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65476U - 轮毂总成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轮毂总成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65476U
CN212765476U CN202021508522.XU CN202021508522U CN212765476U CN 212765476 U CN212765476 U CN 212765476U CN 202021508522 U CN202021508522 U CN 202021508522U CN 212765476 U CN212765476 U CN 2127654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inner bearing
section
hub assembly
wheel h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0852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吉龙
高明臣
李海潮
夏彪
肖鸿飞
周新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oton Daimler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oton Daimler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oton Daimler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oton Daimler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0852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654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654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654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轮毂总成和车辆,轮毂总成包括:轴套、轮毂主体和轴向间隔分布的内轴承和外轴承、衬套和第一垫片,轮毂主体内设置有通孔,轴套配合在通孔内,在通孔开口处设置有轴承容纳槽,轮毂主体朝向通孔设置有限位台阶,内轴承和外轴承设置在轴承容纳槽内且与限位台阶抵接,内轴承和外轴承分别配合在轴套和轮毂主体之间,衬套抵接在内轴承和外轴承之间,第一垫片设置在内轴承和对应的轮毂主体的限位台阶之间,和/或设置在外轴承和对应的轮毂主体的限位台阶之间。通过在轮毂主体内增设衬套和第一垫片,让内轴承和外轴承的预紧力可调节到合适的范围,从而使内轴承和外轴承的工作游隙在合适的范围内,提高轮毂总成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轮毂总成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毂总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轮毂总成和车辆。
背景技术
传统轮边结构中当需要维修更换轮毂油封或轮边其他零件时,需要将锁紧螺母拆下,此时就会破坏轮毂轴承的初始预紧力,当复原时需要重新调整,测量轮毂启动力,且每拆一次就需要重新调整一次。导致维修工作量大,费时费力,且破坏了车辆的调整状态,如果装配工人的安装经验不足,调整不当会影响轮毂轴承的使用寿命。
现有技术中,轮毂总成在装配过程中依靠螺母来固定位置,只能依靠装配工人粗略的调整预紧力,不能将其控制在很好的区间,影响轮毂总成质量和使用寿命,并且影响行车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轮毂总成,通过在轮毂主体内增设衬套和第一垫片,使内轴承和外轴承的工作游隙在合适的范围内,从而可以提高轮毂总成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轮毂总成,包括:轴套、轮毂主体和轴向间隔分布的内轴承和外轴承、衬套和第一垫片,所述轮毂主体内设置有通孔,所述轴套配合在所述通孔内,在所述通孔开口处设置有轴向间隔分布的轴承容纳槽,所述轮毂主体朝向所述通孔设置有轴向间隔分布的限位台阶,所述内轴承和所述外轴承设置在所述轴承容纳槽内且与所述限位台阶抵接,所述内轴承和所述外轴承分别配合在所述轴套和所述轮毂主体之间,所述衬套抵接在所述内轴承和所述外轴承之间,所述第一垫片设置在所述内轴承和对应的所述轮毂主体的限位台阶之间,和/或设置在所述外轴承和对应的所述轮毂主体的限位台阶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轮毂总成,通过在轮毂主体内增设衬套和第一垫片,让内轴承和外轴承的预紧力可调节到合适的范围,从而使内轴承和外轴承的工作游隙在合适的范围内,提高轮毂总成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轴承和所述外轴承均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第一垫片设置于所述外圈和对应的所述限位台阶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二垫片,所述第二垫片设置于所述内轴承和所述衬套之间,和/或设置于所述外轴承和所述衬套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轴套包括:套接段和抵接段,所述抵接段相对所述套接段向所述轮毂主体翻折,所述内轴承的一端抵接在所述衬套处且另一端与所述抵接段抵接,所述内轴承设置于所述轮毂主体和所述抵接段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套接段包括:第一套接段、第二套接段和弯折段,所述弯折段设置于所述第一套接段和所述第二套接段之间,所述第一套接段的直径小于第二套接段的直径,所述外轴承设置于所述第一套接段,所述内轴承设置于所述第二套接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轴承远离所述衬套的一侧设置有预紧件,所述预紧件与所述轴套配合以调节预紧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预紧件为预紧螺母,所述预紧螺母套设在所述轴套上且与所述轴套螺纹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预紧件上设置有锁止件和锁止垫片,所述锁止垫片套设在所述轴套上且位于所述预紧件的轴向外侧,所述锁止件穿设过所述锁止垫片后与所述预紧件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锁止件为螺钉且为多个,多个所述螺钉在所述预紧件的周向间隔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所述轮毂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轮毂总成的实施例一;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轮毂总成的实施例二;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轮毂总成的实施例三;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轮毂总成的实施例四。
附图标记:
轮毂总成100;
轴套10;套接段11;第一套接段111;第二套接段112;弯折段113;抵接段12;
轮毂主体20;通孔21;轴承容纳槽22;限位台阶23;
内轴承31;外轴承32;内圈33;外圈34;
第一垫片41;第二垫片42;衬套43;
预紧件51;锁止件52;锁止垫片5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轮毂总成100,上述轮毂总成100可以设置在车辆上。
如图1所示,轮毂总成100包括:轴套10、轮毂主体20、轴向间隔分布的内轴承31和外轴承32、衬套43和第一垫片41,轮毂主体20内设置有通孔21,轴套10配合在通孔21内。在轮毂总成100运动过程中,因为长期的磨擦而造成零件的磨损,当轴和孔的间隙磨损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须要更换零件,由此通过设置轴套10可以减少轴和轴承之间的磨损,并且当轴套10磨损到一定程度进行更换,这样可以节约因更换轴或座的成本,具体地,轴套10与轴承之间采用过盈配合。
如图1所示,轮毂主体20在通孔21开口处设置有轴向间隔分布的轴承容纳槽22,轮毂主体20朝向通孔21设置有轴向间隔分布的限位台阶23,内轴承31和外轴承32设置在轴承容纳槽22内,并且内轴承31和外轴承32均与限位台阶23抵接,内轴承31和外轴承32分别配合在轴套10和轮毂主体20之间,衬套43抵接在内轴承31和外轴承32之间。
下面参照图1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第一垫片41设置在外轴承32和对应的轮毂主体20的限位台阶23之间。通过选择不同厚度的第一垫片41设置在外轴承32和对应的限位台阶23之间,当第一垫片41与衬套43配合使用时,可以给外轴承32提供合适的预紧力,进而可以将外轴承32调整到合适的工作游隙,提高轮毂总成100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同样,将第一垫片41设置在内轴承31和对应的轮毂主体20的限位台阶23之间,也可以提高轮毂总成100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下面参照图2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第一垫片41设置在外轴承32和对应的轮毂主体20的限位台阶23之间,并且第一垫片41还设置在外轴承32和对应的轮毂主体20的限位台阶23之间。如此,通过设置两个第一垫片41可以提升轮毂总成100的预紧效果,进一步地提升轮毂总成100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由此,通过在轮毂主体20内增设衬套43和第一垫片41,让内轴承31和外轴承32的预紧力可调节到合适的范围,从而使内轴承31和外轴承32的工作游隙在合适的范围内,提高轮毂总成100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如图1-图4所示,内轴承31和外轴承32均包括:内圈33和外圈34,第一垫片41设置于外圈34和对应的限位台阶23之间。也就是说,第一垫片41设置在可以为一个或两个。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第一垫片41可以为一个,第一垫片41设置在外轴承32的外圈34与对应的限位台阶23之间。如此,设置衬套43和第一垫片41,通过衬套43与第一垫片41之间的配合,使得内轴承31和外轴承32的位置可以固定,从而可以方便工人调节预紧力,避免内轴承31和外轴承32在工作时产生工作游隙,进而影响轮毂总成100质量和其使用寿命。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第一垫片41可以为两个,其中一个第一垫片41设置在外轴承32的外圈34与对应的限位台阶23之间,另一个第一垫片41设置在内轴承31的外圈34与对应的限位台阶23之间,如此也可以对轮毂总成100的内轴承31和外轴承32预紧力进行调节。
下面参照图3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轮毂总成100还包括:第二垫片42,第二垫片42设置于外轴承32和衬套43之间。具体地,第二垫片42设置在外轴承32的内圈33和衬套43之间。如此通过外轴承32的内圈33和衬套43之间的配合使用,可以提升外轴承32的预紧效果,进而可以提升轮毂总成100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第二垫片42还可以设置在内轴承31和衬套43之间。具体地,第二垫片42设置在内轴承31的内圈33和衬套43之间,如此也可以提升内轴承31的预紧效果,进而可以提升轮毂总成100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除此之外,参照图4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第二垫片42设置在外轴承32的内圈33和衬套43之间,并且第一垫片41设置在外轴承32的外圈34与限位台阶23之间。也就是说,在外轴承32处设置两个垫片,如此也可以提升外轴承32的预紧效果,进而提升轮毂总成100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由此,在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轮毂总成100,第一垫片41可以设置在外轴承32的外圈34与限位台阶23之间,也可以设置在内轴承31的外圈34与限位台阶23之间,还可以在内轴承31与限位台阶23之间以及外轴承32和限位台阶23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垫片41。第二垫片42可以设置在外轴承32的内圈33与衬套43之间,也可以设置在内轴承31的内圈33与衬套43之间,还可以在内轴承31与衬套43之间以及外轴承32和衬套43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垫片42。
如图1所示,轴套10包括:套接段11和抵接段12,抵接段12相对套接段11向轮毂主体20翻折,内轴承31的一端抵接在衬套43处,并且内轴承31的另一端与抵接段12抵接,内轴承31设置于轮毂主体20和套接段11之间。通过将轴套10分为套接段11和抵接段12,套接段11方便内轴承31和外轴承32的套接,抵接段12可以方便内轴承31的安装。具体地,内轴承31的一端与衬套43和限位台阶23抵接,内轴承31的另一端与抵接段12抵接,如此可以将内轴承31固定在轴套10上,从而可以方便内轴承31的安装。
进一步地,套接段11包括:第一套接段111、第二套接段112和弯折段113,弯折段113设置于第一套接段111和第二套接段112之间,第一套接段111的直径小于第二套接段112的直径,外轴承32设置于第一套接段111,内轴承31设置于第二套接段112。如此设置,将外轴承32设置在第一套接段111上,将内轴承31设置在第二套接段112上,可以方便内轴承31和外轴承32的固定安装。并且,在第一套接段111和第二套接段112之间还设置有弯折段113,通过设置弯折段113使得第一套接段111的直径小于第二套接段112的直径,可以方便轮毂总成100套设在车桥上。
如图1-图4,外轴承32远离衬套43的一侧设置有预紧件51,预紧件51与轴套10配合以调节预紧力。通过设置预紧件51,可以给外轴承32提供预紧力,并且通过预紧件51与轴套10之间的配合,可以将预紧力控制在适合的范围内,从而可以提升轮毂总成100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具体地,预紧件51为预紧螺母,预紧螺母套设在轴套10上且与轴套10螺纹配合。预紧螺母与轴套10之间螺纹配合可以方便外轴承32的预紧,提升车辆的组装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1-图4所示,预紧件51上设置有锁止件52和锁止垫片53,锁止垫片53套设在轴套10上且位于预紧件51的轴向外侧,锁止件52穿设过锁止垫片53后与预紧件51固定连接。锁止垫片53、锁止件52和轴套10来固定住预紧件51,使预紧件51不能转动,从而使得预紧件51给外轴承32和内轴承31提供恒定的预紧力,从而对外轴承32起到限位作用。
进一步地,锁止件52为螺钉,并且螺钉为多个,多个螺钉在预紧件51的周向间隔分布。通过在预紧件51的周向间隔分布设置多个螺钉,使预紧件51不能转动,从而使得预紧件51给外轴承32和内轴承31提供恒定的预紧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轮毂总成10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轮毂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轴套;
轮毂主体,所述轮毂主体内设置有通孔,所述轴套配合在所述通孔内,在所述通孔开口处设置有轴向间隔分布的轴承容纳槽,所述轮毂主体朝向所述通孔设置有轴向间隔分布的限位台阶;
轴向间隔分布的内轴承和外轴承,所述内轴承和所述外轴承设置在所述轴承容纳槽内且与所述限位台阶抵接,所述内轴承和所述外轴承分别配合在所述轴套和所述轮毂主体之间;
衬套,所述衬套抵接在所述内轴承和所述外轴承之间;
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设置在所述内轴承和对应的所述轮毂主体的限位台阶之间,和/或设置在所述外轴承和对应的所述轮毂主体的限位台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轴承和所述外轴承均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第一垫片设置于所述外圈和对应的所述限位台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垫片,所述第二垫片设置于所述内轴承和所述衬套之间,和/或设置于所述外轴承和所述衬套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包括:套接段和抵接段,所述抵接段相对所述套接段向所述轮毂主体翻折,所述内轴承的一端抵接在所述衬套处且另一端与所述抵接段抵接,所述内轴承设置于所述轮毂主体和所述套接段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接段包括:第一套接段、第二套接段和弯折段,所述弯折段设置于所述第一套接段和所述第二套接段之间,所述第一套接段的直径小于第二套接段的直径,所述外轴承设置于所述第一套接段,所述内轴承设置于所述第二套接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轴承远离所述衬套的一侧设置有预紧件,所述预紧件与所述轴套配合以调节预紧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紧件为预紧螺母,所述预紧螺母套设在所述轴套上且与所述轴套螺纹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紧件上设置有锁止件和锁止垫片,所述锁止垫片套设在所述轴套上且位于所述预紧件的轴向外侧,所述锁止件穿设过所述锁止垫片后与所述预紧件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为螺钉且为多个,多个所述螺钉在所述预紧件的周向间隔分布。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轮毂总成。
CN202021508522.XU 2020-07-27 2020-07-27 轮毂总成和车辆 Active CN2127654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08522.XU CN212765476U (zh) 2020-07-27 2020-07-27 轮毂总成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08522.XU CN212765476U (zh) 2020-07-27 2020-07-27 轮毂总成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65476U true CN212765476U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39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08522.XU Active CN212765476U (zh) 2020-07-27 2020-07-27 轮毂总成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654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86667B (zh) 一种蜗轮蜗杆机构及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US10393252B2 (en) Pulley device for tensioner roller or winding roller
US10132399B2 (en) Pulley device for tensioner roller or winding roller
US8490986B1 (en) Steering knuckle assembly having a kingpin
US9863520B2 (en) Fan drive hub assembly with modular input shaft assembly
US5897107A (en) Roller bushing assembly
US7503867B2 (en) Bearing arrangement for the input shaft of a forward axle in a tandem axle drive
CN212765476U (zh) 轮毂总成和车辆
US6827359B2 (en) Non-drive front axle steering knuckle
JP2007085372A (ja) 駆動車輪用軸受装置
US20220056950A1 (en) Double row tapered bearing with press fit preloading elements
KR101609828B1 (ko) 너클 및 휠 베어링 조립체
US20220266646A1 (en) Suspension device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for
CN101934683A (zh) 汽车前桥轮毂轴承预紧力调节装置
CN201507511U (zh) 一种弹性楔键
JP2010241189A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KR20050069676A (ko) 휠 베어링과 등속조인트 체결구조
JP2007331509A (ja) 駆動車輪用軸受装置
CN105822664A (zh) 轮边减速桥轮毂轴承单元
CN112032277A (zh) 一种汽车差速器免微调主锥轴承单元及装配方法
CN220416202U (zh) 间隙补偿机构及车辆
EP3283781B1 (en) Bear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11120631A (zh) 皮带轮传动机构
CN219802073U (zh) 一种适用于汽车交流发电机的轴套及皮带轮组装结构
CN219214622U (zh) 后轴节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