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08844U - 一种移载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08844U
CN212808844U CN202022044050.3U CN202022044050U CN212808844U CN 212808844 U CN212808844 U CN 212808844U CN 202022044050 U CN202022044050 U CN 202022044050U CN 212808844 U CN212808844 U CN 2128088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ing
terminal
transfer device
butt joint
transfer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4405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浩
刘跃
江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HY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HY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HY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HY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4405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088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088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088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移载装置,其包括移载平台、调节机构和测试端子,移载平台开设有容纳槽,容纳槽被配置为容置待检测件,待检测件上设置有对接端子;调节机构设置在移载平台上且位于容纳槽的一侧,调节机构相对移载平台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相对位置可调,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测试端子设置于调节机构上,测试端子与对接端子对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接端子的位置调节,以使待检测件的对接端子能够与测试端子对接,降低了第二检测件和对接端子损坏的可能性,提高了产品良率,降低了成本。同时,由于对接端子的位置可调,因此降低了对待检测件位置精度的要求,提高了检测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移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载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器包括液晶面板或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有机发光半导体)面板等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品质及良率直接影响到显示器成品的品质和良率,所以显示面板在进行组装之前需要对其性能进行测试。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性能进行测试需要借助移载装置完成,其中,移载装置包括移载平台以及设置在移载平台上的容纳槽和测试端子,测试端子设置于容纳槽的一侧,容纳槽用于容纳显示面板,以及为显示面板定位,以使显示面板的对接端子能够与测试端子对接。
为了使得显示面板能够顺利地放置到容纳槽中,容纳槽的尺寸略大于显示面板的尺寸,但是这会导致显示面板放置到容纳槽中时,位置发生偏移,导致对接端子与测试端子无法对接,此时,需要调节显示面板的位置,以使对接端子与测试端子对接。但是,当显示面板的偏移量过大时,由于容纳槽的侧壁与显示面板的间距有限,通过调节显示面板的位置也无法使对接端子与测试端子对接,若强行使对接端子与测试端子对接,则会导致显示面板和测试端子的损坏。
因此,亟需一种移载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载装置,以解决对接端子与测试端子无法对接时,强行使对接端子与测试端子对接,导致显示面板和测试端子损坏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移载装置,包括:
移载平台,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被配置为容置待检测件,所述待检测件上设置有对接端子;
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移载平台上且位于所述容纳槽的一侧,所述调节机构相对所述移载平台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相对位置可调,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测试端子,设置于所述调节机构上,所述测试端子与所述对接端子对接。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机构包括:
第一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槽的一侧,所述第一调节组件沿第一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移载平台上;
第二调节组件,沿第二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上。
作为优选,所述移载装置还包括:
第一限位件,连接于所述移载平台,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开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长条孔,所述第一限位件穿设于所述第一长条孔,且能够沿所述第一长条孔相对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长条孔为台阶孔,所述第一限位件为第一调节螺丝,所述第一调节螺丝的杆部与所述移载平台螺接,所述第一调节螺丝的第一螺帽与所述第一长条孔的台阶面抵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
第二限位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开设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长条孔,所述第二限位件穿设于所述第二长条孔,且能够沿所述第二长条孔相对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长条孔为台阶孔;所述第二限位件为第二调节螺丝,所述第二调节螺丝的杆部与所述移载平台螺接,所述第二调节螺丝的第二螺帽与所述第二长条孔的台阶面抵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依次叠放的第二调节板、接触基板和保护板,所述第二长条孔贯穿所述第二调节板、接触基板和所述保护板。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调节板、所述接触基板和所述保护板通过固定螺丝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接触基板包括基板本体和突出部,所述突出部连接于所述基板本体靠近所述容纳槽的一端,所述测试端子设置于所述突出部上,所述测试端子位于所述保护板的一侧。
作为优选,所述保护板靠近所述容纳槽的一侧开设有用于避让所述对接端子的避让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由于待检测件的偏移,而导致待检测件的对接端子与测试端子无法对接时,可以通过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调节调节机构的位置,由于测试端子设置于调节机构上,因此,可以达到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调节测试端子的目的,使对接端子与测试端子对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接端子的位置调节,以使待检测件的对接端子能够与测试端子对接,降低了待检测件和对接端子损坏的可能性,提高了产品良率,降低了成本。同时,由于对接端子的位置可调,因此降低了对待检测件位置精度的要求,提高了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设置于移载装置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调节组件的分解图。
图中:
1、移载平台;11、容纳槽;12、安装槽;121、第一螺纹孔;
2、第一调节组件;21、第一调节板;211、第一长条孔;212、第二螺纹孔;
3、第二调节组件;31、第二调节板;32、接触基板;321、突出部;322、基板本体;33、保护板;331、避让口;34、固定螺丝;35、第二长条孔;
4、测试端子;
5、第一调节螺丝;51、第一螺帽;
6、第二调节螺丝;61、第二螺帽;
10、显示面板;20、对接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本实用新型中限定了一些方位词,在未作出相反说明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内”、“外”,这些方位词是为了便于理解而采用的,因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显示器包括显示面板10以及背光模组,显示面板10可以为液晶面板或OLED面板等,显示面板10的品质及良率直接影响到显示器成品的品质和良率,所以在显示面板10进行组装之前,需要利用测试装置对显示面板10的性能进行测试。
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10上设置有对接端子20,由于对接端子20较小,所以直接将对接端子20安装在测试装置上会十分困难。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利用如图2所示的移载装置1实现显示面板10与测试装置的信号导通。如图2-3所示,移载装置包括移载平台1、测试端子4和第一连接端子,第一连接端子和测试端子4均设置于移载平台1上,测试装置上设置有第二连接端子,操作者首先将显示面板10放置在移载平台1上,显示面板10放置于移载平台1的预设位置后,对接端子20能够与测试端子4对接,操作者再将第一连接端子与第二连接端子相连接,从而实现显示面板10、移载装置以及测试装置之间的电连接以及信号导通,测试装置工作时,便可以对显示面板10进行检测。由于第一连接端子与第二连接端子相对较大,能够提高第一连接端子与第二连接端子连接的成功概率。本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装置用于对显示面板10进行测试,但不限于此,还可以用于检测其他类型的待检测的电子产品。
为了快速将显示面板10放置于移载平台1的预设位置,如图3所示,移载平台1上开设有容纳槽11,容纳槽11用于容置显示面板10,从而为显示面板10提供定位。
为了便于将显示面板10放置于容纳槽11内,容纳槽11的尺寸略大于显示面板10的尺寸,但是这会导致显示面板10放置到容纳槽11中时,其无法精确地位于预设位置,并导致对接端子20与测试端子4无法对接,此时,需要调节显示面板10的位置,但是,当显示面板10的偏移量过大时,由于容纳槽11的侧壁与显示面板10的间距有限,通过调显示面板10的位置无法使对接端子20与测试端子4对接,若强行使对接端子20与测试端子4对接,则会导致显示面板10和测试端子4的损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如图2-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移载装置还包括调节机构,测试端子4设置于调节机构,调节机构设置在移载平台1上且位于容纳槽11的一侧,调节机构相对移载平台1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相对位置可调,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当由于显示面板10的偏移量过大,而导致显示面板10的对接端子20与测试端子4无法对接时,可以通过沿第一方向调节调节机构的位置,由于测试端子4设置于调节机构上,因此,可以达到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调节测试端子4的目的,使对接端子20与测试端子4对接。本实施例通过对接端子20的位置调节,以使显示面板10的对接端子20能够与测试端子4对接,降低了显示面板10和对接端子20损坏的可能性,提高了产品良率,降低了成本。同时,由于对接端子20的位置可调,因此降低了对显示面板10位置精度的要求,提高了检测效率。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组件2和第二调节组件3,第一调节组件2和第二调节组件3设置于容纳槽11的一侧,测试端子4设置于第二调节组件3上。第一调节组件2沿第一方向滑动设置于移载平台1上,能实现第一调节组件2相对移载平台1沿第一方向相对位置的调整,第二调节组件3沿第二方向滑动设置于第一调节组件2上,能够实现第二调节组件3相对第一调节组件2沿第二方向相对位置的调节。
若由于显示面板10的偏移量过大,而导致显示面板10的对接端子20与测试端子4无法对接时,可以通过沿第一方向调节第一调节组件2的位置,通过沿第二方向调节第二调节组件3和第一调节组件2的位置,从而达到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调节测试端子4的目的,使对接端子20与测试端子4对接。
本实施例中,对接端子20需要向下插接测试端子4,实现与测试端子4的对接,由于第一调节组件2和第二调节组件3抬高了测试端子4的位置,而显示面板10设置在容纳槽11中,容纳槽11降低了对接端子20的高度,为使得显示面板10放置到容纳槽11后,对接端子20与测试端子4顺利对接,如图3所示,移载平台1上还开设有与容纳槽11相连通的安装槽12,第一调节组件2和第二调节组件3滑动设置于安装槽12内。
为限制第一调节组件2在第一方向滑动,如图3和图4所示,移载装置还包括第一限位件,第一限位件连接于移载平台1。第一调节组件2开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长条孔211,第一限位件穿设于第一长条孔211,且能够沿第一长条孔211相对滑动。在第一调节板21滑动时,第一限位件能够对第一调节板21起导向作用,确保第一调节板21沿第一方向滑动。
优选地,第一调节组件2包括第一调节板21,第一长条孔211开设于第一调节板21上。为提高第一调节组件2滑动的稳定性,第一调节板21上设置有两个第一长条孔211,两个第一长条孔211对称分布在第一调节板21的两侧,两个第一长条孔211内均滑动设置有第一限位件。优选地,第一长条孔211为腰型孔。
由于在显示面板10测试完毕后,需要上移显示面板10,以使对接端子20与测试端子4断开连接,此时为了避免第一调节组件2被提起而脱离移载平台1。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长条孔211为台阶孔,第一限位件为第一调节螺丝5,第一调节螺丝5的第一螺帽51与第一长条孔211的台阶面抵接,第一调节螺丝5的杆部与移载平台1螺接,当第一调节组件2具有向上运动的趋势时,第一调节螺丝5的第一螺帽51会限制第一调节组件2向上运动,以达到避免第一调节组件2被提起的目的。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安装槽12的槽底设置有第一螺纹孔121,第一调节螺丝5的杆部与第一螺纹孔121螺接。第一调节螺丝5优选采用台阶螺丝。
为限制第二调节组件3沿第二方向上滑动,如图3-图5所示,移载装置还包括第二限位件,第二限位件连接于第一调节组件2,即第二限位件随第一调节组件2沿第一方向移动,其无法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二调节组件3开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长条孔35,第二限位件穿设于第二长条孔35,且能够沿第二长条孔35相对滑动。在第二调节组件3滑动时,第二限位件能够对第二调节组件3起导向作用,确保第二调节组件3沿第二方向滑动。优选地,为提高第二调节组件3滑动的稳定性,第二调节组件3上设置有两个第二长条孔35,两个第二长条孔35分布在第二调节组件3的两端,两个第二长条孔35中均滑动设置有第二限位件。作为优选,第二长条孔35为腰型孔,以便与第二限位件配合在第二方向上对第二调节组件3限位。
同样,对接端子20与测试端子4断开连接时,为避免第二调节组件3被提起而脱离第一调节组件2,如图5和图6,第二长条孔35为台阶孔,第二限位件为第二调节螺丝6,第二调节螺丝6的第二螺帽61与第二长条孔35的台阶面抵接,第二调节螺丝6的杆部与移载平台1螺接,当第二调节组件3具有向上运动的趋势时,第二调节螺丝6的第二螺帽61会限制第二调节组件3向上运动,以达到避免第一调节组件2被提起的目的。具体而言,第一调节组件2的槽底设置有第二螺纹孔212,第二调节螺丝6的杆部与第二螺纹孔212螺接。第二调节螺丝6优选采用台阶螺丝。
如图6所示,为使得测试端子4与测试装置电连接,第二调节组件3包括依次叠放的第二调节板31、接触基板32和保护板33。通过设置接触基板32,能够实现将测试端子4以及第一连接端子集成到接触基板32的效果。为保护接触基板32,第二调节组件3还包括第二调节板31和保护板33,接触基板32被夹设在第二调节板31和保护板33之间。第二长条孔35贯穿第二调节板31、接触基板32和保护板33,以使第二调节螺丝6穿过第二调节组件3与第一调节组件2连接。
为避免第二调节板31、接触基板32和保护板33相互滑动,发生摩擦,以及便于更换接触基板32,如图5所示,第二调节板31、接触基板32和保护板33通过固定螺丝34可拆卸连接。
为了便于实现测试端子4与对接端子20的对接,接触基板32包括基板本体322和突出部321,突出部321连接于基板本体322靠近容纳槽11的一端,测试端子4设置于突出部321的上侧,测试端子4位于保护板33的一侧。
由于保护板33设置在接触基板32的上侧,显示面板10由上向下运动实现与测试端子4对接,为避免对接端子20碰撞保护板33而发生损坏,保护板33靠近容纳槽11的一侧开设有用于避让对接端子20的避让口331。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载平台(1),开设有容纳槽(11),所述容纳槽(11)被配置为容置待检测件,所述待检测件上设置有对接端子(20);
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移载平台(1)上且位于所述容纳槽(11)的一侧,所述调节机构相对所述移载平台(1)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相对位置可调,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测试端子(4),设置于所述调节机构上,所述测试端子(4)与所述对接端子(20)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
第一调节组件(2),设置于所述容纳槽(11)的一侧,所述第一调节组件(2)沿第一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移载平台(1)上;
第二调节组件(3),沿第二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载装置还包括:
第一限位件,连接于所述移载平台(1),所述第一调节组件(2)开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长条孔(211),所述第一限位件穿设于所述第一长条孔(211),且能够沿所述第一长条孔(211)相对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条孔(211)为台阶孔,所述第一限位件为第一调节螺丝(5),所述第一调节螺丝(5)的杆部与所述移载平台(1)螺接,所述第一调节螺丝(5)的第一螺帽(51)与所述第一长条孔(211)的台阶面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组件(3)包括:
第二限位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2),所述第二调节组件(3)开设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长条孔(35),所述第二限位件穿设于所述第二长条孔(35),且能够沿所述第二长条孔(35)相对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长条孔(35)为台阶孔;所述第二限位件为第二调节螺丝(6),所述第二调节螺丝(6)的杆部与所述移载平台(1)螺接,所述第二调节螺丝(6)的第二螺帽(61)与所述第二长条孔(35)的台阶面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组件(3)包括依次叠放的第二调节板(31)、接触基板(32)和保护板(33),所述第二长条孔(35)贯穿所述第二调节板(31)、接触基板(32)和所述保护板(3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板(31)、所述接触基板(32)和所述保护板(33)通过固定螺丝(34)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基板(32)包括基板本体(322)和突出部(321),所述突出部(321)连接于所述基板本体(322)靠近所述容纳槽(11)的一端,所述测试端子(4)设置于所述突出部(321)上,所述测试端子(4)位于所述保护板(33)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板(33)靠近所述容纳槽(11)的一侧开设有用于避让所述对接端子(20)的避让口(331)。
CN202022044050.3U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移载装置 Active CN2128088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44050.3U CN212808844U (zh)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移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44050.3U CN212808844U (zh)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移载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08844U true CN212808844U (zh) 2021-03-26

Family

ID=75091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44050.3U Active CN212808844U (zh)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移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0884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46332A (zh) * 2021-06-30 2021-09-03 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插接机的插接防护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46332A (zh) * 2021-06-30 2021-09-03 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插接机的插接防护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64447B1 (en) Apparatus for docking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US8235343B2 (en) Fixing device for fixing backlight module
CN212808844U (zh) 一种移载装置
KR102033886B1 (ko) 디스플레이 패널 테스트 지그용 컨택소켓
CN110497698B (zh) 一种用于喷墨打印的集成式喷头模组结构
CN104062785A (zh) 一种用在液晶模组检测器上的检测端头装置
WO2021055194A1 (en) Secondary side heatsink techniques for optical and electrical modules
CN109742639B (zh) Sim卡插拔机构
CN209803279U (zh) 一种带有插头pcba线路板的测试平台
CN112875290B (zh) 产品自动上下料装置及自动测试设备
US7442069B2 (en) Orienting structure for connecting male connector and female connector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213165087U (zh) 一种全自动对接夹具
CN104117805B (zh) 同轴型光电子器件耦合焊接的浮动式光收发组件夹具
WO2015038149A1 (en) Land grid array socket for electro-optical modules
US8435048B2 (en) Connector
CN208921405U (zh) 含fpc软带的光器件探测器的灵敏度测试装置
CN207953679U (zh) 一种tp和lcm的贴合治具
JP2007093302A (ja) 試験装置およびテストヘッド
CN109238661A (zh) 含fpc软带的光器件探测器的灵敏度测试装置
CN101752705B (zh) 电连接器
CN203859289U (zh) 一种端子电子夹
TW202130053A (zh) 電連接器
TWM350157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190317554A1 (en) Docking device
CN115013644B (zh) 支撑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