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19456U - 饮水机 - Google Patents

饮水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19456U
CN218419456U CN202221765925.1U CN202221765925U CN218419456U CN 218419456 U CN218419456 U CN 218419456U CN 202221765925 U CN202221765925 U CN 202221765925U CN 218419456 U CN218419456 U CN 2184194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emperature
pipeline
water inlet
outlet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6592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交兵
李键
刘青
李利军
满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Strauss Water Equipment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Strauss Water Equipment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Strauss Water Equipment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Strauss Wat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6592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194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194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194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饮水机,旨在解决现有的饮水机的出水温度的可调范围较小,尤其是制得的凉开水所能达到的最低水温仍然较高,无法满足用户对低温凉开水的需求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饮水机包括:加热装置、制冷装置、热交换器、第一调温组件和第二调温组件,首先利用加热装置、制冷装置和热交换器将原水加热成不同温度的水流,再利用第一调温组件和第二调温组件将不同温度的水流进行混合调温最终实现饮水机的出水端的最低水温进一步降低。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饮水机的出水温度相对于现有设备能够在低温到高温的区间内无极可调,尤其是进一步降低了出水端处的最低水温,满足了用户对不同温度的饮水需求。

Description

饮水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饮水机。
背景技术
随着饮水机的大量普及以及技术的不断革新,许多实用性的功能被开发出来,其中,带有水温可调功能的饮水机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
目前市面上可调水温的饮水机普遍采用调节加热体的功率来实现温度在常温与沸水之间调节,但是,带加热模块的饮水机其水温只能在大约40℃到90℃之间调节,无法满足客户对于更低温度的凉开水的饮用需求。
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的饮水机的出水温度的可调范围较小,尤其是制得的凉开水所能达到的最低温度仍然较高,无法满足用户对低温凉开水的饮用需求的问题。
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饮水机,包括:加热装置,其能够对流经所述加热装置的水进行加热;制冷装置,其能够对流经所述制冷装置的水进行降温;热交换器,其具有第一换热流道和第二换热流道,所述第一换热流道的两端分别与水源和所述加热装置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二换热流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加热装置的出水端和所述制冷装置的进水端连通;第一调温组件,其具有至少两个进水端且分别与所述加热装置的出水端以及所述第二换热流道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一调温组件能够调节所述第一调温组件的至少两个进水端的进水量以调节所述第一调温组件的出水端的水温;以及第二调温组件,其具有至少两个进水端且分别与所述第二换热流道的出水端以及所述制冷装置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二调温组件能够调节所述第二调温组件的至少两个进水端的进水量以调节所述第二调温组件的出水端的水温。
在上述饮水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调温组件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二调温组件的进水端连通。
在上述饮水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调温组件包括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一调温阀,所述第一调温阀具有两个进水端且分别通过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分别与所述加热装置的出水端以及所述第二换热流道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一调温阀能够调节所述第一调温阀的两个进水端的进水量以调节所述第一调温阀的出水端的水温。
在上述饮水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调温组件包括第三管路、第四管路和第二调温阀,所述第二调温阀具有两个进水端且分别通过所述第三管路和所述第四管路分别与所述第一调温阀的出水端以及所述制冷装置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二调温阀能够调节所述第二调温阀的两个进水端的进水量以调节所述第二调温阀的出水端的水温。
在上述饮水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调温组件包括第一进水管路、第二进水管路、第一混合管路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水管路和第二进水管路上的第一调节阀和第二调节阀,所述第一进水管路一端与所述加热装置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流道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路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进水管路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混合管路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调节阀和所述第二调节阀能够分别调节所述第一进水管路和所述第二进水管路的水流量以调节所述第一混合管路内的水温。
在上述饮水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调温组件包括第三进水管路、第二混合管路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混合管路和第三进水管路上的第三调节阀和第四调节阀,所述第三进水管路一端与所述制冷装置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一混合管路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进水管路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混合管路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三调节阀和所述第四调节阀能够分别调节所述第一混合管路和所述第三进水管路的水流量以调节所述第二混合管路内的水温。
在上述饮水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饮水机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加热装置的出水端。
在上述饮水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饮水机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调温组件的出水端。
在上述饮水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均为热敏电阻传感器。
在上述饮水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制冷装置设置为冷胆。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饮水机包括:加热装置,其能够对流经所述加热装置的水进行加热;制冷装置,其能够对流经所述制冷装置的水进行降温;热交换器,其具有第一换热流道和第二换热流道,所述第一换热流道的两端分别与水源和所述加热装置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二换热流道的两端与所述加热装置的出水端和所述制冷装置的进水端连通;第一调温组件,其具有至少两个进水端且分别与所述加热装置的出水端以及所述第二换热流道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一调温组件能够调节所述第一调温组件的至少两个进水端的进水量以调节所述第一调温组件的出水端的水温;以及第二调温组件,其具有至少两个进水端且分别与所述第二换热流道的出水端以及所述制冷装置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二调温组件能够调节所述第二调温组件的至少两个进水端的进水量以调节所述第二调温组件的出水端的水温。通过这样的设置,一方面,能够通过第一调温组件对加热装置制得的热水与从第二换热流道的出水端流出的温水进行混合调温,以获取中高温的饮用水,另一方面,还能够通过第二调温组件将制冷装置制得的冷水与从第二换热流道的出水端流出的温水进行混合调温,以获取中低温的引用水,极大地增大了水温调节范围。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调温组件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二调温组件的进水端连通。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通过第二调温组件对从第一调温组件的出水端流出的中高温水与从制冷装置的出水端流出的低温水进行混合调温,增大了水温调节的灵活性,此外,还有利于简化管路。
又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调温组件包括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一调温阀,所述第一调温阀具有两个进水端且分别通过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加热装置的出水端以及所述第二换热流道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一调温阀能够调节所述第一调温阀的两个进水端的进水量以调节所述第一调温阀的出水端的水温。通过这样的设置,即利用第一调温阀来调节其两个进水端处的进水量,进而调节第一管路中的热水与第二管路中的温水的流量,并通过改变热水与温水进入第一调温阀的配比来实现对第一调温阀的出水端的水温的精确控制;同时,实现了只利用一个调温阀来控制两条管路内水流的配比,优化了管路结构,节约了零部件的使用,有效控制了成本。
又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调温组件包括第三管路、第四管路和第二调温阀,所述第二调温阀具有两个进水端且分别通过所述第三管路和所述第四管路与所述第一调温阀的出水端以及所述制冷装置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二调温阀能够调节所述第二调温阀的两个进水端的进水量以调节所述第二调温阀的出水端的水温。即利用第二调温阀来调节其两个进水端处的进水量,进而调节第三管路中的温水与第四管路中的凉水的流量,并通过改变温水与凉水进入第二调温阀的配比来实现对第二调温阀的出水端的水温的精确控制;同时,实现了只利用一个调温阀来控制两条管路内水流的配比,优化了管路结构,节约了零部件的使用,有效控制了成本。
又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调温组件包括第一进水管路、第二进水管路、第一混合管路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水管路和第二进水管路上的第一调节阀和第二调节阀,所述第一进水管路一端与所述加热装置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流道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路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进水管路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混合管路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调节阀和所述第二调节阀能够分别调节所述第一进水管路和所述第二进水管路的水流量以调节所述第一混合管路内的水温。通过这样的设置,即通过第一调节阀和第二调节阀分别对第一进水管路和第二进水管路内水流的流量进行控制,并通过改变第一进水管路与第二进水管路内水流的流量配比来实现第一混合管路内水温的精确控制;同时,实现了每一条管路独立控制,管路之间不会互相影响,也不会因一个调节阀发生故障而影响整个调温组件正常工作。
又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调温组件包括第三进水管路、第二混合管路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混合管路和第三进水管路上的第三调节阀和第四调节阀,所述第三进水管路一端与所述制冷装置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一混合管路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进水管路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混合管路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三调节阀和所述第四调节阀能够分别调节所述第一混合管路和所述第三进水管路的水流量以调节所述第二混合管路内的水温。通过这样的设置,即通过第三调节阀和第四调节阀分别对第一混合管路和第三进水管路内水流的流量进行控制,并通过改变第一混合管路与第三进水管路内水流的流量配比来实现对第二混合管路内水温的精确控制;同时,实现了每一条管路独立控制,管路之间不会互相影响,也不会因一个调节阀发生故障而影响整个调温组件正常工作。
又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饮水机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加热装置的出水端。通过这样的设置,用于测量加热装置的出水端处的水温,实时检测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而监测加热装置是否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又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饮水机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调温组件的出水端。通过这样的设置,用于测量第二调温组件的出水端处的水温,并将水温数据反馈至饮水机的控制模块,为控制模块向调温组件发出调节指令提供依据。
又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均为热敏电阻传感器。通过这样的设置,充分发挥热敏电阻传感器灵敏度高、响应迅速的特点,能够快速感知水温的细微变化,为温度的精准调控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同时,热敏电阻的技术成熟,成本低廉,适合产业上大规模应用,进而有效地控制成本。
又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制冷装置设置为冷胆。通过这样的设置,利用冷胆较好的蓄冷、保温作用,能够持续对流经冷胆的水流进行降温处理,使冷胆的出水端的水流保持在较低的温度,进而有效降低了第二调温阀的出口端处水流的最低温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饮水机的实施例一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饮水机的实施例二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加热装置;2、制冷装置;3、热交换器;31、第一换热流道;32、第二换热流道;41、第一管路;42、第二管路;43、第一调温阀;44、第一进水管路;441、第一调节阀;45、第二进水管路;451、第二调节阀;46、第一混合管路;461、第三调节阀;51、第三管路;52、第四管路;53、第二调温阀;54、第三进水管路;541、第四调节阀;55、第二混合管路;6、第一温度传感器;7、第二温度传感器;8、水源;9、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顶”、“底”、“左”、“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基于背景技术指出的现有的饮水机的出水温度的可调范围较小,尤其是制得的凉开水所能达到的最低水温仍然较高,无法满足用户对低温凉开水的饮用需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饮水机,旨在通过饮水机内部的调温组件对分别经过加热装置、制冷装置及热交换器后得到的不同温度的水流进行任意混合,最终实现出水端处的水温能够从低温到高温区间内无极可调。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饮水机包括加热装置、制冷装置和热交换器,其中,加热装置用于对流经加热装置的水流进行加热,制冷装置用于对流经制冷装置的水流进行降温;热交换器具有第一换热流道和第二换热流道,第一换热流道的两端分别与水源和加热装置的进水端连通,第二换热流道的两端分别与加热装置的出水端和制冷装置的进水端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水源设置为水桶或水箱等储水容器,用于灌装纯净水或自来水等,也可以使饮水机管路直接连通自来水管,通过打开自来水管直接向饮水机的管路注水,只要是能够实现向饮水机输入稳定的水流即可,这种灵活地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均应限定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方案优选采用储水箱作为饮水机的水源。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饮水机内还需要设置水泵9(详见图1和图2),通过水泵9将水流抽入管路中并使水流在管路中流通,水泵9通常设置在水源与第一换热流道的进水端之间。同时,通过调节水泵9的转速以控制水流的速度,进而控制水流流过加热装置的时间,实现加热装置出水端水温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饮水机还包括第一调温组件和第二调温组件。
其中,第一调温组件具有至少两个进水端且分别与加热装置的出水端以及第二换热流道的出水端连通,第一调温组件能够调节第一调温组件的至少两个进水端的进水量以调节第一调温组件的出水端的水温。
第二调温组件具有至少两个进水端且分别与第二换热流道的出水端以及制冷装置的出水端连通,第二调温组件能够调节第二调温组件的至少两个进水端的进水量以调节第二调温组件的出水端的水温。
水源的出水端连通至热交换器的第一换热流道的进水端,当水流从水源的出水端流出后首先通过热交换器的第一换热流道,然后进入加热装置进行加热,经过加热后的热水分为两路,一路进入热交换器中的第二换热流道,另一路进入第一调温组件的进水端。
在热交换器中,第一换热流道与第二换热流道平行贴合或交叉贴合设置,增加了流道之间的接触面积,以便使两条换热流道之间能够进行充分的热量交换,当第一换热流道内的常温水与第二换热流道内的热水同时流经热交换器时,常温水与热水发生热量交换,使得常温水的温度升高、热水的温度降低。通过将常温水在热交换器内预热至一定温度后再进入加热装置进行加热有利于缩短加热时间、减少加热装置的能量消耗。
这样一来,通过第一调温组件能够对加热装置制得的热水与从第二换热流道流出的温水进行混合调温以获取中高温的饮用水,通过第二调温组件能够对制冷装置制得的冷水与从第二换热流道流出的温水进行混合调温以获取中低温的饮用水。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加热装置设置为安装有电加热丝的加热管,或者,也可以设置为安装有加热构件的加热箱,等等,这种对加热装置的具体结构形式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将第二调温组件的进水端直接与第二换热流道的出水端连通,或者,也可以借助第一调温组件间接与第二换热流道的出水端连通,这种灵活地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调温组件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二调温组件的进水端连通。
即,使第二调温组件借助第一调温组件与第二换热流道的出水端连通,这样一来,既能够通过第二调温组件对从第一调温组件的出水端流出的中高温水与从制冷装置的出水端流出的低温水进行混合调温,增大了水温调节的灵活性,又能够简化管路。
下面结合两个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介绍。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饮水机包括加热装置1、制冷装置2、热交换器3、第一调温组件和第二调温组件。
其中,加热装置1用于对流经加热装置1的水流进行加热,制冷装置2用于对流经制冷装置2的水流进行降温;热交换器3具有第一换热流道31和第二换热流道32,第一换热流道31的两端分别与水源8和加热装置1的进水端(从图上看为加热装置1的底端)连通,第二换热流道32的两端分别与加热装置1的出水端(从图上看为加热装置1的顶端)和制冷装置2的进水端连通(从图上看为制冷装置2的左端)。
第一调温组件包括第一管路41、第二管路42和第一调温阀43,所述第一调温阀43具有两个进水端(从图上分别位于第一调温阀43的顶端和底端)且分别通过所述第一管路41和所述第二管路42分别与所述加热装置1的出水端以及所述第二换热流道32的出水端(从图上看为第二换热流道32的底端)连通,所述第一调温阀43能够调节所述第一调温阀43的两个进水端的进水量以调节所述第一调温阀43的出水端(从图上看为第一调温阀43的右端)的水温。
第二调温组件包括第三管路51、第四管路52和第二调温阀53,所述第二调温阀53具有两个进水端(从图上分别位于第二调温阀53的顶端和底端)且分别通过所述第三管路51和所述第四管路52与所述第一调温阀43的出水端以及所述制冷装置2的出水端(从图上看为制冷装置2的右端)连通,所述第二调温阀53能够调节所述第二调温阀53的两个进水端的进水量以调节所述第二调温阀53的出水端(从图上看为第二调温阀53的右端)的水温。
其中,第二调温阀53的出水端与饮水机的出水嘴连通。
这样设置的好处是使第一调温组件与第二调温组件能够分别通过一个调温阀来控制两条管路内水流的流量配比,同时优化了管路结构,节约了零部件的使用,控制了制造成本。
示例性地,当用户需要90度以上的热水时,打开位于第一调温阀43顶端的进水端以及位于第二调温阀53顶端的进水端,关闭位于第一调温阀43底端的进水端以及位于第二调温阀53底端的进水端。
当用户需要60度左右的温开水时,打开第一调温阀43的两个进水端以及位于第二调温阀53顶端的进水端,关闭位于第二调温阀53底端的进水端,并通过调节第一调温阀43的两个进水端的开度来调节混合水温。
当用户需要45度左右的温开水时,打开第一调温阀43的两个进水端以及第二调温阀53的两个进水端,并通过调节第一调温阀43的两个进水端的开度以及第二调温阀53的两个进水端的开度来调节混合水温。
当用户需要30度左右的温开水时,打开位于第一调温阀43的底端的进水端以及第二调温阀53的两个进水端,关闭位于第一调温阀43顶端的进水端,并通过调节第二调温阀53的两个进水端的开度来调节混合水温。
当用户需要10度左右的凉开水时,打开位于第二调温阀53底端的进水端,关闭第一调温阀43的两个进水端以及位于第二调温阀53顶端的进水端。
优选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饮水机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6,第一温度传感器6设置在加热装置1的出水端。
通过在加热装置1的出水端处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6,能够测量加热装置1的出水端处的水温,实时检测水温的变化情况,进而掌握加热装置1的工作状态。
优选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饮水机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7,第二温度传感器7设置在第二调温组件的出水端。
通过在第二调温组件的出水端设置第二温度传感器7,能够测量第二调温组件的出水端处的水温,并将水温数据反馈至饮水机的控制模块,为控制模块向调温阀发出调节指令提供依据。
优选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温度传感器6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7均为热敏电阻传感器。
由于热敏电阻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响应迅速的特点,因此,其能够快速感知水温的细微变化,为温度的精准调控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同时,热敏电阻的技术成熟,成本低廉,适合产业上大规模应用,有效控制了成本。
优选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制冷装置2设置为冷胆。
示例性地,冷胆由保温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保温性,内部填充蓄冷材料,通过制冷源对蓄冷材料进行降温蓄冷,以对流经冷胆的水流进行持续降温处理,使冷胆的出水端的水流能够保持在较低的温度,进而有效降低了第二调温阀53的出口端处水流的最低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冷胆的制冷源设置为压缩机制冷,或者半导体制冷,只要是能够实现对冷胆的持续制冷即可,这种灵活地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均应限定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方案优选采用半导体制冷以最大限度减小饮水机的尺寸。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饮水机包括加热装置1、制冷装置2、热交换器3、第一调温组件和第二调温组件。
其中,加热装置1用于对流经加热装置1的水流进行加热,制冷装置2用于对流经制冷装置2的水流进行降温;热交换器3具有第一换热流道31和第二换热流道32,第一换热流道31的两端分别与水源8和加热装置1的进水端(从图上看为加热装置1的底端)连通,第二换热流道32的两端分别与加热装置1的出水端(从图上看为加热装置1的顶端)和制冷装置2的进水端连通(从图上看为制冷装置2的左端)。
第一调温组件包括第一进水管路44、第二进水管路45、第一混合管路46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水管路44和第二进水管路45上的第一调节阀441和第二调节阀451,所述第一进水管路44一端与所述加热装置1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路4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流道32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路44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进水管路45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混合管路46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调节阀441和所述第二调节阀451能够分别调节所述第一进水管路44和所述第二进水管路45的水流量以调节所述第一混合管路46内的水温。
第二调温组件包括第三进水管路54、第二混合管路55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混合管路46和第三进水管路54上的第三调节阀461和第四调节阀541,所述第三进水管路54一端与所述制冷装置2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一混合管路46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进水管路54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混合管路55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三调节阀461和所述第四调节阀541能够分别调节所述第一混合管路46和所述第三进水管路54的水流量以调节所述第二混合管路55内的水温。
其中,第二混合管路55的另一端与饮水机的出水嘴连通。
这样设置的好处是能够保证每一条管路的独立控制,使管路之间不会互相影响,也不会因一个调节阀发生故障导致整个调温组件失去作用。
示例性地,当用户需要90度以上的热水时,打开第一调节阀441和第三调节阀461,关闭第二调节阀451和第四调节阀541。
当用户需要60度左右的温开水时,打开第一调节阀441、第二调节阀451和第三调节阀461,关闭第四调节阀541,并通过调节第一调节阀441和第二调节阀451的开度来调节混合水温。
当用户需要45度左右的温开水时,打开第一调节阀441、第二调节阀451、第三调节阀461和第四调节阀541,并通过调节第一调节阀441和第二调节阀451的开度以及第三调节阀461和第四调节阀541的开度来调节混合水温。
当用户需要30度左右的温开水时,打开第二调节阀451、第三调节阀461和第四调节阀541,关闭第一调节阀441,并通过调节第三调节阀461和第四调节阀541的开度来调节混合水温。
当用户需要10度左右的凉开水时,打开第四调节阀541,关闭第一调节阀441、第二调节阀451和第三调节阀461。
优选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饮水机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6,第一温度传感器6设置在加热装置1的出水端。
通过在加热装置1的出水端处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6,能够测量加热装置1的出水端处的水温,实时检测水温的变化情况,进而掌握加热装置1的工作状态。
优选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饮水机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7,第二温度传感器7设置在第二调温组件的出水端,示例性地,第二温度传感器7安装在第二混合管路55上。
通过在第二调温组件的出水端设置第二温度传感器7,能够测量第二调温组件的出水端处的水温,并将水温数据反馈至饮水机的控制模块,为控制模块向调温阀发出调节指令提供依据。
优选地,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温度传感器6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7均为热敏电阻传感器。
由于热敏电阻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响应迅速的特点,因此,其能够快速感知水温的细微变化,为温度的精准调控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同时,热敏电阻的技术成熟,成本低廉,适合产业上大规模应用,有效控制了成本。
优选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制冷装置2设置为冷胆。
示例性地,冷胆由保温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保温性,内部填充蓄冷材料,通过制冷源对蓄冷材料进行降温蓄冷,以对流经冷胆的水流进行持续降温处理,使冷胆的出水端的水流能够保持在较低的温度,进而有效降低了第二调温阀53的出口端处水流的最低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冷胆的制冷源设置为压缩机制冷,或者半导体制冷,只要是能够实现对冷胆的持续制冷即可,这种灵活地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均应限定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方案优选采用半导体制冷以最大限度减小饮水机的尺寸。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饮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装置,其能够对流经所述加热装置的水进行加热;
制冷装置,其能够对流经所述制冷装置的水进行降温;
热交换器,其具有第一换热流道和第二换热流道,所述第一换热流道的两端分别与水源和所述加热装置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二换热流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加热装置的出水端和所述制冷装置的进水端连通;
第一调温组件,其具有至少两个进水端且分别与所述加热装置的出水端以及所述第二换热流道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一调温组件能够调节所述第一调温组件的至少两个进水端的进水量以调节所述第一调温组件的出水端的水温;以及
第二调温组件,其具有至少两个进水端且分别与所述第二换热流道的出水端以及所述制冷装置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二调温组件能够调节所述第二调温组件的至少两个进水端的进水量以调节所述第二调温组件的出水端的水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温组件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二调温组件的进水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温组件包括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一调温阀,所述第一调温阀具有两个进水端且分别通过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分别与所述加热装置的出水端以及所述第二换热流道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一调温阀能够调节所述第一调温阀的两个进水端的进水量以调节所述第一调温阀的出水端的水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温组件包括第三管路、第四管路和第二调温阀,所述第二调温阀具有两个进水端且分别通过所述第三管路和所述第四管路分别与所述第一调温阀的出水端以及所述制冷装置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二调温阀能够调节所述第二调温阀的两个进水端的进水量以调节所述第二调温阀的出水端的水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温组件包括第一进水管路、第二进水管路、第一混合管路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水管路和所述第二进水管路上的第一调节阀和第二调节阀,
所述第一进水管路一端与所述加热装置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流道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路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进水管路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混合管路的一端连通,
所述第一调节阀和所述第二调节阀能够分别调节所述第一进水管路和所述第二进水管路的水流量以调节所述第一混合管路内的水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温组件包括第三进水管路、第二混合管路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混合管路和所述第三进水管路上的第三调节阀和第四调节阀,
所述第三进水管路一端与所述制冷装置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一混合管路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进水管路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混合管路的一端连通,
所述第三调节阀和所述第四调节阀能够分别调节所述第一混合管路和所述第三进水管路的水流量以调节所述第二混合管路内的水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饮水机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加热装置的出水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饮水机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调温组件的出水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均为热敏电阻传感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装置设置为冷胆。
CN202221765925.1U 2022-07-07 2022-07-07 饮水机 Active CN2184194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65925.1U CN218419456U (zh) 2022-07-07 2022-07-07 饮水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65925.1U CN218419456U (zh) 2022-07-07 2022-07-07 饮水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19456U true CN218419456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88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65925.1U Active CN218419456U (zh) 2022-07-07 2022-07-07 饮水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194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488345U (zh) 供液装置
CN109984602B (zh) 饮水机
CN110301696A (zh) 一种可调温的智能舒适液冷服
CN218419456U (zh) 饮水机
CN210399558U (zh) 零冷水恒温综合热水器
CN208920597U (zh) 恒温高效空气能热水器
CN109764555A (zh) 一种能源系统及其热水器、空调温度调节的控制方法
CN211595013U (zh) 一种均压出液装置
CN217447392U (zh) 饮水设备
CN109757904A (zh) 一种能源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12720332U (zh) 用水调温装置
CN109757906A (zh) 一种能源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20212664U (zh) 一种智能调温水路系统
CN214665256U (zh) 一种采用冷却介质的恒温水直饮装置
CN212618928U (zh) 温度调节系统
CN219353620U (zh) 饮水机
CN221008992U (zh) 用于燃料电池测试台的换热系统以及燃料电池测试台
CN109764451A (zh) 一种能源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12339975U (zh) 一种冷却装置
CN216769548U (zh) 一种用于集中热水系统的闭式水罐
CN217429778U (zh) 一种通过流量阀实现混水调温功能的饮水设备
CN217685846U (zh) 一种具有预热功能的即热式熟水机
CN217645006U (zh) 饮水设备
CN211317692U (zh) 一种风洞换热系统
CN219392532U (zh) 一种温度精准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