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46355U - 固定组件、光源模组及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固定组件、光源模组及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46355U
CN212746355U CN202022104668.4U CN202022104668U CN212746355U CN 212746355 U CN212746355 U CN 212746355U CN 202022104668 U CN202022104668 U CN 202022104668U CN 212746355 U CN212746355 U CN 2127463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source
hole
bracket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0466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湘君
王全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le Lighting Co Ltd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le Lighting Co Ltd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le Lighting Co Ltd,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le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0466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463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463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463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固定组件、光源模组及照明装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固定组件包括主体支架和辅助支架,主体支架由绝缘材料制成,辅助支架设置于主体支架的第一表面上,且具有与第一出光孔连通的第二出光孔,由于辅助支架的导热率大于主体支架的导热率,因此,在主体支架上设置辅助支架可以有效地为固定组件散热、减少主体支架上的热量聚集,从而降低塑料等绝缘材料制成的主体支架因长时间高温而变脆开裂的概率,提高固定组件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固定组件、光源模组及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定组件、光源模组及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部分照明装置的光源板上(如部分COB光源板)不会直接开孔以供螺丝等紧固件穿过,也就不能利用螺丝等紧固件连接光源板至基座等预设位置,因此需要依赖固定支架将光源板下压设置在基座上。
通常,由于光源板上存在焊点等电连接点,为了满足绝缘要求,固定支架由塑料等绝缘材料制成。然而,由于光源板的热功率密度高,塑料等绝缘材料制成的固定支架上的温度也很高,长时间高温后塑料制成的固定支架容易变脆开裂而无法有效固定光源板。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塑料等绝缘材料制成的固定支架因长时间高温而容易变脆开裂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固定组件、光源模组及照明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高一种固定组件,用于将光源板固定至基座,包括主体支架和辅助支架;
所述主体支架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第一出光孔,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背设置,所述第一出光孔自所述第一表面贯穿至所述第二表面;
所述辅助支架包括第二出光孔,所述辅助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出光孔与所述第一出光孔连通;
所述主体支架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辅助支架的导热率大于所述主体支架的导热率。
上述的固定组件,所述辅助支架由金属材料制成。
上述的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出光孔与所述第二出光孔共轴设置;
所述第一出光孔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出光孔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之内,或所述第一出光孔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出光孔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完全重合。
上述的固定组件,所述辅助支架包括导热部和安装部,所述导热部环绕所述第二出光孔,所述安装部自所述导热部朝背离所述第二出光孔的方向延伸。
上述的固定组件,所述主体支架上包括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贯穿所述第一表面至所述第二表面;所述辅助支架的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出光孔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匹配对齐。
上述的固定组件,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支架安装槽,所述辅助支架设置于所述支架安装槽内。
上述的固定组件,沿所述第二出光孔延伸方向,所述辅助支架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支架安装槽在所述第一表面上内凹的深度。
上述的固定组件,所述主体支架包括配光件连接部,所述配光件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且位于所述支架安装槽之外。
上述的固定组件,所述主体支架还包括内边缘面、外边缘面、光源安装槽和过线槽,所述内边缘面与所述外边缘面相背设置,所述内边缘面环绕所述第一出光孔,所述光源安装槽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上且与所述第一出光孔连通,所述过线槽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上,并连通所述外边缘面和所述光源安装槽。
上述的固定组件,所述主体支架还包括卡线部,所述卡线部与所述第二表面平齐并向所述过线槽内延伸。
上述的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出光孔为圆形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源模组,包括光源板,以及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固定组件;所述光源板包括基板和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设置于所述基板的出光面上;所述主体支架的所述第二表面贴向所述基板的出光面,所述第一出光孔和所述第二出光孔朝向所述发光元件。
上述的光源模组,所述第一出光孔、所述第二出光孔和所述发光元件共轴设置。
上述的光源模组,所述主体支架包括光源安装槽,所述光源安装槽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上且与所述第一出光孔连通;
所述光源板设置于所述光源安装槽中。
上述的光源模组,所述基板还包括背光面,所述背光面与所述出光面相背设置,所述背光面至所述出光面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光源安装槽在所述第二表面上内凹的深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包括基座,以及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光源模组,所述光源模组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固定组件连接所述基座。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固定组件包括主体支架和辅助支架,主体支架由绝缘材料制成,辅助支架设置于主体支架的第一表面上,且具有与第一出光孔连通的第二出光孔,由于辅助支架的导热率大于主体支架的导热率,因此,在主体支架上设置辅助支架可以有效地为固定组件散热、减少主体支架上的热量聚集,从而降低塑料等绝缘材料制成的主体支架因长时间高温而变脆开裂的概率,提高固定组件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在一视角下的爆炸图;
图3为图1在另一视角下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光源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光源模组上不设置辅助支架时的热仿真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光源模组上设置辅助支架后的热仿真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固定组件;
10-主体支架;11-第一表面;111-支架安装槽;112-配光件连接部;12-第二表面;121-光源安装槽;13-第一出光孔;14-第一安装孔;15-内边缘面;16-外边缘面;17-过线槽;171-卡线部;
20-辅助支架;21-第二出光孔;22-导热部;23-安装部;231-第二安装孔;
200-光源模组;210-光源板;211-基板;2111-出光面;2112-背光面;212-发光元件;213-电连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文中,相背设置包括大致相互背离或完全相互背离;朝向可以是正面朝向,也可以是斜向的朝向,只要不是背向即可;自某一处延伸至另一处,是指延伸的大致方向,而不是绝对方向。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现有技术中,部分光源板由于材料原因,无法在光源板上直接开孔,例如陶瓷材料的光源板难以开孔,还有部分光源板由于表面上具有电路走线,而无法直接开孔,或者是主观原因不会在光源板上开孔,因此,这类光源板难以利用螺丝或螺栓等紧固件连接至基座等预设位置。因此,需要借助固定支架将光源板下压限位与基座上。
由于外部电力需要为光源板供电,因此,光源板上会设置有焊接点等电连接点,该电连接点往往设置于光源板的出光面上,也就是光源板设置有发光元件的面上。因此,为了满足绝缘要求,与光源板接触并将光源板压向基座的固定支架由塑料等绝缘材料制成。然而,由于发光元件需要散出大量的热量,使得光源板的热功率密度高,因此,贴向光源板且由塑料等绝缘材料制成的固定支架的温度也较高,固定支架在长时间高温后容易变脆开裂而无法有效固定光源板。
为此,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固定组件100,包括主体支架10和辅助支架20;主体支架10包括第一表面11、第二表面12,以及第一出光孔13,第一表面11与第二表面12相背设置,第一出光孔13自第一表面11贯穿至第二表面12;辅助支架20包括第二出光孔21,辅助支架20设置于第一表面11上,第二出光孔21与第一出光孔13连通;主体支架10由绝缘材料制成,辅助支架20的导热率大于主体支架10的导热率。由于主体支架10由绝缘材料制成,因此在利用固定组件100将光源板210固定在基座上时,主体支架10可以贴向光源板210辅助支架20可以背离光源板210,如此仍然可以满足绝缘要求,而且辅助支架20的导热率大于主体支架10的导热率,利用辅助支架20可以有效地为固定组件100散热、减少主体支架10上的热量聚集,从而降低塑料等绝缘材料制成的主体支架10因长时间高温而变脆开裂的概率,提高固定组件100的可靠性,提高固定组件100固定光源板210的安全性。
其中,辅助支架20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铝合金材料、铜、银等具有良好导热效率的金属材料,主体支架10可以是由常见的聚碳酸酯等绝缘材料制成。当然,实际应用中,辅助支架20也可以不是金属材料,而是如陶瓷等具有良好导热性的非金属材料。当辅助支架20为陶瓷材料时,可以将辅助支架20设置在第二表面12上,也就是可以贴向光源板210设置。
由于第一出光孔13是为了避让光源板210上的发光元件212,而发光元件212又是产生热量的来源,因此,主体支架10上越靠近第一出光孔13的位置温度越高。因此,为了使固定组件100可靠地固定光源板210,同时减少固定组件100对光源板210上出射光线的影响,由于第二出光孔21相对第一出光孔13远离第一出光孔13,使得光源板210的光线到达第二出光孔21时的光斑面积大于光线到达第一出光孔13的光斑面积,因此第二出光孔21可以比第一出光孔13的尺寸稍大且两者共轴设置,也就是第一出光孔13在第一表面1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出光孔21在第一表面11上的正投影之内,此时第一出光孔13的开孔尺寸可以较小。具体的,为了尽量有效降低主体支架10上高温部位的温度,第一出光孔13的孔壁(即主体支架10的内边缘面15)可以呈契形,第二出光孔21的孔壁可以呈契形,且两者位于同一面上。当然,第一出光孔13的孔壁可以是靠近第二出光孔21的部分呈契形,远离第二出光孔21(靠近光源板210)的部分为与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垂直的竖直面;或者,第二出光孔21的孔壁为竖直面等等。
作为一种变形,第一出光孔13和第二出光孔21的大小可以相等且两者应共轴设置,也就是第一出光孔13和第二出光孔21在第一表面11或第二表面12上的正投影完全重合,此时第一出光孔13的孔壁和第二出光孔21的孔壁应当平齐设置,当然,为了避免此时固定组件100对光源板210出射光的干涉,第一出光孔13和第二出光孔21的尺寸应当较大。此外,部分特殊实施例中,第一出光孔13可以比第二出光孔21大,则此时要么辅助支架20会遮挡光源板210的部分光线,降低光源模组200的光效,要么主体支架10贴向光源板210的面积不足而无法稳定地固定光源板210。
辅助支架20包括导热部22和安装部23。其中,如上所提,由于主体支架10上越靠近第一出光孔13的位置温度越高,因此,为了有效地降低主体支架10上高温部位的温度,辅助支架20的导热部22可以环绕第二出光孔21,使得导热部22在第一表面11上的正投影位于主体支架10的高温部位上,安装部23则是自导热部22向背离第二出光孔21的方向延伸,例如自导热部22沿径向向外延伸。实际上,辅助支架20由金属材料一体制成时,导热部22和安装部23都具有导热功能,本申请将辅助支架20划分为导热部22和安装部23是为了便于说明如何将辅助支架20安装于主体支架10上。因此,实际上,安装部23也可以是环绕第二出光孔21设置的。
为了连接主体支架10和辅助支架20,主体支架10上可以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4,该第一安装孔14贯穿第一表面11至第二表面12,辅助支架20的安装部23上对应设置有第二安装孔231,第二安装孔23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出光孔21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安装孔14和第二安装孔231匹配对齐,从而能够利用螺钉或螺栓等紧固件将主体支架10和辅助支架20连接。具体的,第一安装孔14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或四个及以上等,第二安装孔231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三个或四个及以上等。显然,为了可靠连接,主体支架10上的至少两个第一安装孔14均匀分布,辅助支架20上的至少两个第二安装孔231也均匀分布。当然,主体支架10和辅助支架20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进行连接,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表面11上设置有支架安装槽111,辅助支架20设置于支架安装槽111内。应当理解,在第一表面11上设置支架安装槽111,可见,辅助支架20没有占据第一表面11的全部区域,而是占据了支架安装槽111的部分区域。因此,辅助支架20在第一表面11上的正投影面积位于第一表面11内,且该正投影面积小于第一表面11的面积。当然,作为一种变形,第一表面11上也可以不设置有支架安装槽111,而是将整个辅助支架20覆盖整个第一表面11,即辅助支架20在第一表面11上的正投影与第一表面11完全重合,或者是辅助支架20不仅完全覆盖第一表面11还沿第一表面11的径向向外延伸。当然,此时固定组件100上辅助支架20的占比较高,主体支架10的温度可以更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沿第二出光孔21的延伸方向,辅助支架20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支架安装槽111在第一表面11上内凹的深度,也就是辅助支架20安装与支架安装槽111后,辅助支架20不突出于第一表面11,由此,可以完全辅助支架20与后续连接在第一表面11上的配光元件之间产生干涉。当然,位于支架安装槽111内的辅助支架20也可以与第一表面11的所在平面保持平齐。此外,部分实施例中,沿第二出光孔21的延伸方向,辅助支架20的尺寸也可以大于支架安装槽111在第一表面11上内凹的深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辅助支架20在第一表面11的正投影面积小于第一表面11的面积,使得第一表面11上还具有没有被辅助支架20覆盖的区域,在该区域上可以设置配光件连接部112,在光源模组200中,当需要反光杯等配光元件为发光元件212配光时,配光元件可以连接至该配光件连接部112。显然,配光件连接部112要设置在第一表面11上,而且为了不与辅助支架20产生干涉,配光件连接部112位于支架安装槽111之外。
主体支架10还可以包括内边缘面15、外边缘面16、光源安装槽121和过线槽17。内边缘面15与外边沿面相背设置,内边缘面15环绕第一出光孔13。具体的,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在第一方向相背设置,内边缘面15与外边缘面16在第二方向相背设置,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为不同的方向,两者可以相互垂直。光源安装槽121设置于第二表面12上且与第一出光孔13连通,使得光源板210可以设置于光源安装槽121内且光源板210上的发光元件212与第一出光孔13对齐。过线槽17设置于第二表面12上,连通外边缘面16和光源安装槽121,为光源板210供电的电源线可以从外边缘面16经过该过线槽17后,连接至光源安装槽121上的光源板210。
为了便于固定组件100与光源板210装配后与基座结合时,电源线不从过线槽17内脱离,主体支架10上还包括卡线部171,该卡线部171与第二表面12平齐并向过线槽17内延伸,以将电源线限定在卡线槽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出光孔13为圆形,对应的,第二出光孔21也为圆形。当然,第一出光孔13和第二出光孔21的外形具体可以与光源板210上发光元件212的布置形状有关,若发光元件212布置成圆形,则第一出光孔13和第二出光孔21同样为圆形时固定组件100能更好地固定光源板210。若发光元件212布置成方形,第一出光孔13和第二出光孔21同样为方形。因此,第一出光孔13和第二出光孔21也可以是三角形、长方形、多边形,以及其他异形结构等等。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组件100可以呈圆环形,具体的,主体支架10呈圆环形,也就是内边缘面15和外边缘面16都成环形,辅助支架20的导热部22呈圆环形,安装部23可以对称设置于导热部22的两侧的。主体支架10上支架安装槽111的形状与辅助支架20的形状显然是相似的,支架安装槽111包括相互连通的环形槽和长条槽,环形槽环绕第一出光孔13且连接内边缘面15,长条槽自环形槽起沿径向向外延伸至外边缘面16,将辅助支架20的导热部22收容于环形槽内、安装部23收容于长条槽内,第一安装孔14与长条槽连通。当然,固定组件100也可以呈方环形,具体的,主体支架10呈方环形,辅助支架20的导热部22也可以呈方环形,其他结构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定辅助支架20与主体支架10的厚度尺寸(沿第一出光孔13或第二出光孔21方向上的尺寸),实际上,只要固定组件100中,主体支架10的厚度足以实现绝缘目的,而辅助支架20的厚度能够有效地降低主体支架10的高温部位的温度即可。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组件100,不仅能够满足现有固定支架的绝缘要求,还能够降低固定组件100因长时间高温而变脆开裂的概率,以安全并且可靠地固定光源板210。
实施例2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模组200,包括光源板210,以及实施例1中的固定组件100。光源板210包括基板211和发光元件212,基板211包括相背设置的出光面2111与背光面2112,发光元件212设置于出光面2111的中部,主体支架10的第二表面12贴向出光面2111,第一出光孔13和第二出光孔21朝向发光元件212,使得发光元件212的出射光能够经由第一出光孔13和第二出光孔21射出。
基板211的出光面2111上设置有发光元件212,对应的,在发光元件212的边缘会设置有用于电连接电源线的电连接点213,电连接点213可以是焊点,至少包括正极和负极两个,主体支架10的第二表面12贴向出光面2111,由于主体支架10由绝缘材料制成,因此,主体支架10的第二表面12贴向出光面2111时,可以避免主体支架10与电连接点213之间电接触。而设置于主体支架10的第一表面11的辅助支架20与电连接点213之间由主体支架10隔离,从而满足绝缘要求。如实施例1所提,辅助支架20可以降低主体支架10上靠近内边缘面15部位的温度,延长塑料等绝缘材料制成的主体支架10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出光孔13、第二出光孔21和发光元件212可以共轴设置,使得固定组件100的内边缘面15尽量接近发光元件212后,发光元件212的出射光能够全部经第一出光孔13、第二出光孔21射出。当然,实际中,第一出光孔13、第二出光孔21和发光元件212也可以不是共轴设置的。
为了使得固定组件100能够定位光源板210,主体支架10上还设置有光源安装槽121,光源安装槽121设置于第二表面12上且与第一出光孔13连通,使得光源板210设置于光源安装槽121时,光源板210上的发光元件212能够朝向第一出光孔13。
基座还包括背光面2112,背光面2112与出光面2111相背设置,背光面2112至出光面2111的尺寸,也就是基板211的厚度尺寸应该略微大于或等于光源安装槽121在第二表面12上内凹的深度,由此可以在固定组件100将光源板210固定于基座等预设位置时,尽可能使得基座的背光面2112贴合基座,有利于光源板210上的散热传导到基座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光源板210为COB光源板210。本文的COB(ch ipon board)是一种板上芯片封装,是将裸芯片用导电或非导电胶粘附在互连基板上,然后进行引线键合实现其电气连接。当然,本文的光源板210不限于COB光源板210,可以是其他难以直接开孔固定的光源板210。
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了实施例1的固定组件100,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的光源模组200中,固定组件100能够较安全且可靠地将光源板210固定到基座等预设位置上,提高光源模组200的可靠性。
具体的,图6光源模组200上不设置辅助支架20时的热仿真图,图7为光源模组200设置辅助支架20后的热仿真图,从图6和图7可知,在固定组件100上设置导热率高于主体支架10的辅助支架20后,可以使得塑料等绝缘材料制成的主体支架10的最高温度降低约8℃,从而可以大大提升主体支架10以及光源模组200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另外,应当了解,当第一出光孔13的尺寸越接近光源板210上发光元件212的尺寸时,主体支架10越靠近发光元件212,主体支架10上靠近发光元件212的部位的温度也就越高,但此时,由于主体支架10上的配光件连接部112也越接近发光元件212,因此,光源模组200的光浪费就越少,光效也就越高。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组件100,将其应用于光源板210上组成光源模组200时,也能够允许配光元件与发光元件212的距离较近,进而提高光源模组200的光效。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包括基座,以及如实施例2中的光源模组200200,光源模组200可以设置于基座上,该基座可以是散热器具,基座可以是由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制成。
由于照明装置中采用实施例2的光源模组200,因此照明装置中能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照明装置中还可以包括配光元件,配光元件可以连接于主体支架10的配光件连接部112,而且在配光元件靠近发光元件212设置时,照明装置可以具有较高的光效,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利用该固定组件100的照明装置中允许配光元件距离发光元件212较近,也就使得照明装置还能具有较高的光效。
本申请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固定组件,用于将光源板固定至基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支架和辅助支架;
所述主体支架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第一出光孔,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背设置,所述第一出光孔自所述第一表面贯穿至所述第二表面;
所述辅助支架包括第二出光孔,所述辅助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出光孔与所述第一出光孔连通;
所述主体支架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辅助支架的导热率大于所述主体支架的导热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架由金属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光孔与所述第二出光孔共轴设置;
所述第一出光孔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出光孔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之内,或所述第一出光孔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出光孔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完全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架包括导热部和安装部,所述导热部环绕所述第二出光孔,所述安装部自所述导热部朝背离所述第二出光孔的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支架上包括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贯穿所述第一表面至所述第二表面;所述辅助支架的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出光孔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匹配对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支架安装槽,所述辅助支架设置于所述支架安装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出光孔延伸方向,所述辅助支架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支架安装槽在所述第一表面上内凹的深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支架包括配光件连接部,所述配光件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且位于所述支架安装槽之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支架还包括内边缘面、外边缘面、光源安装槽和过线槽,所述内边缘面与所述外边缘面相背设置,所述内边缘面环绕所述第一出光孔,所述光源安装槽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上且与所述第一出光孔连通,所述过线槽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上,并连通所述外边缘面和所述光源安装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支架还包括卡线部,所述卡线部与所述第二表面平齐并向所述过线槽内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光孔为圆形孔。
12.一种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板,以及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固定组件;所述光源板包括基板和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设置于所述基板的出光面上;所述主体支架的所述第二表面贴向所述基板的出光面,所述第一出光孔和所述第二出光孔朝向所述发光元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光孔、所述第二出光孔和所述发光元件共轴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支架包括光源安装槽,所述光源安装槽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上且与所述第一出光孔连通;
所述光源板设置于所述光源安装槽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还包括背光面,所述背光面与所述出光面相背设置,所述背光面至所述出光面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光源安装槽在所述第二表面上内凹的深度。
16.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以及如权利要求11-15任一项所述的光源模组,所述光源模组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固定组件连接所述基座。
CN202022104668.4U 2020-09-23 2020-09-23 固定组件、光源模组及照明装置 Active CN2127463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04668.4U CN212746355U (zh) 2020-09-23 2020-09-23 固定组件、光源模组及照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04668.4U CN212746355U (zh) 2020-09-23 2020-09-23 固定组件、光源模组及照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46355U true CN212746355U (zh) 2021-03-19

Family

ID=74989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04668.4U Active CN212746355U (zh) 2020-09-23 2020-09-23 固定组件、光源模组及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463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21143B2 (en) Device supporting a light-emitting diode for an automobile signalling system,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uch a device
KR102517727B1 (ko) 히트 싱크를 갖는 led 조명 모듈 및 led 모듈을 교체하는 방법
US9581317B2 (en) Array holder and LED module with same
CN103415738B (zh) 光源模块
JP2007036294A (ja) 表面実装可能な光電素子
KR20120068711A (ko) Led 커넥터 조립체 및 커넥터
KR20180089345A (ko) 엘이디조명장치
US7001046B2 (en) Led lamp
JP2011159447A (ja) 照明装置
JP2012119280A (ja) ランプ
CN212746355U (zh) 固定组件、光源模组及照明装置
JP5404705B2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取付用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半導体発光素子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210778655U (zh) 一种贴片式led灯珠
CN209709377U (zh) 3d相机发射端模组和终端设备
KR100592333B1 (ko) 발광다이오드 모듈
CN210537018U (zh) 一种pcb板
JP6975930B2 (ja) 光源装置及び照明器具
KR102148846B1 (ko) 인쇄회로기판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발광장치
KR101801195B1 (ko) 조명모듈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하여 제조되는 조명모듈
CN211010876U (zh) 一种照明模组及照明灯具
JP2012094305A (ja) 発光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照明器具
KR20150108797A (ko) 엘이디조명장치
CN209309817U (zh) 照明器具
KR101282725B1 (ko) 반도체 발광소자 부착용 모듈 및 반도체 발광소자 모듈
CN105782800A (zh) 一种led射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