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25361U - 显示组件 - Google Patents

显示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25361U
CN212725361U CN202022079303.0U CN202022079303U CN212725361U CN 212725361 U CN212725361 U CN 212725361U CN 202022079303 U CN202022079303 U CN 202022079303U CN 212725361 U CN212725361 U CN 2127253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structures
light
display assembly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7930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杰
龚立伟
朱维
刘华清
袁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Kangjia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Kangjia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Kangjia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Kangjia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7930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253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253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253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组件。该显示组件包括:第一基板;驱动阵列,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一侧;多个发光结构,设置在所述驱动阵列之上,并与所述驱动阵列连接;第二基板,朝向所述发光结构并与所述第一基板对向设置,所述第二基板设置有与各个所述发光结构对应的色彩转换结构;粘结胶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至少部分所述粘结胶结构连续设置以形成一密闭空间。本实用新型的显示组件的两组基板之间具有较小的粘合厚度,能够满足超薄贴合要求,对于目前显示组件因贴合高度过高导致的视觉上串色风险的问题有很好地改善。

Description

显示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组件。
背景技术
Micro LED(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微型发光二极管)作为新一代显示技术,相比于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具有高亮度,高色域,高对比度,更高视角显示等优势,已成为当下研究热点。在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制备工艺流程过程中,巨量转移作为技术突破关键点,其流程主要包含激光剥离、巨量转移以及检测修复过程,其中激光剥离技术是巨量转移技术突破的关键点。
目前,局限于巨量转移技术的限制,Micro LED仍无法满足批量化需求。显示组件的尺寸越大,所需Micro LED数量越多,比如:一片8K显示屏所需Micro LED颗数便是上亿级别,因此巨量转移需耗费大量时间,且目前巨量转移检测及维修仍是瓶颈。该情况下,对于Micro LED显示组件的另一条可实现的路径便是采用单色Micro LED搭配量子点色彩转换结构(Quantum dot color conversion,QDCC)的方式,具体是将具有单色Micro LED的基板与具有量子点色彩转换结构的基板贴合,利用量子点色彩转换结构实现对单色Micro LED光线的色彩转换。因此方式通常仅需蓝色Micro LED,因此所需巨量转移的Micro LED数量减少了2/3,有利于短期内提升效率,推进Micro LED显示组件的研发推广。
然而,Micro LED搭配量子点色彩转换结构的方式对中间粘合层厚度要求极高,前显示用玻璃板贴合的框贴或全贴合技术所用的胶材,比如OCA(光学透明胶,OpticallyClear Adhesive)和OCR(光学液态胶,Optically Clear Resin)均无法同时满足窄边框及超薄贴合要求,导致Micro LED基板和量子点色彩转换结构基板之间的粘合层厚度过高,易导致混光造成视觉上的串色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组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制作Micro LED搭配QDCC的显示组件时,Micro LED基板和QDCC基板之间粘合层厚度过高,从而易导致混光造成视觉上串色风险的问题。
一种显示组件,其包括:第一基板;驱动阵列,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一侧;多个发光结构,设置在所述驱动阵列之上,并与所述驱动阵列连接;第二基板,朝向所述发光结构并与所述第一基板对向设置,所述第二基板设置有与各个所述发光结构对应的色彩转换结构;粘结胶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至少部分所述粘结胶结构连续设置以形成一密闭空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显示组件中,至少部分粘结胶结构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连续设置形成密闭空间。这样,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实际贴合过程可在负压下进行,随着贴合、粘结胶结构逐步固化、密封空间逐步形成,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形成负压状态,有利于尽量减小两组基板之间的距离,使二者能够更为紧密地贴合。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显示组件的两组基板之间具有较小的粘合厚度,能够满足超薄贴合要求,对于目前显示组件因贴合高度过高导致的混光造成视觉上串色风险的问题有很好地改善。
可选地,粘结胶结构包括紫外光-热双重固化胶结构和/或紫外光-湿气双重固化胶结构。以上两种叫结构均为紫外光延迟固化胶结构,具有延迟固化的特性,当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初步贴合时,粘合胶结构可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发生初步固化,然后通过后续的延迟固化,有效提高粘结胶的粘结强度,使得粘结胶结构的厚度相对更薄,有利于在高的粘结强度下进一步降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粘合层厚度。具体地,紫外光-热双重固化胶结构为先通过紫外光初步固化,后通过热深度固化的延迟型双重固化胶结构,紫外光-湿气双重固化胶结构为先通过紫外光初步固化,贴合后自然深度固化的延迟型双重固化胶结构。需说明的是,这里的“或”的关系指的是紫外光延迟固化胶结构为以上两种胶结构类型中的任一种;“和”的关系指的是紫外光延迟固化胶结构中一部分为以上两种胶结构类型中的其中一种,另一部分为以上两种胶结构类型中的另一种,此时两种类型的胶层是相互独立的,并非是将两种不同的胶材混合后形成的复合材料层。
可选地,粘结胶结构至少包括环状密封结构。利用该环状密封结构,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能够形成更稳定的负压密闭空腔,从而更有利于两基板的紧密贴合。与此同时,通过环状密封结构这样的胶层设置方式,胶层与基板之间的粘结面积较大,粘结力更强。
可选地,环状密封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口字形密封结构。
可选地,当环状密封结构包括多个口字形密封结构时,各个口字形密封结构由小到大依次套设。这样,多圈口字形密封结构按照大小顺序依次套设,一方面相邻密封胶圈和上下基板之间均能够形成负压密封空间,无论从粘结胶结构的粘结强度还是负压密闭空间的稳定性方面,该设置方式均具有进一步改善。与此同时,上下基板之间对应设置的发光结构和色彩转换结构在负压状态下的受力情况更为均匀,更有利于提高显示组件的稳定性。
可选地,当环状密封结构包括多个口字形密封结构时,各个口字形密封结构各自相互独立地设置在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且至少两个口字形密封结构对应的密闭空间不重合。这样,相当于在上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不同区域设置多个口字形密封结构,各口字形密封结构分别与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之间形成各自独立的密闭空间。利用这样多个相互独立的密闭空间,亦能够使上下基板更紧密贴合,且上下基板之间的发光结构和对应的色彩转换结构在负压状态下的受力情况亦较为均匀。
可选地,粘结胶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柱状粘结结构,且柱状粘结结构设置在密闭空间之内和/或之外。这样,相当于粘结胶结构及包括了环形密封结构,也包括了位于环形密封结构之内或之外的柱状粘结结构,这样更有利于提高粘结胶结构的粘结强度,也促使基本更紧密地贴合。
可选地,粘结胶结构设置在相邻的发光结构之间的间隔处。这样能够在促使基板紧密贴合的同时避免其对于发光结构光线造成影响,有利于进一步降低串色风险。
可选地,多个所述发光结构构成一像素单元,所述粘结胶结构设置在相邻的所述像素单元之间的间隔处,和/或,所述粘结胶结构设置在各所述像素单元中的相邻所述发光结构之间的间隔处。
可选地,所述显示组件还包括平坦化层,所述平坦化层包括第一平坦化部分和第二平坦化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平坦化部分设置在所述色彩转换结构背离所述第二基板的表面,所述第二平坦化部分设置在相邻所述色彩转换结构之间的间隔处。这样,相当于色彩转换结构设置在第二基板上,并被包覆于平坦化层中。而粘结胶结构则位于发光结构之间的间隔处,并与第一基板表面和平坦化层表面粘结,达到粘结上下基板及围绕形成密闭空间的作用。利用平坦化层,一方面不会影响色彩转换结构对于发光结构光线的色彩转换,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提高粘结胶结构对上下基板的粘结作用,进一步有利于在极薄的粘结厚度下使二者紧密结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平坦化部分和所述第二平坦化部分背离所述第二基板的表面平齐。
可选地,所述平坦化层还包括第三平坦化部分,至少部分所述第三平坦化部分设置在相邻的所述发光结构之间的间隔处。
可选地,色彩转换结构与发光结构对应设置且设置在发光结构的出光方向上。
可选地,所述发光结构包括LED、Mini LED、Micro LED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色彩转换结构包括量子点色彩转换结构。
可选地,各所述像素单元至少包括:红色发光结构、绿色发光结构和蓝色发光结构;或者,各所述像素单元包括阵列多个蓝色发光结构,与所述蓝色发光结构依次对应设置的所述色彩转换结构包括红色量子点色彩转换结构、绿色量子点色彩转换结构和白色量子点色彩转换结构。
可选地,相邻两个所述色彩转换结构之间的设置有遮光结构。利用该遮光结构能够进一步减少串色风险。
可选地,至少部分遮光结构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与部分所述粘结胶结构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垂直投影重叠。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显示组件去掉第二基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中显示组件去掉第二基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显示组件沿其A1-A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显示组件沿其A2-A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的显示组件沿其A3-A3’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显示组件进一步设置第三平坦化部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显示组件中平坦化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显示组件中平坦化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对组贴合过程中的示例图;
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发光结构和色彩转换结构的对应设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基板;20-发光结构;30-第二基板;40-色彩转换结构;50-粘结胶结构;60-平坦化层;
21-蓝色发光结构;41-红色量子点色彩转换结构;42-绿色量子点色彩转换结构;43-白色量子点色彩转换结构;44-遮光结构;51-口字形密封结构;52-柱状粘结结构;61-第一平坦化部分;62-第二平坦化部分;63-第三平坦化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为了改善目前显示组件因贴合高度过高导致的混光易造成视觉上串色风险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组件,如图3至6所示,该显示组件包括:第一基板10;驱动阵列,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10一侧;多个发光结构20,设置在所述驱动阵列之上,并与所述驱动阵列连接;第二基板30,朝向所述发光结构20并与所述第一基板10对向设置,所述第二基板30设置有与各个所述发光结构20对应的色彩转换结构40;粘结胶结构50,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10与所述第二基板30之间,如图1和2所示,至少部分所述粘结胶结构50连续设置以形成一密闭空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显示组件中,至少部分粘结胶结构50在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30之间连续设置形成密闭空间。这样,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30的实际贴合过程可在负压下进行,随着贴合、粘结胶结构逐步固化、密封空间逐步形成,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30之间形成负压状态,有利于尽量减小两组基板之间的距离,使二者能够更为紧密地贴合。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显示组件的两组基板之间具有较小的粘合厚度,能够满足超薄贴合要求,对于目前显示组件因贴合高度过高导致的混光造成视觉上串色风险的问题有很好地改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粘结胶结构50包括紫外光-热双重固化胶结构和/或紫外光-湿气双重固化胶结构。紫外光-热双重固化胶结构和紫外光-湿气双重固化胶结构均为紫外光延迟固化胶结构,具有延迟固化的特性,当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30初步贴合时,粘合胶结构可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发生初步固化,然后通过后续的延迟固化,有效提高粘结胶的粘结强度,使得粘结胶结构的厚度相对更薄,有利于在高的粘结强度下进一步降低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30之间的粘合层厚度。总之,利用紫外光-热双重固化胶结构及紫外光-湿气双重固化胶结构均能够使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30更为紧密地贴合,二者均具有较高的粘结强度。
具体地,紫外光-热双重固化胶结构为先通过紫外光初步固化,后通过热深度固化的延迟型双重固化胶结构,紫外光-湿气双重固化胶结构为先通过紫外光初步固化,贴合后自然深度固化的延迟型双重固化胶结构。需说明的是,这里的“或”的关系指的是紫外光延迟固化胶结构为以上两种胶结构类型中的任一种;“和”的关系指的是紫外光延迟固化胶结构中一部分为以上两种胶结构类型中的其中一种,另一部分为以上两种胶结构类型中的另外一种,此时两种类型的胶结构是相互独立的,并非是将两种不同的胶材混合后形成的复合材料层。
上述紫外光-热双重固化胶结构所用材料为紫外光-热双重固化胶,紫外光-湿气双重固化胶结构所用材料为紫外光-湿气双重固化胶,均为现有技术中的已知材料,属于紫外光延迟固化胶。比如,上述紫外光-热双重固化结构的材料包括环氧树脂、光引发剂、二氧化硅填充剂、滑石粉等组分,其是一种微米级别的贴合光学胶。
在具体制作过程中,可以预先将紫外光延迟固化胶涂布在第一基板10上,先通过紫外光进行预固化,紫外光照的同时加入氮气保护,降低胶材的流动性。其次,如图9所示,在对组贴合过程中(可将第二基板30固定,将涂布有胶材的第一基板10向其对组贴合),控制压强,使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30在对组后密闭空间中处于负压状态,从而使两基板紧密贴合,尽量减小二者之间的间距。此期间为同时满足负压状态并考虑发光结构20和色彩转换结构40的承受力,示例性地,实施过程中可将两个基板对组,采用ODF(液晶滴注工艺,One Drop Filling)工艺的真空贴合系统(Vacuum Align System,VAS,用在对组工艺中基板吸附及基板对位)设备即ODF对组机对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30进行负压贴合。
示例性地,如图1和2所示,粘结胶结构50至少包括环状密封结构。利用该环状密封结构,与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30之间能够形成更稳定的负压密闭空腔,从而更有利于两基板的紧密贴合。与此同时,通过环状密封结构这样的胶层设置方式,胶层与基板之间的粘结面积较大,粘结力更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环状密封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口字形密封结构51。利用该至少一个口字形密封结构51,与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30之间能够形成更稳定的负压密闭空腔。
在具体制作过程中,可利用涂布机将上述紫外光延迟固化胶材在第一基板10上进行环形涂布,经过对组贴合、深度固化后即可形成口字形密封结构51。本实用新型利用这种图形化闭环涂布方式,增加了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30的粘结面积,进一步解决了极窄边框封框胶无法涂布的问题,同时在基板内部形成密闭空间,利用ODF对组机负压贴合,保证内部与外部形成压强差,促使上下基板趋于零间距,有效降低基板对组厚度,从而有效降低显示组件的串色风险。
当然,口字形密封结构51的个数和设置方式均可根据组件面积等进行调整,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当环状密封结构包括多个口字形密封结构51时,各个口字形密封结构51由小到大依次套设。这样,多个口字形密封结构51按照大小顺序依次套设,一方面相邻密封胶条和上下基板之间均能够形成负压密封空间,无论从粘结胶结构50的粘结强度还是负压密闭空间的稳定性方面,该设置方式均具有进一步改善。与此同时,上下基板之间对应设置的发光结构20和色彩转换结构40在负压状态下的受力情况更为均匀,更有利于提高显示组件的稳定性。
在图中未示出的方式中,当环状密封结构包括多个口字形密封结构51时,各个口字形密封结构51各自相互独立地设置在第一基板10和所述第二基板30之间,且至少两个口字形密封结构51对应的密闭空间不重合。这样,相当于在上述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30之间的不同区域设置多个口字形密封结构51,各口字形密封结构51分别与第一基板10、第二基板30之间形成各自独立的密闭空间。利用这样多个相互独立的密闭空间,亦能够使上下基板更紧密贴合,且上下基板之间的发光结构20和对应的色彩转换结构40在负压状态下的受力情况亦较为均匀。
除了环状密封结构,为了进一步提高贴合紧密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粘结胶结构50还包括至少一个柱状粘结结构52,且柱状粘结结构52设置在密闭空间之内和/或之外。这样,相当于粘结胶结构50及包括了环形密封结构,也包括了位于环形密封结构之内或之外的柱状粘结结构52,这样更有利于提高粘结胶结构50的粘结强度,也促使基本更紧密地贴合。
显示组件中,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30的边缘处可用宽度往往较小,比如在各发光结构20的间距相等(比如300μm左右)的前提下,基板边缘处的对组可用宽度通常大概在60μm,封框胶不适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粘结胶结构50设置在相邻的发光结构之间的间隔处。这样能够在促使基板紧密贴合的同时避免其对于发光结构光线造成影响,有利于进一步降低串色风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发光结构20构成一像素单元,粘结胶结构50设置在相邻的像素单元之间的间隔处。此时,显示组件的具体结构如3至6所示,其中图3为图2所示的第一基板10、发光结构20、粘结胶结构50的基础上补充第二基板30和色彩转换结构40后形成的显示组件沿其A1-A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该显示组件沿其A2-A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该显示组件沿其A3-A3’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和/或,粘结胶结构50设置在各像素单元中的相邻发光结构20之间的间隔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光结构20呈阵列使设置在第一基板10表面,粘结胶结构50的至少部分设置在位于第一基板10的最外围和次外围的发光结构20之间的间隔处。这样,能够尽可能地扩大粘结范围,并扩大密闭空间体积,从而更有利于上下基板的紧密贴合。
为使上下基板贴合更紧密,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至5所示,显示组件还包括平坦化层60,具体如图7所示,平坦化层60包括第一平坦化部分61和第二平坦化部分62,其中第一平坦化部分61设置在色彩转换结构40背离第二基板30的表面,第二平坦化部分62设置在相邻色彩转换结构40之间的间隔处。这样,相当于色彩转换结构40设置在第二基板30上,并被包覆于平坦化层60中。而粘结胶结构50则位于发光结构20之间的间隔处,并与第一基板10表面和平坦化层60表面粘结,达到粘结上下基板及围绕形成密闭空间的作用。利用平坦化层60,一方面不会影响色彩转换结构40对于发光结构20光线的色彩转换,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提高粘结胶结构50对上下基板的粘结作用,进一步有利于在极薄的粘结厚度下使二者紧密结合。第一平坦化部分和第二平坦化部分背离第二基板的表面可平齐。
进一步地,如图6和图8所示,平坦化层60还包括第三平坦化部分63,至少部分第三平坦化部分63设置在相邻的发光结构20之间的间隔处。
上述平坦化层60可以采用透明光学树脂材料,比如负性光刻胶(over coating,OC),主要成分是亚克力树脂,内含溶剂、丙烯酸酯类流平剂、光自由基引发剂及其他添加剂。其透过率大于99%,具有高流动性及热固后高平坦性,其厚度只要能够覆盖色彩转换结构40即可,通常第一平坦化部分61的厚度可以为1.5μm到2μm。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可以预先将光学树脂材料涂布在第二基板30和色彩转换结构40上,固化后形成平坦化层60,然后在进行上下基板的对组贴合。如还包括第三平坦化部分63时,可以在相邻发光结构20之间也灌入光学树脂材料,固化后进行上下基板的对组贴合。
示例性地,色彩转换结构40与发光结构20对应设置且设置在发光结构20的出光方向上。上述发光结构20包括但不限于LED、Mini LED、Micro LED中的一种或多种;色彩转换结构40包括量子点色彩转换结构。当然,考虑到贴合高度对组件串色问题的影响程度,本实用新型上述粘结胶结构设置方式更适于发光结构搭配QDCC的显示组件。上述显示组件中,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30可以为本领域常用类型,比如为玻璃基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各像素单元至少包括:红色发光结构、绿色发光结构和蓝色发光结构;或者,如图10所示,各像素单元包括阵列多个蓝色发光结构21,与蓝色发光结构21依次对应设置的色彩转换结构40包括红色量子点色彩转换结构41、绿色量子点色彩转换结构42和白色量子点色彩转换结构43。可选地,相邻两个色彩转换结构之间的设置有遮光结构44。利用该遮光结构能够进一步减少串色风险。遮光结构44为黑色,通常为碳加有机黑色材料合成,具有遮光作用,各像素单元内的相邻两个发光结构之间的间隔距离S可以为20μm。待对组后,一个像素单元中,可出红光、绿光、蓝光三色光线,发光结构20和对应的色彩转换结构40之间的间距G因基板的紧密贴合较小,通常为0~3.5μm,且遮光结构44则对大视角光具有阻挡效果,从而有效减小大发光角度(140°)对相邻发光结构的色彩转换串色问题,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都应理解的。此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部分遮光结构44在第一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与部分粘结胶结构在第一基板上的垂直投影重叠。这样,相当于在部分遮光结构对应的发光结构间隔处设置有粘结胶结构,此处的粘结胶结构远离第一基板的表面与遮光结构粘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基板10具有发光结构20的一侧表面包括第一区域和围绕在第一区域外围的第二区域,发光结构20设置在第一区域,第二区域还设置有多个第一对位标记;第二基板30具有色彩转换结构40的一侧表面包括第三区域和围绕在第三区域外围的第四区域,第四区域设置有与第一对位标记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标记。利用上述第一对位标记和第二对位标记,在实际对组贴合过程中,能够通过对组设备的CCD(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它是一种半导体成像用感光元件,能够把光学影像转化为电信号,可用于高精度对位识别)识别第一对位标记和第二对位标记的中心先粗对位,再通过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30的各自对位标记的连线交点进行上下基板的中心精对位。因此,通过预先设置第一对位标记和第二对位标记,能够提高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30对组贴合过程中的对位精度,减小色彩转换结构40和发光结构20之间的对位偏差,从而进一步减少最终显示组件的串色风险。当然,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在对组贴合后,可利用二次切割或者研磨等手段去除上述第一基板10的第二区域部分所和第二基板30的第四区域部分,第一对位标记和第二对位标记也相应去除,以满足所需显示组件的尺寸,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都应理解的。
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利用上述第一对位标记和第二对位标记,通过精准贴合,能够将色彩转换结构40和发光结构20之间的对位偏差减小至5μm以下。上述第一对位标记和第二对位标记的设置位置可以调整,比如可以分别位于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30的四角处,对位标记可采用对位十字对位标记。上述第二区域和第四区域的尺寸可按照实际足球进行调整,比如,第二区域和第四区域的宽度相等,且大约为5mm。待对组贴合完毕后,采用二次切割或者研磨等手段去除即可,相比于二次切割,采用研磨的方式具有更高的精度。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板;
驱动阵列,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一侧;
多个发光结构,设置在所述驱动阵列之上,并与所述驱动阵列连接;
第二基板,朝向所述发光结构并与所述第一基板对向设置,所述第二基板设置有与各个所述发光结构对应的色彩转换结构;
粘结胶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至少部分所述粘结胶结构连续设置以形成一密闭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胶结构包括紫外光-热双重固化胶结构和/或紫外光-湿气双重固化胶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胶结构至少包括环状密封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密封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口字形密封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环状密封结构包括多个所述口字形密封结构时,所述口字形密封结构由小到大依次套设。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环状密封结构包括多个所述口字形密封结构时,各个所述口字形密封结构各自相互独立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且至少两个所述口字形密封结构对应的所述密闭空间不重合。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胶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柱状粘结结构,且所述柱状粘结结构设置在所述密闭空间之内和/或之外。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胶结构设置在相邻的所述发光结构之间的间隔处。
9.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发光结构构成一像素单元,所述粘结胶结构设置在相邻的所述像素单元之间的间隔处,和/或,所述粘结胶结构设置在各所述像素单元中的相邻所述发光结构之间的间隔处。
10.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还包括平坦化层,所述平坦化层包括第一平坦化部分和第二平坦化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平坦化部分设置在所述色彩转换结构背离所述第二基板的表面,所述第二平坦化部分设置在相邻所述色彩转换结构之间的间隔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坦化部分和所述第二平坦化部分背离所述第二基板的表面平齐。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坦化层还包括第三平坦化部分,至少部分所述第三平坦化部分设置在相邻的所述发光结构之间的间隔处。
13.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色彩转换结构与所述发光结构对应设置且设置在所述发光结构的出光方向上。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色彩转换结构之间的设置有遮光结构。
CN202022079303.0U 2020-09-21 2020-09-21 显示组件 Active CN2127253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79303.0U CN212725361U (zh) 2020-09-21 2020-09-21 显示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79303.0U CN212725361U (zh) 2020-09-21 2020-09-21 显示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25361U true CN212725361U (zh) 2021-03-16

Family

ID=74943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79303.0U Active CN212725361U (zh) 2020-09-21 2020-09-21 显示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2536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33046A1 (zh) * 2021-05-07 2022-11-10 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拼接显示屏、彩膜组件、显示背板、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33046A1 (zh) * 2021-05-07 2022-11-10 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拼接显示屏、彩膜组件、显示背板、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17483B1 (ko) 마이크로 led 디스플레이 패널
CN100335947C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1183473B (zh) 一种改善显示屏拼接缝亮线的方法
TW202209279A (zh) 顯示裝置
WO2012017617A1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155796A (zh) 液晶显示面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01042472A (zh) 电光装置及投影机
KR20030071034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WO2021007951A1 (zh) 一种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CN212725361U (zh) 显示组件
KR20190094836A (ko) 마이크로 led 디스플레이 패널
CN104216155A (zh) 显示单元
TW202008057A (zh) 顯示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CN101613177A (zh) 划线设备及采用该划线设备制造显示面板的方法
CN210428035U (zh) 一种彩色电子墨水显示屏的上层结构
CN113629174B (zh) 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20199862A1 (en) Intermediate substrat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of display panel
CN114063350A (zh) 光源模块、显示模块及光源模块制备方法
CN114509895A (zh) 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JPH03192334A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
TWI526766B (zh) 彩色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JPH08313920A (ja) カラー液晶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5234309A (ja) 光学部品の製造方法、光学部品
CN220626815U (zh)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US11769786B2 (en) LED display scree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