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34889U - 一种螺纹连接安全阀的拆装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螺纹连接安全阀的拆装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34889U
CN212734889U CN202021289273.XU CN202021289273U CN212734889U CN 212734889 U CN212734889 U CN 212734889U CN 202021289273 U CN202021289273 U CN 202021289273U CN 212734889 U CN212734889 U CN 2127348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hole
jacking
piston
valv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8927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良
王春琪
贾兵
殷云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Guangyi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Guangyi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Guangyi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Guangyi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8927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348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348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348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riven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螺纹连接安全阀的拆装系统,所述螺纹连接安全阀包括阀体和与阀体螺纹连接的阀盖,所述阀体与阀盖之间设有阀芯和弹性件,包括顶升机构和下压机构,所述顶升机构从所述阀体内作用于阀芯并将阀芯向阀盖方向顶升,所述下压机构从所述阀体外作用于阀盖并将阀盖向阀芯方向下压。本实用新型从阀体内外对阀芯和阀盖进行作用并挤压阀芯和阀盖之间的弹性件,使弹性件的弹性恢复力沿阀芯和阀盖转移到拆装系统上,消除阀盖与阀体之间的预紧力,从而轻松的将阀盖分离或组装,防止螺纹损坏和卡滞现象的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螺纹连接安全阀的拆装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阀阀盖拆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螺纹连接安全阀的拆装系统。
背景技术
安全阀是启闭件受外力作用下处于常闭状态,当设备或管道内的介质压力升高超过规定值时,通过向系统外排放介质来防止管道或设备内介质压力超过规定数值的特殊阀门。如图1所示,螺纹连接安全阀是包括有阀盖11、阀体12、阀芯13和弹性件14的安全阀,以阀芯13作为启闭件盖设在阀体12的阀口121处,弹性件14设置在阀芯13与阀盖11之间,弹性件14的两端与阀芯13和阀盖11抵接。将阀盖11与阀体12通过螺纹连接后,弹性件14被阀盖11和阀芯13挤压,阀盖11受到弹性件14的弹性恢复力,与阀体12之间产生预紧力使连接牢固;阀芯13受到弹性件14的弹性恢复力将阀口121封闭,实现安全阀的保护功能。
现有技术中,对于螺纹连接的安全阀,只能通过机械旋转阀盖,将阀盖与阀体直接进行分离或者组装,由于用于安全阀的弹性件弹力很强,在分离或组装阀盖时,阀盖与阀体的螺纹会持续受到弹性件带来的应力作用,在该应力作用下,螺纹容易损坏或造成卡滞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螺纹连接安全阀的拆装系统,在分离或组装阀盖时消除阀盖与阀体之间的内应力,使得阀盖与阀体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轻松的将阀盖分离或组装,防止螺纹损坏和卡滞现象的发生。
一种螺纹连接安全阀的拆装系统,螺纹连接安全阀包括阀体和与阀体螺纹连接的阀盖,阀体与阀盖之间设有阀芯和弹性件;拆装系统包括顶升机构和下压机构,顶升机构从阀体内作用于阀芯并将阀芯向阀盖方向顶升,下压机构从阀体外作用于阀盖并将阀盖向阀芯方向下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顶升机构包括顶升缸,顶升缸安设于阀体内并位于阀体的阀口处,顶升缸内滑动适配有顶升活塞,顶升活塞将顶升缸内部分隔为进气室和活动室,顶升活塞位于活动室的一端可伸出顶升缸并穿过阀口作用于阀芯;进气室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对外连接第一管道,第一管道连通有供气装置,供气装置通过第一管道向进气室内供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下压机构包括下压缸,下压缸内滑动适配有下压活塞,下压活塞一端伸出顶升缸并抵接在阀盖的上端面,下压活塞另一端所在的下压缸的腔室对外连接第二管道,第二管道与第一管道并联,供气装置通过第二管道向下压缸内供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于第一通孔和阀口之间,在顶升缸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外部环境连通的第二通孔;顶升活塞位于进气室的一端开设有与顶升活塞侧壁连通的气流通道,顶升活塞向上滑动至无法行进时,气流通道与第二通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在顶升缸的侧壁上还开设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对外连接第三管道;顶升活塞滑动至第三通孔处时,气流通道与第三通孔连通,并通过第三管道向进气室内供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顶升活塞与阀芯接触时,气流通道连通进气室和第三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顶升缸内侧壁上环设有密封件,密封件分别设于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管道上设有控制第一管道与外部环境连通的第一阀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阀体内外设置的顶升机构和下压机构,从阀体内外对阀芯和阀盖进行作用并挤压阀芯和阀盖之间的弹性件,使弹性件的弹性恢复力沿阀芯和阀盖转移到拆装系统上,消除阀盖与阀体之间的预紧力,使得阀盖与阀体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从而轻松的将阀盖分离或组装,防止螺纹损坏和卡滞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实施例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所提及的螺纹连接安全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螺纹连接安全阀的拆装系统的平衡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螺纹连接安全阀的拆装系统在平衡状态旋离阀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螺纹连接安全阀的拆装系统的平衡充气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螺纹连接安全阀的拆装系统的平衡排气示意图。
其中:1-螺纹连接安全阀,11-阀盖,12-阀体,13-阀芯,14-弹性件,2-顶升机构,21-顶升缸,211-第一通孔,212-第二通孔,213-第三通孔,22-顶升活塞,221-气流通道,23-密封件,3-供气装置,31-第一阀门,32-第二阀门,33-第三阀门,34-第四阀门,35-总阀,36-第一管道,37-第二管道,38-第三管道,4-下压机构,41-下压头,42-下压缸,421-第一腔室,422-第二腔室,43-下压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一种螺纹连接安全阀的拆装系统及拆装方法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螺纹连接安全阀的拆装系统的首选实施例。但是,螺纹连接安全阀的拆装系统及拆装方法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螺纹连接安全阀的拆装系统及拆装方法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安装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通”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通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螺纹连接安全阀的拆装系统及拆装方法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螺纹连接安全阀的拆装系统,用于拆装螺纹连接安全阀1的阀盖11,拆装系统包括顶升机构2和下压机构4,顶升机构从阀体12内作用于阀芯13并将阀芯13向阀盖11方向顶升,下压机构从阀体12外作用于阀盖11并将阀盖11向阀芯13方向下压。通过在阀体12内外设置的顶升机构2和下压机构4,从阀体12内部和外部对阀芯13和阀盖11进行相向作用,挤压阀芯13和阀盖11之间的弹性件14,将阀芯13顶升至与阀体12分离,使弹性件14的弹性恢复力沿阀芯13和阀盖11转移到顶升机构2和下压机构4上,消除阀盖11与阀体12之间的预紧力,使得阀盖11与阀体12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从而轻松的将阀盖11与阀体12分离或组装在阀体12上,防止螺纹损坏和卡滞现象的发生。
具体地,下压机构4设于阀体12外部,并抵接在阀盖11的端面,对阀盖11施加靠近顶升缸21方向的压力,将阀盖11和阀芯13之间的弹性件14挤压,当下压机构4施加的压力等于弹性件14的弹性恢复力时,阀盖11与阀体12之间获得一瞬时平衡状态,此时可以轻松的将阀盖11分离或组装;顶升机构2设于阀体12内部,穿过阀口121对阀芯13施加靠近阀盖11方向的压力,挤压阀芯13和阀盖11之间的弹性件14,将阀芯13顶升至与阀体12分离,使得弹性件14的弹性恢复力沿阀芯13和阀盖11转移到顶升机构2和下压机构4上,当下压机构4施加的压力等于顶升机构2施加的压力时,阀盖11与阀体12之间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此时旋转阀盖11可轻松的将阀盖11与阀体12分离或组装在阀体12上。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提供一种优选的顶升机构,顶升机构2包括顶升缸21,顶升缸21安设在阀体12内并位于阀体12的阀口121处,其安设方式可以为可拆卸的安装或固定设置在阀体12内部,顶升缸21内滑动适配有顶升活塞22,顶升活塞22将顶升缸21内部分隔为进气室和活动室,顶升活塞22位于活动室的一端可伸出顶升缸21并穿过阀口121作用于阀芯13;在进气室开设有第一通孔211,第一通孔211对外连接有第一管道36,第一管道36连通供气装置3,优选的,供气装置3为空压机,可调节进气量和进气压力,控制灵敏且操作方便。供气装置3通过第一管道36向进气室内供气,推动顶升活塞22向阀口121方向滑动,顶升活塞22位于活动室的一端作用于阀芯13以挤压弹性件14,弹性件14压缩,阀芯13抬升并与阀体12分离,使弹性件14的弹性恢复力沿阀芯13和阀盖11转移到顶升活塞22和下压机构4上,阀盖11与阀体12之间不受弹性件14的弹性恢复力影响,当下压机构4施加的压力等于顶升机构2施加的压力时阀芯13保持与阀体12分离且静止不动,阀盖11与阀体12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此时旋转阀盖11即能轻松的将阀盖11分离或组装,防止螺纹损坏和卡滞现象的发生。本实施例提供的顶升机构2采用气压驱动方式进行阀芯13的顶升,其以空气作为压力介质,获取容易且处理方便,粘度小,工作环境适应性好。
具体地,顶升缸21可拆卸的安设于阀体12内并位于阀体12的阀口121处,是指在需要进行阀盖11分离或安装时,把顶升缸21安装在阀体12内侧的阀口121处,能够使得顶升活塞22穿过阀口对阀芯13进行作用即可,在阀盖11分离或安装完毕后,将顶升缸21拆下取出,不影响安全阀正常使用;当然,也可以直接将顶升缸21固定设置在阀体12内部,并通过第一管道36与阀体12外部的供气装置3连接,将第一管道36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通孔211,在阀体12上再开一孔,将第一管道36的另一端穿过该孔并固定,并设置一阀门作为连接件和启闭件,与供气装置3连通,去除了安装和拆卸顶升缸21的步骤,一体化程度更高,使用快捷方便。顶升活塞22将顶升缸21内部分隔为进气室和活动室,指的是顶升活塞22在静止或运动时位于顶升活塞22两端的顶升缸21的内部空间,远离阀芯13方向的顶升缸21内部空间为进气室,靠近阀芯13方向的顶升缸21内部空间为活动室,通过第一通孔211向进气室内供气,以推动顶升活塞22向阀芯13方向运动;顶升活塞22另一端可位于顶升缸21内,在被推动时伸出顶升缸21并穿过阀口121作用于阀芯13,也可以直接伸出顶升缸21并穿过阀口121抵在阀芯13表面,在供气装置3对进气室供气时直接作用于阀芯13,减少顶升活塞22行程和等待时间。优选的,第一通孔211可设置在顶升缸21的底部,在顶升活塞22与顶升缸21底部接触时也能对顶升缸21内供气,推动顶升活塞22向阀芯13方向运动;当需要将第一通孔211设置在顶升缸21的侧壁时,可通过在顶升活塞22与顶升缸21底部之间设置一支脚(图中未示出)或在顶升缸21底部生成支脚,通过支脚支撑顶升活塞22,在顶升活塞22与顶升缸21底部之间形成进气室,将第一通孔211设置在进气室的顶升缸21侧壁上,向顶升缸21内供气推动顶升活塞22向阀芯13方向运动;当顶升缸21固设在阀体12内部时,也可将顶升活塞22位于活动室的一端穿过阀口121与阀芯13固定连接,通过第一通孔211向进气室供气时,顶升活塞22能直接作用于阀芯13,减少顶升活塞22行程和等待时间,还可利用阀芯13将顶升活塞22挂设在阀口121处,使顶升缸21内部被顶升活塞22直接分隔为进气室和活动室,在第一通孔211设置在顶升缸21的侧壁时,减少支脚部件的设置。第一通孔211对外连接第一管道36,是指相对于顶升缸21内部的外部环境,可以是顶升缸21的外部,也可以是阀体12的外部;在指代阀体12的外部时可通过第一管道36延伸出阀体12将第一通孔211和供气装置3连通,使供气装置3向进气室供气。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提供一种优选的下压机构,下压机构4包括下压缸42,下压活塞43滑动适配于下压缸42中,下压活塞43的一端伸出下压缸42并抵接在阀盖11的上端面,下压活塞43的另一端所在的下压缸42的腔室,即第一腔室421,对外连接第二管道37,第二管道37与第一管道36并联,使供气装置3向第一腔室421内供气,并将第一腔室421与进气室连通,使进气室内的气压和第一腔室421的气压相同,此时下压活塞43对阀盖11施加的压力等于顶升活塞22对阀芯施加的压力,在阀芯13被顶升至与阀体12分离时,弹性件14的弹性恢复力沿阀芯13和阀盖11转移到顶升活塞22和下压活塞43上,阀盖11与阀体12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旋转阀盖11即能轻松的将阀盖11分离或组装。更进一步的,下压活塞43伸出下压缸42的一端还可以固定连接一下压头41,下压头41覆盖阀盖11的上端面,使阀盖11受力均匀。进一步优选地,下压头41与下压活塞43之间可以通过连接件进行转动连接,通过转动下压头41就可以旋转阀盖11。更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下压缸42可以为双向气缸,对应所述第一腔室421在下压活塞43的另一侧为下压缸42的第二腔室422,在拆装结束后,通过向第二腔室422供气,可以将下压活塞43向上推进,将下压头41和下压活塞43伸出下压缸42的一端收紧,避免下压头41向下耷拉。
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4所示,于第一通孔211和阀口121之间,在顶升缸21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外部环境连通的第二通孔212;顶升活塞22位于进气室的一端开设有与顶升活塞22侧壁连通的气流通道221,顶升活塞22向上滑动至无法行进时,气流通道221与第二通孔212连通,进气室内的气体通过气流通道221从第二通孔212排出,避免供气装置3向第一通孔211供气过量致使进气室压力过大,使得弹性件14被过度挤压,导致阀盖11与阀体12之间受到进气室传递的气压力而产生相对摩擦,影响阀盖11旋动。还可以在拆除阀盖11时,以第二通孔212处有气体排出作为平衡信号,此时停止供气,顶升活塞22向下回落一段距离,如图3所示,由于进气室和第一腔室421通过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连通,进气室和第一腔室421的气压相同,阀盖11与阀体12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可轻松旋动阀盖11,向上旋转阀盖11时,弹性件14的形变得到一定恢复,产生的弹性恢复力变小,顶升活塞22会向阀口121方向移动,如图4所示,使得气流通道221在顶升活塞22侧壁上的气口与第二通孔212再次连通进行排气,再次减小进气室和第一腔室421内的气压,让顶升活塞22向下回落,如图3所示,重新回到平衡状态,重复旋动阀盖11,直至将阀盖11旋离。
具体地,第二通孔212与外部环境连通,是指相对于顶升缸21内部的外部环境,可以是顶升缸21的外部,也可以是阀体12的外部;在指代阀体12的外部时可通过连通一管道延伸出阀体12,并在阀体12外于该管道出口设置第二阀门32控制管道开闭。顶升活塞22向上滑动至无法行进时,指的是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弹性件14被压缩至无法再形变的极限压缩状态;二是顶升活塞22在行进到活动室的尽头,即顶升活塞22被顶升缸21或阀体12阻挡无法再行进,以上述两种情况下的气流通道221在顶升活塞22侧壁上的气口位置,来确定第二通孔212在顶升缸21侧壁上的位置,使得气流通道221能在上述两种情况下与第二通孔212连通。
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5所示,于第一通孔211和第二通孔212之间,在顶升缸21的侧壁上还开设有第三通孔213,第三通孔213对外连接有第三管道38,第三管道38可以连通供气装置3,也可以连通其他的供气设备;当顶升活塞22滑动至气流通道221在顶升活塞22侧壁上的气口与第三通孔213连通时,第三管道38通过第三通孔213和气流通道221向进气室供气,进气室气压增大使顶升活塞22上移,将气流通道221在顶升活塞22侧壁上的气口与第三通孔213错开,自动停止向进气室供气,相对于通过第一通孔211向进气室供气来说更方便快捷。
具体地,当顶升活塞22侧壁上的气口处于第二通孔212和第三通孔213之间时,阀盖11与阀体12处于相对平衡状态,阀盖11旋动时,阀盖11与阀体12之间的空间会发生改变,弹性件14产生的弹性恢复力也会发生变化。在安装阀盖11时,按前述方式使得阀盖11与阀体12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后向下旋转阀盖11,弹性件14被压缩,产生的弹性恢复力变大,如图5所示,顶升活塞22会向下移动(即向进气室方向),使得气流通道221在顶升活塞22侧壁上的气口与第三通孔213连通,第三通道通过第三通孔213和气流通道221向进气室供气,如图3所示,使顶升活塞22上升一段距离,阀盖11与阀体12重新回到相对平衡状态,此时可轻松旋动阀盖11,重复旋动阀盖11,直至将阀盖11与阀体12安装牢固。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当顶升活塞22与阀芯13初接触时,气流通道221连通进气室和第三通孔213,以此来确定第三通孔213在顶升缸21侧壁上的位置,确定实现平衡的最小行程。
具体地,顶升活塞22与阀芯13初接触时,指的是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当顶升缸21安装在阀体12的阀口处,顶升活塞22位于活动室内的一端在被推动到一定程度时才能伸出顶升缸21并穿过阀口212作用于阀芯13,此时以顶升活塞22位于活动室内的一端被推动到与阀芯13接触时作为初接触时;二是当顶升缸21安装在阀体12的阀口处,顶升活塞22在被推动前,其位于活动室内的一端就已直接伸出顶升缸21并穿过阀口与阀芯13接触,此时应以顶升活塞22被推动前(即供气装置3还未对第一通孔211供气时)与阀芯13接触时作为初接触时。如前所述,当阀芯13抬升并与阀体12分离,使弹性件14的弹性恢复力沿阀芯13和阀盖11转移到顶升活塞22和下压机构4上,阀盖11与阀体12之间即不受弹性件14的弹性恢复力影响,此时只需要保证下压活塞43施加的压力等于顶升活塞22施加的压力,即可阀盖11与阀体12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从而轻松旋动阀盖11。因此,只需要将阀芯13顶升至离开阀口121,并保证旋转阀盖11的过程中阀芯13与阀体12始终分离即可。那么,第三通孔213在顶升活塞22与阀芯13初接触时,即可通过第三通孔213向进气室供气,将顶升活塞22推动并作用于阀芯13,使阀芯13抬升并与阀体12分离,达到实现平衡的最小行程。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顶升缸21内侧壁上环设有密封件23,密封件23分别设于第二通孔212和第三通孔213的两侧,进一步增加密封性,避免顶升活塞22在第二通孔212和第三通孔213之间上下移动时漏气。具体地,所述环设,可以是在顶升缸21内侧壁上环绕顶升活塞22设置密封件23,此时密封件23可以有4个,分别设置在如图1所示的第二通孔212上下两侧和第三通孔213的上下两侧;也可以是在顶升缸21内侧壁上环绕第二通孔212和第三通孔213设置密封件23,此时密封件23可以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二通孔212的周围和第三通孔213的周围。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在第一管道36上设有控制第一管道36与外部环境连通第一阀门31,第一管道36与外部环境连通,是指相对于顶升缸21内部的外部环境,可以是顶升缸21的外部,也可以是阀体12的外部,在阀盖11拆装结束后连通第一管道36与外界空气,将进气室内的气体排出。当下压机构4包括有下压缸42且第一管道36并联有第二管道37时,还可将第一腔室421内的气体排出。
更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为使得外部结构更简洁,避免额外附加一供气设备,在只有一个供气设备即供气装置3时,在第一管道36和第二管道37的并联处与供气装置3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总阀35,以控制供气装置3对第一通孔211和第一腔室421的供气状态;将总阀35与供气装置3之间的管道,与第三管道38并联,并在第三管道38上设置第三阀门33,以控制供气装置3对第三通孔213的供气状态,达到方便快捷的控制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螺纹连接安全阀的拆装方法,包括:
S1,从阀体12内提供第一作用力作用于阀芯13,使阀芯13向阀盖11方向移动,将阀芯13与阀体12分离;
S2,从阀体12外提供与第一作用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对的第二作用力作用于阀盖11;
S3,拆除阀盖11时,向远离阀体12方向旋转阀盖11,旋转过程中保持阀芯13与阀体12分离,直至阀盖11旋出阀体12;安装阀盖11时,向靠近阀体12方向旋转阀盖11,旋转过程中保持阀芯13与阀体12分离,直至阀盖11与阀体12牢固连接。
本拆装方法适用于背景技术里所提及的螺纹连接安全阀1,通过本拆装方法从阀体12内外对阀芯13和阀盖11进行作用并挤压阀芯13和阀盖11之间的弹性件14,使弹性件14的弹性恢复力沿阀芯13和阀盖11转移到与二者相接触的作用单位上,消除弹性件14带来的阀盖11与阀体12之间的预紧力,使得阀盖11与阀体12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从而轻松的将阀盖11分离或组装,防止螺纹损坏和卡滞现象的发生。
结合前述一种螺纹连接安全阀的拆装系统进行进一步具体说明,在使用前,第一阀门31未与外部环境连通,第二阀门32、第三阀门33、第四阀门34和总阀35均处于关闭状态;
拆除阀盖11的方法如下:
将顶升机构2的顶升缸21安装在阀体12内侧的阀口121处,开启供气装置3,开启总阀35,气体从总阀35通过第一管道36和第一通孔211进入进气室,推动活塞22向上移动,活塞22位于活动室的一端接触阀芯13并作用于阀芯13挤压弹性件14,使阀芯13与阀体12分离,离开阀口121;
将下压机构4的下压头41抵接并覆盖在阀盖11的上端面,开启第四阀门34,气体从总阀35通过第二管道37进入下压缸42的第一腔室421,推动下压活塞43向下移动,使下压头41作用于阀盖11;由于第一管道36和第二管道37并联,进气室和第一腔室421内的气压相同,使得顶升活塞22对阀芯13施加的第一作用力与下压活塞43对阀盖11提供的第二作用力大小相同,且方向相对;
在供气装置3的不断供气下,弹性件14被持续压缩,顶升活塞22向上移动到无法行进时候,气流通道221与第二通孔212连通,关闭总阀35,开启第二阀门32和第三阀门33,进气室内多余气体从第二通孔212处排出,顶升活塞22下降至第二通孔212和第三通孔213之间,阀盖11与阀体12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此时可轻松地向远离阀体12方向旋转阀盖11;旋转阀盖11时,弹性件14的形变得到一定恢复,产生的弹性恢复力变小,顶升活塞22向上移动,直至气流通道221与第二通孔212再次连通,进气室内多余气体从第二通孔212处排出,顶升活塞22再次下降至第二通孔212和第三通孔213之间,阀盖11与阀体12继续处于相对平衡状态,重复旋转阀盖11直至旋出阀体12。
随后,关闭供气装置3,开启第一阀门31,将第一管道36、进气室和第一腔室421内的气体释放即可。
安装阀盖11的方法如下:
将顶升机构2的顶升缸21安装在阀体12内侧的阀口121处,开启供气装置3,开启总阀35,气体从总阀35通过第一管道36和第一通孔211进入进气室,推动活塞22向上移动,活塞22位于活动室的一端接触阀芯13并作用于阀芯13挤压弹性件14,使阀芯13与阀体12分离,离开阀口121;
将阀盖11安放在阀体12上,将下压机构4的下压头41抵接并覆盖在阀盖11的上端面,开启第四阀门34,气体从总阀35通过第二管道37进入下压缸42的第一腔室421,推动下压活塞43向下移动,使下压头41作用于阀盖11;由于第一管道36和第二管道37并联,进气室和第一腔室421内的气压相同,使得顶升活塞22对阀芯13施加的第一作用力与下压活塞43对阀盖11提供的第二作用力大小相同,且方向相对;
在供气装置3的不断供气下,弹性件14被持续压缩,顶升活塞22向上移动到无法行进时候,气流通道221与第二通孔212连通,关闭总阀35,开启第二阀门32和第三阀门33,进气室内多余气体从第二通孔212处排出,顶升活塞22下降至第二通孔212和第三通孔213之间,阀盖11与阀体12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此时可轻松地向靠近阀体12方向旋转阀盖11;旋转阀盖11时,弹性件14被压缩,产生的弹性恢复力变大,顶升活塞22向下移动,直至气流通道221与第三通孔213连通,供气装置3通过第三通道、第三通孔213和气流通道221向进气室供气,使顶升活塞22上升一段距离至第二通孔212和第三通孔213之间,阀盖11与阀体12继续处于相对平衡状态,重复旋转阀盖11直至阀盖11与阀体12安装牢固。
随后,关闭供气装置3,开启第一阀门31,将第一管道36、进气室和第一腔室421内的气体释放即可。
可以预想的是,在上述拆装方法的基础上,改变作用力提供顺序,也能达到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因此,通过改变作用力顺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螺纹连接安全阀的拆装方法,包括:
S1,从阀体外提供作用力方向为垂直于阀盖上端面的第三作用力作用于阀盖;
S2,从阀体内提供与第三作用力方向相对的第四作用力作用于阀芯,使阀芯向阀盖方向移动,将阀芯与阀体分离;
S3,调整第三作用力大小,使其与第四作用力大小相同;
S4,拆除阀盖时,向远离阀体方向旋转阀盖,旋转过程中保持阀芯与阀体分离,直至阀盖旋出阀体;安装阀盖时,向靠近阀体方向旋转阀盖,旋转过程中保持阀芯与阀体分离,直至阀盖与阀体牢固连接。
本拆装方法适用于背景技术里所提及的螺纹连接安全阀1,通过本拆装方法也可以从阀体12内外对阀芯13和阀盖11进行作用并挤压阀芯13和阀盖11之间的弹性件14,使弹性件14的弹性恢复力沿阀芯13和阀盖11转移到与二者相接触的作用单位上,消除弹性件14带来的阀盖11与阀体12之间的预紧力,使得阀盖11与阀体12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从而轻松的将阀盖11分离或组装,防止螺纹损坏和卡滞现象的发生。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螺纹连接安全阀的拆装系统,所述螺纹连接安全阀包括阀体和与阀体螺纹连接的阀盖,所述阀体与阀盖之间设有阀芯和弹性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顶升机构和下压机构,所述顶升机构从所述阀体内作用于阀芯并将阀芯向阀盖方向顶升,所述下压机构从所述阀体外作用于阀盖并将阀盖向阀芯方向下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纹连接安全阀的拆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机构包括顶升缸,所述顶升缸安设于所述阀体内并位于阀体的阀口处,顶升缸内滑动适配有顶升活塞,顶升活塞将顶升缸内部分隔为进气室和活动室,顶升活塞位于活动室的一端可伸出顶升缸并穿过所述阀口作用于所述阀芯;所述进气室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对外连接第一管道,第一管道连通有供气装置,供气装置通过第一管道向进气室内供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螺纹连接安全阀的拆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机构包括下压缸,下压缸内滑动适配有下压活塞,下压活塞一端伸出下压缸并抵接在所述阀盖的上端面,下压活塞另一端所在的下压缸的腔室对外连接第二管道,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一管道并联,所述供气装置通过第二管道向下压缸内供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螺纹连接安全阀的拆装系统,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阀口之间,在所述顶升缸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外部环境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顶升活塞位于所述进气室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顶升活塞侧壁连通的气流通道,顶升活塞向上滑动至无法行进时,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螺纹连接安全阀的拆装系统,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在所述顶升缸的侧壁上还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对外连接第三管道;所述气流通道滑动至所述第三通孔处时,与所述第三通孔连通,并通过第三管道向进气室内供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螺纹连接安全阀的拆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顶升活塞与所述阀芯初接触时,所述气流通道连通所述进气室和第三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任一所述的一种螺纹连接安全阀的拆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缸内侧壁上环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分别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所述的一种螺纹连接安全阀的拆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控制第一管道与外部环境连通的第一阀门。
CN202021289273.XU 2020-07-03 2020-07-03 一种螺纹连接安全阀的拆装系统 Active CN2127348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89273.XU CN212734889U (zh) 2020-07-03 2020-07-03 一种螺纹连接安全阀的拆装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89273.XU CN212734889U (zh) 2020-07-03 2020-07-03 一种螺纹连接安全阀的拆装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34889U true CN212734889U (zh) 2021-03-19

Family

ID=75020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89273.XU Active CN212734889U (zh) 2020-07-03 2020-07-03 一种螺纹连接安全阀的拆装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348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02468A (zh) 一种螺纹连接安全阀的拆装系统及拆装方法
EP2584205B1 (en) Time-delay valve
CN212734889U (zh) 一种螺纹连接安全阀的拆装系统
JP5037356B2 (ja) 圧力流体の排出装置
CN109538451B (zh) 超高压隔膜压缩机液压引导式密封膜头
CN111059332A (zh) 用于单作用气动执行器的呼吸阀结构
CN215259177U (zh) 一种集成一体的便携式气瓶装置
CN202901418U (zh) 一种真空安全阀装置
CN204784886U (zh) 一种多功能阀
CN104088706A (zh) 应用于燃气轮机防喘放气的气动控制器
CN114165488A (zh) 一种囊式蓄能器
GB2118329A (en) Improved pneumatically assisted relief or safety valve
CN203906099U (zh) 应用于燃气轮机防喘放气的气动控制器
CN110772860A (zh) 一种定位安装自锁囊式滤芯
CN203395307U (zh) 气动溢流阀
CN2614959Y (zh) 可调控气压的轮胎充气连接器
CN113431907B (zh) 一种启闭与减压功能为一体的流体阀门
CN212839580U (zh) 一种气体可回收式卸荷阀
CN214534555U (zh) 一种用于手提式灭火器的阀门结构
CN113431904B (zh) 一种启闭与溢流功能为一体的流体阀门
CN216692274U (zh) 一种减压联动低压释放气体减压器
CN116169520B (zh) 一种弯头储能连接器
CN217481322U (zh) 一种液压支架用密封型安全阀
CN218934926U (zh) 一种油箱保压通气滤芯器
CN218407715U (zh) 一种往复式气动泵及流体增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