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78150U - 一种用于美国白蛾虫的捕捉收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美国白蛾虫的捕捉收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78150U
CN212678150U CN202021407733.4U CN202021407733U CN212678150U CN 212678150 U CN212678150 U CN 212678150U CN 202021407733 U CN202021407733 U CN 202021407733U CN 212678150 U CN212678150 U CN 2126781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se
catching
assembly
white moth
coll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0773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创新
杨冲锋
任永健
吴爱茹
李荣周
张栋
种丁
武朋辉
王高飞
王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Zhongnong Houpu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Xi'an Forestry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Zhongnong Houpu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Xi'an Forestry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Zhongnong Houpu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Xi'an Forestry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filed Critical Shaanxi Zhongnong Houpu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0773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781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781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781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美国白蛾虫的捕捉收集装置,包括:牵引组件,移动平台,所述移动平台与牵引组件连接,并通过牵引组件提供牵引力,实现移动平台的水平移动;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置于所述移动平台上,并与所述移动平台连接;捕捉组件,所述捕捉组件与支撑组件连接;所述捕捉组件包括吸附口、收集箱以及软管,所述吸附口通过软管与收集箱连接,捕捉状态时,所述收集箱通过负压组件产生负压,带动软管和吸附口实现捕捉和收集。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机械式、可移动式、高度可调整以及安全的白蛾虫的捕捉。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美国白蛾虫的捕捉收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植保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美国白蛾虫的捕捉收集装置,特别针对美国白蛾处于虫卵、网幕或是成虫等阶段一种物理吸附杀灭设备。
背景技术
美国白蛾虫原产于北美洲,主要分布于美国和加拿大南部,1979 年6月在一次调查农作物病虫害时,首次在中国发现了美国白蛾。美国白蛾主要以幼虫取食植物叶片危害,其取食量大,在危害严重时能将寄主植物叶片全部吃光,并啃食树皮,从而削弱了树木的抗害、抗逆能力,严重影响林木生长,甚至侵入农田,危害农作物,造成减产减收,甚至绝产,被称为“无烟的火灾”。美国白蛾是典型的多食性害虫,可取食危害绝大多数阔叶树以及灌木、花卉、蔬菜、农作物、杂草等,对园林树木、经济林、农田防护林等造成严重的危害,在中国的寄主植物多达49科108属175种。美国白蛾已被国家环保总局列入中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因此美国白蛾的防治技术和防治设备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人工防治主要在四个阶段进行防御。卵期防治:在卵期可用人工摘除的方法,将带卵的叶片摘除,集中销毁、深埋处理。幼虫期防治:根据美国白蛾4龄幼虫前吐丝结网并聚集在网幕中取食的特性,可采取人工剪除网幕并就地销毁的方式进行防治。在2-3龄幼虫网幕盛期,发现网幕后,用高枝剪刀剪下处理。蛹期防治:根据美国白蛾老熟幼虫下树化蛹的习性,用麦秸、谷草等在树干1-1.5米高处围成下紧上松的草把,诱集老熟幼虫在其中化蛹,并集中销毁。晚秋、初春季节,在树洞、树皮缝、枯枝落叶、树周围砖石、瓦块下,挖越冬蛹并集中消灭。成虫期防治:越冬代成虫发生较整齐,飞翔力弱,清晨和傍晚多栖息在建筑物的墙壁、树干、草地上,可进行人工捕杀。
目前针对美国白蛾防治是发现点状或片状美国白蛾后,快速高效进行定点精准清除,一般防治步骤为:“一查、二喷、三剪、四烧、五再喷”的五步法,目前市场上植保防虫机械主要还是应用喷雾或弥雾装置在幼虫或卵块期进行喷洒药物防治。人工摘除处理过程中很难清理干净,从而造成病虫害的二次爆发。并且处理一处病灶需要的人力物力耗费很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美国白蛾虫捕捉吸附的收集装置,能够针对美国白蛾虫各个阶段的吸附,且通过牵引组件,能够实现不同位置的白蛾虫捕捉,且效率高。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用于美国白蛾虫的捕捉收集装置,包括:
牵引组件,
移动平台,所述移动平台与牵引组件连接,并通过牵引组件提供牵引力,实现移动平台的水平移动;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置于所述移动平台上,并与所述移动平台连接;
捕捉组件,所述捕捉组件与支撑组件连接;
所述捕捉组件包括吸附口、收集箱以及软管,所述吸附口通过软管与收集箱连接,捕捉状态时,所述收集箱通过负压组件产生负压,带动软管和吸附口实现捕捉和收集。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增加牵引组件,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人工行走等实现不同位置的捕捉收集装置,能够提高整个人工防治的效率,节省人力和物力;通过牵引组件,能够带动移动平台,进行不同位置的快速移动,实现不同位置白蛾虫的防治和收集。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增加吸附口和软管,能够及时将白蛾虫进行吸附捕捉,尤其是负压的产生,使得吸附口处负压大,能够吸附附近体积较小的白蛾虫,提高捕捉效率。同时,软管能够弯折,还具有伸缩性,能够满足远距离情况下,白蛾虫的捕捉,提高捕捉的有效范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移动平台经隔离带分割为安全区域以及捕捉区域,所述捕捉组件位于所述捕捉区域。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隔离带实现安全区域以及捕捉区域的隔离,即安全区域,白蛾虫少,工作人员在这一区域内站立等,安全,不易被白蛾虫影响;而捕捉区域,则有捕捉组件,主要用于白蛾虫多的位置处,白蛾虫的捕捉以及捕捉后的收集。将区域分割,各个区域独立,工作效率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全区域通过防护栏围设而成,且所述防护栏最高点至移动平台的距离,小于所述软管最低点至移动平台的距离。
本技术方案中,由于安全区域位置较低,进而便于工作人员手持整个软管,如果太高,高于软管,则难以实现手持;而软管位置较高,可以将软管拉动至安全区域,实现工作区域附近的白蛾虫捕捉,以及白蛾虫的吸附;最后,由于软管高,故软管构成的白蛾虫的有效捕捉空间更大,捕捉到的白蛾虫更多,效率更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捕捉组件还包括手持杆,所述手持杆为空心结构,空心结构的手持杆分别与软管和吸附口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空心结构的手持杆,方便工作人员手持,同时,手持杆连接软管和吸附口,能够通过手持杆,拉动软管,实现软管的伸缩。空心结构的手持杆,质量轻,适用人群范围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设置于手持杆和吸附口之间。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伸缩杆,能够使得吸附口延伸的更长,进而可以吸附距离移动平台,或者工作人员更远处,白蛾虫的吸附,提高整个的捕捉收集范围,实现整个收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持杆靠近软管侧设有手持部,沿着手持杆的长度方向看,所述手持部的横截面为弧形结构。
本技术方案中,设置手持部,便于工作人员的手持,能够提高用户的体验感,使得用户体验感更好。弧形的横截面,舒适度高,不易损伤手掌,起到保护,提高舒适性的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负压组件包括风机,所述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收集箱。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风机提供吸附负压,能够使得软管和吸附口处压力大,提高白蛾虫的捕捉吸附以及收集箱处的收集效率。由于风机的增加,进而吸附至软管处的白蛾虫,能够在风机作用下,进入收集箱内,实现快速收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辅助组件,所述辅助组件为电机,所述电机为所述风机提供动力。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电机作为辅助组件,为风机提供动力,带动风机转动实现吸附,加快速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与所述风机同轴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电机和风机同轴连接,连接稳定性好,同时能够带动风机转动,实现负压吸附,一举多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组件为双剪叉支撑组件,所述双剪叉支撑组件通过液压组件提供动力,实现支撑。
本技术方案中,采用双剪叉支撑组件,其工作过程中,结构稳定,工作人员站在其上,更加安全,技术成熟,容易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美国白蛾虫的捕捉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伸缩杆的工作状态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伸缩杆的工作状态图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收集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收集箱内收集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牵引组件;2、电源组件;3、平台底盘;4、底盘;5、支撑组件;6、动力组件;7、移动平台;8、电机底座;9、风机;10、电机;11、收集箱;12、收集袋;13、第一软管接口;14、软管;15、第二软管接口;16、手持部;17、手持杆;18、伸缩杆;19、吸附口; 20、防护栏;21、操作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参照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主要介绍核心组件。
具体地,一种用于美国白蛾虫的捕捉收集装置,包括:
牵引组件1,
移动平台7,所述移动平台7与牵引组件1连接,并通过牵引组件1提供牵引力,实现移动平台7的水平移动;
支撑组件5,所述支撑组件5设置于所述移动平台7上,并与所述移动平台7连接;
捕捉组件,所述捕捉组件与支撑组件5连接;
所述捕捉组件包括吸附口19、收集箱11以及软管14,所述吸附口19通过软管14与收集箱11连接,捕捉状态时,所述收集箱11通过负压组件产生负压,带动软管14和吸附口19实现捕捉和收集。具体地,软管14通过第一软管接口13以及第二软管接口15实现两端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增加牵引组件,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人工行走等实现不同位置的捕捉收集装置,能够提高整个人工防治的效率,节省人力和物力;通过牵引组件,能够带动移动平台,进行不同位置的快速移动,实现不同位置白蛾虫的防治和收集。
本实施例中,通过增加吸附口和软管,能够及时将白蛾虫进行吸附捕捉,尤其是负压的产生,使得吸附口处负压大,能够吸附附近体积较小的白蛾虫,提高捕捉效率。同时,软管能够弯折,还具有伸缩性,能够满足远距离情况下,白蛾虫的捕捉,提高捕捉的有效范围。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以移动平台为核心进行进一步地说明。
参照附图1所示,所述移动平台7经隔离带分割为安全区域以及捕捉区域,所述捕捉组件位于所述捕捉区域。
本实施例中,通过隔离带实现安全区域以及捕捉区域的隔离,即安全区域,白蛾虫少,工作人员在这一区域内站立等,安全,不易被白蛾虫影响;而捕捉区域,则有捕捉组件,主要用于白蛾虫多的位置处,白蛾虫的捕捉以及捕捉后的收集。将区域分割,各个区域独立,工作效率高。
进一步地,所述安全区域通过防护栏20围设而成,且所述防护栏20最高点至移动平台7的距离,小于所述软管14最低点至移动平台7的距离。
本实施例中,由于安全区域位置较低,进而便于工作人员手持整个软管,如果太高,高于软管,则难以实现手持;而软管位置较高,可以将软管拉动至安全区域,实现工作区域附近的白蛾虫捕捉,以及白蛾虫的吸附;最后,由于软管高,故软管构成的白蛾虫的有效捕捉空间更大,捕捉到的白蛾虫更多,效率更高。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主要介绍捕捉组件,参照附图1所示,所述捕捉组件还包括手持杆17,所述手持杆17为空心结构,空心结构的手持杆17 分别与软管14和吸附口19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空心结构的手持杆17,方便工作人员手持,同时,手持杆连接软管和吸附口,能够通过手持杆,拉动软管,实现软管的伸缩。空心结构的手持杆,质量轻,适用人群范围广。
进一步地,还包括伸缩杆18,所述伸缩杆18设置于手持杆17 和吸附口19之间。
本实施例中,通过伸缩杆,能够使得吸附口延伸的更长,进而可以吸附距离移动平台,或者工作人员更远处,白蛾虫的吸附,提高整个的捕捉收集范围,实现整个收集。
参照附图2-3所示,具体地,伸缩杆由至少两节沿上下方向依次伸缩配合的伸缩节构成,定义相邻两个伸缩节中外径较大的伸缩节为上伸缩节、外径较小的伸缩节为下伸缩节,上伸缩节上设置有用于与下伸缩节挡止配合以限制下伸缩节朝上移动极限的挡止结构,上伸缩节的内孔的下端孔壁上固设有下滑动轴承,下伸缩节的上端固定套设有上滑动轴承,下滑动轴承的上端设有用于与上滑动轴承的下端面挡止配合以限制下伸缩节朝下移动极限的止推面,进而实现伸缩。
常态下,伸缩杆的长度为a,拉伸状态下,其长度为A,可以看出,A大于a的长度。
参照附图1所示,所述手持杆17靠近软管14侧设有手持部16,沿着手持杆17的长度方向看,所述手持部16的横截面为弧形结构。
本实施例中,设置手持部,便于工作人员的手持,能够提高用户的体验感,使得用户体验感更好。弧形的横截面,舒适度高,不易损伤手掌,起到保护,提高舒适性的作用。
参照附图1所示,所述负压组件包括风机9,所述风机9的出风口朝向所述收集箱11。
本实施例中,通过风机提供吸附负压,能够使得软管和吸附口处压力大,提高白蛾虫的捕捉吸附以及收集箱处的收集效率。由于风机的增加,进而吸附至软管处的白蛾虫,能够在风机作用下,进入收集箱内,实现快速收集。
进一步地,还包括辅助组件,所述辅助组件为电机10,所述电机10为所述风机提供动力。
本实施例中,通过电机作为辅助组件,为风机提供动力,带动风机转动实现吸附,加快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10与所述风机9同轴连接。
本实施例中,电机和风机同轴连接,连接稳定性好,同时能够带动风机转动,实现负压吸附,一举多得。
实际使用中,所述支撑组件5为双剪叉支撑组件,所述双剪叉支撑组件通过液压组件提供动力,实现支撑。
本实施例中,采用双剪叉支撑组件,其工作过程中,结构稳定,工作人员站在其上,更加安全,技术成熟,容易实现。
具体地,可以选用双剪叉升降组件,其用于工业中的升降,技术成熟,稳定性好,在实现对整根装置支撑作用的同时,还能实现升降。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结合整个结构的安装使用进行阐述。
参照附图1-5所示,一种美国白蛾灭虫设备,包括自走式移动平台(即牵引组件1)、电源组件2(即蓄电池)、平台底盘3、用于支撑组件的底盘4、支撑组件5、支撑组件的动力组件6(即液压缸)、移动平台7、电机底座8、风机9、电机10、白蛾的收集箱11、白蛾的收集袋12、第一软管接口13、软管14、第二软管接15、手持部 16、固定杆17、伸缩杆18、吸附口19(即喇叭口吸盘)、防护栏20、操作手柄21。所述设备采用自走式移动平台作为牵引组件,自走式移动平台提供白蛾灭虫设备移动运输、承载双剪叉支撑组件的底盘4、并给电源组件2(即蓄电池)提供电能,蓄电池螺栓连接接在自走式移动平台底盘3预留螺丝孔内,并为后续移动平台7的升降、电机 10的运转工作供给电能。工作时自走式移动平台可自行移动到需要吸附收集的病害发生地,操作人员站在双剪叉升降平台(即移动平台7)上牢固螺栓连接的防护栏20内,操控操作手柄21,通过改变液压缸(即动力组件6)伸缩行程,进而改变铰接在一起的双剪叉的剪叉幅度,达到提升/降低双剪叉升降平台(即移动平台7)的目的。改变双剪叉升降平台升降位置,可将操作人员送至合适的工位。吸附工作开始时操作人员通过操作操作手柄21启动固定在电机底座8上的电机10,由于电机10与风机9共轴,动力可由电机10通过传动轴传给螺栓固定在双剪叉升降平台的风机9,风机9转动从而使密封连接的白蛾收集箱11产生负压。操作人员手持手持部16将吸附杆组合通过手持杆17、伸缩杆18伸缩配合,伸缩杆18可在手持杆17上紧密滑动,从而改变整个吸附杆组合长度。进而将喇叭口吸盘(即吸附口19)移动到需要吸附的美国白蛾虫、卵、网幕位置,从喇叭口吸盘将美国白蛾虫、卵、网幕通过伸缩杆18、手持杆17、软管14将吸附下来的美国白蛾虫、卵、网幕储存在白蛾收集箱11内部的白蛾收集袋12中,完成一次美国白蛾虫、卵、网幕的收集工作。
参照附图4-5所示,所述收集箱为罐状结构,而收集袋12为网状结构,便于形成空隙。
美国白蛾没冲设备所需动力和电力均来自于自走式移动平台。自走式移动平台提供整套设备移动运输、动力输出、承载平台等基础功能。自走式移动平台上搭载有双剪叉升降台,双剪叉升降台通过改变液压油缸的伸/缩,进而实现双剪叉升降台垂直方向的升/降。双剪叉升降台末端通过螺栓固定电机底座,电机通过螺栓和减震块安装在电机底座上。电机底座边有风机,风机紧贴电机底座一边用螺栓连接,另一边用螺栓固定在双剪叉升降台上。电机动力输出轴同风机共轴,直接驱动风机运转,产生负压。风机的一端与白蛾收集箱下端端用螺栓紧密连接,并为保证密封,连接时在接缝处增加橡胶环。白蛾收集箱的内部装有40目防虫网或是无纺布制成的白蛾收集袋,用来收集从植物病虫区吸附下来的白蛾或白蛾幼虫、虫卵。白蛾收集箱的上端与软管接口Ⅱ紧密连接,软管为柔性钢丝螺纹管,可以承受较大的负压,软管接口Ⅰ与手持固定杆下端相连接,固定杆下端外部螺丝嵌套有手柄,在吸附白蛾时可辅助稳定手持固定杆。手持固定杆另一端与伸缩杆紧密套接,伸缩杆可以在手持固定杆上相对伸缩滑动,用来改变整个可伸缩的长度。伸缩杆上端连接有喇叭口吸盘,喇叭口吸盘用来吸附美国白蛾虫、卵。
本实施例中,选用双剪叉升降平台,能够满足不同高度的白蛾虫的捕捉,对于位置较高处的白蛾虫,现有技术难以捕捉,或者通过梯子等辅助工具进行捕捉,然而梯子等工具,在捕捉使用时,有一定的危险性,且多次攀爬费时费力,不如升降装置安全,稳定性好。
双剪叉升降平台台面上有螺栓连接的防护栏,用来保证作业时作业人员的安全。
双剪叉升降平台上还设置有操作手柄,操作手柄主要是用来控制双剪叉升降平台、驱动风机的电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时,由于机具是自走式可移动平台,所以可以自由在城市、乡村或者林区中移动,不需要人工背负设备。美国白蛾越冬代成虫的产卵和网幕形成高度在2-2.5米左右;一代成虫的产卵和网幕形成高度在2.5-3.5 米;第二代成虫的产卵和网幕形成高度在3.5-4米左右。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伸缩杆为轻质合金材料,可伸缩应用时根据不同代际卵块和网幕的高度来确定杆伸缩长度,这样设计就是能更好的进行三个代际美国白蛾的捕杀。通过伸缩杆及喇叭口吸盘,对准树枝上的幼虫结成的网幕、树叶上的卵块或者成虫,通过吸附设备积放于后置的一次性白蛾集虫袋内,将集虫袋内的三种虫态美国白蛾连同吸回的网幕叶片集中销毁。避免喷药,不仅环保还能最大程度的保障操作人员人身健康。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美国白蛾虫的捕捉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牵引组件,
移动平台,所述移动平台与牵引组件连接,并通过牵引组件提供牵引力,实现移动平台的水平移动;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置于所述移动平台上,并与所述移动平台连接;
捕捉组件,所述捕捉组件与支撑组件连接;
所述捕捉组件包括吸附口、收集箱以及软管,所述吸附口通过软管与收集箱连接,捕捉状态时,所述收集箱通过负压组件产生负压,带动软管和吸附口实现捕捉和收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美国白蛾虫的捕捉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平台经隔离带分割为安全区域以及捕捉区域,所述捕捉组件位于所述捕捉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美国白蛾虫的捕捉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区域通过防护栏围设而成,且所述防护栏最高点至移动平台的距离,小于所述软管最低点至移动平台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美国白蛾虫的捕捉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捕捉组件还包括手持杆,所述手持杆为空心结构,空心结构的手持杆分别与软管和吸附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美国白蛾虫的捕捉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设置于手持杆和吸附口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美国白蛾虫的捕捉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杆靠近软管侧设有手持部,沿着手持杆的长度方向看,所述手持部的横截面为弧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美国白蛾虫的捕捉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组件包括风机,所述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收集箱。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美国白蛾虫的捕捉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组件,所述辅助组件为电机,所述电机为所述风机提供动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美国白蛾虫的捕捉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与所述风机同轴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之一所述的一种用于美国白蛾虫的捕捉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为双剪叉支撑组件,所述双剪叉支撑组件通过液压组件提供动力,实现支撑。
CN202021407733.4U 2020-07-17 2020-07-17 一种用于美国白蛾虫的捕捉收集装置 Active CN2126781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07733.4U CN212678150U (zh) 2020-07-17 2020-07-17 一种用于美国白蛾虫的捕捉收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07733.4U CN212678150U (zh) 2020-07-17 2020-07-17 一种用于美国白蛾虫的捕捉收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78150U true CN212678150U (zh) 2021-03-12

Family

ID=74898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07733.4U Active CN212678150U (zh) 2020-07-17 2020-07-17 一种用于美国白蛾虫的捕捉收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7815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32312A (zh) * 2022-02-25 2022-05-27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美国白蛾越冬蛹的诱集调查方法及诱集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32312A (zh) * 2022-02-25 2022-05-27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美国白蛾越冬蛹的诱集调查方法及诱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437023U (zh) 一种用于农作物种植防虫装置
CN212678150U (zh) 一种用于美国白蛾虫的捕捉收集装置
CN112970711A (zh) 一种林业育苗用病虫害防治的设备
CN201238545Y (zh) 太阳能光伏广谱灭虫灯
CN202396330U (zh) 一种便携可调负压气吸式电动灭虫装置
CN212212477U (zh) 一种林业育苗用病虫害防治设备
CN207235475U (zh) 一种便携式花椒采摘装置
CN106068910B (zh) 一种木耳采摘机
CN210808907U (zh) 一种农业诱虫灭虫装置
CN102150649B (zh) 一种利用捕虫器定向驱赶并捕获蔬菜害虫的方法
CN215454863U (zh) 人造林防虫害装置
JP2004135600A (ja) 送風式捕虫方法および送風式捕虫装置
CN114532309B (zh) 一种用于林果防虫害的灭虫装置
CN207341051U (zh) 菇棚用诱虫装置
CN203505363U (zh) 一种灭虫机
CN115152714A (zh) 一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用防护装置
CN112889773B (zh) 一种园林绿植用多功能驱虫灯
CN205284698U (zh) 一种太阳能杀虫灯
CN212589805U (zh) 一种林业灭虫灯
CN218303017U (zh) 一种无公害农产品病虫害预防装置
DE202020101635U1 (de) Schädlings-Sauger
CN217609136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除虫机器人
CN211436789U (zh) 一种辣木病虫害防治设备
CN220068629U (zh) 一种农业种植大棚病虫害预防装置
CN111207345A (zh) 一种除蚊虫路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