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28384U - 一种升降车架及移变列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升降车架及移变列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28384U
CN212828384U CN202021295412.XU CN202021295412U CN212828384U CN 212828384 U CN212828384 U CN 212828384U CN 202021295412 U CN202021295412 U CN 202021295412U CN 212828384 U CN212828384 U CN 2128283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plate
wheels
top plate
oil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9541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俊哲
王志刚
刘混田
郭爱军
罗宇
于恒
闫慧
金城
魏子良
杜奇
张云飞
王发达
刘海刚
吴桂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hua Shendong Co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hua Shendong Co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hua Shendong Co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hua Shendong Co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9541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283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283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283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升降车架及移变列车,包括车架顶板、车架底板、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油缸和车轮;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分别铰接在所述车架顶板与所述车架底板之间;所述油缸铰接在所述车架顶板与所述车架底板之间;所述车轮安装在所述车架顶板的侧部,且所述车轮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车架顶板的上方;在所述油缸处于伸出状态时,所述车轮位于所述车架底板的上方;在所述油缸处于缩回状态时,所述车轮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车架底板的下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升降车架及移变列车,实现了快速、稳定升降,提高了移变列车前移效率及行驶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升降车架及移变列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升降车架及移变列车。
背景技术
在煤矿综采设备技术领域中,矿用移变列车的作用是承载和运输移变配电设备、乳化液泵站及其他相关设备。
矿用移变列车所承载移变及泵站设备的总重量约为300吨左右,随着综采工作面不断向前推移,承载设备的矿用移变列车需不断向前推进。所以矿用移变列车需要满足承载能力强且快捷稳定向前移动的要求。
现有技术中的矿用移变列车运行形式主要为轨道式和迈步式。
轨道式移变列车向前行驶时需工人拆除及搬运轨道向前铺轨,工人劳动强度高,工作效率较低,且因矿井巷道地面不平整,移变列车在轨道上前移时存在行驶不稳定性。
迈步式移变列车前移时,前移行走缓慢,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车架及移变列车,提高行驶稳定性和行走效率。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升降车架,包括车架顶板、车架底板、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油缸和车轮;
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分别铰接在所述车架顶板与所述车架底板之间;
所述油缸铰接在所述车架顶板与所述车架底板之间;
所述车轮安装在所述车架顶板的侧部,且所述车轮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车架顶板的上方;
在所述油缸处于伸出状态时,所述车轮位于所述车架底板的上方;
在所述油缸处于缩回状态时,所述车轮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车架底板的下方。
进一步地,在所述车架顶板的下方设置有安装架;
所述车轮通过车轮轴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车轮轴与所述车架顶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车轮的半径;
在所述油缸处于伸出状态时,所述车轮轴与所述车架底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车轮的半径;
在所述油缸处于缩回状态时,所述车轮轴与所述车架底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车轮的半径。
进一步地,在所述车架顶板上还设置有支撑轮。
进一步地,在所述车架顶板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对所述车轮;
在所述车架顶板上位于两对所述车轮之间设置有一对所述支撑轮。
进一步地,所述车架顶板与所述车架底板平行,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油缸位于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之间,且所述油缸倾斜连接在所述车架顶板与所述车架底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油缸包括缸筒和与所述缸筒滑动连接的活塞杆;
所述活塞杆与所述车架顶板铰接,所述缸筒与所述车架底板铰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移变列车,包括板车和前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升降车架;
所述板车包括板车顶板和设置在所述板车顶板两侧的板车支撑腿;
所述升降车架位于所述板车顶板的下方,并位于两侧的所述板车支撑腿之间;
其中,在所述升降车架中的油缸处于缩回状态时,所述升降车架中的车轮位于所述板车顶板下方,并与所述板车顶板之间间隔有预设距离;
在所述油缸处于伸出状态时,所述板车顶板位于所述车轮上,所述车轮支撑起所述板车顶板。
进一步地,在所述板车顶板的两侧分别间隔设置有多条所述板车支撑腿;
在任意相邻的两条所述板车支撑腿之间连接有板车限位板。
进一步地,所述板车支撑腿与所述板车顶板可拆卸连接,所述板车限位板与所述板车支撑腿可拆卸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车架及移变列车,当油缸处于收缩状态时,车轮着地作为升降车架的行走轮。
当板车需前移时,油缸伸出,升降车架升起,车架底板着地支撑,车轮、支撑轮撑起板车顶板,使得板车支撑腿离地,可通过前端牵引机构进行牵引,使板车在升降车架上前移。
当板车前移到位后,油缸收缩,车轮着地,车架底板离地,可通过前端牵引机构再牵引升降车架在地面上前行。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车架及移变列车,实现了快速、稳定升降,提高了移变列车前移效率及行驶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升降车架,在油缸处于收缩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升降车架,在油缸处于伸出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3为车架顶板、车架底板、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油缸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变列车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移变列车的侧视图;
图6为板车的主视图;
图7为图6所示的板车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升降车架100,包括车架顶板1、车架底板2、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油缸5和车轮6。
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4分别铰接在车架顶板1与车架底板2之间。油缸5铰接在车架顶板1与车架底板2之间。
车轮6安装在车架顶板1的侧部,且车轮6至少部分位于车架顶板1的上方。
在油缸5处于伸出状态时,车轮6位于车架底板2的上方。
在油缸5处于缩回状态时,车轮6至少部分位于车架底板2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车架100,主要用于矿用的移变列车中。结合图4-5所示,升降车架100升起时,通过车轮6起到支撑起板车200,板车支撑腿202离地,可以通过牵引机构牵引板车200在升降车架100上前移。在板车200前移到位后,升降车架100下降,板车支撑腿202落地支撑,车轮6离开板车顶板201并与地面接触,可再通过牵引机构牵引该升降车架100前移。依次交替进行,可以实现移变列车的前移。
该升降车架100主要由车架顶板1、车架底板2、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油缸5和车轮6组成。
车架顶板1、车架底板2、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4组成四连杆结构。第一连杆3与第二连杆4在车架顶板1与车架底板2之间前后间隔布置。
第一连杆3与第二连杆4的上端分别与车架顶板1通过铰链连接,第一连杆3与第二连杆4的下端分别与车架底板2通过铰链连接。由此,车架顶板1和车架底板2可以相互靠近,使得升降车架100下降;车架顶板1和车架底板2也可以相互远离,使得升降车架100升起。
油缸5铰接在车架顶板1与车架底板2之间,用于驱动车架顶板1相对于车架底板2移动,以实现升降车架100的升降。
油缸5具有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在油缸5处于伸出状态时,驱动车架顶板1向上移动,车架顶板1远离车架底板2,升降车架100升起。在油缸5处于缩回状态时,驱动车架顶板1向下移动,车架顶板1靠近车架底板2,升降车架100下降。
在车架顶板1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车轮6,并且车轮6的至少一部分保持处于车架顶板1的上方,可以用于支撑板车。
当油缸5伸出时,升降车架100升起,车架底板2与地面接触起到支撑作用,车轮6位于车架底板2的上方,车轮6的一部分位于车架顶板1的上方,用于支撑位于车架顶板1上方的板车顶板201,升降车架100将板车200支撑起,板车支撑腿202离地,可以通过牵引机构牵引板车200在升降车架100上前移。由于车轮6与板车顶板201接触,在牵引机构牵引板车200在升降车架100上前移时,车轮6随着转动,使得板车顶板201与车轮6之间为滚动摩擦,减小了摩擦力,利于牵动板车200的前移。
本实用新型中的牵引机构可以为牵引车、牵引油缸等。
在油缸5处于缩回状态时,升降车架100下降,板车支撑腿202落地支撑板车2,车轮6离开板车顶板201,并且车轮6的至少部分位于车架底板2的下方与地面接触,从而使得车架底板2离地,可再通过牵引机构牵引该升降车架100前移。此时,车轮6起到升降车架100的行走车轮的作用,方便升降车架100的前移。
如图1-2所示,在车架顶板1的端部设置有牵引部11,用于通过钢丝绳与牵引机构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在车架顶板1的下方设置有安装架12。
车轮6通过车轮轴61安装在安装架12上,车轮轴61与车架顶板1之间的距离小于车轮6的半径。
在油缸5处于伸出状态时,车轮轴61与车架底板2之间的距离大于车轮6的半径。
在油缸5处于缩回状态时,车轮轴61与车架底板2之间的距离小于车轮6的半径。
安装架12位于车架顶板1的下方,车轮轴61安装在安装架12上,车轮6安装在车轮轴61上。
车轮轴61与车架顶板1之间的距离小于车轮6的半径,从而使得车轮6的一部分位于车架顶板1的上方,以支撑板车顶板201。
当油缸5伸出时,车轮轴61与车架底板2之间的距离大于车轮6的半径,车轮6整体位于车架底板2的上方,车架底板2与地面接触,起到支撑作用。
当油缸5缩回时,车轮轴61与车架底板2之间的距离小于车轮6的半径,车轮6与地面接触起到支撑作用,车架底板2在油缸5作用下离开地面。车轮6作为升降车架100的行走车轮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和图4-5所示,在车架顶板1上还设置有支撑轮7。在升降车架100升起时,支撑轮7与车轮6共同支撑上方的板车顶板201,提高了对板车200支撑的稳定性,并利于板车200稳定前移。
在车架顶板1的下方还设置有安装部13,支撑轮轴71安装在安装部13上,支撑轮7安装在支撑轮轴71上。支撑轮轴71与车架顶板1之间的距离小于支撑轮7的半径,从而使得支撑轮7的一部分位于车架顶板1的上,以支撑板车顶板201。
支撑轮7的半径小于车轮6的半径,支撑轮轴71位于车轮轴61上方,支撑轮轴71与车轮轴61之间的距离等于车轮6与支撑轮7的半径差值,以使得支撑轮7和车轮6在车架顶板1上方的轮面顶部平齐,使得支撑轮7和车轮6都能够与板车顶板201的底面接触,提高对板车顶板201支撑稳定性和提升板车200的前移牢靠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和图5所示,在车架顶板1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对车轮6。在车架顶板1上位于两对车轮6之间设置有一对支撑轮7。
也即是,在车架顶板1的前端的左右两侧设置一对车轮6,在车架顶板1的后端的左右两侧设置一对车轮6,在车架顶板1的中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对支撑轮7,可以稳定地支撑板车顶板20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车架顶板1与车架底板2平行,第一连杆3与第二连杆4平行,使得车架顶板1、车架底板2、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4组成平行四连杆结构,利于升降车架100实现平稳升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油缸5位于第一连杆3与第二连杆4之间,且油缸5倾斜连接在车架顶板1与车架底板2之间。通过油缸5的伸缩,方便驱动车架顶板1相对有车架底板2移动,实现升降车架100的升降。
在油缸5伸出时,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4基本与车架底板2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油缸5包括缸筒51和与缸筒51滑动连接的活塞杆52。活塞杆52与车架顶板1铰接,缸筒51与车架底板2铰接。
活塞杆52朝向第一连杆51延伸,其安装在车架顶板1靠近第一连杆3侧的前半部上。缸筒51安装在车架底板2靠近第二连杆4侧的后半部上。活塞杆52通过铰链与车架定板1连接,缸筒51通过铰链与车架底板2铰接,从而在活塞杆52相对于缸筒51伸缩时,油缸5可以摆动,能够自适应升降车架100的升降。
如图4-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变列车,包括板车200和前述任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升降车架100。
板车200包括板车顶板201和设置在板车顶板201两侧的板车支撑腿202。
升降车架100位于板车顶板201的下方,并位于两侧的板车支撑腿202之间。
其中,在升降车架100中的油缸5处于缩回状态时,升降车架100中的车轮6位于板车顶板201下方,并与板车顶板201之间间隔有预设距离。
在油缸5处于伸出状态时,板车顶板201位于车轮6上,车轮6支撑起板车顶板20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变列车是一种煤矿综采设备,用于承载和运输移变配电设备、乳化液泵站及其他相关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变列车主要包括板车200和升降车架100。板车200用于承载和运输移变配电设备、乳化液泵站及其他相关设备。升降车架100用于助于实现板车200的前移。
有关升降车架100的结构、构造及工作原理,请参照前面对升降车架100的描述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板车200包括板车顶板201和板车支撑腿202。板车顶板201为板车200的主要承载板。板车顶板201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板车支撑腿202,用于支撑板车顶板201。
板车顶板201的端部上设置有牵引部204,用于通过钢丝绳与牵引机构连接。
当板车200需前移时,油缸5伸出,升降车架100升起,车架底板2着地支撑,车轮6和支撑轮7撑起板车顶板201,同时使得板车支撑腿202离地,可通过前端牵引机构进行牵引,使板车200在升降车架100上前移。
当板车200前移到位后,油缸5收缩,车轮6着地,车架底板2油缸5离地,可通过前端牵引机构再牵引升降车架100在地面上前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在板车顶板201的两侧分别间隔设置有多条板车支撑腿202。在任意相邻的两条板车支撑腿202之间连接有板车限位板203。
板车限位板203用于对升降车架100进行限位,以对升降车架100的前移提供限位,避免升降车架100在前移时偏离路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板车支撑腿202与板车顶板201可拆卸连接,板车限位板203与板车支撑腿202可拆卸连接。
板车支撑腿202通过螺栓与板车顶板201连接,板车限位板203通过螺栓与板车支撑腿202连接,方便拆卸和安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变列车,在不移动时,通过板车支撑腿202平稳支撑在巷道地面上,稳定性高;在需要前移时,通过升降车架100平稳升降,在升降车架100升起时,车轮6可支撑板车2运行,在升降车架100下降后,车轮6支撑于地面,车轮6可作为升降车架100的行走轮使用,功能灵活,提高了移变列车的前移的效率和可靠性。
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升降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顶板、车架底板、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油缸和车轮;
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分别铰接在所述车架顶板与所述车架底板之间;
所述油缸铰接在所述车架顶板与所述车架底板之间;
所述车轮安装在所述车架顶板的侧部,且所述车轮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车架顶板的上方;
在所述油缸处于伸出状态时,所述车轮位于所述车架底板的上方;
在所述油缸处于缩回状态时,所述车轮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车架底板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车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架顶板的下方设置有安装架;
所述车轮通过车轮轴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车轮轴与所述车架顶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车轮的半径;
在所述油缸处于伸出状态时,所述车轮轴与所述车架底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车轮的半径;
在所述油缸处于缩回状态时,所述车轮轴与所述车架底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车轮的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车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架顶板上还设置有支撑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车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架顶板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对所述车轮;
在所述车架顶板上位于两对所述车轮之间设置有一对所述支撑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顶板与所述车架底板平行,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升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位于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之间,且所述油缸倾斜连接在所述车架顶板与所述车架底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升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包括缸筒和与所述缸筒滑动连接的活塞杆;
所述活塞杆与所述车架顶板铰接,所述缸筒与所述车架底板铰接。
8.一种移变列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板车和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升降车架;
所述板车包括板车顶板和设置在所述板车顶板两侧的板车支撑腿;
所述升降车架位于所述板车顶板的下方,并位于两侧的所述板车支撑腿之间;
其中,在所述升降车架中的油缸处于缩回状态时,所述升降车架中的车轮位于所述板车顶板下方,并与所述板车顶板之间间隔有预设距离;
在所述油缸处于伸出状态时,所述板车顶板位于所述车轮上,所述车轮支撑起所述板车顶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变列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板车顶板的两侧分别间隔设置有多条所述板车支撑腿;
在任意相邻的两条所述板车支撑腿之间连接有板车限位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变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板车支撑腿与所述板车顶板可拆卸连接,所述板车限位板与所述板车支撑腿可拆卸连接。
CN202021295412.XU 2020-07-03 2020-07-03 一种升降车架及移变列车 Active CN2128283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95412.XU CN212828384U (zh) 2020-07-03 2020-07-03 一种升降车架及移变列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95412.XU CN212828384U (zh) 2020-07-03 2020-07-03 一种升降车架及移变列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28384U true CN212828384U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81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95412.XU Active CN212828384U (zh) 2020-07-03 2020-07-03 一种升降车架及移变列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283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59385A (zh) 隧道防水板铺挂装置
CN204750200U (zh) 液压自移电气列车
CN112520613B (zh) 一种移设机
CN212828384U (zh) 一种升降车架及移变列车
CN107914731B (zh) 一种电拖车用液压推车机及推车方法
CN107323470B (zh) 一种步进式自移动滑靴
CN202273689U (zh) 隧道防水板铺挂装置
CN112356759B (zh) 一种低位运梁车
CN214459645U (zh) 一种过隧运梁车
CN203268174U (zh) 矿用防爆半挂运输车
CN107201917B (zh) 液压自移动无轨设备车
CN110884894B (zh) 一种用于钢结构固定及运输的施工设备
CN110482445B (zh) 一种搬运支撑机构及搬运车
CN216110841U (zh) 一种矿用自移设备
CN213684143U (zh) 一种适于大坡度行走的二衬台车
CN214459646U (zh) 一种用于过隧运梁车中的后驮梁小车
CN215851158U (zh) 矿用电控液压移动列车用辅助支撑机构
CN215439529U (zh) 一种搬运车平衡支撑结构
CN215718935U (zh) 一种移变列车
CN216686157U (zh) 重载料车
CN210012250U (zh) 超低平台式装配转载装置
CN213265610U (zh) 一种半自动升降爬车电动叉车
CN110878646B (zh) 钢结构的施工方法
CN215439521U (zh) 一种液压搬运装置
CN216888674U (zh) 气动举升辊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