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91367U - 显示器底座及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显示器底座及显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91367U
CN212691367U CN202021250579.4U CN202021250579U CN212691367U CN 212691367 U CN212691367 U CN 212691367U CN 202021250579 U CN202021250579 U CN 202021250579U CN 212691367 U CN212691367 U CN 2126913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isplay base
thickness
ridge
plastic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5057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丽
饶春利
黄伟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Shiwei New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Shiwei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Shiwei New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Shiwei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5057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91367U/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41538 priority patent/WO2022001067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913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913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20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 F16M11/22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with approximately constant height, e.g. with constant length of column or of leg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器底座及显示器,其中,所述显示器底座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骨架以及包覆于所述骨架外表面的塑胶件,所述塑胶件具有顶部、与所述顶部相对的底部以及设于所述顶部与所述底部之间的侧部,所述顶部的厚度大于所述侧部的厚度,且所述侧部的厚度大于所述底部的厚度。即通过将所述塑胶件的顶部、底部以及侧部设置成不同的厚度,以控制熔接痕的位置,从而提高所述显示器底座的成品率。

Description

显示器底座及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器底座及显示器。
背景技术
目前,显示器的生产厂家针对不同型号的显示器,搭配不同的底座,显示器利用底座支架放置在桌面上。但是,现有的底座一般采用塑胶底座,而塑胶底座在注塑过程中,由于熔接线的位置不能够确定,比如,熔接线的位置在塑胶底座的侧面,即该塑胶底座出现不良现象,从而降低了塑胶底座的成品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器底座及显示器,解决了显示器塑胶底座在注塑过程中,成品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显示器底座,所述显示器底座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
骨架;
塑胶件,所述塑胶件包覆于所述骨架的外表面,所述塑胶件具有顶部、与所述顶部相对的底部以及设于所述顶部与所述底部之间的侧部,所述顶部的厚度大于所述侧部的厚度,且所述侧部的厚度大于所述底部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塑胶件采用二次注塑的方式制成,且在所述塑胶件的底部形成熔接痕。
进一步地,所述塑胶件包括安装部以及连接于所述安装部上的左脊部以及右脊部,所述左脊部与所述右脊部呈角度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左脊部与所述右脊部形成的角度的范围为120°~140°。
进一步地,所述左脊部以及所述右脊部远离所述安装部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显示器底座还包括防滑件,所述防滑件装设在所述安装孔上。
进一步地,所述防滑件的厚度范围为1.5mm~2mm。
进一步地,所述防滑件为硅胶脚垫或橡胶脚垫。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器底座包括设于所述安装部上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用于将所述显示器底座固定在显示器上。
进一步地,所述左脊部以及所述右脊部远离所述安装部的一端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具有支撑平面,所述安装孔设于所述支撑平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包括外壳以及如上所述的显示器底座,其中,所述显示器底座连接在所述外壳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器底座及显示器,其中,所述显示器底座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骨架以及包覆于所述骨架外表面的塑胶件,所述塑胶件具有顶部、与所述顶部相对的底部以及设于所述顶部与所述底部之间的侧部,所述顶部的厚度大于所述侧部的厚度,且所述侧部的厚度大于所述底部的厚度。即通过将所述塑胶件的顶部、底部以及侧部设置成不同的厚度,以控制熔接痕的位置,从而提高所述显示器底座的成品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示例性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示例性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示器底座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以虚线D为分界的显示器底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示器底座其一个截面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示器底座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件分实施例,而不是全件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器底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显示器底座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具有骨架2以及包覆于所述骨架2外表面的塑胶件11,所述塑胶件11具有顶部A、与所述顶部A相对的底部B以及设于所述顶部A与所述底部B之间的侧部C,所述顶部A的厚度大于所述侧部C的厚度,且所述侧部C的厚度大于所述底部B的厚度。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顶部A以及底部B并不是对所述塑胶件11的位置关系进行限定,只是便于描述本实施例中塑胶件11的特征,即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顶部A也可以设置为底部,上述底部B相应地设置为顶部,在此并不限定。
进一步地,所述塑胶件11采用二次注塑的方式制成,即所述塑胶件11通过二次注塑的方式包覆于所述骨架2的外表面,而由于二次注塑的特性,在二次注塑的过程中,所述塑胶件11上会形成熔接痕(图未示),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所述塑胶件11的顶部A、底部B以及侧部C设置成不同的厚度,以使上述熔接痕形成在所述塑胶件11的底部,从而提高所述塑胶件11的成品率。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所述骨架2放置于二次注塑的模腔中,并通过二次注塑的方式为骨架2注塑上一层免喷涂材料,以形成所述塑胶件11。其中为避免二次注塑过程中,免喷涂材料形成在所述显示器底座的外观面上,即熔接痕形成于所述塑胶件11的顶部A或侧部C上,本实施例通过控制二次注塑过程中注塑包胶壁厚,以控制料流走向,从而将熔接痕形成在所述显示器底座的底部B,即该显示器底座为良品,以此提高所述塑胶件11的成品率。
具体地,由于所述顶部A的厚度大于所述侧部C的厚度,所述侧部C的厚度大于所述底部B的厚度,即上述免喷涂材料在二次注塑过程中,所述底部B的走胶难度大于所述侧部C的走胶难度,所述侧部C的走胶难度大于所述顶部A的走胶难度,即在二次注塑过程中,所述顶部A的注塑过程优先完成,然后完成所述侧部C的注塑,最后在所述底部B处形成,并形成熔接痕。
进一步地,所述顶部A的厚度与所述侧部C的厚度之间的差值等于所述侧部C的厚度与所述底部B的厚度之间的差值,以保证走胶流速的前提下,能够减小所述显示器底座的厚度,保证所述显示器底座的纤细结构,提高所述显示器底座使用时的直观感觉。或者,所述顶部A的厚度与所述侧部C的厚度之间的差值略大于所述侧部C的厚度与所述底部B的厚度之间的差值,在此并不限定。
可选地,所述顶部A的厚度为2mm,所述底部B的厚度为1mm,所述侧部C的厚度为1.5mm。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顶部A、所述底部B以及所述侧部C的厚度可以设置为其他数值,在此并不限定。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显示器可以包括不同型号的电视机、显示屏等,在此并无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器底座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具有骨架2以及包覆于所述骨架2外表面的塑胶件11,所述塑胶件11具有顶部A、与所述顶部A相对的底部B以及设于所述顶部A与所述底部B之间的侧部C,所述顶部A的厚度大于所述侧部C的厚度,且所述侧部C的厚度大于所述底部B的厚度,其中,所述塑胶件采用二次注塑的方式制成,且在所述塑胶件的底部形成一熔接痕。即通过将所述塑胶件11的顶部A、底部B以及侧部C设置成不同的厚度,以控制熔接痕的位置,从而提高所述显示器底座的成品率。
进一步地,所述骨架2为上述显示器底座的嵌件,用于为上述显示器底座提供强度。本实施例中,所述骨架2采用高强度、低翘曲的材料结构件制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金属冲压结构件、高玻纤含量树脂等材料,在本实施例中并无限制。
可选地,所述塑胶件11采用不同或相同颜色的ABS树脂材料、金属粉填充的免喷涂材料等,其中,以所述塑胶件11为金属粉填充的免喷涂材料为例,所述塑胶件11中不包括填充玻纤、矿粉等填充物,以保证所述塑胶件11包覆所述骨架后的整体外观,在本实施例中并无限制。
进一步地,由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塑胶件11通过二次注塑的方式形成于所述骨架的外表面。本实施例中列出了大尺寸显示器目前常用的显示器底座类型,如下表:
Figure BDA0002563268810000051
由于大尺寸显示器底座的选择种类一般采用金属底座和高玻纤含量塑胶底座;前者金属底座后处理工序繁多,综合成本较高;后者塑胶底座由于材料中含有较大含量的玻璃纤维填充,注塑成型过程中很难做出成品外观,产品表面缺陷较多,如产品表面浮纤等。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喷漆等后处理工艺,使产品成本增加。而本实用新型介绍的显示器底座可同时满足低成本及纤细化的结构需求,且能够满足使用时的直观感觉。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本体1包括安装部12以及连接于所述安装部12上的左脊部13以及右脊部14,所述左脊部13与所述右脊部14呈角度设置。其中,所述安装部12用于将显示器底座安装在电机的外壳上,以使所述显示器底座能够支撑显示器机。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左脊部13与所述右脊部14上也具有顶部A、底部B以及侧部C,且参照上述实施例,所述左脊部13顶部A的厚度大于所述左脊部13侧部C的厚度,且所述左脊部13侧部C的厚度大于所述左脊部13底部B的厚度,或者,所述右脊部14顶部A的厚度大于所述右脊部14侧部C的厚度,且所述右脊部14侧部C的厚度大于所述右脊部14底部B的厚度。
具体地,所述左脊部13与所述右脊部14呈钝角设置,且所述左脊部13与所述右脊部14以所述安装部12为中心对称设置,以使所述左脊部13、所述右脊部14以及放置所述显示器的平面呈三角形设置,以增加所述显示器底座的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左脊部13与所述右脊部14形成的角度的范围为120°~140°。本实施例中,所述左脊部13与所述右脊部14形成的角度为135°,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左脊部13与所述右脊部14形成的角度还可以为其他角度,在本实施例中并无限制。
进一步地,由于显示器安装在所述安装部12上,即所述安装部12受到显示器的重力最大,本实施例中将所述左脊部13远离所述安装部12一端的厚度小于所述左脊部13靠近所述安装部12一端的厚度,且所述右脊部14远离所述安装部12一端的厚度小于所述右脊部14靠近所述安装部12一端的厚度,即所述左脊部13与所述右脊部14越靠近所述安装部12的厚度越大,以承受显示器的更多重力,保证显示器摆放的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左脊部13以及所述右脊部14的厚度从靠近所述安装部12一端到远离所述安装部12一端逐渐减小,比如,其厚度从10mm逐渐减小至4mm。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所述显示器底座打滑,本实施例中,所述左脊部13以及所述右脊部14远离所述安装部12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孔15,所述显示器底座还包括防滑件(图未示),所述防滑件装设在所述安装孔15上,以增加所述显示器底座与放置平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防止所述显示器底座打滑。
进一步地,所述左脊部12以及所述右脊部14远离所述安装部12的一端设置有支撑部16,所述支撑部16具有支撑平面,所述安装孔15设于所述支撑平面,以使所述防滑件安装在所述安装孔15后,与放置平面进行直接接触,从而增加所述显示器底座与放置平面之间的摩擦力,进而防止所述显示器底座打滑。
可选地,所述防滑件的厚度范围为1.5mm~2mm。由于所述安装孔15所在的平面与放置平面平行,即所述防滑件高于所述安装孔15所在的平面,以防止所述安装孔15与放置平面直接接触导致打滑,进而避免所述显示器底座以及显示器放置不平稳。
进一步地,所述防滑件包括但不限于硅胶脚垫或硅胶脚垫等,在本实施例并无限制。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器底座包括设于所述安装部12上的固定孔17(如图2所示),所述固定孔17用于将所述显示器底座固定在显示器上。即通过所述固定孔17可以将整个显示器底座固定在显示器上,以通过所述显示器底座支撑该显示器。
可选地,所述固定孔17为螺纹固定孔,所述螺纹固定孔依次贯穿所述塑胶件11以及所述骨架,并通过螺钉或螺丝配合,以将所述显示器底座固定在显示器的外壳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器底座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具有骨架以及包覆于所述骨架外表面的塑胶件11,所述塑胶件11具有顶部A、与所述顶部A相对的底部B以及设于所述顶部A与所述底部B之间的侧部C,所述顶部A的厚度大于所述侧部C的厚度,且所述侧部C的厚度大于所述底部B的厚度,其中,所述塑胶件采用二次注塑的方式制成,且在所述塑胶件的底部形成一熔接痕。即通过将所述塑胶件11的顶部A、底部B以及侧部C设置成不同的厚度,以控制熔接痕的位置,从而提高所述显示器底座的成品率。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器包括外壳(图未示)以及如上实施例所述的显示器底座,其中,所述显示器底座连接在所述外壳上。
进一步地,由于本实施例的显示器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显示器底座,即本实施例的显示器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显示器底座的所有技术特征以及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具体请参照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在此并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底座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
骨架;
塑胶件,所述塑胶件包覆于所述骨架的外表面,所述塑胶件具有顶部、与所述顶部相对的底部以及设于所述顶部与所述底部之间的侧部,所述顶部的厚度大于所述侧部的厚度,且所述侧部的厚度大于所述底部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件采用二次注塑的方式制成,且在所述塑胶件的底部形成熔接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件包括安装部以及连接于所述安装部上的左脊部以及右脊部,所述左脊部与所述右脊部呈角度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脊部与所述右脊部形成的角度的范围为120°~14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脊部以及所述右脊部远离所述安装部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显示器底座还包括防滑件,所述防滑件装设在所述安装孔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件的厚度范围为1.5mm~2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件为硅胶脚垫或橡胶脚垫。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底座包括设于所述安装部上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用于将所述显示器底座固定在显示器上。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脊部以及所述右脊部远离所述安装部的一端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具有支撑平面,所述安装孔设于所述支撑平面。
10.一种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包括外壳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器底座,其中,所述显示器底座连接在所述外壳上。
CN202021250579.4U 2020-06-30 2020-06-30 显示器底座及显示器 Active CN2126913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50579.4U CN212691367U (zh) 2020-06-30 2020-06-30 显示器底座及显示器
PCT/CN2020/141538 WO2022001067A1 (zh) 2020-06-30 2020-12-30 显示器底座及显示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50579.4U CN212691367U (zh) 2020-06-30 2020-06-30 显示器底座及显示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91367U true CN212691367U (zh) 2021-03-12

Family

ID=74894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50579.4U Active CN212691367U (zh) 2020-06-30 2020-06-30 显示器底座及显示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91367U (zh)
WO (1) WO202200106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47437A (zh) * 2022-01-10 2022-03-08 厦门市中鸿宇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式电视机底座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76053A (ja) * 2004-12-24 2006-07-06 Toyoda Gosei Co Ltd 車両用成形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012343A (ja) * 2012-07-03 2014-01-23 Suzuki Motor Corp 樹脂成形品のリブ構造
CN104154393B (zh) * 2014-07-17 2015-12-23 苏州胜利精密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色高光透明立体注塑电视机底座及其制造方法
CN108641272A (zh) * 2018-05-03 2018-10-12 苏州优利金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银免喷涂abs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45048A (zh) * 2019-03-22 2019-06-28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视底座及其制造方法
CN210153470U (zh) * 2019-06-25 2020-03-17 惠州视维新技术有限公司 底座、显示器以及电视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47437A (zh) * 2022-01-10 2022-03-08 厦门市中鸿宇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式电视机底座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01067A1 (zh) 2022-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691367U (zh) 显示器底座及显示器
US6997469B2 (en) Molded running board
CN210554581U (zh) 一种集成装饰件的玻璃总成
CN208314414U (zh) 一种结构稳定的胶铁一体化车载背光源
CN210407882U (zh) 一种可拆卸的鞋挂钩
CN204442878U (zh) 电子设备以及用于把结构安装到金属电子设备外壳的装置
CN212453489U (zh) 一种封边线
CN214082975U (zh) 一种小批量玻璃钢或碳纤维零件的安装结构定位治具
CN220457750U (zh) 包接框件结构及显示装置
CN208867970U (zh) 一种轮眉安装卡扣、卡扣座、轮眉及汽车
CN106507008A (zh) 一体化电视机背板的固定结构
CN217302258U (zh) 厚度变化的硅胶件及车载磁吸支架
CN208789606U (zh) 一种球头支架及车载手机夹持装置
CN105611775B (zh) 摄像机用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220792023U (zh) 一种换挡器手球以及车用换挡器
CN216451666U (zh) 一种电子设备壳体
CN220628015U (zh) 手提把手组件和便携储能设备
CN108490690A (zh) 一种结构稳定的胶铁一体化车载背光源
CN219932654U (zh) 嵌入式粘贴固定装置
CN212667498U (zh) 一种带加强结构的复合材料零件
CN215976952U (zh) 一种弹性警示装置
CN217280832U (zh) Led灯片基板结构
CN107216824B (zh) 一种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CN2718981Y (zh) 粘着材料供应装置
CN220493360U (zh) 灌胶式电子元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