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72001U - 生态拱涵 - Google Patents

生态拱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72001U
CN212772001U CN202020780870.6U CN202020780870U CN212772001U CN 212772001 U CN212772001 U CN 212772001U CN 202020780870 U CN202020780870 U CN 202020780870U CN 212772001 U CN212772001 U CN 2127720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p plate
ecological
plate
arched
arch culve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8087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剑波
单联君
符传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8087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720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720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720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生态拱涵。生态拱涵,包括:顶板,顶板的截面形状为拱形;两个侧板,两个侧板分别设在顶板的两侧;底板,底板设在两个侧板之间;若干拱梁,拱梁与侧板相交并与顶板相交,拱梁从侧板向顶板的跨中部延伸并且厚度逐渐减小。有益效果:顶板的截面形状为拱形,使顶板的顶面具有良好的负载能力,有利于节省顶板材料,使顶板的负载能力强且结构较轻。拱梁从侧板向顶板的跨中部延伸且厚度逐渐减小,可在顶板与侧板之间形成加强肋结构,在减少顶板厚度的同时,可进一步加强顶板的整体刚度,从而可进一步节省顶板材料,使生态拱涵的负载能力强且结构较轻。本实用新型涉及路桥工程。

Description

生态拱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桥工程,特别涉及生态拱涵。
背景技术
涵洞是指在道路工程建设中,为了使道路顺利跨过河渠不妨碍交通,设于路基下修筑于路面以下的排水通道。箱涵是涵洞的一种实施方式,箱涵指的是洞身以钢筋混凝土箱形管节修建的涵洞。
拱涵是指具有拱结构的箱涵,拱结构可加强箱涵的承载能力。
拱桥可在河道上形成路面,但对两岸桥台的受力条件要求苛刻,要有坚硬的土层,抵抗拱推力,在平原区由于桥台受力的土层加固需要,拱桥的建设成本反而偏高,加之设计建造难度相对较大,故大跨径的拱桥为简支梁桥所替代,中小跨径的,则往往采用箱涵过河。
现有技术中,箱涵的内侧底面通常与河床设计标高持平,技术缺陷在于:当河水的水位较低时,河水在箱涵内的深度较浅,并且箱涵的内侧面和内侧底面都为混凝土材质,导致箱涵内侧的环境不适合动植物栖息生存,进而导致箱涵的上游河道生态带与箱涵的下游河道生态带被分隔,不利于河底生态发展。
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箱涵的负载能力,通常需要将箱涵的厚度增大,技术缺陷在于:会导致钢筋混凝土的用量增大,从而导致箱涵的重量较大且建造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负载能力强且结构较轻的生态拱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生态拱涵,包括:
顶板,顶板的截面形状为拱形;
两个侧板,两个侧板分别设在顶板的两侧;
底板,底板设在两个侧板之间;
若干拱梁,拱梁与侧板相交并与顶板相交,拱梁从侧板向顶板的跨中部延伸并且厚度逐渐减小。
上述生态拱涵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顶板的截面形状为拱形,使顶板的顶面具有良好的负载能力,有利于节省顶板材料,使顶板的负载能力强且结构较轻。拱梁从侧板向顶板的跨中部延伸且厚度逐渐减小,可在顶板与侧板之间形成加强肋结构,在减少顶板厚度的同时,可进一步加强顶板的整体刚度,从而可进一步节省顶板材料,使生态拱涵的负载能力强且结构较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顶板的跨中部的内侧高于侧板的顶端。顶板的跨中部的内侧高于侧板的顶端,使跨中部可完全高于河岸,从而使跨中部以下始终可保留一部分自由水面,从而可降低生态拱涵的堵塞风险,有利于行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底板上还设有基底,基底的材质为泥土,基底铺设在底板的顶面上。基底可为底板的顶面形成泥质的表面,从而可使生态拱涵的内侧适于动植物栖息,可避免生态拱涵的上游河道生态带与生态拱涵的下游河道生态带被分隔,从而可促进河底生态发展;当发生洪水时,基底还能被洪水冲刷带走,从而可扩大生态拱涵的过流断面的面积,有利于降低生态拱涵内的行洪流速,缓解生态拱涵前后的水位壅高,减轻下游河床被冲刷淘蚀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基底的顶面高度与河床的高度平齐。基底的顶面高度与河床的高度平齐,能使基底与上游和下游河床保持在同一高度上,更有利于动植物栖息,可进一步促进河道生态发展。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各个拱梁沿侧板与顶板的交线方向阵列布置。拱梁沿侧板与顶板的交线方向阵列布置,可进一步加强顶板的负载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顶板的顶面铺设有糙面石材,糙面石材的两侧设有若干防滑凹槽。糙面石材可和防滑凹槽可加强生态拱涵的防滑能力,可提高行人和车辆在生态拱涵的顶面行进的效率。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生态拱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1的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1的B-B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3的C-C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3的D-D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顶板1、侧板2、底板3、跨中部4、基底5、河岸6、河床7、河道8、糙面石材9、防滑凹槽10、拱梁11。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5,生态拱涵,包括:
顶板1,顶板1的截面形状为拱形;
两个侧板2,两个侧板2分别设在顶板1的两侧;
底板3,底板3设在两个侧板2之间;
若干拱梁11,拱梁11与侧板2相交并与顶板1相交,拱梁11从侧板2向顶板1的跨中部4延伸并且厚度逐渐减小。
上述生态拱涵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顶板1的截面形状为拱形,使顶板1的顶面具有良好的负载能力,有利于节省顶板1材料,使顶板1的负载能力强且结构较轻。拱梁11从侧板2向顶板1的跨中部4延伸且厚度逐渐减小,可在顶板1与侧板2之间形成加强肋结构,在减少顶板1的厚度的同时,可进一步加强顶板1的整体刚度,从而可进一步节省顶板1材料,使生态拱涵的负载能力强且结构较轻。通过肋拱结构受力减少了顶板厚度,同时结合箱形结构,将拱的推力通过侧壁和底板的整体式结构加以分担,避免了拱桥对两侧桥台形成的过大压力;也不必像简支桥一样打灌注桩支承,从而整体结构更加经济合理,施工快速。
关于顶板1,顶板1的形状为拱形,是指顶板1的跨中部4向上凸起并高于顶板1的两侧。顶板1的截面形状为拱形,是指顶板1的截面形状如图2所示为拱形。
关于跨中部4,跨中部4是指顶板1向上凸起的最高处。如图3所示,顶板1的截面形状是左右对称的,所以顶板1的跨中部4也是顶板1的中心处。
关于侧板2,侧板2分别设在顶板1的两侧。顶板1、底板3和两个侧板2使生态拱涵形成管状结构。
关于底板3,底板3设在两个侧板2之间。底板3可设在低于河床7设计标高的位置。
关于拱梁11,拱梁11是指设在侧板2与顶板1之间的加强肋结构。拱梁11的厚度是指拱梁11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例如,拱梁11与侧板2相交处的厚度为图3所示的尺寸H。拱梁11从侧板2向顶板1的跨中部4延伸并且厚度逐渐减小。在拱梁11与侧板2相交处,拱梁11的厚度最大,为图3所示的尺寸H。当拱梁11延伸到顶板1的跨中部4时,拱梁11的厚度为零。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顶板1的跨中部4的内侧高于侧板2的顶端。顶板1的跨中部4的内侧高于侧板2的顶端,使跨中部4可完全高于河岸6,从而使跨中部4以下始终可保留一部分自由水面,从而可降低生态拱涵的堵塞风险,有利于行洪。
关于跨中部4,跨中部4的内侧是至跨中部4的底面。如图2,跨中部4的底面高于侧板2的顶端并高于河岸6的顶面,从而使河流在的水面能始终保持在跨中部4以下,可降低生态拱涵的堵塞风险,有利于行洪。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底板3上还设有基底5,基底5的材质为泥土,基底5铺设在底板3的顶面上。基底5可为底板3的顶面形成泥质的表面,从而可使生态拱涵的内侧适于动植物栖息,可避免生态拱涵的上游河道8生态带与生态拱涵的下游河道8生态带被分隔,从而可促进河底生态发展;当发生洪水时,基底5还能被洪水冲刷带走,从而可扩大生态拱涵的过流断面的面积,有利于降低生态拱涵内的行洪流速,缓解生态拱涵前后的水位壅高,减轻下游河床7被冲刷淘蚀的问题。
关于基底5,基底5的材质为泥土。基底5的厚度为0.3m至0.5m。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基底5的顶面高度与河床7的高度平齐。基底5的顶面高度与河床7的高度平齐,能使基底5与上游和下游河床7保持在同一高度上,更有利于动植物栖息,可进一步促进河道8生态发展。
关于基底5,基底5的顶面的高度与河床7的高度平齐。基底5的厚度为0.3m至0.5m,底板3的顶面比河床7的设计标高低0.3m至0.5m。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各个拱梁11沿侧板2与顶板1的交线方向阵列布置。拱梁11沿侧板2与顶板1的交线方向阵列布置,可进一步加强顶板1的负载能力。
关于拱梁11,拱梁11的数量为六个。六个拱梁11在两个侧板2上对称布置,每个侧板2与三个拱梁11相交。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顶板1的顶面铺设有糙面石材9,糙面石材9的两侧设有若干防滑凹槽10。糙面石材9可和防滑凹槽10可加强生态拱涵的防滑能力,可提高行人和车辆在生态拱涵的顶面行进的效率。
关于糙面石材9和防滑凹槽10,由于顶板1的截面形状为拱形,具有一定的坡度,会提高打滑风险,而糙面石材9和防滑凹槽10可降低车辆和行人在生态拱涵上打滑的风险。防滑凹槽10可在雨天起到防滑通道的功能。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6)

1.生态拱涵,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板,所述顶板的截面形状为拱形;
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分别设在所述顶板的两侧;
底板,所述底板设在两个所述侧板之间;
若干拱梁,所述拱梁与所述侧板相交并与所述顶板相交,所述拱梁从所述侧板向所述顶板的跨中部延伸并且厚度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拱涵,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跨中部的内侧高于所述侧板的顶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拱涵,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还设有基底,所述基底的材质为泥土,所述基底铺设在所述底板的顶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拱涵,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的顶面高度与河床的高度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拱涵,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拱梁沿所述侧板与所述顶板的交线方向阵列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拱涵,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顶面铺设有糙面石材,所述糙面石材的两侧设有若干防滑凹槽。
CN202020780870.6U 2020-05-12 2020-05-12 生态拱涵 Active CN2127720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80870.6U CN212772001U (zh) 2020-05-12 2020-05-12 生态拱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80870.6U CN212772001U (zh) 2020-05-12 2020-05-12 生态拱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72001U true CN212772001U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67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80870.6U Active CN212772001U (zh) 2020-05-12 2020-05-12 生态拱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720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2308798B2 (en) Bridge system and method including four sided concrete bridge units adapted for promoting sedimentation
US9803326B2 (en) Bridge system adapted for promoting sedimentation
CN212772001U (zh) 生态拱涵
CN109235221A (zh) 一种地下隧道穿越桥梁结构
CN112796400A (zh) 隧道洞口一体化雨水横截沟构造
KR20110086498A (ko) 휨 저항력을 향상시킨 가설교량용 주형 어셈블리
CN106869239A (zh) 一种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雨水收集系统
CN211340256U (zh) 一种适用于城镇河道的长距离穿路涵洞的结构
CN107237255A (zh) 一种桥墩式道路施工用雨水集中排放结构
CN209891035U (zh) 一种地下隧道穿越桥梁结构
CN109306646B (zh) 一种带挡护和叠加式边沟的公路
CN106337342A (zh) 一种用于山区公路的道路截面构造
CN219527726U (zh) 一种挡护构件及公路
JP3622183B1 (ja) U字溝
CN206143548U (zh) 一种基于混凝土浇筑的高速公路路基
CN204282200U (zh) 端墙式桥台
CN220687398U (zh) 一种用于公路隧道陡坡地形的防止水跃的截水沟构造
CN209703271U (zh) 采用贝雷梁组合快速实现城市立交引桥或过街天桥
CN214363938U (zh) 隧道洞口一体化雨水横截沟构造
CN109112960A (zh) 简易复合钢便桥桥面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16891965U (zh) 一种上承式拱桥桥面集中排水系统
CN220686249U (zh) 一种用于公路陡坡地形的排水沟系统
CN214301207U (zh) 一种可降低整体高度的小跨境双路拱桥梁结构
CN212611967U (zh) 一种新型市政桥梁桥面结构
CN108978459A (zh) 自带排水系统的桥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