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36730U - 一种脱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脱模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736730U CN212736730U CN202020935678.XU CN202020935678U CN212736730U CN 212736730 U CN212736730 U CN 212736730U CN 202020935678 U CN202020935678 U CN 202020935678U CN 212736730 U CN212736730 U CN 2127367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ssembly
- clamping
- adjusting
- transmission rod
-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Cores, Or Mand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脱模装置,涉及零件制造技术领域。该脱模装置包括支架、提升组件和调节组件,提升组件设置于支架上,调节组件设置于提升组件的输出端,提升组件能够带动调节组件竖直向上运动。脱模装置还包括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持部,调节组件能驱动两个夹持部相向或相背运动,以实现多种尺寸零件的抓取。此外,为便于实现多种结构形式零件的脱模,夹持部上可拆卸地连接有脱模件,脱模件能够抵接零件的底面,使得在通过提升组件带动调节组件竖直向上运动时,能够同步带动夹持部将零件提升至一定高度,通过模具的自重来克服零件和模具之间的吸附力,使得零件从模具中脱离,其操作简单且省时省力,降低零件的损伤风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零件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脱模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飞机的机身、平尾等位置的零部件多采用复合材料制成,在复材零件的制造过程中,C型梁和工型梁的结构形式最为常见。以飞机平尾为例,该处的复材零件多为工型结构形式,工型梁的制造过程包括复材零件的固化和脱模,即在复材零件固化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脱模。考虑到工型梁的结构形式,成型模具由上、下模组成而成,然后在其脱模的过程中,固化后的复材零件会出现收口而吸附于上、下模具上,由于工型零件两端的可施力作用面较小,使得其脱模过程比较困难。目前,复材零件的脱模均靠人工操作,其操作难度大,脱模时间长,零件损伤风险高。
因此,如何对现有的脱模装置进行改进,使其克服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脱模装置,能够辅助实现复材零件的脱模,其操作简单且省时省力,降低零件的损伤风险。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脱模装置,包括支架,还包括:
提升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
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提升组件的输出端;
夹持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持部,所述调节组件能驱动两个所述夹持部相向或相背运动;
所述夹持部上可拆卸地连接有脱模件,所述脱模件能够抵接零件的底面,所述提升组件能够带动所述调节组件竖直向上运动,以使所述零件从模具中脱离。
可选地,所述脱模件的端部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能够嵌入所述模具与所述零件的缝隙。
可选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连接杆,沿水平方向连接于所述提升组件;
转动杆,平行所述连接杆设置,且其两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杆上,所述夹持部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杆上,并螺纹连接于所述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两个所述夹持部配合处的螺纹的旋向相反。
可选地,所述转动杆中部设置有转轮,所述转轮位于两个所述夹持部之间,所述转轮能够带动所述转动杆转动。
可选地,所述提升组件包括:
传动杆,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上,所述调节组件转动连接于所述传动杆底端;
手柄,设置于所述传动杆顶端,所述手柄能够转动所述传动杆,以带动所述调节组件升降。
可选地,所述传动杆螺纹连接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手柄能够转动所述传动杆并使其沿竖直方向运动,以带动所述调节组件升降。
可选地,所述传动杆与所述调节组件螺纹连接,所述手柄能够使所述传动杆自转,以带动所述调节组件升降。
可选地,所述传动杆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杆,所述导杆穿设于所述调节组件内,所述调节组件能够在所述提升组件的带动下沿所述导杆滑动。
可选地,所述导杆穿设于所述调节组件两端的通孔内,所述通孔内套设有直线轴承。
可选地,所述支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三角形支架以及连接两个所述三角形支架的横梁,所述提升组件设置于所述横梁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脱模装置,该脱模装置包括支架、提升组件和调节组件,提升组件设置于支架上,调节组件设置于提升组件的输出端,提升组件能够带动调节组件竖直向上运动。脱模装置还包括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持部,调节组件能驱动两个夹持部相向或相背运动,以实现多种尺寸零件的夹取。此外,为便于实现多种结构形式零件的脱模,夹持部上可拆卸地连接有脱模件,脱模件能够抵接零件的底面,使得在通过提升组件带动调节组件竖直向上运动时,能够同步带动夹持部将零件提升至一定高度,通过模具的自重来克服零件和模具之间的吸附力,以便零件从模具中脱离。该脱模件能够根据零件的结构形式而更换,提高了脱模装置的通用性,同时其操作简单且省时省力,降低零件的损伤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脱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脱模装置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脱模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脱模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脱模装置的正视图。
图中:
1、支架;2、提升组件;3、调节组件;4、夹持组件;
21、传动杆;22、手柄;23、导杆;31、连接杆;32、转动杆;41、夹持部;42、脱模件;
321、转轮;421、凸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脱模装置,如图1-4所示,该脱模装置包括支架1、提升组件2以及调节组件3,提升组件2设置于支架1上,调节组件3设置于提升组件2的输出端,提升组件2能够带动调节组件3竖直向上运动。脱模装置还包括夹持组件4,夹持组件4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持部41,调节组件3能驱动两个夹持部41相向或相背运动,以实现零件的夹取。因此,脱模装置能够通过调节组件3调节夹持组件4的位置以抓取零件,并通过提升组件2将零件提升至一定高度,从而通过模具的自重来克服零件和模具之间的吸附力,来实现零件的脱模,其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同时能够实现多种尺寸零件的脱模,且降低零件的损伤风险。
由于复材零件具有C型梁和工型梁等多种结构形式,为便于实现不同结构形式零件的脱模,如图1-2所示,夹持部41的上可拆卸地连接有脱模件42,脱模件42能够抵接零件的底面,以便在将零件提升至一定高度处时,模具的自重能够克服零件和模具之间的吸附力,使零件从模具中脱离,该脱模件42能够根据零件的结构形式而更换,提高了脱模装置的通用性。本实施例中,脱模件42设置为L形结构,其直边能够搭接于零件底部,使得通过夹持组件4抓取零件时,脱模件42能够托住零件两端的底面,从而实现零件的夹持。可选地,夹持部41的夹持端设置为矩形结构,该矩形结构插设于脱模件42的矩形凹槽内,以防止脱模件42夹持不稳而晃动。同时脱模件42和夹持端对应设置有通孔,螺栓能够插设于通孔内,以实现脱模件42和夹持端的连接固定,当需更换脱模件42时,也能够通过松动螺栓来拆卸脱模件42。
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为通过调节组件3调节夹持组件4的位置,以实现零件的抓取,调节组件3包括转动杆32,转动杆32与夹持部41配合处的螺纹的旋向相反,当旋转转动杆32时便能够带动与其相连的两个夹持部41相向或相背运动。可选地,转动杆32中部设置有转轮321,转轮321位于两个夹持部41之间,转轮321能够带动转动杆32转动,进而带动两端的夹持部41相向或相背运动。通过旋转转轮321来调节夹持部41的位置,其调节精度更高,结构更为简洁,同时能够防止施力过大而损坏零件或模具。
为进一步实现夹持组件4沿水平方向的稳定调节,调节组件3还包括连接杆31,连接杆31沿水平方向连接于提升组件2,转动杆32平行连接杆31设置,且其两端转动连接于连接杆31上,夹持部41滑动连接于连接杆31上,并螺纹连接于转动杆32两端的反向螺纹上,以便于在通过转轮321旋转转动杆32时,能够带动夹持部41沿连接杆31滑动,以实现夹持部41的滑动导向。通过设置连接杆31,能够显著提高夹持组件4沿水平方向运动的可靠性,保证了夹持部41的稳定调节。
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为实现夹持组件4沿竖直方向的位置调整,以实现零件的升降。提升组件2包括传动杆21和手柄22,传动杆21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于支架1上,调节组件3转动连接于传动杆21底端,手柄22设置于传动杆21顶端,手柄22能够转动传动杆21,以带动调节组件3升降。与设置电动机构驱动传动杆21转动的形式相比,通过手柄22来转动传动杆21的结构更为简单,当提升零件至其从模具上脱离后即可停止转动,可控性更高,同时降低成本。
其中,提升组件2的设置形式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一种是将传动杆21螺纹连接于支架1上,使得当手柄22转动传动杆21时,传动杆21能够相对支架1沿竖直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与其相连的调节组件3升降。该种情况下,传动杆21可以转动连接于连接杆31上,通过在连接杆31和传动杆21的连接处设置有能够抵接传动杆21上下表面的抵接块,使得传动杆21与连接杆31转动连接的前提下,能够带动传动杆21沿竖直方向运动。该种设置形式的调节组件3和提升组件2的连接结构简单有效,可靠性较高,但是由于随手柄22的旋转,传动杆21也会随之提升,因此当脱模装置的尺寸较大时,该种设置形式不利于操作人员的旋转操作。
另一种是传动杆21与调节组件3螺纹连接,手柄22能够使传动杆21自转,以带动调节组件3升降。该种情况下,传动杆21可以转动连接于支架1上,且支架1上设置有能够抵接传动杆21上下表面的抵接块,即保证传动杆21转动时其位置不发生变化,以便于通过传动杆21的旋转能够带动与其螺纹连接的调节组件3沿竖直方向运动,进而实现调节组件3升降。可选地,传动杆21可以与连接杆31螺纹连接,而为了便于连接杆31沿传动杆21升降,同时不干涉转动杆32的转动,传动杆21需贯穿连接杆31且与旋转杆32错位设置。此外,传动杆21底端还应设置有抵接部,以防止连接杆31从传动杆21上脱出。该种设置形式不限制脱模装置的尺寸,同时能够将夹持组件4提升至较高位置,但其结构相对复杂。
因此,提升组件2的设置形式可根据实际结构尺寸进行调整,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为进一步实现夹持组件4沿竖直方向的稳定调节,如图1-2所示,传动杆2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杆23,导杆23穿设于调节组件3内,调节组件3能够在提升组件2的带动下沿导杆23滑动,以实现调节组件3的滑动导向,进而协同连接于调节组件3上的夹持组件4稳定运动。
优选地,导轨23穿设于调节组件3两端的通孔,通孔内套设有直线轴承,来减少导杆23和调节组件3滑动的摩擦力,防止导杆23阻塞调节组件3的运动,直线轴承内还可以涂布润滑油,来进一步减少摩擦。
此外,本实施例中,支架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三角形支架以及连接两个三角形支架的横梁,提升组件2设置于横梁上,以保证脱模装置的稳定设置。避免在通过提升组件2和调节组件3调节零件位置时,因零件过重而出现偏坠,而通过设置三角形支架,能够显著提高脱模装置的稳定性,进而保证零件的稳定脱模。
综上所述,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脱模装置的工作步骤为:
第一步,当固化后的零件放置于脱模装置下方,通过转动手柄22来转动传动杆21,进而控制与其转动连接的调节组件3沿竖直方向运动,从而带动夹持组件4降低至零件处;
第二步,转动转轮321来旋转转动杆32,进以控制两侧的夹持部41相向运动,期间也可以协同调节提升组件2,进而使脱模件42抵接于零件底面;
第三步,反向转动手柄22来转动传动杆21,进而带动夹持组件4上升而将零件提升至一定高度处,通过克服零件和模具之间的吸附力,而实现零件的脱模。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脱模装置,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所示,该脱模装置的脱模件42的端部设置有凸起部421,凸起部421能够嵌入模具与零件的缝隙。该凸起部421的设置一方面更便于夹持零件,另一方面能够增大模具与零件的缝隙,从而降低模具与零件间的吸附力,更易于进行零件的脱模。
其中,脱模件42的设置形式可根据零件的具体结构选择,例如当零件为圆形件时,脱模件42也可以设置为贴合零件的圆弧形夹持面,以便于实现零件的抓取,通过更换不同的脱模件42,即可实现不同结构形式的零件脱模,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应以此为限。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脱模装置,包括支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提升组件(2),设置于所述支架(1)上;
调节组件(3),设置于所述提升组件(2)的输出端;
夹持组件(4),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持部(41),所述调节组件(3)能驱动两个所述夹持部(41)相向或相背运动;
所述夹持部(41)上可拆卸地连接有脱模件(42),所述脱模件(42)能够抵接零件的底面,所述提升组件(2)能够带动所述调节组件(3)竖直向上运动,以使所述零件从模具中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件(42)的端部设置有凸起部(421),所述凸起部(421)能够嵌入所述模具与所述零件的缝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3)包括:
连接杆(31),沿水平方向连接于所述提升组件(2);
转动杆(32),平行所述连接杆(31)设置,且其两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杆(31)上,所述夹持部(41)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杆(31)上,并螺纹连接于所述转动杆(32),所述转动杆(32)与两个所述夹持部(41)配合处的螺纹的旋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32)中部设置有转轮(321),所述转轮(321)位于两个所述夹持部(41)之间,所述转轮(321)能够带动所述转动杆(32)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组件(2)包括:
传动杆(21),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1)上,所述调节组件(3)转动连接于所述传动杆(21)底端;
手柄(22),设置于所述传动杆(21)顶端,所述手柄(22)能够转动所述传动杆(21),以带动所述调节组件(3)升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21)螺纹连接于所述支架(1)上,所述手柄(22)能够转动所述传动杆(21)并使其沿竖直方向运动,以带动所述调节组件(3)升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21)与所述调节组件(3)螺纹连接,所述手柄(22)能够使所述传动杆(21)自转,以带动所述调节组件(3)升降。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2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杆(23),所述导杆(23)穿设于所述调节组件(3)内,所述调节组件(3)能够在所述提升组件(2)的带动下沿所述导杆(23)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23)穿设于所述调节组件(3)两端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套设有直线轴承。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三角形支架以及连接两个所述三角形支架的横梁,所述提升组件(2)设置于所述横梁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935678.XU CN212736730U (zh) | 2020-05-28 | 2020-05-28 | 一种脱模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935678.XU CN212736730U (zh) | 2020-05-28 | 2020-05-28 | 一种脱模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736730U true CN212736730U (zh) | 2021-03-19 |
Family
ID=75005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935678.XU Active CN212736730U (zh) | 2020-05-28 | 2020-05-28 | 一种脱模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73673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10640A (zh) * | 2021-11-09 | 2022-01-11 | 成都天航蓝宇科技有限公司 | 复材肋类零件脱模工装 |
-
2020
- 2020-05-28 CN CN202020935678.XU patent/CN21273673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10640A (zh) * | 2021-11-09 | 2022-01-11 | 成都天航蓝宇科技有限公司 | 复材肋类零件脱模工装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736730U (zh) | 一种脱模装置 | |
CN213136609U (zh) | 一种控制器支架组装装置 | |
CN216403590U (zh) | 一种泵体铸造加工件吊装装置 | |
CN206382373U (zh) | 一种用于加工大型发酵罐的卷板机组 | |
CN215471406U (zh) | 一种便于调节的自动切卷机 | |
CN205934676U (zh) | 地砖取出器 | |
CN108275487B (zh) | 一种载带卷料机 | |
CN201408906Y (zh) | 改进的机械式压线钳 | |
CN211147837U (zh) | 一种智能身高体重测量仪的转移装置 | |
CN202291611U (zh) | 桁架焊接生产线的压紧机构 | |
CN221418626U (zh) | 一种无人机挂载装置 | |
CN221565623U (zh) | 一种起重机用固定支座 | |
CN201478133U (zh) | 电容器气动压扁机 | |
CN210020137U (zh) | 一种剪刀升降床 | |
CN221659220U (zh) | 一种轧辊轴肩部孔加工定位装置 | |
CN221165615U (zh) | 一种轮胎模具花纹块吊装装置 | |
CN220886882U (zh) | 一种竖直提升翻转上料机构 | |
CN220863800U (zh) | 一种用于铸件加工的夹具 | |
CN218747193U (zh) | 一种便于调节的定位模组 | |
CN212096101U (zh) | 一种地铁车辆底架设备安装结构 | |
CN211419357U (zh) | 一种稳定性高的电气施工用吊装架 | |
CN221565766U (zh) | 一种自动拧盖系统 | |
CN214519264U (zh) | 一种用于冲压模具制件的毛刺打磨装置 | |
CN221515954U (zh) | 一种铸造金属毛坯件打压设备 | |
CN217123863U (zh) | 硬胶轮铜螺母埋入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