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50580U - 一种壳体、移动终端及其电池盖 - Google Patents

一种壳体、移动终端及其电池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50580U
CN212850580U CN202021637688.1U CN202021637688U CN212850580U CN 212850580 U CN212850580 U CN 212850580U CN 202021637688 U CN202021637688 U CN 202021637688U CN 212850580 U CN212850580 U CN 2128505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ramic
cold spray
mobile terminal
housing
ceramic part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3768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斌
杨自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3768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505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505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505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壳体、移动终端及其电池盖。该壳体包括本体和膜层,本体为非陶瓷本体,本体包括相背设置的外表面和内表面;膜层包括陶瓷颗粒冷喷涂涂层,膜层覆盖至少部分外表面。通过上述方式,该壳体的本体的加工难度小,易于工业化生产,成本较低且良率较高,同时,该壳体质量轻,符合轻薄化的发展趋势,且具有陶瓷质感,可实现较佳的外观效果,应用前景好。

Description

一种壳体、移动终端及其电池盖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壳体、移动终端及其电池盖。
背景技术
陶瓷壳体在手机行业已初步应用,相较于玻璃材料,陶瓷材料具有高密度、高硬度、高强度的特点,因此,陶瓷材料在作为移动终端壳体应用过程中,会造成移动终端壳体的质量过重,同时,陶瓷材料的加工除了CNC加工的加工难度大、时间较长以外,对其抛光处理的时间也很长,因此在加工陶瓷材料使其应用于移动终端壳体时,成本较高且良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壳体。可以理解的是,该壳体包括本体和膜层,本体为非陶瓷本体,本体包括相背设置的外表面和内表面;膜层包括陶瓷颗粒冷喷涂涂层,膜层覆盖至少部分外表面。发明人发现,区别于现有技术的陶瓷壳体,该本体的加工难度小,易于工业化生产,成本较低且良率较高;同时,相较于陶瓷壳体,该本体质量轻,符合轻薄化的发展趋势;此外,由冷喷涂工艺形成的陶瓷颗粒冷喷涂涂层的致密度高且具有陶瓷质感,可实现较佳的外观效果,应用前景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电池盖。可以理解的是,该移动终端电池盖包括:本体和膜层,本体为非陶瓷本体,本体包括相背设置的外表面和内表面;膜层包括陶瓷颗粒冷喷涂涂层,膜层覆盖至少部分外表面。发明人发现,区别于现有技术的陶瓷壳体,该移动终端电池盖的本体的加工难度小,易于工业化生产,成本较低且良率较高;同时,相较于陶瓷壳体,该本体质量轻,符合轻薄化的发展趋势;此外,由冷喷涂工艺形成的陶瓷颗粒冷喷涂涂层的致密度高且具有陶瓷质感,可实现较佳的外观效果,应用前景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可以理解的是,该移动终端包括如前述的壳体或移动终端电池盖。发明人发现,区别于现有技术的陶瓷壳体,该壳体或移动终端电池盖的本体的加工难度小,易于工业化生产,成本较低且良率较高;同时,相较于陶瓷壳体,该本体质量轻,符合轻薄化的发展趋势;此外,由冷喷涂工艺形成的陶瓷颗粒冷喷涂涂层的致密度高且具有陶瓷质感,可实现较佳的外观效果,应用前景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壳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壳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壳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壳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壳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第六实施例的壳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第七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电池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第七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电池盖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第八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电池盖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第九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壳体100。可以理解的是,结合附图1-2,该壳体100至少包括:本体10和膜层20。本体10包括相背设置的外表面101和内表面102,膜层20包括陶瓷颗粒冷喷涂涂层210,膜层20覆盖至少部分外表面101。
本体10为非陶瓷本体10,具体而言,本体10可以采用非陶瓷材料制成,非陶瓷材料可以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的组合:金属、金属合金、玻璃、钢化玻璃或塑胶,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非陶瓷材料的密度均小于陶瓷的密度(5.9g/cm3),例如,玻璃的密度大约为3g/cm3,钢化玻璃的密度大约为2.4~2.8g/cm3如此一来,制得的壳体100的重量将小于陶瓷壳体100的重量,进而减轻移动终端整机的重量,符合轻薄化的发展趋势。
可以理解的是,膜层20既可以位于本体10的部分外表面101上,也可以位于本体10的全部外表面101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移动终端壳体100的实际需要进行灵活选择,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陶瓷颗粒冷喷涂涂层210是将陶瓷颗粒通过冷喷涂工艺,冷喷涂工艺是指在常温下或较低的温度下,通过压缩气体以产生超高速气流,将粉末粒子送入气流中,经气体加速后以高速冲击本体10,通过产生剧烈的塑性变形而在本体10表面沉积得到冷喷涂涂层。本体10的材质可以为具有一定塑性的材料,比如纯金属、金属合金、塑料或复合材料等。由于冷喷涂工艺完全在远低于材料熔点条件下进行,因此能保持原始粉末粒子的化学成分及相结构,有利于对特定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的设计,特别适用于对温度敏感(纳米、非晶等)、对氧化敏感(Cu、Ti等)和对相变敏感(金属陶瓷颗粒)材料的涂层制备。
其中,陶瓷颗粒具体为金属陶瓷颗粒,例如氧化锆、氧化锆、氮化铝、三氧化二钇、二氧化钛、碳化钛铝或氧化铈陶瓷颗粒,或者掺杂有氧化锆、氧化锆、氮化铝、三氧化二钇、二氧化钛、碳化钛铝或氧化铈物中至少一种的金属陶瓷复合物。
优选地,陶瓷颗粒可以包括氧化铝陶瓷颗粒、氧化锆陶瓷颗粒和氮化锆陶瓷颗粒等。由此,陶瓷颗粒的来源广泛、易得,成本较低,且可以使得该壳体100的强度较高,使用性能较好,适于推广,应用前景好。
更优选地,陶瓷颗粒可以为氧化锆陶瓷颗粒,氧化锆陶瓷颗粒呈白色,含杂质时呈黄色或灰色。陶瓷颗粒冷喷涂涂层210的色彩可由氧化锆陶瓷颗粒混合调制出,进而保证陶瓷颗粒冷喷涂涂层210的颜色丰富且色相均匀,即使是不同批次的生产也能保证相同的色彩,良率高,满足客户的高标准要求。
进一步地,可以理解的是,陶瓷颗粒的粒度可以为5-30μm,具体而言,可以是5μm、10μm、15μm、20μm或者30μm等。由此,所陶瓷颗粒的粒度在上述范围内,可以在制作该移动终端壳体100的过程中,形成致密度高、表面光洁的陶瓷颗粒冷喷涂涂层210,以制备得到与陶瓷材料质感更接近壳体100。同时,利用粒度为5-30μm的陶瓷颗粒,在冷喷涂的高应变速率变形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提高陶瓷颗粒冷喷涂涂层210的致密度、界面结合强度及陶瓷颗粒冷喷涂涂层210的沉积效率。
优选地,陶瓷颗粒冷喷涂涂层210的孔隙率小于或等于2%,具体而言,陶瓷颗粒冷喷涂涂层210的孔隙率可以是2%、1.8%、1.6%、1.4%或者1%等。
进一步地,陶瓷颗粒冷喷涂涂层210的厚度为20μm-2mm。具体而言,可以是20μm、30μm、50μm、100μm、1mm或者2mm等。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陶瓷壳体100,该本体10的加工难度小,易于工业化生产,成本较低且良率较高;同时,相较于陶瓷壳体100,该本体10质量轻,符合轻薄化的发展趋势;此外,由冷喷涂工艺形成的陶瓷颗粒冷喷涂涂层210的致密度高且具有陶瓷质感,可实现较佳的外观效果,应用前景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附图3-4,陶瓷颗粒冷喷涂涂层210至少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冷喷涂区域211和第二冷喷涂区域212,其中,第一冷喷涂区域211具有的第一颜色与第二冷喷涂区域212具有的第二颜色不同。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具体而言,第一冷喷涂区域211中包含的第一陶瓷颗粒与第二冷喷涂区域212中包含的第二陶瓷颗粒不同,以在本体10外表面101形成具有第一颜色的第一冷喷涂区域211和具有第二颜色的第二冷喷涂区域212。其中,第一陶瓷颗粒的颜色不同于第二陶瓷颗粒,例如,第一陶瓷颗粒为碳化钛铝陶瓷颗粒,其颜色为黑色;第二陶瓷颗粒为氧化锆陶瓷颗粒,其颜色为白色。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陶瓷颗粒和第二陶瓷颗粒中可以混入不同颜色的着色剂,进而形成不同颜色的第一冷喷涂区域211和第二冷喷涂区域212。
通过上述方式,壳体100具有双色撞色外观效果且制造成本更低,从而使应用有该壳体100的移动终端的外观更时尚、产品的表现力更出众。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冷喷涂区域211的表面与第一冷喷涂区域211的表面齐平,如此,还能实现两种颜色同时存在于一个平面上的雾面或镜面效果,从而使壳体100的外光效果更出众。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附图5,陶瓷颗粒冷喷涂涂层210为渐变陶瓷颗粒冷喷涂涂层210,陶瓷颗粒冷喷涂涂层210的厚度分布不均。
具体而言,渐变陶瓷颗粒冷喷涂涂层210是用陶瓷颗粒由稀疏向密集过度分布而形成的,以形成一个整体的显色层,可以理解的是,在陶瓷颗粒分布稀疏的区域,陶瓷颗粒冷喷涂涂层210的厚度较小;在陶瓷颗粒分布密集的区域,陶瓷颗粒冷喷涂涂层210的厚度较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附图6,膜层20还包括阳极氧化层220,阳极氧化层220与陶瓷颗粒冷喷涂涂层210相邻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阳极氧化层220具有的第三颜色与陶瓷颗粒冷喷涂涂层210具有的第四颜色不同。具体而言,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阳极氧化层220具有的第三颜色可以是对金属本体30或金属合金本体10的材料进行阳极氧化处理获得的;或者,阳极氧化层220具有的第三颜色可以是对设置在本体10外表面101的金属层或金属合金层的材料进行阳极氧化处理获得的,如此,由于形成本体10、金属层或金属合金层的各自材料本身的材料特性,在进行一次阳极氧化处理后而具有第三颜色。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实现双色的撞色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附图7,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在本体10外表面101的金属层或金属合金层可以为多个,进而形成第一阳极氧化区域221和第二阳极氧化区域222,可以实现多色的撞色效果,以丰富壳体100的颜色。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阳极氧化处理可以将打磨抛光后的工件,置入电解液中进行阳极氧化,其中,电解液主要成分可以为硫酸水溶液,硫酸的浓度为100~180g/L,电解温度选择15~22℃,电解时间为30~60min且电解电压选择12~18V。
例如,在本体10为铝件或铝合金件时,通过阳极氧化处理,可将本体10表面的5μm-0.5mm厚的铝或铝合金都氧化成氧化铝而形成铝合金阳极氧化膜。其中,铝合金件经CNC加工成型成本较低,并且铝合金件还具有较好的阳极氧化性能,在铝合金件的表面形成陶瓷颗粒冷喷涂涂层210后,可以增强包含铝合金件的壳体100的硬度,并改善壳体100的耐磨性。或者,在本体10的外表面101设置有由钛层或钛合金层时,通过阳极氧化处理,可将钛合金层氧化成氧化钛而形成阳极氧化层220。此外,还对阳极氧化层220进行染色和封孔的处理,如此,可使阳极氧化层220具有所需的表观颜色(具体例如金色、粉色、蓝色等)。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附图8,阳极氧化层220的表面与陶瓷颗粒冷喷涂涂层210的表面齐平,如此,还能实现两种颜色同时存在于一个平面上的雾面或镜面效果,从而使壳体100的外光效果更出众。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阅图6,阳极氧化层220远离本体10的上边缘与陶瓷颗粒冷喷涂涂层210远离本体10的上边缘不平齐。如此,可以实现形成壳体100凹凸不平的微结构,由此,壳体100的表面具备一定的粗糙度。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所述的壳体100可以为任何移动终端的外观结构件,例如可以具体是中框、电池盖或者其他一体化结构;同时,也可以是移动终端的音量键、电源键或者移动终端中的其他陶瓷装饰件。
结合附图9-10,移动终端电池盖200的本体可以为金属本体30。在一实施例中,金属本体30的材质可以是铝合金,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不锈钢等其他金属材质。金属本体30围成收容空间312,移动终端天线313位于收容空间312中。金属本体30对移动终端天线313的射频信号造成干扰,通常通过数控机床在金属外壳体100上加工出天线槽,再向天线槽填充绝缘件311,以供射频信号通过。
具体而言,金属本体30包括顶边框301、底边框302以及两组对称开设的侧边框303、304。第一天线槽305开设在底边框302上,第二天线槽306以及第三天线槽307对称开设在两组侧边框303、304上,金属本体30由第一天线槽305、第二天线槽306以及第三天线槽307划分形成第一边框枝节308、第二边框枝节309以及第三边框枝节310。
其中,第一边框枝节308与第二边框枝节309通过第一天线槽305耦合连接,在移动终端使用过程中,被分隔的第一边框枝节308、第二边框枝节309可作为接收和发射电磁波的天线,第一天线槽305为天线开口末端,电场辐射最强。上述天线槽的形状(如圆形或矩形或不规则形等)和大小不限,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设计。上述天线槽中填充有绝缘件311,其中,绝缘件311采用PPS(聚苯硫醚)、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中的一种材料注塑成型。
再参见图10,在一实施例中,绝缘件311可以全部位于天线槽内。结合附图11,在另一实施例中,绝缘件311的一部分位于天线槽内,绝缘件311的另一部分位于天线槽外并与金属本体30的内表面连接,从而加强绝缘件311和金属本体30的连接强度。
再参见图10-11,进一步地,膜层20覆盖绝缘件311,对绝缘件311予以遮蔽,在绝缘件311处呈现陶瓷外观效果,以使绝缘件311处能够与移动终端电池盖200的其他部分呈现一体化的外观,因此可以使移动终端电池盖200的外观具有整体一致性和美观性,以提升移动终端电池盖200的外观表现力。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陶瓷壳体100,该移动终端电池盖200的本体10的加工难度小,易于工业化生产,成本较低且良率较高;同时,相较于陶瓷壳体100,该本体10质量轻,符合轻薄化的发展趋势;此外,由冷喷涂工艺形成的陶瓷颗粒冷喷涂涂层210的致密度高且具有陶瓷质感,可实现较佳的外观效果,应用前景好。
在本申请的又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400,可以理解的是,结合附图12,该移动终端400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壳体100或电池盖200。
据本申请的实施例,该移动终端400的具体类型不受特别的限制,所述移动终端400可以是任何具备通信和存储功能的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遥控器、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网络电视、可穿戴设备等具有网络功能的智能设备。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该移动终端400的具体用途进行相应地选择,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该移动终端400除了包括上述的壳体100或移动终端电池盖200以外,还包括其他必要的部件和结构,以手机为例,具体例如显示屏401、处理器、存储器、电池、电路板、摄像头,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该移动终端400的具体种类进行相应地设计和补充,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400,区别于现有技术的陶瓷壳体100,其壳体100或移动终端电池盖200的本体10的加工难度小,易于工业化生产,成本较低且良率较高;同时,相较于陶瓷壳体100,该本体10质量轻,符合轻薄化的发展趋势;此外,由冷喷涂工艺形成的陶瓷颗粒冷喷涂涂层210的致密度高且具有陶瓷质感,可实现较佳的外观效果,应用前景好。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前面针对的壳体100所描述的特征和优点,仍适用于该移动终端400,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1)

1.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为非陶瓷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相背设置的外表面和内表面;
膜层,所述膜层包括陶瓷颗粒冷喷涂涂层,所述膜层覆盖至少部分所述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陶瓷颗粒冷喷涂涂层至少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冷喷涂区域和第二冷喷涂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冷喷涂区域具有的第一颜色与所述第二冷喷涂区域具有的第二颜色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冷喷涂区域中包含的第一陶瓷颗粒与所述第二冷喷涂区域中包含的第二陶瓷颗粒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陶瓷颗粒冷喷涂涂层为渐变陶瓷颗粒冷喷涂涂层,且所述陶瓷颗粒冷喷涂涂层的厚度分布不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膜层还包括阳极氧化层,所述阳极氧化层与所述陶瓷颗粒冷喷涂涂层相邻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阳极氧化层具有的第三颜色与所述陶瓷颗粒冷喷涂涂层具有的第四颜色不同;和/或
所述阳极氧化层远离所述本体的上边缘与所述陶瓷颗粒冷喷涂涂层远离所述本体的上边缘不平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为铝合金件,所述阳极氧化层为铝合金阳极氧化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陶瓷颗粒冷喷涂涂层中包含陶瓷颗粒,所述陶瓷颗粒的粒度为5-30μm;或者,
所述陶瓷颗粒冷喷涂涂层的厚度为20μm-2mm;或者,
所述陶瓷颗粒冷喷涂涂层的孔隙率小于或等于2%。
9.一种移动终端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电池盖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为非陶瓷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相背设置的外表面和内表面;
膜层,所述膜层包括陶瓷颗粒冷喷涂涂层,所述膜层覆盖至少部分所述外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电池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为金属本体,其中,所述金属本体上开设有天线槽;
所述移动终端电池盖还包括:绝缘件,所述绝缘件位于所述天线槽内,且所述膜层覆盖所述绝缘件。
1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壳体或如权利要求9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电池盖。
CN202021637688.1U 2020-08-07 2020-08-07 一种壳体、移动终端及其电池盖 Active CN2128505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37688.1U CN212850580U (zh) 2020-08-07 2020-08-07 一种壳体、移动终端及其电池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37688.1U CN212850580U (zh) 2020-08-07 2020-08-07 一种壳体、移动终端及其电池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50580U true CN212850580U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29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37688.1U Active CN212850580U (zh) 2020-08-07 2020-08-07 一种壳体、移动终端及其电池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505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61173B (zh) 一种金属壳体、制造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061153A (zh) 用于电隔离金属体的区域的方法
US10879948B2 (en) Metallic shel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CN110324467B (zh) 一种移动终端陶瓷复合中框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31236B (zh) 一种钛合金塑料复合材料手机框架及其制作方法
CN106790791B (zh) 一种具有金属质感的手机后盖及其制备方法
KR101399835B1 (ko) 무선통신기기 케이스의 제조방법 및 이 방법에 의해 제조된 무선통신기기 케이스
CN105992478A (zh) 电子装置的机壳及其制造方法
CN106455391B (zh) 一种3c电子产品壳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38537B (zh) 不锈钢板材和制备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US20160344090A1 (en) Housing, electronic device employing same and manufacture method
CN212850580U (zh) 一种壳体、移动终端及其电池盖
CN111131571A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摄像头装饰件和电子设备
CN106048681A (zh) 一种电子零件、电子零件的制造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1592364B (zh) 陶瓷结构件的制作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8515315A (zh) 手机中框制作工艺
CN110468440B (zh) 电子设备的壳体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CN206181103U (zh) 壳体及移动终端
CN106132137A (zh) 一种壳体的净空区域的加工方法、壳体和移动终端
CN111246692A (zh) 壳体、壳体的制备方法及具有该壳体的电子装置
CN108728882A (zh) 铝合金件的表面处理方法、电子设备的壳体和电子设备
CN210093298U (zh) 一种移动终端陶瓷复合中框
CN106879207A (zh) 壳体、移动终端及壳体制作方法
CN211128472U (zh) 一种移动终端陶瓷壳体
CN206490934U (zh) 一种金属壳体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