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84205U - 一种对接结构及预制构件组合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对接结构及预制构件组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84205U
CN212984205U CN202021208316.7U CN202021208316U CN212984205U CN 212984205 U CN212984205 U CN 212984205U CN 202021208316 U CN202021208316 U CN 202021208316U CN 212984205 U CN212984205 U CN 2129842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socket
butt joint
guide surface
w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0831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兆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842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842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对接结构及预制构件组合,包括插接头、插接座以及楔入体;插接头外周壁上设置有外径沿插接方向逐渐增大的引导面,插接座的承插部设有距插接入口一定深度且可部分容置楔入体的卡槽;在引导面至少部分已进入承插部的状态下,由插接头与承插部之间的缝隙滑入的楔入体能够沿引导面运行至卡槽处以逆向卡止已插入的插接头,承插部的承插深度大于等于插接头上引导面至插接端面的最短直线距离。本实用新型还提供用该对接结构进行对接的预制构件组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插接头外周壁上设置有外径沿插接方向逐渐增大的引导面,使得楔入体能够在逆向拉拔状态下锁紧在引导面和卡槽内周面之间,达到楔合逆止作用和抗拉拔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对接结构及预制构件组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预制构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接结构、预制构件组合。
背景技术
预制构件是指按照设计规格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成的钢、木或混凝土构件。在在住宅工业化领域常用的混凝土预制件,也称PC构件,如预制钢筋混凝土柱地基基础、预制钢结构钢柱基础、路灯广告牌柱钢筋混凝土基础、预制楼板等等,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水利等领域,在国民经济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相邻预制构常常需要进行对接,传统的对接有锚固加现场浇筑,但是费时费力,效率也低,后面发展为采用机械对接件进行对接。但是现有对接件的结构大多较为复杂。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对接结构,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预制构件对接的结构大多较为复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对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对接结构包括:插接头、插接座以及楔入体;插接头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外径沿插接方向逐渐增大的引导面,插接座的承插部设有距插接入口一定深度且可部分容置楔入体的卡槽;
在引导面至少部分已进入承插部的状态下,由插接头与承插部之间的缝隙滑入的楔入体能够沿引导面运行至卡槽处以逆向卡止已插入的插接头。
进一步地,插接头与插接座轴向对接,当楔入体运行至卡槽处以逆向卡止已插入的插接头时,楔入体分别与引导面和卡槽内周面各至少形成一点抵接。
进一步地,在由卡槽至插接入口的方向上,卡槽内周面至少包括一段向插接头中轴线方向靠拢的限位挡面,限位挡面的轮廓母线或轮廓母线任意一点的切线与插接头逆向插接方向所形成的夹角β的范围为0°<β≤180°;
卡槽的轴向尺寸大于楔入体的最大轴向尺寸。
进一步地,楔入体的最大径向尺寸L1在插接头沿插接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始终大于卡槽内周面与插接头中轴线的最长径向距离L2与引导面距插接头中轴线的最长径向距离L3之差ΔL。
进一步地,插接头上设置有细颈部和粗颈部,细颈部和粗颈部间由引导面衔接过渡,且在由细颈部至粗颈部的方向上,引导面逐渐远离插接头的中轴线,当插接头向插接座插接至细颈部外周壁与承插部内壁径向对齐后,细颈部外周壁与承插部内壁间的径向空间尺寸L6大于楔入体的最大径向尺寸L1;细颈部的轴向长度大于插接座的插接入口至卡槽的最小轴向距离;
粗颈部的径向尺寸略小于承插部的径向尺寸,粗颈部的径向尺寸等于引导面最长径向尺寸;卡槽的轴向深度L4大于粗颈部与引导面的轴向长度之和L5;插接座在插接入口设置有导向扩口。
进一步地,卡槽为环槽,楔入体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楔入体的结构为球体结构、半球体结构、楔块结构、部分球体结构与部分楔体的组合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楔入体与卡槽内周面接触的动摩擦因数大于或等于第一接触面与参照面之间夹角的正切值;
和/或,楔入体与引导面接触的动摩擦因数大于或等于第二接触面与参照面之间夹角的正切值。
进一步地,对接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插接头周侧的弹性件,弹性件沿插接方向抵推楔入体;
对接结构还包括支撑件,支撑件设置于插接座或插接头上,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支撑件、楔入体相抵。
进一步地,对接结构还包括安装座,安装座与插接头连接,安装座通过插接头与楔入体实现与插接座对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上述对接结构的预制构件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构件组合包括两个以上沿一直线方向依次对接的预制构件,相邻两预制构件通过上述任一项的对接结构对接;
优选地,预制构件包含内置有骨架的混凝土本体,骨架具有多根呈间隔分布的受力主筋,相对接的两预制构件中一预制构件的至少部分受力主筋的端部设有或安装有插接头或插接座,另一预制构件的受力主筋的端部安装有相配套的插接座或插接头;
优选地,至少一预制构件为预制桩;
优选地,插接头和/或插接座通过端板与预制构件上的至少部分受力主筋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上述对接结构的预制构件对接方法。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构件对接方法采用至少一个上述任意一项的对接结构对相邻两预制构件进行对接,
具有如下步骤:
预备步骤、将待接预制构件运送至与被接预制构件大致轴向对齐,并将待接预制构件对接端上已预设好的插接头与被接预制构件对接端上已预设好的插接座对应;
操作步骤、将待接预制构件和被接预制构件靠拢,当插接头与插接座之间的缝隙能够安装楔入体时,将楔入体投入缝隙中,楔入体通过插接头与承插部之间的缝隙沿插接头上的引导面运行至卡槽处以逆向卡止已插入的插接头;
或者,具有如下步骤:
预备步骤、预先将插接头插入被接预制构件的插接座中,然后将待接预制构件运送至与被接预制构件大致轴向对齐,并且被接预制构件上的插接座与待接预制构件上的安装座对应;或者先将待接预制构件运送至与被接预制构件大致轴向对齐,使被接预制构件上的插接座与待接预制构件上的安装座对应,然后或同时将插接头插入被接预制构件的插接座中;
操作步骤、将待接预制构件和被接预制构件靠拢,当待接预制构件和被接预制构件的端面间距满足插接头能旋拧至待接预制构件上同时插接头与插接座之间的缝隙能够通过楔入体时,停止靠拢并且将插接头逆向插接方向拉拔并旋拧至待接预制构件对应的安装座中,然后将楔入体放入插接头与插接座之间的缝隙,楔入体通过缝隙沿插接头上的引导面运行至卡槽处以逆向卡止已插入的插接头;
优选地,预备步骤或操作步骤之前,还在被接预制构件的对接端面上涂覆环氧树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对接结构,通过在插接头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外径沿插接方向逐渐增大的引导面,并且插接头在沿插接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能够与承插部之间产生供楔入体滑入的缝隙,继续移动后楔入体进入卡槽,并与卡槽的内周面和引导面相抵,在插接头逆向插接方向拉拔的过程中,插接头通过引导面挤压楔入体,使得楔入体锁紧在引导面和卡槽内周面之间,达到楔合逆止作用和抗拉拔效果,避免对接完成后的插接头和插接座分离;即使楔入体受拉拔力移动,但由于卡槽的限位作用,楔入体会受卡槽止挡,保证插接头与插接座始终有效连接;此外,卡槽的轴向深度大于粗颈部与引导面的轴向长度之和,保证了引导面具有一定的移动范围,并且在该范围内引导面始终能够通过楔入体与卡槽内周面形成抵接,这样就能保证插接头在长度不一致的情况下,始终能够与插接座形成有效连接,避免受拉拔力状态下插接头相对于插接座轴产生轴向移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构件组合和预制构件对接方法应用上述对接结构对相邻两预制构件进行对接,由于对接结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则该预制构件组合和预制构件对接方法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另外并具有预制构件对接操作方便,施工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一种对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插接头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中插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一中的对接结构用于预制构件对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二中的对接结构用于预制构件对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至图9是插接座的其他结构示意图;
图10至图14是实施例三中限位挡面的其他结构示意图;
图15至图18是实施例三中引导面的其他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实施例四中的卡槽与插接头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0至图25是实施例五中楔入体的其他结构示意图;
图26是实施例六中的设置多段限位挡面的插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实施例七中插接头套设有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实施例七中插接头周侧环列有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实施例七中插接头上设置有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是实施例七中插接座上设置有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1是实施例八中楔入体与卡槽内周面和引导面抵接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2是实施例九中插接座为分体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3是实施例九中插接座为分体结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4是实施例九中限位挡面部分设置在中间体上、部分设置在本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接结构,包括插接头1、插接座2以及楔入体3;插接头1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外径沿插接方向逐渐增大的引导面12,插接座2的承插部21设有距插接入口一定深度且可部分容置楔入体3的卡槽 22;
在引导面12至少部分已进入承插部21的状态下,由插接头1与承插部21 之间的缝隙滑入的楔入体3能够沿引导面12运行至卡槽22处以逆向卡止已插入的插接头1;
承插部21的承插深度大于等于插接头1上引导面12至插接端面1a的最短直线距离。
请参阅图2并结合图1,本实施例中卡槽22为环槽,楔入体3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以楔入体3采用球体结构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3并结合图2,在本实施中,插接头1与插接座2轴向对接,插接头1上设置有细颈部11和粗颈部13,细颈部11和粗颈部13间由引导面12 衔接过渡,且在由细颈部11至粗颈部13的方向上,引导面12逐渐远离插接头 1的中轴线。为保证在插接过程中楔入体3能够滑入插接头1与承插部21之间的缝隙,同时不让其脱离插接头1与卡槽22内周面之间,因此,当插接头1向插接座2插接至细颈部11外周壁与承插部21内壁径向对齐后,细颈部11外周壁与承插部21内壁间的径向空间尺寸L6大于楔入体3的最大径向尺寸L1,即细颈部11外周壁与承插部21内壁围合成的空间容积大于楔入体3的体积,且细颈部11的轴向长度大于插接座2的插接入口至卡槽22的最小轴向距离,保证插接头1上的引导面12能够进入到卡槽22中;同时楔入体3的最大径向尺寸L1在插接头1沿插接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始终大于卡槽22内周面与插接头1 中轴线的最长径向距离L2与引导面12距插接头1中轴线的最长径向距离L3之差ΔL。这样就能保证楔入体3始终与引导面12和卡槽22内周面分别至少形成一点抵接,在插接头1逆向插接方向拉拔的过程中,插接头1通过引导面12挤压楔入体3,使得楔入体3锁紧在引导面12和卡槽22内周面之间,达到逆止作用和抗拉拔效果。
请再次参阅图4,在本实施中,在由卡槽22至插接入口的方向上,即沿着卡槽22内周面的轮廓母线向插接座2插接入口靠近的走向上,卡槽22内周面包括一段向插接头1中轴线方向靠拢的限位挡面2a,限位挡面2a的轮廓母线或轮廓母线任意一点的切线与插接头1逆向插接方向所形成的夹角β的范围为 0°<β≤180°。本实施例中限位挡面2a采用圆弧面,由于限位挡面2a的限位作用,在插接头1逆向插接方向拉拔的过程中,若楔入体3被拉拔力带动向插入口方向移动,最终会受卡槽22限位挡面2a止挡,防止楔入体3滑出卡槽 22,保证插接头1与插接座2始终有效连接。
请参阅图5,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预制构件组合,包括两个以上沿一直线方向依次对接的预制构件6,7,相邻两预制构件6,7通过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对接结构对接。
进一步地,预制构件包含内置有骨架的混凝土本体,骨架可以是钢筋笼、钢筋网片、钢筋网架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体。骨架具有多根呈间隔分布的受力主筋,受力主筋可以是圆钢、螺纹钢、PC钢棒等任意一种满足建筑施工要求的条状物。相对接的两预制构件中一预制构件的至少部分受力主筋的端部设有或安装有插接头1或插接座2,另一预制构件的受力主筋的端部安装有相配套的插接座2或插接头1。换言之,即相邻两预制构件相对接的端面上要求其中一端面设置或安装插接头1,另一端面安装插接座2,不能两个相接的端面均为插接头1或插接座2。本实施例中,至少一预制构件为预制桩。
此外,插接头1和/或插接座2还可以通过端板与预制构件上的至少部分受力主筋连接(图中未示出),即受力主筋与端板连接,再将插接头1和/或插接座2设置在端板上进行连接。
请再次参阅图5,本实施例另外还提供一种预制构件对接方法,采用至少一个本实施例所提出的对接结构对相邻两预制构件进行对接,以相邻两预制构件竖直对接为例进行说明,具有如下步骤:
预备步骤、将待接预制构件6运送至与被接预制构件7大致轴向对齐,并将待接预制构件6对接端上已预设好的插接头1与被接预制构件7对接端上已预设好的插接座2对应;
操作步骤、将待接预制构件6和被接预制构件7靠拢,当插接头1与插接座2之间的缝隙能够安装楔入体3时,将楔入体3投入缝隙中,楔入体3通过插接头1与承插部21之间的缝隙沿插接头1上的引导面12运行至卡槽22处以逆向卡止已插入的插接头1。
在本实施例中,插接头1可以是待接预制构件6内刚性骨架上延伸出对接端面的受力主筋,其上镦设有引导面12;插接座2为预埋在被接预制构件7对接端上,可以与被接预制构件7上的受力主筋进行张拉连接,对接时待接预制构件6位于被接预制构件7正上方缓慢沉降对接。另外,在预备步骤或操作步骤之前,还在被接预制构件7的对接端面上涂覆环氧树脂,使对接后本实施例中的对接结构与外部环境隔绝,达到防腐防氧化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插接头1逆向插接方向拉拔时,是楔合的过程,反之,插接头1沿插接方向插接时,是解楔的过程。具体地,由于插接头1上设置了外径沿插接方向逐渐增大的引导面12,因此,插接头1在沿插接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楔入体3处于自由状态,受重力自由下落与引导面12和卡槽22内周面接触,直至插接头1与插接座2插接到位;当插接头1沿逆向插接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楔入体3受插接头1的挤压力,会越压越紧,达到楔合状态,实现插接头1与插接座2的自动锁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相同的部分,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相同的文字说明。
相对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的对接结构还有这样的区别结构设计:
请参阅图6,对接结构还包括安装座14,安装座14与插接头1连接,安装座14通过插接头1与楔入体3实现与插接座2对接固定。本实施例中,插接头 1为不与受力主筋一体的插接件,插接头1与安装座14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纹连接、卡接、焊接、粘接。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对接结构用于预制构件组合时的预制构件对接方法可以与实施例一相同,区别在于,安装座14为预埋在待接预制构件6的对接端上,安装座14可以与待接预制构件6上的受力主筋进行张拉连接。对接前,先在待接预制构件6的安装座14上安装好插接头1,然后通过同实施例一进行相同的操作进行对接。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预制构件对接方法也可以与实施例一不同,具有如下步骤:
预备步骤、预先将插接头1插入被接预制构件7的插接座2中,然后将待接预制构件6运送至与被接预制构件7大致轴向对齐,并且被接预制构件7上的插接座2与待接预制构件6上的安装座14对应;或者先将待接预制构件6运送至与被接预制构件7大致轴向对齐,使被接预制构件7上的插接座2与待接预制构件6上的安装座14对应,然后或同时将插接头1插入被接预制构件7的插接座2中;
操作步骤、将待接预制构件6和被接预制构件7靠拢,当待接预制构件6 和被接预制构件7的端面间距满足插接头1能旋拧至待接预制构件6上同时插接头1与插接座2之间的缝隙能够通过楔入体3时,停止靠拢并且将插接头1 逆向插接方向拉拔并旋拧至待接预制构件6对应的安装座14中,然后将楔入体 3放入插接头1与插接座2之间的缝隙,楔入体3通过缝隙沿插接头1上的引导面12运行至卡槽22处以逆向卡止已插入的插接头1。
本实施例中,同样可在预备步骤或操作步骤之前,在被接预制构件7的对接端面上涂覆环氧树脂,提高对接牢度的同时使对接后对接结构与外部环境隔绝,达到防腐防氧化的目的。
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插接座2和安装座14除了设置张拉孔与受力主筋连接外,还可以通过设置螺纹孔与受力主筋连接,以插接座2为例,如图7和图8所示,螺纹孔可以是通孔也可以是沉孔;当然,插接座2和安装座14也可以不与受力主筋进行张拉连接,因此可不必设置受力主筋穿过的张拉孔,直接采用一端封口结构,以插接座2为例,如图9所示。由于可能实现的方式较多,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二相同的部分,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相同的文字说明。
相对于实施例一和二,本实施例提供的对接结构还有这样的区别结构设计:
请参考图10至图14,本实施例中限位挡面2a除了实施例一中所采用的半径大于楔入体3半径的圆弧面外,还可以是径向平面、上斜面、下斜面、半径等于或小于楔入体3半径的圆形面、阶梯面等等,或者是上述任意几种的组合形式。由于可能实现的方式较多,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同理,插接头1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外径沿插接方向逐渐增大的引导面12,除了实施一中采用的锥形斜面之外,请参考图15至图18,引导面12的母线还可以是向插接头1中轴线内凹的圆弧面、背向插接头1中轴线外凸的圆弧面、锥形斜面与内凹圆弧面组合、内凹圆弧面与外凸圆弧面组合等等,由于可能实现的方式较多,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通过限位挡面2a的限位作用,保证了插接头1或插接座2在逆向插接方向拉拔状态下始终不会脱开,即保证了相邻两预制构件的对接可靠。假设拉拔初始楔入体3被插接头1带动,没有锁止于插接头1的引导面12与卡槽22的内壁面之间,由于限位挡面2a的进一步限位作用,保证了楔入体3最终会受到限位挡面2a的抵挡作用,实现插接头1与插接座2的抗拔锁止。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至三相同的部分,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相同的文字说明。
相对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本实施例提供的对接结构还有这样的区别结构设计:
请参考图19,卡槽22的轴向尺寸大于楔入体3的最大轴向尺寸,保证了楔入体3进入卡槽22之后有一定的调节空间,使楔入体3在拉拔前始终处于与卡槽22内周面和插接头1引导面12抵接的状态,当拉拔的时候,楔入体3就会被楔入插接头1引导面12与卡槽22内周面之间形成锁止。
若卡槽22轴向尺寸等于楔入体3的最大轴向尺寸,这样在楔入体3进入卡槽22之后继续插接的过程中,由于楔入体3所在位置的径向活动间距在增大,楔入体3不能与卡槽22内周面和插接头1引导面12形成抵接,这样在插接头 1受安装精度的影响或者是受工艺的影响导致插接长度不一致的情况下,会出现个别对接结构中的楔入体3不能与卡槽22内周面和插接头1引导面12形成抵接,一旦拉拔时,就会存在个别对接结构受力的问题,降低相邻两预制构件之间的抗拉拔效果。而本实施例中,卡槽22轴向尺寸等于楔入体3的最大轴向尺寸,保证每个插接头1都能与对应的插接座2形成有效连接,一旦拉拔,每个对接结构均能受力支承,提高相邻两预制构件之间的抗拉拔效果。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插接头1在引导面12的支撑强力,插接头1上还设置有粗颈部13,粗颈部13与引导面12的大径端连接,即细颈部11和粗颈部13 间由引导面12衔接过渡,且在由细颈部11至粗颈部13的方向上,引导面12 逐渐远离插接头1的中轴线,粗颈部13的径向尺寸略小于承插部21的径向尺寸,优选,粗颈部13的径向尺寸等于引导面12最长径向尺寸。当然,粗颈部 13的径向尺寸也可以沿插拔方向逐渐递减。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每个插接头1均能承插到位并能形成有效连接,卡槽 22的轴向深度L4大于粗颈部13与引导面12的轴向长度之和L5。当卡槽22直接连通受力主筋的张拉承台,则卡槽22的轴向深度L4为卡槽22靠近插接入口的一端至受力主筋端面的轴向距离。
更进一步地,请再次参考图7至图9,为了方便插接头1的插接,在插接座2在插接入口设置有导向扩口212。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至四相同的部分,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相同的文字说明。
相对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本实施例提供的对接结构还有这样的区别结构设计:
请参考图20至图25,楔入体3除了采用球体结构外,本实施例中楔入体3 可以是半球体结构、楔块结构、径向两面为外凸的球面结构、部分球体结构与部分楔体的组合结构等等,由于可能实现的方式较多,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为了增强卡接强度,楔入体3的数量优选相邻楔入体3相抵后围合成的周长大于插接到位后所在位置的卡槽22的1/2周长。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至五相同的部分,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相同的文字说明。
相对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本实施例提供的对接结构还有这样的区别结构设计:
请参阅图26,卡槽22的内周面包括两段限位挡面2a,两段限位挡面2a之间通过沿插接方向之间逐渐减小的过渡面2b进行连接,达到多重抗拉拔的效果。当然,卡槽22的内周面还可以包括三段甚至更多段的限位挡面2a,还可以在对接的过程中于每段内部均安装上楔入体3,进而提高对接可靠性。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至六相同的部分,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相同的文字说明。
相对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六,本实施例提供的对接结构还有这样的区别结构设计:
请参阅图27和图28,对接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插接头1周侧的弹性件4,弹性件4沿插接方向抵推楔入体3。本实施例中,弹性件4采用弹簧,可以套装在插接头1的外部,也可以采用多个环列在插接头1的外部。弹簧与楔入体3 相抵端的另一端与插接头1固定连接,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是焊接、绑扎、粘接等等。本实施例中,弹性件4除了采用弹簧外,还可以采用弹性圈等。
更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8和图29,对接结构还可以包括支撑件5,支撑件 5设置于插接座2或插接头1上,弹性件4的两端分别与支撑件5、楔入体3相抵。
如图29所示,当支撑件5设置于插接头1上时,可以与插接头1为一体,也可以采用螺接等方式分体连接,对接前就预装在插接头1上,方便对接,此外,弹性件4可以连接在支撑件5上而非插接头1上。
如图30所示,当支撑件5设置于插接座2上时,在插接头1逆向拉拔的过程中,由于支撑件5的止挡作用,会使得弹性件4处于压缩的状态,能够达到始终抵止楔入体3的效果,同样,弹性件4可以连接在支撑件5上而非插接头 1上。由于支撑件5需在楔入体3后安装,因此支撑件5可以设置为分块结构,或粘接或焊接等进行连接,然后完成进一步对接。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至七相同的部分,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相同的文字说明。
请参考图31,相对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七,本实施例提供的对接结构还有这样的区别结构设计:
楔入体3与卡槽22内周面接触的摩擦因数大于或等于第一接触面与参照面之间夹角的正切值,即为保证楔入体3楔合时处于静止状态,将该摩擦因数μ1设置为大于或等于第一接触面与参照面之间所呈第一夹角θ的正切值,即μ1≥ tanθ。当μ1=tanθ时可能存在楔入体3在卡槽22内周面上匀速滑动的情况,因此优选μ1>tanθ。
和/或,楔入体3与引导面12接触的摩擦因数大于或等于第二接触面与参照面之间夹角的正切值,即为保证楔入体3楔合时处于静止状态,将该摩擦因数μ2设置为大于或等于第二接触面与参照面之间所呈第二夹角α的正切值,即μ2≥tanα。同理,当μ2=tanα时可能存在楔入体3在引导面12上匀速滑动的情况,因此优选μ2>tanα。
这里的参照面是指与插接头1的中轴线相垂直的径向面,在具体实践中,当预制构件竖直对接时,该参照面可以为水平面。
如此设置,可以使得楔入体3在卡槽22内周面以及插接头1引导面12之间形成摩擦自锁,以实现插接止退的功能,在第一预制构件6、第二预制构件7 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对接结构连接之后,第一预制构件6、第二预制构件7 不易分离,接桩的可靠性提高。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至八相同的部分,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相同的文字说明。
相对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八,本实施例提供的对接结构还有这样的区别结构设计:
请参考图32和图34,插接座2可以采用分体结构,包括本体23和中间体 24,中间体24和本体23可采用螺纹等连接方式安装在本体23的承插端,限位挡面2a可全部设置在中间体24上,如图32所示;限位挡面2a也可全部设置在本体23上,如图33所示;限位挡面2a还可以部分设置在中间体24上,部分设置在本体23上,如图34所示。
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具体并不局限于此,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实际需要作出具有针对性的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实施方式。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九的部分技术实施方式可以组合或者替换。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但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具体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或等同替换,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对接结构,包括插接头(1)、插接座(2)以及楔入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头(1)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外径沿插接方向逐渐增大的引导面(12),所述插接座(2)的承插部(21)设有距插接入口一定深度且可部分容置楔入体(3)的卡槽(22);
在引导面(12)至少部分已进入承插部(21)的状态下,由所述插接头(1)与所述承插部(21)之间的缝隙滑入的楔入体(3)能够沿引导面(12)运行至卡槽(22)处以逆向卡止已插入的插接头(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头(1)与插接座(2)轴向对接,当所述楔入体(3)运行至卡槽(22)处以逆向卡止已插入的插接头(1)时,所述楔入体(3)分别与引导面(12)和卡槽(22)内周面各至少形成一点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由卡槽(22)至插接入口的方向上,所述卡槽(22)内周面至少包括一段向插接头(1)中轴线方向靠拢的限位挡面(2a),所述限位挡面(2a)的轮廓母线或轮廓母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与插接头(1)逆向插接方向所形成的夹角β的范围为0°<β≤180°;
所述卡槽(22)的轴向尺寸大于所述楔入体(3)的最大轴向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入体(3)的最大径向尺寸L1在插接头(1)沿插接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始终大于卡槽(22)内周面与插接头(1)中轴线的最长径向距离L2与引导面(12)距插接头(1)中轴线的最长径向距离L3之差Δ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头(1)上设置有细颈部(11)和粗颈部(13),细颈部(11)和粗颈部(13)间由引导面(12)衔接过渡,且在由细颈部(11)至粗颈部(13)的方向上,引导面(12)逐渐远离插接头(1)的中轴线;
当插接头(1)向插接座(2)插接至细颈部(11)外周壁与所述承插部(21)内壁径向对齐后,所述细颈部(11)外周壁与所述承插部(21)内壁间的径向空间尺寸L6大于所述楔入体(3)的最大径向尺寸L1;所述细颈部(11)的轴向长度大于插接座(2)的插接入口至卡槽(22)的最小轴向距离;
所述粗颈部(13)的径向尺寸略小于承插部(21)的径向尺寸,所述粗颈部(13)的径向尺寸等于引导面(12)最长径向尺寸;所述卡槽(22)的轴向深度L4大于所述粗颈部(13)与所述引导面(12)的轴向长度之和L5;所述插接座(2)在插接入口设置有导向扩口(2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22)为环槽,所述楔入体(3)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所述楔入体(3)的结构为球体结构、半球体结构、楔块结构、部分球体结构与部分楔体的组合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入体(3)与所述卡槽(22)内周面接触的摩擦因数大于或等于第一接触面与参照面之间夹角的正切值;
和/或,所述楔入体(3)与所述引导面(12)接触的摩擦因数大于或等于第二接触面与参照面之间夹角的正切值。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插接头(1)周侧的弹性件(4),所述弹性件(4)沿插接方向抵推所述楔入体(3);
所述对接结构还包括支撑件(5),所述支撑件(5)设置于所述插接座(2)或所述插接头(1)上,所述弹性件(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件(5)、所述楔入体(3)相抵;
所述对接结构还包括安装座(14),所述安装座(14)与所述插接头(1)连接,所述安装座(14)通过插接头(1)与楔入体(3)实现与插接座(2)对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座(2)为分体结构,所述插接座(2)包括本体(23)和中间体(24),所述中间体(24)与本体(23)连接,所述引导面(12)部分或全部设置在中间体(24)或者所述引导面(12)部分或全部设置在本体(23)上。
10.一种预制构件组合,包括两个以上沿一直线方向依次对接的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预制构件通过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对接结构对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预制构件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构件包含内置有骨架的混凝土本体,所述骨架具有多根间隔分布的受力主筋,相对接的两预制构件中,一预制构件的至少部分受力主筋的端部设有或安装有所述插接头(1)或插接座(2),另一预制构件的受力主筋的端部安装有相配套的所述插接座(2)或插接头(1)。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预制构件组合,其特征在于,至少一预制构件为预制桩。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预制构件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头(1)和/或所述插接座(2)通过端板与预制构件上的至少部分受力主筋连接。
CN202021208316.7U 2019-10-25 2020-06-24 一种对接结构及预制构件组合 Active CN21298420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155325 2019-10-25
CN201921815532 2019-10-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84205U true CN212984205U (zh) 2021-04-16

Family

ID=75424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08316.7U Active CN212984205U (zh) 2019-10-25 2020-06-24 一种对接结构及预制构件组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842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32591B (zh) 连接件及用该连接件连接的预制构件
CN103210221A (zh) 将两个物件连接在一起的装置及方法
CN107012956B (zh) 一种住宅产业化构件间的机械连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3574199A (zh) 一种具有分体式挡块的锚定结构的承插式管道接口及其安装方法
CN106801610B (zh) 使用层叠式构造的管片块间连接接头及利用其连接的方法
CN215482906U (zh) 一种锁合件、连接构件、预制桩及预制桩组合
EP3202994B1 (en) System for forming a post-tensioned concrete structure
CN212984205U (zh) 一种对接结构及预制构件组合
EP3327213A1 (en) Node elements, kit,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CN203686428U (zh) 一种具有锚定功能的承插式管道接口及其安装卡
CN211690303U (zh)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CN1274930C (zh) 双瓦式螺纹钢连接套筒
CN211690304U (zh)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CN211690310U (zh)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CN212868957U (zh) 一种市政排污管道
CN205134750U (zh) 一种用卡槽固定变径接头的锚垫板
CN208996747U (zh) 一种连接方便的扩孔式预应力锚索钻头装置
CN209975783U (zh) 一种连接件及采用该连接件的预制墙
CN108442682B (zh) 一种脚手架钢管的连接结构及安装方法
CN211735361U (zh)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CN205421552U (zh) 一种住宅产业化构件间的机械连接装置
CN212715371U (zh) 一种保持件及对接结构
CN212452610U (zh)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CN211898329U (zh)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CN218466518U (zh) 一种建筑用机械连接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