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39161U - 一种口罩生产线用耳线连接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口罩生产线用耳线连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39161U
CN212839161U CN202021622040.7U CN202021622040U CN212839161U CN 212839161 U CN212839161 U CN 212839161U CN 202021622040 U CN202021622040 U CN 202021622040U CN 212839161 U CN212839161 U CN 2128391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lted
spring
surge tank
sides
shock attenu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2204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宝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Haoshuo Century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Haoshuo Century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Haoshuo Century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Haoshuo Century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2204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391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391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391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口罩生产线用耳线连接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和减震箱,所述设备本体底部的四周均栓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底部贯穿至减震箱的内腔并栓接有减震板,所述减震箱底部的四周均栓接有支撑脚,所述减震箱内腔的底部设置有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的顶部与减震板的底部栓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板、挡板、滑杆、第一弹簧、移动块和滑轮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固定板进行快速减震,从而对减震板进行一次减震,通过第二滑槽、第二滑块、连接杆和第二弹簧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滑杆进行缓冲,从而对固定板进行二次减震,提高了设备本体的减震性能,解决了传统口罩生产线用耳线连接设备减震效果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口罩生产线用耳线连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罩领域,具体为一种口罩生产线用耳线连接设备。
背景技术
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病毒等物质的作用,以纱布或纸等制成,口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在粉尘等污染的环境中作业时,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口罩可分为空气过滤式口罩和供气式口罩。
在口罩的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耳线连接设备,耳线连接设备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震动,然而传统口罩生产线用耳线连接设备的减震效果差,无法对耳线连接设备所受到的震动进行及时的缓冲减震,会影响耳线连接设备对口罩的加工精度,从而会使口罩次品率上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罩生产线用耳线连接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口罩生产线用耳线连接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和减震箱,所述设备本体底部的四周均栓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底部贯穿至减震箱的内腔并栓接有减震板,所述减震箱底部的四周均栓接有支撑脚,所述减震箱内腔的底部设置有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的顶部与减震板的底部栓接。
优选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固定板、挡板、滑杆、第一弹簧、移动块和滑轮,所述减震板底部的中心处栓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两侧的底部从前至后均依次通过安装架活动连接有滑轮,所述减震箱内腔底部的两侧均栓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相向的一侧从前至后均依次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相向的一侧栓接有移动块,所述滑杆的表面缠绕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侧分别与移动块和挡板相向的一侧栓接,所述移动块相向的一侧与滑轮的表面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减震箱内腔底部中心处的两侧从前至后均依次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顶部贯穿第一滑槽并与移动块的底部栓接。
优选的,所述减震箱内腔底部的两侧从前至后均依次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外侧栓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外侧与第二滑槽内腔的外侧栓接,所述第二滑块的顶部贯穿第二滑槽并向上延伸,所述滑杆的外侧均栓接有限位块,且限位块的外侧均通过第一活动座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第一活动座的一侧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第二活动座,且第二活动座的底部与第二滑块的顶部栓接。
优选的,所述减震箱内腔的两侧从前至后均依次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相向的一侧贯穿第三滑槽并与减震板的两侧栓接。
优选的,所述减震板底部中心处的两侧从前至后均依次栓接有L型固定杆,所述L型固定杆远离减震板的一侧与固定板的两侧栓接。
优选的,所述减震箱内腔顶部的四周均栓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底部贯穿减震板并与减震箱内腔的底部栓接,所述限位杆的表面缠绕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顶部与减震板的底部栓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板、挡板、滑杆、第一弹簧、移动块和滑轮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固定板进行快速减震,从而对减震板进行一次减震,通过第二滑槽、第二滑块、连接杆和第二弹簧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滑杆进行缓冲,从而对固定板进行二次减震,提高了设备本体的减震性能,解决了传统口罩生产线用耳线连接设备减震效果差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板、挡板、滑杆、第一弹簧、移动块和滑轮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减震板进行快速减震,从而对设备本体进行快速减震,通过第一滑槽和第一滑块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移动块进行限位,提高了移动块的稳定性,防止移动块在移动时发生偏移,通过第二滑槽、第二滑块和第二弹簧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滑杆进行减震,从而通过固定板对减震板进行减震,进而对设备本体进行二次减震,通过第三滑块和第三滑槽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减震板进行缓冲减震,从而对设备本体进行减震,提高了设备本体的稳定性,通过L型固定杆的配合,提高了固定板的稳定性,防止固定板在移动时出现倾斜,通过限位杆和第三弹簧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减震板进行快速三次减震,进一步提高了设备本体的减震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减震箱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板和滑轮的结构立体图。
图中:1、设备本体;2、固定柱;3、减震箱;4、减震板;5、减震机构;51、固定板;52、挡板;53、滑杆;54、第一弹簧;55、移动块;56、滑轮;6、L型固定杆;7、第一滑槽;8、第一滑块;9、连接杆;10、第二滑槽;11、第二滑块;12、第二弹簧;13、限位杆;14、第三弹簧;15、第三滑槽;16、第三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口罩生产线用耳线连接设备,包括设备本体1和减震箱3,设备本体1底部的四周均栓接有固定柱2,固定柱2的底部贯穿至减震箱3的内腔并栓接有减震板4,减震箱3底部的四周均栓接有支撑脚,减震箱3内腔的底部设置有减震机构5,减震机构5的顶部与减震板4的底部栓接,通过固定板51、挡板52、滑杆53、第一弹簧54、移动块55和滑轮56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固定板51进行快速减震,从而对减震板4进行一次减震,通过第二滑槽10、第二滑块11、连接杆9和第二弹簧12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滑杆53进行缓冲,从而对固定板51进行二次减震,提高了设备本体1的减震性能,解决了传统口罩生产线用耳线连接设备减震效果差的问题。
减震机构5包括固定板51、挡板52、滑杆53、第一弹簧54、移动块55和滑轮56,减震板4底部的中心处栓接有固定板51,固定板51两侧的底部从前至后均依次通过安装架活动连接有滑轮56,减震箱3内腔底部的两侧均栓接有挡板52,挡板52相向的一侧从前至后均依次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杆53,滑杆53相向的一侧栓接有移动块55,滑杆53的表面缠绕有第一弹簧54,第一弹簧54的两侧分别与移动块55和挡板52相向的一侧栓接,移动块55相向的一侧与滑轮56的表面滑动连接,通过固定板51、挡板52、滑杆53、第一弹簧54、移动块55和滑轮56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减震板4进行快速减震,从而对设备本体1进行快速减震。
减震箱3内腔底部中心处的两侧从前至后均依次开设有第一滑槽7,第一滑槽7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8,第一滑块8的顶部贯穿第一滑槽7并与移动块55的底部栓接,通过第一滑槽7和第一滑块8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移动块55进行限位,提高了移动块55的稳定性,防止移动块55在移动时发生偏移。
减震箱3内腔底部的两侧从前至后均依次开设有第二滑槽10,第二滑槽10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11,第二滑块11的外侧栓接有第二弹簧12,第二弹簧12的外侧与第二滑槽10内腔的外侧栓接,第二滑块11的顶部贯穿第二滑槽10并向上延伸,滑杆53的外侧均栓接有限位块,且限位块的外侧均通过第一活动座活动连接有连接杆9,连接杆9远离第一活动座的一侧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第二活动座,且第二活动座的底部与第二滑块11的顶部栓接,通过第二滑槽10、第二滑块11和第二弹簧12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滑杆53进行减震,从而通过固定板51对减震板4进行减震,进而对设备本体1进行二次减震。
减震箱3内腔的两侧从前至后均依次开设有第三滑槽15,第三滑槽15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块16,第三滑块16相向的一侧贯穿第三滑槽15并与减震板4的两侧栓接,通过第三滑块16和第三滑槽15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减震板4进行缓冲减震,从而对设备本体1进行减震,提高了设备本体1的稳定性。
减震板4底部中心处的两侧从前至后均依次栓接有L型固定杆6,L型固定杆6远离减震板4的一侧与固定板51的两侧栓接,通过L型固定杆6的配合,提高了固定板51的稳定性,防止固定板51在移动时出现倾斜。
减震箱3内腔顶部的四周均栓接有限位杆13,限位杆13的底部贯穿减震板4并与减震箱3内腔的底部栓接,限位杆13的表面缠绕有第三弹簧14,第三弹簧14的顶部与减震板4的底部栓接,通过限位杆13和第三弹簧14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减震板4进行快速三次减震,进一步提高了设备本体1的减震性能。
工作原理:作业时,设备本体1在作业时会产生很大的震动,此时设备本体1通过固定柱2对减震板4进行挤压,此时减震板4受力带动滑轮56向下移动,并对移动块55进行挤压,在减震板4下移的同时会第三弹簧14进行压缩,此时移动块55受力同时向外侧移动,随后移动块55带动滑杆53向外侧移动,并对第一弹簧54进行挤压,在滑杆53移动的同时会通过第一活动座带动连接杆9对第二滑块11进行挤压,随后第二滑块11对第二弹簧12进行挤压,此时通过第一弹簧54、第二弹簧12和第三弹簧14的弹性回弹,从而使减震板4快速复位,进而使设备本体1快速复位,防止设备本体1过度震动,影响口罩的加工精度。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7)

1.一种口罩生产线用耳线连接设备,包括设备本体(1)和减震箱(3),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1)底部的四周均栓接有固定柱(2),所述固定柱(2)的底部贯穿至减震箱(3)的内腔并栓接有减震板(4),所述减震箱(3)底部的四周均栓接有支撑脚,所述减震箱(3)内腔的底部设置有减震机构(5),所述减震机构(5)的顶部与减震板(4)的底部栓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罩生产线用耳线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5)包括固定板(51)、挡板(52)、滑杆(53)、第一弹簧(54)、移动块(55)和滑轮(56),所述减震板(4)底部的中心处栓接有固定板(51),所述固定板(51)两侧的底部从前至后均依次通过安装架活动连接有滑轮(56),所述减震箱(3)内腔底部的两侧均栓接有挡板(52),所述挡板(52)相向的一侧从前至后均依次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杆(53),所述滑杆(53)相向的一侧栓接有移动块(55),所述滑杆(53)的表面缠绕有第一弹簧(54),所述第一弹簧(54)的两侧分别与移动块(55)和挡板(52)相向的一侧栓接,所述移动块(55)相向的一侧与滑轮(56)的表面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罩生产线用耳线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箱(3)内腔底部中心处的两侧从前至后均依次开设有第一滑槽(7),所述第一滑槽(7)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8),所述第一滑块(8)的顶部贯穿第一滑槽(7)并与移动块(55)的底部栓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口罩生产线用耳线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箱(3)内腔底部的两侧从前至后均依次开设有第二滑槽(10),所述第二滑槽(10)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11),所述第二滑块(11)的外侧栓接有第二弹簧(12),所述第二弹簧(12)的外侧与第二滑槽(10)内腔的外侧栓接,所述第二滑块(11)的顶部贯穿第二滑槽(10)并向上延伸,所述滑杆(53)的外侧均栓接有限位块,且限位块的外侧均通过第一活动座活动连接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远离第一活动座的一侧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第二活动座,且第二活动座的底部与第二滑块(11)的顶部栓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罩生产线用耳线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箱(3)内腔的两侧从前至后均依次开设有第三滑槽(15),所述第三滑槽(15)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块(16),所述第三滑块(16)相向的一侧贯穿第三滑槽(15)并与减震板(4)的两侧栓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罩生产线用耳线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板(4)底部中心处的两侧从前至后均依次栓接有L型固定杆(6),所述L型固定杆(6)远离减震板(4)的一侧与固定板(51)的两侧栓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罩生产线用耳线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箱(3)内腔顶部的四周均栓接有限位杆(13),所述限位杆(13)的底部贯穿减震板(4)并与减震箱(3)内腔的底部栓接,所述限位杆(13)的表面缠绕有第三弹簧(14),所述第三弹簧(14)的顶部与减震板(4)的底部栓接。
CN202021622040.7U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口罩生产线用耳线连接设备 Active CN2128391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22040.7U CN212839161U (zh)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口罩生产线用耳线连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22040.7U CN212839161U (zh)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口罩生产线用耳线连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39161U true CN212839161U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30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22040.7U Active CN212839161U (zh)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口罩生产线用耳线连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3916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75685A (zh) * 2021-05-07 2021-07-06 万航星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人机的机载激光雷达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75685A (zh) * 2021-05-07 2021-07-06 万航星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人机的机载激光雷达系统
CN113075685B (zh) * 2021-05-07 2024-01-12 万航星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人机的机载激光雷达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839161U (zh) 一种口罩生产线用耳线连接设备
CN212860640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制袋机
CN210847150U (zh) 一种抗静电剂的震动筛
CN209223694U (zh) 一种铣床用缓冲装置
CN212190841U (zh) 具有减震降噪功能的五金模具
CN212616078U (zh) 一种绣花机减震器
CN212737729U (zh) 一种用于悬架汽车发动机的减震架
CN220863386U (zh) 一种结构加强型立式加工中心
CN210585846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标准检验筛
CN209665646U (zh) 一种方便调节的空心镂空板加工用工作台
CN208165596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配件分类收集箱
CN215216624U (zh) 一种多功能空气净化设备
CN213080262U (zh) 一种减震金属切割装置
CN217252505U (zh) 一种新型机械精密零件锻造设备
CN215208486U (zh) 一种医药行业专用集成空压机式氮气发生器
CN215238380U (zh) 一种多工位立体线切割设备
CN213462656U (zh) 一种通信电子设备用维护装置
CN214244903U (zh) 一种染色浸料轧车
CN213559360U (zh) 一种带有防护结构的冲床
CN218809208U (zh) 一种卸料除尘装置
CN216263569U (zh) 一种具有夹紧装置的摇臂钻
CN215551332U (zh) 一种防震制袋机
CN213729152U (zh) 高效低噪铆接装置
CN218311644U (zh) 一种具有减震性能的机器人焊接用移动桁架
CN212992531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广场舞用新型音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Earline connection equipment for mask production lin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30

Pledgee: Overpass Branch of Jinan Rural Commercial Bank Co.,Ltd.

Pledgor: Shandong haoshuo Century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980006948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