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15371U - 一种保持件及对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保持件及对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15371U
CN212715371U CN202021207928.4U CN202021207928U CN212715371U CN 212715371 U CN212715371 U CN 212715371U CN 202021207928 U CN202021207928 U CN 202021207928U CN 212715371 U CN212715371 U CN 2127153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holder
socket
wedge
butt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0792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兆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20792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153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153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153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持件及对接结构,保持件上设有供插接头穿过的通孔,保持件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置楔入体的容置腔,并且保持件上还设置有与容置腔相接并能供楔入体在外力作用下脱开容置腔的第一开口。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采用上述保持件的对接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保持件上设置容置腔,在自然状态下,楔入体就能被保持在容置腔内,只有在外力作用下,比如对接过程中外部件对楔入体产生的压力,楔入体就会从保持件上设置的第一开口脱出进入到对接结构中进行卡接,达到对接前保持的目的,大大提高操作安全性和便捷程度,有助于提高对接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保持件及对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预制构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持件及对接结构。
背景技术
预制构件是指按照设计规格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成的钢、木或混凝土构件。在住宅工业化领域常用的混凝土预制件,也称PC构件,如预制钢筋混凝土柱地基基础、预制钢结构钢柱基础、路灯广告牌柱钢筋混凝土基础、预制楼板等等,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水利等领域,在国民经济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相邻预制构常常需要进行对接,传统的对接有锚固加现场浇筑,但是费时费力,效率也低,后面发展为采用机械对接件进行对接。但是现有对接件的结构大多较为复杂,操作也比较繁复,对接过程中需要人为辅助,安全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预制构件对接的结构大多较为复杂,操作也比较繁复的问题。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持件,保持件上设有供插接头穿过的通孔,保持件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置楔入体的容置腔,并且保持件上还设置有与容置腔相接并能供楔入体在外力作用下脱开容置腔的第一开口。
进一步地,容置腔用于容置楔入体的部分或全部;
自然状态下,第一开口在垂直于通孔轴线的平面内的最小尺寸l1小于楔入体在垂直于通孔轴线的平面内的最大尺寸l2
进一步地,保持件的破断强度和/或变形强度小于楔入体的破断强度;
优选地,保持件采用塑性材料、高弹性聚合物材料或脆性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数种的组合制作而成。
进一步地,第一开口的朝向与插接头插接方向的夹角η的范围为0°≤η≤90°。
进一步地,保持件还设置有与容置腔相连的第二开口;
优选地,第二开口与第一开口相连或在保持件的轴向上相对齐;
优选地,第二开口在垂直于通孔轴线的平面内的最小尺寸l3小于楔入体在垂直于通孔轴线的平面内的最大尺寸l2
进一步地,保持件上设置有两个以上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呈环状分布在通孔的周侧,或者,所述容置腔为外环绕所述通孔的环形腔;容置腔至少可容置两个以上楔入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上述保持件的对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对接结构,包括插接头、插接座、楔入体和上述任意一项保持件,插接头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外径沿插接方向逐渐增大的引导面;
对接过程中,楔入体受压脱离保持件并由插接头与插接座的承接端的内壁之间的缝隙滑入并能够沿引导面运行至与插接座内壁面和引导面抵接以逆向卡止已插入的插接头;
楔入体在未进入插接头与插接座内壁面之间缝隙的状态时,楔入体被保持在保持件上。
进一步地,楔入体被保持在保持件上时,楔入体至少在垂直于通孔轴线的平面内的尺寸最大部被保持在保持件的容置腔内;
优选地,所述插接头、插接座和保持件上的通孔轴向对接;所述保持件在对接前套装在所述插接头上或者安装在所述插接座的对接端上;当所述保持件在对接前套装在所述插接头上时,所述容置腔距所述插接头中轴线的最大径向尺寸l4小于所述插接座承接端的内壁面距所述插接头中轴线的最小径向尺寸l5;当保持件在对接前安装在所述插接座的对接端上时,所述插接座的承接面上设置有用于承接楔入体的沉槽,所述沉槽的底面径向尺寸在沿插接头插接方向逐渐减小;
优选地,所述沉槽沿插接方向的尺寸大于楔入体沿插接方向的尺寸;
优选地,所述插接头在引导面的后方设置有抵推部;
抵推部包括抵台,抵台在插接过程中将楔入体压入所述缝隙,抵台上设置有向插接方向凸起的抵压部;
抵推部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的两端在插接过程中分别与抵台和楔入体相抵,弹性件的用于在插接过程中沿插接方向抵推楔入体进入所述缝隙;
进一步地,插接头上设置有细颈部和粗颈部,细颈部和粗颈部间由引导面衔接过渡,且在由细颈部至粗颈部的方向上引导面的外径逐渐增大;当插接头向插接座插接至细颈部外周壁与插接座于承接端的内壁面径向对齐后,细颈部外周壁与承接端的内壁面在垂直于通孔轴线的平面内的面积大于楔入体在垂直于通孔轴线的平面内的最大面积;
优选地,在由插接座内壁面至插接入口的方向上,插接座内壁面至少包括一段向插接头中轴线方向靠拢的限位挡面,限位挡面的轮廓母线或轮廓母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与插接头逆向插接方向所形成的夹角β的范围为0°<β≤180°;
优选地,楔入体的最大径向尺寸L1在插接头沿插接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始终大于插接座内壁面与插接头中轴线的最长径向距离L2与引导面距插接头中轴线的最长径向距离L3之差ΔL;
优选地,楔入体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楔入体的结构为球体结构、半球体结构、楔块结构、部分球体结构与部分楔体的组合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对接结构还包括安装座,安装座与插接头连接,安装座通过插接头与楔入体实现与插接座对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座和/或所述安装座具有至少部分容纳保持件的保持件容纳槽。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上述对接结构的预制构件对接方法。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构件对接方法采用至少一个上述任意一项的对接结构对相邻两预制构件进行对接,步骤如下:
预备步骤、将安装有楔入体的保持件安装在插接座的承接面上或者套装在插接头上,然后将待接的预制构件运送至与被接的预制构件大致轴向对齐,并将待接的预制构件对接端上已预设好的插接头与被接的预制构件对接端上已预设好的插接座对应;
操作步骤、将待接的预制构件和被接的预制构件靠拢,在待接的预制构件和被接的预制构件端面完全抵接之前,待接的预制构件或插接头上设置的抵推部将楔入体压入插接头与承接端内壁之间的缝隙中,楔入体通过缝隙沿插接头上的引导面运行至与插接座内壁面和引导面抵接以逆向卡止已插入的插接头;
优选地,在预备步骤或操作步骤之前,还在被接的预制构件和/或待接的预制构件的对接端面上涂覆环氧树脂;
优选地,预制构件包含内置有骨架的混凝土本体,骨架具有多根间隔分布的受力主筋,相对接的两预制构件其中一预制构件的至少部分受力主筋的端部设有或安装有插接头或插接座,另一预制构件的受力主筋的端部安装有或设有相配套的插接座或插接头;
优选的,至少一预制构件为预制桩;
优选地,插接头和/或插接座通过端板与预制构件上的至少部分受力主筋连接;
优选地,在操作步骤中,采用激光测距调整预制构件端面不平导致的误差,和/或采用激光测距调整所述插接头相对于上一预制构件的安装深度位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保持件,通过在保持件上设置容置腔,在自然状态下,楔入体就能被保持在容置腔内,只有在外力作用下,比如对接过程中外部件对楔入体产生的压力,楔入体就会从保持件上设置的第一开口脱出进入到对接结构中进行卡接,达到对接前保持的目的,不需要再人为控制进行保持,或者对接时人为操作将楔入体投入对接结构中,大大提高操作安全性和便捷程度,有助于提高对接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对接结构和预制构件对接方法,应用了上述保持件在对接前对楔入体进行保持,由于保持件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则该对接结构和预制构件对接方法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另外并具有预制构件对接操作方便,施工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一种保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一种保持件的透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一种保持件的仰视图;
图4是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一种保持件的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一种对接结构的爆炸图;
图6是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相邻两预制构件采用对接结构进行对接的局部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一中楔入体与引导面和插接座内壁面抵接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二中提供的一种保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二中提供的一种保持件的仰视图;
图10是实施例二中提供的另一种保持件的仰视图;
图11是实施例二中提供的又一种保持件的仰视图;
图12是实施例三中提供的一种保持件的透视图;
图13是实施例三中提供的一种保持件的剖视图;
图14是实施例四中提供的设置有第二开口的保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实施例四中提供的保持件的剖视图;
图16是实施例五中提供的对接结构的插接头上设置有弹性件的示意图;
图17是实施例五中提供的插接头上设置有弹性件和抵台的示意图;
图18是实施例五中提供的插接头上设置有抵台的示意图;
图19是实施例六中提供的对接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20是实施例六中相邻两预制构件采用对接结构进行对接的示意图;
图21是实施例六中相邻两预制构件对接过程中楔入体刚被压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22是实施例六中相邻两预制构件完全对接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23是图2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持件8,用于对楔入体3在对接前进行保持,保持件8上设有供插接头1穿过的通孔8a,保持件8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置楔入体3的容置腔8b,并且保持件8上还设置有与容置腔8b相接并能供楔入体3在外力作用下脱开容置腔8b的第一开口8c。
本实施例中以容置腔8b为与球体结构的楔入体3相适配的球形腔进行说明。
作为本实施例的关键技术,容置腔8b用于容置楔入体3的部分或全部;自然状态下,第一开口8c在垂直于通孔8a轴线的平面内的最小尺寸l1小于楔入体3在垂直于通孔8a轴线的平面内的最大尺寸l2。保证了自然状态下楔入体3至少在垂直于通孔8a轴线的平面内的尺寸最大部3a被保持在容置腔8b内,不会在对接前出现楔入体3脱开保持件8的情况。
请再次参考图4,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8c的朝向与插接头1插接方向一直,两者的夹角η=0°。
本实施例中,保持件8的破断强度和/或变形强度小于楔入体3的破断强度。当楔入体3在外力作用下向第一开口8c移动的过程中,楔入体3对保持件8的挤压力越强,最终会脱开第一开口8c,选择保持件8的破断强度和/或变形强度小于楔入体3的破断强度是为了避免楔入体3还未脱开保持件8就出现破断的问题,保证了楔入体3的完整性。
具体地,保持件8采用塑性材料、高弹性聚合物材料或脆性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数种的组合制作而成。塑性材料可以是塑料、金属铝、金属铜等等,高弹性聚合物材料可以是橡胶等等,脆性材料可以是玻璃、陶瓷等等。由于塑性材料能发生塑性变形,高弹性聚合物材料能发生弹性变形,脆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仅产生很小的变形即破坏断裂,用作保持件8的材料具有较好的效果,能保证在外力的作用下,保持件8能将楔入体3从第一开口8c释放。
更进一步地,当保持件8选择塑性材料和高弹性聚合物材料时,第一开口8c既可以用于楔入体3脱开保持件8,也可以用于将楔入体3安装入容置腔8b中。当保持件8选择高弹性聚合物材料时,楔入体3可以将楔入体3从第一开口8c中压入容置腔8b内,高弹性聚合物材料可以自动恢复原状而将楔入体3保持;若选用塑性材料,在将楔入体3压入容置腔8b后对第一开口8c进行修复;若选用脆性材料可以将楔入体3在保持件8制作的过程中先预埋,然后成型出保持件8。
请参阅图5,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保持件8的对接结构,除此之外保持件8还包括插接头1、插接座2、楔入体3,插接头1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外径沿插接方向逐渐增大的引导面12,
对接过程中,楔入体3受压脱离保持件8并由插接头1与插接座2的承接端21的内壁之间的缝隙滑入并能够沿引导面12运行至与插接座2内壁面和引导面12抵接以逆向卡止已插入的插接头1;
楔入体3在未进入插接头1与插接座2内壁面之间缝隙的状态时,楔入体3被保持在保持件8上。当楔入体3被保持在保持件8上时,楔入体3至少在垂直于通孔8a轴线的平面内的尺寸最大部3a被保持在保持件8的容置腔8b内。
进一步地,插接头1、插接座2和保持件8上的通孔8a轴向对接,楔入体3在插接头1先插接到插接座2之后进入。
具体地,插接头1上设置有细颈部11和粗颈部13,细颈部11和粗颈部13间由引导面12衔接过渡,且在由细颈部11至粗颈部13的方向上引导面12的外径逐渐增大;当插接头1向插接座2插接至细颈部11外周壁与插接座2于承接端21的内壁面径向对齐后,细颈部11外周壁与承接端21的内壁面在垂直于通孔8a轴线的平面内的面积大于楔入体3在垂直于通孔8a轴线的平面内的最大面积,使得插接头1与插接座2之间产生的缝隙能够保证楔入体3能够进入。
同时,请参阅图7,为了保证楔入体3分别与引导面12和插接座2内壁面始终形成至少一点抵接,而不会沿着插接头1与插接座2之间的缝隙掉落,楔入体3的最大径向尺寸L1在插接头1沿插接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始终大于插接座2内壁面与插接头1中轴线的最长径向距离L2与引导面12距插接头1中轴线的最长径向距离L3之差ΔL。
请参阅图5和图6,本实施例还提供了预制构件对接方法,采用至少一个如上对接结构对相邻两预制构件6进行对接,步骤如下:
预备步骤、将安装有楔入体3的保持件8安装在被接的预制构件6上的插接座2的对接端上,并保持保持件8与插接座2轴向对齐,然后将待接的预制构件6运送至与被接的预制构件6大致轴向对齐,并将待接的预制构件6对接端上已预设好的插接头1与被接的预制构件6对接端上已预设好的插接座2对应;
操作步骤、将待接的预制构件6和被接的预制构件6靠拢,在待接的预制构件6和被接的预制构件6端面完全抵接之前,待接的预制构件6的压力将楔入体3从第一开口8c脱开保持件8,压入到插接头1与承接端21内壁之间的缝隙中,楔入体3通过缝隙沿插接头1上的引导面12运行至与插接座2内壁面和引导面12抵接以逆向卡止已插入的插接头1。
具体地,请再次参阅图5,插接座2的承接面上设置有用于承接楔入体3的沉槽20,所述插接座2的承接面上设置有用于承接楔入体3的沉槽20,所述沉槽20的底面径向尺寸在沿插接头1插接方向逐渐减小。保证了待接的预制构件6对楔入体3施压后脱开保持件8,通过沉槽20底面的引导作用会顺利进入插接头1与插接座2的缝隙中。
进一步地,所述沉槽20沿插接方向的尺寸大于楔入体3沿插接方向的尺寸,防止楔入体3被卡止在沉槽20内而无法进入插接头1与插接座2的缝隙中。
在操作步骤中,可以采用激光测距方式来调整预制构件6的对齐程度,来降低端面不平齐导致的对接误差。
本实施例中,保持件8预先安装在插接座2的对接端上,因此通孔8a的直径大于插接头1插接到插接座2内段的最大外径。为防止保持件8移位,可以采用粘接等方式将保持件8下端面边缘处与插接座2或者被接的预制构件6进行固定,防止在插接头1在插接到插接座2上的过程中出现偏移而导致楔入体3过早被压入插接座2中。
当然也可以在插接座2的对接端上设置保持件容纳槽9,请再次参阅图5,容纳槽9至少部分容纳保持件8,容纳槽9除了可以稳定保持件8避免出现较大径向偏移外,还能使预制构件对接后将保持件8挤压到容纳槽9中,这样相邻的两预制构件就会端面相接,减少了对接间隙。
进一步地,预制构件包含内置有骨架的混凝土本体,骨架可以是钢筋笼、钢筋网片、钢筋网架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体。骨架具有多根呈间隔分布的受力主筋,受力主筋可以是圆钢、螺纹钢、PC钢棒等任意一种满足建筑施工要求的条状物。相对接的两预制构件中一预制构件的至少部分受力主筋的端部设有或安装有插接头1或插接座2,另一预制构件的受力主筋的端部安装有或设有相配套的插接座2或插接头1。换言之,即相邻两预制构件相对接的端面上要求其中一端面设置或安装插接头1,另一端面安装插接座2,不能两个相接的端面均为插接头1或插接座2。
本实施例中,至少一预制构件为预制桩,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插接头1可以是待接的预制构件6内骨架上延伸出对接端面的受力主筋,其上镦设有引导面12;插接座2为预埋在被接预制构件6对接端上,可以与被接预制构件6上的受力主筋进行张拉连接。此外,插接头1和/或插接座2还可以通过端板与预制构件上的至少部分受力主筋连接(图中未示出),即受力主筋与端板连接,再将插接头1和/或插接座2设置在端板上进行连接。
另外,在预备步骤或操作步骤之前,还在被接预制构件6的对接端面上涂覆环氧树脂,使对接后本实施例中的对接结构与外部环境隔绝,达到防腐防氧化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保持件8也可以设置成非整圆的圆弧状结构,容纳槽9也可以设置在待接预制构件6的对接端上。由于可能实现的方式较多,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相同的部分,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相同的文字说明。
相对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的保持件还有这样的区别结构设计:
请参阅图8至图11,保持件8上设置有两个以上容置腔8b,容置腔8b呈环状分布在通孔8a的周侧。
更进一步地,容置腔8b可以是与楔入体3相配套的腔体结构,也可以是呈外环绕所述通孔8a的环形腔,如图10所示,容置腔8b至少可容置两个以上楔入体3。
本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与楔入体3相配套的腔体结构的容置腔8b和呈环形腔的容置腔8b相组合的方式设置,如图11所示;又或者容置腔8b呈多圈设置在通孔8a的周侧。由于可能实现的方式较多,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二相同的部分,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相同的文字说明。
相对于实施例一、二,本实施例提供的保持件还有这样的区别结构设计:
请参阅图12和图13,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8c的朝向与插接头1插接方向的夹角η的范围为0°≤η≤90°,即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开口8c除了向插接方向开口外,还可以沿插接方向向靠近通孔8a轴线方向开口,与通孔8a连通。
本实施例通过增加第一开口8c的开口面积,方便楔入体3从第一开口8c脱离保持件8,且第一开口8c的开口方向朝向插接头1的插接方向,保证被保持在保持件8上的楔入体3在受到向第一开口8c方向的力时,会通过第一开口8c进入插接头1与插接座2之间的缝隙。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至三相同的部分,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相同的文字说明。
相对于实施例一至三,本实施例提供的保持件还有这样的区别结构设计:
请参阅图14和图15,保持件8还设置有与容置腔8b相连的第二开口8d,优选地,第二开口8d与第一开口8c相连或在保持件8的轴向上相对齐,即第二开口8d设置在保持件8于逆向插接头1插接方向的端面上。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第二开口8d将楔入体3装入容置腔8b中;也可以在楔入体3轴向中段尺寸大、两端尺寸小的情况下,楔入体3沿通孔8a轴向两端可以延伸出第二开口8d,在预制构件对接的过程中,预制构件可以直接压在楔入体3上将楔入体3压出第一开口8c。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楔入体3从保持件8上掉出,第二开口8d在垂直于通孔8a轴线的平面内的最小尺寸l3小于楔入体3在垂直于通孔8a轴线的平面内的最大尺寸l2,使得楔入体3在容置腔8b中安装到位后,始终被保持在保持件8上,无论如何旋转,只要不对楔入体3施加外力,就不会出现楔入体3掉出的问题,提高了保持的可靠性,同时方便将楔入体3压出。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至四相同的部分,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相同的文字说明。
相对于实施例一至四,本实施例提供的对接结构还有这样的区别结构设计:
请参阅图16至图18,插接头1在引导面12的后方设置有抵推部。
如图18所示,抵推部包括抵台5,所述抵台5在插接过程中将所述楔入体3压入所述缝隙,更进一步地,所述抵台5上设置有向插接方向凸起的抵压部51。抵压部51可以设置成顶尖结构,方便保持件8在未设置第二开口8d的时候刺破保持件8将楔入体3顶出容置腔8b。
本实施例中,抵台5可以与插接头1为一体结构也可以是分体结构。
如图17所示,抵推部还包括弹性件4,所述弹性件4的两端在插接过程中分别与抵台5和楔入体3相抵;所述弹性件4用于在插接过程中沿插接方向抵推所述楔入体3进入所述缝隙。
当然,抵推部包括抵台5也可以包括弹性件4而不包括抵台5,弹性件4于远离抵推楔入体3的一端可以采用焊接等方式与插接头1进行连接,如图16所示。由于可能实现的方式较多,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至五相同的部分,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相同的文字说明。
相对于实施例一至五,本实施例提供的对接结构还有这样的区别结构设计:
请参阅图19至图23,对接结构还包括安装座7,安装座7与插接头1连接,安装座7通过插接头1与楔入体3实现与插接座2对接固定,并且插接头1通过安装座7与预制构件连接。优选地,安装座7与预制构件上骨架的受力主筋张拉连接。本实施例中,插接头1可以通过螺接等方式与安装座7连接。
本实施例中,由于插接头1与预制构件6内骨架上的受力主筋是分体结构,因此,在预制构件对接方法的预备步骤中,可以将安装有楔入体3的保持件8预先套装在插接头1上,然后将插接头1连同保持件8和楔入体3安装到预制构件6的安装座7上,然后将待接的预制构件6运送至与被接的预制构件6大致轴向对齐,后续操作同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中,优选插接头1与安装座7的连接部延伸出安装座7,对接过程中可达到抵推楔入体3的效果,同时为了避免出现预制构件对接间隙,插接头1与安装座7的连接部延伸出安装座7部分的外径小于承接端21的孔径;或者,插接座2在开设有保持件容纳槽9的情况下,插接头1与安装座7的连接部延伸出安装座7部分的外径小于保持件容纳槽9的直径,且延伸出的长度小于保持件容纳槽9的深度。
由于保持件8套装在插接头1上,为防止其掉落,保持件8上通孔8a的直径小于粗颈部13的外径,略大于细颈部11的直径,同时为了避免插接头1连带保持件8一同进入到插接头1与插接座2之间的缝隙中,保持件8的外径大于插接座2承接端21的孔径。此外,在此种情况下,插接座2的承接面上可不设置沉槽20。优选,容置腔8b距所述插接头1中轴线的最大径向尺寸l4小于所述插接座2承接端21的内壁面距所述插接头1中轴线的最小径向尺寸l5。使得插接头1向插接座2插接的过程中,容置腔8b始终位于插接头1与插接座2之间的缝隙的入口处,不会被插接座2抵挡而使得楔入体3不能顺利进入插接头1与插接座2之间的缝隙中,保证了楔入体3能准确自动安装到插接头1与插接座2之间,实现对插接座2内壁面和插接头1引导面12抵接以在插接头1与插接座2逆向插接方向拉拔时达到卡止效果。
在对接过程中,待接的预制构件6与被接的预制构件6靠近,插接座2承接带有楔入体3的保持件8,直至被接的预制构件6的端面与楔入体3相抵,继续靠近的过程中,待接的预制构件6对楔入体3施压,直至将楔入体3压入插接头1与插接座2之间的缝隙中。本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激光测距调整所述插接头1相对于上一预制构件6的安装深度位置。
本实施例中,若保持件8采用橡胶等弹性体制作而成或者保持件8为非整圆环结构,也可以将插接头1安装到安装座7上后,再将保持件8套装到插接头1上;至少部分容纳保持件8的保持件容纳槽9也可以设置在安装座7的对接端上,或者插接座2和安装座7均设置有保持件容纳槽9。由于可能实现的方式较多,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至六相同的部分,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相同的文字说明。
相对于实施例一至六,本实施例提供的对接结构还有这样的区别结构设计:
请再次参阅图5,在由插接座2内壁面至插接入口的方向上,插接座2内壁面至少包括一段向插接头1中轴线方向靠拢的限位挡面2a,限位挡面2a的轮廓母线或轮廓母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与插接头1逆向插接方向所形成的夹角β的范围为0°<β≤180°。本实施例中由于限位挡面2a的限位作用,在插接头1逆向插接方向拉拔的过程中,若楔入体3被拉拔力带动向插入口方向移动,最终会受限位挡面2a止挡,防止楔入体3滑出插接座2,保证插接头1与插接座2始终有效连接。
相对于实施例一至六,本实施例提供的对接结构还有这样的区别结构设计:
楔入体3的结构除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球体结构外,还可以是半球体结构、楔块结构、部分球体结构与部分楔体的组合结构等等,由于可能实现的方式较多,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七中,当两预制构件相对接后,对楔入体3施压的压应力能顶穿保持件8形成第一开口8c时,保持件8上也可不预先设置第一开口8c。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具体并不局限于此,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实际需要作出具有针对性的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实施方式。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七的部分技术实施方式可以组合或者替换。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但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具体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或等同替换,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9)

1.一种保持件(8),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件(8)上设有供插接头(1)穿过的通孔(8a),所述保持件(8)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置楔入体(3)的容置腔(8b),并且所述保持件(8)上还设置有与容置腔(8b)相接并能供楔入体(3)在外力作用下脱开所述容置腔(8b)的第一开口(8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件(8),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8b)用于容置所述楔入体(3)的部分或全部;
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一开口(8c)在垂直于通孔(8a)轴线的平面内的最小尺寸l1小于所述楔入体(3)在垂直于通孔(8a)轴线的平面内的最大尺寸l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件(8),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件(8)的破断强度和/或变形强度小于所述楔入体(3)的破断强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保持件(8),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件(8)采用塑性材料、高弹性聚合物材料或脆性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数种的组合制作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件(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8c)的朝向与插接头(1)插接方向的夹角η的范围为0°≤η≤9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件(8),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件(8)还设置有与容置腔(8b)相连的第二开口(8d)。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持件(8),其特征在于,第二开口(8d)与第一开口(8c)相连或在保持件(8)的轴向上相对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持件(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8d)在垂直于通孔(8a)轴线的平面内的最小尺寸l3小于所述楔入体(3)在垂直于通孔(8a)轴线的平面内的最大尺寸l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件(8),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件(8)上设置有两个以上容置腔(8b),所述容置腔(8b)呈环状分布在通孔(8a)的周侧,或者,所述容置腔(8b)为外环绕所述通孔(8a)的环形腔;
其中,容置腔(8b)至少可容置两个以上楔入体(3)。
10.一种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插接头(1)、插接座(2)、楔入体(3)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保持件(8),所述插接头(1)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外径沿插接方向逐渐增大的引导面(12);
对接过程中,所述楔入体(3)受压脱离保持件(8)并由所述插接头(1)与所述插接座(2)的承接端(21)的内壁之间的缝隙滑入并能够沿引导面(12)运行至与插接座(2)内壁面和引导面(12)抵接以逆向卡止已插入的插接头(1);
所述楔入体(3)在未进入插接头(1)与所述插接座(2)内壁面之间缝隙的状态时,所述楔入体(3)被保持在所述保持件(8)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入体(3)被保持在所述保持件(8)上时,所述楔入体(3)至少在垂直于通孔(8a)轴线的平面内的尺寸最大部(3a)被保持在保持件(8)的容置腔(8b)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头(1)、插接座(2)和保持件(8)上的通孔(8a)轴向对接;所述保持件(8)在对接前套装在所述插接头(1)上或者安装在所述插接座(2)的对接端上;当所述保持件(8)在对接前套装在所述插接头(1)上时,所述容置腔(8b)距所述插接头(1)中轴线的最大径向尺寸l4小于所述插接座(2)承接端(21)的内壁面距所述插接头(1)中轴线的最小径向尺寸l5;当保持件(8)在对接前安装在所述插接座(2)的对接端上时,所述插接座(2)的承接面上设置有用于承接楔入体(3)的沉槽(20),所述沉槽(20)的底面径向尺寸在沿插接头(1)插接方向逐渐减小。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头(1)在引导面(12)的后方设置有抵推部;
所述抵推部包括抵台(5),所述抵台(5)在插接过程中将所述楔入体(3)压入所述缝隙,所述抵台(5)上设置有向插接方向凸起的抵压部(51);
所述抵推部还包括弹性件(4),所述弹性件(4)的两端在插接过程中分别与抵台(5)和楔入体(3)相抵;所述弹性件(4)用于在插接过程中沿插接方向抵推所述楔入体(3)进入所述缝隙。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任意一项所述的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头(1)上设置有细颈部(11)和粗颈部(13),细颈部(11)和粗颈部(13)间由所述引导面(12)衔接过渡,且在由细颈部(11)至粗颈部(13)的方向上引导面(12)的外径逐渐增大;当插接头(1)向插接座(2)插接至细颈部(11)外周壁与所述插接座(2)于承接端(21)的内壁面径向对齐后,所述细颈部(11)外周壁与所述承接端(21)的内壁面在垂直于通孔(8a)轴线的平面内的面积大于所述楔入体(3)在垂直于通孔(8a)轴线的平面内的最大面积。
15.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任意一项所述的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由插接座(2)内壁面至插接入口的方向上,所述插接座(2)内壁面至少包括一段向插接头(1)中轴线方向靠拢的限位挡面(2a),所述限位挡面(2a)的轮廓母线或轮廓母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与插接头(1)逆向插接方向所形成的夹角β的范围为0°<β≤180°。
16.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任意一项所述的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入体(3)的最大径向尺寸L1在插接头(1)沿插接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始终大于插接座(2)内壁面与插接头(1)中轴线的最长径向距离L2与引导面(12)距插接头(1)中轴线的最长径向距离L3之差ΔL。
17.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任意一项所述的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入体(3)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楔入体(3)的结构为球体结构、半球体结构、楔块结构、部分球体结构与部分楔体的组合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18.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任意一项所述的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结构还包括安装座(7),所述安装座(7)与所述插接头(1)连接,所述安装座(7)通过插接头(1)与楔入体(3)实现与插接座(2)对接固定。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座(2)和/或所述安装座(7)具有至少部分容纳保持件(8)的保持件容纳槽(9)。
CN202021207928.4U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保持件及对接结构 Active CN2127153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07928.4U CN212715371U (zh)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保持件及对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07928.4U CN212715371U (zh)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保持件及对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15371U true CN212715371U (zh) 2021-03-16

Family

ID=74962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07928.4U Active CN212715371U (zh)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保持件及对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153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12956B (zh) 一种住宅产业化构件间的机械连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US20090272957A1 (en) Connector for railing systems
WO2004024387B1 (en) Mat ramp securement and method
CN109138417A (zh) 一种复合材料成型拼接建筑模板
CN212715371U (zh) 一种保持件及对接结构
CN216238500U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桩快速对接结构
CN215482906U (zh) 一种锁合件、连接构件、预制桩及预制桩组合
CN209975783U (zh) 一种连接件及采用该连接件的预制墙
CN212984205U (zh) 一种对接结构及预制构件组合
CN211735361U (zh)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CN211898329U (zh)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CN211690304U (zh)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CN211690310U (zh)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CN211690303U (zh)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CN211690320U (zh)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CN212452610U (zh)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CN211898326U (zh)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CN219690790U (zh) 装配式建筑墙体
CN211898330U (zh)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CN220550758U (zh) 连接组件及预制构件
CN215253987U (zh) 一种混凝土桩钢筋机械接头
CN214658005U (zh) 一种装配式墙体
CN213509547U (zh) 一种工程施工用的脚手架连墙件
CN211690308U (zh) 快速对接机构
CN214329386U (zh) 可拆卸钢管束连接组件及钢管束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