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73943U - 侧滑门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侧滑门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73943U
CN212773943U CN201922038505.8U CN201922038505U CN212773943U CN 212773943 U CN212773943 U CN 212773943U CN 201922038505 U CN201922038505 U CN 201922038505U CN 212773943 U CN212773943 U CN 2127739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door
side sliding
guide rail
door body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3850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宇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i Tech Xinneng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i Tech Xinneng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i Tech Xinneng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i Tech Xinneng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3850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739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739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739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侧滑门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侧滑门装置包括侧滑门本体,侧滑门装置还包括:上导轨组件,设置在车体上,与侧滑门本体的上端连接;下导轨组件,设置在侧滑门本体的下端,侧滑门本体在上导轨组件和下导轨组件之间可运动地设置;推动组件,用于驱动侧滑门本体在车体的横向方向上移动;其中,上导轨组件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均位于车体的上部,侧滑门本体与第二导轨连接;当关闭或开启侧滑门本体时,推动组件驱动侧滑门本体靠近第一导轨或者远离第一导轨。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辆的侧滑门装置的中部导轨影响车辆整体造型的问题。

Description

侧滑门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侧滑门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传统乘用车电动侧滑门普遍为三导轨结构,分别布置在侧门的上、中、下三个位置,且侧门的开启方式为中部驱动滑移开启或者下部驱动滑移开启。在上述设置中,侧滑门的中间导轨的设置会干涉到车辆的侧面造型,影响车辆造型的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滑门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辆的侧滑门装置的中部导轨影响车辆整体造型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侧滑门装置,包括侧滑门本体,侧滑门装置还包括:上导轨组件,设置在车体上,与侧滑门本体的上端连接;下导轨组件,设置在侧滑门本体的下端,侧滑门本体在上导轨组件和下导轨组件之间可运动地设置;推动组件,用于驱动侧滑门本体在车体的横向方向上移动;其中,上导轨组件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均位于车体的上部,侧滑门本体与第二导轨连接;当关闭或开启侧滑门本体时,推动组件驱动侧滑门本体靠近第一导轨或者远离第一导轨。
进一步地,推动组件包括:第一推动部,设置在上导轨组件上;第二推动部,与下导轨组件连接;当打开或者关闭侧滑门本体时,第一推动部和第二推动部同时动作,以使侧滑门本体在车体的横向方向上移动。
进一步地,第一推动部包括:第一动力结构;第一摆臂结构,设置在第一动力结构与侧滑门本体的上端之间;当打开或者关闭侧滑门本体时,第一动力结构驱动第一摆臂结构运动,以使侧滑门本体在车体的横向方向上运动。
进一步地,第一摆臂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摆臂,两个摆臂之间设有第一连杆,第一动力结构与第一连杆的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动力结构为电动撑杆。
进一步地,上导轨组件还包括安装架,安装架与第一导轨固定连接,第一推动部设置在安装架上。
进一步地,第二推动部包括:第二动力结构;第二摆臂结构,设置在第二动力结构和侧滑门本体的下端之间;当打开或者关闭侧滑门本体时,第二动力结构驱动第二摆臂结构运动,以使侧滑门本体在车体的横向方向上运动。
进一步地,第二动力结构为电动撑杆。
进一步地,侧滑门装置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与上导轨组件连接,以驱动侧滑门本体在车体的行进方向上打开或关闭。
进一步地,第一导轨包括第一轨段和第二轨段,第一轨段和第二轨段可相对滑动地设置;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设置在车体上;电机拉绳,用于连接驱动电机和第一导轨;其中,电机拉绳包括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第一拉绳用于连接第一轨段和驱动电机,第二拉绳用于连接第二轨段和驱动电机;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第一轨段和第二轨段相对滑动,以使侧滑门本体在车体的行进方向上打开或关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体和侧滑门装置,侧滑门装置为上述的侧滑门装置。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均位于车体的上部,从而在保证侧滑门本体的正常开启的前提下,使得侧滑门本体的中部无需再设置导轨,进而避免了因侧滑门本体的中部设置导轨导致车辆的内部空间被侵占,且影响车辆的整体造型美观的技术问题。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将导轨设置在侧滑门本体的上中下三个部位而言,本申请的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及下导轨组件均不会侵占车辆的内部空间,不会影响侧滑门本体的侧面造型,保证了车辆造型的整体美观。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侧滑门装置的侧滑门本体关闭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侧滑门装置的俯视图;
图3示出了图1的侧滑门装置的侧滑门本体开启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的侧滑门装置的俯视图;以及
图5示出了图1的侧滑门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侧滑门本体;20、上导轨组件;21、第一导轨;211、第一轨段;212、第二轨段;22、第二导轨;23、安装架;30、下导轨组件;40、推动组件;41、第一推动部;411、第一动力结构;412、第一摆臂结构;413、第一连杆;42、第二推动部;421、第二动力结构;422、第二摆臂结构;423、第二连杆;50、驱动组件;51、驱动电机;52、电机拉绳;521、第一拉绳;522、第二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侧滑门装置。该实施例的侧滑门装置包括侧滑门本体10、上导轨组件20、下导轨组件30和推动组件40。上导轨组件20设置在车体上,与侧滑门本体10的上端连接;下导轨组件30设置在侧滑门本体10的下端,侧滑门本体10可以在上导轨组件20和下导轨组件30之间可运动地设置;推动组件40用于驱动侧滑门本体10在车体的横向方向上移动;其中,上导轨组件20包括第一导轨21和第二导轨22,第一导轨21与第二导轨22均位于车体的上部,侧滑门本体10与第二导轨22连接;推动组件40驱动侧滑门本体10靠近第一导轨21或者远离第一导轨21。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导轨21和第二导轨22均位于车体的上部,从而在保证侧滑门本体10的正常开启的前提下,使得侧滑门本体10的中部无需再设置导轨,进而避免了因侧滑门本体10的中部设置导轨导致车辆的内部空间被侵占,且影响车辆的整体造型美观的技术问题。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将导轨设置在侧滑门本体10的上中下三个部位而言,本实施例的第一导轨21、第二导轨22及下导轨组件30均不会侵占车辆的内部空间,不会影响侧滑门本体10的侧面造型,保证了车辆造型的整体美观。
本申请中车体的横向方向是指沿车辆的前挡风玻璃的方向。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推动组件40包括第一推动部41和第二推动部42。第一推动部41设置在上导轨组件20上;第二推动部42与下导轨组件30连接;当打开或者关闭侧滑门本体10时,第一推动部41和第二推动部42同时动作,以使侧滑门本体10在车体的横向方向上移动。
具体的,第二推动部42设置在车体上图1和图2所示为侧滑门本体10处于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此时第一推动部41和第二推动部42均不对侧滑门本体10作用,使侧滑门本体 10保持在关闭状态。当侧滑门本体10开启时,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推动部41和第二推动部42同时对侧滑门本体10动作,由侧滑门本体10的上部和下部同时推动侧滑门本体10,使侧滑门本体10在车体的横向方向上打开;当侧滑门本体10关闭时,第一推动部41和第二推动部42同时对侧滑门本体10作用,由侧滑门本体10的上部和下部同时收回侧滑门本体10,使侧滑门本体10在车体的横向方向上关闭。
通过上述设置,保证了侧滑门本体10开启或关闭时,推动组件40可以由侧滑门本体10 的上部和下部共同对侧滑门本体10动作,保证了侧滑门本体10的平稳开启或关闭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推动部41包括第一动力结构411和第一摆臂结构412。第一摆臂结构412设置在第一动力结构411与侧滑门本体10的上端之间;当打开或者关闭侧滑门本体10时,第一动力结构411驱动第一摆臂结构412运动,以使侧滑门本体10在车体的横向方向上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动力结构411驱动第一摆臂结构412的摆动对侧滑门本体10的上部起到推动或者回收的作用。
进一步地,第一摆臂结构412包括至少两个摆臂,两个摆臂之间设有第一连杆413,第一动力结构411与第一连杆413的一端连接。
通过上述设置,第一动力结构411驱动第一连杆413运动,从而使第一连杆413带动两个摆臂同时摆动,增加了第一摆臂结构412摆动的可靠性。
优选地,第一动力结构411为电动撑杆。
电动撑杆是一种把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的动力原件,具有相互吸合的两个杆段。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当侧滑门本体10处于关闭状态时,电动撑杆处于吸合状态;当侧滑门本体10开启时,电动撑杆的两个杆段分离,如图3和图4所示,从而驱动第一连杆413动作,在第一连杆413的带动下,两个摆臂伸出,推动侧滑门本体10在车体的横向上打开。当侧滑门本体10由开启状态变为关闭状态时,电动撑杆的两个杆段重新吸合,驱动第一连杆413动作,以带动两个摆臂收回进而带动侧滑门本体10关闭。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导轨组件20还包括安装架23,安装架23与第一导轨21固定连接,第一推动部41设置在安装架23上。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架23的一端与第一导轨21固定连接,另一端搭接在第二导轨22上,以在第一导轨21动作时,安装架23沿第二导轨22运动。另外,第一推动部41设置在安装架23上,从而使第一推动部41跟随第一导轨21一起动作,使侧滑门本体10能够沿上导轨组件运动。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推动部42包括第二动力结构421和第二摆臂结构。第二摆臂结构422设置在第二动力结构421和侧滑门本体10的下端之间;当打开或者关闭侧滑门本体10时,第二动力结构421驱动第二摆臂结构422运动,以使侧滑门本体10在车体的横向方向上运动。
通过第二动力结构421驱动第二摆臂结构422的摆动对侧滑门本体10的下部起到推动或者回收的作用。
优选地,第二摆臂结构422包括至少两个摆臂,两个摆臂之间设有第二连杆423,第二动力结构421与第二连杆423的一端连接。
通过上述设置,第一动力结构411驱动第一连杆413运动,从而使第一连杆413带动两个摆臂同时摆动,增加了第一摆臂结构412摆动的可靠性。
优选地,第二动力结构421为电动撑杆。
此处的第二动力结构421的驱动原理与第一动力结构411的驱动原理相同,不再赘述。
通过第一推动部41和第二推动部42的共同作用,由侧滑门本体10的上部和下部同时将侧滑门本体10退出或收回,保证了侧滑门本体10打开或者关闭时的稳定性,保证了侧滑门本体10的正常开闭。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侧滑门装置还包括驱动组件50,驱动组件50与上导轨组件20连接,以驱动侧滑门本体10在车体的行进方向上打开或关闭。
本申请中的侧滑门本体10在车体的横向上打开或者需要关闭侧滑门本体10时,通过驱动组件50驱动侧滑门本体10在车体的行进方向上打开,以实现侧滑门本体10的完全打开,进而在推动组件40和驱动组件50的配合下,实现了侧滑门本体10的开启和关闭。
如图1至图5所示,在实施例中,第一导轨21包括第一轨段211和第二轨段212,第一轨段211和第二轨段212可相对滑动地设置;驱动组件50包括驱动电机51和电机拉绳52。驱动电机51设置在车体上;电机拉绳52用于连接驱动电机51和第一导轨21;其中,电机拉绳52包括第一拉绳521和第二拉绳522,第一拉绳521用于连接第一轨段211和驱动电机51,第二拉绳522用于连接第二轨段212和驱动电机51;在驱动电机51的驱动下,第一轨段211 和第二轨段212相对滑动,以使侧滑门本体10在车体的行进方向上打开或关闭。
通过上述设置,使得侧滑门本体10可以在上导轨组件20和下导轨组件30之间运动,实现车门的开启或关闭。无需在侧滑门本体10的中部设置导轨,不会侵占车辆的内部空间,保证了侧滑门本体10及车辆的整体造型美观。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体和侧滑门装置,侧滑门装置为上述的侧滑门装置。
由于第一导轨21和第二导轨22均位于车体的上部,从而在保证侧滑门本体10的正常开启的前提下,使得侧滑门本体10的中部无需再设置导轨,进而避免了因侧滑门本体10的中部设置导轨导致车辆的内部空间被侵占,且影响车辆的整体造型美观的技术问题。因此,具有上述侧滑门装置的车辆也具有上述优点。
对于传统乘用车来说,侧滑门的中间导轨会干涉到车辆的侧面外造型,影响车辆造型的美观。本申请的侧滑门装置针对这一问题,将中间导轨布置到侧滑门本体10的上部,侧滑门装置整体可以匹配车辆的外造型,解决了传统侧滑门中间导轨影响车辆造型的问题。
本申请的车辆电动侧滑门的传动机构为单电机带动连杆的三导轨布置结构,导轨的布置方式为上二下一,无需在侧滑门本体10的中部设置导轨。通过改变侧滑门装置中三个导轨的布置方式和传动方式,解决了传统的三导轨侧滑门装置影响整车外造型的问题,提高了整车品质的高级感。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由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均位于车体的上部,从而在保证侧滑门本体的正常开启的前提下,使得侧滑门本体的中部无需再设置导轨,进而避免了因侧滑门本体的中部设置导轨导致车辆的内部空间被侵占,且影响车辆的整体造型美观的技术问题。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将导轨设置在侧滑门本体的上中下三个部位而言,本申请的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及下导轨组件均不会侵占车辆的内部空间,不会影响侧滑门本体10的侧面造型,保证了车辆造型的整体美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侧滑门装置,包括侧滑门本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滑门装置还包括:
上导轨组件(20),设置在车体上,与所述侧滑门本体(10)的上端连接;
下导轨组件(30),设置在所述侧滑门本体(10)的下端,所述侧滑门本体(10)在所述上导轨组件(20)和所述下导轨组件(30)之间可运动地设置;
推动组件(40),用于驱动所述侧滑门本体(10)在车体的横向方向上移动;
其中,所述上导轨组件(20)包括第一导轨(21)和第二导轨(22),所述第一导轨(21)与所述第二导轨(22)均位于所述车体的上部,所述侧滑门本体(10)与所述第二导轨(22)连接;当关闭或开启所述侧滑门本体(10)时,所述推动组件(40)驱动所述侧滑门本体(10)靠近所述第一导轨(21)或者远离所述第一导轨(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滑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组件(40)包括:
第一推动部(41),设置在所述上导轨组件(20)上;
第二推动部(42),与所述下导轨组件(30)连接;当打开或者关闭所述侧滑门本体(10)时,所述第一推动部(41)和所述第二推动部(42)同时动作,以使所述侧滑门本体(10)在车体的横向方向上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滑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部(41)包括:
第一动力结构(411);
第一摆臂结构(412),设置在所述第一动力结构(411)与所述侧滑门本体(10)的上端之间;当打开或者关闭所述侧滑门本体(10)时,所述第一动力结构(411)驱动所述第一摆臂结构(412)运动,以使所述侧滑门本体(10)在所述车体的横向方向上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滑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结构(412)包括至少两个摆臂,所述两个摆臂之间设有第一连杆(413),所述第一动力结构(411)与所述第一连杆(413)的一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滑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结构(411)为电动撑杆。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滑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轨组件(20)还包括安装架(23),所述安装架(23)与所述第一导轨(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部(41)设置在所述安装架(23)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滑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推动部(42)包括:
第二动力结构(421);
第二摆臂结构(422),设置在所述第二动力结构(421)和所述侧滑门本体(10)的下端之间;当打开或者关闭所述侧滑门本体(10)时,所述第二动力结构(421)驱动第二摆臂结构(422)运动,以使所述侧滑门本体(10)在车体的横向方向上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滑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力结构(421)为电动撑杆。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滑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滑门装置还包括驱动组件(50),所述驱动组件(50)与所述上导轨组件(20)连接,以驱动所述侧滑门本体(10)在所述车体的行进方向上打开或关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侧滑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21)包括第一轨段(211)和第二轨段(212),所述第一轨段(211)和所述第二轨段(212)可相对滑动地设置;所述驱动组件(50)包括:
驱动电机(51),设置在车体上;
电机拉绳(52),用于连接所述驱动电机(51)和所述第一导轨(21);
其中,所述电机拉绳(52)包括第一拉绳(521)和第二拉绳(522),所述第一拉绳(521)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轨段(211)和所述驱动电机(51),所述第二拉绳(522)用于连接所述第二轨段(212)和所述驱动电机(51);在所述驱动电机(51)的驱动下,所述第一轨段(211)和所述第二轨段(212)相对滑动,以使所述侧滑门本体(10)在所述车体的行进方向上打开或关闭。
11.一种车辆,包括车体和侧滑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滑门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侧滑门装置。
CN201922038505.8U 2019-11-22 2019-11-22 侧滑门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27739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38505.8U CN212773943U (zh) 2019-11-22 2019-11-22 侧滑门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38505.8U CN212773943U (zh) 2019-11-22 2019-11-22 侧滑门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73943U true CN212773943U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26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38505.8U Active CN212773943U (zh) 2019-11-22 2019-11-22 侧滑门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739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03102A (zh) * 2021-09-09 2021-10-15 今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大开度塞拉门承载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03102A (zh) * 2021-09-09 2021-10-15 今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大开度塞拉门承载装置
CN113503102B (zh) * 2021-09-09 2021-11-23 今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大开度塞拉门承载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61101B (zh) 一种客车用塞拉门
CN205713631U (zh) 一种塞拉门的驱动机构及塞拉门
CN105109503B (zh)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头罩开闭机构
CN205840591U (zh) 一种客车双扇塞拉门的传动机构
CN212773943U (zh) 侧滑门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1946191A (zh) 滑动车门及车辆
CN105291791A (zh) 一种新型汽车天窗
CN109610968A (zh) 汽车滑移门系统和汽车
CN201778619U (zh) 一种车辆滑动门板
CN208867832U (zh) 三角窗遮阳帘的帘布驱动装置
CN111927237B (zh) 塞拉式顶端驱动电动滑移门机构及驱动方法
CN102152813B (zh) 一种汽车行李箱连杆机构
CN110778236A (zh) 侧滑门本体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CN202718603U (zh) 一种轨道式遮阳帘及使用这种轨道式遮阳帘的弧形车窗
CN107554398B (zh) 车辆扩展空间升降机构
CN103847750B (zh) 轨道车辆头部可开闭式前罩
CN108544904A (zh) 一种滑动升降的汽车后背门玻璃总成
EP1817191B1 (en) Openable roof system for a motor car
EP1911917B1 (en) Motor-vehicle sliding door
CN106761225A (zh) 船舶用移门
CN101462516A (zh) 车辆自动伸缩脚踏装置
CN210768332U (zh) 滑动车门及车辆
CN213734793U (zh) 一种滑动式汽车电动脚踏板
CN205059394U (zh) 一种阳台及车辆
CN110056278B (zh) 一种无框车门升降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2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