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15894U - 龙骨直连套件、龙骨箍紧系统及建筑模板系统 - Google Patents

龙骨直连套件、龙骨箍紧系统及建筑模板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15894U
CN212715894U CN202020604193.2U CN202020604193U CN212715894U CN 212715894 U CN212715894 U CN 212715894U CN 202020604193 U CN202020604193 U CN 202020604193U CN 212715894 U CN212715894 U CN 2127158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itional
keel
distance
plane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0419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志�
杨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dezhu Technology Group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Dezh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Dezh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Dezh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0419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158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158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158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龙骨直连套件、龙骨箍紧系统及建筑模板系统,其中龙骨直连套件包括龙骨、基础直连器和附加直连器,根据现场施工时所需尺寸需要,自由选择使用1个或多个附加直连器连接于龙骨与基础直连器之间,实现了龙骨箍紧过程的灵活性,同时避免了定尺龙骨无法在其它施工现场使用造成的材料浪费。

Description

龙骨直连套件、龙骨箍紧系统及建筑模板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般地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龙骨直连套件、龙骨箍紧系统及建筑模板系统。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行业中,模板技术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施工技术,它与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密切相关,模板技术能够确保浇筑工件的结构、尺寸可以完全符合既定的施工要求和标准。传统模板技术中,采用木模板、塑料模板或铝合金模板围成浇筑墙体形状,在模板上间隔固定有纵向次龙骨,在次龙骨外围箍住横向主龙骨,从而完成模板固定。近年来,拼装式模板技术逐渐普及,模板型材本身的连接板取代纵向次龙骨,在拼装好的模板型材连接板端部箍紧横向主龙骨。
在上述不同模板技术中,将模板组装好并开始安装外围龙骨(即横向主龙骨)时,将多根龙骨通过直连器实现相互间连接,从而将龙骨系统箍紧在模板外围。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龙骨在不同施工现场的反复使用价值,往往事先加工好若干种标准长度的龙骨,通过相互组合的方式满足不同施工现场中可能遇到的不同浇筑墙体尺寸需要。但实际使用中,由于待浇筑平面墙体非标尺寸多样化,导致标准长度的龙骨无法完全满足实际需要,若根据不同施工现场定制化生产定尺龙骨,导致定尺龙骨无法用于其它施工现场,造成材料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使龙骨在平面浇筑墙体区域箍紧模板时的使用更灵活、更利于不同施工现场反复使用的龙骨直连套件,包括该龙骨直连套件的龙骨箍紧系统,以及包括该龙骨箍紧系统的建筑模板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龙骨直连套件,包括龙骨、基础直连器和附加直连器,所述龙骨包括龙骨顶板、龙骨底板、龙骨内立板和龙骨外立板,所述龙骨顶板和龙骨底板相互平行,所述龙骨内立板和龙骨外立板相互平行且与所述龙骨顶板和龙骨底板垂直,所述基础直连器包括对称设置且沿纵向排列的一对基础连接部,所述附加直连器包括沿纵向排列的第一附加连接部和第二附加连接部,每个所述基础连接部适于与所述龙骨端部和所述第二附加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附加连接部适于与所述龙骨端部和其它所述附加直连器的所述第二附加连接部连接。
通过设置附加直连器,当标准尺寸龙骨仅通过基础直连器连接无法满足尺寸需要时,在基础直连器与标准尺寸龙骨之间连接一个或多个附加直连器,利用附加直连器的第二附加连接部与基础直连器的基础连接部连接,利用附加直连器的第一附加连接部与龙骨端部或其它附加直连器的第二附加连接部连接,可以根据现场所缺尺寸自由选择附加直连器使用数量,自由调整两个相邻标准尺寸龙骨之间的连接间距,在仅使用标准尺寸龙骨的情况下,实现了龙骨箍紧过程的灵活性,同时避免了定尺龙骨无法在其它施工现场使用造成的材料浪费。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龙骨直连套件,每个所述基础连接部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基础连接顶板和基础连接底板,所述第一附加连接部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附加连接顶板和第一附加连接底板,所述第二附加连接部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附加连接顶板和第二附加连接底板,所述基础连接顶板顶面和基础连接底板底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龙骨顶板底面和龙骨底板顶面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附加连接顶板顶面和第一附加连接底板底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龙骨顶板底面和龙骨底板顶面之间的距离,所述基础连接顶板顶面和基础连接底板底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附加连接顶板底面和第二附加连接底板顶面之间的距离,所述附加直连器的所述第一附加连接顶板顶面和第一附加连接底板底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附加连接顶板底面和第二附加连接底板顶面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龙骨直连套件,所述龙骨内立板沿龙骨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具有龙骨让位缺口,每个所述龙骨让位缺口沿纵向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基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附加连接部沿纵向的尺寸。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龙骨直连套件,所述龙骨内立板沿纵向的两端均短于所述龙骨顶板和/或龙骨底板一让位距离,所述让位距离形成所述龙骨让位缺口。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龙骨直连套件,所述附加直连器的第二附加连接部内侧具有附加直连器让位缺口,所述附加直连器让位缺口沿纵向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基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附加连接部沿纵向的尺寸。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龙骨直连套件,所述龙骨顶板、龙骨底板内边缘形成有第一平面,所述基础连接顶板、基础连接底板内边缘形成有第二平面,所述基础连接顶板、基础连接底板外边缘形成有第三平面,所述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相互平行且均与横向垂直,所述龙骨外立板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平面之间具有第一距离,所述第二平面与第三平面之间具有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相等。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龙骨直连套件,所述一对基础连接部之间还设置有过渡部,所述过渡部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过渡部顶板和过渡部底板,所述过渡部顶板与所述基础连接顶板相交处形成有顶部纵向定位凸台,所述过渡部底板与所述基础连接底板相交处形成有底部纵向定位凸台,所述顶部纵向定位凸台顶部与所述底部纵向定位凸台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龙骨顶板底面与龙骨底板顶面之间的距离,且大于所述第二附加连接顶板底面与第二附加连接底板顶面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龙骨直连套件,所述过渡部顶板、过渡部底板内边缘形成有第四平面,所述过渡部顶板、过渡部底板外边缘形成有第五平面,所述龙骨顶板、龙骨底板内边缘形成有第一平面,所述龙骨顶板、龙骨底板外边缘形成有第六平面,所述基础连接顶板、基础连接底板内边缘形成有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第二平面、第四平面、第五平面和第六平面相互平行且均与横向垂直,所述第四平面与第五平面之间具有第三距离,所述第一平面与第六平面之间具有第四距离,所述龙骨外立板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平面之间具有第一距离,所述第二附加连接顶板、第二附加连接底板之间靠近外侧的支撑结构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九平面之间具有第七距离,所述第六距离与第四距离相等,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七距离相等。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龙骨直连套件,所述第一附加连接顶板、第一附加连接底板内边缘形成有第六平面,所述第一附加连接顶板、第一附加连接底板外边缘形成有第七平面,所述基础连接顶板、基础连接底板内边缘形成有第二平面,所述基础连接顶板、基础连接底板外边缘形成有第三平面,所述第二平面、第三平面、第七平面和第八平面相互平行且均与横向垂直,所述第二平面与第三平面之间具有第二距离,所述第七平面与第八平面之间具有第五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与第五距离相等。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龙骨直连套件,所述附加第二连接顶板、附加第二连接底板内边缘形成有第八平面,所述附加第二连接顶板、附加第二连接底板外边缘形成有第九平面,所述龙骨顶板、龙骨底板内边缘形成有第一平面,所述龙骨顶板、龙骨底板外边缘形成有第六平面,所述第一平面、第六平面、第九平面、第十平面相互平行且均与横向垂直,所述第九平面与第十平面之间具有第六距离,所述第一平面与第六平面之间具有第四距离,所述第六距离与第四距离相等,且所述第九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平齐。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龙骨直连套件,所述龙骨内立板沿龙骨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具有龙骨让位缺口,每个所述龙骨让位缺口沿纵向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基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附加连接部沿纵向的尺寸,所述龙骨顶板、龙骨底板在对应于所述让位缺口的区域分别开设有彼此相对的龙骨连接孔,所述基础连接顶板和基础连接底板分别开设有彼此相对的基础连接孔,所述第一附加连接顶板和第一附加连接底板分别开设有彼此相对的第一附加连接孔,所述第二附加连接顶板和第二附加连接底板分别开设有彼此相对的第二附加连接孔,所述基础连接顶板、基础连接底板外边缘形成有第三平面,所述第一附加连接顶板、第一附加连接底板外边缘形成有第八平面,所述第三平面和第八平面相互平行且均与横向垂直,所述龙骨连接孔与所述龙骨外立板内表面之间具有第一横向距离,所述基础连接孔与所述第三平面之间具有第二横向距离,所述第一附加连接孔、第二附加连接孔与所述第八平面之间具有第三横向距离,所述第一横向距离、第二横向距离、第三横向距离均相等。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龙骨直连套件,所述龙骨连接孔包括沿纵向按第一孔距排列的第一龙骨连接孔、第二龙骨连接孔,靠近龙骨端部的第一龙骨连接孔与所述龙骨端部边缘间具有第一纵向距离,所述基础连接孔包括沿纵向排列的第一基础连接孔、第二基础连接孔和第三基础连接孔,最靠近所述过渡部的第一基础连接孔与最远离所述过渡部的第三基础连接孔之间具有第二孔距,所述第一基础连接孔与所述顶部纵向定位凸台、底部纵向定位凸台间具有第二纵向距离,所述第一附加连接孔包括沿纵向排列的附加第一连接孔、附加第二连接孔和附加第三连接孔,最靠近所述第二附加连接部的附加第一连接孔与最远离所述第二附加连接部的附加第三连接孔之间具有第三孔距,所述附加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附加连接部间具有第三纵向距离,所述第一孔距、第二孔距和第三孔距均相等,所述第一纵向距离、第二纵向距离和第三纵向距离均相等。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龙骨直连套件,所述第二附加连接孔为1个,所述第二附加连接孔与所述第二附加连接部远离第一附加连接部的端部之间具有第四纵向距离,所述第二基础连接孔与所述顶部纵向定位凸台、底部纵向定位凸台间具有第五纵向距离,所述附加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二附加连接部间具有第六纵向距离,所述第四纵向距离、第五纵向距离和第六纵向距离均相等。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完成的,一种龙骨箍紧系统,包括前述龙骨直连套件。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完成的,一种建筑模板系统,包括模板和箍紧在所述模板外围的前述龙骨箍紧系统。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如下效果: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根据现场施工时所需尺寸需要,自由选择使用1个或多个附加直连器连接于龙骨与基础直连器之间,实现了龙骨箍紧过程的灵活性,同时避免了定尺龙骨无法在其它施工现场使用造成的材料浪费。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方式,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建筑模板系统的立体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龙骨的立体图一;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龙骨的立体图二;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基础直连器的立体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附加直连器的立体图一;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附加直连器的立体图二;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龙骨直连套件的爆炸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龙骨直连套件的组装立体图一;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龙骨直连套件的组装立体图二。
在附图中,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
1-龙骨,11-龙骨顶板,12-龙骨底板,13-龙骨内立板,14-龙骨外立板, 131、141-长条槽,15-龙骨让位缺口,16-龙骨连接孔,2-基础直连器,21- 基础连接部,211-连接顶板,212-连接底板,22-过渡部,221-过渡部顶板, 222-过渡部底板,231-顶部纵向定位凸台,232-底部纵向定位凸台,24-基础连接孔,3-附加直连器,31-第一附加连接部,311-第一附加连接顶板, 312-第二附加连接顶板,32-第二附加连接部,321-第二附加连接顶板,322- 第二附加连接底板,34-第一附加连接孔,35-第二附加连接孔,5-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若干示例性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应当理解,给出这些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进而实现本实用新型,而并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需要注意,对本文中出现的方向术语统一定义,当龙骨箍紧在模板外围时,靠近模板的方向为“内”,远离模板的方向为“外”,靠近地面的方向为“底”,远离地面的方向为“顶”。例如,当龙骨箍紧在模板外围时,龙骨内立板13相较龙骨外立板14更靠近模板5,又例如龙骨顶板11、龙骨底板12 靠近龙骨内立板13的边缘定义为内边缘,该内边缘压紧接触于模板5,又例如
需要注意,对本文中出现的方向术语统一定义,当龙骨箍紧在模板外围时,在平面墙体区域,沿龙骨长度延伸的方向为“纵向”,垂直于平面浇筑墙体的方向为“横向”。
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龙骨直连套件包括龙骨1、基础直连器2和附加直连器3。所述龙骨1包括龙骨顶板11、龙骨底板12、龙骨内立板13和龙骨外立板14,所述龙骨顶板11和龙骨底板12相互平行,所述龙骨内立板 13和龙骨外立板14相互平行且与所述龙骨顶板11和龙骨底板12垂直。所述基础直连器2包括对称设置且沿纵向排列的一对基础连接部21,所述附加直连器3包括沿纵向排列的第一附加连接部31和第二附加连接部32,每个所述基础连接部21适于与所述龙骨1端部和所述第二附加连接部32连接,所述第一附加连接部31适于与所述龙骨1端部和其它所述附加直连器3的所述第二附加连接部32连接。本实用新型的龙骨直连套件,由两个龙骨1、一个基础直连器2和一个或多个附加直连器3组合使用,其中两个龙骨1位于组合的两端,基础直连器2的一个基础连接部21与其中一个龙骨1端部连接,另一个基础连接部21与附加直连器3的第二附加连接部32连接,当仅需使用一个附加直连器3时,附加直连器3的第一附加连接部31与另一个龙骨1的端部连接,若须使用多个附加连接器3,将前述附加直连器3的第一附加连接部31与第二个附加直连器3的第二附加直连部32连接,其第一附加直连部31再与第三个附加直连器3的第二附加直连部32连接,直至最后一个附加直连器3的第一附加直连部31与龙骨1端部连接,实现套件的组合使用。
基础直连器2包括对称设置且沿纵向排列的一对基础连接部21,每个所述基础连接部21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基础连接顶板211和基础连接底板 212,附加直连器3包括沿纵向排列的第一附加连接部31和第二附加连接部 32,所述第一附加连接部31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附加连接顶板311 和第一附加连接底板312,所述第二附加连接部32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附加连接顶板321和第二附加连接底板322。其中,所述基础连接顶板 211顶面和基础连接底板212底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龙骨顶板11底面和龙骨底板12顶面之间的距离,使得基础连接部21可以插入龙骨1端部内部进行连接,并且相互平行设置的基础连接顶板211和基础连接底板 212可与龙骨顶板11、龙骨底板12实现稳定定位,保证二者连接后沿竖直方向不弯曲。所述第一附加连接顶板311顶面和第一附加连接底板312 底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龙骨顶板11底面和龙骨底板12顶面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一附加连接部31可以插入龙骨1端部内部进行连接,并且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附加连接顶板311和第一附加连接底板312可与龙骨顶板11、龙骨底板12实现稳定定位,保证二者连接后沿竖直方向不弯曲。所述基础连接顶板211顶面和基础连接底板212底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附加连接顶板321底面和第二附加连接底板322顶面之间的距离,使得基础连接部21可以插入第二附加连接部32内部进行连接,并且相互平行设置的基础连接顶板211和基础连接底板212可与第二附加连接顶板 321、第二附加连接底板322实现稳定定位,保证二者连接后沿竖直方向不弯曲。所述附加直连器3的所述第一附加连接顶板311顶面和第一附加连接底板312底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附加连接顶板321底面和第二附加连接底板322顶面之间的距离,使得当使用多个附加直连器3相互连接时,其中一个附加直连器3的第一附加连接部31可以插入另一个附加直连器3的第二附加连接部32内部进行连接,并且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附加连接顶板311和第一附加连接底板312可与第二附加连接顶板311和第二附加连接底板312实现稳定定位,保证二者连接后沿竖直方向不弯曲。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龙骨内立板13沿纵向的两端均短于所述龙骨顶板 11和龙骨底板12一让位距离,所述让位距离形成所述龙骨让位缺口15。当结束墙体浇筑拆卸龙骨时,由于空间限制导致龙骨1无法沿纵向移动脱离基础连接部21或第一附加连接部31,通过设置龙骨让位缺口15,施工人员可以直接将龙骨1沿横向方向向外拉拽,使基础连接部21或第一附加连接部31 从龙骨让位缺口15处脱离,一方面保证龙骨1端部、基础连接部21和第一附加连接部31经过拆卸后完好,利于重复利用,另一方面在安装龙骨过程中,沿横向搬动龙骨1相较于沿纵向搬动龙骨1更省力,提高了施工人员工作效率。因此,为了使施工人员仅通过横向摆动龙骨1而无需再沿纵向调整便可完成龙骨1的安装和拆卸,将龙骨让位缺口15沿纵向的尺寸设置为大于或等于所述基础连接部21和所述第一附加连接部31沿纵向的尺寸。同理,所述附加直连器3的第二附加连接部32内侧具有附加直连器让位缺口36,使得基础连接部21或其它附加直连器3的第一附加连接部31可以沿横向方向从附加直连器让位缺口插入或脱离第二附加连接部内侧。因此,为了避免再沿纵向调整,将所述附加直连器让位缺口36沿纵向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基础连接部21和所述第一附加连接部31沿纵向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一对基础连接部21之间还设置有过渡部22,所述过渡部22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过渡部顶板221和过渡部底板222,所述过渡部顶板221与所述基础连接顶板211相交处形成有顶部纵向定位凸台 231,所述过渡部底板222与所述基础连接底板212相交处形成有底部纵向定位凸台232,所述顶部纵向定位凸台231顶部与所述底部纵向定位凸台232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龙骨顶板11底面与龙骨底板12顶面之间的距离,使得当基础连接部21插入龙骨1端部内并锁紧连接后,龙骨顶板11、龙骨底板12可以分别沿纵向抵靠在所述顶部纵向定位凸台231与所述底部纵向定位凸台232上,实现二者纵向相互定位。此外,所述顶部纵向定位凸台231顶部与所述底部纵向定位凸台232底部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大于所述第二附加连接顶板321底面与第二附加连接底板322顶面之间的距离,使得当基础连接部21插入附加直连器3的第二附加连接部32内部并锁紧连接后,第二附加连接顶板321、第二附加连接底板322可以分别沿纵向抵靠在所述顶部纵向定位凸台231与所述底部纵向定位凸台232 上,实现二者纵向相互定位。本实施例中,顶部纵向定位凸台231、所述底部纵向定位凸台分别由过渡部顶板221、过渡部底板222边缘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也可以在过渡部顶板221、过渡部底板222于基础连接顶板211、基础连接底板212相交处额外设置凸起结构形成。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龙骨1、基础直连器2、附加直连器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对其具体结构进行了优化,为描述方便,先定义若干虚拟平面:所述龙骨顶板11、龙骨底板12内边缘形成有第一平面,所述基础连接顶板211、基础连接底板212内边缘形成有第二平面,所述基础连接顶板211、基础连接底板212外边缘形成有第三平面,所述过渡部顶板221、过渡部底板222内边缘形成有第四平面,所述过渡部顶板221、过渡部底板222外边缘形成有第五平面,所述龙骨顶板11、龙骨底板12外边缘形成有第六平面,所述第一附加连接顶板311、第一附加连接底板312内边缘形成有第七平面,所述第一附加连接顶板311、第一附加连接底板312外边缘形成有第八平面,所述第二附加连接顶板321、第二附加连接底板322内边缘形成有第九平面,所述第二附加连接顶板321、第二附加连接底板322外边缘形成有第十平面,并且所述第一至第十平面相互平行且均与横向垂直。所述第一至第十平面均为虚拟平面,不必然存在板状结构。
其中,所述龙骨外立板14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平面之间具有第一距离,所述第二平面与第三平面之间具有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相等。通过此设置,当基础连接部21插入龙骨1端部内并锁紧连接后,可以保证基础连接顶板211、基础连接底板212内边缘抵靠于龙骨外立板14内表面,使二者沿横向方向相互定位,保证龙骨1与基础直连器2之间沿横向方向连接平整。同时,基础连接顶板211、基础连接底板212外边缘不会从龙骨顶板11、龙骨底板12外边缘伸出,使得整根龙骨1与模板之间实现平整接触,保证了模板平面的平整度。
其中,所述第四平面与第五平面之间具有第三距离,所述第一平面与第六平面之间具有第四距离,所述第三距离与第四距离相等,且所述第二平面与第四平面平齐。通过此设置,当基础连接部21插入龙骨1端部内并锁紧连接后,可以保证过渡顶板221、过渡底板222内边缘与龙骨顶板 11、龙骨底板12内边缘平齐,使得过渡部22与龙骨1同时压紧在模板4 上时,其与模板间实现平整接触,保证了模板平面的平整度。
其中,所述第二平面与第三平面之间具有第二距离,所述第七平面与第八平面之间具有第五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与第五距离相等。通过此设置,使基础直连器2的基础连接部21横向尺寸与附加直连器3的第一附加连接部31横向尺寸相同,保证附加直连器3的第一附加连接部31插入龙骨 1端部内、以及插入其它附加直连器3的第二附加连接部32内部并锁紧连接后,具有和基础连接部21同样的连接效果,同样能够实现与模板4的平整接触。
其中,所述第九平面与第十平面之间具有第六距离,所述第一平面与第六平面之间具有第四距离,所述龙骨外立板14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平面之间具有第一距离,所述第二附加连接顶板321、第二附加连接底板322 之间靠近外侧的支撑结构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九平面之间具有第七距离,所述第六距离与第四距离相等,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七距离相等。通过此设置,使附加直连器3的第二附加连接部32横向尺寸与龙骨顶板11、龙骨底板12横向尺寸相同。第二附加连接顶板321、第二附加连接底板322之间仅在外侧区域设置有支撑结构,本实施例中为支撑柱,也可以为例如支撑板等其它结构。当基础连接部21或其它附加直连器3的第一附加连接部31 插入所述第二附加连接部32内并锁紧连接后,基础连接顶板211、基础连接底板212外边缘抵接于该支撑结构内表面,或第一附加连接顶板311、第一附加连接底板312外边缘抵接于该支撑结构内表面,在实现二者沿横向连接平整度情况下,进一步保证基础连接顶板211、基础连接底板212 内边缘,或第一附加连接顶板311、第一附加连接底板312内边缘不会从第二附加连接顶板321、第二附加连接底板322内边缘伸出,进一步保证了与模板平整接触。
本实用新型中,当基础连接部21、第一附加连接部31插入龙骨1端部、第二附加连接部32内部后,采用锁紧装置进行锁紧连接。本实施例中,可以在连接部件上开设连接孔,并通过螺栓、销等方式实现锁紧连接。出于此目的,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龙骨顶板11、龙骨底板12在对应于所述让位缺口15的区域分别开设有彼此相对的龙骨连接孔16,所述龙骨连接孔16与所述龙骨外立板14内表面之间具有第一横向距离,所述龙骨连接孔16包括沿纵向按第一孔距排列的第一龙骨连接孔、第二龙骨连接孔,靠近龙骨1端部的第一龙骨连接孔与所述龙骨1端部边缘间具有第一纵向距离。
所述基础连接顶板211和基础连接底板212分别开设有彼此相对的基础连接孔24,所述基础连接孔24与所述第三平面之间具有第二横向距离,所述基础连接孔24包括沿纵向排列的第一基础连接孔、第二基础连接孔和第三基础连接孔,最靠近所述过渡部22的第一基础连接孔与最远离所述过渡部22的第三基础连接孔之间具有第二孔距,所述第一基础连接孔与所述顶部纵向定位凸台231、底部纵向定位凸台232间具有第二纵向距离,所述第二基础连接孔与所述第一顶部纵向定位凸台231、第一底部纵向定位凸台232间具有第五纵向距离。
所述第一附加连接顶板311和第一附加连接底板312分别开设有彼此相对的第一附加连接孔34,所述第一附加连接孔34与所述第八平面之间具有第三横向距离,所述第一附加连接孔34包括沿纵向排列的附加第一连接孔、附加第二连接孔和附加第三连接孔,最靠近所述第二附加连接部 32的附加第一连接孔与最远离所述第二附加连接部32的附加第三连接孔之间具有第三孔距,所述附加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附加连接部32间具有第三纵向距离,所述附加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二附加连接部32间具有第六纵向距离。
所述第二附加连接顶板321和第二附加连接底板322分别开设有彼此相对的第二附加连接孔35,所述第二附加连接孔35与所述第八平面之间同样具有第三横向距离,所述第二附加连接孔35为1个,所述第二附加连接孔35与所述第二附加连接部32远离第一附加连接部31的端部之间具有第四纵向距离。
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孔距、第二孔距和第三孔距设置为均相等,使得基础连接部21与龙骨1端部之间、第一附加连接部31与龙骨1端部之间均可以实现双孔锁紧连接,两个锁紧点沿纵向分布,进一步提高了部件之间沿横向方向的连接平整度。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横向距离、第二横向距离、第三横向距离设置为均相等,使龙骨1、基础直连器2、附加直连器3之间的连接孔可以相互对准,并保证前述提及的与模板4之间的平整接触。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纵向距离、第二纵向距离和第三纵向距离设置为均相等,使得基础连接部21与龙骨1端部之间、第一附加连接部31与龙骨1端部之间均可以实现双孔对准。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四纵向距离、第五纵向距离和第六纵向距离设置为均相等,当基础连接部 21、第一附加连接部31插入第二附加连接部32内后,保证第二附加连接孔35可与第二基础连接孔、附加第二连接孔对准。
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当将模板5按照浇筑墙体形状尺寸拼装好后,在模板5外围箍紧龙骨系统过程中遇到标准尺寸龙骨1和基础直连器2组合纵向尺寸不足时,选择合适数量的附加直连器3,例如选择一个附加直连器3,将一个龙骨1安装并用对穿螺栓(图中未示出)定位好后,将基础直连器2的基础连接部21插入龙骨1端部锁紧连接,再将一个附加直连器3的第二附加连接部32与另一基础连接部21对接锁紧后,施工人员搬动另一个龙骨1并将端部龙骨缺口15对准第一附加连接部31沿横向推送到位锁紧连接。当完成浇筑需要拆卸模板时,施工人员搬动龙骨1直接沿横向拉出,从而完成龙骨箍紧系统的拆卸工作。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龙骨直连套件中,多个附加直连器3纵向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为多种不同尺寸规格。本实用新型的龙骨直连套件使用多个附加直连器3组合使用时,可以将一个龙骨1的端部与基础直连器2一端的基础连接部21连接,而多个附加直连器3相互连接并且均设置于基础直连器2另一端,也可以使基础直连器2两端的一对基础连接部21均与附加直连器3的第二附加连接部32连接,而两个龙骨1端部均与不同附加直连器3的第一附加连接部31连接。
出于示例和描述的目的,已经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的前述说明。前述说明并非是穷举性的也并非要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到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根据上述教导还可能存在各种变形和修改,或者是可能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各种变形和修改。选择和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以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以适合于构思的特定用途来以各种实施方式和各种修改而利用本实用新型。

Claims (15)

1.一种龙骨直连套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龙骨(1)、基础直连器(2)和附加直连器(3),所述龙骨(1)包括龙骨顶板(11)、龙骨底板(12)、龙骨内立板(13)和龙骨外立板(14),所述龙骨顶板(11)和龙骨底板(12)相互平行,所述龙骨内立板(13)和龙骨外立板(14)相互平行且与所述龙骨顶板(11)和龙骨底板(12)垂直,所述基础直连器(2)包括对称设置且沿纵向排列的一对基础连接部(21),所述附加直连器(3)包括沿纵向排列的第一附加连接部(31)和第二附加连接部(32),每个所述基础连接部(21)适于与所述龙骨(1)端部和所述第二附加连接部(32)连接,所述第一附加连接部(31)适于与所述龙骨(1)端部和其它所述附加直连器(3)的所述第二附加连接部(32)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龙骨直连套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基础连接部(21)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基础连接顶板(211)和基础连接底板(212),所述第一附加连接部(31)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附加连接顶板(311)和第一附加连接底板(312),所述第二附加连接部(32)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附加连接顶板(321)和第二附加连接底板(322),所述基础连接顶板(211)顶面和基础连接底板(212)底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龙骨顶板(11)底面和龙骨底板(12)顶面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附加连接顶板(311)顶面和第一附加连接底板(312)底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龙骨顶板(11)底面和龙骨底板(12)顶面之间的距离,所述基础连接顶板(211)顶面和基础连接底板(212)底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附加连接顶板(321)底面和第二附加连接底板(322)顶面之间的距离,所述附加直连器(3)的所述第一附加连接顶板(311)顶面和第一附加连接底板(312)底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附加连接顶板(321)底面和第二附加连接底板(322)顶面之间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龙骨直连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内立板(13)沿龙骨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具有龙骨让位缺口(15),每个所述龙骨让位缺口(15)沿纵向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基础连接部(21)和所述第一附加连接部(31)沿纵向的尺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龙骨直连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内立板(13)沿纵向的两端均短于所述龙骨顶板(11)和/或龙骨底板(12)一让位距离,所述让位距离形成所述龙骨让位缺口(1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龙骨直连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直连器(3)的第二附加连接部(32)内侧具有附加直连器让位缺口(36),所述附加直连器让位缺口(36)沿纵向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基础连接部(21)和所述第一附加连接部(31)沿纵向的尺寸。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龙骨直连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顶板(11)、龙骨底板(12)内边缘形成有第一平面,所述基础连接顶板(211)、基础连接底板(212)内边缘形成有第二平面,所述基础连接顶板(211)、基础连接底板(212)外边缘形成有第三平面,所述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相互平行且均与横向垂直,所述龙骨外立板(14)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平面之间具有第一距离,所述第二平面与第三平面之间具有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相等。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龙骨直连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基础连接部(21)之间还设置有过渡部(22),所述过渡部(22)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过渡部顶板(221)和过渡部底板(222),所述过渡部顶板(221)与所述基础连接顶板(211)相交处形成有顶部纵向定位凸台(231),所述过渡部底板(222)与所述基础连接底板(212)相交处形成有底部纵向定位凸台(232),所述顶部纵向定位凸台(231)顶部与所述底部纵向定位凸台(232)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龙骨顶板(11)底面与龙骨底板(12)顶面之间的距离,且大于所述第二附加连接顶板(321)底面与第二附加连接底板(322)顶面之间的距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龙骨直连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部顶板(221)、过渡部底板(222)内边缘形成有第四平面,所述过渡部顶板(221)、过渡部底板(222)外边缘形成有第五平面,所述龙骨顶板(11)、龙骨底板(12)内边缘形成有第一平面,所述龙骨顶板(11)、龙骨底板(12)外边缘形成有第六平面,所述基础连接顶板(211)、基础连接底板(212)内边缘形成有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第二平面、第四平面、第五平面和第六平面相互平行且均与横向垂直,所述第四平面与第五平面之间具有第三距离,所述第一平面与第六平面之间具有第四距离,所述第三距离与第四距离相等,且所述第二平面与第四平面平齐。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龙骨直连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附加连接顶板(311)、第一附加连接底板(312)内边缘形成有第七平面,所述第一附加连接顶板(311)、第一附加连接底板(312)外边缘形成有第八平面,所述基础连接顶板(211)、基础连接底板(212)内边缘形成有第二平面,所述基础连接顶板(211)、基础连接底板(212)外边缘形成有第三平面,所述第二平面、第三平面、第七平面和第八平面相互平行且均与横向垂直,所述第二平面与第三平面之间具有第二距离,所述第七平面与第八平面之间具有第五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与第五距离相等。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龙骨直连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第二连接顶板(321)、附加第二连接底板(322)内边缘形成有第九平面,所述附加第二连接顶板(321)、附加第二连接底板(322)外边缘形成有第十平面,所述龙骨顶板(11)、龙骨底板(12)内边缘形成有第一平面,所述龙骨顶板(11)、龙骨底板(12)外边缘形成有第六平面,所述第一平面、第六平面、第九平面、第十平面相互平行且均与横向垂直,所述第九平面与第十平面之间具有第六距离,所述第一平面与第六平面之间具有第四距离,所述龙骨外立板(14)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平面之间具有第一距离,所述第二附加连接顶板(321)、第二附加连接底板(322)之间靠近外侧的支撑结构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九平面之间具有第七距离,所述第六距离与第四距离相等,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七距离相等。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龙骨直连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内立板(13)沿龙骨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具有龙骨让位缺口(15),每个所述龙骨让位缺口(15)沿纵向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基础连接部(21)和所述第一附加连接部(31)沿纵向的尺寸,所述龙骨顶板(11)、龙骨底板(12)在对应于所述让位缺口(15)的区域分别开设有彼此相对的龙骨连接孔(16),所述基础连接顶板(211)和基础连接底板(212)分别开设有彼此相对的基础连接孔(24),所述第一附加连接顶板(311)和第一附加连接底板(312)分别开设有彼此相对的第一附加连接孔(34),所述第二附加连接顶板(321)和第二附加连接底板(322)分别开设有彼此相对的第二附加连接孔(35),所述基础连接顶板(211)、基础连接底板(212)外边缘形成有第三平面,所述第一附加连接顶板(311)、第一附加连接底板(312)外边缘形成有第八平面,所述第三平面和第八平面相互平行且均与横向垂直,所述龙骨连接孔(16)与所述龙骨外立板(14)内表面之间具有第一横向距离,所述基础连接孔(24)与所述第三平面之间具有第二横向距离,所述第一附加连接孔(34)、第二附加连接孔(35)与所述第八平面之间具有第三横向距离,所述第一横向距离、第二横向距离、第三横向距离均相等。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龙骨直连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连接孔(16)包括沿纵向按第一孔距排列的第一龙骨连接孔、第二龙骨连接孔,靠近龙骨(1)端部的第一龙骨连接孔与所述龙骨(1)端部边缘间具有第一纵向距离,所述基础连接孔(24)包括沿纵向排列的第一基础连接孔、第二基础连接孔和第三基础连接孔,最靠近所述过渡部(22)的第一基础连接孔与最远离所述过渡部(22)的第三基础连接孔之间具有第二孔距,所述第一基础连接孔与所述顶部纵向定位凸台(231)、底部纵向定位凸台(232)间具有第二纵向距离,所述第一附加连接孔(34)包括沿纵向排列的附加第一连接孔、附加第二连接孔和附加第三连接孔,最靠近所述第二附加连接部(32)的附加第一连接孔与最远离所述第二附加连接部(32)的附加第三连接孔之间具有第三孔距,所述附加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附加连接部(32)间具有第三纵向距离,所述第一孔距、第二孔距和第三孔距均相等,所述第一纵向距离、第二纵向距离和第三纵向距离均相等。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龙骨直连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附加连接孔(35)为1个,所述第二附加连接孔(35)与所述第二附加连接部(32)远离第一附加连接部(31)的端部之间具有第四纵向距离,所述第二基础连接孔与所述顶部纵向定位凸台(231)、底部纵向定位凸台(232)间具有第五纵向距离,所述附加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二附加连接部(32)间具有第六纵向距离,所述第四纵向距离、第五纵向距离和第六纵向距离均相等。
14.一种龙骨箍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龙骨直连套件。
15.一种建筑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5)和箍紧在所述模板(5)外围的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龙骨箍紧系统。
CN202020604193.2U 2020-04-21 2020-04-21 龙骨直连套件、龙骨箍紧系统及建筑模板系统 Active CN2127158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04193.2U CN212715894U (zh) 2020-04-21 2020-04-21 龙骨直连套件、龙骨箍紧系统及建筑模板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04193.2U CN212715894U (zh) 2020-04-21 2020-04-21 龙骨直连套件、龙骨箍紧系统及建筑模板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15894U true CN212715894U (zh) 2021-03-16

Family

ID=74943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04193.2U Active CN212715894U (zh) 2020-04-21 2020-04-21 龙骨直连套件、龙骨箍紧系统及建筑模板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158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95748A (zh) * 2020-04-21 2020-07-10 北京易德筑科技有限公司 龙骨直连套件、龙骨箍紧系统及建筑模板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95748A (zh) * 2020-04-21 2020-07-10 北京易德筑科技有限公司 龙骨直连套件、龙骨箍紧系统及建筑模板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715894U (zh) 龙骨直连套件、龙骨箍紧系统及建筑模板系统
CN108252513B (zh) 一种定型连接组件、铝框木模及模板施工工法
CN106223606A (zh) 墙柱模板系统及配模方法
CN113338442A (zh) 一种装配式pec梁柱节点构造及工装
CN101725201B (zh) 钢筋混凝土现浇空心楼板箱体内模施工方法和施工垫块
CN111395748A (zh) 龙骨直连套件、龙骨箍紧系统及建筑模板系统
CN212176572U (zh) 龙骨直连组件、龙骨箍紧系统及建筑模板系统
CN106320701A (zh) 高大支模施工方法
CN202380729U (zh) 钢木组合拼接模板
CN215483545U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梁柱的连接结构
CN212802513U (zh) 龙骨连接组件及建筑模板系统
CN206495498U (zh) 一种转角处构造柱的可周转支模装置
CN208918294U (zh) 用于混凝土的分段浇筑的挡板组件
CN208518133U (zh) 一种带竖缝的模块剪力墙体系
CN111119478A (zh) 双向锁紧器、龙骨锁紧结构、龙骨箍紧系统及建筑模板系统
CN111119475A (zh) 龙骨直连组件、龙骨箍紧系统及建筑模板系统
CN108297253B (zh) 异形预制楼层板模具
CN110593554A (zh) 一种应用于超厚竖向混凝土结构模板体系内角加固结构
CN212176585U (zh) 双向锁紧器、龙骨锁紧结构、龙骨箍紧系统及建筑模板系统
CN208594746U (zh) 一种建筑施工模板紧固装置
CN114809624B (zh) 模板、内凹模板及模板体系
CN219509186U (zh) 一种建筑模板转角连接套件
JP3300980B2 (ja) コンクリートブロックのジョイント手段
CN218148766U (zh) 一种路基边坡急流槽模板的固定结构
CN213837726U (zh) 一种建筑用钢筋混凝土柱制作辅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1100 310, 3 / F, building 46, brick factory Nanli, Tongzhou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Yidezhu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100 310, 3 / F, building 46, brick factory Nanli, Tongzhou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Dezhu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