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86188U - 一种磁浮车辆用运输支撑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磁浮车辆用运输支撑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86188U
CN212686188U CN202021676224.1U CN202021676224U CN212686188U CN 212686188 U CN212686188 U CN 212686188U CN 202021676224 U CN202021676224 U CN 202021676224U CN 212686188 U CN212686188 U CN 2126861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levitation
hole
sliding block
transportation
t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7622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茂林
袁武
蒋奇
王大春
崔广翼
单凯
王驰
董世康
刘琼
李海涛
李福鑫
马英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Maglev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Maglev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Maglev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Maglev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7622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861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861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861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磁浮车辆用运输支撑工装,包括底座和两组支撑架,两组支撑架安装于底座的两侧,所述支撑架的顶部设有封板,所述封板上开设有贯穿上下板面的通孔I;还包括滑块,所述滑块上设有通孔II;使用状态下,将多个磁浮车辆用运输支撑工装安装于磁悬浮车体底部;使用状态下,对于每个支撑工装:通过螺栓的一端贯穿通孔II后与滑块固定连接;滑块以及螺栓的另一端固定在车体边梁的滑槽内;螺栓上贯穿通孔II的端部接着端贯穿通孔I后通过螺母紧固,从而实现将磁悬浮车体固定在支撑工装上。整体制作支撑工装的整体投入成本低,制作周期短,可有效用于磁浮车辆的公路运输、以及车辆制造厂车体支撑储存过程中。

Description

一种磁浮车辆用运输支撑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浮车辆用运输支撑工装。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车辆型式种类多样,传统轮轨车辆在车辆制造厂完成装配及调试试验后,采用整车(包括转向架)吊运至汽车平板上,在轮对区域设置铁鞋并使用铁链分别连接转向架和车体,以防止在运输过程中的滑落等事故发生。
磁悬浮作为一种新兴现代轨道交通工具,其与传统式轮轨车辆不同,主要表现在走行部上(轮轨车辆称为转向架,磁悬浮称为悬浮架)。磁悬浮装配并调试完成后,此时悬浮架与轨道呈环抱式结构,无法采用传统轮轨车辆直接整车起吊的方法进行装车。
现有技术:
现有技术1:通过一种与磁悬浮轨道相匹配的整车运输工装,并将此运输工装与汽车、轨道进行多次相互匹配试验,然后将汽车尾部工装接口对正厂内轨道端部,利用磁悬浮车辆蓄电池将整车悬浮、牵引、制动至汽车工装上,并通过铁链连接悬浮架及车体,以实现整车运输。
现有技术2:通过采用与转向架结构类似的假台车将车体吊运至运输车上,以实现车体的运输。
现有技术主要具有以下缺点:
(1)投入成本高:整车运输工装型式须同时与运输车、磁悬浮轨道相匹配,工装纵向跨度大(大于车辆长度),投入成本高。假台车采购费用昂贵,且要求生产厂房内配备用于假台车停放、流转的轨道,投入成本高。
(2)周期长:整车转运工装规格大、结构复杂,并且制造完成后需要联合运输车与厂内轨道进行精准匹配等调试试验,对工装制造厂家要求高,周期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磁浮车辆用运输支撑工装,整体制作支撑工装的整体投入成本低,制作周期短,可有效用于磁浮车辆的公路运输、以及车辆制造厂车体支撑储存过程中。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磁浮车辆用运输支撑工装,包括底座和两组支撑架,两组支撑架安装于底座的两侧,所述支撑架的顶部设有封板,所述封板上开设有贯穿上下板面的通孔I;还包括滑块,所述滑块上设有通孔II;使用状态下,将多个磁浮车辆用运输支撑工装安装于磁悬浮车体底部;使用状态下,对于每个支撑工装:通过螺栓的一端贯穿通孔II后与滑块固定连接;滑块以及螺栓的另一端固定在车体边梁的滑槽内;螺栓上贯穿通孔II的端部接着端贯穿通孔I后通过螺母紧固,从而实现将磁悬浮车体固定在支撑工装上。
本实用新型支撑工装通过滑块与车体边梁的滑槽过度配合卡接,通过螺栓将滑块与封板固定连接,并沿车体纵向方向布置于磁悬浮车体下方,待支撑工装与磁悬浮车体安装完成后,将支撑工装及磁悬浮车体整体吊装至运输车平板上,实现磁悬浮车体运输。此外,此工装也可作为车体储存使用。
进一步优选,所述滑块的一端面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通孔II连通、且共轴线,卡槽内径大于通孔的内径;所述卡槽用于容纳螺栓的螺栓头。
进一步优选,使用状态下,所述滑块外侧壁与滑槽内壁压紧接触,所述滑块通过其外壁与滑槽内壁的摩擦阻力卡设在滑槽内。
进一步优选,所述车体边梁与封板之间设有橡胶保护垫;使用状态下,所述橡胶保护垫压紧在车体边梁和封板之间。
进一步优选,所述螺母与封板之间设有弹垫和/或平垫圈。
进一步优选,所述底座和/或支撑架是通过方钢连接构成的框架结构。
进一步优选,所述两组支撑架安装于底座的轴向两端,整体呈U型结构。
进一步优选,使用状态下,磁悬浮车体底部径向两侧的车体边梁均安装有支撑工装;且沿车体边梁延伸方向,多个支撑工依次间隔排布。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投入成本低:支撑工装规格小、结构简单,设计、采购、制造等成本低。
2、本实用新型周期短:支撑工装规格小、结构简单,制造完成后无须与运输车及轨道等进行调试试验,对工装制造厂家要求低,周期短。
3、本实用新型用途多:不仅能用于磁浮车辆的公路运输,还可用于车辆制造厂车体支撑存放使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磁浮车辆用运输支撑工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工装与车体边梁适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块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工装与整车适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底座,2-支撑架,3-封板,4-滑块,5-螺栓,6-螺母, 7-车体边梁,8-橡胶保护垫,9-弹垫,10-平垫圈,11-磁悬浮车体,12-支撑工装,13-运输车平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磁浮车辆用运输支撑工装,整体由Q345B材质制成,具体结构包括底座1和两组支撑架2,两组支撑架2安装于底座1的两侧,支撑架2的顶部设有封板3,封板3上开设有贯穿上下板面的通孔I;还包括滑块4,滑块4上设有贯穿上下面的通孔II;
使用状态下,将多个磁浮车辆用运输支撑工装安装于磁悬浮车体底部;
使用状态下,对于每个支撑工装:通过螺栓5的一端贯穿通孔II后与滑块4固定连接;滑块4以及螺栓5的另一端固定在车体边梁7的滑槽内;螺栓5上贯穿通孔II的端部接着端贯穿通孔I后通过螺母6紧固,从而实现将磁悬浮车体固定在支撑工装上。
使用状态下,磁悬浮车体底部径向两侧的车体边梁均安装有支撑工装;且沿车体边梁延伸方向,多个支撑工依次间隔排布。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块4的一端面设有卡槽,卡槽与通孔II连通、且共轴线,卡槽内径大于通孔的内径;卡槽用于容纳螺栓5的螺栓头,通过螺栓5的螺杆自愈端部贯穿通孔II后,螺栓5的螺栓头嵌入卡槽内,实现螺栓5与滑块4的固定连接,将滑块5连通螺栓头嵌入车体边梁7的滑槽内固定;然后螺栓5的螺栓杆的自由端继续贯穿封板 3上的通孔I,并通过螺母6旋紧固定。使用状态下,滑块4外侧壁与滑槽内壁压紧接触,滑块4通过其外壁与滑槽内壁的摩擦阻力卡设在滑槽内。
为保护车体边梁7的外表面,防止封板3直接挤压车体边梁,在车体边梁7与封板3之间设有橡胶保护垫8;使用状态下,橡胶保护垫8压紧在车体边梁7和封板3之间。
为提高螺栓与封板7连接稳固性,在螺母6与封板3之间依次设有弹垫9和平垫圈10。
实施例3
基于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1和/或支撑架2是通过方钢焊接构成的框架结构,具体地:底座1由两根横杆构成,两根横杆轴向相互平行设置,通过三根连接杆连接为整体结构;两组支撑架2安装在横杆的轴向两端;每组支撑架2由两根立杆构成,两根立杆的底端分别固定在对应的横杆上,两根立杆的顶部通过连接杆连接;此外在立杆与立杆之间以及立杆与横杆之间还设置由加强作用的斜撑杆。两组支撑架2安装于底座1的轴向两端,整体呈U型结构,此处U型结构的两端对应的支撑架2的高度以及底部对用的底座1的轴向长度均依据实际需求设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磁悬浮车辆用运输支撑工装的工作原理如下所示:
支撑工装通过滑块与车体边梁的滑槽过度配合卡接,通过螺栓将滑块与封板固定连接, (如图2所示)并沿车体纵向方向布置于磁悬浮车体下方,待支撑工装与磁悬浮车体安装完成后,将支撑工装及磁悬浮车体整体吊装至运输车平板上(如图3所示),实现磁悬浮车体运输。同时,此工装也可作为车体存放使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磁浮车辆用运输支撑工装,包括底座(1)和两组支撑架(2),两组支撑架(2)安装于底座(1)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的顶部设有封板(3),所述封板(3)上开设有贯穿上下板面的通孔I;还包括滑块(4),所述滑块(4)上设有通孔II;
使用状态下,将多个磁浮车辆用运输支撑工装安装于磁悬浮车体底部;
使用状态下,对于每个支撑工装:通过螺栓(5)的一端贯穿通孔II后与滑块(4)固定连接;滑块(4)以及螺栓(5)的另一端固定在车体边梁(7)的滑槽内;螺栓(5)上贯穿通孔II的端部接着端贯穿通孔I后通过螺母(6)紧固,从而实现将磁悬浮车体固定在支撑工装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浮车辆用运输支撑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4)的一端面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通孔II连通、且共轴线,卡槽内径大于通孔的内径;所述卡槽用于容纳螺栓(5)的螺栓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浮车辆用运输支撑工装,其特征在于,使用状态下,所述滑块(4)外侧壁与滑槽内壁压紧接触,所述滑块(4)通过其外壁与滑槽内壁的摩擦阻力卡设在滑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浮车辆用运输支撑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边梁(7)与封板(3)之间设有橡胶保护垫(8);使用状态下,所述橡胶保护垫(8)压紧在车体边梁(7)和封板(3)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浮车辆用运输支撑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6)与封板(3)之间设有弹垫(9)和/或平垫圈(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浮车辆用运输支撑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和/或支撑架(2)是通过方钢连接构成的框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浮车辆用运输支撑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支撑架(2)安装于底座(1)的轴向两端,整体呈U型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浮车辆用运输支撑工装,其特征在于,使用状态下,磁悬浮车体底部径向两侧的车体边梁(7)均安装有支撑工装;且沿车体边梁(7)延伸方向,多个支撑工依次间隔排布。
CN202021676224.1U 2020-08-12 2020-08-12 一种磁浮车辆用运输支撑工装 Active CN2126861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76224.1U CN212686188U (zh) 2020-08-12 2020-08-12 一种磁浮车辆用运输支撑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76224.1U CN212686188U (zh) 2020-08-12 2020-08-12 一种磁浮车辆用运输支撑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86188U true CN212686188U (zh) 2021-03-12

Family

ID=74901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76224.1U Active CN212686188U (zh) 2020-08-12 2020-08-12 一种磁浮车辆用运输支撑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8618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87953A (zh) * 2021-08-25 2021-12-14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车体储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87953A (zh) * 2021-08-25 2021-12-14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车体储运装置
CN113787953B (zh) * 2021-08-25 2022-07-19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车体储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686188U (zh) 一种磁浮车辆用运输支撑工装
CN202987174U (zh) 一种铁路货车转向架
CN207036414U (zh) 一种轨道力标定装置
CN111891024B (zh) 一种磁浮车辆公路运输方法
CN205149886U (zh) 一种液压顶复式复轨器
CN111975706A (zh) 一种电动车组底架设备预组装工装及方法
CN205149885U (zh) 一种液压复轨器
CN211032554U (zh) 一种运输u型或箱型预制梁的铁路运输车组
CN212240844U (zh) 一种电动车组底架设备预组装工装
CN201258238Y (zh) 多功能复合式液压救援起复设备
CN109733816B (zh) 一种台车
CN207388775U (zh) 一种汽车悬架总成
CN208148950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火车车轮
CN109250618B (zh) 一种有轨电车吊装与架车防护结构及方法
CN206797406U (zh) 一种轨道平车用新型复轨轴托
CN206374755U (zh) 一种铁路货车用转向架与车体连接装置
CN201882094U (zh) 一种多转向架轨道车辆二系四支点悬挂结构
CN2196638Y (zh) 钢轨运输转向架
CN204956509U (zh) 一种铁路车辆用跨装装置
CN106338327B (zh) 一种适用于多辆编组有轨电车的称重系统及方法
CN208906729U (zh) 铁路车辆轮盘落地槽座
CN204954694U (zh) 一种机动车板簧固定压紧工装
CN210971083U (zh) 具有缓冲功能的智轨列车转向架
CN220976324U (zh) 一种能防止水平晃动的起重机用小车
CN107984148A (zh) 一种na1型铁路运输车中梁组成组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