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72891U - 一种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水平缝无缝节点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水平缝无缝节点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72891U
CN212772891U CN202021414173.5U CN202021414173U CN212772891U CN 212772891 U CN212772891 U CN 212772891U CN 202021414173 U CN202021414173 U CN 202021414173U CN 212772891 U CN212772891 U CN 2127728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panel
precast
horizontal
wallboard
grouting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1417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李果
张成武
孙帅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ansheng Architectural Design Consulta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ansheng Architectural Design Consulta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ansheng Architectural Design Consulta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ansheng Architectural Design Consulta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1417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728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728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728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水平缝无缝节点结构,包括第一预制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预制板的下侧的第二预制板,第一预制板与第二预制板之间设置有呈直线形的水平缝;填充于水平缝的内部的灌浆料结构;填充于水平缝的内部并分别与灌浆料结构的第一端、第二端连接的第一封堵结构、第二封堵结构。其优点在于,将水平缝呈直线形设置,使得水平缝与建筑立面分缝相一致;施工工序简单,仅需向水平缝填充灌浆料,并在灌浆料的两端分别设置封堵结构,无需采用打胶工序;封堵结构的耐久性好,满足结构使用年限50年的设计要求;成本低廉,仅使用混凝土材料即可完成。

Description

一种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水平缝无缝节点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防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水平缝无缝节点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接缝防水设计中,包括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水平缝设计。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DG/TJ 08-2158-2017《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应用技术标注》第5章第5.2.2条规定,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拼缝构造做法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水平缝呈“Z”形,由水平缝的外侧向水平缝的内侧依次为防水密封胶103、背衬材料102、减压空腔105、密封条104、隔离材料111和防水砂浆106。
然而这种结构有如下缺陷:
1)水平缝位置与建筑立面分缝不一致,会影响建筑立面效果;
2)施工工序复杂,外立面打胶工序需采用吊篮作业,监理无法旁站,施工过程无法进行有效监督;
3)密封胶耐久性差,无法满足结构使用年限50年的设计要求,需要后期多次维护;
4)成本较高,不同的位置采用的密封胶材料不同,其价格范围在30-70/米。
因此,亟需一种水平缝与建筑立面分缝一致、施工工序简单、满足结构使用年限要求的水平缝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水平缝无缝节点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水平缝无缝节点结构,包括:
第一预制板;
第二预制板,所述第二预制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预制板的下侧,所述第一预制板与所述第二预制板之间设置有水平缝,所述水平缝呈直线形;
灌浆料结构,所述灌浆料结构填充于所述水平缝的内部;
第一封堵结构,所述第一封堵结构填充于所述水平缝的内部并与所述灌浆料结构的第一端连接;
第二封堵结构,所述第二封堵结构填充于所述水平缝的内部并与所述灌浆料结构的第二端连接。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平缝的厚度为15mm~25mm。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堵结构的宽度为15mm~25mm。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封堵结构的宽度为15mm~25mm。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堵结构和所述第二封堵结构为微膨胀水泥砂浆结构。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堵结构的强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制板的强度,且所述第一封堵结构的强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制板的强度;
第二封堵结构的强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制板的强度,且所述第二封堵结构的强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制板的强度。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制板包括:
第一外叶墙板,所述第一外叶墙板的下侧与所述灌浆料结构的上侧、所述第一封堵结构的上侧连接;
第一内叶墙板,所述第一内叶墙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叶墙板的内侧,并与所述第一外叶墙板连接,所述第一内叶墙板的下侧与所述灌浆料结构的上侧、所述第二封堵结构的上侧连接;
第一保温板,所述第一保温板设置所述第一外叶墙板和所述第一内叶墙板之间。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叶墙板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保温板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部;
其中,所述第一保温板的第二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外叶墙板的第二端的端面位于同一平面。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制板的厚度为250mm~350mm。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温板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厚度相同。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叶墙板的最大厚度与所述第一内叶墙板的厚度之比为1:2。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槽的第一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外叶墙板的第一端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侧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外叶墙板的侧端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
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相等。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预制板包括:
第二外叶墙板,所述第二外叶墙板的上侧与所述灌浆料结构的下侧、所述第一封堵结构的下侧连接;
第二内叶墙板,所述第二内叶墙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叶墙板的内侧,并与所述第二外叶墙板连接;
第二保温板,所述第二保温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叶墙板和第二内叶墙板之间。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外叶墙板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保温板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部;
其中,所述第二保温板的第二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外叶墙板的第二端的端面位于同一平面。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预制板的厚度为250mm~350mm。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保温板的厚度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厚度相同。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外叶墙板的最大厚度与所述第二内叶墙板的厚度之比为1:2。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槽的第一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外叶墙板的第一端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三距离;
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侧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外叶墙板的侧端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第四距离;
所述第三距离与所述第四距离相等。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现浇混凝土结构,所述现浇混凝土结构与所述第二预制板垂直连接形成复合结构,所述水平缝设置在所述第一预制板与所述复合结构之间。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现浇混凝土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二外叶墙板、所述第二内叶墙板、所述灌浆料结构、所述第二封堵结构连接。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现浇混凝土结构还与所述第二保温板连接。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现浇混凝土结构,所述现浇混凝土结构与所述第一预制板垂直连接形成复合结构,所述水平缝设置在所述复合结构与所述第二预制板之间。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现浇混凝土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外叶墙板、所述第一内叶墙板、所述灌浆料结构、所述第二封堵结构连接。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现浇混凝土结构还与所述第一保温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水平缝无缝节点结构,将水平缝呈直线形设置,使得水平缝与建筑立面分缝相一致;施工工序简单,仅需向水平缝填充灌浆料,并在灌浆料的两端分别设置封堵结构,无需采用打胶工序;封堵结构的耐久性好,满足结构使用年限50年的设计要求;成本低廉,仅使用混凝土材料即可完成。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中的水平缝节点结构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剖面图(未设置灌浆料结构、第一封堵结构、第二封堵结构)。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4是图3的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的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第一预制板的爆炸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第一外叶墙板的剖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第一内叶墙板的剖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第一保温板的剖面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第二预制板的爆炸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第二外叶墙板的剖面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第二内叶墙板的剖面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第二保温板的剖面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现浇部分101、背衬材料102、防水密封胶103、密封条104、减压空腔105、防水砂浆106、内叶墙板107、外叶墙板108、保温板109、楼层完成面110、隔离材料111;
第一预制板210、第二预制板220、水平缝230、灌浆料结构240、第一封堵结构250、第二封堵结构260、现浇混凝土结构270、楼层完成面结构280、第一外叶墙板211、第一内叶墙板212、第一保温板213、第一安装槽214、第二外叶墙板221、第二内叶墙板222、第二保温板223、第二安装槽2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2~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水平缝无缝节点结构,包括第一预制板210、第二预制板220、水平缝230、灌浆料结构240、第一封堵结构250、第二封堵结构260和现浇混凝土结构270。其中,第二预制板220设置于第一预制板210的下侧,水平缝230位于第一预制板210和第二预制板220之间,灌浆料结构240填充于水平缝230的内部,第一封堵结构250填充于水平缝230的内部并与灌浆料结构240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封堵结构260填充于水平缝230的内部并与灌浆料结构240的第二端连接连接,现浇混凝土结构270与第一预制板210或第二预制板220连接形成复合结构。
如图3所示,第一预制板210包括第一外叶墙板211、第一内叶墙板212和第一保温板213。其中,第一内叶墙板212设置于第一外叶墙板211的内侧,第一保温板213设置于第一外叶墙板211和第一内叶墙板212之间。
进一步地,为了减少第一预制板210的厚度,如图6所示,第一预制板210还包括第一安装槽214,第一安装槽214设置在第一外叶墙板211的内侧,第一保温板213安装于第一安装槽214的内部。
此外,第一保温板213的第二端的端面与第一外叶墙板211的第二端的端面位于同一端面。
如图7所示,第一外叶墙板211的纵截面呈“凹”字形,第一安装槽214的第一端的端面与第一外叶墙板211的第一端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D11(即第一外叶墙板211的最小厚度,横向距离),第一外叶墙板211的最大厚度(横向距离)为D12,第一安装槽214的侧端的端面与第一外叶墙板211的侧端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D13,第一安装槽214的厚度(深度或横向距离)为D14。
其中,D11与D13相等,D11大于D14,D12等于D11与D14之和。
如图8所示,第一内叶墙板212的厚度(深度或横向距离)为D15,且D15大于D12。
进一步地,D15与D12之比为2:1。
如图9所示,第一保温板213的厚度(深度或横向距离)为D16,且D16与D14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制板210的厚度(横向距离)为250mm~300mm,优选的厚度为300mm。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外叶墙板211的D11为60mm、D12为100mm、D13为60mm,第一内叶墙板212的D15为200mm,第一保温板213的D16为40mm,第一安装槽214的D14为40mm。
如图3所示,第二预制板220包括第二外叶墙板221、第二内叶墙板222和第二保温板223。其中,第二内叶墙板222设置于第二外叶墙板221的内侧,第二保温板223设置于第二外叶墙板221和第二内叶墙板222之间。
进一步地,为了减少第二预制板220的厚度,如图10所示,第二预制板220还包括第二安装槽224,第二安装槽224设置在第二外叶墙板221的内侧,第二保温板223安装于第二安装槽224的内部。
此外,第二保温板223的第二端的端面与第二外叶墙板221的第二端的端面位于同一端面。
如图11所示,第二外叶墙板221的纵截面呈“凹”字形,第二安装槽224的第一端的端面与第二外叶墙板221的第一端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三距离D21(即第二外叶墙板221的最小厚度),第二外叶墙板221的最大厚度(横向距离)为D22,第二安装槽224的侧端的端面与第二外叶墙板221的侧端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第四距离D23,第二安装槽224的厚度(深度或横向距离)为D24。
其中,D21与D23相等,D21大于D24,D22等于D21与D24之和。
如图12所示,第二内叶墙板222的厚度(深度或横向距离)为D25,且D25大于D22。
进一步地,D25与D22之比为2:1。
如图13所示,第二保温板223的厚度(深度或横向距离)为D26,且D26与D24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预制板220的厚度(横向距离)为250mm~300mm,优选的厚度为300mm。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外叶墙板221的D21为60mm、D22为100mm、D23为60mm,第二内叶墙板222的D25为200mm,第二保温板223的D26为40mm,第二安装槽224的D24为40mm。
如图2所示,水平缝230呈直线形,其第一端与第二端位于同一水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平缝230的厚度(高度或纵向距离)为15mm~25mm,宽度(横向距离)为250mm~350mm,即水平缝230的宽度与第一预制板210的厚度、第二预制板220的厚度相等。
如图2~3所示,灌浆料结构240填充于水平缝230的内部,且灌浆料结构240的宽度(纵向距离)小于水平缝230的宽度(纵向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灌浆料结构240的宽度为200mm~320mm。
如图3~4所示,第一封堵结构250填充于水平缝230的内部并与灌浆料结构240的第一端连接。
具体地,第一封堵结构250为微膨胀水泥砂浆结构,且其强度大于等于第一预制板210的强度,以及大于等于第二预制板220的强度。换而言之,第一封堵结构250的强度等级大于等于第一预制板210的强度等级,且大于等于第二预制板220的强度等级。
此外,第一封堵结构250的第一端的端面为弧形面,并向灌浆料结构240的第一端凹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封堵结构250的宽度(横向距离)为15mm~25mm。
如图3和图5所示,第二封堵结构260填充于水平缝230的内部并与灌浆料结构240的第二端连接。
具体地,第二封堵结构260为微膨胀水泥砂浆结构,且其强度大于等于第一预制板210的强度,以及大于等于第二预制板220的强度。换而言之,第二封堵结构260的强度等级大于等于第一预制板210的强度等级,且大于等于第二预制板220的强度等级。
此外,第二封堵结构260的第二端的端面为弧形面,并向灌浆料结构240的第二端凹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封堵结构260的宽度(横向距离)为15mm~25mm。
此外,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水平缝无缝节点结构还包括现浇混凝土结构270,其与第一预制板210或第二预制板220连接形成复合结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现浇混凝土结构270与第一预制板210垂直连接形成复合结构,水平缝230位于复合结构与第二预制板220之间。
其中,现浇混凝土结构270的第一端与第一外叶墙板211的第二端连接,现浇混凝土结构270的下端与灌浆料结构240、第二封堵结构260连接,现浇混凝土结构270的上端与第一内叶墙板212的下端连接。
进一步地,现浇混凝土结构270的第一端与第一保温板213的第二端连接。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3所示,现浇混凝土结构270与第二预制板220垂直连接形成复合结构,水平缝230位于第一预制板210与复合结构220之间。
其中,现浇混凝土结构270的第一端与第二外叶墙板221的第二端连接,现浇混凝土结构270的上端与灌浆料结构240、第二封堵结构260连接,现浇混凝土结构270的下端与第二内叶墙板222的上端连接。
进一步地,现浇混凝土结构270的第一端与第二保温板223的第二端连接。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预制板210的第二端与现浇混凝土结构270的上端之间还有楼层完成面结构280,楼层完成面结构280分别与第一内叶墙板212、第二封堵机构260、现浇混凝土结构270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方法如下:向水平缝230内输入灌浆料;以形成灌浆料结构240,然后在灌浆料结构240的第一端进行施工,倾注微膨胀水泥砂浆以形成第一封堵结构250;在灌浆料结构240的第二端进行施工,倾注微膨胀水泥砂浆以形成第二封堵结构260。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水平缝呈直线形设置,使得水平缝与建筑立面分缝相一致;施工工序简单,仅需向水平缝填充灌浆料,并在灌浆料的两端分别设置封堵结构,无需采用打胶工序;封堵结构的耐久性好,满足结构使用年限50年的设计要求;成本低廉,仅使用混凝土材料即可完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水平缝无缝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预制板;
第二预制板,所述第二预制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预制板的下侧,所述第一预制板与所述第二预制板之间设置有水平缝,所述水平缝呈直线形;
灌浆料结构,所述灌浆料结构填充于所述水平缝的内部;
第一封堵结构,所述第一封堵结构填充于所述水平缝的内部并与所述灌浆料结构的第一端连接;
第二封堵结构,所述第二封堵结构填充于所述水平缝的内部并与所述灌浆料结构的第二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水平缝无缝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堵结构和所述第二封堵结构为微膨胀水泥砂浆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水平缝无缝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堵结构的强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制板的强度,且所述第一封堵结构的强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制板的强度;
第二封堵结构的强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制板的强度,且所述第二封堵结构的强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制板的强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水平缝无缝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板包括:
第一外叶墙板,所述第一外叶墙板的下侧与所述灌浆料结构的上侧、所述第一封堵结构的上侧连接;
第一内叶墙板,所述第一内叶墙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叶墙板的内侧,并与所述第一外叶墙板连接,所述第一内叶墙板的下侧与所述灌浆料结构的上侧、所述第二封堵结构的上侧连接;
第一保温板,所述第一保温板设置所述第一外叶墙板和所述第一内叶墙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水平缝无缝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叶墙板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保温板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部;
其中,所述第一保温板的第二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外叶墙板的第二端的端面位于同一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水平缝无缝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制板包括:
第二外叶墙板,所述第二外叶墙板的上侧与所述灌浆料结构的下侧、所述第一封堵结构的下侧连接;
第二内叶墙板,所述第二内叶墙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叶墙板的内侧,并与所述第二外叶墙板连接;
第二保温板,所述第二保温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叶墙板和第二内叶墙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水平缝无缝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叶墙板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保温板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部;
其中,所述第二保温板的第二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外叶墙板的第二端的端面位于同一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水平缝无缝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现浇混凝土结构,所述现浇混凝土结构与所述第二预制板垂直连接形成复合结构,所述水平缝设置在所述第一预制板与所述复合结构之间;或
所述现浇混凝土结构与所述第一预制板垂直连接形成复合结构,所述水平缝设置在所述复合结构与所述第二预制板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水平缝无缝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混凝土结构分别与第二外叶墙板、第二内叶墙板、灌浆料结构、第二封堵结构连接;或
所述现浇混凝土结构分别与第一外叶墙板、第一内叶墙板、灌浆料结构、第二封堵结构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水平缝无缝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混凝土结构还与第二保温板连接;或
所述现浇混凝土结构还与第一保温板连接。
CN202021414173.5U 2020-07-17 2020-07-17 一种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水平缝无缝节点结构 Active CN2127728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14173.5U CN212772891U (zh) 2020-07-17 2020-07-17 一种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水平缝无缝节点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14173.5U CN212772891U (zh) 2020-07-17 2020-07-17 一种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水平缝无缝节点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72891U true CN212772891U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27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14173.5U Active CN212772891U (zh) 2020-07-17 2020-07-17 一种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水平缝无缝节点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728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14969B (zh) 轻质节能大模块组合式外墙体及其制备方法
CN215253698U (zh) 装配式建筑中陶粒发泡混凝土外墙挂板
CN112324017A (zh) 轻质混凝土钢筋网架复合保温墙板及其安装方法
CN212507029U (zh) 一种地下结构内衬墙施工用uhpc预制模板
CN103883022B (zh) 围护结构内外墙抗震与隔音抗裂一体化构造的施工方法
CN203856099U (zh) 绿色节能现浇保温带窗复合外墙体系
CN212772891U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水平缝无缝节点结构
CN205669283U (zh) 钢片限位连接的现浇整体式钢框架填充墙体系
CN210797910U (zh) 一种预制有防水结构的预制板
CN102359224A (zh) 砼密柱石膏复合无冷桥外墙板
CN212772895U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竖向缝无缝节点结构
CN211850074U (zh) 一种变形缝与排水沟结合的防水节点结构
CN114233015A (zh) 一种钢结构与砌体填充墙连接方法
CN210263608U (zh) 一种带有连接结构的轻质装配式板材
CN114182851A (zh) 一种加气混凝土保温外墙板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2162286A (zh) 砼密柱石膏复合外墙板
CN201486021U (zh) 自保温烧结砖
CN218622843U (zh) 低能耗装配式楼面板
CN218881252U (zh) 一种区块式外模板现浇混凝土新型复合保温系统
CN214423691U (zh) 轻质混凝土钢筋网架复合保温墙板
CN109797902A (zh) 预制装配式建筑墙体板
CN109469224B (zh) 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外墙板接缝处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CN103437464A (zh) 一种基于alc保温板的混凝土框架及制备安装方法
CN214117080U (zh) 一种中空内模墙体的伸缩缝
CN217601753U (zh) 一种错台拼接式结构与保温一体化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