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44142U - 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44142U
CN212744142U CN202021508964.4U CN202021508964U CN212744142U CN 212744142 U CN212744142 U CN 212744142U CN 202021508964 U CN202021508964 U CN 202021508964U CN 212744142 U CN212744142 U CN 2127441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heat
overlap joint
plate
cool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0896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增日
胡良寿
胡良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nian Gangqiang Precision Cas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nnian Gangqiang Precision Cas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nnian Gangqiang Precision Cas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nnian Gangqiang Precision Cas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0896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441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441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441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结构,包括第一搭接管、风扇、发动机外壳、螺栓和通孔,所述第一搭接管的左侧固定设置有第二搭接管,且第一搭接管和第二搭接管之间固定设置有分隔板,并且第一搭接管的右侧和第二搭接管的左侧均固定设置有风扇,所述第一搭接管和第二搭接管的下方均固定设置有发动机外壳,且第一搭接管和第二搭接管的内部设置有导热铜板,并且导热铜板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导热铜柱,所述导热铜柱的外侧固定设置有散热铜翅片,且导热铜柱的下方活动安装有除尘板。该汽车发动机冷却结构可以对发动机外壳进行充分散热工作,而且可以通过装置底部的除尘板来对装置内部散热组件表面的积尘进行充分清理。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是载具的一种,相比于其他载具,汽车更适合长途旅行,汽车内部的发动机作为驱动设备,必然会产生较高热量,因此需要使用到冷却设备来对其进行降温。
目前市场上的一些发动机冷却设备:
(1)现有的一些发动机冷却设备通常是通过呈列状散热片配合风扇进行散热工作,散热时不便于通过一个密闭的风道来对热空气进行排出从而达到很好的散热效果,散热效果较差;
(2)一些发动机冷却设备在进行散热的过程中,不便于对散热片表面的灰尘进行一次性清理工作,影响装置的散热性能。
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结构,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一些发动机冷却结构散热效果较差,而且不便于对散热片表面灰尘进行清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结构,包括第一搭接管、风扇、发动机外壳、螺栓和通孔,所述第一搭接管的左侧固定设置有第二搭接管,且第一搭接管和第二搭接管之间固定设置有分隔板,并且第一搭接管的右侧和第二搭接管的左侧均固定设置有风扇,所述第一搭接管和第二搭接管的下方均固定设置有发动机外壳,且第一搭接管和第二搭接管的内部设置有导热铜板,并且导热铜板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导热铜柱,所述导热铜柱的外侧固定设置有散热铜翅片,且导热铜柱的下方活动安装有除尘板,并且除尘板的侧面固定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搭接块,且搭接块和第一搭接管之间螺纹安装有螺栓,所述除尘板的周围开设有连通槽,且除尘板的中间开设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分隔板横截面的外型呈“X”型,且分隔板的高度小于第一搭接管和第二搭接管的高度,所述风扇在第一搭接管和第二搭接管上均呈倾斜状。
优选的,所述散热铜翅片在导热铜柱的表面呈中心对称状分布,且导热铜柱和散热铜翅片对称分布在分隔板的左右两侧。
优选的,所述除尘板、固定杆和搭接块为一个整体,且固定杆和搭接块之间互相垂直,并且搭接块通过螺栓与第一搭接管之间构成可拆卸结构。
优选的,所述连通槽在除尘板的表面呈分叉状,且除尘板上的连通槽与导热铜柱上的散热铜翅片均一一对应。
优选的,所述通孔和连通槽之间互相连通,且通孔的中轴线与除尘板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汽车发动机冷却结构:
(1)在装置上设置有第一搭接管和第二搭接管,而且第一搭接管和第二搭接管底部为分隔状,顶部为连通状,可以通过两根管道末端倾斜放置的风扇来对内部的散热铜翅片进行散热工作,通过装置内部的导热铜板和导热柱进行导热工作,从而提升整体的散热效果,而且不占用过多装置内部空间,提升了装置的实用性;
(2)在装置的底部设置有除尘板,而且除尘板内部的通孔以及连通槽与导热铜柱和散热铜翅片之间互相贴合,保证装置可以对铜柱以及散热翅片表面的灰尘刮下,从而进行充分清理工作,保证装置的散热效果,方便对积尘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分隔板正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分隔板俯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除尘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搭接管;2、第二搭接管;3、分隔板;4、风扇;5、发动机外壳;6、导热铜板;7、导热铜柱;8、散热铜翅片;9、除尘板;10、固定杆;11、搭接块;12、螺栓;13、连通槽;14、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结构,包括第一搭接管1、第二搭接管2、分隔板3、风扇4、发动机外壳5、导热铜板6、导热铜柱7、散热铜翅片8、除尘板9、固定杆10、搭接块11、螺栓12、连通槽13和通孔14,第一搭接管1的左侧固定设置有第二搭接管2,且第一搭接管1和第二搭接管2之间固定设置有分隔板3,并且第一搭接管1的右侧和第二搭接管2的左侧均固定设置有风扇4,第一搭接管1和第二搭接管2的下方均固定设置有发动机外壳5,且第一搭接管1和第二搭接管2的内部设置有导热铜板6,并且导热铜板6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导热铜柱7,导热铜柱7的外侧固定设置有散热铜翅片8,且导热铜柱7的下方活动安装有除尘板9,并且除尘板9的侧面固定设置有固定杆10,固定杆1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搭接块11,且搭接块11和第一搭接管1之间螺纹安装有螺栓12,除尘板9的周围开设有连通槽13,且除尘板9的中间开设有通孔14。
分隔板3横截面的外型呈“X”型,且分隔板3的高度小于第一搭接管1和第二搭接管2的高度,风扇4在第一搭接管1和第二搭接管2上均呈倾斜状,倾斜的风扇4使得气流可以沿着管道向上移动。
散热铜翅片8在导热铜柱7的表面呈中心对称状分布,且导热铜柱7和散热铜翅片8对称分布在分隔板3的左右两侧,通过中心对称分布的散热铜翅片8来充分利用第一搭接管1和第二搭接管2内的空间。
除尘板9、固定杆10和搭接块11为一个整体,且固定杆10和搭接块11之间互相垂直,并且搭接块11通过螺栓12与第一搭接管1之间构成可拆卸结构,后续可以通过拆除螺栓12来将除尘板9向上拉动来对装置内部的灰尘进行清理。
连通槽13在除尘板9的表面呈分叉状,且除尘板9上的连通槽13与导热铜柱7上的散热铜翅片8均一一对应,保证除尘板9可以完整地对装置内部散热组件表面的积尘进行充分去除。
通孔14和连通槽13之间互相连通,且通孔14的中轴线与除尘板9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除尘板9的外壁还和第一搭接管1、第二搭接管2和分隔板3的内壁互相贴合,可以同时对管道内壁进行清理。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汽车发动机冷却结构时,如图1和图4-5所示,该装置的第一搭接管1和第二搭接管2的底部与发动机外壳5之间固定,而第一搭接管1和第二搭接管2内部的导热铜板6与发动机外壳5之间互相贴合,因此发动机外壳5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导热铜板6和导热铜柱7传递到散热铜翅片8上,由于散热铜翅片8在导热铜柱7的表面呈中心对称状分布,因此热量可以通过导热铜板6和导热铜柱7传递到散热铜翅片8上,然后通过左右两侧倾斜的风扇4来对散热铜翅片8上囤积的热量进行冷却工作从而达到冷却的目的,通过由于第一搭接管1和第二搭接管2均为管状,因此导热铜柱7上的散热铜翅片8可以充分利用空间来进行热量传递以及散热工作;
如图1-3和图5-6所示,该装置内部散热效果不好时,可以通过拆除搭接块11和第一搭接管1之间的螺栓12,使得固定杆10不再固定在第一搭接管1上,可以通过固定杆10拉动末端的除尘板9,使得除尘板9整体向上移动,由于除尘板9内通孔14与导热铜柱7互相贴合,除尘板9内连通槽13与散热铜翅片8互相贴合,因此在拉动固定杆10的过程中,连通槽13和通孔14可以充分对装置内部的散热组件进行积尘清理工作,清理完成后按照上述相反步骤将除尘板9安放到装置最底部完成整个清理工作,以上便是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结构,包括第一搭接管(1)、风扇(4)、发动机外壳(5)、螺栓(12)和通孔(1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接管(1)的左侧固定设置有第二搭接管(2),且第一搭接管(1)和第二搭接管(2)之间固定设置有分隔板(3),并且第一搭接管(1)的右侧和第二搭接管(2)的左侧均固定设置有风扇(4),所述第一搭接管(1)和第二搭接管(2)的下方均固定设置有发动机外壳(5),且第一搭接管(1)和第二搭接管(2)的内部设置有导热铜板(6),并且导热铜板(6)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导热铜柱(7),所述导热铜柱(7)的外侧固定设置有散热铜翅片(8),且导热铜柱(7)的下方活动安装有除尘板(9),并且除尘板(9)的侧面固定设置有固定杆(10),所述固定杆(1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搭接块(11),且搭接块(11)和第一搭接管(1)之间螺纹安装有螺栓(12),所述除尘板(9)的周围开设有连通槽(13),且除尘板(9)的中间开设有通孔(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3)横截面的外型呈“X”型,且分隔板(3)的高度小于第一搭接管(1)和第二搭接管(2)的高度,所述风扇(4)在第一搭接管(1)和第二搭接管(2)上均呈倾斜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铜翅片(8)在导热铜柱(7)的表面呈中心对称状分布,且导热铜柱(7)和散热铜翅片(8)对称分布在分隔板(3)的左右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板(9)、固定杆(10)和搭接块(11)为一个整体,且固定杆(10)和搭接块(11)之间互相垂直,并且搭接块(11)通过螺栓(12)与第一搭接管(1)之间构成可拆卸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槽(13)在除尘板(9)的表面呈分叉状,且除尘板(9)上的连通槽(13)与导热铜柱(7)上的散热铜翅片(8)均一一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4)和连通槽(13)之间互相连通,且通孔(14)的中轴线与除尘板(9)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CN202021508964.4U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结构 Active CN2127441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08964.4U CN212744142U (zh)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08964.4U CN212744142U (zh)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44142U true CN212744142U (zh) 2021-03-19

Family

ID=75023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08964.4U Active CN212744142U (zh)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441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40037351A (ko) 차량용 배터리 냉각 장치
WO2013041047A1 (zh) 一种电机水冷却装置
CN212744142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结构
JP5976235B1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210515219U (zh) 一种电源芯片用散热结构
CN215648015U (zh) 一种变速箱壳体的冷却散热装置
CN206309455U (zh) 能量回收与消声一体化装置
CN212256240U (zh) 一种软件工程元件的散热结构
CN214175045U (zh) 一种计算机散热装置
CN113249692B (zh) 一种大功率半导体元器件的冷却板
CN212519807U (zh) 一种散热性好的电机控制器
CN210309910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散热器
CN201772772U (zh) 封闭式鳍片热交换器
CN210862315U (zh) 一种钎焊式散热器水箱铝芯体
JPS6354590A (ja) オイル・ク−ラ
CN111550305A (zh) 一种汽车散热器用水室
JP3850319B2 (ja) 車両用半導体冷却装置
CN110822956A (zh) 有效减重的组合翅片换热器
CN215979592U (zh) 一种内燃机车用散热器
CN218669589U (zh) 用于柴油机的冷却水套
CN112533457B (zh) 一种用于电源功率器件的散热框架及结构
CN219040566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散热装置
CN218581689U (zh) 一种冷却管汽车散热器
CN213578845U (zh) 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散热器
CN209762196U (zh) 汽车调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