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68512U - 批量取放料设备 - Google Patents

批量取放料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68512U
CN212768512U CN202020695342.0U CN202020695342U CN212768512U CN 212768512 U CN212768512 U CN 212768512U CN 202020695342 U CN202020695342 U CN 202020695342U CN 212768512 U CN212768512 U CN 2127685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taking
test
flow lin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9534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成恩
时换喜
王晓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Jieruis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Jieruis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Jieruis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Jieruis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9534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685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685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685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批量取放料设备,包括双层流线,转送组件,取料流线,回收组件和测试组件,多个物料放置在tray盘内,多层tray盘叠放从双层流线向转送组件流转。而后转送组件上的tray盘经分料进入取料流线,测试组件从取料流线上取料测试后放回取料流线,再次进行叠放。叠放后的tray盘有回收组件回收并送回双层流线,形成循环。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通过机械定位给检测装置取放料,替代人工作业,避免检测过程中的混料现象,提高检测效率。

Description

批量取放料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批量取放料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技术及设备的发展,传统的数字密码或九宫格密码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安全的要求。生物识别广泛应用于新一代的电子设备,而指纹具有的稳定性、唯一性及快捷性使得指纹识别装置的应用非常广泛。
通常指纹模组在出厂质检、回收品检查、使用性能检测等情况都需进行检测。由于指纹模组体积小、形状不规则、不变定位,因此现有的指纹模组检测装置采用单机设备检测,每台设备都需要人工进行取放料,人工上下料检测效率低,容易将未检测模组与检测过模组混料,造成不良品流到下道工序直接导致后续制程生产良品率下降,导致物料及人工较大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批量取放料设备,能够替代人工作业,避免检测过程中的混料现象,提高检测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批量取放料设备,包括:
双层流线,所述双层流线上下分层设置有送料流线和收料流线;
转送组件,所述转送组件包括第一直线模组和转送台,所述转送台在第一直线模组两端分别与送料流线和分料组件配合;
取料流线,所述取料流线沿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取料工位、NG品工位、合格品工位和收料工位,所述分料组件连接所述转送台和取料工位;
回收组件,所述回收组件包括第二直线模组和回收台,所述回收台在第二模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取料流线和收料流线配合;
测试组件,所述测试组件设置于所述双层流线和取料流线之间,所述取料组件连接所述测试组件和取料流线。
进一步的,所述分料组件包括分料叉、分料升降模组、分料平移模组和分料吸盘,所述转送台远离所述分料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挡板,与所述挡板位置相对的分料升降模组上连接有挡条,所述分料叉两侧设置有分料限位板,所述分料叉与所述分料升降模组相连,所述分料平移模组固定于所述分料升降模组顶部,所述分料吸盘与所述分料平移模组相连,所述分料吸盘往返于所述分料叉和取料工位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取料流线上各工位的出料端下方设置有阻挡气缸,所述取料流线侧边设置有突出的挡块,所述阻挡气缸和挡块形成的夹角的对角设置有推料气缸,所述推料气缸向所述夹角的方向倾斜设置,推料块与所述推料气缸相连,所述推料块侧面设置有内陷的推角。
进一步的,所述测试组件包括测试移载模组和测试模组,所述测试模组一侧设置有中转台,所述取料组件包括上料组件和下料组件,所述上料组件连接所述取料工位和中转台,所述测试移载模组连接所述中转台和测试模组,所述下料组件连接所述测试模组和NG品工位或合格品工位。
进一步的,所述中转台与所述测试模组之间设置有指向上方的CCD检测模组,所述测试移载模组通过伺服电机连接测试吸盘。
进一步的,所述测试模组设置有多个,所述测试模组包括测试平移模组、测试平台和测试压头,所述测试压头通过压力气缸连接于所述测试移载模组下方,所述测试平台通过所述测试平移模组驱动往返于所述测试压头和下料组件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转送台、取料工位、合格品工位和收料工位均设置有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包括顶升架、顶升气缸和顶升板,所述顶升架支撑所述顶升气缸,所述顶升气缸连接所述顶升板。
进一步的,所述收料工位包括连接于所述取料流线两侧的收料限位板,同侧的所述收料限位板之间设置有托料气缸,所述托料气缸在所述取料流线两侧相对设置,L型托料板与所述托料气缸相连,所述托料气缸下方连接有顶料气缸。
进一步的,所述送料流线设置于所述双层流线下层,所述收料流线设置于所述双层流线上层,所述回收台通过回收升降组件与所述收料流线相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双层流线、转送台、取料流线和回收台均设置有宽度调整机构,所述宽度调整机构包括固定支腿和活动支腿,所述活动支腿下方与调整导轨滑动连接,丝杆螺母与所述活动支腿固定连接,调整丝杆一端与所述固定支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丝杆螺母螺纹连接,调整电机驱动所述调整丝杆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批量取放料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物料上下料采用多层tray盘上料方式,通过环形流线将Tray输送到取料位并最终输出,结构紧凑,通过机械定位给检测装置取放料,替代人工作业,避免检测过程中的混料现象,提高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转送台与分料组件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取料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测试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收料工位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回收组件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转送台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照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批量取放料设备的实施例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批量取放料设备包括:
双层流线100,所述双层流线100上下分层设置有送料流线110和收料流线120;
转送组件200,所述转送组件200包括第一直线模组210和转送台220,所述转送台220在第一直线模组210两端分别与送料流线110和分料组件230配合;
取料流线300,所述取料流线300沿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取料工位310、NG品工位320、合格品工位330和收料工位340,所述分料组件230连接所述转送台220和取料工位310;
回收组件400,所述回收组件400包括第二直线模组410和回收台420,所述回收台420在第二直线模组41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取料流线300和收料流线120配合;
测试组件500,所述测试组件500设置于所述双层流线100和取料流线300之间,所述取料组件600连接所述测试组件500和取料流线300。
工作时,多个物料放置在tray盘内,多层tray盘叠放至送料流线110上,从送料流线110向转送台220流转。由于送料流线110和转送台220均对其上的tray盘有驱动力,因此tray盘能够顺利从送料流线110进入转送台220。而后转送台220由第一直线模组210驱动移动至另一端与分料组件230配合。分料组件230取下转送台220上的多层tray盘,而后分层输送至取料流线300上的取料工位310,取料组件600从取料工位310拾取tray盘上的物料,送至测试组件500。测试完成后,取料组件600根据测试结果拾取物料送至取料流线300上NG品工位320的料盘或合格品工位330的tray盘上。合格品Tray盘装满物料后,在取料流线300上流转至收料工位340,收料工位340将多个tray盘层层叠放,当tray盘叠放至指定高度后,停止叠放。多层tray盘从取料流线300向回收台420流转,回收台420承接多层tray盘后,在第二直线模组410的驱动下移动至另一端与收料流线120配合,收料流线120将承载着合格品的多层tray盘输出。
具体的,参照图2所示,为转送台220与分料组件230配合示意图。所述分料组件230包括分料叉231、分料升降模组232、分料平移模组233和分料吸盘234,转送组件200向分料组件230的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分料叉231插入转送台220与tray盘之间,随着转送组件200与分料组件230的靠近,tray盘逐渐由分料叉231承载。为保证tray盘能够移动到分料叉231上,而不会被向转送台220另一侧推落,所述转送台220远离所述分料组件230的一侧设置有挡板221。为保证tray盘在分料叉231上位置的确定,与所述挡板221位置相对的分料升降模组232上连接有挡条235,随着转送台220的推进,挡板221和挡条235从两侧夹紧tray盘,保证tray盘在该方向位置的确定及整齐。所述分料叉231两侧设置有分料限位板236,使得tray盘另外两侧被限位,保证tray盘在另一方向位置的确定及整齐。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料叉231与所述分料升降模组232相连,所述分料平移模组233固定于所述分料升降模组232顶部,所述分料吸盘234与所述分料平移模组233相连,所述分料吸盘234往返于所述分料叉231和取料工位310上方。由于物料尺寸小、形状不规则,为使物料在tray盘中传送时就定位准确,分料吸盘234仅与分料平移模组233相连,只产生平移动作,减小分料吸盘234移动过程中产生的误差。由于随着tray盘的取用,多层tray盘的高度是变化的,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料叉231与所述分料升降模组232相连,分料叉231承载tray盘后下移,分料吸盘234移动至分料叉231上方,分料叉231上移,tray盘抵接分料吸盘234,分料吸盘234吸取最上方的tray盘后分料叉231下移,分料吸盘234将tray盘送至取料工位310并放下。随之tray盘的不断取用,分料叉231与分料吸盘234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为防止挡条235与分料吸盘234干涉,本实施例中,挡条235连接于分料升降模组232侧面。
参照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取料流线300示意图,为保证tray盘能够在各工位处定位,所述取料流线300上各工位的出料端下方设置有阻挡气缸350,当tray盘流转到该工位,阻挡气缸350伸出阻止tray盘继续流转,同时tray盘与阻挡气缸350接触的一边的位置被定位。为使得tray盘四边位置确定,所述取料流线300侧边设置有突出的挡块351,所述阻挡气缸350和挡块351形成的夹角的对角设置有推料气缸352,所述推料气缸352向所述夹角的方向倾斜设置,推料块353与所述推料气缸352相连,所述推料块353侧面设置有内陷的推角。推角卡住tray盘一角,将tray盘向对角方向推出,由于tray盘对角的两边分别被阻挡气缸350和挡块351阻挡,当tray盘四边分别抵紧阻挡气缸350、挡块351和推角两边时,tray盘被准确定位。
参照图7所示,为保证tray盘在固定位置工作时,能够与传送装置脱离,一方面减小摩擦损耗,另一方便保证tray盘位置不变,所述转送台220、取料工位310、合格品工位330和收料工位340均设置有顶升机构240,当tray盘到位后,顶升机构240将tray盘顶起,此时tray盘与转送台220之间存在间隙,方便分料叉231插入,tray盘与取料流线300之间存在间隙,方便对其推动进行定位。所述顶升机构240包括顶升架241、顶升气缸242和顶升板243,所述顶升架241支撑所述顶升气缸242,所述顶升气缸242连接所述顶升板243。当tray盘到位后,顶升气缸242将顶升板243推出,顶升板243托起tray盘。
参照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测试组件500示意图。为提高物料的定位精度,所述测试组件500包括测试移载模组510和测试模组520,所述测试模组520一侧设置有中转台530。物料从tray盘中取出后,首先放入中转台530进行定位。而后测试移载模组510从中转台530上拾取物料放入测试模组520进行测试。为提高工作效率,使得物料从取料工位310放入中转台530,再从中转台530放入测试模组520,而后从测试模组520放回tray盘能够同时进行,所述取料组件600包括上料组件610和下料组件620,所述上料组件610连接所述取料工位310和中转台530,所述测试移载模组510连接所述中转台530和测试模组520,所述下料组件620连接所述测试模组520和NG品工位320或合格品工位330。上料组件610从取料工位拾取tray盘上的物料时,测试移载模组510从中转台530上拾取定位好的物料送至测试模组520中,同时下料组件620将测试模组520中测试完成的物料取出根据测试结果放入取料流线300上对应的料盘中。进一步的,由于测试移载模组510的吸盘吸取中转台530上定位好的物料时,可能会产生角度偏转,为保证物料的精确定位,所述中转台530与所述测试模组520之间设置有指向上方的CCD检测模组540,测试移载模组510拾取物料放入测试模组520时经过CCD检测模组540,所述测试移载模组510通过伺服电机511连接测试吸盘512,CCD检测模组540确定物料是否有角度偏移,若存在角度偏移,伺服电机511进行角度补偿。
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所述测试模组520设置有多个,从而能够同时进行多个物料的测试。为防止测试移载模组510与下料组件620产生干涉,所述测试模组520包括测试平移模组521、测试平台522和测试压头523,所述测试压头523通过压力气缸524连接于所述测试移载模组510下方,所述测试平台522通过所述测试平移模组521驱动往返于所述测试压头523和下料组件620下方。测试平台522首先移动至测试移载模组510对应位置下方,测试移载模组510将物料放置于一个测试平台522上,该测试平台522移动至测试压头523下方,测试压头523下压对物料进行测试,由于测试需要一定的时间,测试移载模组510继续拾取物料即可放置于其他测试平台522上,直至放满全部测试平台522,随着测试平台522完成测试,测试平台522移动至下料组件620下方,下料组件620取出测试完成的物料,空置的测试平台522返回,下料组件620与测试移载模组510的工作可以同时进行,使得设备能够满节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参照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收料工位340示意图。为了对每个tray盘内的物料进行测试,tray盘在取料流线300前端被分料为单层传送,此种传送方式效率低,因此本实施例中设置将tray盘叠起的收料工位340。所述收料工位340包括连接于所述取料流线300两侧的收料限位板341,防止tray盘叠放至一定的高度后产生歪斜。同侧的所述收料限位板341之间设置有托料气缸342,所述托料气缸342在所述取料流线300两侧相对设置,L型托料板343与所述托料气缸342相连,所述托料气缸342下方连接有顶料气缸344。当tray盘流转至收料工位340后,托料气缸342从两侧向中间推出,托料板343卡托住tray盘,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选实施例中,tray盘被顶升机构240顶起,方便托料板343从两侧插入tray盘下方,托住tray盘。顶料气缸344将被卡托住的tray盘向上推出,收料工位340被空出,下一片tray盘进入收料工位340,位于被托起的tray盘的下方,顶料气缸344和托料气缸342复位,上方的tray盘与下方的tray盘叠加在一起,脱料气缸再次从下方将所有tray盘托住,顶料气缸344将tray盘顶起,空出下一片tray盘进入的空间。如此重复,直至叠放的tray盘触发收料限位板341顶部的传感器,多层tray盘从取料流线300流出。
参照图6所述,由于转送台220还需与分料组件230配合,为简化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送料流线110设置于所述双层流线100下层,所述收料流线120设置于所述双层流线100上层,此时回收台420与收料流线120配合,因此回收台420与回收升降组件430相连。当tray盘在取料流线300中堆叠完成,此时回收台420位于回收升降组件430下端,回收台420高度与取料流线300配合,tray盘流入回收台420。而后回收升降组件430驱动回收台420上升至与收料流线120配合的高度,第二直线模组410驱动回收升降组件430和回收台420移动至与收料流线120配合的位置,由于回收台420处于一定的高度,回收台420下方空出,因此不会与送料流线110端部干涉。
参照图7所示,为使本实用新型的设备适应不同尺寸的tray盘,所述双层流线100、转送台220、取料流线300和回收台420均设置有宽度调整机构250。所述宽度调整机构250包括固定支腿251和活动支腿252,所述活动支腿252下方与调整导轨253滑动连接,丝杆螺母254与所述活动支腿252固定连接,调整丝杆255一端与所述固定支腿25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丝杆螺母254螺纹连接,调整电机256驱动所述调整丝杆255转动。当调整电机256驱动调整丝杆255转动,丝杆螺母254沿调整丝杆255轴向移动,与丝杆螺母254相连的活动支腿252在调整导轨253的导向下随丝杆螺母254移动,从而改变固定支腿251与活动支腿252之间的距离,实现宽度的调整,适应不同尺寸的tray盘。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0)

1.批量取放料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双层流线,所述双层流线上下分层设置有送料流线和收料流线;
转送组件,所述转送组件包括第一直线模组和转送台,所述转送台在第一直线模组两端分别与送料流线和分料组件配合;
取料流线,所述取料流线沿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取料工位、NG品工位、合格品工位和收料工位,所述分料组件连接所述转送台和取料工位;
回收组件,所述回收组件包括第二直线模组和回收台,所述回收台在第二模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取料流线和收料流线配合;
测试组件,所述测试组件设置于所述双层流线和取料流线之间,取料组件连接所述测试组件和取料流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批量取放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组件包括分料叉、分料升降模组、分料平移模组和分料吸盘,所述转送台远离所述分料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挡板,与所述挡板位置相对的分料升降模组上连接有挡条,所述分料叉两侧设置有分料限位板,所述分料叉与所述分料升降模组相连,所述分料平移模组固定于所述分料升降模组顶部,所述分料吸盘与所述分料平移模组相连,所述分料吸盘往返于所述分料叉和取料工位上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批量取放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流线上各工位的出料端下方设置有阻挡气缸,所述取料流线侧边设置有突出的挡块,所述阻挡气缸和挡块形成的夹角的对角设置有推料气缸,所述推料气缸向所述夹角的方向倾斜设置,推料块与所述推料气缸相连,所述推料块侧面设置有内陷的推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批量取放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组件包括测试移载模组和测试模组,所述测试模组一侧设置有中转台,所述取料组件包括上料组件和下料组件,所述上料组件连接所述取料工位和中转台,所述测试移载模组连接所述中转台和测试模组,所述下料组件连接所述测试模组和NG品工位或合格品工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批量取放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台与所述测试模组之间设置有指向上方的CCD检测模组,所述测试移载模组通过伺服电机连接测试吸盘。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批量取放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模组设置有多个,所述测试模组包括测试平移模组、测试平台和测试压头,所述测试压头通过压力气缸连接于所述测试移载模组下方,所述测试平台通过所述测试平移模组驱动往返于所述测试压头和下料组件下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批量取放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送台、取料工位、合格品工位和收料工位均设置有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包括顶升架、顶升气缸和顶升板,所述顶升架支撑所述顶升气缸,所述顶升气缸连接所述顶升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批量取放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料工位包括连接于所述取料流线两侧的收料限位板,同侧的所述收料限位板之间设置有托料气缸,所述托料气缸在所述取料流线两侧相对设置,L型托料板与所述托料气缸相连,所述托料气缸下方连接有顶料气缸。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批量取放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流线设置于所述双层流线下层,所述收料流线设置于所述双层流线上层,所述回收台通过回收升降组件与所述收料流线相配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批量取放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流线、转送台、取料流线和回收台均设置有宽度调整机构,所述宽度调整机构包括固定支腿和活动支腿,所述活动支腿下方与调整导轨滑动连接,丝杆螺母与所述活动支腿固定连接,调整丝杆一端与所述固定支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丝杆螺母螺纹连接,调整电机驱动所述调整丝杆转动。
CN202020695342.0U 2020-04-29 2020-04-29 批量取放料设备 Active CN2127685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95342.0U CN212768512U (zh) 2020-04-29 2020-04-29 批量取放料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95342.0U CN212768512U (zh) 2020-04-29 2020-04-29 批量取放料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68512U true CN212768512U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66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95342.0U Active CN212768512U (zh) 2020-04-29 2020-04-29 批量取放料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6851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4052A (zh) * 2021-09-08 2022-01-07 东莞拓斯达技术有限公司 检测串线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4052A (zh) * 2021-09-08 2022-01-07 东莞拓斯达技术有限公司 检测串线设备
CN113894052B (zh) * 2021-09-08 2023-08-22 东莞拓斯达技术有限公司 检测串线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81437B (zh) 用于qfn-bga半导体芯片的分选检测工艺及其设备
CN109239492B (zh) 一种变压器检测设备
CN112366331B (zh) 燃料电池石墨双极板生产系统
CN109019019B (zh) 一种用于摄像头调焦设备的上下料机构
CN108538772B (zh) 适用于硅片生产线的收料装置
CN111921877B (zh) 自动仓储扫码分类设备的扫码检测方法
CN217432329U (zh) 一种电子产品的检测打标装置
CN212768512U (zh) 批量取放料设备
CN113639638A (zh) 用于3c产品多参数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CN115557186A (zh) 一种处理组件、上料模组、电池模组生产线及其生产工艺
CN115848029A (zh) 自动喷码机
CN111921876A (zh) 自动仓储扫码分类设备的扫码检测系统
CN112222018A (zh) 产品检测分拣装置
CN111921878B (zh) 自动仓储扫码分类方法
CN112691938B (zh) 一种基于视觉与深度学习的芯片管壳检测装置
CN218973829U (zh) 自动化线圈马达检测性能装置
CN116924032A (zh) 一种新型芯片上料结构
CN114914183B (zh) 供料方法、存储装置、计算机设备和测试设备
CN111921875B (zh) 自动仓储扫码分类设备
CN113911750A (zh) 一种载盘分盘运料机
CN212703132U (zh) 一种耳机主板全自动化功能测试设备
CN209877896U (zh) 一种瓶盖检测设备
CN114530398A (zh) 一种半导体模组芯片溅镀制程后的高精度顶胶取放设备
CN210312544U (zh) 一种电子元器件装盒机的输送机构
JP3946318B2 (ja) 板材の集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000 No. 9, Zhufeng Road, Mudu Town,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zhou jieruis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No.15, Mudu Town,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jieruis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