机的所述机身、所述机臂及所述旋翼由所述飞行器本体所替换,所述发射器沿所述飞行器本体的周向设置,所述接收器安装于所述飞行器本体的底部或者顶部。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发射器沿机身的周向间隔地设置,接收器安装在机身的顶部或者底部,发射器的安装面与接收器的安装面不同,因此,发射器在向外发射信号时,不会受到接收器的阻碍,发射准确,反射面大,从而提高无人机的避障距离,使其避障距离可达到2m,因此在检测到障碍物时,用户就有充足的反应时间,来下达控制指令,使无人机悬停或者进行转向,从而降低安全隐患,保证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无人机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无人机的再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所示无人机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中:1、无人机;10、机身;20、机臂;30、旋翼;40、支撑柱;50、发射器;60、接收器;11、安装孔;51、凸块;12、壳体;13、电路板;14、电池;120、凹部;121、下壳体部;122、上壳体部;70、摄像头;31、螺旋桨;32、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内、外、顶部、底部……)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该元件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人机1,包括机身10、机臂20、旋翼30、检测装置以及支撑柱40,机臂20的一端与机身10固定连接,旋翼30安装在机臂20的另一端,以用于提供无人机1飞行所需的动力,支撑柱40设于机臂20的底部;检测装置安装于机身10,其包括多个发射器50和一个接收器60,发射器50沿机身10的周向设置,接收器60安装于机身10的底部,任何一个发射器50的安装面与接收器60的安装面都不同,接收器60用于接收发射器50发射的信号,根据该信号即可测出障碍物所在方向以及该障碍物与对应发射器50之间的距离。发射器50和接收器60的安装面不同,从而接收器60在向外发射信号时,不会受到接收器60的阻碍,发射更加准确,反射面大,从而提高了无人机1的避障距离,使其避障距离可达到2m,这样,在检测装置检测到障碍物时,用户就有充足的反应时间,去下达控制指令,使无人机1悬停或者进行转向,从而降低安全隐患,保证无人机1在飞行过程中的安全性。
机身10上设有用于供发射器50安装的安装孔11,发射器50的一端设有凸块51,发射器50设有凸块51的端部的宽度大于安装孔11的宽度,这样,将发射器50装设于安装孔11内后,能够防止发射器50从安装孔11内掉出,增强了无人机1的可靠性,而且将发射器50设置在安装孔11内,不仅可以起到保护发射器50的作用,还能减小无人机1的整体体积。
机身10的四侧(即前后左右)均设有发射器50,接收器60则安装于机身10的底部,机身10四侧的发射器50与底部的一个接收器60相配合,也即,发射器50数量至少为四个,从而使得无人机1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上都存在避障的功能,进一步提升其在飞行过程中的安全性,而且所有的发射器50与一个接收器60相配合,可减少接收器60的使用数量,可简化无人机1的整体结构以及降低生产成本。在另一可选的具体实施例中,机身10的前侧、后侧、左侧以及右侧都设有一个发射器50,位于机身10左侧和右侧的两个发射器50左右对称。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射器50为红外线发射器50,接收器60为红外接收器60,也即,检测装置是利用红外线进行避障。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检测装置也可以是通过利用激光或者超声波进行避障。
机身10包括设有收容腔的壳体12和收容于收容腔内的电路板13和电池14,电路板13与电池14电性连接,壳体12整体呈流线型,以减小无人机1在飞行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且壳体12的相对两侧(即左右两侧)均向内凹陷形成凹部120,以便于用户把持。具体地,壳体12包括下壳体部121和盖设于下壳体部121的上壳体部122,上壳体部122与下壳体部121围合形成容置腔,电池14位于下壳体部121内,电路板13位于上壳体部122内,四个发射器50和接收器60都安装于壳体12并与电路板13电性连接,且在四个发射器50中,位于机身10前侧的发射器50安装在上壳体部122上,其余三个发射器50都安装在下壳体部121上。
壳体12的前侧设有摄像头70,摄像头70安装在下壳体部121上并可相对壳体12进行转动,通过设置可转动地摄像头70,可以实现无人机1的航拍功能,丰富了无人机1的功能,可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
机身10上设有四个机臂20,四个机臂20沿机身10的周向间隔分布,且四个机臂20两两对称,任意相邻两个机臂20之间都设有一个发射器50,每个机臂20的一端都与壳体12连接、另一端则安装有一个旋翼30,从而形成四旋翼无人机1;每个旋翼30都包括螺旋桨31和电机32,电机32安装于机臂20,且电机32的输出轴与螺旋桨31固定连接,以驱动螺旋桨31旋转。可以理解的是,机臂20和旋翼30的数量并不局限于四个,例如,两个、六个或者八个等也是可以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飞行器,包括飞行器本体和无人机1,飞行器本体用于替代无人机1的机身10、机臂20以及旋翼30,发射器50沿飞行器本体的周向设置,接收器60安装于飞行器本体的底部或者顶部。该飞行器本体可以是飞艇或者其他类型的飞机。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机臂、旋翼及设于所述机身上的检测装置,所述机臂的一端与所述机身连接,所述旋翼安装于所述机臂的另一端,以用于提供飞行动力;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多个发射器及一个接收器,所述发射器沿所述机身的周向间隔地设置,所述接收器安装于所述机身的底部或者顶部,任一所述发射器的安装面与所述接收器的安装面不同,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发射器发射的信号,根据所述信号以测量障碍物所在方向及所述障碍物与对应的所述发射器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上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器的数量至少为四个,分别设于所述机身的四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机身左侧和右侧的两个所述发射器左右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器设于所述机身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设有用于供所述发射器安装的安装孔,所述发射器上设有用于防止所述发射器从所述安装孔内滑脱的凸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器为红外线发射器,所述接收器为红外线接收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臂设有四个,四个所述机臂沿所述机身的周向间隔分布并两两对称,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机臂之间都设有所述发射器;和/或,
所述机身呈流线型;和/或,
所述机身相对的两侧均向内凹陷形成凹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包括螺旋桨和电机,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机臂,以用于驱动所述螺旋桨旋转;和/或,
各所述机臂的底部都设有支撑柱。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包括壳体、电路板以及电池,所述壳体设有容置腔,所述电路板和所述电池都收容于所述容置腔内并相互电连接,所述发射器和所述接收器都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10.一种飞行器,包括飞行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器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无人机,所述无人机的所述机身、所述机臂及所述旋翼由所述飞行器本体所替换,所述发射器沿所述飞行器本体的周向设置,所述接收器安装于所述飞行器本体的底部或者顶部。
CN202021934201.6U 2020-09-04 2020-09-04 无人机及飞行器 Active CN2128618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34201.6U CN212861894U (zh) 2020-09-04 2020-09-04 无人机及飞行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34201.6U CN212861894U (zh) 2020-09-04 2020-09-04 无人机及飞行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61894U true CN212861894U (zh) 2021-04-02

Family

ID=75194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34201.6U Active CN212861894U (zh) 2020-09-04 2020-09-04 无人机及飞行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618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82841B2 (ja) 陸上(および可能な場合は水上を)走行可能なプロテクトフレーム付き飛行体および自動充電装置
US9786188B2 (en) Safety motor controller for a vehicle
CN106945827B (zh) 一种浮体抛离式两栖四旋翼无人机
WO2019119242A1 (zh) 雷达装置及无人飞行器
KR101739262B1 (ko) 조난자 위치 추적용 무인 비행체
WO1999010235A1 (en) Helicopter with a gyroscopic rotor and rotor propellers to provide vectored thrust
JP2015123918A (ja) 地上走行可能な飛行体
CN109725315B (zh) 一种用于电力巡检无人机的避障探测装置
JP2017047736A (ja) 無人回転翼機及びプログラム
EP3269639B1 (en) Aircraft and roll method thereof
CN212861894U (zh) 无人机及飞行器
KR20200000563A (ko) 무인 비행체
CN216232979U (zh) 一种无人机磁罗盘的改进型外置结构
CN104176249B (zh) 一种非共轴反桨多旋翼无人旋翼机
CN116080945B (zh) 一种可切换飞行姿态的多旋翼无人机及飞行方法
TW201722784A (zh) 聲納避障系統及方法,以及無人飛行器
CN109927903A (zh) 一种电力巡检无人机
CN106809379A (zh) 一种无人飞机
CN206615393U (zh) 一种浮体抛离式两栖四旋翼无人机
EP3228372B1 (en) Transmitter
CN210348276U (zh) 避障型飞行器
CN206537497U (zh) 一种具有防撞控制功能的飞行器
CN219029745U (zh) 动力组件、飞行气膜装置及系统
JP7265669B1 (ja) 電波高度計、無人回転翼機
CN210235321U (zh) 一种智慧林业监控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