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16267U - 一种鸥翼门铰链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鸥翼门铰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16267U
CN212716267U CN202020435494.7U CN202020435494U CN212716267U CN 212716267 U CN212716267 U CN 212716267U CN 202020435494 U CN202020435494 U CN 202020435494U CN 212716267 U CN212716267 U CN 2127162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connecting rod
pivot
gull
hi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3549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超
盖长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engk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engk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engk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engk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3549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162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162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162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ing And Opening Devices For Wings, And Check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鸥翼门铰链装置,属于汽车的技术领域。一种鸥翼门铰链装置包括连杆、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弹簧;本实用新型将连接车顶的第一连接部和连接车门的第二连接部分别通过转轴铰接于连杆的两端,使得在车门启闭时连杆的位置能发生移动,适应车门位置的变化,从而在较小的空间内实现车门的启闭,避免了空间的浪费;且转轴固定于连杆上并跟随连杆转动,并于转轴上套设有一端固定于转轴上的弹簧,且弹簧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并伸出转轴外,使得在转轴转动一定角度后弹簧的自由端抵靠于对应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并在转轴继续转动的过程中实现弹簧的扭转,使得弹簧蓄力,为下一次开门提供了辅助初始力,方便了开门。

Description

一种鸥翼门铰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鸥翼门铰链装置。
背景技术
鸥翼门的设计方便了乘客的进出和行李的放置,并且鸥翼门对于传统的汽车门的外观而言,更具个性化,因此,常被应用在跑车等高档车上。
铰链装置作为鸥翼门的必要零件,是连接车门和车顶的关键结构,用于车门在车顶上的启闭连接。但是,现有的鸥翼门的铰链装置包括两个通过销轴连接的连接部,且一个连接部与车门连接,另一个连接部与车顶连接,并且为了方便车门的升起,需要在一连接部上安装爆炸螺栓,通过爆炸螺栓为车门的升起提供一个辅助支撑力,从而方便车门的开启,但爆炸弹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连接部在车顶或门体上安装的部位为固定结构,造成了车门启闭时,铰链结构无法进行位置变动,从而导致了需要较大的空间来容纳铰链结构并支持铰链结构的动作,造成空间的浪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鸥翼门铰链装置,以设置一连杆,并于连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铰接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且转轴与连杆的两端均为固定连接并跟随连杆转动,并于每一转轴上均套设有弹簧,且每一弹簧的一端分别固定于对应的转轴上,弹簧的另一端自由布置且在转动至一定角度后抵靠于对应的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上,使得在车门接近关闭状态时,弹簧的另一端才会与连杆接触,实现弹簧的扭转,并通过弹簧的扭转实现蓄力,为下次开启车门提供辅助初始动力,方便车门的开启,且结构安全性高,另外,连杆为弯曲的结构,且连杆的两端可分别相对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转动,从而实现了在车门启闭时自身位置的变动,以便在较小的空间内完成车门的启闭,避免了空间的浪费。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鸥翼门铰链装置,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
连杆,连杆的两端均开设有铰接孔,且每一铰接孔内均固定设置有转轴;
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设置于车顶上,且第一连接部与连杆的一端的转轴铰接;
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设置于车门上,且第二连接部与连杆的另一端的转轴铰接;
弹簧,弹簧分别套设于两转轴上,且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对应的转轴上,弹簧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并延伸至对应的转轴外,且弹簧伸出转轴外的一端的长度大于第一连接部与对应转轴之间的距离以及大于第二连接部与对应转轴之间的距离。
上述的一种鸥翼门铰链装置,其中,连杆包括杆体和连接杆,杆体设置有两根,两根杆体形状一致且均呈“V”字形设置,同时,两根杆体间隔且平行布置,并于两根杆体的中间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杆体固定连接。
上述的一种鸥翼门铰链装置,其中,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一铰接块,第一铰接块固定于第一固定板上,第一固定板固定于车顶上,且第一铰接块呈“U”字形设置,第一铰接块的非开口一侧与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同时,连杆的两杆体的同一端的端部分别与第一铰接块的开口的两侧通过转轴铰接。
上述的一种鸥翼门铰链装置,其中,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固定板和第二铰接块,第二铰接块固定于第二固定板上,且第二铰接块呈“U”字形设置,且第二铰接块的非开口一侧与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同时,连杆的两杆体的同一端的端部分别与第二铰接块的开口的两侧通过转轴铰接。
上述的一种鸥翼门铰链装置,其中,转轴贯穿对应的第一铰接块或对应的第二铰接块,且转轴套设有弹簧的区域位于对应的第一铰接块或第二铰接块的开口内。
上述的一种鸥翼门铰链装置,其中,每一转轴上均设置有固定块,转轴上的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固定块上。
上述的一种鸥翼门铰链装置,其中,每一弹簧的自由端上均设置有加强条,加强条沿弹簧的自由端的伸出方向平行设置。
上述的一种鸥翼门铰链装置,其中,第一铰接块上且位于与连杆的杆体铰接的一侧的底部还设置有限位块。
上述的一种鸥翼门铰链装置,其中,限位块靠近连杆的杆体的一侧呈斜面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
上述的鸥翼门铰链装置,通过连杆和铰接于连杆两端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且第一连接部固定于车顶,第二连接部固定于车门上,并且连杆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铰接的转轴均固定于转轴上并跟随转轴转动,同时,于转轴上套设有弹簧,且弹簧的一端固定于转轴上,另一端自由设置并伸出转轴外,且弹簧伸出的一端的长度大于转轴与对应的第一铰接块或对应的第二铰接块之间的距离,使得转轴跟随连杆转动时,转轴能带动弹簧转动,而在弹簧转动到一定角度后,弹簧的自由端抵靠于对应的第一铰接块或对应的第二铰接块上,使得弹簧发生扭转,实现弹簧的蓄力,从而为车门的下次开启提供辅助初始力,从而方便了车门的开启;另外,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从而使得连杆的自由度更高,方便了在车门启闭时能通过位置变化来适应,使得在较小的空间内完成车门的启闭,避免了空间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鸥翼门铰链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视角的结构图。
附图中:1、连杆;11、杆体;12、连接杆;2、转轴;21、固定块;3、第一连接部;31、第一固定板;32、第一铰接块;33、限位块;4、第二连接部;41、第二固定板;42、第二铰接块;5、弹簧;6、加强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附图2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作具体阐述,但以下内容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鸥翼门铰链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视角的结构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鸥翼门铰链装置包括:连杆1、第一连接部3、第二连接部4以及弹簧5,且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分别通过转轴2铰接于连杆1的两端,同时,每一转轴2上均套设有弹簧5。
具体的,连杆1的两端均开设有铰接孔,通过铰接孔的设置方便了与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的安装,同时,每一铰接孔内均固定设置有转轴2,使得转轴2可跟随连杆1转动,在连杆1翻转时,转轴2也能实现翻转,即转轴2能跟随连杆1实现位置的变化,为车门在启闭时通过转轴2的转动带动弹簧5的端部抵靠于第一连接部3或第二连接部4上提供了条件。并且,只需在车门或车顶上开设一道容纳槽,适应连杆1的转动即可,从而避免了因结构无法变动而需要较大的布置空间的问题,结构设计更合理。
具体的,第一连接部3设置于车顶上,且第一连接部3与连杆1的一端的转轴2铰接;同时,第二连接部4,第二连接部4设置于车门上,且第二连接部4与连杆1的另一端的转轴2铰接,即通过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分别实现了与车顶和车门的连接,配合连杆1和转轴2的作用,即可实现车门在车顶上的安装。
具体的,弹簧5分别套设于两转轴2上,且弹簧5的一端固定于对应的转轴2上,弹簧5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并延伸至对应的转轴2外,即弹簧5的一端并非绕设于转轴2上,而是向外延伸。且弹簧5伸出转轴2外的一端的长度大于第一连接部3与对应转轴2之间的距离以及大于第二连接部4与对应转轴2之间的距离,即使得在转轴2转动时,弹簧5跟随转轴2转动,而在弹簧5伸出转轴2外的一端没有接触对应的第一连接部3或第二连接部4时,弹簧5可继续跟随转轴2转动,只有在转轴2转动至一定角度后,弹簧5伸出转轴2外的一端才能接触到对应的第一连接部3或第二连接部4并相互抵靠,而使得在继续转动转轴2时,弹簧5发生扭转,使得弹簧5蓄力,即在关闭车门时,连杆1逐渐向下转动,当转动至一定角度后,此时转轴2上的弹簧5伸出转轴2的一端分别抵靠于对应的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上,并在连杆1继续向下转动时,弹簧5发生扭转,实现弹簧5的蓄力,使得弹簧5在下次开门的过程中,能通过弹簧5辅助推动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绕连杆1转动,方便了对车门的开启。并且,由于鸥翼门的特点,关门时可通过车门自身的重量来实现对弹簧5的扭转,而在开门时,可通过弹簧5的弹簧5力辅助开门,从而使得无论关门还是开门均可达到省力的效果,结构设计更合理。
更加具体的,连杆1包括杆体11和连接杆12,杆体11设置有两根,两根杆体11形状一致且均呈“V”字形设置,使得连杆1的一端沿近似水平方向布置时,连杆1的另一端可向上翘起,方便了对车门的支撑。同时,两根杆体11间隔且平行布置,并于两根杆体11的中间设置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的两端分别与两杆体11固定连接,通过连接杆12将两根杆体11连接成一整体结构,使得两根杆体11的运动能同步,结构强度更高。
更加具体的,第一连接部3包括第一固定板31和第一铰接块32,第一铰接块32固定于第一固定板31上,第一固定板31固定于车顶上,且第一铰接块32呈“U”字形设置,第一铰接块32的非开口一侧与第一固定板31固定连接,使得第一连接部3上具有一开口,且第一连接部3的非开口一侧固定于车顶上,同时,连杆1的两杆体11的同一端的端部分别与第一铰接块32的开口的两侧通过转轴2铰接,使得连杆1铰接于第一连接部3设置有开口的一侧,为转轴2上的弹簧5放置于开口内提供了条件。
更加具体的,第二连接部4包括第二固定板41和第二铰接块42,第二铰接块42固定于第二固定板41上,且第二铰接块42呈“U”字形设置,且第二铰接块42的非开口一侧与第二固定板41固定连接,使得第二连接部4上同样具有一开口,且第二连接部4的非开口一侧固定于车门上,同时,连杆1的两杆体11的同一端的端部分别与第二铰接块42的开口的两侧通过转轴2铰接,同样使得连杆1铰接于第二连接部4设置有开口的一侧,为转轴2上的弹簧5放置于第二连接部4的开口内提供了条件。
更加具体的,转轴2贯穿对应的第一铰接块32或对应的第二铰接块42,由于连杆1铰接于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设置有开口的一侧,使得固定于连杆1两端的转轴2能贯穿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从而使得转轴2的中间区段位于开口内,且转轴2套设有弹簧5的区域位于对应的第一铰接块32或第二铰接块42的开口内,即方便了弹簧5的布置,空间利用更合理,避免了占用更大的空间,同时还方便了弹簧5与对应的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的接触,为实现弹簧5的稳定扭转提供了结构基础。
更加具体的,每一转轴2上均设置有固定块21,转轴2上的弹簧5的一端固定于固定块21上,且固定块21位于转轴2处于开口内的中间区段的一端,同时,固定块21也跟随转轴2转动,也通过固定块21的布置方便了弹簧5的安装,为弹簧5跟随转轴2转动提供了结构基础。
更加具体的,每一弹簧5的自由端上均设置有加强条6,加强条6沿弹簧5的自由端的伸出方向平行设置,使得弹簧5伸出转轴2外的一端的强度更高,防止了在转轴2转动而使弹簧5发生扭转时,弹簧5的自由端因形变而失效的问题,结构设计更合理。
更加具体的,第一铰接块32上且位于与连杆1的杆体11铰接的一侧的底部还设置有限位块33,使得在连杆1绕第一铰接块32转动一定角度后即被锁紧,防止了开门后因连杆1无支撑而过度下沉所带来的车门下榻的问题,提升了结构的安全性,结构设计更合理。
更加具体的,限位块33靠近连杆1的杆体11的一侧呈斜面设置,使得在与偏转后的连杆1的杆体11接触后,限位块33的斜面能更好的接触连杆1的底部,接触面更大,限位更稳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鸥翼门铰链装置,包括连杆1、第一连接部3、第二连接部4和弹簧5;通过将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分别通过转轴2铰接于连杆1的两端,并且,第一连接部3固定于车顶上,第二连接部4固定于车门上,使得在车门启闭时连杆1的位置能发生移动,适应车门位置的变化,从而在较小的空间内实现车门的启闭,避免了空间的浪费;且转轴2固定于连杆1上并跟随连杆1转动,并于转轴2上套设有一端固定于转轴2上的弹簧5,且弹簧5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并伸出转轴2外,使得在转轴2转动一定角度后弹簧5的自由端抵靠于对应的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上,并在转轴2继续转动的过程中实现弹簧5的扭转,使得弹簧5蓄力,即在关门过程中,转轴2转动,此时弹簧5还为扭转,直至转轴2转动至一定角度后弹簧5才扭转蓄力,为下一次开门提供了辅助初始力,方便了开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鸥翼门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均开设有铰接孔,且每一所述铰接孔内均固定设置有转轴;
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车顶上,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连杆的一端的所述转轴铰接;
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车门上,且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连杆的另一端的所述转轴铰接;
弹簧,所述弹簧分别套设于两所述转轴上,且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对应的所述转轴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并延伸至对应的所述转轴外,且所述弹簧伸出所述转轴外的一端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对应所述转轴之间的距离以及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与对应所述转轴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鸥翼门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包括杆体和连接杆,所述杆体设置有两根,两根所述杆体形状一致且均呈“V”字形设置,同时,两根所述杆体间隔且平行布置,并于两根所述杆体的中间设置有所述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杆体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鸥翼门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一铰接块,所述第一铰接块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于所述车顶上,且所述第一铰接块呈“U”字形设置,所述第一铰接块的非开口一侧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同时,所述连杆的两所述杆体的同一端的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铰接块的开口的两侧通过所述转轴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鸥翼门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固定板和第二铰接块,所述第二铰接块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板上,且所述第二铰接块呈“U”字形设置,且所述第二铰接块的非开口一侧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同时,所述连杆的两所述杆体的同一端的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二铰接块的开口的两侧通过所述转轴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鸥翼门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贯穿对应的所述第一铰接块或对应的所述第二铰接块,且所述转轴套设有所述弹簧的区域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一铰接块或所述第二铰接块的开口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鸥翼门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转轴上均设置有固定块,所述转轴上的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块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鸥翼门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弹簧的自由端上均设置有加强条,所述加强条沿所述弹簧的自由端的伸出方向平行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鸥翼门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块上且位于与所述连杆的所述杆体铰接的一侧的底部还设置有限位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鸥翼门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靠近所述连杆的所述杆体的一侧呈斜面设置。
CN202020435494.7U 2020-03-30 2020-03-30 一种鸥翼门铰链装置 Active CN2127162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35494.7U CN212716267U (zh) 2020-03-30 2020-03-30 一种鸥翼门铰链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35494.7U CN212716267U (zh) 2020-03-30 2020-03-30 一种鸥翼门铰链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16267U true CN212716267U (zh) 2021-03-16

Family

ID=74905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35494.7U Active CN212716267U (zh) 2020-03-30 2020-03-30 一种鸥翼门铰链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1626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51034A (zh) * 2021-12-20 2022-03-29 广东汇天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鸥翼门的安装结构及飞行汽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51034A (zh) * 2021-12-20 2022-03-29 广东汇天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鸥翼门的安装结构及飞行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82605B1 (en) Convertible vehicle body
CN102943614B (zh) 一种悬浮折叠门
CN212716267U (zh) 一种鸥翼门铰链装置
CN107160982B (zh) 一种用于厢式物流车的上下开启式翼开门货厢
CN109252772A (zh) 一种主动行人保护引擎盖的五连杆铰链结构
CN104816611B (zh) 一种舱门装置及使用该舱门装置的客车
CN211592197U (zh) 一种轻型客车及其塞拉门机构
CN209469218U (zh) 车门开启机构
US3888044A (en) Folding stabilizer linkage for vehicle window
CN111379488A (zh) 一种车门连接铰链
CN208473522U (zh) 汽车尾门铰链及汽车
CN211008149U (zh) 一种用于门扇的动力系统及轿厢
CN206668026U (zh) 油缸驱动的车门开启装置
CN107139804B (zh) 一种用于厢式物流车的货厢侧门支撑臂结构
CN217813096U (zh) 一种整体式快速翻板门
CN217892475U (zh) 一种汽车上掀式折叠门
CN209958997U (zh) 车门开启机构
CN2900728Y (zh) 一种铰链
JPH0411181A (ja) 自動車用フードヒンジ構造
CN218316973U (zh) 一种翼开启厢式运输车车厢
CN218206286U (zh) 后背门铰链总成、后背门及汽车
CN216139925U (zh) 一种带踏步梯的汽车箱体
CN209670627U (zh) 一种新型汽车后背门铰链
CN219061329U (zh) 用于鸥翼门的旋转开合装置
CN100389244C (zh) 对开门汽车后门操纵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