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83344U - 刀具钝化机 - Google Patents

刀具钝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83344U
CN212683344U CN202020168693.6U CN202020168693U CN212683344U CN 212683344 U CN212683344 U CN 212683344U CN 202020168693 U CN202020168693 U CN 202020168693U CN 212683344 U CN212683344 U CN 2126833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ush
plate
shaft
track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6869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凡之
朱杰
易开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gtan Jianglu Precise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gtan Jianglu Precis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gtan Jianglu Precise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gtan Jianglu Precis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6869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833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833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833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刀具钝化机,主要包括:设备壳体;毛刷组件,其设置在设备壳体内,毛刷组件包括毛刷和控制毛刷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的控制机构;旋转台,其设置在毛刷组件的下方,包括基座板、设置在基座板上方的转盘和设置在基座板和转盘之间的导轨总成,导轨总成包括工位轨道和转盘轨道,工位轨道沿直线方向设置,并对应地设置在毛刷组件的下方,转盘轨道方向与转盘的自转方向一致,并与工位轨道衔接;工位轴,其包括顶端装夹刀具的主轴、转动套接于主轴外周的偏心套以及安装套,安装套贯穿地固定在转盘上,偏心套转动套接于安装套内;主轴外周转动设置有轨道轴承,轨道轴承抵接设置于导轨总成内。

Description

刀具钝化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刀片钝化的专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刀具钝化机。
背景技术
随着对数控刀片在加工过程中损坏情况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刀片切削刃的微观状态以及刀片表面(尤其是前刀面)的粗糙度对刀片使用寿命产生很大影响。这就需要有较好的刀片刃口钝化工艺及刀片的抛光工艺。
刃磨后的刀具刃口,一般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微观缺口(即微小崩刃与锯口)。在切削过程中刃口微观缺口极易扩展,加快刀具磨损和损坏。现代高速切削加工对刀具性能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来说在涂层前对刀具刃口进行钝化处理后,可以提高刀具刃口强度和涂层的牢固性,从而提高刀具寿命。尤其在加工钢件以及断续切削工况下,则要保证刀具刃口具备一定强度,这时刀片的刃口就必须进行钝化处理。
刀片表面的抛光对刀片使用寿命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刀片表面粗糙度越低,切屑与刀体的摩擦力越低,切削阻力越小,刀片发热越低,从而延长刀片使用寿命。
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将刀具刀柄倒插在旋转盘内,然后通过机械控制将刀具刀口插入到磨砂内旋转研磨,也有一些厂家采用含有磨料(超硬材料如金刚石、碳化硅等制成的微粉)的尼龙丝(直径1毫米左右)制成毛刷,对刀片表面及刃口进行刷制,在磨料的作用下对刀片刃口产生一种柔性磨削的效果,从而到达钝化要求,以上这些技术手段存在诸多技术问题:
1.无法适应不同种刀具的工作。无论是在磨砂内旋转研磨或是采用毛刷等研磨件进行研磨,都无法应对不同种类的刀具研磨工作,厂家在设计这些钝化机时往往只考虑了一种或者几种常见刀具的钝化,对于一些特制刀具的钝化效果不佳。
2.钝化效率低。对于市面上常见的磨砂钝化机,其效率往往只有300-400 片/小时,如果要增加研磨数量,则需要增加新的设备机器、工作场所等,成本过于高昂。
3.毛刷磨损不均。对于市面上常见的一些毛刷钝化机,其毛刷往往处于固定不变的状态,刀具钝化机中的刀片夹持工位轴通过圆形流水线经过毛刷下方,这样会导致毛刷两侧磨损轻,中间处磨损严重,磨损不均匀。如果采用直线流水作业,又会占用过多场地,更换、取件等又会变得更加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应对不同种刀具的工作、钝化效率高、钝化效果好、毛刷磨损均匀的刀具钝化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刀具钝化机,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
设备壳体;
毛刷组件,其设置在所述设备壳体内,所述毛刷组件包括毛刷和控制所述毛刷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的控制机构;
旋转台,其设置在所述毛刷组件的下方,包括基座板、设置在所述基座板上方的转盘和设置在所述基座板和所述转盘之间的导轨总成,所述导轨总成包括工位轨道和转盘轨道,所述工位轨道沿直线方向设置,并对应地设置在所述毛刷组件的下方,所述转盘轨道方向与所述转盘的自转方向一致,并与所述工位轨道衔接;
工位轴,其包括顶端装夹刀具的主轴、转动套接于所述主轴外周的偏心套以及安装套,所述安装套贯穿地固定在所述转盘上,所述偏心套转动套接于所述安装套内;
所述主轴外周转动设置有轨道轴承,所述轨道轴承抵接设置于所述导轨总成内。
进一步地,所述工位轨道包括靠近所述转盘轴心方向的工作内轨以及与所述工作内轨平行设置的工作外轨;所述工作内轨与所述工作外轨之间形成直线型轨道;
所述主轴底部还固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底部远离所述主轴的方向上设置有随动器;
所述导轨总成还包括取件轨道,所述取件轨道与三个所述工位轨道相互对称设置于同圆中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两端;所述转盘轨道衔接于每两个所述工位轨道,或者所述工位轨道及所述取件轨道之间;
所述取件轨道包括分别与所述工作内轨及所述工作外轨形状结构一致的取件内轨及取件外轨;所述取件外轨与所述取件内轨通过设置于其下方的取件连接板相连接;
所述取件轨道远离所述工位轴前进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导正机构;所述导正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基座板上的底板、转动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转轴、卡合于所述转轴顶部的第一拨块、以及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拨块下方且与所述随动器位于同一水平高度的第二拨块;所述第一拨块靠近所述转轴的端部垂直设置有块;所述转轴的顶部设置有卡合所述块的槽,所述槽的形状与所述块的底部形状相吻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拨块与所述第一拨块转动连接处垂直设置有第一弹簧挂钩;所述第一拨块上紧靠所述第一弹簧挂钩处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拨块远离所述第一弹簧挂钩及所述第一凸起的方向设置有第二弹簧挂钩,所述第二弹簧挂钩与所述第一弹簧挂钩上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拨块的下方垂直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二拨块位于同一竖直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上垂直设置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末端下方垂直设置有第三弹簧挂钩,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弹簧挂钩配合的第四弹簧挂钩,所述第三弹簧挂钩与所述第四弹簧挂钩上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转轴通过轴承转动设置于所述底板上;与所述轴承配合的轴承座环套于所述转轴的外周,且其底端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轴承座上沿横向开设有限制所述旋转杆转动角度的条形孔;所述旋转杆靠近所述第四弹簧挂钩的方向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安装于所述底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取件连接板上设置有供所述随动器通过的导槽,所述导槽的宽度大于所述随动器的直径;所述导槽靠近所述导正机构的一端的开口的宽度大于所述导槽的宽度;所述第二凸起以及所述第二拨块与所述随动器接触的侧面面,延伸后与所述导槽的所述开口内侧面相衔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轴远离所述轨道轴承的一端设置有磁性夹持装置,所述磁性夹持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主轴端面一侧的强磁安装柱、设置在所述强磁安装柱内的强磁、套设在所述强磁安装柱外的退磁套以及设置所述退磁套上方的退磁盖;
所述强磁安装柱包括连接部与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方,所述强磁设置在所述安装部内;所述连接部沿径向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退磁套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处对应地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被强磁限位销所贯穿;
所述主轴下方套设有自转轮,所述自转轮与所述主轴固定连接;
所述安装套上设置有沿周向开设的条形槽,所述偏心套上设置有在所述条形槽内沿周向转动的角度限位销。
进一步地,还包括驱动移动至毛刷工作位的所述工位轴自转的自转驱动机构,其包括安装板、贯穿所述安装板的动力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方并与所述动力件同轴设置的主动轮、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且与所述主动轮传动配合的从动轮以及环绕张紧于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的传动带;
所述主动轮两侧分别设置有张紧件,所述张紧件包括与所述传动带啮合的啮合部以及调节所述张紧件张紧程度的张紧部;两个所述张紧部与所述主动轮位于同一直线上,且所述啮合部朝向远离所述工作外轨方向设置;所述从动轮于水平方向位于所述工作外轨的两侧;所述传动带环绕于所述主动轮靠近所述工作外轨方向的部分圆周上,且向两侧延伸依次绕接于所述啮合部与所述从动轮上,并于所述毛刷工作位轨道内封闭连接;
所述安装板靠近所述工作外轨的方向贯穿设置有两个安装柱,所述工作外轨设置于两个所述安装柱的顶端;所述工作内轨底端安装有工位连接板,所述工位连接板与所述安装柱的底端连接;
所述安装柱位于所述安装板上方且靠近所述工作内轨内侧设置有压条;所述压条位于所述安装柱与所述传动带之间;
所述工位轴位于所述毛刷工作位轨道内的部分设置有与所述传动带啮合的自转轮。
进一步地,还包括机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基板和至少三个毛刷机构,所述毛刷机构其均包括毛刷、设置于所述毛刷中心轴线位置且与其可拆卸连接的锥柄轴,以及设置于所述毛刷上方的毛刷护罩;
所述控制机构包括:
水平运动组件,其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水平座板、横向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水平电机、与所述水平电机传动配合且与所述水平座板固接的第一丝杠副;
竖直运动组件,其包括竖直设置于所述水平座板上的竖直电机、贯穿所述水平座板的导柱,以及与所述竖直电机传动配合且与所述导柱连接的第二丝杠副;所述导柱的底端与所述毛刷护罩连接;
所述第一方向为沿所述毛刷自身轴线延伸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垂直与所述转盘的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毛刷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锥柄轴直径较小的端面外侧的毛刷垫块、毛刷设置于所述毛刷护罩侧端与所述锥柄轴转动配合的固定座,以及与所述毛刷传动配合的毛刷电机;所述锥柄轴通过所述毛刷垫块与所述毛刷拆卸连接;所述毛刷电机设置于安装在所述导柱顶端的导柱端板上;
所述锥柄轴包括靠近所述毛刷垫块方向的锥柄,以及与所述锥柄连接的柱柄;所述锥柄轴通过套接于所述柱柄外周的锥柄轴轴承转动贯穿所述固定座,并与毛刷滚轮键连接;所述毛刷滚轮设置于所述固定座的外侧,且与所述毛刷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皮带传动配合;
所述第二丝杠副包括垂直贯穿所述水平座板的第二丝杆、转动套接于所述第二丝杆外周的第二丝母,以及固定套接于所述第二丝母外周的丝母套;所述第二丝杠副通过顶端设置于所述导柱端板底面的所述丝母套与所述导柱连接;所述第二丝杆的底端通过带传动与所述竖直电机的输出轴传动配合;所述导柱设置于所述第二丝杆的两侧,所述导柱外周套接有与所述水平座板固接的导套;所述水平座板上对应所述导柱位置处沿所述第一丝杠副的轴向开设有条形通孔,所述条形通孔的宽度大于所述导柱的直径;
所述第一丝杠副包括位于所述水平座板下方且与所述水平电机的输出轴轴线平行的第一丝杆,以及转动套接于所述第一丝杆外周的第一丝母;所述水平座板远离所述竖直电机的一侧固接有丝母座,所述第一丝母的端部与所述丝母座固接;
所述基板上设置有导轨,所述水平座板通过固接于其底部的滑块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所述水平电机平行所述导轨设置;所述水平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带传动与所述第一丝杆传动配合;
所述柱柄外周转动套接有多个所述锥柄轴轴承,多个所述锥柄轴轴承套接于同一锥柄轴轴承座内;所述锥柄轴轴承座的端部固接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毛刷内部形成空腔,所述空腔与所述锥柄轴轴承座的外周存在间隙;所述毛刷垫块设置于所述空腔内,且通过贯穿所述毛刷垫块的螺钉与所述毛刷螺纹拆卸连接;
所述毛刷滚轮以及所述毛刷电机的输出轴外设置有贯穿基板的盖板;所述毛刷滚轮靠近所述盖板的端面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盖板上贯穿设置有限位销,所述限位销通过所述限位孔与所述毛刷滚轮可拆卸配合。
进一步地,冷却系统,其包括上水机构与排水管道;所述上水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基板下方的水管、与所述水管连通的喷水转接头以及与所述喷水转接头连通且对应所述毛刷设置的喷水管;所述排水管道设置于所述机架的下方,所述水管包括水平设置于所述基板下方的横向水管、与所述横向水管的进水口垂直连通的纵向水管,以及通过固接于所述基板上的喷水接头与所述横向水管的出水口垂直连通的工位水管;所述纵向水管的末端出口处设置有电磁阀;所述工位水管通过所述喷水转接头与喷水管垂直连通;
多个所述毛刷机构呈“品”字形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喷水转接头连通有多个所述喷水管,每个所述毛刷至少对应有一个所述喷水管,且所述喷水管末端的喷头对应所述毛刷与刀具接触的位置;所述基板对应所述喷水接头的位置开设有直径大于所述喷水接头的孔,所述孔的上方设置有抽风机,所述抽风机的抽风口正对所述孔。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能够应对不同刀具的钝化。通过人为调节毛刷的相对于工位轴的纵向高度位置以及横向位置,从而应对不同种类的刀具刃口的钝化。
2.工作效率高。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至少三个毛刷机构和一个取件位,刀具能在短时间内反复进行三次钝化,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在取件位更换刀具或者继续进行钝化,同时在毛刷机构的下方设计了驱动工位轴自转的传动带链条,使得工位轴在毛刷机构下一边随着转盘公转,同时自身也在不断自转,钝化效率更高。
3.毛刷磨损均匀,易于更换,节约成本。本实用新型采用变轨设计,毛刷机构下方设置了直线工位轨道,同时也设计了衔接各个直线工位轨道的圆形轨道,在工位轴上也加装了适应这种变轨设计的偏心套,使得毛刷磨损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刀具钝化机的内部主视图。
图2为刀具钝化机的外观示意图。
图3为转盘自转驱动装置处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转盘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工位轴顶部拆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工位轴以转盘轨道轨迹行进至毛刷处的位置示意图。
图7为工位轴从转盘轨道变轨至工位轨道的位置示意图。
图8为自转驱动装置的俯视图。
图9为自转驱动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工位轴以转盘轨道轨迹行进至毛刷处的转盘俯视图。
图11为工位轴从转盘轨道变轨至工位轨道的转盘俯视图。
图12为拨正机构与取件轨道的俯视示意图。
图13为拨正机构面向轨道一侧的立体示意图。
图14为拨正机构背向轨道一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毛刷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6为排水管道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17为毛刷机构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18为毛刷机构的后视图。
图19为毛刷拆解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01-基座板;102-转盘;103-工位轴;104-撑杆;105-主轴;106- 偏心套;107-安装套;108-轨道轴承;109-安装座;110-随动器;111-工作内轨; 112-工作外轨;113-转盘内轨;114-转盘外轨;115-工位连接板;116-取件内轨; 117-取件外轨;118-取件连接板;119-导槽;120-导正机构;121-底板;122-第四弹簧挂钩;123-轴承座;124-挡块;125-第一拨块;126-块;127-第二拨块; 128-转动中心;129-转轴;130-第一弹簧挂钩;131-第一凸起;132-第二弹簧挂钩;133-第二凸起;134-旋转杆;135-第三弹簧挂钩;136-安装板;137-动力件; 138-主动轮;139-张紧件;140-自转轮;141-从动轮;142-传动带;143-挡圈; 144-安装柱;145-安装板;146-压条;
201-螺纹套;202-退磁套;203-强磁限位销;204-退磁上盖;205-强磁安装柱;206-强磁;207-防水护罩;208-角度限位销;
301-基板;302-机架;303-毛刷;304-锥柄轴;305-毛刷垫块;306-毛刷护罩;307-固定座;308-毛刷电机;309-锥柄轴轴承;310-毛刷滚轮;311-锥柄轴轴承座;312-盖板;313-限位销;314-水平座板;315-水平电机;316-导轨;317- 滑块;318-第一丝杆;319-第一丝母;320-丝母座;321-竖直电机;322-导柱; 323-导套;324-导柱端板;325第二丝杆;326-第二丝母;327-丝母套;328-横向水管;329-纵向水管;330-喷水接头;331-工位水管;332-喷水转接头;333- 喷水管;334-喷头;335-电磁阀;336-排水管道;337-抽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一种刀具钝化机,包括设备壳体3;
毛刷组件,其设置在设备壳体内,毛刷组件包括毛刷303和控制毛刷303 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的控制机构;
旋转台,其设置在毛刷组件的下方,包括基座板101、设置在基座板101上方的转盘102和设置在基座板101和转盘102之间的导轨总成,导轨总成包括工位轨道和转盘轨道,工位轨道沿直线方向设置,并对应地设置在毛刷组件的下方,转盘轨道方向与转盘102的自转方向一致,并与工位轨道衔接;
工位轴103,其包括顶端装夹刀具的主轴105、转动套接于主轴105外周的偏心套106以及安装套107,安装套107贯穿地固定在转盘上102,偏心套106 转动套接于安装套107内;
主轴105外周转动设置有轨道轴承108,轨道轴承108抵接设置于导轨总成内。
刀具钝化机外还设置有配电柜1和操作屏2,取件轨道有一部分设置在设备壳体3外的更换台内,方便工作人员或者机械手进行刀具的更换取用。设备采用日本基恩士PLC进行控制,控制程序为电信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点,因此不做过多阐述。
工位轨道包括靠近转盘102轴心方向的工作内轨111以及与工作内轨111 平行设置的工作外轨112;工作内轨111与工作外轨112之间形成直线型轨道;
主轴105底部还固接有安装座109,安装座109的底部远离主轴105的方向上设置有随动器110;
导轨总成还包括取件轨道,取件轨道与三个工位轨道相互对称设置于同圆中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两端;转盘轨道衔接于每两个工位轨道,或者工位轨道及取件轨道之间;
取件轨道包括分别与工作内轨111及工作外轨112形状结构一致的取件内轨 116及取件外轨117;取件外轨117与取件内轨116通过设置于其下方的取件连接板118相连接;
取件轨道远离工位轴103前进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导正机构120;导正机构 120包括安装于基座板101上的底板121、转动设置于底板121上的转轴129、卡合于转轴129顶部的第一拨块125、以及转动设置于第一拨块125下方且与随动器110位于同一水平高度的第二拨块127;第一拨块125靠近转轴129的端部垂直设置有块126;转轴129的顶部设置有卡合块126的槽,槽的形状与块126 的底部形状相吻合。
第二拨块127与第一拨块125转动连接处垂直设置有第一弹簧挂钩130;第一拨块125上紧靠第一弹簧挂钩130处设置有第一凸起131,第一拨块125远离第一弹簧挂钩130及第一凸起131的方向设置有第二弹簧挂钩132,第二弹簧挂钩132与第一弹簧挂钩130上安装有第一弹簧;第一拨块125的下方垂直设置有第二凸起133,第二凸起133与第二拨块127位于同一竖直高度。
转轴129上垂直设置有旋转杆134,旋转杆134的末端下方垂直设置有第三弹簧挂钩135,底板121上设置有与第三弹簧挂钩135配合的第四弹簧挂钩122,第三弹簧挂钩135与第四弹簧挂钩122上安装有第二弹簧;转轴129通过轴承转动设置于底板121上;与轴承配合的轴承座123环套于转轴129的外周,且其底端设置于底板121上;轴承座123上沿横向开设有限制旋转杆134转动角度的条形孔;旋转杆134靠近第四弹簧挂钩122的方向设置有挡块124,挡块 124安装于底板121上。
取件连接板118上设置有供随动器110通过的导槽119,导槽119的宽度大于随动器110的直径;导槽119靠近导正机构120的一端的开口的宽度大于导槽119的宽度;第二凸起133以及第二拨块127与随动器110接触的侧面面,延伸后与导槽119的开口内侧面相衔接。
上述随动器110、导槽119和导正机构120相互配合,在工作时,在取件轨道处,将刀具更换下并且安装新的刀具至退磁盖204上,此时不同工位轴103 的刀具的位置不同,我们需要将其旋转至同一个位置,如果随动器110靠近导正机构120处,通过导正机构120可以将其拨正正确位置,使其能够顺利的进入到导槽119内,如果随动器110位于远离导正机构120的一侧,可以通过导槽119靠近导正机构120的一端的宽口滑入导槽119内,通过导槽119的作用,将所有工位轴103的随动器110调整至同一方位,主轴105也随之旋转调整,刀具也随之被旋转至同一位置进入工位轨道。
主轴105远离轨道轴承108的一端设置有磁性夹持装置,磁性夹持装置包括设置在主轴105端面一侧的强磁安装柱205、设置在强磁安装柱205内的强磁 206、套设在强磁安装柱205外的退磁套202以及设置的退磁套202上方的退磁盖204;
强磁安装柱205包括连接部与安装部,安装部设置在连接部上方,强磁206 设置在安装部内;连接部沿径向设置有第一通孔,退磁套202位于第一通孔处对应地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被强磁限位销203所贯穿;
主轴下方套设有自转轮140,自转轮140与主轴105固定连接;
安装套107上设置有沿周向开设的条形槽,偏心套106上设置有在条形槽内沿周向转动的角度限位销208。
设备中还包括驱动移动至毛刷工作位的工位轴103自转的自转驱动机构,其包括安装板145、贯穿安装板145的动力件137、设置于安装板145上方并与动力件137同轴设置的主动轮138、设置于安装板145上且与主动轮138传动配合的从动轮141以及环绕张紧于主动轮138与从动轮141的传动带142;
主动轮138两侧分别设置有张紧件139,张紧件139包括与传动带142啮合的啮合部以及调节张紧件139张紧程度的张紧部;两个张紧部与主动轮138位于同一直线上,且啮合部朝向远离工作外轨112方向设置;从动轮141于水平方向位于工作外轨112的两侧;传动带142环绕于主动轮138靠近工作外轨112 方向的部分圆周上,且向两侧延伸依次绕接于啮合部与从动轮141上,并于毛刷工作位轨道内封闭连接;
安装板145靠近工作外轨112的方向贯穿设置有两个安装柱144,工作外轨 112设置于两个安装柱144的顶端;工作内轨111底端安装有工位连接板115,工位连接板115与安装柱144的底端连接;
安装柱144位于安装板145上方且靠近工作内轨111内侧设置有压条146;压条146位于安装柱144与传动带45之间;
工位轴2位于毛刷工作位轨道内的部分设置有与传动带142啮合的自转轮 140,在工位轴2移动至工位轨道时,传动带142可以驱动工位轴2进行自转。
还包括机架302和设置于机架上的基板301,毛刷组件包括至少三个毛刷机构,毛刷机构均包括毛刷303、设置于毛刷202中心轴线位置且与其可拆卸连接的锥柄轴304,以及设置于毛刷202上方的毛刷护罩306;
控制机构包括:
水平运动组件,其包括滑动设置于基板301上的水平座板314、横向设置于基板301上的水平电机315、与水平电机315传动配合且与水平座板314固接的第一丝杠副;
竖直运动组件,其包括竖直设置于水平座板314上的竖直电机321、贯穿水平座板314的导柱322,以及与竖直电机321传动配合且与导柱322连接的第二丝杠副;导柱322的底端与毛刷护罩306连接;
第一方向为沿毛刷202自身轴线延伸的方向,第二方向为垂直于转盘102 的方向。
毛刷机构还包括设置于锥柄轴304直径较小的端面外侧的毛刷垫块305、毛刷设置于毛刷护罩306侧端与锥柄轴304转动配合的固定座307,以及与毛刷 303传动配合的毛刷电机308;锥柄轴304通过毛刷垫块305与毛刷303拆卸连接;毛刷电机308设置于安装在导柱322顶端的导柱端板324上;
锥柄轴304包括靠近毛刷垫块305方向的锥柄,以及与锥柄连接的柱柄;锥柄轴304通过套接于柱柄外周的锥柄轴轴承309转动贯穿固定座307,并与毛刷滚轮310键连接;毛刷滚轮310设置于固定座307的外侧,且与毛刷电机308 的输出轴通过皮带传动配合;
第二丝杠副包括垂直贯穿水平座板314的第二丝杆325、转动套接于第二丝杆325外周的第二丝母326,以及固定套接于第二丝母326外周的丝母套327;第二丝杠副通过顶端设置于导柱端板324底面的丝母套327与导柱322连接;第二丝杆325的底端通过带传动与竖直电机321的输出轴传动配合;导柱322 设置于第二丝杆325的两侧,导柱322外周套接有与水平座板314固接的导套323;水平座板314上对应导柱322位置处沿第一丝杠副的轴向开设有条形通孔,条形通孔的宽度大于导柱322的直径;
第一丝杠副包括位于水平座板314下方且与水平电机315的输出轴轴线平行的第一丝杆318,以及转动套接于第一丝杆318外周的第一丝母319;水平座板314远离竖直电机321的一侧固接有丝母座320,第一丝母319的端部与丝母座320固接;
基板301上设置有导轨316,水平座板314通过固接于其底部的滑块317与导轨316滑动配合;水平电机315平行导轨316设置;水平电机315的输出轴通过带传动与第一丝杆318传动配合;
柱柄外周转动套接有多个锥柄轴轴承309,多个锥柄轴轴承309套接于同一锥柄轴轴承座311内;锥柄轴轴承座311的端部固接于固定座307上;毛刷303 内部形成空腔,空腔与锥柄轴轴承座311的外周存在间隙;毛刷垫块305设置于空腔内,且通过贯穿毛刷垫块305的螺钉与毛刷303螺纹拆卸连接;
毛刷滚轮310以及毛刷电机308的输出轴外设置有贯穿基板301的盖板312;毛刷滚轮310靠近盖板312的端面上开设有限位孔,盖板312上贯穿设置有限位销313,限位销313通过限位孔与毛刷滚轮310可拆卸配合。
较佳地,设备壳体3内设置有冷却系统,其包括上水机构与排水管道336;上水机构包括设置于基板301下方的水管、与水管连通的喷水转接头332以及与喷水转接头332连通且对应毛刷303设置的喷水管333;排水管道336设置于机架302的下方,水管包括水平设置于基板301下方的横向水管328、与横向水管328的进水口垂直连通的纵向水管329,以及通过固接于基板301上的喷水接头330与横向水管329的出水口垂直连通的工位水管331;纵向水管329的末端出口处设置有电磁阀335;工位水管331通过喷水转接头332与喷水管333垂直连通;
多个毛刷机构呈“品”字形设置于基板301上;喷水转接头332连通有多个喷水管333,每个毛刷303至少对应有一个喷水管333,且喷水管333末端的喷头334对应毛刷303与刀具接触的位置;基板301对应喷水接头330的位置开设有直径大于喷水接头330的孔,孔的上方设置有抽风机337,抽风机337的抽风口正对孔。冷却系统的设置是为了对钝化工位强制水冷,使得毛刷不会因为摩擦发热而变软,提高了钝化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转盘102上设置有28个工位轴103,每个工位轴103的顶端可以装载1个刀片,毛刷303的材质选用碳化硅,毛刷303的转速设置为 2000rpm(变频可调),转盘102的转速为2转/分(变频可调),工位轴103的转速设置为1600rpm(变频可调),本实施例的工作效率为不小于1000片/小时。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设备设计采用了三个毛刷,三个毛刷的尼龙丝中所采用的磨料粒度不同,从而实现不同目的:采用粒度较粗的毛刷则可达到磨削的效果,采用粒度较细的毛刷则可达到细化抛光的效果,所以一个工作循环即可完成对刀片的钝化抛光的工作;
2、本设备采用滚筒式毛刷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滚筒旋转最高转速可达 2000转每分钟,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尼龙丝可变得非常坚挺,从而提高刷削的效率;
3、本设备刀片的运动是行星运动,在公转的同时自转,主要目的是减少设备占地面积。由于三个滚筒式毛刷相当于三个旋转的圆柱体,其轴线与刀片旋转面平行,为了提高刷削效率和刷削质量,刀片的公转轨迹不是采用圆形轨迹,而是设计了变轨机构:当刀片公转运行到毛刷下部时,即按与毛刷轴线平行的直线进行移动。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刀具钝化机,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
设备壳体(3);
毛刷组件,其设置在所述设备壳体(3)内,所述毛刷组件包括毛刷(303)和控制所述毛刷(303)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的控制机构;
旋转台,其设置在所述毛刷组件的下方,包括基座板(101)、设置在所述基座板(101)上方的转盘(102)和设置在所述基座板(101)和所述转盘(102)之间的导轨总成,所述导轨总成包括工位轨道和转盘轨道,所述工位轨道沿直线方向设置,并对应地设置在所述毛刷组件的下方,所述转盘轨道方向与所述转盘(102)的自转方向一致,并与所述工位轨道衔接;
工位轴(103),其包括顶端装夹刀具的主轴(105)、转动套接于所述主轴(105)外周的偏心套(106)以及安装套(107),所述安装套(107)贯穿地固定在所述转盘(102)上,所述偏心套(106)转动套接于所述安装套(107)内;
所述主轴(105)外周转动设置有轨道轴承(108),所述轨道轴承(108)抵接设置于所述导轨总成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刀具钝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位轨道包括靠近所述转盘(102)轴心方向的工作内轨(111)以及与所述工作内轨(111)平行设置的工作外轨(112);所述工作内轨(111)与所述工作外轨(112)之间形成直线型轨道;
所述主轴(105)底部还固接有安装座(109),所述安装座(109)的底部远离所述主轴(105)的方向上设置有随动器(110);
所述导轨总成还包括取件轨道,所述取件轨道与三个所述工位轨道相互对称设置于同圆中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两端;所述转盘轨道衔接于每两个所述工位轨道,或者所述工位轨道及所述取件轨道之间;
所述取件轨道包括分别与所述工作内轨(111)及所述工作外轨(112)形状结构一致的取件内轨(116)及取件外轨(117);所述取件外轨(117)与所述取件内轨(116)通过设置于其下方的取件连接板(118)相连接;
所述取件轨道远离所述工位轴(103)前进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导正机构(120);所述导正机构(120)包括安装于所述基座板(101)上的底板(121)、转动设置于所述底板(121)上的转轴(129)、卡合于所述转轴(129)顶部的第一拨块(125)、以及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拨块(125)下方且与所述随动器(110)位于同一水平高度的第二拨块(127);所述第一拨块(125)靠近所述转轴(129)的端部垂直设置有块(126);所述转轴(129)的顶部设置有卡合所述块(126)的槽,所述槽的形状与所述块(126)的底部形状相吻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刀具钝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拨块(127)与所述第一拨块(125)转动连接处垂直设置有第一弹簧挂钩(130);所述第一拨块(125)上紧靠所述第一弹簧挂钩(130)处设置有第一凸起(131),所述第一拨块(125)远离所述第一弹簧挂钩(130)及所述第一凸起(131)的方向设置有第二弹簧挂钩(132),所述第二弹簧挂钩(132)与所述第一弹簧挂钩(130)上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拨块(125)的下方垂直设置有第二凸起(133),所述第二凸起(133)与所述第二拨块(127)位于同一竖直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刀具钝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29)上垂直设置有旋转杆(134),所述旋转杆(134)的末端下方垂直设置有第三弹簧挂钩(135),所述底板(12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弹簧挂钩(135)配合的第四弹簧挂钩(122),所述第三弹簧挂钩(135)与所述第四弹簧挂钩(122)上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转轴(129)通过轴承转动设置于所述底板(121)上;与所述轴承配合的轴承座(123)环套于所述转轴(129)的外周,且其底端设置于所述底板(121)上;所述轴承座(123)上沿横向开设有限制所述旋转杆(134)转动角度的条形孔;所述旋转杆(134)靠近所述第四弹簧挂钩(122)的方向设置有挡块(124),所述挡块(124)安装于所述底板(12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刀具钝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取件连接板(118)上设置有供所述随动器(110)通过的导槽(119),所述导槽(119)的宽度大于所述随动器(110)的直径;所述导槽(119)靠近所述导正机构(120)的一端的开口的宽度大于所述导槽(119)的宽度;所述第二凸起(133)以及所述第二拨块(127)与所述随动器(110)接触的侧面面,延伸后与所述导槽(119)的所述开口内侧面相衔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刀具钝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轴(105)远离所述轨道轴承(108)的一端设置有磁性夹持装置,所述磁性夹持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主轴(105)端面一侧的强磁安装柱(205)、设置在所述强磁安装柱(205)内的强磁(206)、套设在所述强磁安装柱(205) 外的退磁套(202)以及设置所述退磁套(202)上方的退磁盖(204);
所述强磁安装柱(205)包括连接部与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方,所述强磁(206)设置在所述安装部内;所述连接部沿径向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退磁套(202)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处对应地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被强磁限位销(203)所贯穿;
所述主轴下方套设有自转轮(140),所述自转轮(140)与所述主轴(105)固定连接;
所述安装套(107)上设置有沿周向开设的条形槽,所述偏心套(106)上设置有在所述条形槽内沿周向转动的角度限位销(208)。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刀具钝化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移动至毛刷工作位的所述工位轴(103)自转的自转驱动机构,其包括安装板(145)、贯穿所述安装板(145)的动力件(137)、设置于所述安装板(145)上方并与所述动力件(137)同轴设置的主动轮(138)、设置于所述安装板(145)上且与所述主动轮(138)传动配合的从动轮(141)以及环绕张紧于所述主动轮(138)与所述从动轮(141)的传动带(142);
所述主动轮(138)两侧分别设置有张紧件(139),所述张紧件(139)包括与所述传动带(142)啮合的啮合部以及调节所述张紧件(139)张紧程度的张紧部;两个所述张紧部与所述主动轮(138)位于同一直线上,且所述啮合部朝向远离所述工作外轨(112)方向设置;所述从动轮(141)于水平方向位于所述工作外轨(112)的两侧;所述传动带(142)环绕于所述主动轮(138)靠近所述工作外轨(112)方向的部分圆周上,且向两侧延伸依次绕接于所述啮合部与所述从动轮(141)上,并于所述毛刷工作位轨道内封闭连接;
所述安装板(145)靠近所述工作外轨(112)的方向贯穿设置有两个安装柱(144),所述工作外轨(112)设置于两个所述安装柱(144)的顶端;所述工作内轨(111)底端安装有工位连接板(115),所述工位连接板(115)与所述安装柱(144)的底端连接;
所述安装柱(144)位于所述安装板(145)上方且靠近所述工作内轨(111)内侧设置有压条(146);所述压条(146)位于所述安装柱(144)与所述传动带(142)之间;
所述工位轴(103)位于所述毛刷工作位轨道内的部分设置有与所述传动带(142)啮合的自转轮(14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刀具钝化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机架(302)、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基板(301)和至少三个毛刷机构,所述毛刷机构其均包括毛刷(303)、设置于所述毛刷(303)中心轴线位置且与其可拆卸连接的锥柄轴(304),以及设置于所述毛刷(303)上方的毛刷护罩(306);
所述控制机构包括:
水平运动组件,其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基板(301)上的水平座板(314)、横向设置于所述基板(301)上的水平电机(315)、与所述水平电机(315)传动配合且与所述水平座板(314)固接的第一丝杠副;
竖直运动组件,其包括竖直设置于所述水平座板(314)上的竖直电机(321)、贯穿所述水平座板(314)的导柱(322),以及与所述竖直电机(321)传动配合且与所述导柱(322)连接的第二丝杠副;所述导柱(322)的底端与所述毛刷护罩(306)连接;
所述第一方向为沿所述毛刷(303)自身轴线延伸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垂直与所述转盘(102)的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刀具钝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毛刷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锥柄轴(304)直径较小的端面外侧的毛刷垫块(305)、毛刷设置于所述毛刷护罩(306)侧端与所述锥柄轴(304)转动配合的固定座(307),以及与所述毛刷(303)传动配合的毛刷电机(308);所述锥柄轴(304)通过所述毛刷垫块(305)与所述毛刷(303)拆卸连接;所述毛刷电机(308)设置于安装在所述导柱(322)顶端的导柱端板(324)上;
所述锥柄轴(304)包括靠近所述毛刷垫块(305)方向的锥柄,以及与所述锥柄连接的柱柄;所述锥柄轴(304)通过套接于所述柱柄外周的锥柄轴轴承(309)转动贯穿所述固定座(307),并与毛刷滚轮(310)键连接;所述毛刷滚轮(310)设置于所述固定座(307)的外侧,且与所述毛刷电机(308)的输出轴通过皮带传动配合;
所述第二丝杠副包括垂直贯穿所述水平座板(314)的第二丝杆(325)、转动套接于所述第二丝杆(325)外周的第二丝母(326),以及固定套接于所述第二丝母(326)外周的丝母套(327);所述第二丝杠副通过顶端设置于所述导柱端板(324)底面的所述丝母套(327)与所述导柱(322)连接;所述第二丝杆(325)的底端通过带传动与所述竖直电机(321)的输出轴传动配合;所述导柱(322)设置于所述第二丝杆(325)的两侧,所述导柱(322)外周套接有与所述水平座板(314)固接的导套(323);所述水平座板(314)上对应所述导柱(322)位置处沿所述第一丝杠副的轴向开设有条形通孔,所述条形通孔的宽度大于所述导柱(322)的直径;
所述第一丝杠副包括位于所述水平座板(314)下方且与所述水平电机(315)的输出轴轴线平行的第一丝杆(318),以及转动套接于所述第一丝杆(318)外周的第一丝母(319);所述水平座板(314)远离所述竖直电机(321)的一侧固接有丝母座(320),所述第一丝母(319)的端部与所述丝母座(320)固接;
所述基板(301)上设置有导轨(316),所述水平座板(314)通过固接于其底部的滑块(317)与所述导轨(316)滑动配合;所述水平电机(315)平行所述导轨(316)设置;所述水平电机(315)的输出轴通过带传动与所述第一丝杆(318)传动配合;
所述柱柄外周转动套接有多个所述锥柄轴轴承(309),多个所述锥柄轴轴承(309)套接于同一锥柄轴轴承座(311)内;所述锥柄轴轴承座(311)的端部固接于所述固定座(307)上;所述毛刷(303)内部形成空腔,所述空腔与所述锥柄轴轴承座(311)的外周存在间隙;所述毛刷垫块(305)设置于所述空腔内,且通过贯穿所述毛刷垫块(305)的螺钉与所述毛刷(303)螺纹拆卸连接;
所述毛刷滚轮(310)以及所述毛刷电机(308)的输出轴外设置有贯穿基板(301)的盖板(312);所述毛刷滚轮(310)靠近所述盖板(312)的端面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盖板(312)上贯穿设置有限位销(313),所述限位销(313)通过所述限位孔与所述毛刷滚轮(310)可拆卸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刀具钝化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冷却系统,其包括上水机构与排水管道(336);所述上水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基板(301)下方的水管、与所述水管连通的喷水转接头(332)以及与所述喷水转接头(332)连通且对应所述毛刷(303)设置的喷水管(333);所述排水管道(336)设置于所述机架(302)的下方,所述水管包括水平设置于所述基板(301)下方的横向水管(328)、与所述横向水管(328)的进水口垂直连通的纵向水管(329),以及通过固接于所述基板(301)上的喷水接头(330)与所述横向水管(328)的出水口垂直连通的工位水管(331);所述纵向水管(329)的末端出口处设置有电磁阀(335);所述工位水管(331)通过所述喷水转接头(332)与喷水管(333)垂直连通;
多个所述毛刷机构呈“品”字形设置于所述基板(301)上;所述喷水转接头(332)连通有多个所述喷水管(333),每个所述毛刷(303)至少对应有一个所述喷水管(333),且所述喷水管(333)末端的喷头(334)对应所述毛刷(303)与刀具接触的位置;所述基板(301)对应所述喷水接头(330)的位置开设有直径大于所述喷水接头(330)的孔,所述孔的上方设置有抽风机(337),所述抽风机(337)的抽风口正对所述孔。
CN202020168693.6U 2020-02-14 2020-02-14 刀具钝化机 Active CN2126833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68693.6U CN212683344U (zh) 2020-02-14 2020-02-14 刀具钝化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68693.6U CN212683344U (zh) 2020-02-14 2020-02-14 刀具钝化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83344U true CN212683344U (zh) 2021-03-12

Family

ID=74893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68693.6U Active CN212683344U (zh) 2020-02-14 2020-02-14 刀具钝化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833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401244B1 (ko) 절삭날을 라운딩하는 방법
CN106956179A (zh) 一种钣金自动打磨机
CN114505732A (zh) 一种高性能磨制钻专用的制备成套设备
CN112589678A (zh) 一种磨刀机床用的碎屑收集装置
CN111152079A (zh) 刀具钝化机
CN212683344U (zh) 刀具钝化机
CN110587486A (zh) 一种修磨治具、含修磨治具的修磨装置及修磨方法
JP5039957B2 (ja) 内面研削装置用砥石および内面研削方法
CN213647162U (zh) 一种剃须刀刀片的研磨夹具
CN216265205U (zh) 一种适用于主轴的易更换窄带机
CN217168040U (zh) 一种研磨机
CN108890300A (zh) 钢桶焊缝周边焊点打磨用自动化安全环保除尘用机器人
CN110524325B (zh) 钻头刃口打磨装置、钻头刃口打磨方法及钻头
CN212600658U (zh) 刀具钝化机用可变轨旋转台
CN212601161U (zh) 一种硬质合金刀头前刀面研磨加工工装
CN210678043U (zh) 一种橡胶滚轮外圆尺寸精细打磨机构
CN212095572U (zh) 一种刀具钝化机用毛刷组件
CN209477933U (zh) 一种具有浮动刀头的砂带式砂光机
CN112338764A (zh) 一种机械配件抛光装置
CN207807275U (zh) 刀具刃磨机
CN110860996A (zh) 一种小异型研磨机
CN206598165U (zh) 新型砂带机
CN204725321U (zh) 抛光机的摆动组件
CN211639493U (zh) 一种磨床用工作台
CN104589213A (zh) 抛光机的摆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