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87433U - 电子雾化装置的供电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雾化装置的供电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87433U
CN212787433U CN202021229086.2U CN202021229086U CN212787433U CN 212787433 U CN212787433 U CN 212787433U CN 202021229086 U CN202021229086 U CN 202021229086U CN 212787433 U CN212787433 U CN 2127874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guide
power supply
air
open end
supply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2908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欧阳俊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VP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VP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VP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VP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2908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874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874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874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子雾化装置的供电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供电组件包括壳体、固定支架、气流触发器、导气柱以及封盖,壳体上设有收纳腔,固定支架的顶端安装在收纳腔的底部,固定支架的底部设有容置腔,气流触发器装设在容置腔内,导气柱装设在固定支架上,其中,导气柱设有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第一开口端与密闭空间相连通,第二开口端设置有导气孔,封盖罩盖导气柱的第二开口端,且与导气孔间隙设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通过新增封盖,由封盖装设在第二开口端,封盖罩盖导气孔并与导气孔间隙配合,避免渗漏的烟液通过导气孔进入到导气柱内,保障气流触发器能正常被触发,从而使得雾化装置的供电组件正常工作。

Description

电子雾化装置的供电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的供电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主要有雾化组件和供电组件装配而成,供电组件用于想雾化组件提供能量,雾化组件将液态基质进行加热雾化形成可供用户吸食的气雾,主要用于戒烟,由于电子雾化装置不含传统的香烟中的焦油、悬浮颗粒物等其他有害成分,故逐渐在市场上流行。
传统的电子雾化装置在供电组件在为雾化组件提供电量时,往往是通过点动开关或气动开关来控制的,在气动开关控制供电组件时,导气柱上往往设置有相对设置的导气孔,在相对设置的导气孔发生对流时会导致烟液从其中一个导气孔进入到导气柱内,影响气动开关触发的灵敏性,进而不便于电子雾化装置进行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的供电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供电组件的气动触发开关处容易进油导致触发不灵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子雾化装置的供电组件,所述供电组件包括壳体、固定支架、气流触发器、导气柱以及封盖,所述壳体上设有收纳腔,所述固定支架的顶端安装在所述收纳腔的底部,所述固定支架的底部在所述收纳腔外,所述固定支架的底部设有容置腔,所述气流触发器装设在所述容置腔的开口端,且与所述容置腔围合成密闭空间,所述导气柱装设在所述固定支架上,其中,所述供电组件还包括封盖,所述导气柱设有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一靠口端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开口端设有导气孔,所述封盖罩盖所述导气柱的第二开口端,且与所述导气孔间隙设置。
可选地,所述导气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端的顶部或侧壁上。
可选地,所述封盖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罩盖所述导气柱的第二开口端。
可选地,所述收纳槽的内径大于所述导气柱的外径。
可选地,所述封盖包括与所述第二开口端相抵接的底部以及与所述底部相连的侧面,所述侧面与所述导气柱的侧壁间隔设置,所述侧面沿背离所述导气柱的方向倾斜设置。
可选地,所述供电组件还包括两个导电弹针,所述导气柱位于两所述导电弹针连线的一侧,以使所述导气柱与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组件的进气通道错位设置。
可选地,所述导气孔设置在所述导气柱背离所述导电弹针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导气孔的直径在0.8mm-1.2mm的范围内。
可选地,所述固定支架的外表面包覆有硅胶层,所述硅胶层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导气柱的安装孔,所述导气柱与所述安装孔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组件以及如上述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的供电组件,所述雾化组件装设在所述供电组件的收纳腔内。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电子雾化装置的供电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所述供电组件供电组件包括壳体、固定支架、气流触发器以及导气柱,所述壳体上设有收纳腔,所述固定支架的顶端安装在所述收纳腔的底部,所述固定支架的底部在所述收纳腔外,所述固定支架的底部设有容置腔,所述气流触发器装设在所述容置腔的开口端,且与所述容置腔围合成密闭空间,所述导气柱装设在所述固定支架上,其中,所述导气柱设有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一开口端与所述密闭空间相连通,所述第二开口端设有导气孔,通过新增加封盖,由封盖罩盖导气柱的第二开口端,且封盖与导气孔间隙设置,在密闭空间与收纳腔相连通使得气动触发传感器在正常被触发的情况下,封盖与导气孔间隙设置,由封盖遮挡导气孔,避免烟液进入到导气柱内,从而避免气流触发器出现不灵敏的现象,确保气流触发器能正常控制供电组件为雾化组件供电,便于电子雾化装置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雾化装置的供电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供电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固定支架和封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固定支架和封盖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封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封盖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封盖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电子雾化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电子雾化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559332870000031
Figure BDA000255933287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子雾化装置,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供电组件以及与该供电组件电性连接,该供电组件内设有可循环充电的电源以及与该电源电性连接的主控板,该雾化组件固定或可拆卸安装在该供电组件内,雾化组件内设有吸气通路以及收容空间,收容空间内装有烟液或烟膏,该吸气通路在收容空间处还设置有雾化核心。通过供电组件内设有的主控板控制电源组件输出电流为雾化组件进行供电,使得雾化组件中的雾化核心在供电组件的驱动下加热烟液以产生烟雾,供用户抽吸以获得吸烟体验。同时,供电组件上设有插接端子组件进行充电和数据传输,所述插接端子组件可采用micro型充电母座、lightning型充电母座或者Type-c型充电母座等。
参照图1至图1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1000的供电组件100,所述供电组件100包括壳体110、固定支架120、气流触发器150、导气柱130以及封盖140,所述壳体110上设有收纳腔111,所述固定支架120的顶端安装在所述收纳腔111的底部,所述固定支架120的底部在所述收纳腔111外,所述固定支架120的底部设有容置腔122,所述气流触发器150装设在所述容置腔122的开口端,且与所述容置腔122围合成密闭空间121,所述导气柱130装设在所述固定支架120上,其中,所述导气柱130设有第一开口端132和第二开口端133,所述第一开口端132与所述密闭空间121相连通,所述第二开口端133设有导气孔131,所述封盖140罩盖所述导气柱130的第二开口端133,且与所述导气孔131间隙设置。
具体地,电子雾化装置1000包括供电组件100和雾化组件200,所述壳体110上设有收纳腔111,该雾化组件200与点供电组件100相配合时,该雾化组件200安装在所述收纳腔111内。所述收纳腔111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固定支架120的顶端安装在是收纳腔111的底部,且所述固定支架120的顶端与所述收纳腔111的底部的背面相配合,所述固定支架120与所述壳体110通过螺钉紧固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同时所述固定支架120的端面与所述收纳腔111的底面齐平设置,提高所述收纳腔111的整体性。所述固定支架120的底部和所述收纳腔111位于所述固定支架120的顶部的相对两侧,所述固定支架120在远离所述收纳腔111的一侧设有容置腔122,即所述容置腔122背离所述收纳腔111的开口端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120上,所述气流触发器150安装在所述容置腔122的开口端,所述气流触发器150,所述气流触发器150的周缘与所述容置腔122的内侧壁粘接在一起,以使所述气流触发器150与所述固定支架120紧固连接在一起,同时,所述气流触发器150与所述容置腔122的底部围合成密闭空间121,所述气流触发器150的感应面朝向所述密闭空间121设置,所述气流触发器150靠近所述供电组件100的贴片,便于所述气流触发器150的检测气流从缝隙间进气。
值得说明的是,所述供电组件100还包括导气柱130,所述导气柱130中空设置,所述导气柱130设有第一开口端132和第二开口端133,所述导气柱130垂直装设在所述固定支架120上,所述第一开口端132与所述密闭空间121相连通,所述第二开口端133显露于所述收纳腔111内,所述第二开口端133设置有导气孔131,即所述导气孔131也位于所述收纳腔111内,在所述导气柱130的作用下,所述气流触发器150的感应面来感知所述收纳腔111内是否有气体在流动,根据所述气流触发器150前后气压的变化来判断用户是否有进行抽吸的东西。所述供电组件100还包括封盖140,所述封盖140与所述导气柱130相配合,并且所述封盖140罩盖所述导气柱130的第二开口端133,同时,所述封盖140与所述导气孔131之间间隙配合,即所述封盖140的侧壁与所述导气孔131之间存在一定间距或者所述封盖140的顶部与所述导气孔131之间存在一定间距,在保证所述导气孔131能正常进行通气的情况下,所述封盖140遮挡烟液从所述导气孔131内进入到所述导气柱130的内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通过在所述供电组件100内新增加封盖140结构,将所述封盖140罩盖所述导气柱130的第二开口端133,由于所述封盖140与所述导气柱130的导气孔131间隙设置,气体通过该间隙穿过所述导气孔131在所述导气柱130内流通,从而保障所述气流触发器150能正常的被触发,从而使得所述供电组件100能正常的为雾化组件200进行供电。同时,在所述封盖140的作用下,避免烟液进入到所述导气柱130内,从而避免烟液影响所述气流触发器150的灵敏度,便于雾化装置的供电组件100正常工作。
请继续参照图2至图6,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导气孔131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端133的顶部或侧壁上。值得说明的是,所述导气孔131与所述收纳腔111的底部间隔设置,避免渗漏的烟液沿所述收纳腔111的底部进入到所述导气孔131内,保证所述密闭空间121内没有烟液。可理解的是,在所述导气孔131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端133的顶部时,所述导气柱130的第二开口端133的端部可以呈锯齿状设置,在所述封盖140罩盖所述导气柱130的第二开口端133时,便于所述封盖140与所述导气孔131之间存在间隙,从而便于所述导气孔131透气。在此不限制所述导气孔131在所述导气柱130上的设置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气孔131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端133的侧壁上,所述封盖140呈圆柱筒状设置,所述封盖140设有收纳槽141,所述收纳槽141罩盖所述导气柱130的第二开口端133,所述导气柱130的第二开口端133的顶部与所述收纳槽141的底部相抵接,所述导气孔131位于所述收纳槽141内,由所述收纳槽141的侧壁遮挡所述导气孔131的开口,避免烟液进入导气孔131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收纳槽141的内径大于所述导气柱130的外径,便于所述封盖140与所述导气孔131之间存在间隙,从而便于导气孔131导气使得所述气流触发器150正常工作。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封盖140在与所述导气柱130的顶端配合时,为了避免所述封盖140装设在所述导气柱130上后出现晃动的现象,所述封盖140在收纳槽141的底部还设置有容置腔122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导气柱130的侧壁上可以设有若干个导气孔131,例如,所述导气柱130上可以设有一个导气孔131,或者,所述导气柱130的侧壁上设有两个导气孔131,或者,所述导气柱130的侧壁上设有四个导气孔131,在此不作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导气孔131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端133的顶部时,所述第二开口端133的顶部上设有支撑柱,所述封盖140可以呈圆盘状设置并与所述支撑柱相配合,从而达到与所述导气孔131间隙设置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收纳槽141的内腔壁与所述导气柱130外表面之间的间距可以在0.1mm-1mm的范围内,优选地,所述收纳槽141的内腔壁与所述导气柱130的外表面之间的间距在0.1mm-0.5mm的范围内。所述收纳腔111的内腔壁与所述导气柱130的外表面之间的间距为0.5mm。
请继续参照图2至图6,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导气孔131的直径在0.8mm-1.2mm的范围内。所述导气孔131在0.8mm-1.2mm的范围内时,所述收纳腔111内的空气容易带动所述导气柱130内的空气进行流动,从而便于所述气流触发器150检测用户是否有进行抽吸的动作。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导气孔131的直径可以为0.8mm,或者为0.9mm,或者为1mm,或者为1.1mm,或者为1.2m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气孔131的直径为1mm,所述导气孔131便于设计和加工,同时,也便于所述气流触发器150检测电子雾化装置1000的雾化组件200是否有被用户抽吸。
请继续参照图7和图8,在封盖140的另一实施例中,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封盖140包括与所述第二开口端133相抵接的底部143以及与所述底部143相连的侧面142,所述侧面142与所述导气柱130的侧壁间隔设置。其中,所述封盖140的底部143与所述侧面142围合成所述收纳槽141,所述底部143呈圆台结构设置,所述底部143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导气柱130的第二开口端133安装在该凹槽处,避免所述封盖140在所述第二开口端133上晃动。所述侧面142可以沿竖直向下的方向设置,或者,所述侧面142倾斜设置且与所述导气柱130之间的间距呈渐增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侧面142沿背离所述导气柱130的方向倾斜设置,使得所述侧面142在朝向所述收纳腔111底部的方向上,所述侧面142与所述导气柱130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便于所述气流触发器150通过所述导气孔131检测所述收纳腔111内气压是否有发生变化。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封盖140可以呈圆锥帽状设置,结构简单,便于在烟液滴落在封盖140上时,烟液会快速的从封盖140上滑出,便于烟液从所述封盖140上脱离,其中,所述封盖140的侧面142与水平面的夹角在10°到15°的范围内,减小所述封盖140的高度的同时便于烟液从所述封盖140上脱离。
请继续参照图4和图5,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支架120的外表面包覆有硅胶层160,所述硅胶层160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导气柱130的安装孔,所述导气柱130与所述安装孔过盈配合。所述硅胶层160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120与所述收纳腔111的底部的一侧,所述硅胶层160通过粘接或者一体成型或者卡扣连接的方式与所述固定支架120相连接,所述固定支架120安装在所述壳体110上时,所述硅胶层160与所述收纳腔111的底部相齐平设置,其中,所述硅胶层160覆盖所述收纳腔111底部上的通孔,同时,所述硅胶层160的边缘在所述固定支架120与所述壳体110安装的过程中,所述硅胶层160的边缘位于所述收纳腔111的底部和所述固定支架120之间,所述硅胶层160的边缘还设置有凸台,在所述固定支架120安装在所述收纳腔111的底部的过程中,所述硅胶层160与所述收纳腔111的底部紧密抵接在一起,从而避免渗漏的烟液从所述硅胶层160和所述收纳腔111的连接配合处渗漏到供电组件100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硅胶层160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导气柱130和所述安装孔过盈配合,以避免烟液从所述导气柱130的边缘渗漏到所述密闭空间121内,确保所述密闭空间121内不会进入烟液,保证所述供电组件100正常工作。
请继续参照图2至图5,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组件100还包括两个导电弹针170,所述导气柱130位于两所述导电弹针170连线的一侧,以使所述导气柱130与电子雾化装置1000的雾化组件200的进气通道错位设置。两所述导电弹针170为所述供电组件100的正负电极,其中,两所述导电弹针170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120上,且所述导电弹针170与所述硅胶层160上的安装位置紧密配合,避免烟液从所述导电弹针170的安装位置的缝隙处渗漏。在雾化组件200安装在壳体110的收纳腔111时,雾化组件200的进气通道往往位于所述收纳腔111的中心位置。在本实施例中,两所述导电弹针170设置在所述收纳腔111的对称面上,所述雾化组件200的进气通道位于两所述导电弹针170的中心位置,所述导气柱130靠近所述固定支架120的边缘设置,所述导气柱130与两所述导电弹针170不共线设置,即所述导气柱130位于两所述导电弹针170连线的一侧,即所述导气柱130与两所述导电弹针170的连线偏离设置,从而使得所述导气柱130与雾化组件200的进气通道不在同一条竖直线上,故而,在雾化组件200的雾化核心存在渗漏烟液的情况时,渗漏的烟液沿着进气通道滑落时不会滴落到所述导气柱130上,从而减少所述导气柱130上存留的烟液,进一步减少烟液进入到所述导气柱130内的可能性。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导气孔131设置在所述导气柱130背离所述导电弹针170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气柱130上仅设有一个导气孔131,所述导气孔131背离雾化组件200的进气通道设置,使所述导气孔131尽可能的远离进气通道设置,避免雾化核心中渗漏的烟液穿过进气孔进入到所述密闭空间121内。
值得说明的是,所述收纳腔111的底部还设置有两个磁铁,两磁铁对称设置在所述收纳腔111内,在该磁铁的作用下,在雾化组件200安装在壳体110的收容腔内时,在该磁铁的作用下,便于雾化组件200与供电组件100之间的相互配合,避免雾化组件200在所述收纳腔111内晃动。
请参照图9和图1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1000,所述电子雾化装置1000包括雾化组件200以及上述电子雾化装置1000的供电组件100,所述雾化组件200装设在所述供电组件100的收纳腔111内,所述供电组件100与所述雾化组件200电性连接。该电子雾化装置1000的供电组件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电子雾化装置10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雾化装置的供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组件包括:壳体、固定支架、气流触发器、导气柱以及封盖,所述壳体上设有收纳腔,所述固定支架的顶端安装在所述收纳腔的底部,所述固定支架的底部在所述收纳腔外,所述固定支架的底部设有容置腔,所述气流触发器装设在所述容置腔的开口端,且与所述容置腔围合成密闭空间,所述导气柱装设在所述固定支架上,其中,所述导气柱设有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一开口端与所述密闭空间相连通,所述第二开口端设有导气孔,所述封盖罩盖所述导气柱的第二开口端,且与所述导气孔间隙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的供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端的顶部或侧壁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的供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罩盖所述导气柱的第二开口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的供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槽的内径大于所述导气柱的外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的供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包括与所述第二开口端相抵接的底部以及与所述底部相连的侧面,所述侧面与所述导气柱的侧壁间隔设置,所述侧面沿背离所述导气柱的方向倾斜设置。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的供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组件还包括两个导电弹针,所述导气柱位于两所述导电弹针连线的一侧,以使所述导气柱与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组件的进气通道错位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的供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孔设置在所述导气柱背离所述导电弹针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的供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孔的直径在0.8mm-1.2mm的范围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的供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的外表面包覆有硅胶层,所述硅胶层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导气柱的安装孔,所述导气柱与所述安装孔过盈配合。
10.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组件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的供电组件,所述雾化组件装设在所述供电组件的收纳腔内。
CN202021229086.2U 2020-06-29 2020-06-29 电子雾化装置的供电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127874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29086.2U CN212787433U (zh) 2020-06-29 2020-06-29 电子雾化装置的供电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29086.2U CN212787433U (zh) 2020-06-29 2020-06-29 电子雾化装置的供电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87433U true CN212787433U (zh) 2021-03-26

Family

ID=75098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29086.2U Active CN212787433U (zh) 2020-06-29 2020-06-29 电子雾化装置的供电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874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85387A (zh) 电子雾化装置的供电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2437303U (zh) 双烟弹电子烟及其供电装置
CN212852497U (zh) 电加热气溶胶形成装置
CN212787433U (zh) 电子雾化装置的供电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1434257A (zh) 电源装置及电子烟、装配方法
CN212368328U (zh) 电子雾化装置的供电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1165899A (zh) 电子烟
CN216821773U (zh) 一种独立气道的一次性电子烟
CN214340099U (zh) 雾化装置的底座、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5684781U (zh) 电子烟
CN218682049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0841577U (zh) 气道结构及电子烟
CN218474105U (zh) 用于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单元
CN214317006U (zh) 供电装置及其电子烟
CN111938201A (zh) 电子烟及其烟弹
CN219741873U (zh) 一种进气通道结构和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2814264U (zh) 电子雾化装置的供电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660950U (zh) 一种气压平衡防漏油烟弹及电子烟
CN219741877U (zh) 一种降低气流传感器自启的雾化器
CN218650279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9719766U (zh) 一种高灵敏性的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9537443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1581561U (zh) 一种带封闭式雾化器的电子烟
CN211379635U (zh) 电子烟的雾化组件、供电组件及电子烟
CN219679758U (zh) 一种气雾发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