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20332U - 用水调温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水调温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720332U CN212720332U CN202021172524.6U CN202021172524U CN212720332U CN 212720332 U CN212720332 U CN 212720332U CN 202021172524 U CN202021172524 U CN 202021172524U CN 212720332 U CN212720332 U CN 21272033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temperature
- heat exchange
- attemperating
- 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水调温装置,在调温过程中,启动水泵,使得水箱内的水从第一端口处抽出,流入换热组件中;在换热组件的作用下,对抽出的水进行换热;换热后的水,在水泵的动力作用下,进入各个输出管中。换热后的水通过不同的输出管能输入至水箱内不同高度上,改变水箱内不同层的局部温度,实现水箱内水温分层调节。当用户使用较低温度水时,打开其中一个输出管,通过换热组件,将该层水温调节至对应的温度值;当用户使用较高温度水时,打开另一个输出管,并通过换热组件,将该层水温调节至更高温度。如此,本用水调温装置改变水箱内局部温度,满足用户对不同温度的用水需求,提高用户用水的和时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调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用水调温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家居或者商业中,对用水温度的需求均有不同,通常包括两种或者两种不同温度要求。由于一个水箱只适宜储存一种温度的热水,为满足多种水温的需求,传统的方式用冷水与较高温度的热水混合以获得较低温度的热水,但是采用混水方式获得不同温度用水的方式,会导致加热或者制冷过程效率降低,同时对运行经济性造成显著的不良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用水调温装置,在满足不同温度用水供应的需求前提下,保证调温效率和改善调温设备的运行经济。
上述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一种用水调温装置,包括:水箱,所述水箱上设有第一端口和至少两个第二端口;输出管,所述输出管为至少两个,所述输出管与所述第二端口一一对应连通,所述输出管一端在所述水箱内沿着水箱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输出管远离所述第二端口的一端为出水端口;和水泵与至少两个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与所述输出管水路连通,所述换热组件通过所述水泵与所述第一端口连通,所述水泵用于将所述第一端口输出的水流入与所述换热组件对应连通的输出管中,所述换热组件用于对所述第一端口输出的水进行换热。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水调温装置,与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调温过程中,启动水泵,使得水箱内的水从第一端口处抽出,流入换热组件中;在换热组件的作用下,对抽出的水进行换热;换热后的水,在水泵的动力作用下,进入各个输出管中。由于输出管的一端在水箱内沿着水箱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因此,换热后的水通过不同的输出管能输入至水箱内不同高度上,改变水箱内不同层的局部温度,实现水箱内水温分层调节。当用户使用较低温度水时,打开其中一个输出管,通过换热组件,将该层水温调节至对应的温度值;当用户使用较高温度水时,打开另一个输出管,并通过换热组件,将该层水温调节至更高温度。如此,本用水调温装置改变水箱内局部温度,满足用户对不同温度的用水需求,提高用户用水的和时性;同时,也有效避免采用混水方式获取不同温度而导致温度调节效率降低。此外,调温过程只对局部区域进行调节,并非对整个水箱内水进行调节,大大改善了调温设备的运行经济性。
与所述换热组件对应连通的输出管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泵也为至少两个,所述水泵、所述换热组件和所述输出管水路连通以形成调温组,所述调温组均与所述第一端口连通,如此,保证每个输出管均有独立的抽水动力和换热设备,保证不同输出管的调温效率高、出水率及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调温组之间水路连通,位于最外端的一个所述调温组与所述第一端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用水调温装置还包括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所述调温组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控制阀设置在所述调温组上,如此,使得整个装置的分层调温模式更加独立,功能更丰富,配置更灵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泵上设有第一进水口与第一出水口,所述换热组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的第二进水口和与所述输出管连通的第二出水口,在相邻两个所述调温组中,一个所述调温组中的第二出水口还与另一个所述调温组中的第一进水口连通,位于最外端的所述调温组中的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第一端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用水调温装置还包括三通阀与辅助调温组件,所述三通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口连通,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与所述辅助调温组件一端连通,所述三通阀的第三端与所述辅助调温组件另一端均与所述水泵连通,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端中至少一个和所述第一端连通,如此,使得水进行预调温操作,大大提高用水的调温速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调温组件包括辅助调温器与第二控制阀,所述辅助调温器通过所述第二控制阀与所述三通阀连通,所述辅助调温器与所述水泵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调温组件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辅助调温组件以并联方式连通在所述三通阀与所述水泵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组件包括换热器与调温器,所述调温器用于对所述换热器进行调温,所述水泵、所述换热器和所述第一端口水路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用水调温装置还包括补水管、过滤器和单向阀,所述补水管、所述过滤器、所述单向阀和所述第一端口水路连通,维持水箱内的水位恒定。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具有两组调温组的用水调温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具有第一控制阀的用水调温装置结构示意图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具有三组调温组的用水调温装置结构示意图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具有辅助调温组件的用水调温装置结构示意图图。
附图标记:
100、用水调温装置,110、水箱,111、第一端口,112、第二端口,120、输出管,121、出水端口,130、水泵,131、第一进水口,132、第一出水口,140、换热组件,141、换热器,1411、第二进水口,1412、第二出水口,142、调温器,150、调温组,160、第一控制阀,170、辅助调温组件,171、第二控制阀,172、辅助调温器,180、补水管,181、过滤器,182、单向阀,190、三通阀,191、第一端,192、第二端,193、第三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一种用水调温装置100,包括:水箱110、输出管120、水泵130和至少两个换热组件140。水箱110上设有第一端口111和至少两个第二端口112。输出管120为至少两个,输出管120与第二端口112一一对应连通,输出管120一端在水箱110内沿着水箱110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输出管120远离第二端口112的一端为出水端口121。换热组件140与输出管120水路连通,换热组件140通过水泵130与第一端口111连通。水泵130用于将第一端口111输出的水流入与换热组件140对应连通的输出管120中。换热组件140用于对第一端口111输出的水进行换热。
上述的用水调温装置100,在调温过程中,启动水泵130,使得水箱110内的水从第一端口111处抽出,流入换热组件140中;在换热组件140的作用下,对抽出的水进行换热;换热后的水,在水泵130的动力作用下,进入各个输出管120中。由于输出管120的一端在水箱110内沿着水箱110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因此,换热后的水通过不同的输出管120能输入至水箱110内不同高度上,改变水箱110内不同层的局部温度,实现水箱110内水温分层调节。当用户使用较低温度水时,打开其中一个输出管120,通过换热组件140,将该层水温调节至对应的温度值;当用户使用较高温度水时,打开另一个输出管120,并通过换热组件140,将该层水温调节至更高温度。如此,本用水调温装置100改变水箱110内局部温度,满足用户对不同温度的用水需求,提高用户用水的和时性;同时,也有效避免采用混水方式获取不同温度而导致温度调节效率降低。此外,调温过程只对局部区域进行调节,并非对整个水箱110内水进行调节,大大改善了调温设备的运行经济性。
需要说明的是,换热组件140与输出管120水路连通的方式可为一对一或者,多对一,也就是:多个换热组件140为一个输出管120中的水换热。
具体地,换热组件140与输出管120一一对应水路连通。由此可知,本实施例将每个输出管120配置一个换热组件140,使得每个输出管120内的水温通过对应的换热组件140进行单独调节,从而对水箱110内不同层的水温进行精准控制,提升用水的及时性和舒适性,大大满足用户不同水温的需求。同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将换热组件140变化成不同功率的设备,以便不同设备得到最大化利用,有利于提升调温装置的能效,比如,将较高温度的输出管120配置燃气加热设备,将较低温度的输出管120配置配置太阳能加热设备或者空气源热泵等。
可选地,当水泵130与换热组件140均为至少两个时,请参考图1与图2,水泵130、换热组件140和输出管120可为一一对应连通,即,一个水泵130与一个换热组件140及一个输出管120连通,形成调温组150,所有的调温组150可采用串联方式或者采用并联方式与第一端口111连通,此时,每个输出管120一端的水温可通过对应的换热组件140进行对应调温。当然,水泵130和输出管120连通方式以及换热组件140和输出管120连通方式均为一对多方式连通,比如:一个水泵130、多个换热组件140和多个输出管120连通等。
需要说明的是,输出管120一端在水箱110内沿着水箱110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应理解为:不同的输出管120一端能够将换热后的水输送至水箱110内不同的高度位置上。其中,间隔分布的方式有几种:一、将至少两个第二端口112沿着水箱110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二、将输出管120的一端伸入至水箱110内,并控制不同输出管120在水箱110内的伸入高度等。此外,输出管120一端与第二端口112连通,输出管120另一端则为用户提供用水的端口。其中,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的水箱110的高度方向,以图3为例,水箱110的高度方向为图3中S的任一箭头所指的方向。
还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换热组件140可为加热设备,也可为制冷设备。当换热组件140为加热设备时,换热组件140对流经的水进行加热,使得输出管120一端的水温加热至所需温度;当换热组件140为制冷设备时,换热组件140对流经的水进行制冷,使得输出管120一端的水温降低至所需温度。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换热组件140包括换热器141与调温器142。调温器142用于对换热器141进行调温。水泵130、换热器141和第一端口111水路连通。由此可知,在调温过程中,第一端口111处的水在水泵130的动力作用下,流经换热器141中,此时,调温器142对换热器141进行加热或者制冷,改变换热器141中的水温,实现水箱110内水温分层调节。
可选地,调温器142可为加热设备,也可为制冷设备。当调温器142为加热设备时,调温器142具体为燃气加热单元、电阻丝加热单元、空气源加热单元、太阳能加热单元或者其他加热单元。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水泵130也为至少两个。水泵130、换热组件140和输出管120水路连通以形成调温组150,调温组150均与第一端口111连通。由此可知,每个输出管120则配置一个换热组件140和一个水泵130,如此,保证每个输出管120均有独立的抽水动力和换热设备,保证不同输出管120的调温效率高、出水率及时。
可选地,调温组150与第一端口111的连通方式有多种:每个调温组150按照并联方式连通在第一端口111上,即,每个调温组150均单独通过管件与第一端口111连通;或者,所有调温组150按照串联方式连通在第一端口111上,即,调温组150相互连通,位于最外端的调温组150与第一端口111连通。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相邻两个调温组150之间水路连通。位于最外端的一个调温组150与第一端口111连通,如此,使得调温组150之间以串联方式连通在第一端口111上。
需要说明的是,位于最外端的调温组150应理解为:多个调温组150水路连通,构成一条串联的水流通路,其中,水流刚进入或者流出该水流通路的两端则为水流通路的两个最外端,位于最外端上的两个调温组150中,其中一个与第一端口111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水泵130上设有第一进水口131与第一出水口132。换热组件140上设有与第一出水口132连通的第二进水口1411和与输出管120连通的第二出水口1412。在相邻两个调温组150中,一个调温组150中的第二出水口1412还与另一个调温组150中的第一进水口131连通。位于最外端的调温组150中的第一进水口131与第一端口111连通。由此可知,本实施例公开了调温组150与调温组150之间具体连接方式,在相邻两个调温组150之间,将其中一个调温组150的第二出水口1412与另一个调温组150的第一进水口131连通,如此,当第一端口111输出水后,水依次重复流经第一进水口131、第一出水口132、第二进水口1411及第二出水口1412,直至被打开的输出管120中。其中,被打开的输出管120指的是:用户需要指定温度的水时,将该水温对应的输出管120远离水箱110的一端打开,以便水箱110内的水从输出管120的出水端口121流出。
具体地,请参考图2,当调温组150为两个时,两个调温组150之间,其中一个调温组150的第二出水口1412与另一个调温组150的第一进水口131连通,靠近第一端口111的调温组150中第一进水口131与第一端口111连通;请参考图3,当调温组150为三个时,三个调温组150依次串联连通,且调温组150与调温组150之间均通过第二出水口1412与第一进水口131连通,靠近第一端口111的调温组150中第一进水口131与第一端口111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用水调温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控制阀160。第一控制阀160与调温组150一一对应。第一控制阀160设置在调温组150上,如此,使得整个装置的分层调温模式更加独立,功能更丰富,配置更灵活。
可选地,第一控制阀160为球阀、比例阀、蝶阀或者其他阀类。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4,用水调温装置100还包括三通阀190与辅助调温组件170。三通阀190的第一端191与第一端口111连通,三通阀190的第二端192与辅助调温组件170一端连通,三通阀190的第三端193与辅助调温组件170另一端均与水泵130连通,如此,在第一端口111处增设三通阀190与辅助调温组件170,使得用水调温装置100具有两种工作模式:一、控制三通阀190,使得第一端口111直接与水泵130连通;二、控制三通阀190,使得第一端口111直接与辅助调温组件170连通。当第一端口111与辅助调温组件170连通时,第一端口111输出的水则先通过辅助调温组件170进行调温,调温后的水再进入水泵130与换热组件140中,使得水进行预调温操作,大大提高用水的调温速度,保证用水的及时性和舒适性。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4,辅助调温组件170包括辅助调温器172与第二控制阀171。辅助调温器172通过第二控制阀171与三通阀190连通,辅助调温器172与水泵130连通,如此,提高用水的调温速度。
可选地,辅助调温器172为热回收换热器或者太阳能集热器。当辅助调温器172为两组时,两个辅助调温器172以并联方式连通在三通阀190与水泵130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4,辅助调温组件170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辅助调温组件170以并联方式连通在三通阀190与水泵130之间。
具体地,辅助调温组件170为两个,即,辅助调温器172为两个,两个辅助调温器172以并联方式连通在三通阀190与水泵130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水调温装置100还包括补水管180、过滤器181和单向阀182。补水管180、过滤器181、单向阀182和第一端口111水路连通,如此,当水箱110内水位低于预设高度时,通过补水管180向水箱110内及时补充水,维持用水调温装置100稳定、持续运行。其中,过滤器181则对水进行过滤,避免水箱110内沉积水垢。单向阀182则防止水箱110内的水倒流至补水管180中。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水调温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箱(110),所述水箱(110)上设有第一端口(111)和至少两个第二端口(112);
输出管(120),所述输出管(120)为至少两个,所述输出管(120)与所述第二端口(112)一一对应连通,所述输出管(120)一端在所述水箱(110)内沿着水箱(110)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输出管(120)远离所述第二端口(112)的一端为出水端口(121);和
水泵(130)与至少两个换热组件(140),所述换热组件(140)与所述输出管(120)水路连通,所述换热组件(140)通过所述水泵(130)与所述第一端口(111)连通,所述水泵(130)用于将所述第一端口(111)输出的水流入与所述换热组件(140)对应的输出管(120)中,所述换热组件(140)用于对所述第一端口(111)输出的水进行换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水调温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130)也为至少两个,所述水泵(130)、所述换热组件(140)和所述输出管(120)水路连通以形成调温组(150),所述调温组(150)均与所述第一端口(11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水调温装置(100),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调温组(150)之间水路连通,位于最外端的一个所述调温组(150)与所述第一端口(11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水调温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水调温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控制阀(160),所述第一控制阀(160)与所述调温组(150)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控制阀(160)设置在所述调温组(150)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水调温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130)上设有第一进水口(131)与第一出水口(132),所述换热组件(140)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出水口(132)连通的第二进水口(1411)和与所述输出管(120)连通的第二出水口(1412),在相邻两个所述调温组(150)中,一个所述调温组(150)中的第二出水口(1412)还与另一个所述调温组(150)中的第一进水口(131)连通,位于最外端的所述调温组(150)中的第一进水口(131)与所述第一端口(111)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水调温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水调温装置(100)还包括三通阀(190)与辅助调温组件(170),所述三通阀(190)的第一端(191)与所述第一端口(111)连通,所述三通阀(190)的第二端(192)与所述辅助调温组件(170)一端连通,所述三通阀(190)的第三端(193)与所述辅助调温组件(170)另一端均与所述水泵(130)连通,所述第二端(192)与所述第三端(193)中至少一个和所述第一端(191)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水调温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调温组件(170)包括辅助调温器(172)与第二控制阀(171),所述辅助调温器(172)通过所述第二控制阀(171)与所述三通阀(190)连通,所述辅助调温器(172)与所述水泵(130)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水调温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调温组件(170)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辅助调温组件(170)以并联方式连通在所述三通阀(190)与所述水泵(130)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用水调温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140)包括换热器(141)与调温器(142),所述调温器(142)用于对所述换热器(141)进行调温,所述水泵(130)、所述换热器(141)和所述第一端口(111)水路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用水调温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水调温装置(100)还包括补水管(180)、过滤器(181)和单向阀(182),所述补水管(180)、所述过滤器(181)、所述单向阀(182)和所述第一端口(111)水路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172524.6U CN212720332U (zh) | 2020-06-22 | 2020-06-22 | 用水调温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172524.6U CN212720332U (zh) | 2020-06-22 | 2020-06-22 | 用水调温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720332U true CN212720332U (zh) | 2021-03-16 |
Family
ID=74961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172524.6U Active CN212720332U (zh) | 2020-06-22 | 2020-06-22 | 用水调温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720332U (zh) |
-
2020
- 2020-06-22 CN CN202021172524.6U patent/CN21272033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026991U (zh) | 供暖供给热水系统 | |
CN108336445A (zh) | 电池包热管理系统及电池包 | |
KR20190018444A (ko) | 결합된 냉각 및 가열 시스템 | |
CN109802195A (zh) | 电池系统及其温度控制方法 | |
CN107839496A (zh) | 动力电池包的热管理系统及具有其的电动汽车 | |
CN114792824A (zh) | 一种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4757138U (zh) | 一种室内机 | |
CN104807082A (zh) | 热交换盘管及空气调节机 | |
CN212720332U (zh) | 用水调温装置 | |
CN107339833A (zh) | 一种多功能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5890084A (zh) | 热水供给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10081494A (zh) | 一种热泵供暖装置及供热系统 | |
JP2004257707A (ja) | 熱源機器の適正容量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 |
CN115366609A (zh) | 热管理系统、车辆和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 |
CN112050305B (zh) | 多区域空调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 |
CN213841070U (zh) | 一种三联供变频系统 | |
CN209616840U (zh) | 一种带燃油加热功能的空调用蒸发器 | |
CN212132659U (zh) | 热力分配站 | |
CN111692682A (zh) | 空调换热垫系统 | |
CN211345663U (zh) | 热水炉与水空调组合系统 | |
CN219693423U (zh) | 一种两用炉 | |
CN210502397U (zh) | 车载冷暖调温座椅 | |
CN218419456U (zh) | 饮水机 | |
CN109638383A (zh) | 一种电池热交换器集成模块及其热交换方法 | |
CN214949487U (zh) | 地热系统和辐射空调系统的集成控制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